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 關注:2.36W次

篇一: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天下歸一,百年大宋,在金戈鐵馬中定天下,在刀光劍影中奪九州,你於武中而起,於混亂中而生,卻在這之上綻放出一枝風雅之花,傲立於濤濤時間之流中,待後人摘下。

在《風雅大宋》這本書中,它告訴了我們一個真實有溫度的大宋,清晰的歷史脈絡隨之展開。正如書中的序所言“兩宋與晚清一樣,曾經一度是今日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太願意提起的王朝”,但我卻覺得它是一箇中華民族精神文化上的高峯,奠定了現在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基底,它的文化遺產或許已經看似消散如煙,但它是真真正正融入了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

爲何這麼說呢?那得先從五代十國試過說起,唐滅亡後,各地政權紛紛而起,外族入侵,軍閥混戰,“易子而食”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可能不過是一句記載在史冊上的輕飄飄的話,背後卻凝結了多少痛苦的血淚,多少家庭撕裂的悲劇,多少道德倫理的淪喪。可以這麼說,當時的社會是一個野蠻混亂,黑暗血腥的社會,正如《新五代史·安重榮傳》所記載“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爲之爾”。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宋朝的建立結束了這一切,雖然之後在對外中也遭受了許多屈辱,但對比五代十國已經是文明的象徵。混亂之後便是一個秩序的文明,只有一個秩序的文明才能催生出一個風雅的時代,文化由此繁盛,於是它便注入了我們的精神血脈中。

在這段歷史中,尤其以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這件事最爲出名,書中所講,趙匡胤對於這件事可謂是瞭然於胸,因爲在這之前他便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學習了歷史上那些起兵的老前輩們之後,文章引用了大量的不可考據的民間傳說、俚語、口號,以及史書中所記載的歷史後,我們可以知道趙匡胤是借算命占卜來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借遇到神仙的故事傳播來塑造自己統治的神祕屬性,正所謂是“三人成虎”,在這樣的氛圍下,你就算是不信此事,也不得有些猶豫了。但是在這位看似粗獷而不拘小節的黑臉武將心中,卻有着一顆救民於水火中的仁心,有着一顆善待老臣的慈心,有着一顆建立新王朝,結束割據紛爭的雄心,這也爲一個風雅大宋的建立,從統治層面上建立精神文化基調。因此,他更加知道想要統治好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是利益,那與誰共享利益呢?想必不會是武將了,那就是文臣了,由此文化繁榮,就更有可能爲中華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了,一種守序文明的精神文化流傳至今。

而想要延續這樣的文明,就需要有足夠多的人作爲基石,因此正如書中所言:趙匡胤創立了殿試製度。這是在吏部考試後,皇帝在殿廷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所有的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讀到此處,我認爲這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其一爲對公平的追求,對制度的改良,更是對正確的秩序的遵守,其二爲對於文化的肯定,尤其是作爲最高統治者皇帝對於儒家文化的肯定,其三爲對於尊師的倫理的肯定,倫理道德因實行而活,因沉寂而死,這也是貫穿於中華文化中極爲重要的一部分。真正的風雅在這樣的制度保障下得以延續壯大,而不是像許多消弭於歷史角落的文化那樣,從此中國文化打了一劑強心針,更加有生命力,更加“有容乃大”。

同時,曾經那條支撐着唐朝經濟繁榮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隨着戰亂消逝了,也由於文中所講的趙匡胤對於北方割據國家的戰爭失利而不得不放棄,因此只有將眼光放眼海外,才能通過商業貿易來支撐整個國家的經濟,於是趙匡胤支持了這一點。通過市舶司來促進貿易,於是大量的絲綢、瓷器出去帶來了豐富的國外特產,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是豐富和擴展了人們的眼界,是中華文化更加包容開放,同時也更有秩序,中國人在中華文化的滋潤下對外國也更加從容自信,富有生命力。

放眼現在,南宋的都城臨安,即杭州,將要舉辦亞運會了。陸游的“臨安宮闕經營初,銀鞍日日醉西湖”,可見古臨安的富足和文明昌盛,而今這座千年古都又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贏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正如《風雅大宋》中引述陳寅恪的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我們作爲中國人,有理由去承接這樣一個風雅時代的文化,它告訴我們要恪守秩序,這正是奧林匹克精神中對遵守賽規、不作弊的要求,他告訴我們要有傳承文化的心意,我們更要在這次全球矚目的亞運會把中華文化傳播出去,讓全國人民明白我們祖先留下了如此風流瀟灑的影子,讓世界上的人知道如此文明風雅的文化,明白人類怎樣纔算文明的,它告訴我們要用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去迎接滾滾而來的全球浪潮,去迎接來自不同國家的獨特魅力,更要讓理學的實幹精神鼓舞着我們的運動員們奮力拼搏,想想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成就王朝霸業的例子,搏出一個完美勝利,搏出一個光明未來

篇二: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2018年大火的知否電視劇讓我對宋朝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許,幾番查看史書,想去了解宋朝的歷史,但是史書的記載大多枯燥,無意間發現了這本風雅大宋,抱着試着讀一讀的心態打開了這本書,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雖然是講歷史的,但是全無枯燥乏味的感覺,作者用流暢的文筆將宋朝開國到逐步繁榮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內容引人入勝,一個個歷史人物在作者的筆下躍然紙上、豐滿起來,他們不再是史書上單薄的人名,而是跨越了時空站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與之共情。

本書封面以冷色調爲主,青綠山水封面,讓人感到內心平靜,找圖書館一角,靜心閱讀書本。平常瞭解最多的要屬明朝,而今在王佳的《風雅大宋》當中讓我對太祖太宗兩兄弟更加熟悉。作者融合對比了正史和古代筆記的內容,詳細解讀了宋代開國到統一的歷史。用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推理,釐清了多年來人們對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見,令人耳目一新,儘管我們從小接受的歷史教育告訴我們,宋朝不僅積貧積弱,還冗官、冗兵、冗費,對內強幹弱枝、重文輕武,對外屢次納貢求和,最後還釀出靖康之恥,可以說是面子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一個朝代。但是我們其實忽視了“弱宋”的另一面,它不僅GDP曾經位居世界第一,百姓生活相對富足,而且文化上百花齊放。陳寅恪先生就曾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英國史學家湯因更是直言,“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我的想法亦是如此。說起來,感覺寫宋朝的好書是最少的,明朝,唐朝,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三國,清朝,春秋戰國,秦國秦朝的好書都比比皆是,而關於宋朝寫的人少研究的也少。儘管有,也大多是一些很學術的東西,這對於一般人來說,過於枯燥乏味了。近年來隨着一些有關宋的影視劇的興起,一些人也表現出對宋的興趣及喜愛。但影視劇帶給我們的畢竟是片面且部分虛構的,想要更多的瞭解宋,可以參考此書。風雅大宋,單從名字看就知道作者一定是愛慘了宋代。它並非像一些史書一樣晦澀難懂,書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着宋朝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故事都是有依據的,是真正的歷史。一本尊重歷史且豐富有趣的書,難道不值得讀一讀嗎?

這是個特別的時代。論武功遠遜漢唐,更不論蒙元,割地賠款條約至今刺痛着人們的神經,落下“積貧積弱”的名號。然而,太祖趙匡胤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太宗趙光義也可算勇武,怎麼就崇文抑武到不堪一擊的程度?

更何況,當時還有世界上最繁榮的經濟,至爲昌盛的文學和藝術成就,在思想史上產生了影響往後千年的宋明理學。宋人氣節和家國情懷讓後人難望項背,以至於發出“崖山之後無中華”的慨嘆!

宋朝真的“貧”、“弱”嗎?我們實在需要好好了解一下這個王朝的歷史。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個系列的首部《天下歸一》,它講述了宋太祖、太宗兩朝事蹟,歷史課本上的“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及野史所記“燭影斧聲”,民間戲文傳唱的楊家將故事,悉數載入其中。可以看出作者具備相當學識,才能將《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和帝王實錄、宋人筆記等故紙堆裏的文言文,轉化成清雅詼諧的文筆。更難得的還是阿越所說的這種尊重,不僅是對史實的尊重,也是對歷史人物在特定時代中的情感的尊重。無論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只有先把他們當作獨立的人予以理解,才能真正讓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

我們不妨擇取一二,看看作者是如何塑造歷史人物。主角當然是趙匡胤、趙光義,他們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質。趙匡胤這位看起來粗獷的黑胖子,有着強大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曠達心胸,從而結束五代十國近百年的亂世。皇位來得蹊蹺的趙光義,終生處於哥哥的強大陰影下。但趙光義也有他的長處:識人、用人、容人,他所締造的文官系統羣星閃耀,足以照亮他百年之後的子孫。

配角也都個性鮮明,這裏主要講講李煜。讀過詩詞的人鮮有不知其大名,他和另一位同姓女詞人,足可撐起婉約派的半壁江山。對於這位成功的藝術家、失敗的政治家,很多人不乏悲憫。然而看完本書,還是那句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懦弱、不負責任、不明是非在普通人身上或者可以被才華掩蓋,然而作爲君王卻不可饒恕。這位自創“金錯刀”字法的一代詞宗,讓人想起兩百年後的宋徽宗,同樣精通琴棋書畫諸般藝術,自創了“瘦金體”,也同樣是亡國之君。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太祖也未想到,他的子孫會重蹈覆轍,而這一切都始於他最初爲鞏固王權所作出的謀劃。

有宋一朝,傑出人物數不勝數。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慶曆以後的北宋四子奠定理學基石;史學領域來自官方和民間的煌煌鉅著不可勝數;書畫領域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中國畫至宋代才真正臻於成熟,善畫青綠山水的王希孟也只不過其中一角。還有不可勝數的科技成就、空前絕後的宋瓷……這三百多年間有太多值得我們細看的人物和歷史。

篇三: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贈它一曲雅的頌歌

歷史是一面鏡子,鑑於當下,照見未來。——題記

煌煌華夏五千載,國運興衰寫於汗青,大筆一揮,洋洋灑灑,成爲厚重的歷史。看那唐堯虞舜宋元明清,代代王朝成過眼雲煙;看那秦歌漢賦唐詩宋詞,文人筆墨也千古流芳。

而這之中,宋朝定是細心勾勒的一筆。

見過宋畫那一抹溫潤的青綠,宋詞或婉約或豪放的文字,徽宗筆下那俊秀的瘦金體,聽聞市井的繁華,夜市的笑鬧,幻想着走進勾欄聽一出好戲,清明時節閒逛於繁華的汴京城。也惋惜那“積貧”“積弱”的江山,崇文抑武的社會,歲歲屈辱的外交,卻很少去了解,奠定起這一切的那些人們。

一個朝代決計不會只有文化值得述說。我翻開這本《風雅大宋》,見了書名滿心歡喜着想了解宋朝的文化,不曾想,這“風雅”二字,非文化之風雅,非生活之風雅,而是這場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之“風雅”。

講述一個王朝的歷史,這本書卻從講述神仙開始,着實是令我充滿了好奇。大宋王朝三百年的繁華盛世從陳摶老祖這位“神仙”說開去,我窺見宋太祖趙匡胤幼時的艱辛,長時的步步謹慎。最初離家爲前程奔走的“香孩兒”,在精神與肉體上慘遭折磨:紛紜亂世中,他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棋子,在他的力量還不足以“飛龍在天”時安分守己,做足規劃與準備,獲取皇帝的信任,解決阻撓自己的三大問題:拿到軍權、壓制後周臣子、找到擁戴自己的人。時機一成熟,黃袍加身自然水到渠成。

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時代啊,有些人在夢裏稀裏糊塗就化成了孤魂野鬼,有些人則莫名其妙地成了九五之尊。

這是亂局一統的開端,而後,仍有各種事務等着新皇帝去解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留給後人的一江愁緒。這位成功的藝術家、失敗的政治家,很多人不乏悲憫。但既生於帝王家,就該承擔起自己生來的責任。這位文藝青年帝王治理國家,沒有領導國家的才能,身邊也無名將能吏,加上自身性格懦弱,辦事沒有原則,容易聽信讒言,又從未受過帝王的訓練,政治經歷一片空白,管理能力一塌糊塗,至死都認爲是自己的雄才偉略被臣子們壓制,沒有悟出亡國的根本原因。他缺乏的責任感,成了宋朝一統的墊腳石。

陳彥說,《風雅大宋》一書既有恢宏的歷史背景,又不乏個性十足、命運各異的人物羣像。作者用她女性的細膩和青年學者的銳利讓一千年前宋代的人物活生生地浮現在了我們眼前。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歷史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她筆下的宋朝,是經歷不斷征戰分崩離析的小國終獲天下歸一的朝代,是杯酒釋兵權鞏固政權的時代,是英雄才子輩出,文化輝煌鼎盛的時代。

不論何時,大宋總是“雅”的。在風雅中自立,在風雅中自強。不論世界風雲變幻,內心之雅不可失。方不亂於世,不困於世。

篇四: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題記

從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盛唐,到王師北定中原日的大宋,千年來,光陰釀出了無數紛繁而瑰麗的墨中生涯。首起那黃袍加身,再到繁榮的蜀都破滅,南唐化爲夢中的一縷孤煙,北漢在絕望與不甘中孤獨死去。當我們爲後主那句荒謬的“垂淚對宮娥”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時,是誰帶着捉摸不透的淺笑,博弈操棋?某不才,只能於這大宋的開國史,寫下三封書札,以寄所思。

書札·壹·星漢燦爛

“在我國曆史上,宋朝並不盛大。它之所以值得我們後人驕傲,依靠的就是這些前無古人的文臣集團。”

在中學歷史課本上,一張雪夜訪普圖令我印象深刻。因此,在提到大宋初期羣星璀璨的臣子時,我想從趙普說起。《風雅大宋》裏的趙普形象豐滿,不只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那樣單薄片面,他是倔強忠心的臣子,一心爲國的賢人,卻也是老謀深算的政客,睚眥必報的權臣。

我欣賞他敏銳的政治嗅覺,這讓他能夠長期處於國家權力中心。陳橋兵變有他策劃,統一政策由他制定,更戍法依他改革。可以說,沒有趙普,何來宋太祖,何來開國大宋?我不否認他爲回到權力中心而迫害延美的冷酷,但也不否認他身爲老政治家的敏銳和諳熟。那一句“先皇已誤,陛下豈容再誤”是何等精妙,何等老辣?也只有趙普,能這樣洞悉宋太宗心底的迫切渴望,在承認宋太宗皇權合法性的同時,也順應了太宗傳位給自己兒子的內心。

若說趙普身爲老政治家的深沉謀略令我敬佩的同時也感到警惕,那麼曹彬的溫和鋒銳則令我感到更大的景仰。書中評曹彬是將兵家之鋒銳與儒家之敬愛完美融合的典範,我以爲不錯。世間強大的將領千千萬萬,中華五千年史上英勇將領數不勝數,卻少有上馬勇猛殺伐,下馬謙謙君子,以仁御下者。辛棄疾勇猛殺敵,寫得一手好詩,卻嗜好殺人;白起桀驁殺伐,爲兵家典範,卻有屠城的悚然威名。曹彬出征蜀都,卻能勸將領不殺無辜,一生未曾因喜好濫殺一人,何況還甘願擔下不屬於自己的罪責,只這兩條,便足以讓我拋卻他諸如愛財和政治圓滑的缺點,而愛他、敬他。

雖有田欽祚、盧多遜、胡旦、王繼恩之流,奸佞小人,卑劣狡詐卻身居高位,搜刮民脂,但亦有高彥暉、楊業之類,已知前方死路,仍然一往無前,成全名節。當真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令人唏噓。

然而往後看,大宋還有寇準、歐陽修、晏殊、王安石這無數的燦爛羣星,難怪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只是數百年後,南宋偏安之際,還有誰能騎馬上陣,豪情萬丈地發表宣言——願我凱旋歸來後,不負大宋不負卿。

書札·貳·王者之路

“其實所謂的計策無所謂好壞,就要看它的適用對象,只要用得適當,就可以化腐朽爲神奇。”

這句話在書中一共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趙匡胤設計李煜殺了南唐忠將時,另一次是在耶律休哥算計賀令圖時。這本書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亂世下的博弈和驚心動魄的權謀交戰。書的前半部分讓我看到了趙匡胤身爲開國皇帝的獨特智慧與謀略,或許只有這樣的他,才能在政權更替頻繁的五代十國,創立天下歸一的大宋吧。

竊以爲太祖之優於太宗,是在於他的眼界與胸襟。比起對皇權合法性執着不已的太宗趙光義,趙匡胤具有一個優秀政治家和軍事家品格。事物都有兩面性,評功論過,我仍以爲趙匡胤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丈夫。他耐心蟄伏,等到柴榮死去,把握時機,攜手趙普、趙光義策劃陳橋兵變,登帝后杯酒釋兵權,懷着“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遠見,一步步蠶食周圍,使得天下歸一。

在他收服天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勝利者的高歌,那是強者一展抱負時的快意豪氣;可以看到失敗者的痛苦,那是弱者無力主宰家國命運的深切無助;可以看到無辜百姓的哀號,那是無數聖靈面對血流成河慘狀時的徹骨絕望。這一路走來,從宋太祖建國到宋太宗鞏固皇權,是一條充滿英雄氣概的王者之路,也是一條枯骨遍地的血路。

戰亂之中,有一位梟雄,在將士的簇擁下披上黃袍。那一刻他在想什麼呢?帝王的無數謀略權術是否已在他心中生根發芽,只等敵人的鮮血澆灌?

書札·叄·歷史之迷

“歷史就是這樣,像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讀過一本講述唐朝風俗文化的歷史類讀物,有一章節講的便是“改史”。哪怕是修改既定歷史的一個小細節,都要花費數年,把史館裏、貴族家裏、讀書人手裏的每一本書細細改去,可見改史難於上青天。可是如果在最初的史書上就是含糊其詞的呢?

真有陳摶老祖的預言嗎?趙匡胤是怎麼死的?金匱之盟存在嗎?徳昭是不是自殺?元僖真的是被小妾張氏失手毒死的嗎?龍有逆鱗,宋太宗之逆鱗,便是皇權。他對於皇權合法性的執着讓周圍人的離奇死亡籠上了一層淡淡的陰翳,而他中意的兒子元佐的精神失常,似乎也暗示着宋太宗背後的腌臢陰私,讓歷史真相變得撲朔迷離。

然,這份疑問也是我熱愛歷史的地方。燭影斧聲背後總是籠罩着疑雲,後世的人終究只是隔霧看花,誰也無法確信地說出:宋太祖肯定是這樣死去的。這種註定得不到答案的疑問更爲歷史增添了幾分神祕,引得無數人一輩子汲汲營營,渴望通過更多的文獻資料、更確定的考古實物,來揭開歷史的面紗,得到一個定論。或許有一天,我們掌握了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懷着尊敬又激動的心情,終於能夠揭下歷史含羞帶怯的面紗時,會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未知使人好奇,未知使人探究。我們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又怎麼知道,她也是厚重的、深沉的、睿智的呢?歷史似乎總有相似性。好比秦暴政,二世而亡,於是漢休養生息,減免徭役;趙匡胤武官之身,稱帝后杯酒釋兵權,太宗後文治天下;又有世間多少農民起義,作爲末代朝廷的第一把熊熊烈火,於焚燒殆盡的廢墟上功成身退,一轉眼被新王朝所替代。歷史的相似性令人驚異,也讓人好奇它所掩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而我們能做的,除了不斷髮掘歷史真相外,便是以史爲鑑,藉助歷史勘探未來的道路。

歌德說,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我們很多人不願意談宋朝,好像她就是貧弱的代名詞。我們只看得見唐朝的盛世繁榮,而不願意關注宋朝那哀婉的美。對於我們這個擔負過太多屈辱的人來說,回憶那個時代,實在容易勾起民族潛意識裏的悲情。但是,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別樣的宋朝。在建國之際,大宋是那樣的豪邁,也曾收復疆土,也曾有一個睿智的帝王,手執玉斧,劃下大宋的的新版圖。或許她不像唐一樣有“天可汗”之名的帝王,或許她不像元那樣鐵騎遍踏山河,或許她曾屈辱過,無助過,痛苦過,或許她甚至從未馴服過周邊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但無論如何,在最初的時候,她風雅又強大。

謹以三封書札,致我最愛的大宋。

篇五: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宋朝,是科技進步的時代:沈括留下了被譽爲“中國科技史上的里程碑”的《夢溪筆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四大發明中的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在宋朝蓬勃發展,數學、天文學、醫學等學科在宋朝已領先世界。

松香,蠟和紙灰搖身一變成了膠泥活字的泥塊,製版烘烤後本是純白的宣紙上已然浮現出各式字樣。活字印刷工藝的發明,爲文化的傳播,傳承,以至於交子的發明,奠定了不可忽略的基礎。

科技助於戰爭,此話在古代早有應驗。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在宋朝的對外戰爭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爆炸的驚人殺傷力和燃燒的效果爲衆多軍隊所青睞。於是炮車,火箭等武器應運而生。此中,突火輪這種武器更是現代手槍的雛形。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火藥武器被髮明出新樣式,這也是冷兵器時代向熱武器時代的一大轉變。有意思的是,宋朝人甚至利用鳥類來攜帶火藥向敵方進行火攻,此謂:“禽火”。

由此可見,宋朝雖是崇文抑武的王朝,但其戰爭能力和軍事頭腦不容小覷。否則有怎會有趙匡胤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闖下一番大業。但若說積貧積弱的狀況那也便是後話了。

在宋朝,無論身份等級、男女老少都追求時尚,從帝后的衣裳佩飾,到庶民的日常穿着,無處不體現着宋朝人對美的追求。宋朝官員的官帽更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獨家發明,它不僅是宋人的官服形制,更體現了古代森嚴的等級制度。《瑤臺步月圖》中楚腰蠐領的女子們在瑤臺上交談甚歡,儒裙墜地,絲質長褂加身,勾勒出她們曼妙的身姿,少女的裙襬中更有風的蹤跡。《歲朝貨郎圖》中是宋童的裝扮,宋朝二郎在嚴冬身着毛領,後披背心,看上去甚是愜意舒適。

還記得會考時,學校給我們準備了定勝糕,我那時怎知這是宋味之一,宋嫂魚羹,蔥包燴,東坡肉更是飄香千年,成爲杭城名味。

文人雅士便真是“生在宋朝下,長在春風裏。”光是這生在逢時便已令其展開笑靨。詩詞歌賦是宋朝的情調也更是宋朝之腔調。無論南北宋,經才絕倫的文人可謂是人才輩出。北宋有聞名天下的三蘇,南宋有豪放坦夫辛棄疾。文風也是各式各樣,風雲變幻莫測。有柳永望海潮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陸游居小樓一夜聽春,只看辛棄疾驀然回首,尋他終在燈火闌珊處。但惜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瞧,宋韻亦思韻。

文字僅是宋朝美學的一環,繪畫和書法亦不可忽視。舉世聞名的《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便分別出自王希孟和張擇端這兩位著名的畫家。《千里江山圖》不僅代表着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更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情感付諸創作之中。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宋人嚴謹的生活態度。穿梭於清明上河中,如一簾秋雨中落下的水滴,洗淨古巷的憂鬱。街上叫賣的小曲絲毫不亞於斷腸的古曲,行人熙攘,小酌幾杯便有醉意。墨筆擡起,只見綾羅飄起遮住日落西。書畫攜手,穿越千年,予人達意。

穿越古今,宋韻猶存。熱愛宋朝的不僅是宋人,更有今天的我們。宋朝文化可以成爲潮流,讓宋朝成爲宋“潮”,我們都可以成爲“宋潮人”。原來風雅大宋,也能令人發靨。

篇六:風雅大宋讀後感1000字

生前與身後

歷史書籍總是有那麼一番韻味,能讓人忘記眼前的喧囂。坐在圖書館的玻璃窗前,鄭重地翻開小序,便可進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

我與《風雅大宋》的淵源始於它那低調卻又不失韻味的封面。它猶如一位沉穩低調的君子,散發着迷人的氣場。於是乎,我這位十足的“顏控”便被它勾走了魂魄。

都說“始於顏值,終於才華”,我的確被其“才華”所征服了。放眼歷史長河,宋代可謂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朝代——冗官冗兵,積貧積弱;卻又是個文化、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它的結局的確以失敗告終,但在它失敗的廢墟下,卻掩埋着無比珍貴的財富”。

宋太祖趙匡胤的上位經歷,便可悲地奠定了宋朝的整體軍事局面。“重文抑武、積貧積弱”這些詞彙,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卻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宋太祖自己正是因掌握兵權而上位,那麼他怎麼可能不提防着官兵?換位思考,若歷盡千辛萬苦得到皇位的是你,你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吧。因此每當聽到他人對宋太祖這一舉措橫加以指責,便會爲太祖感到有些委屈。天下哪一個君王不多疑呢?

回首趙匡胤的一生,雖然少有大肆屠殺,依舊讓人肅然起敬。一路披荊斬棘,穩坐江山。杯酒釋兵權的豪邁,平定四方的魄力。這般轟轟烈烈的一生,着實令人羨慕。他在治理宋朝之時的各項壯舉,豐功偉績,數不勝數。令我再次動容的卻是,關於他身後的故事。

我在《風雅大宋》的後記裏看到作者訪問皇帝陵墓的場景。看到宋太祖的陵墓面前徐徐鋪開幾十畝青翠欲滴的麥田,像是一種延續千年的祭祀。那不可一世的帝王,結束他那轟轟烈烈的一生後,湮沒於此。“村裏的孩童衣着鮮豔,在兩名武士之間拴上皮筋,咿咿呀呀哼着歌謠跳躍;年邁的老人一襲濃黑,蹴在石座上談天說地,咂吧着菸袋……”作者的這段描述,直擊心靈。我不覺紅了眼眶,畫面在腦海中遲遲沒有散去,如同優美的音樂,曲終人散後依舊餘音繞樑,令人回味無窮。對於那些村民們,皇陵或許更像是親人,不需要一絲敬畏。最高貴的和最普通的,以一種親密的、真實的姿態在這裏碰頭,高高在上的帝王走下了神壇。面對這個結果,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似乎在潛意識中,皇帝,或黃陵就該如此。親近百姓,落葉歸根,與民同樂。這般的親密無間纔對得起他那傾盡一生的統治與守護。人哪有三六九等之分,曾經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不也與村民們一道,愉快的相處?沒有任何界限,如親人,如朋友。實現了平等的真諦。,生前費盡心機樹立的權威和繁文縟節的禮儀,現在終於以一個相反的姿態派上了用場。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帝王命。這,纔是一個王者優容的風骨,纔是君民相處的正確打開方式。這,正是偉人生前身後備受擁戴的體現。君主,就應身處民衆之間。黃陵若是冷冰冰地矗立一方,便丟失了一番意義。

趙匡胤的一生,詮釋了以爲君主的責任心。生前他穩定江山,發展經濟文化,爲後人留下珍貴的文化瑰寶以及爲身爲君主的典範。宋朝所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形成了如今飽受中外人士讚頌的宋韻文化。身後他的百姓們對他愛戴有佳。若是太祖他在天有靈,必然會露出那欣慰的一笑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eep5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