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話題 > >

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作文

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作文

  • 關注:2.65W次

篇一: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

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作文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讀書與做人生來就是完全統一的。讀書以修人心,修以淡泊,以謙虛,以寬容……這亦是做人之道。季老先生不僅僅在學習上給予我們深刻的思考,也在爲人處世上以身作則,爲我們指引明路。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季老先生將讀書稱之爲自己唯一的嗜好,對季老而言,一點兒也不誇張。即使他在九十多歲高齡仍然筆耕不輟,《一生自在》散文集便是他在九十多歲寫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季老先生用行動給予了其極佳的詮釋。

是啊,“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讀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讀書滋養着人們的靈魂,豐富着人們的心靈,更是人們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提高境界,打開格局。它幫助人們濾除浮躁,撇開喧囂,撥開冗務,修身養性。

讀書是建造一個屬於自己心靈世界的過程,用書籍在內心深處建造一個完全獨立於外界力量的王國。如果一個人真的處於這種狀態的話,讀書對他心靈的感觸必定早已深入骨髓,不言而喻,他靈魂的承受能力更會是無法估量的。

愛讀書者從不寂寞孤獨,只因他們有書籍相伴,書籍給予他們靈魂的撫慰,誠摯的情感,如同至親般的關懷。它不僅僅是豐富學識的源泉,還是學者之間思想產生共鳴的牽線

讀書使人明理,使人強大,使人靜心。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勒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裏,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牀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刻苦好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爲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大文學家陸游也強調過讀書的重要性“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有勤於讀書而獲得成就的人才會妙手偶得之。

讀書使人充實,使人謙虛,使人進步。做人亦是如此。季老在書中談到“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讀書使人學識淵博,早日成爲國家之棟樑,便是對國家利,此乃大善啊!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養之人心,陶冶情操,此乃讀書也。

篇二: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

這幾天,讀了季羨林先生的《讀書與做人》這本書,感觸頗深。在書中,季先生用他簡單平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在清華大學和德國大學讀書的經歷,向人們傳達着讀書與做人的道理。合上最後一頁,聽聞此書被稱爲當代年輕人的修身成長指南,頓覺實至名歸。

季先生認爲讀書是“天下第一”,他在德國哥延根讀書的十年時間裏,每天的生活就是“宿舍-研究所”兩點一線,而研究所就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包羅萬象,用季先生的話講,他每天都“坐擁書城”。這十年,季先生沒有午睡過一次,每天吃完早飯後,就在研究所裏讀書一整天,對於“讀書”這件事可謂做到了極致。身爲北大唯一的一名終身教授,季羨林先生還是當代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東方學家、語言學家,精通梵文、吐火羅文、巴利文、德文、英文等十二種語言,出版的書籍更是達到十幾本以上。所有這些成就都是季先生認真讀書和努力學習取得的成果。

讀到此處,我開始反問自己:有沒有哪一件事情,是我投入了全部精力,無時無刻都在爲之努力的?幾乎沒有。對待學習,我更多的是聽到父母和老師對我的教導和要求,時間久了,便把讀書當成了不得不應付的任務。我有時會懈怠,有時會厭煩,鮮少感覺到讀書帶來的樂趣和幸福。讀書如此,做事也如此,至今我仍然沒有找到自己願意爲之全力以赴的事情,也我甚少涌起去尋找和探索的念頭,更遑論思考專注做事的長遠意義和深刻影響。

《讀書與做人》一書,真切地刺痛了我,向我發出詰問,讓我倍感羞愧。季羨林先生告訴我:當一個人爲了一件事全身心地去學習,不論當下如何,假以時日,定有所成。這種學習可以書本上的學問,可以是生活中的技能,可以是人生路上的任何一項攻關本領。

就如同那些在亞運會賽場上取得榮譽爲國爭光的運動健將,他們也無不是從小開始,十年如一日地刻苦訓練,最終方能一鳴驚人。此時,我再聽到新聞裏報道體育精神的激情昂揚,再看到街道上宣傳亞運召開的旌旗招展,心中也開始燃起渴望,渴望早一日見到賽場上拼搏奮戰的體育健兒,渴望再一次被他們的汗水和激情感動,因爲從他們的身上,我能夠感受到與季羨林先生同樣的簡單與執着,感受到他們爲了理想堅持不懈、全力以赴的中華精神。

而我,也將在這樣一種精神的鼓舞下,專注當下,認真讀書,利用一切條件,投入百分百的時間精力,心無旁騖,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卡點和難題,沉着冷靜地逐一破解。我不再與他人攀比,也不再受俗事誘惑,只念着今天勝過昨天,今朝勝過往昔,每天進步一點點,有如滴水穿石、匯沙成塔。我會懷着這樣的信念前行,因爲我的心中有了榜樣,相信這樣做的結果,那就是:在未來,我將有所成就,會爲國家和社會貢獻許多力量。

篇三: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

在暑假期間,我用空餘時間看了一本書,名叫讀書與做人是季羨林寫的。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學家,北京大學終身教授曾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所所長。這本書有兩部:一讀書,二做人。

我認爲,本書的中心句是:“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因爲本書中講的內容是作者的求學生涯,但是不同的是這本求學生涯,並不是邊學邊記的,而是作者回想起來了的。這本書讓我增加了見識,也讓我更加了解了季羨林和當時社會的背景。

在本書中,第一部分:讀書,是內容最多的一部分。它的內容有很多,寫的是作者在清華唸書的時候發生了一些趣事,然後是在德國留學10年時發現了一些與中國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個例子。有一次作者在房間裏看見樓下有兩個小孩在打架,而且連年齡差距非常大旁邊人越來越多,但卻沒有一個人來勸架,但如果在中國肯定有會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把最大的孩子拿走教育他一頓不能欺負比他小的孩子,但是在德國人們認爲誰的拳頭硬正義就應該在誰的那邊,他們就看着小孩子一次次被打倒,那個孩子也非常要強不肯認輸,最後一個老婆婆拿一盆水倒到他們頭上,他們才停下來。通過這件事作者發現外國人和中國人之間有那麼大的不同。而而當時正是二戰時期,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當時南京政府並不反擊,而是等待世界上其他大國所謂的聯合國的幫助。而外國人的思想和中國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南京政府認爲那些主張和平的大國真的會讓世界和平。這一例子也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爲什麼我們要讀書。

第二部分:做人,這一部分是本書中最深奧的一部分,因爲想要做好一個人非常不容易,這一部分我們需要自己思考。體會作者在書中所寫的內容,判斷作者說的是否對於錯,因爲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答案自然也不同,在這一部分中前面一段講的是總的是全面的,後面一部分則講的是分的是細的。前面講的內容,就是“做人”的主題,作者是圍繞什麼展開寫的,後面一部分就只能一些例子來支撐他的觀點,他的其中一個觀點:他認爲人在世界上要出好這三種關係,一人與自然的關係,二人與人的關係,三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他認爲他的人生意義與價值這個問題不需要討論,還不如做幾件事好,但並不是表達人生意義與價值不重要,而是作者認爲沒必要去討論它,你需要自己感受,而不是討論出一個答案,因爲這個問題是沒有一個準確的回答的,因人而異。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讀書與做人的道理,它告訴我讀書的意義和做人的真諦。

篇四: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

季羨林先生的《讀書與做人》是我在暑假讀的一本書。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這些季先生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日裏我們總是覺得讀書累,上學、上課外班,回家總有無數的作業和習題在等着我們,但在應該讀書的年紀不好好讀書,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書的後半部分着重講的是做人的道理,雖然以我現在的年紀和閱歷,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意思,但由深到淺,還是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能夠百分之六十爲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爲自己着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人之所以爲人,是因爲他比動物、植物等多了情感,凡事不要只顧着自己,能先爲別人考慮,這就是進步,就是你優於別人的長處。同時,你在爲別人着想及付出的同時,也會收穫許多額外的快樂。

讀書只要有恆心。自能培養出興趣。自能養成爲習慣。從此可以提髙人生境界。這是任何數量的金錢所買不到的。把讀書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你會發現讀書帶給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十九屆亞運會將在我的家鄉-杭州舉辦,作爲東道主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及驕傲。雖然因爲疫情原因,亞運會將會延期,但絲毫不影響我想爲它出一份力的決心。

“綠色、智能、節儉、文明”,這就是杭州亞運盛會的理念。而這屆亞運會的會徽,也形似水與火的結合,象徵着杭州之“柔”與亞運之“剛”交融與碰撞。詩意和激情,預示着此屆亞運必將迸發出一道耀眼的光芒!杭州,事事展現着科技之捷。這裏網絡科技發達,只要帶上手機,便“出行無憂”,無論查找地點、坐車訂座還是結賬付款,都能方便的用手機完成。同時,人人綻放着文明之美。斑馬線前,只要有行人站在路邊,司機必會停車禮讓;坐公交地鐵,排隊上車。夏日的杭州街頭,有免費的礦泉水供高溫下工作的人使用,路過行人無一擅自取用。這些文明行爲及高科技的展現,無一不需要知識的灌溉,只有在讀書的年紀好好學習,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需要知識運用的時候融會貫通,發揮作用。希望我的同齡人們不要覺得這只是空談,我們當代青少年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亞運會召開的時候,我希望自己能去當志願者,在感受這盛大場面的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示當代中國青少年的風采!

讓我們相約杭州,讓亞運爲這座城市劃出一道閃亮的弧線!

篇五: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

中國有個語言大師叫季羨林的說過:“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是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最近,我就懷着對大師的敬仰,讀了一本季老的作品——《讀書與做人》。

這本書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講讀書,一部分講做人。

在講讀書的這個部分,讓我頗有感觸的還是那篇《丟書之痛》,這篇文章是季老於1999年寫的文章,十多年後,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深表理解,像季老這樣以書爲命,嗜書成癖,積書七八十年,到後來積書萬冊的人。丟書之痛可想而知,那感受不亞於父母親丟了親生的孩子。

雖然“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但是假如只會讀書,不會做人,那也成不了大器。讀了那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文,便想起季老在文末批評當代人歪曲的價值觀,通過對自己生活經歷的回顧,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給出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最終答案——“人類發展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

這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也算是警示了我們當代的年輕人,在這個大千世界中,許多事物都有存在的價值。私以爲,生命的價值就是奉獻。奉獻是什麼?奉獻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執着;是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承諾;更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囑託。其實世界上任何普通的事物都有他們存在的價值。那麼,是每個人都有其人生價值嗎?這些問題季老在文中給了答案“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讀完這句話是,其實我被這句話震撼到了,爲什麼絕大多數的人活着都沒意義呢?難道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活着不都是有價值的嗎?那爲什麼在季老眼裏,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只是一些“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的芸芸衆生?我內心有些不解,但轉念一想,確實,我們都是等閒之輩,但即使是無足輕重的尋常人,“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哪怕這份價值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每個人都認爲“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都做到獨善其身,人類的自律性就能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人類文明就能往前邁一大步!我想季老所言的“人類發展的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篇六:讀書與做人讀後感800字

這段時間讀了《季羨林讀書與做人》這本書,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本書主要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寫讀書,第二部分寫做人。在季老的文章中,處處可見一位長者、智者如同與家人在聊家常。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藏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中,我讀懂了他的人生,也給了我諸多啓發思考,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也讓我明白了大師成長的足跡,成功離不開勤奮與拼搏。

季老在自己寫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觀點:“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由此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看第一部分談到季老的讀書經歷的時候,我都驚呆了,果然是學霸中的學霸!季老果然不愧是語言學家,精通多國語言,包括有文言文、英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德語等等,第一部分讀書篇是季老的學霸煉成記,出現最多的字就是“書”。我印象最深的是季老描寫他在德國求學的時候,剛好是第二次世界戰爭,當本來敖他的德國老師去上戰場,另一位年老已經退休的德國教授出來敖季老,這位德國教授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教給了季老,這讓季老感動的同時刻苦學習。同時,季先是真正的學者,他有那份精益求精的勁兒。

大概讀完全書後,我對第一部分“讀書”的體會是:一是要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氣度,季老之所以成爲大師,正是他擁有對書籍孜孜不倦的追求,養成了終生讀書、常年學習的良好習慣。當今,隨着高新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手機等電子媒介,卻越來越遠離了傳統意義上的讀書。爲此,像季老那樣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無疑是我們拼棄“人浮於事”的當務之急。二是要合理分配好讀書時間。時間對任何人是一個固定的常量,絕不會厚此薄彼。我們經常抱怨公務繁忙或家庭瑣碎等事務纏身,沒時間看書,其實只是我們迴避問題的託辭和性情在作怪,關鍵在於看我們要如何合理分配好讀書時間,盡一切可能擠出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日積月累必將有所收穫,仰望守住屬於自己頭頂的一片晴朗星空。三要培養治學的嚴謹細緻作風。季老做學問嚴謹、細緻的作風,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學習借鑑的。

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先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多讀書,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進而應用於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使自己的思想豐富和完善,最終獲得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huati/shu/516pn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