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篇一: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

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段明玥

我從小生活在成都。上學在成都,玩耍在成都,算得上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在這個地方待了十六年,許多大街小巷我都能摸清地皮,這裏的風景如何,人情怎樣,我早已瞭然於心。但我卻從未跳出自己的視角,領略真正的成都的美。

最近閱讀的《死水微瀾》,讓我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契機,放眼老成都。說實話,以前還從未刻意地想去了解一下老成都的文化特色,只是欣賞過幾張珍貴的老照片,但從沒有從文獻或是小說中尋找老成都的影子。說來也慚愧,看小說第三部分時,書中提到的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貨物、服飾、美食(瓜皮帽、蘇緞帽條、燕氈大帽、京氈窩、土葛巾、細洋葛巾、廖廣東和爛招牌……)我都是第一次瞭解到,滿篇類似的描寫中,陌生夾雜着親切,雖有很大篇幅,但卻絲毫不覺枯燥。李劼人描繪老成都,更像是在敘寫一個人年輕時候的模樣,作爲讀者便想知道他的過去,他的生平。他把成都寫得很活,從他書中的描寫可以看出,李劼人對成都十分了解,能細到說出各種圖案、形狀、布料、款式。我相信,這絕不是一個僅僅住得久的人能做到的,因爲他不見得能信手列舉出這些來。李劼人是用了心在感受、體悟這座城市,成都的一草一木都刻在他的心中。

《死水微瀾》這部小說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它的語言風格很接地氣。書中穿插了很多川西方言,讓人讀起來,特別是本地人,感到十分親切與舒暢,這是衆多經典名著和外國文學無法帶來的體驗。趙老師鼓勵我們嘗試用四川話閱讀人物對話,因爲真的太熟悉、太生活化,使得我獨自閱讀時都難免笑出聲。配套的閱讀學案中,有個環節是讓我們自行梳理方言,並試着自己註釋,任務還挺有意思。我記錄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對於一些方言,其實我完全可以理解它的意思,但困難的是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有時自己寫出來的註釋又用了方言,即用方言解釋方言,這的確讓人苦惱。書中提及的有些方言,作者自行給了註釋,並且大多對於我來說比較陌生,記錄的同時也學習了一些過去的老成都方言。另外,我還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有時候我難以準確分辨出哪些屬於通用口頭語,哪些屬於四川方言,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當時猶豫“曉得”“莫亂說”“淘神”,它們倒口語不口語的。我專門查了一下,其實像湖北、河南那邊也在使用這類詞語。相反,對於有些名詞,我以爲是“全國通用”,沒想到是“四川版權”。例如“龍門陣”“苕氣”,也是經過查詢才發現是四川特色方言。讀李劼人《死水微瀾》,讓我獲得了一種新的閱讀體驗。

今日再次造訪省圖書館時,想起來五樓開設了“李劼人”和“李一氓”的個人展廳,便踏入做了些功課。之前我早已曉得這個展廳,卻未曾駐足細品過,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一通。雖然展廳容納有限,但今天也算讓我對他又加深了一些認識。李劼人不僅擅長寫作,也有藏書的愛好,他一生藏書2萬餘冊,身後全數捐獻給了省圖書館,因此他在省圖也擁有了自己的專藏文庫。

“典藏菱窠承百世,書寫川西傳千秋”,巴金先生對李劼人評價道:“只有他纔是成都的歷史家,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筆下。”的確,看來我瞭解成都只是它的冰山一角,住得雖久,但也絕不敢稱我懂成都。

篇二: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

餘孟萱

自信不自大自知不自卑

劉三金與鄧幺姑是衆多女性角色中的一撥獨特的存在,她們較鍾幺嫂多了幾分姿色美貌,較祥林嫂多了幾分自信,較杜十娘多了幾分清醒,較竇娥多了幾分潑辣。這兩個角色有諸般不同,可是卻擁有相同的優點——自信而不自大,自知而不自卑。

自信,是指擁有一份強烈的自我認同感。同樣的祭祀場景,同樣被質疑嫌棄,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她才走開。”因爲她始終都把自己寄託在旁人的看法當中,她把自己的“乾淨”寄託在別人讓她捐門檻後別人的認同上;而鄧幺姑則不然,“太太也太認真了,我身上是乾淨的呀!我們顧家敬祖宗的菜,還不是我做?”這一番話,我初讀時感到震撼。一是驚訝於她的直率竟能到這地步,將這類放到現在都有些諱莫如深的話題攤開到明面上說清楚;二則驚訝於她對自己的認同,不顧當時社會的繁文縟節,也不管旁人的閒言碎語,如此的強烈而堅定。

又比如劉三金對於自己是妓女的事情十分坦然,而面對陸茂林“濫貨”的評價,她也是毫不客氣地一拳打過去,在羅歪嘴道出她的心裏話“濫貨不濫貨不在別人口裏,自己明白就行”之後,還能自我調侃是“正經女兒”,這樣的坦蕩率真,也正是她自信的表現。

而自我認同感強常常會導致自戀或者自大,但她們二人的清醒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這就是自知。

蘇格拉底曾說:“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鄧幺姑對自己的認知經歷了陷於少女憧憬難以自拔和從夢中完全醒來的過程,她曾不顧自己是鄉下農村女子的身份,寧肯做妾也要嫁進成都的大戶人家,但在經歷韓二奶奶去世、嫁給蔡傻子、愛別離羅歪嘴後,她跳出了對成都的心魔和愛情的癡錮,會算計好一切嫁給顧天成來換取利益。這是一個少女對自我與外界認知的從懵懂到清晰的成長曆程。而劉三金則是開場滿級的清醒人,她非常明白,自己極難找到一個真正的“歸宿”。因爲“就只說到嫁人,沒力量的,不說了,娶不起我們。有力量的,還需要通皮,還需要有點勢力,那才能把我們保護得住,安穩過下去。但是這種人有良心的又太少,我們又不敢相信。”所以比起杜十娘最終怒沉百寶箱的無奈之怒,劉三金可以全身而退,正是因爲她深知自己的出身,不做愛情至上的那般美夢。

但自知便是承認人無完人,承認自己的短處。而人天生是嚮往完美的,這常常導致面對自己的短處鑽牛角尖,將自己纏進畫地爲牢的心繭。但自信是這種毛病的一劑良藥,眼中容得下自己的短處,卻更願意看見自己的長處,可謂是立於不敗之地。不過這樣的認知說起來容易,世間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幾人呢?

篇三: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

張譽瀚

一剪閒雲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一世浮生一剎那,一樹菩提一煙霞。

——題記

這段時間,班上在組織共讀《死水微瀾》,裏面的女主人公鄧幺姑自小便對成都無限嚮往。讀到她的這種對成都的癡迷情感,我不由自主地將她和自己進行比較,一經比較,驚喜地發現,在她身上也能找尋到我的影子。一個普通學生和一個活色生香的小說女主,跨越時間的緯度,跨越性別的溝壑,竟然在同一個地方生髮出相同的情感。我想,這也許就是《死水微瀾》有血有肉,不愧爲經典的原因吧。

少年不識成都味

小時候經常到成都玩,錦裏、杜甫草堂、動物園、科技館都曾經留下過我的足跡。或許是孩童時記憶不佳,這些地方並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自己記得去過那裏,但那些景象都已經模糊不清了。我想,也許是因爲當時沒有通高鐵吧,給我這個不喜歡坐車的懶人造成了極大的障礙。我至今仍記得我小時候去成都玩“必備”的哭喪臉,現在想來仍十分好笑。

大概是國中的時候,樂山和成都之間的高鐵通了。恰巧當時很喜歡打籃球,陰差陽錯地進了樂山市隊,因此,曾經好幾次隨隊到成都交流、比賽。那時的我已經逐漸明晰世事了,但仍未離開物質,看待事物仍浮於表層,只知道成都有好大的體育館,成都的房子好高,成都地鐵好方便,成都的……後來,省運會結束後我離開了市隊,此時也馬上九年級了,這時的我才第一次聽說有“四七九”這樣的學校,好在當時我已經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便馬上投入到了“四七九”的自招考試當中。後來也經常一個人坐高鐵來回成都補課,常常下午剛放學晚上就跳上了去成都的高鐵。成都在我的腦海裏成了“疲憊”的“代言人”。

再後來,由於英語的重大失誤,我最終也遺憾地與九中失之交臂,陰差陽錯地來到了川附。自招的失利,以及好多國中同學都去了“四七九”的不甘,都讓我對這個城市的好感直線下降。在高一上學期時對周圍一切似乎都或多或少有一種排斥、放不開的雜念,這種雜念也一直影響着我,不僅在學習上,更在日常生活中,直到高一下期,這種情況纔有所好轉……

那剎那,心田,陌上花開

那是期末考試後的一天,班上同學大多都相約出去玩。我因爲有競賽課,只好選擇留校,在剛考試完的那一天,我所有關於學習的東西都不想碰,想到既然無事可做,那不如我也出去玩吧!約了平時玩得好的朋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成都“自由”地玩了。

那時是盛夏,天空沒有一點雲,滿街的行道樹反射着刺眼的光。走在街上,高聳的大樓讓人覺得無比壓抑,道路十分嘈雜,讓本來就不安的內心更添浮躁。那時的我甚至想回學校去了!一路上我沉默寡言,想要早早度過這漫長的煎熬。現在想來,真的是可笑至極,不過還好,我還是留了下來,迎來了可愛的傍晚,也迎來了成都最可愛的時刻。

盛夏的夜晚是清爽的,時時泛起的微風撫慰着我煩躁的心情並使它平靜下來。我開始欣賞夜晚成都。走上廊橋,憑欄遠望,燈光、流水、倒影映入眼簾。“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分色的燈光將河岸照的透亮,橋體的拱洞被金黃的燈光照亮,灰瓦青磚也在夜色下被映襯,又透出一絲古意。廊橋、酒吧、亭閣倒映在流水之中。水上的世界喧囂熱鬧,水下的世界迷幻寂靜。我彷彿看到了那在水裏招搖的水草,也彷彿看到了燈火闌珊處的人兒,我似乎看到了所有的過往……周圍遊人如織,但每個人都從容自若,平日裏的嘈雜浮躁都被他們拋諸腦後,此時此刻,在斑斕的夜裏,所有人都一樣。

那剎那,心田,陌上花開!我突然萌生了一些對成都從未有過的情愫。這種情愫十分微妙,而且,我想,只有和我有過一樣經歷的人,纔會滋生這樣的情愫。那時的我終於體會到了成都的包容與閒逸,自在與渺慢。

光年流轉,歲月變遷,我們都是這世間的一小粒。許多人,信步去看一場花事,渡船去賞一湖春水,從一座城到一個鎮。一路風塵,有人將閒雲裝進行囊,有人將故事揹負肩上,他們都在尋找那個屬於心靈的原鄉,可匆忙之間又忘了來路,不知歸程。成都,如同一位包容的慈母,收容着我們這些流浪的遊子歸家!

篇四: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

李雨菲

自國中時便與劼人、菱窠路結下緣分,學校裏的走廊也懸掛着李劼人先生的照片以及作品介紹。但或許正是日日照面有些漠然了,從未好好了解其作品。幸而到高中後開展這次共讀活動,才讓我真正走進了成都。

去年的這個時候,在網課期間我閱讀了巴金先生的《家》。這部作品感情是非常濃烈的,無論是寫覺民、覺慧、琴的反叛,還是覺新、高老太爺對舊禮教的維護,甚至於寫鳴鳳、梅芬、瑞珏的悲劇,都能在我心中劃下深深的一道痕跡。而死水微瀾不同,它裏面蘊含的深意並非浮於紙面而需回味,不會立刻讓人產生特別激憤的情緒。除此之外,或許因爲巴金先生富家少爺的視角較爲明顯,我認爲《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較單薄,還是側重於“才子佳人”式形象的塑造和男女主人公之間拯救者與犧牲者不平等的地位。(這一點從鳴鳳投湖,瑞珏產子身亡等事件上有具體體現)比較之下《死水微瀾》更像是一部人性解放的作品,塑造了劉三金、鄧幺姑這樣鮮活的女性形象,在父權族權神權夫權並立的年代,實在難能可貴。

對於書中的人物其實也談不上最喜歡誰,只是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鮮明的特性,好像就算我討厭鍾幺嫂的牙尖,陸茂林的痞賤,但若他們改變卻又失去了原先的煙火氣。正是這些優點、缺點體現出更加貼近生活的“人氣”。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劉三金同鄧幺姑的一番對話。我既讚歎於作爲身份低微的妓女所擁有的智慧與豁然達觀,又悲哀於她見世俗之鄙陋,卻囿於身份無法撼動。那麼多人追捧她,那麼多愛圍繞她,她仍能清醒自知,還可以在臨走前幫羅歪嘴成就一樁緣分,這大概也是這個“行業”中的佼佼者吧。

再說說鄧幺姑和羅歪嘴。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難以定義,也不能輕易評說好惡,讀者看來好微妙。其實我並不很喜歡這兩個人之間那樣釅的感情,以至於有些厭惡。其一,羅本是蔡的表哥,蔡父生前又將兒子託付給他,於情於理,他也不該做出背叛蔡的事。其二,鄧嫁給蔡從最初就是目的不純,雖因無法瞭解蔡的性格而導致婚姻的悲劇,作爲人母,倒也應斂些野氣。其三,羅鄧二人雖受劉三金的撮合,但也不該愈發明目張膽。當然這樣的事難以避免,畢竟以鄧幺姑的靈性怎麼會滿足於木訥又不懂情趣的蔡興順,這亦是封建包辦婚姻的可悲之處。最令我難忍的是結局,羅歪嘴竟然一走了之,鄧幺姑改嫁顧天成,那他們先前的種種不就到頭來一場鏡花水月嗎?既然不能善終,那以前那些情愛又有什麼意思?或許這也正是李劼人先生想要表現的一種時代的悲劇吧。

活色生香出菱窠,死水微瀾遊錦城。李劼人先生的文學作品可謂是“滿園春色關不住”,是四川人共有的鄉土情懷與人文氣質。今天的成都已然日新月異,但若閒暇時走進河邊茶館,不禁還是會想起書中的歲月。我在想,後來羅歪嘴有沒有回來找鄧幺姑?金娃子飛黃騰達之後過得怎麼樣?有沒有找到像鄧幺姑一樣精明能幹的女人?陸茂林會不會被追殺?他們是如此真實,如此長久的活在我心中。

篇五: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

殷偉宸

近期學校裏組織了對李劫人先生寫的《死水微瀾》的閱讀。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李劫人先生幾乎沒有瞭解。唯一知道的就是他曾是成都市的副市長。起初在讀這本書時,我以爲它是一本無聊的小說。可是閱讀幾章後書我才發現。我已被這本小說深深地吸引了。書中有對成都文化的描寫,也有生動的四川方言等有趣的情節,讓人沉浸其中。

最近纔讀完這本書。合上《死水微瀾》。靜靜地看着淡藍色封面,陷入沉思。我彷彿看見了那時天回鎮上發生的一切。是精彩的,是悲壯的,是充滿哲思的。讀完這本書,猶自覺沉浸在作品中,豐富逼真的人格和濃郁地方色彩以及深邃的內涵寓意都讓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細細品味。

死水微瀾的故事發生在清亡前期,全國如一潭死水,成都周邊的天回鎮泛起了一絲波瀾。

正如書中“世道變了,世道變了”。在我看來,書中的死水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全國的死水,打破這潭死水的是遠渡重洋的侵略者;而另一壇死水則是當時人們生活的死水,是封建的時代,是人們奉爲信條的禮數的死水,打破這潭死水的是鄧幺姑。她從小在韓二奶奶的薰陶下,嚮往着成都的繁華生活,渴望嫁到成都,過上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因此韓二奶奶之死也帶走了她對未來的嚮往。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給蔡傻子,當上了女掌櫃,人稱蔡大嫂,生育了金娃子。而後來他遇見了袍哥羅歪嘴,蔡傻子的老表羅歪嘴是在外闖蕩的江湖人,重情重義,經常光顧蔡家的店鋪,幫助菜傻子一家。後來蔡大嫂喜歡上了與丈夫性格迥異的羅歪嘴,但是此時,卻因爲禮數拘束而不能表露心跡。可是妓女劉三金的到來,卻給這譚死水掀起的波瀾埋下了重重的伏筆。劉三金的到來激發了羅歪嘴、顧天成、陸茂林的矛盾,同時也促使蔡大嫂和羅歪嘴成爲情人。與此同時。顧天成也惹上了劉三金,被羅歪嘴等人羞辱後,回到家都沒多久,妻子就去世了。他將一切的悲劇歸咎與羅歪嘴一行人。在燈會上,顧天成再一次遇見羅歪嘴,他報復性地去挑逗羅歪嘴身邊的女人蔡大嫂。這一次顧天成更慘,女兒在打鬥中遺失被賣,自己害病半月不得下牀。吃了洋藥後,但是他對羅歪嘴的忌恨卻愈發深刻,又深知只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與袍哥對抗的,他加入了洋教,決定借洋教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復仇。而故事到最後又發生了轉折。陸茂林的告密使得羅歪嘴被追捕。陸茂林的告密使得羅歪嘴被追捕,蔡傻子被嚴刑拷打,蔡大嫂也被士兵擊打羞辱。蔡大嫂爲了保全自己,也爲了拯救心愛的羅歪嘴和丈夫蔡傻子。同時也爲了兒子金娃子的前程嫁給了顧天成。小說結束了,每一個人物個性鮮明,在這譚被攪動的死水中盡力生活。

小說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蔡大嫂了,她是獨特的,是萬千女性中突出的代表,她不願固化階層,她不安於現狀,她不能接受婦女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任勞任怨的憋屈命運。所以她站了起來,激起了生活死水的波瀾,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死水微瀾展示給我們的現實是殘酷的,無情的。在這裏每個人所想的都是自身的利益,或者說,自身的生存。在這裏沒有其他的東西,一切都是那麼簡單,就是生存。這譚死水中或有誇張的表達,但它無疑是真實的,也正是這份真實深深地吸引着我。

篇六:死水微瀾讀後感1000字

饒思薇

成都自古被看作富饒的寶地,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都江堰,有“當春乃發生”的夜雨,有“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諸葛孔明等寶藏人物令人驚歎,然而,成都也有蠻荒的一面,這就是死水微瀾的微瀾——

上個世紀初的老成都,繁榮昌盛,紅砂石板路上來往着農民,牛馬車,軸承嘰咕嘰咕響的嘰咕車,應和着靈官廟的鐘響。天回鎮上更是人來人往,一派祥和安寧。但是誰能想到呢,在這樣繁榮昌盛的外表下,藏着的卻是麻木不仁和幫派爭鬥,於成都這片死水中掀起微瀾。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全書最後高潮和尾聲的五六章。那時義和團盛行,紅燈教轟轟烈烈,成都城外正是一團亂麻,然而成都城內的大多數閒人們只像看熱鬧一般,像沒事人一樣不管不顧,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對於國家大事漠不關心,居然還說只要不影響他們的生活,誰是皇帝關係不大這樣的話。他們只關心那些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市儈小事,畢竟他們生活在安寧穩定的成都平原,完全就是深居內陸的井底之蛙,絲毫不會擔心戰火會燒到自家門口,便安安心心地守着自己那隅“淨土”,把國家大事降的和八卦瑣事一般,成爲茶餘飯後牌桌街沿的談資了。

另外,成都人的三六九等也勾起了我的興趣。我認爲成都社會的階級構成是梯形的。最上層的是洋人和官員,他們掌握了最主要的話語權,所有人做事都要看他們的臉色,聽他們的號令,生怕在不經意間就惹怒了這些活祖宗,遭關進監獄受罪。次上層是像郝氏一家的家族,無論是通過花錢捐得還是其他渠道,他們的生活質量都是較好的,平時也會和最上層的人有一些交集。中層的是遍佈各處的哥老會成員,都是“道上混的”,分爲各個“碼頭”。他們和最上層的人是“死對頭”,誰也看不慣誰,但在這個階級裏袍哥也分了更低一級的三六九等,就像一張網,交點大小不一但卻隨處可見。最下層則是最低級但數量最多的,大多是農民和普通城鎮居民。他們多數人一生追求平穩安定,便循規蹈矩,只像平平穩穩成家立業,安安定定過好一生,所以這個階層往往是最穩定,最牢不可破的。然而這樣的社會結構有時可能會使死水更死,表面上是碧綠的翡翠,泛着彩虹般的珠光,實際上已經腐爛發臭,令旁觀者深感噁心。

說來奇怪,那時候怎麼幾乎沒有人覺得羅德生和他的表弟媳蔡大嫂的結合是有傷風化的呢?可能是因爲時代不同吧,但此所反映時事之蠻荒,真是前所未有,令人唏噓啊!

當然這只是作爲高中生的我的簡單觀點,我看這些舊事,就是“蠻荒”的代名詞,但這也可折射出時代、思想和社會風氣對人的影響之大。

只有熱辣辣的四川才養得出這樣煙火氣、塵土味濃厚的市井故事。嗟乎!《死水微瀾》者,奇文、好文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r96x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