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篇一: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

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作文

李詹

小說講述了劉建國尋找遺失了朋友的孩子並用40年找回孩子的故事。通過對每個人物事蹟的編排,織出了一張生活之網、人性之網、社會之網。

劉建國似乎被這張網牢牢鎖住,他因良心的譴責、好友的悲苦而放棄了事業、放棄了愛情去尋找好友的遺子。他無疑是一個毅力頑強,才華橫溢,仗義疏財的人,所以他的悲劇讓人惋惜。黃娥,是本書又一大主人公。她的丈夫盧木頭以爲黃娥與別人私交氣急而亡,黃娥祕密地將丈夫埋入鷹谷,同時聲稱丈夫出走,並以尋夫爲由做劉建國的助手,實則想爲兒子找個庇護所,自己好去殉夫,但因種種意外事件沒能讓黃娥的殉夫計劃成功,最後因與翁子安相愛而放棄了計劃。但她的兒子雜拌兒的心卻受到很大的挫傷。雜拌兒離家出走,離開了媽媽黃娥,離開了想把他當成自己兒子的於大衛夫婦,離開了一心尋孩的劉建國,回到了爸爸的家七碼頭,吹着小號來喚父親,雜拌兒的心中一直思念着父親。黃娥曾經說過:“雜拌兒到哪不是家?”但她卻不知道,雜拌兒心中的家只有一個,而這唯一的一個家卻因她而破碎。孩子期盼的雙眼,在現實面前是那麼無力。這無論對黃娥還是對雜拌兒都是一場悲劇。這本書好像在描寫人間的悲喜。於大衛失子,劉建國尋子,大哥劉光復去世,小米大秦、小劉胖丫的愛情,翁子安舅舅的半生困苦……

書中每個人好似都戴着面具,作者將人們的面具一個一個地撕下,露出或喜活悲的面容,但悲好像總比喜多,好像人的一生只剩下得到與失去,但失比得多,所以人最終失去生命得到忘卻世塵的機會所以,我更願意成爲基督教教徒,我感激我獲得的所有,這使我忘卻苦難;我相信上帝將善惡放在眼裏,並會懲罰惡人讚揚善人,這使我相信正義的力量。我相信今天吃的苦就會成爲明天享的福,這使我更加堅韌。本書一尋子爲線索,將哈爾濱百年間發生的過的日俄戰爭、抗日戰爭、猶太人遷居等歷史事件與今天的城市發展聯結起來,譜寫了一曲北方各類人物命運的交響曲。而劉建國一生如交響樂裏最悲愴的一章,因爲丟了朋友的孩子暗淡無光。而這種悲愴是戰爭造成的,如果沒有戰爭,劉建國會在日本生活,他的生父生母也不會死亡,他也不會丟了朋友的孩子。正如文中寫的,生命本生是無罪的。此書中的人,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人需要有贖罪感,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書中的人物在晚年都在爲自己的靈魂尋求救贖。如偷走孩子的煤老闆,在晚年將股份的30%轉讓給劉建國,而劉建國在晚年去陪伴被自己嚇病的武磊。

這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所感所悟。

篇二: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

王可言

不遠處的青山披上一身薄薄的輕紗,半遮半掩就着縷縷炊煙欣賞世間百態。俯仰之間翻涌來天邊的幾朵雲霞,沾染了落日餘暉的幾分壯麗悽美,也爲薄紗鑲上一尾絢麗的金邊。出塵的蒼穹籠罩着一畦畦翠色慾滴的田地,在微風吹拂下舞成了碧綠的浪花。身邊的孩童嘻嘻哈哈地歡笑着,微風捧起陣陣銀鈴般的笑聲,越過夏初的燥熱和不安,奔赴向了渺遠的天際。

“毫無疑問,經歷煉獄,回到春回的大地,一定會生機勃發。”夏風拂開米黃色的書頁,沙沙的翻頁聲撩撥心絃幾根,側目回盼,喃喃念出入目黑字。

“什麼啊,姐姐?”稚嫩的童聲撞破與世隔絕的寂靜,驅走一身的寂寞與格格不入。嫩白的手指輕輕地拉住我的衣角,輕輕一拽,微不足道的力量卻打破了回鄉後微妙的心理平衡。對上稚童晶亮的眸子,純淨的童真如從天而降的甘露溼潤了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漠,又似春風驅趕寒冬凜冽的北風。我笑着,伸出手揉揉稚童的黃髮,回答着:“就是啊,尋着光,總會走出煉獄。”稚童白皙的臉上浮現出孩子特有的懵懂,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微醺的夏風輕輕撿起書頁一角,一目十行地快速瀏覽着,一頁一頁樂此不疲,翻飛的書頁如同翩躚着的墜入凡塵的仙女,牽引着我的目光流連。劉建國一生遠離愛的溫暖,夢碎離鄉;於大衛痛失愛子,生死離別,在毫無溫度的鉛字下,流瀉出些許人世特有的溫情與感念。看一闕闕悲歡離合在我的眼前上演,聞一曲曲劉建國遠行救贖婉轉低鳴在我的耳邊餘音繞樑,入眼的是書中劉建國對黃娥的夢幻世界,流進心底的卻是一幕幕的昔日舊夢。

濃濃綠蔭籠下的是酷暑中的極樂淨土,擎天綠傘中護住的是樂此不疲的不噤寒蟬。擡頭捕到透過點點縫隙泄露出的炎炎烈日,似被灼傷似的低下眸子,一襲斑斑駁駁的剪影映入眼簾,星星點點,像極了夜空中奪目的顆顆璀璨羣星。不滿,裂縫與爭吵,甚至最後的出走,也像是星夜中曇花一現的流星,入眼驚豔也是飛蛾撲火歸於沉寂。

“姐姐,回家吃飯了。”不遠處,小女孩兒一襲雪白的連衣裙在風中搖曳生姿,恍若流連在爭豔百花中卻片葉不沾身的彩蝶,金色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她的身上,爲那個小小的她鑲上一層金邊。我拿起書,不答一語,信步向她走去。與夏日燥熱的烈風撞了個滿懷,沒有迎風嗆了滿懷的狼狽,卻是歸鄉後的淡然與恬適。我越過夏日的聒噪與煩悶,跨過歲月塵封下的厚重與沉悶,奔赴向了一個未知卻心滿意足的未來

柴門虛掩,炊煙裊裊,家犬相迎,闔家歡樂,真好,又是一個團圓。

深藍色的星空不由分說地籠住了寧靜的山村,點上一盞燈。

望窗外,少了繁星點綴,月宮孤寂地高懸着,不知嫦娥玉兔又有何可以作伴;遙望華燈初上,明燈三千,其樂融融,不改樂顏。

煙火依然如歌漫卷。

——後記

篇三: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

董秀雯

“無論冬夏,爲哈爾濱這座城市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在哈爾濱的某個角落,有着這麼一羣普通人,他們是芸芸衆生中的張三李四,他們的生活沒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或是在某個早點鋪,某個小賣部,便充實了自己的一生。

書中的主人公劉建國便是這煙火人間的一縷炊煙。他在繁忙的城市中駕駛着“愛心護送車”,在忙碌的醫院裏來回穿梭。眼角的皺紋是他幾十年的滄桑歲月,在平靜的眼神中,沒人看出他揹負着什麼,對這一生又是何許的迷茫。只知道在某個火車站,造就了他悲劇的後半生。

劉建國的好友于大衛與妻子忙於備考將未滿週歲的兒子銅錘託給母親謝普蓮娜,恰好劉建國來看望他們,便希望他將自己的兒子送往哈爾濱交給自己的母親。然而誰都沒想到在火車到達哈爾濱之際,銅錘丟了。劉建國充滿希望的一生也走到了終點。在將近四十年間,他一直未放棄尋找銅錘,他有過許多份工作,去過很多地方,嚐盡了人世間冷暖,只希望在諾大的城市中尋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也許在某個冬夜,劉建國隻身一人站在街角,寒風呼嘯,他望着某處發呆,空洞的眼神中飽含痛苦與艱辛。而眼前的道路就像一條通往未知終點的緞帶,漆黑漫長,蜿蜒曲折,偶有來往的車輛駛過,沒人知道下一站會碰見什麼,他自己的內心同樣迷茫。如果沒有那件事,或許劉建國也會有自己可愛的孩子,有美滿的家庭,有穩定的工作,跟無數普通人一樣過着疲憊但充實的生活。但是一切都沒有如果,他就像一條在岸上捶死掙扎的魚,被內疚與痛苦包裹着。

然而悲傷與苦難之上從不缺乏人性的陽光。他的大哥劉光復,在身患絕症,生命垂危之際依舊想着替他對於大衛求情;他的妹妹劉嬌華一直希望自己的哥哥在有生之年能夠組建自己的家庭;他搭載過的病人翁子安,因爲劉建國的善良而與他成爲了朋友;他的工作搭檔黃娥對劉建國也表示了關心和理解。甚至是於大衛夫婦也自始至終沒有責怪過他……平凡世間裏形形色色的人圍繞着劉建國發生了許多或溫馨或辛酸或有趣的事,這些都是無望生活中的一絲救贖,洋洋灑灑的溫存組成了的富有世間百態的煙火人間。

多年的苦尋終於有了結果,銅錘找到了,成爲了一名頗有成就的律師。當年的拐賣真相也水落石出,拒絕了鉅額補償的劉建國離開了這裏,彷彿人間蒸發一般。去往了只有於大衛知道的那個劉建國曾今提到過的地方—興凱湖畔。但於大衛不知道的是,在那裏劉建國犯下了人生中的另一個錯誤,在那裏有着曾經被自己猥褻未果的男孩,因爲那次事情男孩留下了陰影,日後的生活也產生了影響。已經找到了銅錘的劉建國決定留在興凱湖畔,用剩下的幾十年爲自己衝動所犯下的錯買單。

故事的結尾於大衛贈給了劉建國一首歌—《伏爾加船伕曲》,不懂俄語的劉建國在那段旋律中逐漸模糊了視線,“踏開世間不平路”這句歌詞彷彿已經瞭然於心,留給電話那頭的於大衛的只有聲聲泣音。豆大淚水中映照着劉建國這荒唐,掙扎的大半生。沒人知道他是否得到了救贖,是否已經釋懷,只有這段伴隨着哭聲的旋律漸漸消弭在了塵世間瀰漫的煙火之中……

所有苦難與揹負的盡頭都是行雲流水般的此世光陰。

敬我們這些平凡的人類。

篇四: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

毛榆晴

你瞭解過你所生活的城市,每一天是怎麼樣開始的嗎?

“無論冬夏,爲哈爾濱這座城市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讓人彷彿置身於每天都在經歷卻也許從未注意到過的那些早點攤,蔬菜店,那些空蕩的街道上清潔工被拉長的身影以及永遠比城市更早甦醒的早市。凌晨批發市場喧鬧的交易,晨曦時分的鳥雀和鳴,城市街道開出的每一種鮮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裏氤氳溼潤的熱氣,舊貨市場的老器物,老會堂音樂廳的演出,飯館、禮堂裏的二人轉,風味小吃、服裝、交通……

醫院門口的地鐵站的景象令人觸動,從那裏上來的乘客,多是看病的或是看護病患者的,他們有的提着裝有醫學影像片子的白色塑料袋,有的拎着飯盒,大都面色灰黃,無精打采。有的上了地鐵找到座位,立刻就歪頭打盹兒。在一個與病相關的站點,感覺是站在命運的交叉口,多少生命就此被病魔吞噬,又有多少生命經過救治重獲新生。這個站點的每一盞燈,都像神燈。能夠照耀病患者的燈,必是慈悲的。

善良是一種自洽,你是否願意選擇?劉建國把孩子弄丟後,始終都活在愧疚的深淵中,因爲孩子的父母,祖母都沒有責備過劉建國一句。他也曾產生過恨意很這個丟了的孩子跟這個偷孩子的人。一直尋找,是他的一個自我選擇,別人的寬恕反而加重了他的內心的焦慮,他只能通過不停地尋找來爲自己贖罪,哪怕沒有人責備他,當他近乎絕望,想要就此了斷生命的時候,另一種罪惡感涌上心頭。因爲他明白對一個本質善良的人來說,罪惡是不會被歲月水流淘洗掉的,它是一顆永在萌芽狀態的種子,時時刻刻要破土而出。所以劉建國明白,罪惡一件不能沾,否則人生就沒真正的晴朗。曾對武鳴實行猥褻的他,選擇用餘生來守護武鳴來獲得餘生的救贖。

忙碌的生活沒有磨滅陽光,煙火依然如歌漫卷。我們活着,歷遍日暮與晨曦。

尋找”貫穿了一整本,劉建國因爲年輕時不慎弄丟了好友的孩子,在此後幾十年的人生中踏上一條“尋找銅錘”的漫漫長路;小鎮婦女黃娥因爲氣死丈夫心存愧疚想要殉夫,但是爲了給兒子一個父親還活着的假象,孤兒寡母來到哈爾濱,踏上了一條“尋找盧木頭”的不歸路。

不論是誰的故事,都帶有很濃重的“煙火味”,似乎都很絢麗,比如劉建國愛心護送爲了找一個丟失的人,黃娥傾盡自己所有想爲雜拌兒找個家後了斷自己的生命,劉方覆在退休後把自己所有積蓄投入到一個看不到結果的紀錄片裏,還有劉嬌華爲了幫助出獄的人重返社會,親自上陣爲其擺攤找出路……他們的這一半故事就像煙火一樣,多麼的美麗。可在他們的背後呢?劉建國曾猥褻過一個小男孩、黃娥爲自己年輕時風流不守婦道而背上了沉重的枷鎖、劉方復妻兒的冷漠、劉嬌華因爲與老公慪氣而糟踐自己……似乎每束煙火背後盡是塵埃與灰燼。

通過報復和逃避無法讓人獲得內心的平靜,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那麼一點小錯誤,內心會有小的罪惡感。但是你是否會主動選擇善良,去主動承擔一些責任?

你看到的世界是你心底的樣子。黃娥爲劉光復守候松花江水的畫面:“她是外人,守着那桶水候在搶救室外。黃娥很細心,她怕冰涼的江水,再激着劉光復,一直用溫熱的雙手焐着桶壁。”這小小的細節盡顯人性的善良。盧木頭覺得她坦誠,“儘管他心中不快,但是總能選擇原諒”;劉建國覺得她有趣:“黃娥講她在七碼頭開小汽艇與男客的桃色過往,那天真無邪的表情,毫不掩飾的態度,讓劉建國無法反感”;翁子安也同樣毫無顧忌地泰然接受。黃娥雖出身下層,對同院子的孤寡老人郭老頭的胡攪蠻纏也無惡意:“她覺得這個孤獨的老人,固然有花心和虛榮的一面,但他心地是善良的。”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媒介與觀衆常常因爲一個人的一次過失與錯誤就全盤否定。而人性是複雜的,在表面的齷齪與醜陋之下,是否還有轉機的可能?

音樂家和作家在呈現大千世界時,也許只是山巒裏山麼的一聲歌唱,大地上人民的一聲嘆息,天空中歸鳥的一聲呢喃以及河流的一聲嗚咽,但着每一個細小之音匯聚成流時,聲勢就大了,這樣的民族之音,歡樂中沉浸着悲傷,光榮裏有苦難的淚痕,而悲傷和苦難之上,從不缺乏人性的光輝。

煙花易冷,煙火常燃。他們嚐盡了人生的悲苦,卻依然熱愛生活,熱愛這座城市。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爲這座城市點燃了星星點點的煙火,一簇一簇,一團一團,最終煙火漫卷,光芒萬丈!生而爲人,我們必將歷遍日暮與晨曦,願你熬過漫漫長夜,依然有擁抱晨曦的勇氣與力量!

篇五: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

王嘉偉

“無論冬夏,爲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在一系列環境的鋪墊下,本書的男主人公劉建國登場了。

劉建國出場的設定是一個開這“愛心專車”帶着病人在各個醫院間來往的人,他還會在收錢的時候少收患者的錢,但是劉建國之所以開着愛心專車在哈爾濱漂泊,其實是在爲自己贖罪,他的背後有一個不爲人知的祕密:四十多年前,他弄丟了朋友于大衛的孩子“銅錘”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心存愧疚,一直未結婚生子,一直在路上,只爲尋找。

黃娥是劉建國跟車的人,也是本書的女主人公。她同樣也是以尋人爲理由在哈爾濱帶着她的兒子雜拌兒飄蕩。據黃娥自己說,丈夫盧木頭是在一天夜裏與自己吵架,從而離家出走。黃娥便踏上了尋夫之路。但是在黃娥心裏,她自己很清楚,只是不敢說出來的祕密:她的丈夫盧木頭早已死亡,是在他們吵架後的第二天清晨走的,他走的很安靜。這不過是一個令人惋惜的意外,但是黃娥卻覺得是自己氣死了盧木頭。於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將盧木頭背到了“鷹谷”。因爲盧木頭生前喜歡到這兒來看鷹們,黃娥便按照他的意願將盧木頭推下鷹谷。

之後黃娥爲了謀生,才帶着雜拌兒來到哈爾濱,又聽說了劉建國這個大好人,便於他相識,開始跟車,這纔有了後面的故事。

其實一開始作者安排大量人物出現令我一頭霧水,甚至有時覺得作者這是無用人物,但是當你慢慢將整本書的劇情梳理出來,你會發現“原來是這樣”這本書處處是伏筆,只要細細整理,就會發現一切順理成章。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都有各自的祕密:劉建國每天開着愛心專車,卻隱瞞了弄丟孩子的祕密;黃娥每天跟車、尋夫,卻隱瞞了盧木頭已死的祕密;陳秀每天接近老郭,跟他聊天,卻隱瞞了盯上他房產的祕密;翁子安只坐劉建國的專車,卻隱瞞了他已經知道自己就是銅錘的祕密。

人有自己的祕密,那些卑微的生靈又何嘗沒有自己的祕密呢?旭日、明月、晨曦、雪花。也許他們都各自懷揣這自己的祕密掙扎在這個世上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有自己獨立的世界。當關上門,卻發現開門的鑰匙丟了,自己便再也出不去了,這種壓抑的祕密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這時就需要另一個人來幫你打開這扇門了。於是,在故事的最後,翁子安與劉建國的對話將這些緊閉的門一一打開,將那些壓抑在自己痛苦中的人解脫出來。留給讀者了一個還算美好的結局。

也給哈爾濱這個城市蒙上了一個神祕的面紗,這座城好像還有許多不可告人的祕密等待被發現。

祕密,這是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詞語,這個世界充滿祕密,可能有無數個祕密下的新世界,這些祕密可能令我們意外,感動或者痛苦,我們要做的是調整對這個詞的理解,合理釋放,不要因爲一個祕密一直壓抑自己或像劉建國那樣賠上一生。

篇六:煙火漫卷讀後感1000字

王玥

這本書從書名開始,就是漫卷煙火氣。萬家燈火,喧囂人間。

故事發生在哈爾濱,一個常年被冰雪覆蓋的地方,一羣最易被忽視的普通人在此紮根。以劉建國尋友人之子爲故事主線,娓娓描繪了城市角落人們的悲歡離合。

“無論冬夏,爲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從故事的開端起,這本書的基調就已經被定下。從晨曦若隱若現之時,人語漸起,形形色色的人開始忙碌。窮人買紙花,富人買鮮花,同爲悼念爲之。有時幾朵紙花捲飛時,賣花人會想是孤魂野鬼所爲,索性相贈;花店門口的垃圾堆多爲枯葉與花瓣,送給過路行人一個帶着花香味的早晨。以花爲切入口,着墨最多的生死之事反而顯現出人世間特有的脈脈溫情,給人以眷戀和慰藉。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黃娥的老家七碼頭,在我心中是籠着雨霧的——那裏的人們活在河上。在那個地方,用別人家的船是不需要打招呼的,過後只要給主人家留一些小小的驚喜。這樣瀟灑溫暖的民風令人心嚮往之,同時也是這樣溫柔多情的地方,纔會孕育出黃娥這樣的性情。

作者由老李的考古業發掘死,從劉光復的垂危叩問生,二者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作者想表達的生死觀。死是絢爛的,是永恆的,考古就是從對死亡的探究開始的。但生同樣是偉大而震撼的,劉建國看着劉光復臥室的燈火,才終於明悟,他所求的不過是萬家燈火一盞。這人間煙火浸潤着千萬人的希望,是一種能讓人爲之落淚的生命力量。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光,還是一種生活的溫暖。

“基督的血,門神的淚。”這種帶着宗教色彩的獨特安慰似乎也蘊含着劉光復對於家人的掛念與獨特的浪漫。他這一輩子幾乎已經什麼都見過了,他生活在這安逸世間,唯一所求就是去世後親人不要太難過。這是一個小小的個體唯一有的願望,樸素卻又飽含着獨到的溫柔。

文中有一段劉文生和黃娥的對話:

劉文生恰好坐在彩繪玻璃隔斷下,他指着那上面聖母懷抱的耶穌說:“你在上帝面前,不該說恨吧。”

黃娥的眼裏涌起淚水,說:“沒有上帝,只有人間。”

文中的人物歷經了三個年代,從開始的日俄戰爭,到抗日戰爭,再到最後的改革開放,在戰火中所經歷的一切悲哀與無能爲力都始終隱藏在人物的身上,最終化爲釋然和浴火重生。這百年曆程,靠的不是上帝和耶穌,而是千萬人淌着血走出來的,黨領導着人們走出了陰霾,這個時代得以重新沐浴陽光,最終孕育出書中那些有情有義的人們。這裏沒有神鬼,不爲天堂,不爲地獄,只是人間。

新時代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種聲音匯成了一曲盛大的交響曲,構成了這個煙火漫卷的人世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pwqq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