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精選20篇)

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精選20篇)

  • 關注:2.85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精選20篇)

我的家鄉在溫州文成,這裏有着與衆不同的習俗。

“啪啪啪!轟轟轟!”又開始放鞭炮了。我心想:這才幾點呀就開始放,真惹人煩!我把被子蓋到頭上,繼續睡大覺,以養足精神。

八點的時候,爸爸在我耳邊輕聲說:“今年祭祖也帶你去,快起來!”聽到這句話,我欣喜若狂,立刻掀開被子,穿上衣服,套上褲子,直奔衛生間開始洗漱。洗完後,我和一羣大人們開始出發去祭祖的地方。

過了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這裏黑漆漆的,只能依靠亮光看清楚一點點,四周都是磚瓦砌成的牆。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放鞭炮,正當我拿着一卷鞭炮和打火機時,卻被一個人打了一下。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她說:“祭完祖之後才能放。”聽完,我露出無奈的表情,心想:真是太掃興了!

開始祭祖了。我和長輩們拿起籃子裏的杯子、碗和筷子,在桌上擺好,倒上酒,擺好水果和菜之後便開始祭拜。我學着大人們的模樣,彎下腰,跪在墊子上磕了三個響頭,嘴裏唸叨着:“我要有很多錢,大吉大利……”媽媽讓我來燒紙錢,我先拿了一張,點燃後就放在盆裏,然後迅速地把下一張鋪開,蓋了上去,重複幾次後,火燒得越來越旺。

紙錢燒完後,就到了我最喜歡的環節——放鞭炮。我拿起一大卷鞭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機點燃那根細長的引線,然後迅速地跑到屋裏面。“嘣啪!啪!啪啪!”白色的煙霧,就如同迷濛的仙境一般。一些膽小的孩子則依偎在媽媽懷裏,耳朵被捂着,而有些大人們自己也閉着眼睛不敢看。鞭炮放完後,還要把菜裝到籃子裏,再把倒過酒的杯子洗乾淨,一起放到裏面。

這就是我們家鄉與衆不同的習俗——祭祖、放鞭炮。

篇二: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現在走在大街小巷,到處瀰漫的糉子香味,這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到了。

傳說愛國的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進水裏。長江有一個叫屈原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屈原顯靈了,誰說食物被蛟龍給吃了,於是屈原用葉菰裹住食物,綁上五彩色的線,因爲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了,投入水中。這個方法逐漸發展爲現在的糉子了。

在我的回憶,我奶奶最會包糉子了。有一次我看到鄰居的小孩兒拿着糉子大口大口的吃着,我看着口水都流出來了,於是就央求奶奶快點給我包幾個糉子吃,我不想吃端午節,外面賣的糉子,奶奶拗不過我,只好乖乖去買食材……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葉子,這時我就坐在旁邊去看那些食材。有一碗糯米,一些紅棗,一件綠豆還有一些紅豆。奶奶就這樣,一邊準備餡料,一邊不忘時刻低防着我偷吃。

我已經等了好半天了便說:“奶奶,包好了沒啊?”奶奶這時喊道:“好了,你看看吧!”看見桌上出現了一個翠綠色的糉子,雖然說只看見一個包裝,也能想象出餡料的美味啊!“我也要做”。我吵着吵着要做好。“好,奶奶這就教你來做”只見奶奶用木勺舀了一勺餡料,放在了幾片葉子的中間,一包一捆,一個好吃的糉子就誕生了。我也學着包了幾個,結果都散了,脫了皮,奶奶只看了我一下,也沒多說,又包了幾個。雖然她沒說什麼對我進行鼓勵的話,可是她的動作卻鼓勵了我。於是我終於包了一個完美的糉子,不禁使我心花怒放了起來!

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端午節,春節,元宵節等等……我喜歡吃糉子,也喜歡過家鄉的端午節!

篇三: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今天我將爲大家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從牀上起來,到廚房與家人們一起包糉子。包糉子所需的材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

只見媽媽拿出兩片糉葉,窩成一個小三角,將糯米放在裏面,拿糉葉把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繃緊後打結,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包好了。媽媽爲了好區分,還用不同的繩子將糉子繞起來,看媽媽包的那樣嫺熟、輕鬆,我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窩好一個小三角,再將米放進去,可那糉葉好像一個調皮的娃娃,不是這兒露了,就是那兒露了,好不容易包好了,放在案板上,又塌了下去,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又包了一個,可是米又放少了,包好一看,比媽媽的小了一圈。我心想:下一個我一定要成功。在我的努力,終於包出了一個飽滿的糉子。此時此刻,我感覺陽光是那樣明媚,鳥兒的叫聲是那樣的悅耳、那樣的動聽。

端午節的第二個習俗就是賽龍舟了。今天陽光明媚,春風拂面,湖邊也是人山人海,人們都在看賽龍舟。我急忙擠進去,只見湖水清澈見底,上面停靠着各式各樣的龍舟,個個都栩栩如生。

比賽開始了,隊員們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賣力地划着。龍舟好比一支離弦的箭,快速地向終點飛去,我也賣力地喊着:“加油,加油!”龍舟經過的地方處處水花四濺。在隊員們的努力下,穿黃色衣服的隊伍取得了最終勝利。喝彩聲、歡呼聲、吶喊聲一聲高過一聲,此時的場面熱鬧非凡!

回到家中,吃着軟軟糯糯的糉子,聞着糉葉的香氣,我內心充滿了喜悅。看着激烈的賽龍舟,處處都充滿了濃濃的端午情。

篇四: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在我的家鄉,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這麼一句話。每年陰曆的二月八年級,正是莊稼播種的季節,所以在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求天賜雨,因爲古人云:“春雨貴如油。”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爲天。”中國每個節日都有一種特殊的美食,比如春節的餃子,端午的糉子,中秋的月餅等。二月二也不例外,每年的二月二,家裏老人都會給我們炒一些香噴噴的糖豆子,那便是二月二獨有的味道了。

記得前年的二月二,我還在老家,奶奶便招呼大家一起來剝花生,他來給我們炒糖豆子吃。不一會兒,一大羣人便圍着桌子剝起了花生。而我們小朋友就會不約而同地向桌子發起突擊,剎那間,桌子上那些白白胖胖的像娃娃似的花生就少了一兩盤。等大人們反應過來時,我們早就把花生瓜分了。這便是孩子們每年二月二的一大樂趣了吧。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大人們已經剝了滿滿一筐花生仁了,接着奶奶就會過來把花生拿走,去炒糖豆。

伴隨着廚房中一陣翻炒聲過後,我最喜歡的環節來了:吃糖豆子。只見奶奶拿着積木大小的糖豆塊兒走了過來,發給了每一個大人小孩兒。

我看着手裏的糖豆塊兒,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像穿上了金縷玉衣似的那麼漂亮。我總是最晚吃的那一個,因爲我實在是下不去口啊!直到所有大人、小孩子們的眼光向我投來時,我才把它放到嘴裏,那一瞬間,焦糖的甜中夾雜着一股花生的香味,讓人流連忘返。那時的我曾天真的想:如果一日三餐可以全吃糖豆子,那該多好啊!

現在我對糖豆子的味道和二月二的樂趣已經逐漸式微了,但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取而代之那糖豆子的香氣的,便是那份思鄉之情啊……

篇五: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龍舟下水喜洋洋。”又到了端午節,我們一家齊聚在外婆家。

剛一進門,希希妹就跑了過來,原來她已經到了,“姐姐,門上那幾束綠葉是什麼呀?”

我一笑,“那是艾葉和菖蒲”,“可爲什麼要掛艾葉和菖蒲呢?”希希妹刨根問底,我只得無奈地笑了笑,“艾葉有驅蚊蟲、淨化空氣的作用,菖蒲則有驅除邪氣的寓意。”希希妹聽了恍然大悟。

端午節怎麼能少了糉子呢?這不,外婆端出了一盆泡好的糯米,希希妹好奇地望着我:“糉子是怎麼來的呀?”我正準備回答,媽媽搶先道:“希希妹,你知道屈原嗎?”她點了點頭,舅舅插話道,“他投江自殺後,百姓們紛紛涌至江邊去憑弔屈原,漁民們都在河上打撈他的屍體,有一位漁夫將事先準備好的飯糰、雞蛋等投入江中,自稱是魚蝦吃飽了以後就不會去吃屈大夫的身體,於是人們紛紛效仿,人們想出用糉樹葉包飯,用彩絲帶纏起來,這就成了糉子。”希希妹點了點頭。

“吃午餐了!”外婆朝我們喊了一聲,我們坐上餐桌,哇!糉子、黃瓜、黃魚、鴨蛋黃、黃鱔……外公還倒上了一杯類似雄黃酒的酒,“咦?怎麼黃瓜、黃魚、鴨蛋黃、黃鱔都有黃字?”希希妹撓了撓頭,“因爲它們都是‘五黃’之一呀!”我一笑,希希妹好奇極了:“那還有剩下一種呢?”“最後一種是雄黃酒,因爲裏面有毒,現在已經不喝了。”“原來是這樣啊!”外婆補充道:“因爲古時五月是毒月,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所以有了‘五黃’之說。”

我們全家品嚐着清香撲鼻的清水糉,金燦燦的鹹鴨蛋……脣齒之間滿是濃濃的親情。

篇六: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鄭凱升

在我的老家寧海,風俗那叫一個多,數都數不過來。

比如“謝老爺”這個風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它是用來祭拜祖先的,另外感謝祖先之前一直保護我們,想讓祖先在新的一年繼續保護我們。過程是這樣的:先擺好一桌飯菜(不一定要全熟,但一定要一隻雞),再擺上一桌酒,往家裏大門的方向插三炷香,再燒紙,拜一拜就行了。

還有做麻餈,寧海的麻餈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寧海做的不是紅糖麻餈,而是青麻餈和白麻餈。做青麻餈,首先要準備一盆糯米,煮熟後放入石缸中,再加入青米混在一起,邊加水邊用錘子錘,使它們混合在一起,吹半個小時後放在桌上,撒上松花粉,縮成長條,按成長方形,再用刀一段一段切下來就好了;而做白麻餈就更簡單了,只要去除加青糯米和加松花粉就行了。

鹽蟹,一種等着就能吃的食物,顧名思義,就是用鹽醃製的螃蟹,其做法也很簡單,用鹽把切成塊的死白蟹醃起來就行了。我爸跟我說傳說在古代,一位貴公子想吃蟹,於是他在一家小有名氣的店去吃螃蟹,他說:“小二,給我來一份煮甜蟹。”他還說:“一定要活的!”但那時正是黑夜,螃蟹都死了,但做煮甜蟹要一晚上才行,於是,廚師長就放了幾把糖醃了起來,但那時他放錯了,放成了鹽。第二天,貴公子已經來了,早早地就拿走了還在醃製的鹽蟹。到家後大快朵頤吃了起來,沒想到,用鹽醃製的螃蟹竟然如此好吃,很快全城都知道了鹽蟹。這種鹽蟹也可以避免浪費,也是一種節約的好方法!

舞龍,一種很有技術的表演,一般分兩種,一段和多段。寧海的是多段龍,可以讓表演更加生動形象有趣。

這就是寧海的一些有趣的風俗了,你家鄉的風俗是什麼呢?

篇七: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邵東市,在別的地方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有的吃餃子,有的吃麪條,還有的吃的是大魚大肉,但是在那裏的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必須吃油煎餈粑。餈粑是普通的餈粑,油是普通的油,煎出來卻是特別的香味。油煎餈粑的香味我永遠忘不了,油煎餈粑被煎的外酥裏嫩,撒上一點糖,糖瞬間融化在剛出鍋的餈粑的表面,甜甜的糖融入米香,甜甜的米香味讓我至今難忘。

大年八年級,街道上,人會少一點,因爲八年級出嫁女兒要回孃家拜年,所以我們就會回到外婆家吃午飯,一般外婆爲了迎接我們會特意殺雞,外婆家的雞又嫩又鮮還不肥,這種雞湯跟穇子粑一起燉是最好吃的做法了。

在過年期間我們小朋友們都會放炮仗,炮仗的種類五花八門。五顏六色的花炮,噼噼啪啪的的連珠桶,還有吵鬧的“黑老大”。“黑老大“是男孩子們的最愛,“黑老大”盒子側面有一個條白磷紙條,“黑老大”一擦就可以點燃,可以扔到水裏當“魚雷”,也可以直接扔到空中當“導彈“。

連珠桶是老少皆宜,點燃的時候引線火光閃爍,開炮時像一枚小型煙花,沖天的火光像彩虹一樣,看着彩色的煙火衝上天空,雖然天氣寒冷但是煙火的五顏六色使我們並不覺得冷,一支連珠桶雖然體型纖長但是“彈藥”不少,少的有二十發,多的則有八十發,真是讓人愛不釋手。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有着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習慣積累之後就形成了不同的風俗,人們依然過着這樣的的生活,可以看見,習俗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篇八: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葉竹貴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七年級。大年七年級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篇九: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筆下春節的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詩歌中清明的習俗;“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文秀筆下端午的習俗。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我的家鄉大連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走來了,大街小巷到處都洋溢着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盪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節前夕,男女老少都要準備一套新衣服,大年30那天穿着漂亮的新衣,臉上掛着淳樸的笑容,迎接,新年的到來。當然啦,每家每戶都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把大街小巷映襯得格外的鮮豔。除了貼對聯,除夕晚上,我們一家子也少不了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餚很豐盛,南北菜餚都有,而且還富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比如:年年有魚(餘),代表着年年有餘;餃子,象徵着團聚合歡,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生菜(財),代表發財……嘿嘿,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就會其樂融融地圍在電視機前觀看精彩的《春節晚會》,等待着新年的鐘聲的敲響。

大連的元宵節,也很熱鬧。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都得吃湯圓,“圓”含有團團圓圓的寓意,以前大街小巷都會掛花燈,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但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就沒有享受到那種熱鬧勁兒,一家人只能宅在家裏看元宵晚會。當沒關係,爺爺奶奶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一朵幸福快樂的花。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春節!

篇十: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按照每年春節的習俗,大年三十清晨家家都會放爆竹,雜樣的兒,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噼裏啪啦……”聲聲映入我的耳簾,我揉揉迷離的睡眼從爆竹聲中驚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臘肉香腸,臘肉是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烘烤的過程所成的加工品,而香腸是把肉攪碎成泥狀,再灌入腸衣製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外婆會把臘肉香腸掛在竈臺上,掛個數月,到過年我們回到四川故鄉,外婆便會把它們摘下來招待我們。

從臘月三十開始,鋪戶們就陸續地上架春聯、鞭炮、花燈、孔明燈,這都是隻在這個節日出現的。在街巷裏,吆喝聲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也複雜了些,“賣餈粑嘍!香蓬蓬的餈粑,新鮮出爐嘍!”“冰粉!酸辣粉!涼皮粉!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嘍!”“來兩個葉兒粑,再加個餈粑嘛”“好嘞,等起……”這一聲聲吆喝聲,叫得小孩口水直流。我來到一家賣紅糖餈粑的店,腳步不自覺得停了下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鋪上剛做好冒着熱氣的紅糖餈粑,紅糖汁從那白潔的餈粑上流下來,看得我口水直流,“外婆,外婆,我想吃……”我拽了拽外婆的衣裳,但眼神從未從那餈粑上轉移下來,好似我一轉眼,它就會被別人買走似的,外婆笑了笑,颳了刮我的鼻尖。“老張給我乖孫女兒來兩個”“好嘞!”我笑嘻嘻的吃着餈粑,感到心滿意足,”小饞貓,這麼好吃嘛,汁都吃得滿嘴都是。”外婆邊拿紙給我擦嘴邊說,我笑盈盈不語。來來回回,大街小街,逛來逛去,不亦樂乎。“嗝-”終於手裏東西提滿了,肚子也填飽了,“小饞貓,不早嘍!回家嘍!”

夕陽西下,一老一少,手裏提滿了年貨,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巨大的國度裏,包含着許多小的城市,這裏的每個城市都有着自己歷史悠久的風俗。我的家鄉——哈爾濱,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說到哈爾濱,每個人都會想象到哈爾濱的冬天。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蕪的,但是哈爾濱的冬天卻是一片繁榮的生機。這生機的背後,正是哈爾濱最有特色的風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萬衆矚目的冰雪盛宴就會來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樣的冰雕,閃亮出衆的冰燈……

每個外地遊客來到哈爾濱,看到冰雕都會讚不絕口,爲何?只看那冰雕花樣奇多,別具匠心,一個冰雕,一個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個個如真的一樣,彷彿在訴說着古老的傳說,讓人身臨其境。這其中有一塑龍狀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條真龍悠然地盤旋着,這不僅表現了手藝者的高超技藝,更體現了華夏兒女對於龍的傳說的敬愛與嚮往。

說完冰雕,我們來一起看看冰燈吧!每到冰雪節的夜晚,光明隨着夜幕照亮了這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帶來光明的正是那精製而又小巧的冰燈。冰燈的起源,是早年間,靠近松花江的漁民和農民晚間用來照明用的。後來經過工匠們的改造,成爲了現在人人喜愛的冰燈。做冰燈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觀賞,見那冰白光四射,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威嚴神聖之感,遠觀之,見那冰光晶瑩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貴寶石一樣,讓人不禁想去觸碰、欣賞一番。那冰燈,讓人在這深夜中毫無睡意,只抱着一顆激動的心,對它戀戀不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冰雪盛宴。因爲有了這些別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迷人了。我愛家鄉,愛它的風俗。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家鄉無錫有清明節吃青白團子的風俗。

相傳3200多年前,周文王長兄泰伯三讓天下,南奔荊蠻,在現無錫梅村鴻山地區興修水利,傳教農桑,演樂修禮,傳播文明,死後葬於鴻山南麓。每逢清明前後,百姓們用青白團子作爲供品自發祭祀泰伯,於是,清明節吃青白團子的風俗延續至今。

青白團子,顧名思義就是青白兩種顏色的糰子。很多人好奇青糰子的青顏色是怎麼來的,告訴你吧,那可是很有講究的哦。清明節前,麥子長勢旺盛,麥葉不老不嫩,把麥葉割回來洗淨,放在石臼裏搗碎成糊狀後,用布包起來用力擠壓,青汁就流出來了,現在很多人也用艾葉代替青麥葉來做青汁。和糯米粉的時候倒點青汁進去,揉好的麪糰就成青色了。

做糰子也很有講究,需要準備好糯米粉、清水和餡料。口味分爲三種,白團子一般做鮮肉餡,青糰子一般做豆沙餡和芝麻餡。把揉好的糯米粉團均勻地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拿一個在手心搓圓,用兩個大拇指朝一個方向一邊慢慢旋轉一邊稍稍壓扁,捏成一個小碗狀。然後取一些餡料放入“小碗”中央,再用手指輕輕地將邊上的米團往中間聚,把餡料包裹住,整圓。

最後,把做好的糰子放入蒸籠蒸數分鐘後,廚房裏便瀰漫着一股清香。蒸熟出籠時,可在糰子表面均勻塗上一層熟油,一隻只軟糯的糰子白得剔透,綠得發亮。尤其是那青糰子,透着光澤猶如一顆顆精緻的綠寶石,惹人喜歡。

任何人都抵擋不住這青白團子的誘惑!一口咬下去,有着糯米特有的粘勁,但又不沾牙。再來一口,麥汁的清香、糯米粉的醇香、餡料的甜蜜或鹹鮮交織着襲來,讓人吃了還想吃。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聆聽中秋的月光

廖爍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也稱仲秋。傳說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但仙藥卻被后羿的妻子吃下,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後來爲了紀念善良的嫦娥,將這一天定爲中秋。

小時不明白中秋有什麼習俗,直至長大,終於在媽媽口中得知。“中秋節啊,當然是要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等啦。”媽媽一字一句耐心的與我講解,我也越聽越對中秋節感興趣,一直期盼着中秋的到來。

中秋節很快也就到了,吃過晚飯的我,搬着小椅子來陽臺與家人們一同吃月餅賞月。我坐在小椅子上,擡頭便看見了一輪圓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看着高高升起的月亮,宛如一個圓潤亮澤的白寶石在黑夜中站崗,十分美麗,令人無限的遐想。靜靜地觀賞着朗朗的明月,估計想起小時候媽媽常講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月宮的嫦娥會不會正在思戀離他很遠的后羿,就彷彿不在身邊的親人此時是不是正在思念家鄉,共同望月,共同吃月餅。

“喏,你最愛吃鹹蛋黃的月餅。”媽媽的聲音讓正在沉迷月色之中的我回過神來,接過了媽媽給的月餅。看着那小小的月餅,如此的精緻,竟有點不捨得吃了,但是一口咬下去,只覺得軟糯可囗,香甜美味,金黃的蛋黃露了出來,是那麼可人。

正在與媽媽一同吃月餅的我,突然看見了不遠處放了煙花,甚是美麗,再配上這明晃晃的圓月,真是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種幸福,美滿的感覺。

中秋——最可惜的是家鄉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鄉的中秋。雖然有些人在外地無法相聚,但是隻要心中掛念,即使相融千里也無事,因爲我們看了同一輪明月,共享同擁有那一份團圓的時刻。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我生活於潮汕地區,那裏有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民俗,這些不同的風俗構成了我獨特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

春節時各位都吃一些什麼呢?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會脫口而出,年糕!大家腦中的年糕是否都是雪白雪白,粘着白糖的呢?而我家鄉的年糕卻恰恰相反,是棕偏黑的。聽爸爸說這個年糕的工序和可比普通的年糕要複雜多了,但具體怎麼做出來的我卻不知道。這種手工製作出來的年糕粘性並不強,不會黏嘴巴。表面上沒有任何修飾過的痕跡,有一種古樸的美。樣子美內裏更美,一大口下去,吃得滿嘴都是年糕的香味。這就是我記憶中家鄉過年的味道。

在吃的方面,我們家鄉還有另外一道美食,那就是著名的潮汕擂茶。裏面放入芹菜、香菜、茶葉和花生,再用一根又長又粗的棍子放入牙鉢中,通過不斷地攪拌搗碎,衝入煮沸的開水,然後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有鹹茶的碗中,熱氣騰騰的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邊扯家常,別有一番情趣。我聽家中的老一輩說,在以前,由於擂茶工序複雜,需要的食材多,因此只有在重大節日來臨之前纔會製作。到了現在科技發展了,人們使用機器也可以製作。擂茶製作好後,起初是十分濃稠的,需要用開水沖泡10分鐘,纔算製作成功。它的香味十分濃,有茶葉的味,也有花生的味,味道可口,喝着讓人神清氣爽。

家鄉的不同習俗,象徵着地方文化的多樣性。這些美味的食物深深地紮根在我的記憶裏,是我對家鄉濃濃的思念。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端午食糉

汪靜萱

艾的清香滿屋瀰漫,我一聞就知道,端午節來到了。

黃山的端午節,人們總要包許許多多的糉子,可以吃好長好長時間,也會送些給親朋好友們分享。

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和我講了包糉子祭屈原的故事。

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我早已熟記在心,他因爲忠國愛民投河自盡了,當地當時的人們爲了不讓魚類吃掉他,於是就動手包糉子投進河裏。從此,包糉子祭屈原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那年端午,想到包糉子是紀念屈原,我就想多包幾個。可是糉子怎麼包?奶奶看我手忙腳亂把蘆葉揉成一團,很無奈地開口:“唉,跟着我學。首先,把蘆葉的葉脈對齊,繞成一個尖尖角。”

這還不簡單?不就一個尖尖角嘛。我趕快拿起勺子,往剛做好的一個尖尖角里灌糯米。

奶奶看到了,馬上制止我:“這樣的不能放米,你看你這底下還有小洞呢,米會漏出來的。”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把尖角做尖。

接下來該是放米和餡了。我一手拿蘆葉,一手倒米。大約倒了一半,奶奶提醒我可以放餡了,我挑了一顆紅棗放進去,接着,再往裏面倒上一層米。

奶奶看我完成的不錯,又接着說:“把蘆葉往裏壓,把兩邊也壓一下。然後纏個繩,打個結,好了,完成。”我看看糉子,朝奶奶投去一個得意的眼神。

糉子包好了,被奶奶一串串拿到鍋裏去煮。煮了一個多小時,糉子熟了,該是吃糉子的時候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我包的糉子,三下五除二剝開蘆葉。

深嗅一口,嗯,是香甜可口的小糉子無疑了。透過晶瑩的糯米,彷彿都可以看見裏面的蜜棗了!

家裏,人手一個糉子,充滿歡聲笑語;屋外,提着糉子相送品嚐,其樂融融。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炸肉丸

廖欣怡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定南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響遏行雲地走來了,到處都洋溢着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盪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每次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個大鐵爐,用來製作過年需要的食品,我最企盼的就是炸肉丸了。

媽媽會在春節前幾天,就開始準備炸肉丸所需要的材料。媽媽總是一大早起牀去買炸肉丸所需要的材料,炸肉丸的材料可多了:有冬筍,馬蹄,香菇,包菜,番薯粉,雞蛋,豬肉等。

首先媽媽會把冬筍,香菇,包菜,豬肉,放在切菜板上,剁碎,然後放到不同的小碗裏邊,然後再把馬蹄削乾淨備用。隨後就是把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均勻。讓這個“小太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接下來就是尤其重要的一步了。把所有的食材,放到一個大盆子裏,用你練了十年的手,放上去用力的攪勻,加上番薯粉,鹽,味精。在充分的攪勻,再放置幾分鐘就可以了,此時你還可以再加幾個雞蛋進去,這樣可能會更好吃哦。

此時,爸爸便會不知道從哪弄了一口大鐵鍋,通體黝黑,渾身冰涼。媽媽把它灌滿金黃的油,然後把大面團揪出許多小麪糰,這就是肉丸的雛形,把它們丟入燒熱的油鍋中,炸至通體金黃,肉丸就形成了。

每當這時,我總會迫不及待地偷拿幾個,卻總是被燙的上躥下跳,父母見了便會笑得合不攏嘴,一股溫馨的氛圍無形的瀰漫開來。

雖然現在仍有不少人堅持傳統,但有一大部分人在追隨潮流,崇洋媚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從春節做起吧!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番薯餅

宋清泉

宜春,那是一個山地爲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地方。

這幾天,外婆會給我們一種美味的食物,不過在說他之前,我先給你們猜一個謎語:紫紅藤,地上爬,藤上長綠葉,地上結紅瓜。打一種蔬菜,看你們都應該知道了吧,沒錯答案就是番薯。

這次我回了宜春,外婆就打算去做番薯餅,常見的番薯有很多種做法,如可以番薯洗淨後用火烤着吃,也可以蒸熟後吃。兩種吃法都非常美味。

做番薯餅,首先要將番薯洗乾淨,去除他表面上的泥土。然後用刀將番薯對半切開,整整齊齊的放入鍋中,蒸熟。真是後夾子把番薯夾到盆子裏,別看番薯的外面全都蒸的黑乎乎的,其實裏面非常美味,只要小心翼翼的把番薯表面的皮給剝開,一個口感美味,顏色鮮豔的番薯就現在我的眼前。湊進去聞一聞,番薯獨特的香氣撲鼻而來,令人沁人心脾。軟綿綿的,甜可口的番薯肉,令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熱騰騰的番薯在嘴裏不停地滾動着,這甜甜的味道可以說是人間美味。

想要做番薯餅,先將去皮的番薯用勺子搗碎成泥,然後手上塗抹點油,不停地搓手,值到油均勻的塗抹到手上就可以了,接着拿一塊大小均勻的番薯泥,搓圓成球,然後用手掌輕輕按扁,大約按到1cm的寬度就可以了,放到竹匾上,最後一步就是炸,首先將油燒熱,然後將番薯餅慢慢的放進鍋裏,但是,一次只能放1~15個之間,用筷子不斷翻動,直到番薯餅全部飄起,變成金黃色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溮油了。這樣親手做的番薯餅,比市場上買的既好吃又幹淨。

我愛美麗的宜春,我愛這個美。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我的家鄉在梅州五華縣,那裏的人都十分熱情好客,特別是過春節期間,街道上都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呢!可熱鬧了!

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節日就是春節,我們家鄉的人都可忙了,又是買雜拌兒,又是買新衣新鞋,又是買爆竹的,連小孩也愛買自己喜歡的玩具。

我的媽媽曾經跟我說過春節的來源,聽說:“從前,有一天天上的神鳥下凡就被一個獵人給射死了,玉帝知道了,就立刻叫上天兵天將下凡燒死凡人們,玉帝的女兒得知,不忍心傷害那麼多無辜的百姓,就偷偷下凡告訴了百姓,百姓得知,十分慌張,在人們慌張的時候有一位老頭想到說:“我們可以掛燈籠、放鞭炮、放煙花等,玉帝就會認爲着火了,就不會再放火燒我們了。”人們聽了連連稱讚妙!妙!妙!啊!天兵下凡了,看見凡間着火了,連忙告訴玉帝不用放火了,凡間已經着火了。”所以我們都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都是老百姓用來紀念仙女的日子。

我們過年都會包餃子,我們家鄉人的餃子有五大餡,第一,栗子,第二,花生,第三,糖,第四,魚,第五,肉。我們人人都說栗子是早生貴子,花生指長命百歲,糖指天天甜蜜開心,魚和肉寓意着年年有餘,每天能吃大魚大肉。

在春節我們家鄉人可熱鬧了,街道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數都數不清,春節我們接送財神、倒貼福字、包壓歲錢、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各種各樣的習俗。

春節是一年之首,又稱度歲,歷史悠久,我家鄉最隆重的是看春晚,而在很有藝術特色的就是“舞龍”纔是最令我們大家無法忘懷的美好的記憶。

我愛我家鄉的春節,我愛家鄉的習俗,我愛我家鄉豐富多彩的生活!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瞧,悄悄地跟在冬爺爺身後的她,一下子從時間的道路上跳出來,春節——這紅彤彤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跑來了。

這紅紅的、濃郁的年味,從臘月就散發開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熬一鍋香氣撲鼻、又甜又糯的臘八粥。通常啊,熬粥時會在裏面放入各種的紅豆、黑豆、黃豆、綠豆、蓮子、黑米、栗子、花生、大棗、葡萄乾、桂圓、白糖等等等等。有這麼多香噴噴的材料,說它是展覽會也不爲過。

在除夕,家家都忙着做年夜飯,酒肉的香味四處飄散。大家全部換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福字,屋裏粘好窗花以及各種小飾品,四處年味濃濃。爲什麼這麼喜慶?因爲紅色是春節的代言詞,紅色是最最吉祥、最最快樂、最最幸運的顏色。

元宵節啦!大街上到處都像辦喜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家家掛起燈籠,有蓮花的,有小魚兒的,還有清一色的大紅燈籠。而對一個原原本本的吃貨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吃湯圓啊!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從滿地爬的小孩子、天天工作的中年人到悠閒快樂的老人,誰不喜歡湯圓呢?在這天,先把糯米麪和好,取出一小塊,把中間按出一個小洞洞,把圓圓黑黑的芝麻球放在中間,把麪糰起來,放在鍋中看它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地游泳,出鍋時輕輕一咬,芝麻餡噴涌而出,給人無窮的回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鞭炮擦亮天空,濃濃的年味告訴我——這是一個無比快樂的幸福節日!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600字作文六年級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小夥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於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爲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七年級那麼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徵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一家家點亮盞盞精緻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羣,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着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着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着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着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着美麗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爲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後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爲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着紅絲帶,在絲帶上寫着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着,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於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着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着各式花燈,盡情着享受着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着一年新的開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r9zw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