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 關注:2.72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黃昏時分,斜陽餘暉返照山光水色,交織成一幅飄動着的畫面,瑰麗無比,灑落在門口正在包糉子的奶奶和我,好不閒在。

包糉子的事在我們那兒必須在端午節前一天完成的。在那之前奶奶就早買來糉葉和糯米大棗啥的,都準備好了,在端節前一天中午時,我就興奮的叫了起來:“我馬上就要和奶奶包糉子啦,待會兒、先包一個糉子給我再包一個糉子給奶奶,再給媽媽……

到了下午兩三點時,奶奶把泡好的糉葉和米拿出來對我說:”小月亮,來包糉子了!”來嘍,來嘍,給我也搬個小登子哦,奶奶!”“好了,快來吧,不然今天又包不完了!”奶奶又說。

接下來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先教我怎麼包,後來棕子就包好了。

端午節那天,我們那兒又叫娃娃節,每當過端午節時,媽媽都會買新服給我和弟弟,端午節到下午時,媽媽會給我和弟弟用艾草洗澡,再把奶奶準備好久的彩色的絨線帶在我們手上,脖上都掛上,有時,我們也會讓媽媽幫我們手上都掛上“小戒指。”

我們灌南這邊地方不大,有水的地方不多,所以沒有賽龍舟,但是我們這邊會玩小旱船的。

都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倒覺得一點也不假。

篇二: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一獨醒。”端午節是首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與春節、清明、中秋並稱爲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人們常在這一天包糉子、吃糉子。用糉葉層層包裹着糯米,再塞些蛋黃、肉、紅棗,用細繩繞着糉子綁一圈,一齊放入蒸籠中。不久,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冒着熱氣走了出來,解開細繩,霎時間,一陣清香撲鼻而來,一個糯米金字塔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原本略微油膩的肉與糯米和糉葉的清香融合在一起,軟而不膩,讓人讚不絕口。傳說,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自己的祖國滅亡悲慟不已,便跳入了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異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有一位漁夫拿出準備的飯糰等食物丟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

除了吃糉子外,人們還會在這天賽龍舟,十幾人乘坐一艘船,齊心協力向終點進發。許久以前,每年這天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個是在急鼓聲中刻畫龍形獨木舟,在水面上做競渡祭龍神,這便是端午賽龍舟的由來。

大人還會在這天喝雄黃酒避五毒,雄黃有清毒的作用,所以人們常把它磨成粉末,與酒一起浸泡。端午常有蛇蠍出沒,人們就把這天喝雄黃酒當作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我們要傳承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不能因爲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義。

篇三: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節日也有許多。有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其中,端午節令我印象最深刻。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中國民俗大節。我們家也十分重視端午節。一大早,桌子上就擺滿了做糉子的食材。我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的回答是:“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遭遇不公,跳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屍體,將用竹葉包着的糯米飯投入江中,後來就慢慢變成了人們吃的糉子。”

我們開始包糉子了。大人們先把竹葉捲成一個三角,然後放入糯米,再放上適量的餡料。我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先把竹葉捲起來,我一邊做一邊想:“就這點小事對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我一邊想,一邊將餡料放進糉子裏,再用麻繩紮緊,可沒承想,由於我放的太多,葉子散了,糯米全都灑了出來。奶奶在一旁打趣道:“你放這麼多糯米,如果灑出來,我們就只能喝糯米粥了。”我聽了奶奶的話,只好重新開始。這次,我小心翼翼的放餡料再用麻繩紮緊,效果不錯。

除了沒有餡料的白糉子,我們還包了紅棗,鮮肉,五穀的等等。奶奶把它們放入蒸鍋裏,不一會兒,糉子特有的清香就飄了出來。除了學會了包糉子,我還知道了掛艾草的作用。插艾草的寓意是身體健康,驅除晦氣。端午節期間人們在家中插艾草,是將疾病趕走,希望家人能夠永遠健康。

這次的端午節令我十分難忘,因爲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篇四: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說起糉子,我的嘴裏立刻生出一種粘粘的感覺,而糉子,就是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吃的——端午節。

傳說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總想吞併其他六國,稱霸天下。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國政治,聯合各國,共同抗秦。可他的主張遭到了嫉賢妒能的子蘭等人的反對。可楚王聽了他們的話,把屈原趕出了國都。可屈原仍擔心楚國,聽說楚國被打敗了,他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拯救祖國,跳河自殺了,這天是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知道消息後划船來打撈屍體,可沒有找到,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屍體把江米、棗、艾葉扔進了江中。

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這天設爲端午節。而江米、棗、艾葉等合起來稱爲糉子。人們不再把它扔進河裏,而是吃掉。北京地區的糉子大多是蘆葦葉包裹的黃米小棗糉子。許多人家自己包糉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合在一起,叫二米糉子。

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不管是江米還是黃米,反正都是糉子。只要吃了糉子,就是過了端午節。

遊天壇也是北京的習俗,因爲人們認爲天壇能避毒,所以遊人較多。老北京人過端午還會在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民間用它驅邪。在端午,人們把菖蒲刻成小人、葫蘆等形狀,掛在小孩脖子上以求吉利,有人還拿它泡酒,以爲喝了能健康長壽。

可端午節一過去人們又得開始忙碌了。

篇五: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節日,無論男女老少,都在端午節裏吃糉子,看賽龍舟。

我過端午節的時候經常去姥爺家,姥爺家住牛街裏面,並且在陶然亭公園附近,所以在端午節當天,我們都會去陶然亭公園裏面玩。

因爲今天是端午節,所以公園裏會舉行一些精彩的活動

早上十點左右,公園會舉辦第一個活動——包糉子,要如何“包”呢?先用糯米把你想吃的餡料包進去,再用艾草葉把糉子包成立體三角形,然後把糉子交給公園裏的工作人員,等他們蒸好後你就可以嚐到自己包的糉子了。

在十二點左右,公園將會迎來一個重頭戲,“賽龍舟”。在公園裏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龍舟船,有十八個人坐在船身上,一個人坐在船頭的龍首上,爲避免翻船,所以坐在龍首上的那個人用擊鼓的方式,來給人們打節奏。比賽開始之後,湖面上的鼓聲如雷鳴般洪亮,那宏偉的氣勢把在場的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去。每當有一艘船越過終點線時,人羣中就會爆發出一陣掌聲。獲得前三名的隊伍都會有公園所給的不同程度的獎勵,如果他們划龍舟的速度突破了公園裏的記錄,那麼公園裏的工作人員還會爲他們頒發獎狀,所以在賽龍舟的時候,所有參賽人員都顯得格外賣力。

在下午六點左右,夕陽西下的時候,公園還會舉行一個“音樂噴泉”的表演活動,可以一邊放輕音樂,一邊噴噴泉。每當音樂到高潮時,它噴的水也越高。爲了紀念屈原,當天播放的音樂也是舒緩悠長的曲調,喧囂逐漸散去,繁華的塵埃漸漸落下,這些音樂配上夜色,使得這天晚上格外閒適,讓人沉醉。

這就是我所度過的端午節,這個節日不僅使我度過了許多的美好時光,更是書寫了我珍貴的童年回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eee1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