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精選20篇)作文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精選20篇)作文

  • 關注:7.6K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精選20篇)作文

六(1)班蔡安琪

元宵節在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在古代被稱爲上元節,燈節,是春節以後第一個重要的日子。

在我們家鄉,元宵節最重要的習俗是吃湯圓,因爲湯圓代表着團團圓圓,一家人在一起。

湯圓的做法,容易學,卻很難做的漂亮。首先洗淨雙手,然後將糯米粉和水按比例攪拌均勻,攪拌時,按實際情況加水或糯米粉,不一會兒,麪糰就和好了。接着從麪糰上扯下一些,在手中搓成球。然後便是包餡了。先將面球壓平,中間壓一個凹槽,再把餡放進去。餡料也有各種各樣,像芝麻、豆沙、蔬菜、水果,甚至還可以放巧克力,按照個人口味來放。放完餡再把口捏緊實,也可以加一點點水讓它粘得更緊,搓圓,一個小巧玲瓏的湯圓就完成了。多做幾個,下水蒸煮,等看到湯圓浮了上來,隨着一陣清香撲鼻而來,那晶瑩剔透的湯圓映入眼簾,我情不自禁咬上一口,甜甜的芝麻流淌嘴中,滿嘴的芝麻香,甜蜜誘人,令人流連忘返。

吃完湯圓,便是熱鬧的賞花燈,猜燈謎。“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在古代唐朝每次上元節都要擺一個大大的“燈輪”共同鬧花燈。現在,我們走出屋門,那街邊,是掛滿各種花燈,像那華麗的宮燈,透明清亮的玻璃方燈,華燈流溢的白明角琉璃燈……滿街燈光,明亮且溫柔,很是吉祥。

元宵節還有一個習俗:猜燈謎。從宋朝開始流行把謎語貼在燈籠上,供遊人競猜的遊戲一直延續至今。人們喜歡把燈謎掛在高處,這燈謎包含着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嚮往。

闔家團圓慶佳節,千家萬戶吃元宵,這中國的傳統文化,就讓我們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篇二: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魯欣妍

又是一年元宵節,微風吹拂着搖曳的剛抽出小枝的柳條。元宵到,春天的腳步自然也就近了。通常的元宵節,人們會迎着第一縷陽光起牀,開始準備元宵節必需的物品。

約莫在下午六時許,人們都陸陸續續回到家中,孩子們穿着新衣,蹦蹦跳跳的在廚房外徘徊,等着美味的元宵出鍋,而大人們則圍坐在長輩旁,閒聊着家中趣事。

在我們這兒,基本在晚上七時左右便開始吃元宵節的團圓飯了,大家夥兒分成兩桌,大人們一桌,孩子們一桌。等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最令人矚目的菜品:元宵,便上桌了,孩子們還沒等元宵穩穩地放上桌,便爭先恐後地拿起碗筷爭搶起來,各種碗筷碰撞在一起的聲音倒也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

在以往的九、十點左右,家家戶戶肯定都已經在洗漱睡覺了。可今天與以往大不相同,只見大人們帶着孩子驅車前往廟會,遠遠的望着,就已經能看到廟會那燈火通明的景象。慢慢前進,五顏六色的燈光將人們包在其中,好似置身於會發光的花海中。下了車,走進會場,一進門便是五彩斑斕的花燈,他們不但形狀各異,就連顏色也都有很多不同,越往裏走,花燈越多,數不清的花燈讓人眼花繚亂,孩子們可歡喜了,小跑着逛廟會。

就算是到了後半夜,廟會裏卻還都是明亮亮的,人們大多都會等到凌晨纔回去。

若是你在遠方眺望這裏,那你一定會感覺到這兒倒是很像一座不夜城……

篇三: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小孩子抓週是我們家鄉的一種習俗。每當小孩兒年滿一歲的時候,便會邀請親朋好友在一起。舉行“抓週”儀式。

相傳抓週起源於三國東吳的孫權選嗣。孫權稱帝不久,太子孫登因病去世,其他的兒子們便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結交權臣,爭奪嗣位,孫權對此十分煩惱。有西湖布衣景養進宮獻策,說是諸皇子雖有賢德還不夠,還要看皇孫表現如何。於是擇一吉日,景養端出一個擺滿珠貝、象牙、犀角、翡翠、簡冊、綬帶等物的小盤子,請皇子各自報自己的兒子過來抓取。其中只有孫和的兒子孫皓一手抓過簡冊,一手抓過綬帶,其餘都是抓那些金銀財寶。孫權大喜,遂冊立孫和爲太子,其他皇子卻不服氣,迫使孫權改變了主意,另立孫亮爲太子。孫亮繼位方三年,並被一場政變推翻,改由孫體做皇帝。孫體死後羣臣又擁戴孫皓接位,應了當時的預測結果。之後,此法傳開,抓週漸成了風俗。

抓週一般在嬰兒週歲時進行,家長通常在桌子上放些紙、筆、書、算盤、玩具、食物和紙質生產工具等,任其抓取,預測孩子將來的志向。

其中所擺放的物件寓意也是很有意思的呢:紙筆預示着孩子將來喜歡讀書;抓算盤預示經商;抓取生產工具,預示將來耕田勞作是把好手等等。抓週這種習俗沒有科學依據,不能全信,但抓週寄託了上一輩對下一輩的希望。

篇四: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絢爛璀璨的元宵節緊隨着除夕結束的腳步到來了,我的家鄉是上海,一個繁華至極而又人人忙碌的都市,但在元宵節那天,卻別有一番風景,我始終忘不了那每年元宵節看到的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也忘不了明亮宛若星辰般的花燈。

黃昏之時,絲絲縷縷的雲霞帶來了夕陽,太陽徐徐落下,在天邊渲染出粉紫交融的霞光,染了半邊天。道路上盡顯一派繁忙之景。我們家也如約而至,來到了每年必來的豫園燈會。人流不斷地涌動,彷彿吞噬了整座豫園,但依舊能看到花燈那柔和而又熾熱的光芒,聚集在一起,照亮了半個城。一路上推推擠擠地好不容易進了豫園,才見燈火通明的街道上掛着花燈無數,柔美絢爛的燈光照亮了栩栩如生的圖案,眼花繚亂之際也滿是欣喜。還記得小時候賞燈時的懵懵懂懂,只覺花燈散發的光芒,和上面描繪的圖案是如此的美麗生動,內心也不禁流露出歡喜,哀求着媽媽一個個都買下來。現在長大了,看到這一番絢麗之景,正應蘇味道筆下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般昌盛璀璨,而那花燈的光芒也照亮了我的內心與希望。每當花燈初上之時,衆人眼中便是欣喜和希望之情,我便閉眼祈福,期盼來年幸福美滿,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睜開雙眼,便見萬千燈火擠滿了整個豫園,燈火明亮映襯着繁華昌盛的街道和駐足觀賞的人流,溫暖而又璀璨。元宵節花燈的品種也是數不勝數,有的製成兔子樣,栩栩如生的雕刻,白色的皮膚上細緻地刻上皮毛,放上柔和的白燈,孩童們愛不釋手地抱着,捧着,拖着……;有的是六邊形的,在亞麻布上描摹上優美婉轉的景色亦或是古時候傳說中的片段,點上黃燈,別有一番風味;更有的是一條大龍盤旋在九曲橋下,一片片的鱗片映襯着湖水的清澈與波光粼粼,閃現出藍紫色的光芒,精緻而又獨特的景色引來了許多遊客爭先恐後地登上九曲橋,駐足觀看,留下美好瞬間。逛到那裏都是華燈璀璨,人們的交談、歡笑聲摻雜着街邊商家的吆喝聲,熱鬧至極。大人們寵溺的看着孩童一手拖着兔子燈,一手吃着街邊的零食,盡呈一片幸福美滿之景,無盡的暖意流進了每個人的心裏,讓這一個漫漫長夜變得美好而又短暫,唯有照片留住了我們最美好的時光。

其實賞花燈的由來傳說來自於漢明帝永平年間,當時的皇帝信仰佛教,恰逢蔡愔修的佛法歸來,稱每年正月十五時,印度摩喝陀國衆僧雲集,瞻仰迎佛舍利,觀賞花燈,是參佛的良辰吉日。明帝聽之,爲弘揚佛法,決定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在寺院宮中“燃燈供佛”,所有人都得掛燈祈福。經過了歲月的流逝,自然而然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

賞花燈這一民間習俗經過了歲月的蹉跎,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花燈的璀璨似萬千繁星般聚集在豫園,一盞盞花燈宛如人們一個個盛開的美好希望與寄託,驅趕了冬日的寒冷,溫暖了人們的內心,似燈塔般照亮了前進的路途,指引了通往幸福的方向。願將這一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傳統發揚光大,繼承真正的中華文化。

篇五: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李芷妍

在我的家鄉過元宵節,家家都要吃湯圓,湯圓的餡可多了,有芝麻餡的、有紅豆餡的、有豆沙餡的……

爸爸給我講起了元宵節的由來:傳說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人,人們組織打它們。一隻神鳥迷路降落人間,卻被獵人射死,天帝很生氣,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他的女兒心地善良,把消息告訴人們,有個老人想出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燃放煙火。天帝以爲是燃燒的火焰,人們就年年照做紀念這次的成功。

今天媽媽也做了湯圓,我看着鍋裏的湯圓在快樂的“波濤”裏,它們開始了它們的“水上芭蕾”。那一招一式挺規範的呀!水溫越來越高,湯圓們憋得紛紛探出頭,透口氣兒,這時就可以出鍋了。湯圓剛端上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好燙!我又咬了一口,啊!芝麻的香,糖的甜,就像一個個小精靈飄來飄去,觸摸着我的味蕾。嚥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真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我的胃口大開,狼吞虎嚥的吃了許多。

吃吃完飯我們去看花燈,我仰望天空看花燈,看月亮,好圓好皎潔的月亮啊,月亮很大很驚豔,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我喜愛熱鬧快樂的元宵節,更熱愛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篇六: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如果說春節是祥和的,那麼元宵節自然是熱鬧的。看花燈吃元宵,好不熱鬧。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元宵節又稱燈節,因此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家中或是門前就掛了許多彩燈,街道上也處處懸燈結彩。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提上最珍藏的燈籠,約上我的好夥伴走街串巷,比比誰手裏的燈更有特點,誰家門前的燈最絢爛。除了掛彩燈外,還有吃湯圓的這個習俗,因爲湯圓代表團團圓圓。

一提到元宵,嘴邊就會有一種甜甜糯糯的感覺。小小的湯圓兒,肚子裏的材料卻非常豐富,薄薄的糯米皮兒,裏邊有芝麻、白糖、五仁、豆沙……當你咬上一口的時候,就在那一瞬間,你會覺得整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甜的。

元宵節就應該玩跟元宵有關的遊戲。吃元宵比賽,是我們家每到元宵節必玩的遊戲,這個比賽對於好勝心強而又不怎麼愛吃東西的人應該很管用。當哨聲響起,我就迅速動筷子開始夾湯圓。平常我都是細嚼慢嚥,可今天我還沒等嚼完,自己就着急地嚥下去了。我一看,爸爸已經吃了五個了,媽媽也吃第五個了。這下我更着急了,想加快速度,可怎麼也加快不了,因爲湯圓外面軟軟的,黏黏的,吃快了我就吞不下去。比賽結束了,可是我卻沒有贏,不過舔舔嘴角,真是口齒留香,再看看我的小肚像一面鼓。

家鄉風俗不僅僅是熱鬧喜慶的象徵,更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更包含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歌頌。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把它發揚光大。

篇七: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崔琳雅

今夜的月並未滿含孤獨地藏在高空中那層層雲間,她皎潔如玉,照得我們心中歡喜……

正當感嘆“夕陽真美”時,再拾眸已華燈初上。小樹林旁的路上,人與人擦肩而過,個個都懷有心事……我從常去的小賣部走過,走在回家的路上……

兩年了,因種種原由,我沒有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過這本該團圓的元宵節,心中處處是歉意……到家時激動的苦與酸涌上心頭,未說出第一句話,爺爺就把我拉進屋內。屋裏很暖和,奶奶坐在炕頭,木桌中是奶奶親自做的元宵,見我回來了,一下子回過神爲我找坐處。

元宵節開始了……

嘴裏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爺爺奶奶在一旁嘮嗑,型號絕版的電視,一個節目接着一個節目地按順序播放,窗外的月依舊亮,但我卻紅了眼眶,可能是因爲這一切都承載了太多元宵節的舊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紅毛線扎着雙馬尾,坐在與自己同樣高度的鐵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當時問着最幼稚的問題,看着最單純簡單的世界。爺爺奶奶就在一旁,他們會一同帶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燈,在小樹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門口都會有一個天真無邪的打燈小孩,滿天都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明月也毫無閒暇之時,他會爲這團圓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個人的時光檔案中。樸素也讓人覺得很美好。

離開的時間快到了,我再次與爺爺、奶奶打起花燈,晚間的風吹起奶奶齊肩的白髮,月光散在我們走過的路上,彷彿回到過去實則一直在面對新的開始。我們仨一直會是我們仨,在這樣一個有風韻的節日感受風俗。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舊事含着月光共同歡喜。

篇八: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每年,除了除夕和一些重大的節日外,我最惦記的還是清明節那個無關緊要的日子。爲什麼我會盼望着清明節的到來呢?主要是想吃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小吃——蒿子粑粑。

每當清明節掃完墓後,我最期待的環節便來了!——做蒿子粑粑。一般奶奶都會提前給準備好:一帶糯米粉、一大盆蒿子草、一小盆水。開始做了,先把蒿子草一根根的洗乾淨,在多過幾遍水,確定乾淨後,就開始將蒿子草剁碎了。等到蒿子草細碎成渣後,再把它放入一個裝有糯米粉的大盆子裏。邊加水邊揉,要少量多次的加水。當和成麪糰後,就可以進行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步驟了——炸蒿子粑粑。炸的時候不能炸太久,也不能太早收鍋。不然不是沒熟,就是炸成“煎餅”。

當炸至墨綠色並兩面有些金黃酥脆,還有一些油的時候,就可以倒入一些白砂糖,蓋上鍋蓋,讓已經熬成糖漿的白砂糖去悶篙子粑粑。等收汁完畢後,就可以收鍋裝盤了。

這樣做出來的蒿子粑粑,一口咬下去,外殼是酥脆的那種,裏面是墨綠的粑粑,滑滑的,中間還有着些糖漿的味道。白糖與蒿子粑粑可真是絕配啊!因爲它既不會太膩,也不會太淡,白砂糖剛好就中和了口感,這時如果能再來一碗小米粥,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家鄉里的習俗雖然很多,可我還是偏愛蒿子粑粑,因爲它是我認爲最美味的家鄉小吃。

篇九: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王家瑞

我的家鄉景色迷人,物產豐富,每到過節時就分外熱鬧。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來到我的家鄉看看這熱鬧非凡的元宵節。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過節時處處張燈結綵,人們把各種各樣的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參觀後便來到旺火旁,正轉三圈,倒轉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萬事如意、順心順意!

隨後,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的腳尖碰着腳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目表演。人們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熱鬧。

在元宵節這一天裏,人們還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調皮的小朋友們。每人拿着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他們玩的都十分開心。

我們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又美麗。在這一天裏,人們還要吃元宵,吃的元宵裏面還有不同的口味。這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好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的故事,有的圖案各式各樣。這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蠟燭,觀者就更多了。這廣告可以不庸俗,乾果店在元宵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處心裁,製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在家裏,還有: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一些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鐺,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要吃元宵,過了元宵節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節在正月十五就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閒着的時候。過了元宵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兒了。

篇十: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轉眼間,一年又匆匆的過去了,左顧右盼終於盼來了元宵節!

記得元宵節那天,早上媽媽叫我起牀,和我說今天是元宵節,趕緊起牀和我一起去煮湯圓,我一聽說是元宵節,匆忙的穿好衣服起了牀,到達廚房和媽媽一起煮湯圓,聽媽媽說這湯圓有好幾種口味呢,有草莓味、藍莓味、菠蘿味、黑芝麻味,等等好幾種口味。

咕嘟咕嘟,水終於開了,我等的花都謝了,我喊來了媽媽,媽媽說你把湯圓倒到鍋裏,說完,我就把湯圓倒進了鍋裏,他們像一個個的乒乓球,亂跳進碗裏一樣,還沒過一會,就煮熟了,我把它們分別盛入碗裏,我嚐了嚐,哇!這味道真的絕了,我居然吃到了一個草莓味的,太好吃了!吃完飯後,我把碗洗乾淨,放到桌子上,就去玩了!看到街上掛着紅燈籠,紅紅火火的,可美了!

今天可真是愉快的一天!希望每年過元宵節都可以像今年一樣開心!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張鈺浩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

古人稱夜爲宵,元就是第一個意思,所以人們這天就被稱爲元宵節,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按照民間的傳統,這天這天皓月當空,人們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這一天,人們還會專門製作元宵來給大家品嚐,元宵就是湯圓。湯圓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用糯米粉和麪粉,混合以後做成麪糰兒,然後再加上餡料,搓成圓形,放在水裏煮好以後,就可以開始食用了。

元宵節,人們期盼着團圓,而湯圓圓溜溜的外形,也和團團圓圓非常匹配,所以我們那天必須吃湯圓。湯圓非常好吃,咬到嘴裏軟軟的糯糯的,讓你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元宵節除了有好吃的還有好多好玩兒的。街上有花燈,有的店鋪還專門做一些特別的造型來吸引顧客。那天還有猜謎語的遊戲,把謎語掛在燈籠上面,路過的客人能夠答對問題,就能把那盞燈贏走。甚至還有走百病,踩高蹺、舞獅子等活動

這就是元宵節,團圓的、熱鬧的元宵節。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早上,我提着我的手工燈籠滿心歡喜的來到了多彩而又美麗的學校。

你知道爲什麼我提着燈籠嗎?因爲今天是元宵節,我們班同學都帶了燈籠。老師說:“下午有猜字迷活動,而且是整一個下午。”“哇哇哇——”霎時,整傘班的同學像一隻只蜜蜂樣叫個不停。

終於等到了下午。老師給了我門班每個人一大張紙,說:“只要猜迷對了一個,就能得到一個印章。印章可以換禮物。

下午之後我們班三五成羣一起去猜謎。下去到一樓後,映入眼簾的是許許多多的各式各樣的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色彩繽紛的紙迷,我跑來跑去差不多一個小時了才猜對兩個。我心裏想:要不先換一點東西吧。於是我去換了兩個禮物,之後我打算玩一會兒遊戲,不猜燈謎了,於是我就找了一個叫你演我演的遊戲,遊戲是兩個人蔘加,一個人演一個人猜,演的人根據指定的詞語表演,可以說話,但不能說要演的詞語。

我找到了我們組的導學長,我說:“我們去玩你演我猜吧!”“好。”“可是在哪呢?”他說,“在那邊。”我開心的說。於是我和他去了那裏。我演他猜。我抽到一個“孫悟空。”我說:“我是一個

西遊記裏最厲害的那個。”他一下說:“是孫悟空!”“對”我說。我們兩個都覺很簡單就又玩了兩次。最後禮物賣完了,就沒換了。

我今天非常的開心!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正月十五的“白珍珠”》

在正月十五這紅紅火火、熱鬧非凡的日子裏,花燈會掛滿廣場,琳琅滿目,忙得人們的眼裏似乎只有五彩忽閃着,恍得這兩人相對都看不見的夜仿若白晝。但只有花燈的元宵是不完整的。還差了讓人們笑得更幸福的那塊湯圓。

距上次吃湯圓已好一陣了,那圖景還縈繞腦海,揮之不去。

從冒着熱氣的大瓷碗中看湯圓與在暮靄沉沉中看皎皎大明圓月無過大分差。熱氣遮掩着的湯圓,朦朧綽約裏邊線明晰。幾個玲瓏小巧,細膩軟滑的湯圓在清水裏翻滾沉浮,應是受了水的洗滌,才那般潔白似鵝毛,富有光澤像珍珠。湯圓大小似核桃,小胖子不折不扣、貨真價實的一個,圓鼓鼓的雪白大肚子也不知裝了多少東西。它在清水中悠然自得享受着,那是分外愜意。看着,還沒送上嘴,就已流了一堆的口水。湯圓的味道甜甜的,膩膩的,特別誘人。一口含下湯圓,咬破後,黑芝麻就從中溢出,擁着舌尖舞着。先是一陣沁人心脾的芝麻醇香,再一番蜜糖的甜蜜,接着是糯米的清香,都暈開,在脣齒中。

湯圓它的味道像冬天裏的二月初旬的陽光,又如孟夏時情侶在葡萄架下訴說的甜蜜,還似離鄉多年返回故土見到親人的溫馨歡喜。你口裏吃着湯圓,感受着惹人醉的甜蜜,彷彿就能看到呢。

繼續咬着,潔白的糯米外衣黏而不粘,彈爽潤滑,感覺持久不散。吃完一碗湯圓,肚子都成了一個圓鼓鼓的“大湯圓”。

湯圓,南方與北方做法不一樣。北方湯圓是將餡揉團,放入糯米粉裏滾,像滾雪球一般的情景。很簡單大氣。南方湯圓就大有不同,南方的湯圓是包,將糯米做寶塔形,取下尖端揉成圓球,再在中心捏洞,將餡放入進去,緩緩捏團包住,再揉團。有着柔和的特點。一個骨氣,一個溫柔,各有特色。

聽大人講,湯圓的由來是楚昭王在正月十五日路經長江,看江中有漂浮物,是一種外白內紅的食物。便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因彼時是正月十五,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讓人用面仿製此果,用山楂做餡吃。從此,元宵節必吃湯圓。

湯圓,寓意團圓。在正月十五,每個人都笑容滿溢,沒一絲愁緒,因爲在這天都能回家,在燈火璀璨中與家人吃元宵,說說笑笑。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說到春節,大多數人腦海裏的第一反應是除夕和七年級這最重要的兩天。可是,在我老家慶元,過得格外隆重卻是元宵節。

不知爲何,元宵一般是晴天。清晨,溫暖而柔和的陽光透過大大的紅福字大方地灑進一塵不染的客廳,不過與別處不同的是,慶元人元宵時一定起得格外早,爲的呀,是看上一場完整的舞龍表演。

每到元宵,街上都要掛上幾百盞五彩繽紛的花燈,讓那參差不齊的樹枝不禁低下頭來,各色的花燈若一條降臨人間的彩虹,襯着天空格外湛藍。早上八點整,一條窄窄的小街被幾百號人裏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起來,即便是白髮蒼蒼的老小孩,也一定要來湊個熱鬧。

忽然,只聽見一聲鑼鼓聲劃過了無際的天空,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響亮。喧鬧的人羣又一次沸騰起來,不知多少雙眼睛,都齊刷刷地盯着那穿着整齊的紅外套,袖口鑲着閃亮金邊的舞龍隊。鑼鼓聲開始歡鬧起來,讓天空都不禁顫抖;巨龍開始騰舞起來,讓人羣都不禁爲之雀躍。

瞧!那巨龍的尾巴忽上忽下,飛快地擺動着,似乎在與人羣友好地遊戲。又一會兒,它的身子柔軟地捲成“S”形,全身向左右不住地張望,似在戲耍着金珠;又一瞬間,它開始一邊放縱地向上騰飛,開始比上一秒更加劇烈地奔跑,彷彿是準備彩雲追月。它的身子伴隨着堅定的鑼鼓音色不斷地歡快飛躍與穿動着,每一個動作,都格外有力而明亮。

表演後,人羣散去,大家都會奔向家中預備晚上的湯圓。午飯後,大家還會有選擇地走一走古廊橋,爬一爬石龍山,這寓意着不忘過去,勇攀高峯,不斷地向上挑戰。

嘗過夜宵,就要開始準備聽菇城戲了,單是從窗戶上隨意地眺望,就可以看到各型各色的人們開始爭先恐後地擁向廊橋。這羣人可與早上不同,現在來聽戲的人呀,大多都是連走路都顫顫巍巍的老爺爺老奶奶們,他們十個人中都有九個人提着一把手椅,就怕找不到一個好座位。

到晚上八點整,表演纔會開始,年輕的小演員們身着重重的戲服,個個都朝氣蓬勃,活力十足。別看他們個頭不高,但個個都是唱戲的能手。聽!柔和又有些蒼涼的二胡聲伴着婉轉的嗓音,開始在天空中迴轉,隨着澄澈的溪水傳向夜的深處。臺上一聲問,臺下百聲答,歡慶的時間像被放慢了節奏,繁忙的生活像被按下了暫停鍵,只有那曲聲,在廣闊的夜空中迴盪着……

漸漸,夜深了,空中繁星點點,街上人羣散去。元宵的歡慶,留在了人們那嚮往的記憶裏……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趙政傑

於期盼之等來了元宵節的到來,喜悅的氣氛籠罩在整個神州大地上,在鞭炮聲的喧囂之中,我也終究盼來了這一個元宵節的到來。

到了晚上,這一天也迎來了一個高潮。放眼看見的是人們臉上那豪不掩飾及發自內心的笑容。天邊的圓月掛在高空,星星點綴於夜空中,如顆顆寶石閃耀於星空。煙花像一支支光箭快速飛向夜空,再以優美的姿態、協調的動作綻放了,像一簇簇火焰,一粒粒珍珠,一條條絲帶,灑下歡笑給予大地,灑下祝福贈送給大地,綻放的是人們的讚歎,綻放的是人們的遐想。煙花所盛開的花朵散發出的光芒,撒在每一個人洋溢着笑容的臉上,人們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大街小巷更是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燈籠掛在街中,一眼望去,燈火蔓延到每條街道,一眼望不見盡頭,把黑夜的寂寥沖刷地無影無蹤。燈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的畫的是鳴唱的小鳥;有的畫的是優雅大方的姑娘;有的寫了個大大的“福”字;有的畫的是象徵吉祥的龍鳳;有的畫上生機美麗的牡丹。而最令人感興趣的是猜燈謎,大人們領着孩子,孩子們一個個歪着脖子,小眼轉個不停,怎麼猜也猜不着,卻不願放棄,絞盡腦汁的忽然小手一拍,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盡是得意。大人們也不甘下風,一個個更是不斷挑戰難關,不時浮出滿足的神情。孩子們的嬉鬧聲迴盪在耳邊,剛擺脫了燈謎的冥想,孩子們嬉鬧於街中,點燃顆顆爆竹,爲元宵節的拼圖拼上了一份童真。家中早已飄來元宵的味道,那桌上的元宵還散發着陣陣熱氣,一家男女老少其樂融融。孩子們嘴角邊滿是戰利品的殘渣。我不禁陶醉於中國悠久的文化之中,每個人在歡笑中陶醉,在這平安詳和中陶醉,在這幸福安康中陶醉,在這悠久文化中陶醉,在這一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陶醉……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平溪天燈,又叫做孔明燈,元宵節放飛天燈,是臺灣平溪特有的習俗,在放飛天燈的同時。也放飛了自己的心願,讓自己在新的一年心想事成。

聽媽媽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相傳是三國時期孔明爲傳遞軍事情報發明的通訊工具。在平溪,放天燈的活動已有了幾百年的歷史,現在放天燈已逐漸演變爲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

平溪的老街人頭攢動,街道兩旁的店鋪裏面掛着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天燈。看到這些天燈,我二話不說,立刻衝進店鋪裏。哇!真是琳琅滿目,天花板上掛着的,貨架上擺着的,地上放着的,全是天燈。有最常見的黃橙漸變的、硃紅色的、天藍色的、各種顏色混在一起的、上面畫了插畫的……真是應有盡有!

我們選了一個四色天燈,上面可以許下四個心願,我們分別許下了自己的心願,將松脂點燃,緊緊地扣在地上,等天燈完全充足熱氣,放開天燈,我們紛紛閉上雙眼,雙手在胸前合十,天燈也慢慢地、輕輕地越飛越高,當我們睜開雙眼時,看到天燈正在像一顆繁星似的飛上了天空,緩緩地,將我們的願望也帶了上去……

移開視線,我看到天上也有許多“繁星”寄託着人們的願望,像無數由幸福與快樂凝結而成的光輝,緩緩流向天際,也報幸福帶進了每個人的心裏。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六(1)班趙晨羽

春節的潮汐剛剛退後不久,元宵的風暴又再次來襲。按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我們家鄉的元宵節,家家戶戶要掛彩燈,賞花燈,吃元宵。

相傳漢文帝爲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之亂,每逢正月十五,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那時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故這一夜又稱元宵,這就是元宵節(山元節)的由來。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看,家家戶戶門前都掛着紅燈籠,幾個稚童拉着發光的兔子燈,在喜慶的音樂聲中,歡快的在大街上奔跑嬉戲,只留下隨行的大人在後面隱約地喊道:“慢點,慢點,別摔……”不一會兒,街道上就已經人聲鼎沸,一串串的車燈如同一條條奔流不息閃光的長河,遠遠望去,一盞盞路燈又好似綿延千里的銀龍,一直伸向遠方……

“趙晨羽,別趴在後窗上看了!快過來做湯圓啦!”媽媽的話語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趕忙起身,加入了做湯圓的大軍。我將一坨小小的麪糰揪下,搓成了一個小圓,然後輕輕地用大拇指摁出了一個小坑,隨後便將那早已準備好的芝麻餡趁它不注意,塞進它的小肚子裏,溫柔地放進掌心,輕輕地給它按摩,讓它恢復到原來的光鮮亮澤。周而復始,一個排的湯圓集結完畢,即將投入到熱火朝天的“戰場”之中,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即使我再嘴饞,也只能乾等着。一分鐘、兩分鐘……經過漫長的等待,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終於來到了我的面前,雪白圓潤的湯圓在碗裏向我“招手”。我用湯匙輕輕撈起一個,放入口中,香甜軟糯,脣齒留香。此時的窗外寒風凜冽,屋內暖氣四溢,看着圍坐一起的爸爸媽媽,我想這纔是元宵的真正含義:團圓。

元宵元宵,禍患全消,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如:北京春節的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這幾天。

每年春節,我們都要穿上新衣服,在家剁餃子,親戚們挨家挨戶的去拜訪。在過年時,老人們會給自家孩子發壓歲錢,家家戶戶都散發着過年的氣息。

就在去年春節,我和我媽去姥姥家過年,姥姥拿出剁好的香氣撲人的肉餡,又拿出和好的麪糰。我們所有人圍在一起一邊看着春晚,一邊包着餃子。只見餃子皮在大姨的手裏飛轉着,如同行雲流水一般。霎時間,案板上堆滿了圓溜溜的餃子皮。姥姥、媽媽、還有舅舅都在包餃子。元寶形狀的餃子,老鼠形狀的餃子,月牙形狀的餃子,案板上的餃子也開始聚會了。屋子裏散發着濃濃的過年氣息。

我們玩着遊戲,大人們聊聊天,乾乾活,我和姐姐帶領着一羣娃娃在院子裏盡情地玩着。過了一會兒,餃子煮好了,姥姥讓我們小孩先吃,因爲裏面包了錢,不到一會兒,盤子裏的餃子就全部吃完了。我很幸運,因爲我吃到了錢,他們都向我投來了羨慕的眼神。

春節的基本意義,就是在這一天,只有這個時段和很多人才有機會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團聚。所以我希望春節能夠在中國逐漸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原有的樸實,保持美好、溫暖的樣子。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陳子木

有這麼一天,大街上人頭攢動,街上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屋裏早已關不住元宵的香氣……想想,這天是什麼日子?沒錯,就是元宵節!

衆所周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的元宵節,又被稱作燈節,它之所以有這麼兩個名字,是源於這天的兩個重要習俗,吃元宵和賞燈。

今天,就先來說說賞燈吧!還記得小時候,隔壁村每到元宵這一天,大街上都會掛起成百上千的燈籠,而我們村雖然也有,但卻很少,當時雖說天氣已經冷得能凍掉手掌,但我們仍然冒着鵝毛大雪去了隔壁村。一到街上,我的眼中頓時異彩連連一一街上人山人海,街邊一個緊挨一個地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大的、小的、紅的,花的,小貓的,小狗的……其中還有一盞巨大的兔子燈籠,爺爺說那叫“兔婆”,象徵着多子多孫又多福!

我在人羣中擠來擠去,爸爸媽媽幾乎要拉不住我了。“喲!這燈上還掛了個字條!是燈謎吧?”我一字一頓地念道:“兩個明月掛天邊!”“什麼意思?”這時,媽媽走到我的身後,說道:“兩個明月就是兩個月,這個字謎的謎底是朋友的‘朋’”。我恍然大悟,這字迷可真是絕妙啊!

接下來便是吃元宵了。元宵又叫做“浮元子”,有黑芝麻餡兒的,花生餡兒的,水果餡兒的……當然,我還是最愛吃黑芝麻的。每次元宵一出鍋,我便立馬伸筷子要在鍋裏夾,卻總被熱氣燙得淚水漣漣。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元宵節,這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古老習俗,一直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我愛元宵節,愛賞五彩斑斕的燈,愛吃香氣四溢的元宵,但我最愛的還是元宵節的寓意一一大家幸福快樂,團團圓圓!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元宵節450

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家鄉的元宵節特別熱鬧,家家吃元宵、掛燈籠、放煙花,每當春節剛過,我都期盼着這一天早日到來。

吃元宵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寓意着團圓美滿之意。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灑滿小村的時候,家家戶戶把所有房間的電燈都點亮了,甚至倉房、牛棚、牛圈也都燈火通明,但最顯眼的還是家家門前懸掛的大紅燈籠格外引人注目。

最令我難忘和期盼的是元宵節的晚上放煙花的場面,非常震撼、令人銷魂。當聽到“哧”“嗖”“彭”“啪”聲想起的時候,人們都跑到院子裏,“快看,煙花!”我不禁興奮的喊出聲來。緊接着,“劈啪聲”作響,無數的煙花飛向天空,震耳欲聾,並且把周圍映得通明。“好美呀,天女散花!”“看,降落傘!”“哎呀,孔雀開屏!”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各種姿態的煙花不斷地在空中綻放,令人拍案叫絕。我陶醉在五彩繽紛的煙花中,忘記了寒冷……

元宵節給我帶來無盡的樂趣,我愛家鄉的元宵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938q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