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推薦20篇)

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推薦20篇)

  • 關注:1.88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推薦20篇)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也包含着思念家鄉的感情。

早上,奶奶便買了糯米粉、芝麻、藕和月餅回來,我湊上前去好奇地問:“奶奶,你買這麼多東西回來幹嘛?”坐在一旁的媽媽白了我一眼:“今天是中秋節,你忘啦?”“哦,對哦。”我恍然大悟,但隨即又問道:“那又要糯米粉和芝麻幹嘛?”奶奶笑着答道:“中秋節不止要吃月餅,還要吃糯米粉,買這些就是用來做的。”

只見,奶奶將芝麻炒熟,搗碎,加入白糖攪拌,這樣餡就做好了。用糯米粉和水以後揉成麪糰,將餡包在麪糰裏,搓成湯圓的形狀,再壓平,一個糯米餅就做好了。上鍋炕熟就好了。

不知不覺中,一天已經過去,夜晚已經到來了。奶奶讓爺爺搬了一張桌子來到院子裏祭月,桌子上有月餅、糯米餅、柿子、藕,以及一碗水。我好奇地問奶奶:“祭月的桌上爲什麼要放水呢?”奶奶反問道:“有吃的怎能沒有喝的呢?”媽媽笑着說:“毛毛,我們以前中秋節時經常到人家偷喝這個水,你知道爲什麼嗎?”我茫然地搖了搖頭,媽媽繼續說道:“據說喝了這個水可以不尿牀,所以一到中秋節晚上就看見許多孩子在人家院子裏穿梭偷喝水,晚上反而因爲喝多了尿牀。”

坐在院子裏,聽着媽媽講的這個笑話,品嚐着美食,我不禁仰起頭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上是否真的會有嫦娥,會有玉兔,會有砍樹的吳剛嗎?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各有各的風俗,你們那兒的風俗又是什麼呢?

篇二: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述出了春節萬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春節的來歷說法衆多,其中最爲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是,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作爲我國最爲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自是數不勝數的。例如:置辦年貨,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看春晚,拜年……

在家鄉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聲”響徹雲霄,將熟睡的孩童們從美夢中拉了出來。

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眼前的春聯、燈籠,增加了節日的味道。

大人們凌晨四五點便起來忙活了,因爲他們得爲一家人團聚準備好豐盛的年夜飯。無憂無慮的孩童們則與夥伴分享自己新年快樂的源泉之——各式各樣的鞭炮。有仙女棒,沖天炮,擦炮,甩炮,魔術彈等等。

過年使我們小孩兒最欣喜的莫過於能收到壓歲錢了。壓歲錢一般是長輩給孩子們,媽媽從小叮囑我要懂規矩,收下紅包時,必須雙手接過,並向長輩道謝。

在我們家,過年時收到的壓歲錢都是交予父母保管的。從書上我還得知了關於壓歲錢的小故事呢,讓我來跟你們一起分享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裏,會有一個名叫作“祟”的小妖出來傷害小孩子。它會趁夜裏偷偷潛入人們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從而導致小孩子生病、發高燒。當時的人們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會讓小孩子用紅紙包八枚銅錢玩,將“祟”嚇跑

因此,人們又將這八枚銅錢叫做“壓祟錢”。後來又因“歲”與“祟”諧音,又被稱爲了“壓歲錢”。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節日,家鄉的習俗與春節的快樂如一首美妙的樂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篇三: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聆聽中秋的月光

廖爍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也稱仲秋。傳說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但仙藥卻被后羿的妻子吃下,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後來爲了紀念善良的嫦娥,將這一天定爲中秋。

小時不明白中秋有什麼習俗,直至長大,終於在媽媽口中得知。“中秋節啊,當然是要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等啦。”媽媽一字一句耐心的與我講解,我也越聽越對中秋節感興趣,一直期盼着中秋的到來。

中秋節很快也就到了,吃過晚飯的我,搬着小椅子來陽臺與家人們一同吃月餅賞月。我坐在小椅子上,擡頭便看見了一輪圓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看着高高升起的月亮,宛如一個圓潤亮澤的白寶石在黑夜中站崗,十分美麗,令人無限的遐想。靜靜地觀賞着朗朗的明月,估計想起小時候媽媽常講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月宮的嫦娥會不會正在思戀離他很遠的后羿,就彷彿不在身邊的親人此時是不是正在思念家鄉,共同望月,共同吃月餅。

“喏,你最愛吃鹹蛋黃的月餅。”媽媽的聲音讓正在沉迷月色之中的我回過神來,接過了媽媽給的月餅。看着那小小的月餅,如此的精緻,竟有點不捨得吃了,但是一口咬下去,只覺得軟糯可囗,香甜美味,金黃的蛋黃露了出來,是那麼可人。

正在與媽媽一同吃月餅的我,突然看見了不遠處放了煙花,甚是美麗,再配上這明晃晃的圓月,真是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了種幸福,美滿的感覺。

中秋——最可惜的是家鄉的中秋,最美的也是家鄉的中秋。雖然有些人在外地無法相聚,但是隻要心中掛念,即使相融千里也無事,因爲我們看了同一輪明月,共享同擁有那一份團圓的時刻。

篇四: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端午

鄒雨辰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一端午節。

傳說過端午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一個忠臣是楚國的大夫,他受到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喚醒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卻抱着大石頭跳入了淚羅江,聽到這個消息,楚王才醒悟過來,爲了紀念屈原,爲了不讓他的肉體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每年五月初五倒雄黃酒在淚羅江裏,丟糉子在淚羅江裏,於是便有了今日的喝雄黃酒、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羣結隊去上山採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和孩子的事。箬葉屬於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他竹子不同,在我們這兒人們採回來洗乾淨便要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準備包糉子用。還有的人專門採來去菜場賣,紮好一疊疊,不一會兒就賣完了。

端午的前兩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小姐妹一起包糉子,今天我幫你包,明天我幫你包。他們一邊包一邊說笑,“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糉呀,先去敬祖宗……”他們熟練地包好了糉子,各個地區的口味不同,有的地區是甜糉有的地區是鹹糉,而我們這兒是肉糉子,10個一串紮好,放鍋裏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吃。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門上掛艾草,吃糉子敬祖宗,因爲裝幾個糉子,放祖宗牌位上。午飯後,老人們便開始嘮嘮叨叨的說上陳年往事了,但讓人百聽不厭。

除了春節,我覺得端午是我過的最快樂的節日了,因爲有糉子,有嘮嘮叨叨說不完的話……

篇五: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瞧,悄悄地跟在冬爺爺身後的她,一下子從時間的道路上跳出來,春節——這紅彤彤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跑來了。

這紅紅的、濃郁的年味,從臘月就散發開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熬一鍋香氣撲鼻、又甜又糯的臘八粥。通常啊,熬粥時會在裏面放入各種的紅豆、黑豆、黃豆、綠豆、蓮子、黑米、栗子、花生、大棗、葡萄乾、桂圓、白糖等等等等。有這麼多香噴噴的材料,說它是展覽會也不爲過。

在除夕,家家都忙着做年夜飯,酒肉的香味四處飄散。大家全部換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福字,屋裏粘好窗花以及各種小飾品,四處年味濃濃。爲什麼這麼喜慶?因爲紅色是春節的代言詞,紅色是最最吉祥、最最快樂、最最幸運的顏色。

元宵節啦!大街上到處都像辦喜事,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家家掛起燈籠,有蓮花的,有小魚兒的,還有清一色的大紅燈籠。而對一個原原本本的吃貨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吃湯圓啊!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從滿地爬的小孩子、天天工作的中年人到悠閒快樂的老人,誰不喜歡湯圓呢?在這天,先把糯米麪和好,取出一小塊,把中間按出一個小洞洞,把圓圓黑黑的芝麻球放在中間,把麪糰起來,放在鍋中看它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地游泳,出鍋時輕輕一咬,芝麻餡噴涌而出,給人無窮的回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鞭炮擦亮天空,濃濃的年味告訴我——這是一個無比快樂的幸福節日!

篇六: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大約有600~700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所,並且截然不同,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沒有長得一模一樣性格一模一樣的人。

我的家鄉位於板之鄉——安徽舒城。這裏的風俗文化各種各樣各有各的特色。

在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活動,在所有的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了,春節可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下面讓我來一一講解。

年前的準備

在過年的前幾天大家就開始忙活起來了,打掃衛生這可和平常不一樣了,爲了迎接將要來到的新春節,每家每戶都要把每一處細心打掃乾淨,接着就是製版年貨,大家都在商場買新衣服,年貨零食炮竹等,千萬要切記,在年前要準備充足的食物,因爲在春節這幾天超市菜菜市場都不開門,大家還要貼春聯,每一年都要換新的,讓過去的不再回來。

除夕

剛到大年三十,大人們就從早忙到晚。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等。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吧,還會給孩子們發壓歲錢,每一年多少都會有魚,可大家卻不吃,等到第2天吃,寓意年年有餘。剛吃完飯,大人和孩子們就一起出去放鞭炮。等待春晚的播出……

拜年

在大年七年級大家都會早起,穿上買好的新衣服和小夥伴家人們一起去拜年。一句“新春快樂!”就可以換來一把糖果,誰不願意呢?拜完年後大家就成羣結隊的一起去燒香。求菩薩保佑自己和家人,好不熱鬧!

雖然熱鬧,但是卻有許多事不可以做,不動剪刀、不拿掃帚、水不往外潑、不幹農活、不借錢……

這便是書城春節的風俗怎麼樣?有趣嗎?

篇七: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微光

都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向來是熱鬧的,逛燈會,看花燈,猜燈謎……在我的家鄉,每逢元宵還有一項特定的活動,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資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湯圓”或“湯糰”,因其是元宵節的特供美食,便逐漸被稱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區還叫“湯圓”呢!“湯圓”或“湯糰”都有“團圓”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湯圓的習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滿滿、闔家團圓。

元宵節的下午,奶奶就開始張羅着自己動手做元宵。香噴噴的芝麻糖餡早已準備好了,元宵的餡花樣很多,但我們家最喜歡包的還是芝麻糖餡,奶奶總說芝麻糖餡又香又甜,吃了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團,像個大而結實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饒有興趣的去幫忙。

只見奶奶先把一小團米粉搓圓,再慢慢的旋轉着捏成一隻小碗的形狀,然後舀一勺餡放進“小碗”裏去。接着奶奶轉着“小碗”十指翻飛,眨眼之間一個圓圓的元宵就誕生了。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一小團米粉,搓圓、捏成碗狀、放餡兒、封口,一個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沒那麼圓。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邊給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圓滾滾的“白玉球”,一邊傳授經驗:“一定要搓圓,這樣才能團團圓圓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臨時,熱騰騰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軟軟的,一顆顆晶瑩剔亮,隱約可見裏頭的芝麻餡。我舀起一個湯圓,輕輕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來,在口中慢慢化開,怎一個“美”字了得!

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品嚐湯圓,說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燈,屋子裏洋溢的滿是溫馨,團團圓圓,團團圓圓……

篇八: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米花香

月明星稀的夏夜,遙望深邃的夜空,輕羅小扇撲流螢,臥看牽牛織女星。我的思緒飛回到了童年,閉上眼睛,便有炒米花的香氣浮來,那花生,那米花,那升騰的熱氣,是我怎麼也忘不掉的童年。

農曆七月初七,是神話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莆仙大地的人們都炒米花。我在鄉下的老家長大,每至七夕,奶奶總會炒一大盆米花。雖然叫炒米花,卻要先炒花生,花生都是奶奶自己種的。個大,味香濃。奶奶說,炒米花中加她的花生,牛郎織女在天上都聞的到。到了炒米花時。我和幾個兄弟姐妹會圍在鍋和奶奶身邊。大叫,亂叫:“加糖,多加,再加……”

莆仙人用炒米花祭神、祭祖。這祭神,就和其他地區祭竈神差不多。有些人家做的米花,要比糖果還甜上不少。

太陽的最後一線光輝在地平線那邊完全消失了,滿天紅霞化作沉沉暮雲如同火焰熄滅後剩下的一堆灰燼。這時,尋常百姓家就熱鬧了,我幫奶奶將桌椅移至院內,我們一家人聚於院內,小孩吃米花打鬧,大人靜坐,奶奶指着米花說:“炒米花可是我們莆仙人留下的老習俗,咱們有句本地話‘吃炒豆,活久久’在七夕,這天又寓意感情久長,朝朝暮暮,米花用慢火熱一下,這時口感最佳,幾絲輕風吹拂着炒米花,那裊裊上升的熱氣中,似有流光溢彩,於平凡中,纏綿着整個世界的美好,等到俄傾風定,舌尖上還縈繞着家鄉的溫暖和愛意,久久不散。

只有炒過的花生會迸發出濃香,只有炒過的米花會入口即化,炒米花,我童年的味道,記憶中無法消失的夢……

篇九: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在我們的家鄉,臨近大年三十,包餃子在我的家鄉是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的,一盤餃子,一碟糖蒜,在新年裏是最幸福的。

在我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臨近過年,我的家鄉也開支準備過年所需要的物品,原本平淡風情的縣城,終於有了一絲紅紅火火的景象,每家每戶都熱鬧非凡,人們買燈籠,寫春聯,貼福字,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賣煙花小販,人們也在一年裏流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因爲畢竟辛苦打拼了一年,現在終於輪到了休息的時刻,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歸鄉的遊子,在這一天,家鄉依然保留着拿糖糊住竈王的嘴這個習俗,整個家鄉都沉浸在熱鬧中。

餃子,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道菜,不論是年近七旬的老人,還是下至咿呀學語的小孩,提到餃子,誰不是嘴裏一貫暢爽的感覺呢,想到那潔白如玉的皮兒中包着滿滿肉餡的餃子,光是咽口水就能咽幾大口,咬一口更是令人無法自已。將一塊塊面擀成中厚外薄的皮兒,往皮上撒上面粉,放入精品肉餡,再加入黃豆般大小的蓮菜,皮裏包滿了陷,兩手一捏,一個餃子就成了,出鍋後,看着一排排潔白如玉的餃子,那感覺,讓人無法自拔,而吃餃子,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蒜,在我們的家鄉,在過年的前幾個月,就會開始醃蒜,在玻璃瓶中放入大蒜,灌入陳年老醋,以及一系列的調料,封緊罐子,待到年底,再取出罐子,這時候蒜色以色如翡翠,大年三十的晚上,打開瓶蓋,粗的酸味覈算的辣味混合在一起,讓人垂涎三尺,立馬就有了多吃餃子的慾望,夜裏,沒有人去睡覺,在歡聲笑語中去迎接新年。

除夕夜,無論人們相隔多遠,只要有了一盤餃子,無論在天涯海角,心永遠都與家連在一起,永不分離。

篇十: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黃雨微

在我的老家,有很多不一樣的風俗。舉辦葬禮的風俗更是與衆不同。聽爸爸對媽媽說,爲逝去的親人舉辦葬禮是希望死去的人能快樂地去“天堂”。

那年,我的奶奶去世了。我們家的親戚朋友們都來了,大家一同坐在奶奶的遺體旁,看向奶奶。這是我們家鄉的第一個風俗“看門”。大人們一邊哭,一邊聊着奶奶是怎麼去世的,而我們這些孩子就站在大門前,看着大門,不讓外人進來。那時,我想哭,眼淚在眼眶裏打滾。可是,媽媽告訴我:“如果我哭了,奶奶就會被天堂的門兵趕走”。所以,我爲了讓奶奶進入天堂,只能強忍住眼淚看着大門。

到了第二天凌晨,大家也停止了哭泣,安安靜靜的坐着陪奶奶度過人間最後的一天。而我,從人羣中擠到了前面,看到了爸爸的位置,連忙跑了過去,坐在他旁邊。這是我們家鄉的第二個風俗“看天堂”。

表演開始了,大家都把眼睛睜大,目光看向表演臺上。就連平時坐不住的我,今晚也乖乖的。我問爸爸:“爸爲什麼要表演呀”?“因爲這樣是爲了讓玉皇大帝開心,然後他就讓奶奶住在天堂了”。

第一個節目開始了,所有的親人站起來,面向奶奶的棺材,磕三個頭,親人們都把頭朝向地面。隨着主持人的說詞和音樂,親人們都哭了起來。我也大聲哭啼着:“奶奶,您不要我了,您不是答應我,要看我長大嗎?我現在才六歲啊!奶奶,您回來……”

第二個節目開始了,是魔術,接着第三,四個……雖然表演很好看,可我根本沒看進去,一直在想奶奶。表演結束了,隨着我們的掌聲,伴着驚天動地的爆竹聲,奶奶去了“天堂”。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元宵習俗之湯圓

作者羅舒顏

提到元宵節,大家一定會想到湯圓吧!

可是,爲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呢?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因爲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原來如此,那我們家也要團團圓圓。

想要團圓,那就得吃湯圓,這次,我要自己包湯圓。

第一步,上網查找資料,拿紙筆記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驟,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熱水、花生醬、糖。準備好後,就看我大顯身手吧!以前只是看過別人做湯圓,心裏也躍躍欲試,機會終於來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裏,把熱水一點一點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調成糯米麪團(一定要用熱水,否則麪糰容易開裂,包的時候很難包住餡)。把麪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劑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會大小不一致。接着在花生醬里加一點點糖,把麪糰壓扁,然後把花生醬包入麪糰中,虎口收緊。右手按餡,左手收緊,動作要連貫。包完餡再輕輕搓圓,然後表面裹上幹糯米粉。一個個湯圓像一羣白花花的小懶豬,躺在盤子裏,真可愛,我不禁開始讚歎起自己的手藝。

接下來就是煮湯圓了。在鍋中添水,燒開後下入湯圓,看着一羣白團子在水裏翻滾,像極了夏天在泳池裏嬉水的小朋友們,上躥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靜下來。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來了。

把做好的湯圓放在盤子裏,端上餐桌,讓全家人品嚐下我的勞動成果。家人們連連稱讚,爸媽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這麼香,我心裏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湯圓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湯圓,讓人感覺美味又幸福,生活都變得更甜蜜了。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羅夏嵐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最期盼的節日。

天還沒有黑,我就嚷嚷着要吃湯圓,爸爸只好依從,先給我煮幾個解解饞。只見爸爸撕開包裝。一個個湯圓爭先恐後、你推我嚷地跌進熱氣騰騰的鍋裏,我透過鍋蓋觀看着鍋中的一切,一個個白白圓圓的“小胖子”在鍋裏自由自在地遊着。沸騰的水宛如波濤般拍打着湯圓,突然“噗……”的一聲,鍋內嘆氣了,把我嚇退了好幾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終於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遊了一遍,看着鍋中的湯圓好像比剛纔大了幾倍,顏色也沒之前那麼白了。突然一個湯圓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線破“肚”而出,一瞬間原本乾淨的水頓時變成了染缸裏的“髒水”。我趕忙把爸爸叫來,爸爸急急忙忙的跑來關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湯圓盛出來,端到餐桌上,讓我享用。

我挖了一個湯圓,放到嘴邊咬了一口,突然一種甜膩膩、軟軟糯糯的感覺在口中彌散開來,啊,那個味道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於是,我一口氣把整碗湯圓全吃了。

我屁顛屁顛的跑到廚房,央求爸爸再煮幾個給我吃,可是爸爸這次毫不領情,說:“到夜裏才準吃。”“可是,我……我餓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樣子。其實我說的餓了,也不可靠,不過是因爲剛剛嘗過,覺得還很好吃,而急於想再嘗一次。可是爸爸卻推辭說:“即使餓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經過我一陣耐心的等待,湯圓總算來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着,吃完了,我倚靠着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湯圓,我又陪爸爸媽媽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熱鬧,好不紅火,好不開心……但也好滿足。吃元宵,“鬧”元宵,“鬧”出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春節

陳芯玲

俗話說,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就拿我的老家莆田來說吧,大年29那天,家裏人都開始幹活起來了,大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都趴在廚房的桌子旁,睜着那大又大又圓的眼睛,嘴邊的口水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出了,好像心中在想:什麼時候才煮好呢?好想趕緊吃啊……

大人們都在爲大年三十那天做準備,我們莆田那裏一大早起來,第一件事便是要先去廟裏拜拜。奶奶一手提着裝有供品的籃子,一手拿着蠟燭和香,我一看見就讓奶奶帶我去,奶奶聽了就和我的話便一起進了廟裏,到了廟裏只聞見一種奇特的香味,聽不到吵雜聲,聽到的也只是適合上槍打木魚的聲音,得得得那寧靜的聲音,心裏便有了一種美好的畫面,

拜完了佛,接下來準備回家做餃子,在過年中,我最喜歡的一件事便是包餃子了。這不,我和奶奶、嬸嬸還有媽媽已經在桌上開始行動了,我們每個人都分得井井有條,奶奶切條,嬸嬸把一個個麪粉疙瘩按圓,媽媽放餡,至於我們就是包餃子嗎?餃子包完後我們便早早睡了。

大年三十終於來了,一大早五點左右就有人開始放鞭炮了,早上我們匆匆忙忙的結束了。中午我們莆田的必須喝一種叫蒼粉的面,它是用紅薯粉放到水裏溶解,之後放進鍋裏,魚面容在一起就成了倉粉,吃一口一坨一坨的。嘩嘩的溪流。到了夜晚,月光灑在每家每戶的家裏,每個人的小肚子都變成了一個小面鍋。桌子上的湯圓豆腐,甜品,燒烤。小零食我們都看在眼裏,可都奈何它不來了。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到了牛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今天我還聽說了一個好消息,學校組織了猜燈謎活動。

下午上課,我們一窩蜂似的去猜燈謎,與以前一樣,猜燈謎的地方是在教學樓的架空層,哇!架空層太美了,每一根長方體柱子上都牽着四根紅繩子。外面兩根紅繩上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有繡球樣的;有南瓜樣的;有水桶樣的,還有杯子樣的……中間兩根紅繩上掛着五顏六色的謎語紙條,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哇!人怎麼會這麼多,架空層都要水泄不通了。只見有的同學在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有的同學三個一夥五個一羣的猜燈謎;有的同學拿着獎品在炫耀呢;還有的同學則在那裏排隊兌獎。看見人挺多的,我心裏就範癢癢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衝進人羣中。看燈謎囉!咦“八兄弟,輪流觀月”打一字。不會呀,怎麼辦呢?心想趕緊放棄吧,尋找下一個目標。找呀找呀!我又找到一個,看了一眼“走起路來落梅花,從早到晚守着家,看見生人就想咬,見了主人搖尾巴”打一動物。驚喜的發現這個我會呀!不就是“狗狗”嗎?我趕緊把它扯下來,像寶貝似的踹在懷裏,跑到對答案的地方,排上了其中一條隊伍,等了好久腿都麻了,終於到我兌獎了,結果一看我排錯隊了。手上只有一個燈謎要排那麼久,等到我排完隊再去猜還有燈謎嗎?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跑到燈謎區,多猜幾個燈謎再一起去兌獎。就這樣我又加入了猜謎語的人羣。

隨着放學時間的到來,我們依依不捨的回到了教室,我還沉浸在元宵的快樂之中。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裏,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就盼着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裏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美麗富繞的鄉村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着招財進寶,雖然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裏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着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八年級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着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年蒸》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過春節也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二十五二十六忙年蒸”,這可是揚州人的老傳統。

年蒸的起源是爲了招財進寶,把蒸好的包子堆成一個元寶的形狀,被稱之爲“堆元寶”,藉此希望來年能夠財源滾滾,寓意着蒸蒸日上。

有一年春節,我在外婆家學會了做包子。

首先是和麪。外公先拿來一個盆,把麪粉倒在盆裏,再加進發酵粉,然後開始加水,一邊加水一邊和,直到水加夠了,就開始使勁地揉,把它揉成一個大面團,蓋上一層溼毛巾,等它發酵。接着是做肉餡。先把剁好的肉餡放到一個大碗裏,再加各種調料,攪拌均勻。

然後我們開始做包子了。只見外公把餡放進皮裏,用手一捏一拱,一個圓圓的包子就做好了。我在旁邊看得躍躍欲試,“用手抓着兩邊,往中間擠,中間要捏好,不能留空。”外公一邊做示範,一邊對我說。雖然外公一直在旁邊指導,可我的手始終不聽使喚。剛開始我在包子皮中間放了很多的餡,結果在包的時候,餡從麪皮裏跑出來了,我急忙用手去捏,誰知這邊捏好了,那邊又破了。第二次,我小心翼翼地放了很少的餡,結果包好的包子雖然皮沒破,但是扁扁的,軟塌塌的,一點也不好看。第三次,我吸取了前兩次的經驗,放了適量的餡,做好後的包子很漂亮,不僅包子的肚皮圓鼓鼓的,而且頭頂呈遊渦狀,像一座小寶塔聳立在蒸籠上,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等一座座小寶塔裝滿了蒸籠,外公便把它們搬到廚房裏,旺旺的火開始蒸。

一個個包子蒸好了,香味撲鼻,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真香呀!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蒸,雖然與其他城市的風俗不同,但是卻有一番獨特的風味。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邵東市,在別的地方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有的吃餃子,有的吃麪條,還有的吃的是大魚大肉,但是在那裏的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必須吃油煎餈粑。餈粑是普通的餈粑,油是普通的油,煎出來卻是特別的香味。油煎餈粑的香味我永遠忘不了,油煎餈粑被煎的外酥裏嫩,撒上一點糖,糖瞬間融化在剛出鍋的餈粑的表面,甜甜的糖融入米香,甜甜的米香味讓我至今難忘。

大年八年級,街道上,人會少一點,因爲八年級出嫁女兒要回孃家拜年,所以我們就會回到外婆家吃午飯,一般外婆爲了迎接我們會特意殺雞,外婆家的雞又嫩又鮮還不肥,這種雞湯跟穇子粑一起燉是最好吃的做法了。

在過年期間我們小朋友們都會放炮仗,炮仗的種類五花八門。五顏六色的花炮,噼噼啪啪的的連珠桶,還有吵鬧的“黑老大”。“黑老大“是男孩子們的最愛,“黑老大”盒子側面有一個條白磷紙條,“黑老大”一擦就可以點燃,可以扔到水裏當“魚雷”,也可以直接扔到空中當“導彈“。

連珠桶是老少皆宜,點燃的時候引線火光閃爍,開炮時像一枚小型煙花,沖天的火光像彩虹一樣,看着彩色的煙火衝上天空,雖然天氣寒冷但是煙火的五顏六色使我們並不覺得冷,一支連珠桶雖然體型纖長但是“彈藥”不少,少的有二十發,多的則有八十發,真是讓人愛不釋手。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有着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習慣積累之後就形成了不同的風俗,人們依然過着這樣的的生活,可以看見,習俗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讀到王安石的這首古詩,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春節那熱鬧的場面。還有家鄉春節的種種習俗。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按照我們河南的規矩,白天,賣火燒的生意爆棚,隊伍排到了天際,那人忙得一刻也不敢憊慢。晚上,飯桌上擺着香噴噴的豆腐湯,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在萬家燈火熄滅之際悄然離去……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一直流傳着:脂月二十四,掃捨去塵;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宰雞趕集;臘月二十八,題寫桃符;臘月二十九,上供請祖。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這一天,人們都會穿上新衣裳,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屋裏掛上冬式各樣的年畫。晚上吃完年夜飯,通常是晚輩給長輩拜年賀歲,長輩給晚輩回禮壓歲錢,他們會用這些壓歲錢去買玩具文具、零食一類的。晚上八點,一家人齊聚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享用提前準備好的瓜子糖果。往年的凌晨十二點,你會看到天上劃過璀璨奪目的煙花,可惜政策有變,政府明確規定禁放煙花爆竹,所以只能無緣於這精彩的瞬間了。

正月七年級,金雞報曉。人們大清早就起牀了,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這天早上不吃別的,就吃餃子,香噴噴的餃子在眼前,誘的人垂誕欲滴。吃過早飯,大人們帶着小孩子“串門兒”拜年,收新年紅包。街邊的店鋪關了門,不約而同貼上了鮮紅的桃符。

一眨眼,一個春節很快過去了,人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之餘,還回味着新年的喜悅,思念着家鄉的味道這就是春節的魅力,家鄉的溫暖。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而我的家鄉湘西在清明節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俗——吃蒿子粑粑。

在古代過寒食節的時候,家家戶戶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食,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帶的冷食小吃,既好吃,又飽肚,從而得名傳到湘西。在湘西,誰不是吃到蒿子粑粑就想到家呢?在湘西男女老少都愛吃蒿子粑粑。

其實蒿子粑粑在湘西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月三原來是鬼節,鬼在這一天會出來帶走人的靈魂,讓人永世不得超生,也會立即死亡,所以在三月三過後幾天總是能到處聽到哭聲。

在某一年三月三的前一天,一位老太太夢見觀音菩薩給他一株蒿草,讓她做成餅給鄉親們吃,可以避災。第二天她看見牀頭果然有一株蒿草,便信以爲真,用蒿草給大家做餅吃,結果只要吃了的人都相安無事。這雖然只是神話,卻表現了人們對幸福安康的熱愛。

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蒿子粑粑的做法吧!

蒿子粑粑是由蒿子、糯米粉、糖等主要材料製成。蒿草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首先,先將採摘或買回來的蒿子放入鍋中燙一會兒,再拿出來擠幹水分,這樣的蒿子就已經有點像蒿子粑粑的外表了。然後再放入糯米粉均勻攪拌,這樣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接下來再把做好的蒿子揉成球,按扁,如果有個人喜好,可以在中間放入黑芝麻、豆沙、等配料,再將其包起來,放入鍋中蒸上一段時間,即可出鍋。剛一出鍋,蒿子粑粑就清香四溢,入嘴回味無窮。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蒿子粑粑,也希望做蒿子粑粑的風俗能夠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600字六年級作文

我的家鄉座落在湖南農村。雖然農村不像大城市那般威武華麗。但四季如春、空氣新鮮、風景秀麗。其實湖南農村的美景就像一幅畫,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裏。

說到這,我給你們講講我們家鄉的風俗吧!每到過年,我們就想起了家鄉特色美食:臘肉。

過年的前幾個月,家家戶戶忙着準備薰臘肉。臘肉切成塊,油亮亮、紅澄澄,還沒下鍋就已經香味四溢。炒、燒、蒸、煮、燉都適合,我奶奶經常是用幹辣椒炒臘肉,出鍋時加上一把綠綠的蒜葉。吃上一片油香入口,不由得心裏感慨,過年是要有臘肉纔夠味!

過年時我們家家戶戶放鞭炮,聚餐,拜年,守歲,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聚餐時,我們像熱鍋上的螞蟻,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至少有十種菜餚,分別有:紅燒肉、扣肉、清蒸排骨、燉羊肉、酸菜魚、炒牛肉、雞湯……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臘肉。

大年七年級,大家都早早起牀,跟家裏長輩說新年好和一些祝福語。吃完早飯,我們會去山上祭拜祖宗,然後去親戚家拜年,走完這家走那家。親戚來我們家拜年,我們早早把桌子上放滿美食迎接客人,還要放鞭炮。長輩們聚在一起打打牌牌,喝喝酒,聊聊天。而我們小孩在一旁玩遊戲、穿新衣、穿新鞋,一身紅看起來十分喜慶。屋子上貼滿了紅紅的對聯,家家戶戶掛上了紅燈籠,就像在辦喜事。

過年時,當你來到我家,定會聞到濃濃的臘肉香味,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想馬上咬一口,嚼着嚼着嘴裏的濃香直入肺腑,再加根蒜葉,真是讚不絕口。

這就是我們湖南農村的風俗。你們的家鄉風俗是什麼呢?趕快說出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z5md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