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精選10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精選10篇)

  • 關注:2.44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精選10篇)

石琳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又同夜,所以元宵節又名元夜節。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燃孔明燈、猜燈謎、鬧元宵、吃湯圓等。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後來,天官喜樂,因此,元夜就要燃燈。

往年的元宵節,公園會用燈籠裝飾得漂漂亮亮,還舉行猜燈謎、鬧元宵等很多活動,小區門口也會擺出好幾口大鍋,讓我們一起包湯圓、煮湯圓、吃湯圓,很是熱鬧。我最看重的是吃湯圓。記得前年的正月十五這天,我和媽媽來到小區門口,參加包湯圓。我原本不會包湯圓,只想坐等着吃。後來,我再也坐不住了,就想自己動手做做。還沒包完一個。媽媽就已經煮好一鍋了。哇!我直流口水,煮好了的湯圓,活像一個個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滾入心脾,咀嚼着,稍稍有些粘牙,但也沒有太過分,很香融的。張嘴如同拉絲般,軟軟甜甜,讓人忍不住回味。舌頭上留着甜甜的味道。我囫圇吞棗把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吃下了肚子。再看看手上,黑一塊白一塊,全把面和黑芝麻弄到自己手上啦!我用一隻手捏面,一隻手握勺子,包起來,像個燒麥;又一次搓合,搓破了……第六次包的像只糉子……第十次……我學了半個小時,終於自己包了兩個,我稱他們爲元宵小娃娃。然後,我把兩個長得很奇怪的湯圓放到小盒子裏,藏起來。

與往年相比,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取消了所有節日活動,可真沒意思。我躺在牀上,想着想着,睡着了。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每當在無宵節吃湯圓時,我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在家鄉元宵節包湯圓時的場景。

元宵節一早,我老家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各個手提大包小包的禮物,臉上掛着微笑,屋子裏很快人聲鼎沸,笑聲、談話聲響成一片。小朋友們在屋裏屋外來回穿梭,追逐着、打鬧着,大朋友們坐在長凳上,聊着家長裏短的大事小事,老朋友們呢?他們正興高彩烈的舉着牌,打牌呢!再扭頭望望其他人家家中的景象,也是一個樣,在元宵這天,整個村子都熱鬧非凡。

中午,我們二十來人圍着一張大圓桌,一邊做湯圓一邊談天說地,聊得好不熱鬧。

我站在圓桌前,一手按住面盆,一手提起水壺,澆在盆中的麪粉上,手不小心一抖,水倒多了,盆裏一下變成了”白麪湖”。我嘟起嘴,兩頰鼓起,像極了一隻生氣的小河豚。我十分不甘心,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一把抓過麪粉袋,一股腦兒往裏面倒,“噗——”頓時,麪粉四起,我也像一隻小花貓一樣,臉上全是麪粉,一整張桌子的人鬨堂大笑,我難爲情的對他們笑了笑,旁邊的小姨則用滿是麪粉的手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麟丫頭,你瞧瞧你,全身上下都是麪粉,不知道得還以爲你去麪粉堆裏滾了一圈呢!”我吐了吐舌,不好意思地擦了擦臉,結果臉更加花了,反而更加像一隻大花貓了,奶奶見了趕忙端來一盆水,笑着說:”唉,你這孩子,還是老老實實幫我揉麪去吧!我立刻擡起頭,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奶奶,問到:”真的嗎?”奶奶從圍裙裏掏出一塊布,算是默認了,我馬上就”蹬蹬蹬”跑過去,再一次加入”揉糰子”大軍中去……

夕陽西下,望着那一顆顆被夕陽照得雪亮得小湯圓,心中十分滿足,它們,是家人團圓的象徵,是家鄉過元宵的代演人,也是我兒時一個個美好的回憶。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俞悅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熱鬧團圓的元宵節,當然少不了主角之———湯圓啦!一顆顆圓滾滾、胖乎乎的湯圓,在家家戶戶的熱鍋中翻騰着,恰如一羣白天鵝在水中優雅地暢遊着,舞蹈着。煮熟後,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湯圓,輕咬一口,滿滿的豆沙從中流出。咬在嘴裏軟軟糯糯的,QQ彈彈,富有嚼勁!

當然我最喜歡的風俗是鬧花燈。花燈,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物質上的快樂,還帶來了精神上的興奮。之前我特別好奇,爲什麼元宵節要鬧花燈呢?媽媽告訴我: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人們便組織起來打,有一隻神鳥因爲迷路而降落人間,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便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將人畜和財物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讓百姓無辜受難,便冒着生命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件事告訴了人們。衆人聽後,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當時,有個老人想出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燃放爆竹、煙火。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好,便分頭準備。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火光,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聽後,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爲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爲紀念這個事件,從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綵,點菸火,放爆竹,來祈求安寧幸福。

大街上車水馬龍,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花燈使人目不暇接!與其說這是花燈會,還不如說是賞花會。一朵朵盛開的金蓮花圍繞在我四周,牽牛花似五十六個民族一樣友好的連接在一起;一串串杜鵑花如同國旗一般,紅豔豔的;但最經典的,莫屬經典的紅燈籠啦!再加上那金黃的流蘇,好像是來赴約的大戶小姐。猜燈謎的人也多。你看這盞燈上寫着”圓溜溜的大眼睛,睡覺睜着眼,吃魚食。——打一水聲動物”謎底肯定是金魚了!金魚燈籠有着黑溜溜的眼睛,肥肥的身體,金燦燦的,可愛極了,真是既簡單又栩栩如生啊!

眼花繚亂、目不轉睛……

時代在不停的變化,但家鄉的風俗是優良的傳統,它一如既往,韻味長存!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元宵節元宵節。重要的就是這元宵兩個字。

而元宵節最最重要的習俗應該就是吃湯圓了。湯圓是元宵節最最重要也最具有特色的食物。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即用黑芝麻,白砂糖,豬油等揉成團作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它象徵着闔家團圓美滿,吃湯圓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裏闔家幸福、團團圓圓。

我隨便拿了一碗放到了我跟前,拿起一根勺子弄起了一個湯圓。每一個湯圓都做工精緻,每個大小一致都和小核桃一般大,白白嫩嫩的,而在這一個白白嫩嫩的球體內,裝滿了香氣十足的芝麻餡,這黏黏的口感,這香甜的味道,善哉善哉。繼續幹飯。

我繼續將第二個湯圓放入口中。這外表光滑的湯圓在舌尖上歡樂地滑動,一下子咬上一口,就像火山爆發的岩漿一樣流了出來。那比蜂蜜還要甜的芝麻餡加上絲滑的湯圓皮吞了下去,這簡直就是妙妙的媽媽給妙妙開門——妙到家了呀。

歡樂元宵節。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崔琳雅

今夜的月並未滿含孤獨地藏在高空中那層層雲間,她皎潔如玉,照得我們心中歡喜……

正當感嘆“夕陽真美”時,再拾眸已華燈初上。小樹林旁的路上,人與人擦肩而過,個個都懷有心事……我從常去的小賣部走過,走在回家的路上……

兩年了,因種種原由,我沒有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過這本該團圓的元宵節,心中處處是歉意……到家時激動的苦與酸涌上心頭,未說出第一句話,爺爺就把我拉進屋內。屋裏很暖和,奶奶坐在炕頭,木桌中是奶奶親自做的元宵,見我回來了,一下子回過神爲我找坐處。

元宵節開始了……

嘴裏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爺爺奶奶在一旁嘮嗑,型號絕版的電視,一個節目接着一個節目地按順序播放,窗外的月依舊亮,但我卻紅了眼眶,可能是因爲這一切都承載了太多元宵節的舊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紅毛線扎着雙馬尾,坐在與自己同樣高度的鐵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當時問着最幼稚的問題,看着最單純簡單的世界。爺爺奶奶就在一旁,他們會一同帶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燈,在小樹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門口都會有一個天真無邪的打燈小孩,滿天都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明月也毫無閒暇之時,他會爲這團圓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個人的時光檔案中。樸素也讓人覺得很美好。

離開的時間快到了,我再次與爺爺、奶奶打起花燈,晚間的風吹起奶奶齊肩的白髮,月光散在我們走過的路上,彷彿回到過去實則一直在面對新的開始。我們仨一直會是我們仨,在這樣一個有風韻的節日感受風俗。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舊事含着月光共同歡喜。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春節後的一個高潮——元宵節。

除夕是熱鬧的,可是它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正所謂“十五十六月團圓”。大年七年級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在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要到街上去“觀燈”。

當晚,家裏的大人會帶着小孩們去“逛街”。有的小孩還會提着好看的花燈。街上燈有上百盞:有的全是一個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裏的故事情節;有的慢悠悠地自轉着;還有的“咿咿呀呀”地哼着悅耳的小曲兒,有趣極了……在皎皎的明月下,悠閒地賞着燈,這簡直就是“人間享受”啊!

觀完燈,回來就可以吃湯圓了,這元宵節啊,令我最難忘的無非就是包湯圓,吃湯圓啦!

在元宵,湯圓象徵着閤家團圓。做湯圓就是先揉好一團麪粉,搓成一條長長的麪粉條,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按個洞,把豆沙,芝麻糊放進去,最後放在手心捏一捏,一個湯圓就完成了。

包好湯圓就放到鍋裏煮,鍋中的沸水“咕嚕——咕嚕——”地冒着泡,像是在竊竊私語着什麼。

過一會兒,鍋裏的湯圓煮熟了。那湯圓就像剛洗過澡的嬰兒,又圓又胖,又白又滑,讓人忍不住一口氣把它們吃掉,吃到嘴裏就會有一股濃濃的香味在味蕾中爆開,令人回味無窮,簡直是人間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啊!我們的祖先太有智慧了。

這就是元宵節的風俗,真是又好看呀,又好吃。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傳統節日中,元宵節地位舉足輕重,一過正月十五年就過完啦!所以人們要在辛苦勞作之前抓住這個機會再熱鬧一番,同時也意味着一年中美好的開端。

無數文人墨客也爲它留下了美好的詩篇。所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時過境遷,許多風俗早已留在歷史的畫卷裏,而人們對它的重視卻絲毫未減!

在我的家鄉濮陽,每年元宵這一天人們吃完熱騰騰的湯圓或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以後就會陸續走上“羣星璀璨”的街頭,走進廣場走進公園,遠遠就會看見有小商小販的小燈籠、音樂魚、等各種聲樂玩具,。

小孩子們拿上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樂開了花。遊人如織宛若白晝的廣場裏,各種造型的燈展栩栩如生,有的清一色人物造型,如孫悟空、豬八戒。有的是各種鮮花的造型,最受歡迎的當數大型開一合的荷花燈爲節日增添許多喜慶氣氛。有的一律是個動物造型的花燈,像丹頂鶴、熊貓、小鹿,那可是孩子們的最愛。

有的小攤位前也搞起了活動。太逗了,猜中了燈籠上的字謎便會得到一個相應的東東,若是猜不中也沒關係,攤主會送你一些諸如竹竹蜻蜓、生肖手鍊之類的東西。

做糖人的小攤子也異常火爆,各種生肖造型栩栩如生,吃到嘴裏又甜又粘,有時候看着這麼可愛的唐人甚至不忍心吃了……

今年的氣氛不是往年紅火,大家都緊閉家門,守着家裏的這份《小團圓》小溫馨。用手機微信給親人報聲平安道聲祝福就算過節啦!一些可敬的人們堅守在一羣的一線。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也在堅守着各個崗位的一線。在這裏我也想說一聲。叔叔阿姨你們辛苦啦!你們致敬!

這個月圓夜讓我們對着月亮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讓我們都懷着堅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期許,共渡難關!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爲“上元節”。

在我老家,元宵節主要有: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和我最喜歡的舞龍燈等傳統民俗活動。

這天大家早早就吃完早飯,來到村裏的國小操場,村幹部們早就準備好了燈謎,籃球,套圈……等遊戲。燈謎都寫在紅色的紙條上,粘在一根根長長的繩子上,有序的牽在操場的樹上,如果把燈謎猜對,還可以得到兩顆糖果當獎勵。籃球的話只要把籃球投中就可以得到獎品哦。套圈呢要把手裏的圈丟到你想要的物品上就可以了,丟中了就可以帶走了,如果沒有丟中的話也沒有關係的,會有鼓勵獎(糖果)帶走,然後在重新去排隊再來一次就可以啦。玩一圈下來很快就到吃午飯時間,一般午飯大家都是隨便吃點,休息休息準備晚上的大餐。

休息好了,我們就開始做元宵了。把元宵粉加上水攪拌好,當皮,再把芝麻,花生,肉(因爲我和我妹愛吃肉,所以奶奶就會特意切出一些肉沫)等加油攪拌好,當餡,材料就準備好了。之後再把皮搓成球后壓成圓片再把餡料放進去,一團就好了。

吃過晚飯,一天當中最精彩的節目就要開始了!我們就準備好接龍燈羅!家裏的長輩會早早的準備好一紅包,等他們上門。還有一些興備的人會跟着龍燈一起走(當然啦,我也是其中的一員),還有一些膽大的人時不時的點着小爆竹在他們周圍扔過去,那場面既熱鬧又“混亂”。

等他們走完一圈回到起點時我們就開始放煙花了,燦爛的煙花炸滿天空,好看極了。

放完煙花我們也被媽媽叫着回家去睡覺了,那時我們的嘴上掛着幸福的笑容。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如果說春節是祥和的,那麼元宵節自然是熱鬧的。看花燈吃元宵,好不熱鬧。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元宵節又稱燈節,因此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家中或是門前就掛了許多彩燈,街道上也處處懸燈結彩。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提上最珍藏的燈籠,約上我的好夥伴走街串巷,比比誰手裏的燈更有特點,誰家門前的燈最絢爛。除了掛彩燈外,還有吃湯圓的這個習俗,因爲湯圓代表團團圓圓。

一提到元宵,嘴邊就會有一種甜甜糯糯的感覺。小小的湯圓兒,肚子裏的材料卻非常豐富,薄薄的糯米皮兒,裏邊有芝麻、白糖、五仁、豆沙……當你咬上一口的時候,就在那一瞬間,你會覺得整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甜的。

元宵節就應該玩跟元宵有關的遊戲。吃元宵比賽,是我們家每到元宵節必玩的遊戲,這個比賽對於好勝心強而又不怎麼愛吃東西的人應該很管用。當哨聲響起,我就迅速動筷子開始夾湯圓。平常我都是細嚼慢嚥,可今天我還沒等嚼完,自己就着急地嚥下去了。我一看,爸爸已經吃了五個了,媽媽也吃第五個了。這下我更着急了,想加快速度,可怎麼也加快不了,因爲湯圓外面軟軟的,黏黏的,吃快了我就吞不下去。比賽結束了,可是我卻沒有贏,不過舔舔嘴角,真是口齒留香,再看看我的小肚像一面鼓。

家鄉風俗不僅僅是熱鬧喜慶的象徵,更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更包含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歌頌。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把它發揚光大。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在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快樂之中時,“元宵節”已悄然而至,到處一片熱鬧、快樂的氣氛。

在元宵節這一天,最令人難忘的當然是做元宵、吃元宵了。

晚上,爺爺提了一袋食品放到桌子上,我出於好奇,就趕忙上前扒拉了一下。

“爺爺,你提這麼一袋食品幹什麼?……不會是做元宵吧!”我一臉疑惑的問。

“對呀!”爺爺笑着說。

“糯米、花生、黑芒麻……這是什麼呀?”

爺爺拍拍袖子,不慌不忙的解釋道:“傻孩子,這些都是做元宵的食材……這叫‘團圓’。”

我說:“團圓?……不就是元宵嘛!”

“元宵?”爺爺接着說,“是啊,只是叫法不同,元宵可大有來歷喲……”

聽爺爺說“元宵”原是古時即流行的食品,它象徵着家庭像圓月一樣團圓,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寓意“團團圓圓、吉祥如意”。

我的興趣立馬被調動了起來,我趕緊把爸爸媽媽叫來,我們要一起做元宵了!

只見爺爺把一堆花生與黑芝麻放到一個石碗裏,接着遞給我一根石棒,讓我把花生、黑芝麻敲碎。

如此簡單的活兒,我二話不說就接了下來。

我拿着石棒左敲敲右敲敲、上敲敲下敲敲,胳膊不停地抖動,不一會兒,花生與黑芝麻就被敲碎了,我得意的跑到爺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

不料,爺爺卻說:“太粗。要敲成粉末。”

“粉宋?”我一臉驚奇,看向正在弄糯米粉的媽媽,媽媽正在弄糯米粉,顯得異常輕鬆。

我跑到媽媽那裏,和媽媽換了一下活兒,不料,糯米粉不但粘的到處都是,而且被我攉攉的不成樣了。我又跑到爺爺那裏,爺爺正在做棗泥,我試了一下,真難!於是我又跑到爸爸那裏,爸爸正在包元宵,我又接了爸爸的活兒,結果,元宵不是露餡就是被我包的奇形怪狀。最後,我發現自己原先做的那份活兒——敲花生和黑芝麻,纔是最簡單的,於是我專心的幹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元宵終於出鍋了。

我立馬盛滿一碗元宵,拿起勺子,舀起一個圓溜溜、雪白雪白的元宵往嘴裏送。元宵就像是一個個調皮的小精靈遲遲不肯進入我的嘴內,總在我嘴邊滑來滑去。我找準時機,一口咬住了“小精靈”,頓時,熱手乎、甜滋滋的棗泥涌出,舌尖高興地跳起舞來,似乎在誇讚這舉世無雙的元宵。

家人都已經紛紛落座,一起品嚐這美味的元宵。此時,我的心裏甜甜的、暖暖的,整間屋裏都洋溢着快樂、溫暖的氣氛。

我愛元宵,更愛我的家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eej5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