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通用5篇)

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通用5篇)

  • 關注:9.69K次

篇一: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通用5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不同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那是一座繁華的都市,卻不乏家鄉風俗特色吧!

提到祭祖,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在我的家鄉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恍惚中,彷彿又回到了上次寒假回老家的情景……

新年的第一天,一大清早我被鬧鐘鬧醒,望着窗外還沒亮的天空,腦殼還有些許發矇,我揉了揉雙眼,伸了個懶腰,扭頭看了下放在牀頭的鬧鐘,才5:30。睡眼朦朧的我真想再眯會,於是我徑直躺下去,但瞬間,被一個強有力的手臂拉了起來,媽媽興奮地對我說:“瑤瑤,快起來,今天可不能睡懶覺。”

鏡頭一轉,我們一起來到客廳,滿臉微笑的外婆手裏拿着一沓紅包,看到紅包,瞌睡蟲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我蹦跳着來到外婆面前給外婆拜年,並說了幾句親年祝福語。外婆笑咪咪地望着我,將手裏的紅包一個個遞給我們,拿到紅包後的我們個個樂得手舞足蹈。

簡單地吃過早餐,我們大家就動身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大山上。

外婆從她的紅袋子裏小心翼翼地拿了拿出一碗扣肉,一碗魚和一隻雞,輕輕地放在墓前,接着拿出一包香,拆開包裝紙,慢慢地抽出3根,交給外公點燃,外婆手裏拿着香,緩緩地跪在地上,嘴裏輕輕地嘀咕着,接着她朝墓前一下接一下地叩着頭,神情嚴肅。大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跪在地上,皺着眉叩頭,而我們幾個小孩子卻跟玩似的,裝模作樣地動了動嘴。

外公從另一個紅袋子裏拿出一沓厚厚的黃色紙錢,讓我們一張張撕開,完成後我們整齊地跪在地上,開始燒紙錢。聽大人說,這是爲了讓我們的祖先在另一個世界可以不愁錢花。我們不停地燒,火越變越大,我看呆了……一陣突如其來的熱氣撲向臉上,我連忙往後挪挪身體,用手捂着臉蛋。

接着,外公像變魔術一樣拿出一大串鞭炮,下一秒,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山間。睜開眼,卻是另一番景象,到處都是白,白茫茫一片,看不清一個人影,我大聲說話卻被這鞭炮聲覆蓋的嚴嚴實實,過了好久,白煙逐漸消散在空中,鞭炮聲仍在山間迴盪。

春節祭拜,是我們對老祖先的孝敬與懷念。它告訴我們要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裏,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傳統風俗。

篇二: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家中年味兒

徐一鳴

除夕象徵着年。對於我來說年是最讓我期盼和喜愛的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家裏過年纔是最有年味兒的年了。而正是在這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我體會到了年味兒的濃郁……

提起年的開端,年貨一定是每家每戶必備的東西了。年貨可以是吃的,玩的,裝飾的、當藥吃的……拿到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家時,老人定是滿面笑容,非常客氣地收下了年貨。

收了年貨,外公和爺爺肯定會拿出紅包來。紅包包裝上會印着祝福的標語。紅色的封皮,金色的祝福語,讓春節添上了喜慶而有快樂的色彩。春節彷彿一切都是紅的,紅包,紅袋子,紅盒子。收到紅包的小朋友不僅會如同以前一樣說聲謝謝,更會笑容滿面地向長輩祝福一聲:“新年快樂!”

下午兩三點一過,便開始了過年的高潮。鄉下的年夜飯異常的早,菜也非常多,所以老人和年輕人都會提早做菜。平時冷清的兩三點,現在熱鬧了起來。家家都站在室外水井邊打水,洗菜,但忙活的過程中也不妨說一兩句話,孩子們常在外面玩耍,有些孩子滑着滑板,還有些孩子吃着大人買的小零食。隔壁領居家的小朋友,不知道從哪裏找到了泡泡液來吹。

在大家忙碌時,時間也匆匆地走,須臾間就到了四點了。我們家裏人各各上了飯桌,還用手機和在外省的親戚互相祝福。菜被挨個兒端上了飯桌,雖然都是些家常菜,但還有些“特殊食品”。碗一層疊着一層,如牛奶般的熱氣從縫隙中涌上了天花板。談話聲蓋過了一切聲音,就像那天夕陽的光線,把白雲染成紅色!

對於北方人來說,餃子是最重要的過年食物。而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說,年糕更能代表着濃濃的年味兒。食物可能是普通的,但是隻有賦予了它獨特的內涵才能吃出別樣的風味吧!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伍子胥是吳國的大臣,當他被逼自殺時,他告訴兩個士兵:“當城中缺糧時,挖地三尺,便能得到吃的。”幾年後,戰爭爆發,城內果真缺糧,那個當年押送伍子胥的士兵突然想到,便告訴大家。大家真找到了糧食。後來,江蘇(吳國)人爲了紀念伍子胥使用米粉做出年糕來代替當年的吃食。

當外公端上年糕後,我就立刻想起這個典故。年糕年糕年年糕,沾了晶瑩剔透的白糖,更是寓意着來年甜甜蜜蜜。年糕咬下,粘粘的口感瞬間讓我體會到了年味兒。吃飯一定要留一口,也是對來年“年年有餘”的期盼!

大家磕着瓜子,看着電視。談話聲摻和着電視聲,瓜子的香味充滿了房間,熱鬧的氣氛讓這幢房子都快裝不下了。年味兒越來越濃了。

煙花陸續射入了天空,人們盼望着新年帶來好運,喜氣洋洋。習俗帶來了濃濃的年味兒……

在嘉興過年,纔是最幸福的事!

篇三: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春節的習俗

趙歆瑤

年,是中國最喜慶的節日。每逢過年,家人們總要忙七忙八的:要買玩意兒、貼春聯,放爆竹、吃年夜飯……

海鹽這邊過年,按照慣例是要回老家一次的,沿途的風景沒什麼變化,一到過年,反而更冷清了——工廠關門,商店不開,就連路邊小攤也打烊了,但到了村子裏頭,那景象可就不同了:戶戶人家的鐵門上懸燈結彩,掛橫幅,貼春聯。大人們殺雞宰羊,準備年夜飯;孩子們則揣着響炮在街上跑來跑去,時不時揪出一個甩在地上,清脆的聲音也隨之傳開來。唯有一些老房子冷冷清清,住到城裏來的老人們回鄉後定會先去掃掃老房子,據說這樣可以把晦氣掃走。爺爺早就念叨着要給老房子做一次打掃。當他看到亂得有些不修邊幅的房子,不管我們自己率先勞動了起來,只見他拿着剪子,把門前竄得老高的雜草一一剪掉。我們也紛紛效仿:母親在爺爺後邊,拔雜草一一清理掉,我和奶奶二人在房內打掃衛生:掃地,拖地,擦窗臺,擦桌子,把窗玻璃用玻璃擦得白麗透亮……父親扛來家裏的竹梯子,給旁邊三十餘年的桑葚打理枝條……

通常,人們只要掃掃房就完事了——但我們家可不同,姑姑常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因此,我們在這天還要“洗邋遢”。母親把牀單,被套,牀單,蚊帳,紗窗等東西都搬出來,好好漂洗一番。因爲是鄉下,沒有洗衣機,就只好手洗了,通常是每個人各分到一件,蹲在裝滿井水大紅臉盆,和着肥皂在搓衣板上使勁地搓。於是,便會出現這樣一個奇觀——在大年三十當天,一家人圍着井洗着織物,還時不時傳來幾陣爽朗的笑聲,用不了多久,你又會瞧見一戶人家的門前的竹製晾衣杆上,掛着一件件表示歡慶的“彩旗”,成了每年過年過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用枯枝紮成的掃帚懶洋洋地倚在斑駁的牆壁上,旁邊隨意地堆了數捆用來燒火的枯枝。已是下午,小屋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風吹過,夾雜着人們切菜燒飯和大聲交談的聲音,忽然想起奶奶說的一句話:“我不喜歡城市裏頭,一天天的非要爭個你死我活,還是鄉下好,過個年多熱鬧,哪像城裏人,咋越來越冷漠了呢?”

篇四: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那達慕大會對於我們內蒙人來說,肯定是非常熟悉的,不同地區的那達慕都有不同的風格。如果你參加過阿拉善左旗的那達慕大會,那麼你一定會感覺到當時場面的熱鬧和壯觀。

“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思是“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

當我聽說家鄉將要舉行那達慕大會的時候,很是激動。盼啊,盼啊,終於把它給盼來了。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告訴爸爸那達慕大會就要開始了,說完,我便拉起爸爸,彷彿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擱。坐上車,不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剛進入會場,立刻看到如潮水般的人羣。我和爸爸在人羣中緩慢移動着腳步,一步一步向看臺挪去。終於找到了兩個位置,我開心地坐下,按捺着內心激動地心情,等待着活動的開始。

最先入場的是舞蹈團,他們以楚楚動人的舞姿拉開了大會的帷幕。表演者們身穿蒙古族特有的長袍,上面繡着各種好看的花紋,再配上那蒙古族優美的舞蹈動作,讓人不得不爲之讚歎!

接着是樂團,參加演奏的有常見的馬頭琴、四胡、雅托克等等。這些樂器在演奏者的手中就像是會唱歌的鳥兒,共同演繹着一首首動聽的歌曲……

終於到了我最喜歡的項目——賽馬。隨着一面彩旗的落下,比賽開始了。首當其衝的是一匹棕褐色的馬,它身披紅色錦帶,尾巴上的毛由於跑得很快已成了一條直線,只見它快速收放四條腿,把其它馬兒遠遠地甩在了後面。而此時,我已經將第一的希望寄託在了它的身上,但願它不會讓我失望。

每位賽馬手都向前弓着身子,雙手緊緊抓住繮繩,爭先恐後的向終點衝去。有的如飛燕凌空;有的如蜻蜓點水,輕盈敏捷;更有膽大的騎手還在馬背上做着各種高難度動作……看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我的表情已無法控制,吃驚得下巴都快要掉到地上了。

眼看比賽快要結束了,那匹我看好的馬兒竟放慢了速度,逐漸被其它馬兒追了上來。我在內心爲它加油,默默地祈禱着:一定不要放棄啊!

就在其他馬兒將要超越它的那一秒,我心中的神馬,一甩馬頭,以光速飛向終點,成功奪取了第一名。此時它已經趴在地上呼哧帶喘。我多麼想奔過去看看它,撫摸它的馬頭,它的鬃毛啊!可它的四周已被工作人員團團圍住。

很快,大會在一波一波的人羣流動中結束了,這熱鬧多彩的那達慕大會真令人難忘!這就是我的家鄉阿拉善特有的風俗——那達慕大會。歡迎你們來參加!

篇五:6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黃張睿

端午,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從戰國就開始了。

小的時候,聽長輩說端午節的習俗是這樣來的:屈原在五月初五跳入汨羅江,因爲楚王想投靠秦國,屈原讓楚王不要投靠,楚王不但不聽取屈原的建議,還將他貶官,在楚國將要滅亡時,愛國的屈原便跳入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將他最愛吃的糯米飯用糉葉包起來,坐着龍舟把糉子撒在江裏,因爲這天是五月初五,初的意思是初端,所以是端午。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喝雄黃酒,在門上掛艾草等等。但這些在我的家鄉王店都很少見,最多的還是數包糉子。

端午節那天,凡是賣糉子的店都排起了一條長龍,可我們家不一樣,因爲除了我輩份的,家裏其他的人都是地地道道的“鄉吾寧”(意思農村人),而且,我們連糉葉、蜜棗、精肉,連綵線都準備好了,幹嘛還要買呢!?

“包糉子嘍!”一家老小都像打了雞血似的,眼中那熾熱的目光都能蒸蛋了。包糉子的包糉子,煮開水的煮開水,每戶人家的後院後炸開鍋了。

包糉子包的最好的就是二姑了,只見二姑把兩片糉葉疊在一起,弄成一個三角體就開始塞糯米,塞到一半,二姑華麗的把糉子一轉,向空中扔了一顆蜜棗,精準地落到完成了一半的糉子裏,或是往糉子裏灌一塊精肉,再用嫺熟的技巧塞糯米,一個糉子就完成了。這哪還是在包糉子,這分明是雜技啊;老人們在包糉子,雖然沒有二姑那麼快,但步步都是精準的,可能這就是慢工出細活吧;我們這羣孩子也在包,但好一會兒菜包好一個糉子;還有一些淘氣的孩子,這拿一顆蜜棗吃,那拿一顆蜜棗吃。

包好了糉子,就該把糉子泡到開水中煮了,我們幾個小孩子進進出出竈房好幾次,都想吃到包的糉子。

終於,一個個冒着白煙,鼓鼓的糉子搬到了桌上,一家人坐在大桌前,除了春節和中秋節,還真沒什麼一家人都坐在桌前,不緊不慢地吃着糉子的時候,彷彿實踐都凝固了,讓我們多感受一下這溫馨的家庭氛圍。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搶着糉子,但一個個都被燙的大喊:“哇,燙撒類!”(意爲哇,燙死了)。大人們看見了都樂的哈哈大笑。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你們家鄉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ee9q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