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通用20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通用20篇)

  • 關注:2.39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通用20篇)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裏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貼春聯、放煙花、打燈籠……我最喜歡的風俗是——舞龍燈。

聽爸爸說,舞龍燈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源於古代人們祭拜龍神,祈禱這一年風調雨順的祭祀之舞。從春節到元宵節,我們家鄉一直都有舞龍燈的習俗。爸爸還告訴我龍燈也分種類,十五節以上的龍又長又重,不容易舞動起來,多用於觀賞,具有工藝價值。九節以內的龍輕便小巧,能做出許多動作,注重於花樣技巧,動作多樣。如:蛟龍漫遊、龍擺尾、蛇脫皮等。而十一節、十三節的龍燈,又有不同的舞法。

還記得我讀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時逢正月十四,突然聽到“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原來學校迎來了一支舞龍隊。只見一條紅龍、一條黃龍隨着一顆龍珠活舞動在場地最中央。紅龍和黃龍爲爭奪龍珠,先是來回打了好幾個滾,接着又同時飛騰起來,那應該就是有名“雙龍戲珠”吧。接着還表演了“飛騰跳躍”、“飛衝去端”、“入海破浪”……等節目,精彩的表演,羸得了全體師生的陣陣掌聲,太精彩啦!兩條龍的姿勢、節奏都非常一致,真像是一對齊頭並進的兄弟呢!最精彩的是,當黃龍圍着紅龍轉圈的時候,紅龍的嘴裏還噴出了火呢!老師說這象徵着我們學校會紅紅火火、越來越興旺!雖然觀看龍燈的時間過去了很久,但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依然久久不能忘懷……

舞龍燈象徵着吉祥如意,寄託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我愛家鄉,我更喜歡家鄉的習俗——舞龍燈。我爲家鄉的民俗藝術感到驕傲與自豪。

篇二: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白照南

在春節時,我爸爸、媽媽回了老家。在老家,人們的屋子都火火紅紅的。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堆起鞭炮,表弟表姐們在和別的小孩子子們放炮。

坐在椅子上,我問弟弟春節是從何而來。弟弟驕傲地說:“在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來了一隻怪獸。它在過年時分出河吃人,於是,它就叫“年”。爲了幹掉年,一位老神仙來到人間,用紅紙、鞭炮趕跑了年,於是,人們年年如此,以求庇護”。

每年過春節最開心的事就莫過於領壓歲錢了。壓歲錢可能多可能少。但不管多少,領到壓歲錢的孩子都很開心。當然,我們小孩子喜歡爭強好勝,總拿錢的張數來比。其實,壓歲錢在古代又叫“壓勝錢”。“壓勝錢”在古代是花不得的,那錢是代表着長輩的祝福的。

領了壓歲錢,心裏和手都想放鞭炮玩兒。不管白天黑夜,不論大人許不許,我們都要放。沖天炮是我最愛。每次一點火,它總帶着呼嘯聲掠過頭頂,在一定高度直接爆炸,總讓我以爲打中了一架飛機。

吃年夜飯必不可少。看着菜,哇!五彩斑讕,香氣足飄十里。看了一會兒就有一陣衝動,我與表兄姐們有了默契——開吃!吃起來可是十分的棒。不但棒,還有一些寓意如年年有餘(魚)等。美食品種很多,紅燒鯉魚、臘肉湯、雞蛋、糕點、肉類、水果、蔬菜等等等等。

最好的在後頭哩。本想睡個好覺,卻咱都睡不了,因爲外面聲音太大了。鞭炮聲、人喊聲、狂吠聲結合在一起,熱鬧非凡,人們呼朋喚友,一起觀看,有的還專門帶了手機、相機拍照哩。煙花樣式也多,有花朵、有星星、有紅的,有半青不青的,我不禁吟起:“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

在火炮聲中,我睡着了。夢中,我自己玩起了火炮。

篇三: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家鄉的葉兒粑

吳美瑾

我的家鄉在重慶的一個小鎮上,那裏沒有城市的繁華,但是卻很熱鬧,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每次寒假回去,都能感覺那裏濃濃的年味。

每逢過年時,我最期待的事就是包葉兒粑,也叫豬兒粑。葉兒粑是一種外形像小豬的糯米糰子,是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的一種特色小吃,人們大多是在大年三十時做葉兒粑。

在我們家,我們還會在其中一個葉兒粑中,放一個話梅在裏面。誰吃到那一個葉兒粑,就可以得到100塊錢。

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的早晨,媽媽便把我叫起來做葉兒粑。我來到堂廳,桌子上放滿了做葉兒粑的材料,剪刀、糯米粑、粑葉……

外婆先演示了一遍怎麼包葉兒粑的,我沒等她老人家示範完,就迫不及待想開始包葉兒粑,忙說:“外婆,我已經學會了!”說罷,我便自信地開始包葉兒粑。

我先抓了一坨糯米粑,捏成一個窩窩的形狀,用勺子舀了一大勺餡兒,放到窩窩頭裏,當然,那些餡是提前準備好的。

把葉兒粑捏成團狀,就在我以爲我就要成功的時候,葉兒粑裂開了,裏面的餡漏出來了。完了,這個葉兒粑失敗嘍!

我一邊趕緊將做壞的葉兒粑毀屍滅跡,一邊在腦袋裏分析着剛纔失敗的原因。對,一定是我放的餡太多了。我又試了一遍做葉兒粑,把餡放少了點兒,果然成功了,我得意地搖晃起了身子。

煮好後的葉兒粑,白白胖胖的,別提多可愛了,讓人忍不住想嘗一口。

我的家鄉過年時,不僅要做葉兒粑,還要做另外許多事,比如: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貼對聯、掛燈籠、過年前要掃塵、要給長輩拜年……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個小鎮,愛葉兒粑,愛那裏的熱鬧。那裏的習俗,讓人們陶醉,更讓我思念。

篇四: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當金黃的樹葉離開樹梢,似蝴蝶翩翩起舞時,那一刻我已知道,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已經到來。

我們接着按照習俗,在一家餐館坐下,點了幾份重陽糕和一桌豐盛的菜。爸爸和爺爺當然也點了兩杯當地特有的菊花酒。這時候,爸爸問我:“重陽節爲什麼要喝菊花酒,佩茱萸?”我搖搖頭,對這個問題一知半解,不知道怎麼回答。

爸爸抿了一口酒,笑着對我說:“傳說九月九日是不祥之日,多災多難,因此民間流傳在重陽節登高,佩茱萸以辟邪。”“這傳達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多好呀。”這令我十分感嘆,這時候,爺爺不知從哪掏出了茱萸佩在了我的腰間,笑着說道:“快帶上,小心災難專門來找你。”我們全家人呵呵笑了起來。

一轉眼便是漆黑的夜晚月亮被厚厚的雲層籠罩,已留下幾絲皎潔的身影,我們望着遠處的燈光和綠影默不作聲,似乎正爲之後的人生默默祈福。

在回家的路上,我低沉着吟送起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偏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讓我回憶起這段難忘的旅行。

重陽節當日,等我放學寫完作業後,我們一家老小準備到泰山公園的泰山前去遊玩。登高必定是重陽節的習俗之一,據說是爲了消災躲難。

轉眼間就到了泰山公園,我們一行人對重陽節的到來感到十分興喜。登高的途中,我給爺爺奶奶送上了祝福語,祝他們重陽節快樂,身體健康。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當然要尊老、敬老、愛老了。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登上了這座小山,望着遠方被層層燒雲映紅了天空,大雁排成“一”字形向遠處的天邊飛去,我們一行人賞着秋景,說說笑笑的走出了公園。

篇五: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讀到王安石的這首古詩,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春節那熱鬧的場面。還有家鄉春節的種種習俗。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按照我們河南的規矩,白天,賣火燒的生意爆棚,隊伍排到了天際,那人忙得一刻也不敢憊慢。晚上,飯桌上擺着香噴噴的豆腐湯,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在萬家燈火熄滅之際悄然離去……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一直流傳着:脂月二十四,掃捨去塵;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宰雞趕集;臘月二十八,題寫桃符;臘月二十九,上供請祖。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這一天,人們都會穿上新衣裳,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屋裏掛上冬式各樣的年畫。晚上吃完年夜飯,通常是晚輩給長輩拜年賀歲,長輩給晚輩回禮壓歲錢,他們會用這些壓歲錢去買玩具文具、零食一類的。晚上八點,一家人齊聚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享用提前準備好的瓜子糖果。往年的凌晨十二點,你會看到天上劃過璀璨奪目的煙花,可惜政策有變,政府明確規定禁放煙花爆竹,所以只能無緣於這精彩的瞬間了。

正月七年級,金雞報曉。人們大清早就起牀了,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這天早上不吃別的,就吃餃子,香噴噴的餃子在眼前,誘的人垂誕欲滴。吃過早飯,大人們帶着小孩子“串門兒”拜年,收新年紅包。街邊的店鋪關了門,不約而同貼上了鮮紅的桃符。

一眨眼,一個春節很快過去了,人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之餘,還回味着新年的喜悅,思念着家鄉的味道這就是春節的魅力,家鄉的溫暖。

篇六: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放鞭炮

蔣金位

春節,作爲中國傳統節日的大哥,也相當於孩子們第二個兒童節,放鞭炮必定是不可缺少的習俗。

除夕到了,一大早,爸爸便帶我去市場買鞭炮。市場可真熱鬧啊!店鋪都擠滿了人,到處是討價還價的聲音。爸爸緊牽着我,害怕把我弄丟了。來到店鋪,啊!這裏東西可真多呀!春聯,火炮,煙花,對聯,年畫,炸年糕,樣樣都是春節特產,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買完火炮,我們便回了家,剛一到就聽見表弟的鞭炮聲“啪啪啪”響得我心直跳,激動得馬上打開車門跳出去。聽大人說,這天必須放鞭炮,十二點整年獸會出現,要靠鞭炮的響聲趕走年獸。在古時爆竹也是一種驅瘟逐邪的東西。放炮竹也寓意辭舊迎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時間如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一會便到了夜晚,我們都期待十二點的到臨。看完春晚,時間便也差不多了,不一會兒,鄰居便打起頭陣,隨着“噼裏啪啦”聲響起,孩子們的快樂之鐘也敲響了。爸爸把鞭炮散開來,放在院子裏,擺成直線,便跑進屋來,捂着耳朵大喊:“年獸來囉!”我和表弟們嘻嘻哈哈地亂跑,笑得快要發瘋了。放完兇猛的火炮,那又該欣賞美麗的煙花了。我們把椅子放在門口,不一會兒,煙花便放了起來。千家萬戶同時打開大門,來觀賞這壯觀的畫面。數不盡的煙花外天空綻放開來,一瞬間似乎點亮了萬物,宛如千萬朵鮮花,異常般美麗,在空中爭奇鬥豔!

接下來的時間便屬於我們了,拿起小型鞭炮,一竹得意揚揚,似乎又給年獸最後一擊。除夕夜也算圓滿結束了。

過春節,最開心的就是我們小孩兒啦!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尤其是男孩子們可以盡情地點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着一次快樂的歡呼。一次心跳加速的精彩!

篇七: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在參知政事,主持變法的時候碰上了新年,他見家家戶戶忙着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元日》

我的家鄉在肇慶,在那裏不同的節日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在春節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我們要特地跑回老家祭拜神仙。祭拜完之後,小孩子捂着耳朵就先走,因爲每祭拜完一個神仙就要放一串鞭炮。一般來說祭拜神仙都是備雞,很少有人備鴨和鵝的。當然除了雞之外最常備的就是各種水果蔬菜:蘋果象徵着平安,紅蘿蔔象徵着鴻運當頭,生菜象徵着生財有道……反正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最重要的還是對神仙的敬意。

肇慶過春節的風俗和佛山其實也差不多。每到春節,小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收壓歲錢了。但是不能白收人家的,一般都會拿着禮物上門,然後收了禮物的人肯定就會給紅包了。那邊的經濟有限,所以紅包的錢無論多少,都是人家的一番心意。

收完紅包,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一般都是在晚上吃,而且是大人和小孩分桌子吃。吃的一般都是上午祭拜神仙的那幾只雞,各種水果蔬菜。其實我覺得吃飯還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是大人那一桌,肯定會喝酒,一喝酒,他們就喜歡在親戚羣裏發紅包。而且都是大數額的,手氣最佳的就接着發。但是如果手氣最佳的是小孩子的話,就有家長代發,搶來的比收來的多多了。隨着時間越來越晚,就也該各回各家了。晚上回到家,洗完澡,一家人就坐在沙發上看春晚。大年七年級,就可以繼續收紅包。

大年初四之後,就可以到處去旅遊了。

篇八: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景象。爆竹聲響是辭舊換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在我的家鄉——欽州有許多種風俗。

在我的家鄉,在一月中旬的時候就開始忙碌了,就要準備一些鞭炮、春聯等等,這必須得準備一個月。

到了除夕這一天,我們才準備結束,於是大家又開始準備今晚的團圓飯。爺爺就去買菜,在爺爺買菜期間我就和爸爸、媽媽貼春聯。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坐在一個圓圓的桌子邊,每個人的嘴,都是那麼的親切。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應該是這一年裏最開心的事情了。晚飯過後我們又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視觀看春節晚會。一打開電視,還是那熟悉的背景,還是那熟悉的面孔。那裏的場面還是那麼的壯觀。今晚可以說是我這一年裏睡得最晚的一天了。因爲家家戶戶都要守歲。過了十二點大街小街都響起了鞭炮聲,全城沒有一家是不放鞭炮的。

到了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們都起得很早,這一天早上我們家鄉都是吃素的。過了七點鐘。爺爺、奶奶就在家裏邊做湯圓,爺爺、奶奶做出來的湯圓又肥又大,吃一口就覺得好像可以吃飽了。吃過湯圓,我們一家人就去逛廟會。到了廟會門口,人山人海。人們穿着各色的衣裳,就如同彩虹,而我們就像走到彩虹上。廟會兩旁都擺着很有名的小吃。一眼望去,一條街都是小吃。除了小吃還有玩的,比如說過山車、摩天輪等等。廟會旁有一座高山,高山上有一座塔,於是我們走了上去,從山往下看風景美不勝收。

家鄉的風俗不僅僅是熱鬧喜慶的象徵,更包含着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歌頌。

篇九: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一說到糉子,不管男女老少,嘴裏都會生出一種糯糯的感覺,眼前就會浮現糉子的不同形象。

今天是端午節,自然是要吃糉子,我可高興壞了。不過想要吃到糉子,第一步還是包糉子。我蹦跳着在媽媽身邊,時不時低頭瞧瞧媽媽手中的動作,墨綠的棕葉被捲成了圓錐形。裏面擠滿了晶盈的糯米粒,中間還夾雜着小小的、圓圓的豆子、花生、和甜膩的大棗。見我一直出現在身邊,媽媽有些不耐,一揮手就把我推出了廚房。我巴巴的盯着玻璃門裏面,要不是爸爸拉走了我,我的口水可要流到地上了。

我被壓着呆在沙發上看了會兒電視,要知道,看電視這項活動,以前我可是“領頭人”。可是今天,我被名叫“糉子”的姑娘塞滿了思緒。看天空中的雲彩,是她”;看水中的倒影是她”;看電視中的人物,也都變成了她……突然,一股由遠及近的米香飄入腦湖,打斷了我的思路。一根彷彿存在又虛無縹緲的弦一下子挑斷了,我抓住一根藤似地緩緩走向廚房。那香味兒越來靠近我,映入眼前的是一大鍋飽滿的,像碧綠翡翠的大肉糉,個個散發着令我日思夜想的氣味。

剝開了糉子的綠皮囊,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米粒像一個個小胖子,充實着每一個縫隙;紅棗脫了一層皮,炸了開來露出了裏面的棗肉;花生也不再是硬邦邦的,變成了粉粉的。一切都與之前的沒什麼兩樣,只是沒有想到,這糉子是金黃的。

桌上,除了堆成山的綠色糉葉,還剩下了一大碗綠豆粥,一口沒動。我們一家子人坐在桌邊,個個的肚子都撐成了大西瓜,倒是不想浪費糧食,但再不想,此時誰的肚裏都是糉子了。

篇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週六,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那調皮又可愛的弟弟一起去吃水席。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了洛陽水席園。爲了感受一下這個特色美食,我充分做好了心裏準備,因爲媽媽說會有點辣哦。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牡丹燕菜終於上桌了。因爲今天是週末,所以等了好久啊,我都已經飢腸轆轆了。提前還吃了兩個麪包墊底,好吧,因爲媽媽說了,“好飯不怕晚”。

牡丹燕菜端上桌以後,我迫不及待的就吃了一口,媽呀,快被辣死了!而且一點也看不到辣椒的模樣,我又看了看那蘿蔔絲,幾乎跟頭髮一樣細。看着牡丹燕菜那誘人的樣子,我不敢再吃了,太辣了……媽媽說這個辣是胡椒粉的辣,酸辣是洛陽水席的特色。

雖然不太適合我們小孩子吃,可是我知道了牡丹燕菜原來是由中國的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賜名,後經周總理的誇讚纔有了今天這個響亮的名字。我環顧大堂四周,幾乎每個桌子上都有這道菜。

相傳在武則天時代,洛陽郊區的農田裏長出了一個三十多斤重的大蘿蔔,農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蘿蔔,於是就把蘿蔔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認爲這是個吉祥的徵兆,於是很高興,就命令御廚將此蘿蔔做成一道菜。後來他把蘿蔔切成了很細的絲。拌上粉芡,經過九蒸九曬,再加上鮮美的高湯,終於做成一道菜進獻女皇,女皇吃罷,讚不絕口,說道,不是燕窩勝似燕窩,故賜名燕菜。

後來在1973年10月14日,敬愛的周恩來爺爺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華訪洛,在品嚐洛陽水席時,廚師特地精心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擺放於燕菜中央,使此菜顯得雍容華貴,周總理見後風趣的說道:自古洛陽牡丹甲天下,沒想道菜裏也能開出牡丹花。於是,洛陽燕菜更名爲牡丹燕菜。

今天真是開心的一天,既品嚐了美食,又學到了美食文化。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炸肉丸

廖欣怡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定南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響遏行雲地走來了,到處都洋溢着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盪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每次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個大鐵爐,用來製作過年需要的食品,我最企盼的就是炸肉丸了。

媽媽會在春節前幾天,就開始準備炸肉丸所需要的材料。媽媽總是一大早起牀去買炸肉丸所需要的材料,炸肉丸的材料可多了:有冬筍,馬蹄,香菇,包菜,番薯粉,雞蛋,豬肉等。

首先媽媽會把冬筍,香菇,包菜,豬肉,放在切菜板上,剁碎,然後放到不同的小碗裏邊,然後再把馬蹄削乾淨備用。隨後就是把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均勻。讓這個“小太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接下來就是尤其重要的一步了。把所有的食材,放到一個大盆子裏,用你練了十年的手,放上去用力的攪勻,加上番薯粉,鹽,味精。在充分的攪勻,再放置幾分鐘就可以了,此時你還可以再加幾個雞蛋進去,這樣可能會更好吃哦。

此時,爸爸便會不知道從哪弄了一口大鐵鍋,通體黝黑,渾身冰涼。媽媽把它灌滿金黃的油,然後把大面團揪出許多小麪糰,這就是肉丸的雛形,把它們丟入燒熱的油鍋中,炸至通體金黃,肉丸就形成了。

每當這時,我總會迫不及待地偷拿幾個,卻總是被燙的上躥下跳,父母見了便會笑得合不攏嘴,一股溫馨的氛圍無形的瀰漫開來。

雖然現在仍有不少人堅持傳統,但有一大部分人在追隨潮流,崇洋媚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從春節做起吧!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打米粿

董永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首描寫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的古詩。讓我們向我的家鄉探探頭,看看我們的習俗吧!

在清明,打米粿是必不可少的。

米粿,也稱白粿、餈粑。少說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是由糯米經過人們一錘一錘打出來的。它有嚼勁十足的糯米皮。裏面包上好吃的餡料,如:筍、豆乾、五花肉蔥、包菜、芋泥、酸菜等。它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米粿是怎麼做的呢?先把大米煮成一桶一桶的米飯。然後將米飯一桶一桶地倒入石臼中,將木錘洗乾淨,石臼前放好裝滿水的盆,就可以錘了。

爸爸最先請功,他拿起“千斤”的大錘子,舉過頭頂,猛然砸下,正好砸中石臼的正中心。在旁邊的伯伯也不敢怠慢,在爸爸舉起木錘的一瞬間,拿起溼布在錘上擦水。爸爸與伯伯的配合十分融恰。原先較硬的米飯在木錘的打擊下,慢慢變得鬆軟了。就像充滿空氣的氣球被扎爆了一樣,從飽滿變的鬆軟。爸爸與伯伯的速度越來越快。

時間猶如一匹飛馬,在我面前飛馳而去,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就這樣過去了。爸爸與伯伯“下崗”了,換了兩個人。

不一會兒,白粿打好了。接着就要開始包餡兒,女人們負責這些細活兒。一會兒拿着勺子,一會兒把這碗中的餡兒裝了一勺兒,一會兒拿着勺子把那碗中的餡兒裝了一勺兒。幾個人一起包,速度就是快,短短几分鐘就包好了。

到中午家家戶戶都多了兩個大碗,一大碗是甜白粿,另一大碗是鮮鹹白粿,甜白果粿包的是豆沙餡,鮮鹹白粿有筍、五花、豆乾與酸菜。它的味道可不亞於糉子與餃子呢!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春節祭祀

張奕嘉

曲阜的春節有許多講究,在衆多讓人眼花繚亂的習俗中,祭祀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

大年三十當天,家家戶戶都爲祭祀做準備。早晨,先搬一張桌子擺正在堂屋,拿出一張張先人的牌位,用毛巾擦乾淨,然後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擺放在桌子上,依次排成一行。接下來還要準備火紙,火紙是一種做工粗糙、易燃的黃色紙張。據說火紙焚燒後會到達已逝親人的手裏,成爲另一世界使用的冥幣。我跟着爺爺先在火紙上打滿一個個銅錢的印痕,然後再把打滿印痕的一張張火紙疊成元寶或金磚的形狀,並在裏面裝上幾根香頭,這纔算完工。

天一擦黑,照例是要給先人上供。擺上豐盛的飯菜,雞肉、丸子、酥肉等,每個碗都裝得滿滿的。盤子裏,又大又紅的蘋果,金燦燦的甜橘,紅彤彤的山楂也各自閃着誘人的光澤。年夜飯之前要給各位先祖倒上酒,擺在牌位前。桌子的兩邊要擺上兩支蠟燭,我小心翼翼地把它點燃,放在桌子兩旁。點燃蠟燭之後,把白天摺好的元寶點燃,徐徐輕煙中,一杯醇酒緩緩倒入,這個叫做”澆奠”。

我跟着爺爺、爸爸雙膝跪地,虔誠地磕了四個頭。磕頭之後,還要到廚房祭奠竈君和院子裏的天地神靈。這期間婦女們已經下好了素餡餃子,供完餃子之後,婦女們才依次磕頭,祭拜天地和竈君。

新年鐘聲敲響,春節來了。來家裏拜年的男女老少都要向牌位磕頭。由長子率領向祖宗磕頭,老大,老二,老三依次磕頭祭拜祖先。輩分越小,磕的越多,給長輩磕完頭之後,老人和各長輩都要向未成年男女孩子賞“壓歲錢”。

祭祀的隆重場景令我印象最深刻,這也是我們不忘先人、不忘本的見證。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筆下春節的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詩歌中清明的習俗;“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文秀筆下端午的習俗。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我的家鄉大連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走來了,大街小巷到處都洋溢着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盪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節前夕,男女老少都要準備一套新衣服,大年30那天穿着漂亮的新衣,臉上掛着淳樸的笑容,迎接,新年的到來。當然啦,每家每戶都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把大街小巷映襯得格外的鮮豔。除了貼對聯,除夕晚上,我們一家子也少不了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餚很豐盛,南北菜餚都有,而且還富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比如:年年有魚(餘),代表着年年有餘;餃子,象徵着團聚合歡,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生菜(財),代表發財……嘿嘿,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就會其樂融融地圍在電視機前觀看精彩的《春節晚會》,等待着新年的鐘聲的敲響。

大連的元宵節,也很熱鬧。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都得吃湯圓,“圓”含有團團圓圓的寓意,以前大街小巷都會掛花燈,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但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就沒有享受到那種熱鬧勁兒,一家人只能宅在家裏看元宵晚會。當沒關係,爺爺奶奶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一朵幸福快樂的花。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春節!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裏,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就盼着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裏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美麗富繞的鄉村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着招財進寶,雖然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裏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着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八年級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着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坐落於天柱山的腳下,那裏的風俗有很多,比如吃年夜飯、貼對聯、舞獅、舞龍等等,當過年、過節的時候,那可熱鬧極了,但最熱鬧的還是要屬舞龍、舞獅了。

舞龍,亦稱“耍龍燈”,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全國很多地區,代表着新的一年裏大吉大利,紅紅火火。

舞獅,那就更有趣。到了晚上,街上燈火通明,舞獅的隊伍就出來了,街上也變得人山人海,獅子的四周,人頭攢動。那獅子身上的顏色五彩繽紛,與舞獅的人完美地融爲一體,栩栩如生。引獅人拿着綵球逗引着獅子,獅子看到綵球,就像貓兒見到毛線球一樣,窮追不捨,表演了幾個高難度動作,觀衆看了拍手叫好。旁邊的鑼鼓打得更響了,如雷聲轟鳴,獅子聽到這鼓聲,便舞得更加賣力,不停的搖着頭,張着個“血盆大口”,獅子的“撲”“跳”“滾”,都和真獅子一模一樣,十分逼真。

過了一會兒,主人拿來紅通通的方片條糕和一個紅包給引獅人,獅子看到條糕和紅包便舞得更起勁了,圍觀的羣衆也都鼓起掌來,嘖嘖讚歎,引獅人拿着條糕和紅包一會兒往東跑,一會兒往西竄,一會兒跳起來,一會兒又蹲下去,獅子隨引獅人一起跑。突然,就在引獅人把條糕和紅包伸過來的時候,獅子張開血盆大口,就把條糕吞進了“肚子”,接着紅包也隨即進了它的“肚子”。

我還聽其他長輩說,舞獅還寓意着希望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呢!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在過節的時候去舞獅,以此祝願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繁榮富強。順便告訴你,在我的家鄉,如果獅子被邀請到某家去舞,而在走的時候,獅子身上的綵帶掉下來一點,就代表這家在新的一年裏有好運氣。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家鄉的風俗是什麼?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家鄉的端午

鄒雨辰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一端午節。

傳說過端午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一個忠臣是楚國的大夫,他受到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喚醒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卻抱着大石頭跳入了淚羅江,聽到這個消息,楚王才醒悟過來,爲了紀念屈原,爲了不讓他的肉體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每年五月初五倒雄黃酒在淚羅江裏,丟糉子在淚羅江裏,於是便有了今日的喝雄黃酒、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羣結隊去上山採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和孩子的事。箬葉屬於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他竹子不同,在我們這兒人們採回來洗乾淨便要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準備包糉子用。還有的人專門採來去菜場賣,紮好一疊疊,不一會兒就賣完了。

端午的前兩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小姐妹一起包糉子,今天我幫你包,明天我幫你包。他們一邊包一邊說笑,“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糉呀,先去敬祖宗……”他們熟練地包好了糉子,各個地區的口味不同,有的地區是甜糉有的地區是鹹糉,而我們這兒是肉糉子,10個一串紮好,放鍋裏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吃。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門上掛艾草,吃糉子敬祖宗,因爲裝幾個糉子,放祖宗牌位上。午飯後,老人們便開始嘮嘮叨叨的說上陳年往事了,但讓人百聽不厭。

除了春節,我覺得端午是我過的最快樂的節日了,因爲有糉子,有嘮嘮叨叨說不完的話……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老杭州的年

杭州市時代國小六(4)班沈昕

從錢王定都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臘八的七寶五味粥到十五的上燈園子,無處不透露着歡快與祥和。

年三十的那頓飯,叫年夜飯,老杭州們一大早就開始忙忙碌碌備年夜飯,把家中所有的碗筷拿出來擺在桌上,祝來年人丁興旺。

到了七年級,不少人提着東西去拜年,上面記着拜訪人的飛片自然不能少,不少人會將收到的飛片記下來,但前四行總是虛擬的:“百歲坊巷的壽百齡老爺,元寶街的富有餘老爺,大學士牌樓的貴無極大人和五福樓的福照鄰老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造訪人是假的,但杭州卻確有其地。

雖然過七年級和除夕十分有趣,但在我眼中,過年裏最好的日子莫過於十五了!每年正月十五,奶奶都會包湯圓,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就把芝麻,白糖,豬油煮透後放進冰箱;中午,餡凝固後就可以開始包了,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也會幫忙包。奶奶拿起一張糯米皮,往裏邊放上一點黑芝麻,再把皮子粘起來,放在手心揉一揉,一個圓滾滾白乎乎的湯圓就包好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幾個,卻不是餡太少,皮太厚就是個橢圓。果然,要熟才能生巧呀!

說起湯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呂洞賓在西湖賣湯圓,一個老頭和孩子來的時候,大湯圓賣完了,所以只買了一個小湯圓。男孩不小心把小湯圓扔下了斷橋。那時一隻烏龜和一條蛇正打架,因爲蛇長,所以吃到了湯圓,湯圓實則是500年仙丹。多年後白蛇化爲人形遇到了男孩,男孩到:“我叫許仙,因爲小時候見過神仙。“原來白蛇就是白娘子,而烏龜則是法海。他們的仇就是這麼結下的。

過了十五,也就到了殘燈破廟了,大人們上班,孩子們上學,一切迴歸正常了。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我家在過年時可有許多習俗呢!想知道嗎?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手忙腳亂地把臘肉臘魚等做成美味佳餚,在窗前、牆壁上、門上都貼着火紅火紅的對聯和倒着的“福”字。

緊接着,只見爸爸媽媽忙得不可開交,有的買年貨,有的打掃衛生,奶奶則是在街上逛街,比如買雞或是買鴨買幾隻還是買其他的。

過了一會兒,奶奶終於回到家了,我看着那充滿生機的五花肉,立即“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奶奶怒氣衝衝:“不準偷吃,這是給客人吃的!”“哼!我纔不稀罕呢!”我小聲嘀咕着。但是我的臉上還是沒有減少過年的那種喜悅。

振奮人心的時候到了,桌上擺着許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眼睛卻圓鼓鼓地盯着媽媽剛剛拿走的零食,傷心欲絕,香噴噴的米飯也勾不起我的食慾感。奶奶又請了很多的客人,我家可謂是門庭如市,鞭炮聲也連綿不絕,客人們笑容滿面,而我們這些小孩,就像是多餘的,不需要的,礙眼的,爲什麼呢?因爲桌子被圍得水泄不通,夾個菜都難,連坐的地方也沒有,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啊。

晚飯過後,奶奶連忙端出了一盤餃子,原來爸爸媽媽早就知道晚飯過後會有餃子,故意不吃飽,而我的肚子已經圓鼓鼓的了,只能看着他們一口一口吞噬着。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收到了許多紅包。

今年情況特殊,受疫情影響七年級八年級街上雖有人拜年,但也並不多。很快就元宵節了,到了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會買元宵來吃,煮的、炸的都有,到了這天,我們晚上還會看晚會,看着乏了,也就去睡了。

怎麼樣?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過年時熱鬧非凡,元宵節那美味的湯圓也等着你來嘗,你們那裏呢?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在我的家鄉,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這麼一句話。每年陰曆的二月八年級,正是莊稼播種的季節,所以在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求天賜雨,因爲古人云:“春雨貴如油。”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爲天。”中國每個節日都有一種特殊的美食,比如春節的餃子,端午的糉子,中秋的月餅等。二月二也不例外,每年的二月二,家裏老人都會給我們炒一些香噴噴的糖豆子,那便是二月二獨有的味道了。

記得前年的二月二,我還在老家,奶奶便招呼大家一起來剝花生,他來給我們炒糖豆子吃。不一會兒,一大羣人便圍着桌子剝起了花生。而我們小朋友就會不約而同地向桌子發起突擊,剎那間,桌子上那些白白胖胖的像娃娃似的花生就少了一兩盤。等大人們反應過來時,我們早就把花生瓜分了。這便是孩子們每年二月二的一大樂趣了吧。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大人們已經剝了滿滿一筐花生仁了,接着奶奶就會過來把花生拿走,去炒糖豆。

伴隨着廚房中一陣翻炒聲過後,我最喜歡的環節來了:吃糖豆子。只見奶奶拿着積木大小的糖豆塊兒走了過來,發給了每一個大人小孩兒。

我看着手裏的糖豆塊兒,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像穿上了金縷玉衣似的那麼漂亮。我總是最晚吃的那一個,因爲我實在是下不去口啊!直到所有大人、小孩子們的眼光向我投來時,我才把它放到嘴裏,那一瞬間,焦糖的甜中夾雜着一股花生的香味,讓人流連忘返。那時的我曾天真的想:如果一日三餐可以全吃糖豆子,那該多好啊!

現在我對糖豆子的味道和二月二的樂趣已經逐漸式微了,但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取而代之那糖豆子的香氣的,便是那份思鄉之情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6xn4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