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15篇)

  • 關注:3.13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15篇)

過趕年

作者:李思凡

俗話說得好:“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提起家鄉的風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所以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酉陽土家族的一個節日,對!就是趕年節,也就是漢族的春節,下面就由我爲大家仔仔細細的講一講吧!

土家族節日民俗有很多,各式各樣,從節日上看,有和和美美的元宵節,有熱鬧非凡的花燈節,還有喜氣洋洋的慶賀節,其中大部分與其他民族節日相合,最具有土家特色的那當然是辭舊迎新的趕年節。

每當趕年節到來時,土家人民都稱他爲保家衛國過趕年,所以我便好奇便去問媽媽媽媽變眉開眼笑的對我說:“土家族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早一天,傳說在明嘉慶靖年間,土家先民應譜徵綏,收到證書後以近年頭,就爲趕行期,所以才……”我沒聽完別人跑去了外婆那找到外婆發現外婆在做糯米粑,我也想學一學便開始做了。

我首先拿了麪粉和糯米粉,用冷水加在裏面,我花費了所有力氣,那糯米粉也柔和不了,一起外婆看到了,便加了些溫水,輕輕鬆鬆就揉成了一團,我不服氣,心想:切,這麼一點小事,我纔不需要幫忙,可外婆揉成一團後,我卻不知道怎麼辦?外婆卻心甘情願的爲我做,看着外婆那麼辛苦,我並沒有放棄左包包,右包包成了。我笨手笨腳的,沒有外婆那樣仔細認真,我首先把糯米糰揉成一個圓,後用雙手壓扁在裏面包上糖心兒和水果下肉餡兒的,然後再像包包子似的,然道倒過來一個白白胖胖的糰子就做好了,後來我意猶未盡,一直在不停的幫許許多多的白胖子,讓我外婆眼花繚亂,都分不清哪個是塘餡?又是和水果的。

抱着抱着,一晃眼就到了下午,我的手腳都開始痠痛了,外婆看了看,我笑着說:“孩子啊,你可真棒,把糯米包包的可愛愛我看着都快流口水了。”說完後,外婆便放進蒸鍋裏,我迫不及待,生怕耽誤了時間,一家人都過來了,外婆也蒸好了,我欣喜若狂,把它端上了桌,大家都喜笑顏開,我們邊吃邊說,大家都說我做得好。

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放煙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快快樂樂的過了一個趕年節!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中秋風俗

作者:李釔潼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8月15日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併成爲了我最愛吃的零食之一,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我們一家吃過晚飯,一起圍坐在樓頂等待着月亮出來。

天漸漸黑下來了,四周鴉雀無聲,似乎只聽見月亮緩緩上升的聲音,樓頂的小樹也紋絲不動,他和我們一樣靜靜地等待着。

“瞧,月亮出來了!”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手指向東邊,只見一輪圓月正在徐徐升起。“快來,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媽媽說着遞給了我和爸爸,還有哥哥一塊月餅。我最喜歡吃的是蛋黃餡兒的月餅,它鹹而不膩,想起來都會讓我吞口水。一家人坐在凳子上,一邊吃月餅,一邊擡頭仰望空中的圓月。

哥哥似乎想起了什麼,把家裏的望遠鏡搬了出來,搗整了半天,有模有樣的看起月亮來,他突然興奮的說:“叫爸爸快出來看‘嫦娥’了!”爸爸一個箭步衝出來說:“不要打擾嫦娥姑娘了,咱們應該懷有虔誠之心去賞月,在這裏,我給你們講一個關於拜月的故事吧,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8月15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無知的你們得多多看看關於傳統習俗的故事。”

一陣微風吹過,仰望天空,月亮,他又在伴着我們同行……

我們一家人看着,想着,談着。猛然發現——月亮已經悄悄吸掛,它跳完了一段精彩的華爾茲,慢慢地謝幕了。

“啊!月亮姐姐爲什麼不遲一點再走呢?”我不捨得嘆到。月亮姐姐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又從雲層裏露出美麗的臉蛋,好像在說:“不用愁,明年8月15日我們再相會。”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能團聚的家人,請在遠方寄思親人,世人同用一個月亮寄思託懷……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掃塵

作者:韓宇宸

盼啊,盼啊,看着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裏,讓我不由得喜上眉梢。在春節來之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逛街的人多得數也數不清,可以用“不計其數”或者“絡繹不絕”來形容。人們也都做着不同的事:有的在買年畫、買對聯;有的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在這快到春節的時間裏,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掃塵。

“叮,叮,叮,叮——,叮——……”一陣鈴聲將我從睡夢中驚醒,這時。爸爸又對我說:“小胖,快起來喲,今天我們要掃塵!”“哦……”我迷迷糊糊的回答着,於是,我掃塵的一天就開始了。

“得得得拉………”我一邊唱着自己的小曲子,一邊掃着地,我忽然想起爸爸說的“掃塵”,便去問大人們:“什麼是掃塵呀?”外婆說:“讓我給你說一說吧——

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爲了掌握人間情況,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間。三尸神是個阿諛奉承、搬弄是非的傢伙。

一次,三尸神更危言聳聽、火上澆油,密報人間咒罵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間犯亂之事,並將犯亂人的姓名、罪行書於牆壁之上,並讓蜘蛛結網遮掩以做記號。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帶記號之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三尸神好不高興,乘機下凡,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牆壁上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官來斬盡殺絕。

此事竈王府君知道了,大驚失色,爲了搭救凡人,各家竈王爺聚集商量,想出了一個辦法:即在臘月二十三日“送竈”之日起,到除夕“接竈”前,每家每戶必須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來察看時,家家窗明几淨,煥然一新,燈火輝煌,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所謂“劣跡”的記號,立刻返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帝大驚,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啊!原來掃塵還有這麼一段傳說呀!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說說就來的,這五千年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歷史積澱!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新春祭祖

作者:龍楠瑜

據老一輩所說,祭祖活動的存在是爲了紀念已故的祖先,親戚。從前古時,只是燒紙錢,撒白酒。而發展至今,變得隆重,複雜了許多。

對於大部分地方的人而言,祭祖活動毫無疑問是莊重嚴肅,一絲不苟的。可在我的家鄉,卻截然不同,在這裏祭祖是紅紅火火,熱鬧非凡的。

我們家像人祭祖,並不古板,大約是在清明節和新年的第一天進行,在這裏,人們不拘小節,極少有人會去細細忌日等特別重要的日子。都不約而同的在清明節同新年祭祖,每到這兩天,山中遍青煙嫋嫋,整個小鎮彷彿都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

祭祖是一個隆重的活動,過程講究而又複雜,因此提前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心思細膩的老一輩們都會提前個三兩天,背上一個大籮筐,到祖先墳的周圍探路,割野草,將割的野草放進籮筐中。山中地勢陡峭,草木繁茂,若沒有事先準備安全隱患,變很大,更好的野草不能丟,需背至山下找一片空曠的地方,像野草放在一起,一把大火將其燒光,據傳聞,這樣做是因爲有人認爲祖先墳邊的草不是草,而是金銀財寶,誰燒誰得財!

祭祖的前一天必須到集市上買幾袋錢紙,高香,燭等東西。躺若是放在幾年前,還會給大孩子和小孩子買一些火炮,大小不一,花色各異,年年不重樣兒。

等到了真正祭祖的日子,就更熱鬧了,當家的帶着一家老小開着小汽車翻上山坡,有時車若走不通,還得下車走山路,孩子們一路上不能跳跳,手牽着手,大人們也有說有笑,好不歡喜。來到墳前,先用小鋤頭輕輕挖鬆碑前的土塊,在點燃蠟燭插上去,隨後便各自分工合作,男人們手持一人高的紙箱,依借燭的火焰點燃,女人們負責一邊撕錢指,一邊嘴裏嘀咕着,有時說:“多拿些錢去享福吧!”有時說:“您在天有靈,神通廣大,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喜樂……”有時說:“你呀,小時候我受傷,你老護着我……”,孩子們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鋪上紙貸,向已逝的祖先們拜年問候,或許下心願和立下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一片繁忙的景象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就連離開時也有講究,不能走來時的路,老一輩口中這寓意在全新的一年中“不走回頭路”

“中國百善孝爲先,各地風俗皆新鮮”在中國文化的深海中,祭祖習俗僅僅只是滄海一粟,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民族,不斷探索民族風俗。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中秋食月餅

作者:李鈺萍

中秋節在農曆8月15日,那一天的月亮和平時截然不同,月亮像夜明珠一般皎潔明亮。在古時候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總會在中秋節懷戀和家人的點點滴滴,思念熱鬧非凡的故鄉。中秋是一位傳信使者是他把四面八方不在故鄉的人們心中想說的話都傳到了自己家人的心中。

中秋、清明、端午、春節並稱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節日,他們有的張燈結綵,有的喜慶洋洋,有的傷心落淚。

中秋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吃月餅是過中秋必不可少的習俗,人們常把賞月和吃月餅結合在一起,寄託思。這個簡簡單單的吃月餅卻是中秋時朋友間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中秋除了吃月餅、賞月,還有賞桂花、桂花酒的習俗。在古時候桂花開放的花青就在農曆8月左右所以農曆8月又稱桂月在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桂花的氣息再加上美味可口的桂花蜜酒,閤家歡慶、甜甜蜜蜜這纔是最快樂的。

吃月餅相傳在元朝末年有一位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那時他想讓人們團結起來推翻元末的統治,劉伯溫就想到了一條妙計。他先到處散佈流言說冬溫流行,家家戶戶必須在中秋夜買到月餅來吃才能避免傳染。後來人們發現月餅中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人們就在中秋之夜團結一心,發起了起義戰爭,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8月15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詩《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吃月餅一起寓意團團圓圓。吃月餅是人們喜歡的一種美食這種美食常常在中秋時出現在人們的手上。月餅雖然美味但是月餅卻有着不同的意思和味道。

中秋月餅是中國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中國民間美食的起源,閱兵本週是美食但它美的味道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最難忘的日子。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作者:李姿燕

一聲聲爆竹響徹雲際,一盞盞燈籠映紅臉頰,一幅幅對聯口耳相傳,在這喜慶的氣氛裏,春節,這位老朋友再次如約而至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與衆不同的春節習俗,四川的春節自然也不例外,大街上到處都洋溢着大家的歡聲笑語。

四川的人們過春節一般都會有打餈粑這一個習俗。

打餈粑,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一個習俗,每次春節到來時,大家都會打餈粑。首先和附近的鄰居約好在哪一天打餈粑,我們選擇了星期六上午。約定好時間後,人們會在打餈粑的前一天,將糯米浸泡在一個又大又圓的水缸裏,只見伯伯端起一個裝滿了糯米的盆子,“唰”的一聲潔白無瑕的糯米被倒進了水缸裏,妹妹看着那一水缸的大米,欣喜若狂,激動到不行。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早早的起來看糯米,身強力壯的叔叔輕輕鬆鬆地把滿水缸的糯米放進一個大蒸籠裏,然後點燃了柴火,火把柴燒得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不一會兒糯米被蒸熟了,叔叔一個人抱起蒸籠,人們紛紛退到一旁,叔叔把糯米扣入一個又大又深的木質的碗裏,緊接着由伯伯、叔叔和爸爸用一根又粗又長的木棍使勁的搗着碗裏的糯米。一個人打累了換另一個人打,有的孩子也嚷嚷着要打餈粑,幾十分鐘後原本顆顆分明的糯米被打成了黏糊狀,孩子們聞到了香味,不約而同的圍過來成一圈,把手洗淨以後一人拿一點餈粑接着去旁邊站一點白糖,最後塞進嘴裏。這餈粑吃起來又軟又糯,白糖被嚼碎的聲音也聽得見,甜絲絲的,可好吃了,我們吃了一個又一個,簡直不亦樂乎。

春節,來得快,去得自然也很快,餈粑,是我從小到大都會吃的春節美食,我至今也能記得餈粑甜甜蜜蜜的味道。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元宵

作者:張紫妍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元宵節),在早上,那彩燈已經佈置好了,那燈迷販早早地擺上了攤。

正月十五的早上,天氣十分地睛朗,繁雜的聲音消失了,我昐着晚上的到來——

晚上到了,我們一整棟樓一半以上的人在電梯裏,一下樓,小區懸燈結彩,燈火通明,外面的人也進了我們的小區,燈更加發亮,天上的月亮也脹鼓鼓的,我好奇地問媽媽元宵節的由來,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天上來了一隻神鳥,我們人類把那隻鳥屠殺後,傳到了無事不知,無事不曉的萬事通上帝的耳朵裏,當時上帝十分憤怒,說要放火把人類用火燒死,於是他派一個僕人去放火,那個僕人下來看時,看到了一團火,十分高興,想自己不用放火了,於是去跟上帝彙報,但是那人看到的火就是燈光,人類也就活了下來,這天也就被稱爲元宵節。此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喧鬧聲可以把地鬧震動,在頭上掛着的燈有很多種樣式,例如:嫦娥的兔子,八戒的西瓜和白菜,豐富多彩,燈的顏色也五彩斑斕,這時一家店在不停地賣湯圓,我們也在那裏做了幾個湯圓,有金幣的,有花生的,有堅果的,有水果的,這樣就能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一句句話在吸引着我們一羣人,不久,在那一個地方堆成了一座山,“你們知道嗎,過元宵就是要有猜燈謎才過得好”突然之間,一個男士說他要來猜兩次10元,第一次他與答案擦肩而過,誰知第二次喜從天降,他中了,當時人歡馬叫,大家都替他高興,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上,地去買題,生怕到後面人少了沒有人爲自己鼓掌,我在後面,也準備着猜一題,前面的人非常聰明,要到我時,我心裏想:“這怎麼辦,贏了會長臉,輸了那我就沒臉了,怎麼辦!”當時我忐忑不安,猶豫不決想不猜,但是有信心,我猜了,“一雙小耳朵,一搖尾巴停不下”,猜一個小動物,這個簡單“小狗”我答了,領了一個獎品後,我開心不已,於是我又去猜了,我猜錯了,垂頭喪氣的去找爸爸媽媽了,回到了家,我們一家三口又吃起了熱乎乎的湯圓,邊吃湯圓邊看那圓胖胖的月亮,氣氛十分美好,還十分幸福……

這就是我們小區的元宵,人們對猜燈謎的喜愛,對元宵的喜愛。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除夕

作者:何宜航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那麼河南的春節有哪些呢?就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節是從臘月初到正月十九,那我給大家講講河南的除夕吧!

“快起牀,快起牀!”媽媽匆匆忙忙地叫我起牀,我坐了起來,睡眼朦朧,但被媽媽強制拉到衛生間洗臉,洗完臉我瞬間清醒過來,我吃完飯就和爸爸媽媽去菜市場賣年貨。到了小區我看見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服,這可能就是辭舊迎新吧!到了菜市場門口,裏面人山人海我們都是擠進去的,到了裏面更是人聲鼎沸,有商人的叫賣聲、老人們砍價的聲音、扎芝麻油的機器聲……各種各樣的聲音混雜在裏面,我和爸爸只管幫媽媽提菜,買菜這些事都交給媽媽來做,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終於是買完了,我們的腳都疼的厲害,但是還是一口氣把這些菜提回家。我們中午隨便吃一點就行了,我們小孩就只用玩兒,其他的不用管,吃完後爸爸媽媽就開始準備晚上做的飯,因爲晚上要吃頓不同尋常的大餐,這種大餐只有在除夕才能吃得到,因爲今天晚上要吃團圓飯,我小姨二姨表弟表妹都要來吃飯。

到了晚上,敲門聲連續不斷,大家都陸陸續續坐下,媽媽把菜全都端上來,我們也開始吃飯,大人們邊吃邊聊,但我們小孩兒就不同啦。我們是抓緊吃吃完就跑下去放鞭炮,我們買了很多炮,有摔炮、竄天猴、三角塔、四筒炮……我們小區正好有一塊兒大平臺,好像是專門爲我們量身定做的,一羣人都在那裏放鞭炮的聲音震耳欲聾,在幾公里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有的人還專門兒在旁邊的沙場挖個洞,然後把鞭炮點燃扔進洞裏旁人負責拿鏟子埋上這樣就是一個新玩兒法但這其中三角塔燃放後纔是最漂亮的阿會有很多種圖案有心形、三角形、圓形……

那我們放炮大人們吃完飯幹什麼呢當然是打牌了他們打牌一般都會打到很晚我們放完炮回去他們就已經開始打了我們在房間裏面玩各種小遊戲直到我們玩不動了纔會睡就算睡熟了但也能聽到他們的叫喊聲有的喊王炸有的喊炸彈一直到凌晨六點。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呢?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習俗

作者:李彥龍

“五月五,到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一首童謠過後端午節也正式的拉開了序幕,大街上熱火朝天人們都津津有味地看着龍舟競渡。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呢?據百度的資料顯示: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形狀,用竹筒裝上米以後密封着烤熟。到了唐代之後,糉子的形狀出現了以下兩種形狀錐形菱形這些原於古越民族圖騰祭,端午纔開始食中這就是糉子的由來。端午節也是爲了紀念以下三人含恨自殺的居原、被陷害而死的伍子胥、孝女曹娥。

端午節到了,我們該幹些什麼呢?沒錯那就是吃各種各樣的餃子啦!外婆在天都還沒有亮時就把包糉子的材料給全部拿了過來,包糉子其實非常的簡單,首先我們要精心挑選新鮮的箬葉與上好的糯米記住大米不行,然後用溫水泡一天,因爲外婆已經幫我們弄好了,所以咱們就直接來包糉子吧!先把浸泡好的糯米全部放進煮飯鍋裏,等糯米蒸好後等待它冷卻,把冷卻好的糯米包成四角形狀最後用箬葉裹着再用繩子包着,接着嗯放進蒸籠就好啦,箬葉的清香與糯米的甜味,不一會兒漸漸地飄了出來,在離這十里之外的人都聞到了。在裹糉子時還可以加肉和一些蔬菜,還可以在蒸糯米時放入適量的醬油與鹽巴,這就是鹹糉。

在蒸糉子時糉子還保留着原味,掀開籠屜,霧氣氤氳而來,綠箬葉、白糯米、大紅棗、枸杞熱各種各樣,看着就讓我垂涎三尺,外婆說:“心急吃不了豆腐,再等它多蒸一會兒味道才正宗。”我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從鍋裏抓來大口大口的吃下去,但是被眼疾手快的外婆給輕而易舉的阻止了。

個個美味誘人的糉子被外婆端了上來,剛好叔叔阿姨們都來了。纔剛端上來我就一下子拿了好幾個,把繩子解開沾上了一些白糖,簡直甜而不膩,吃着自己的勞動結果眼神中透露着滿滿的幸福,那糉子香甜熱糯、瓜果飄香簡直了,我們一起聚在飯桌前互相祝福着這一年像這些糉子一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我們倒上了飲料互相碰上了杯。

食糉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這一天除食糉子以外,人們還會賽龍舟、搓艾葉、飲雄渾酒等衆多端午習俗。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春節風俗

春節

作者:田浩然

說道春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從古至今這一直都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沒錯,我們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春節也表示,告別過去,走向新的時代。

這一天,我起得很晚,因爲昨天晚上我興奮不已,主要是因爲今天是熱鬧非凡的春節,我也不用擔心今天會怎麼樣,因爲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我也就可以高枕無憂,盡情玩耍,我等待着親人們的到來,這時度秒如年,就算是看電視,有沒有親人們的到來的喜氣洋洋,在我的盼望之下,他們終於來了,本來一開始我還想用抖音上拜年的話:“叔叔阿姨新年好,微信還是支付寶,一百兩百不嫌少,五百一千那更好!”但是想一想,總感覺還是沒有禮貌,所以乾脆還是用普通的“XX新年好!”我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我的紅紅火火的紅包,我剛想打開紅包,卻想起來以前媽媽對我說過,如果當着客人的面打開紅包,就會很不禮貌,所以我無聲無息地獨自跑到一間房子,然後再打開看看裏面的錢。我還是有一些失望,因爲我大姐的兒子和我二姐的女兒,他們還沒有來,我是六年級,他們卻是高三了。我快上國中了,而他們卻馬上要上大學,等我上國中,他們也上大學了,整整六年的代溝哇,我再一算十二加六等於十八,哎,不得不說時間過得真快,一七年、一八年、一九年、二零年、二一年!一轉眼他們都是成人了,古人說得沒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時我們又要去接二姐的女兒,這時街上比以往更具有年味兒,街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人聲鼎沸,一處比一處的彩燈好看,我們回來時還買了一杯珍珠奶茶,讓我回味無窮。我們一邊喝奶茶一邊玩撲克牌,二姐看我不會就來幫我,打了多次,結果我只贏了一次,我想挑戰自己便對二姐說:“二姐,我自己玩一次。”“好啊!”二姐就幫她女兒,我一上來就是一個對二,把可能性壓到最小,然後就是大大出招,我終於贏了,二姐的女兒開始抱怨:“媽媽,您真會帶來壞運氣哇。我的心裏樂開了花。”

到了晚上,全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上的節目多姿多彩,個個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在這精彩紛呈的節目當中我最喜歡小品,小品很搞笑,但有些小品還隱藏着大道理,會使我們懂得道理,這就是話中有話。大家一邊吃喝玩樂,一邊熬年守歲,過了12點,終於辭舊迎新,過了歡樂快活的春節,大家都歡歡喜喜,期待着新一年的風采,是如此的愜意。

這麼美好的春節,讓人們快樂,這是一個多麼喜氣洋洋的節日啊!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端午食糉

家鄉的清明節

作者:尹紫涵

“清明前後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隨着夏姑娘的呼喚聲來到我們的身邊。

清明節的習俗有踏青,掃墓……清明節是年輕的人祭祀去世的老人們,如外曾祖母和外曾祖父前面去世的老人們,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分生死離別的悲酸淚。

在清明節的早上,我和哥哥還有妹妹匆匆忙忙的隨着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還有爸爸、媽媽去掃墓了,我和妹妹一上歡聲笑語,一直沒停過,沒過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我和妹妹就隨着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還有爸爸、媽媽來到了山上,在上看哥哥還沒上來,哥哥在分岔路口走錯了。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哥哥走累了,想喝水罷了,去買水了。

不知不覺我也走累了,漸漸的走不動了,越走越吃力了。我一擡頭看見三路還遠得很呢我。真希望前面有一張椅子,椅子就放在那裏,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可以去那裏休息休息一會兒。那麼應該有多麼的好啊!

呀!我們終於到了,整個人都舒服了好多好多,呀!山上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好得多呀!舅媽從口袋裏拿出幾根蠟燭,想點燃蠟燭,立刻想起以前森林火災,在山上不能放火。我飛快的跑上去阻止舅媽,沒想到火已經點燃了,紙錢已經在燒了,我打消了上去阻止的事情,沒一會兒,“噼噼啪啪……″舅舅點燃了鞭炮,頓時。一陣煙霧瀰漫在墳地上空,似乎要將我們的思念帶給了在天堂的外曾祖母了。馬上就幫忙打掃垃圾了,呀!一年下來,樹葉可真不少啊!

時間沖沖的走了,哥哥。和我還有妹妹和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還有爸爸媽媽一起離開了我們去外曾祖父那裏去給他掃墓了。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龍燈

作者:李舞璽

可能,大家覺得咱們老重慶沒有什麼風俗,那我鄭重的告訴你,你就大錯特錯了,咱們老重慶有整整2000多年的歷史,難道就連區區的風俗都沒有嗎?咱們老重慶有三個有名的風俗:榮昌的摺扇,銅梁的龍燈和大名鼎鼎的接龍吹燈。

今天,我就見到了銅梁的龍燈舞。

在舞臺下,我們仍然在等待表演,臺下觀衆議論紛紛,我瞪大了眼睛,望眼欲穿。

爸爸看着我那急樣兒,哈哈大笑:“璽寶,你知道龍燈的舞蹈形式嗎?”我搖了搖頭:“這是重慶的一種以龍的舞蹈形式,品類衆多!”爸爸解釋道。外婆也在一旁說:“而且它歷史悠久,開始於明代,鼎盛於清代,繁榮於當代。”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我趕忙安安靜靜地坐好,因爲我心裏一清二楚炫目多彩的銅梁的特有的龍燈舞開始了!

緊張的鑼鼓聲中,兩個毫不起眼的小球也登上了舞臺,可觀衆席顯得更加熱鬧非凡了!突然,那個小球疑是受到了觀衆的熱情鼓舞,開始,不斷地飛舞起來,而後面的一整條大龍奇蹟般地跟着舞動,小球飛舞緊張而不急躁,迅速而又規矩。如同一隻正在百花從中自我陶醉的而翩翩起舞的一支紅色代表吉祥如意的蝴蝶。紅球上下翻動,大龍緊隨其後做出了蛟龍出海、猛龍下山的高難度雜技高難度動作。已知大龍率先張開了“血盆大口”好似要把球吞下去。觀衆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這個“狡猾”的紅球卻華麗地繞了一個小圈,成功躲了過去,上演了一個龍頭穿襠。隨着,時間的推移,銅梁的龍燈舞漸漸地拉下了帷幕,隨着,一陣代表結束的鞭炮聲,人們在鞭炮聲中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演出地,有些人有些許的意猶未盡,一路上仍然討論着剛纔的龍燈舞,我望着那些工作人員,心想:“可能也需要團結的力量才能舞動吧!”望着他們滿頭大汗而又心滿意足的樣子,我也漸行離去。隨着龍燈舞的結束,這一天也落下了黑黑的結束幕布……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故鄉的中秋

作者:曾紫涵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是《禮記》之明地中秋祭月的描寫。每每吸到這句話,我都會想起故鄉的中秋節。

在過中秋節的前一天,父親和母親會買來各式各樣的月餅,比如豆沙的、雲腿的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便是香甜軟糯的鳳梨餡的月餅。

爲了快些吃到月餅,我會早些起來幫父母做事,但我卻總是幫倒忙,於是被我母親丟出了廚房。

在傍晚時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九九和六六找到我,要我給他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不便拒絕,只好把他們兩個抱到院子裏,坐着小板凳給他倆講:“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在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個太陽,並讓一個太陽爲民造福,不少志土前來拜師學藝,在崑崙山上,他遇到了王母娘娘求得了不死的藥,在一次打獵中,惡徒爲了死藥,不惜殺害師孃,在千均一發之際,嫦娥服下不死藥飛昇成佩了。”

我講完之後,九九和六六拍着掌笑着。望向桌子,碗盞已準備齊全,我帶着他倆吃飯,什麼米飯,菜都沒有,有的只有嫦娥愛吃的蜜食鮮果,月餅。這時,母親問我:“涵兒,你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吧!”“是的,母親,接下來我們要祭月。”在我回答的時候,九九問“涵涵姐,什麼是祭月啊?”“我蹲下身子,摸着他的頭說:“”發九還不知道呢!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備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九九也不小了,得去好好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了!”說完便輪流祭月。

祭完月,搬上竹椅,聽着奶奶講中秋節的其它習俗,什麼玩花燈,文人賞月,民間拜月,奶奶講得有條有理,生動形象,我聽得入了迷,指着這天晚上的月亮說:“奶奶,您看,那月亮圓得很,好像屋頭的盤子喲”“是啊,相傳齊國醜女無鹽,入宮後的一天,天子在月光下見着她,才立她爲後,月中嫦娥,面如皓月。”聽着聽着,我也不知道何時睡着了。

故鄉的中秋節雖沒有春草的熱鬧和元宵的溫暖,但它卻用它獨特的風俗魅力無時無刻地吸引着我。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清明

作者:李映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4月5日,清明節悄然而至。人們不約而同地來到野外,出家掃墓,踏青郊遊。

我萌生出了一個念頭:“清明節的來歷與哪一個節日有着相似之處?又有什麼風俗,要吃哪些節令食品。

經過一番查找,我才瞭解到清明節與寒食有一定的關係。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流行於北方地區的寒食節禁火,冷食習俗。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由於寒食節的冷食習俗移植到了清明節,所以還有一些地區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如: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

過清明節時,江南地區還會吃青團。青團的顏色與抹茶的顏色相似,入口軟糯,有許多草藥的味道,但不刺鼻。

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餈、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餈、清明果、暖茹包、艾粄、艾草糕等等。

那青團散發出的藥草藥味就是艾草的香味,在閩南僑鄉,每逢清明節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糉。在清明節前後讓家人食用。俗話說:“清明糉子穩牢牢。”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也是爲了祈求今後事業一帆風順,事業有成的一種美好風俗。

瞭解了這麼多清明節的知識,我又不禁想到古代文人墨客所描繪的清明“圖”。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賈島在《清明月園林寄友人》中是榮耀,喜悅的也是對友人懷念;”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是悲傷感懷,對已無親人的人的同情;“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鞦韆。”唐玄宗在《初入秦川路逢寒食》中是競技娛樂,嬉戲玩鬧的。

唐詩宋詞裏的清明節,有榮耀,有嬉戲,有悲傷,有萬般世間風情。

4月5日,窗外陰陰小雨,涼風習習。我掌着傘,與家人一同走到外公的墓碑前爲他掉念,與他訴說閒談家事。

清明節是我國中華民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把這個節日繼續傳承下去。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風俗

作者:王鵬涵

家鄉,是幸福的港灣,是魂牽夢縈的地方。藍絲絨般的夜幕,清朗的月色下,釘滿天空的一顆顆明亮耀眼的繁星,彷彿一個個蹦跳着的“青糰子音符”,讓人難以忘懷。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每個節日,都有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我印象最深的是家鄉的清明節。

年邁的外祖母是個知識豐富的人,聽外祖母講道:“清明節,來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效仿,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早晨一起來,外祖母就爲我盛上一碗青糰子,青糰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輕咬一口,簡直要一飛沖天,直擊味蕾的天堂,好吃極了!

洗漱完後,就要去祭祖了,我們一家人跟着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墳墓前,悼念他,願外祖父在天之靈保佑我們一家,願我們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這時,太陽公公出來了,原本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卻把太陽公公招來了。雲朵們紛紛讓道,彷彿太陽公公有神奇無比、令人歎服的魔法一樣,“泄氣”的花兒綻開了它美麗燦爛的笑臉。外祖母感嘆道:“今天天氣不同以往,看來是個好兆頭!”這時,媽媽提議:“今天陽光明媚,兒子,我們去踏青吧!”我高興極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爸爸哈哈大笑,說道:“這孩子,看來早就準備好了,蓄勢待發呀!”來到故鄉有名的茶李山,那裏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一個夢幻的地方,開始,我們有說有笑,一會兒拍照,一會兒慢跑,到了半山腰,大家都累得攤在了地上,爸爸鼓勵我們:“加油,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成功的,衝吧!”終於,我們大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頂峯,從山上往下俯視,美麗極了,綠色、紅色交織一片,形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再環顧四周,人山人海,心想:這些人都是通過不懈努力才攀登于山頂的,學習也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在起跑線上,只要你願意努力,你肯攀登,總能屹立於學習的頂峯!

踏青結束後,我們滿頭大汗的下了山,這個清明節,除了有太陽和以往不同外,我從踏青活動中還得到了寶貴的道理。同學們,你們的家鄉也有特殊的風俗嗎?可否與我分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6xw2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