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通用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通用15篇)

  • 關注:1.96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通用15篇)

餘昊陽

每家每戶的七年級都不一樣,比如有些小孩跟着爸爸媽媽到別人家去拜年。但在我們這裏的小孩子是提着袋子去別人家裏拜年,人家就會把一些吃的放入袋子中,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可以拜,大人們還對小孩子們說,要把袋子裝滿,不裝滿就不能回去,那時候小孩子們大清早成羣結隊的去拜年,熱鬧極了,大人們也很熱情。

今天早上是大年七年級,我一大早就起牀了,但是我的表妹還沒睡醒,我大聲喊:“起牀了,今天我們要去拜年。”我表妹被迫無奈的起來了。我已經按捺不住我高興的心情,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在居村拜年,心裏還有一些小激動。早上七點多鐘,我們每個人拿着一個袋子去拜年了,大人們在後面也不忘提醒我們,袋子一定要裝滿,我高興的答應了,我們先去到我表妹的同學家去叫她一起拜年,我們五個就一起去拜年了,我們每到一個人的家裏就會說:“新年好。”大人就會把吃的放入我們袋子裏。到了一戶人家,我三歲的表妹突然跪了下來,給別人拜了個早年,大家哈哈大笑。過了一會兒,我們袋子已經裝的滿滿的,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這就是我們小孩子拜年的樣子。而大人就提着禮品到親戚家裏去串門訪友。

轉眼間,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了,我已經迫不及待的等着,想立馬吃飯。大人們在桌子上吃飯,而我們小朋友就坐在旁邊的小桌子,菜一個接着一個端上桌子,香氣撲鼻,我的口水止不住的流,終於開始吃了,我在等的時候,就像度日如年,我盛一大碗米飯,我現在就像一個飢餓的老虎,我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簡直美味極了,這次我整整吃了兩大碗米飯。大人們吃菜的吃菜,喝酒的喝酒,大家有說有笑,可高興了。

我們吃完中午飯,我們就去小店裏採購爆竹,我們到小店裏面有許多爆竹,大的、小的、圓的、方的、長的、短的、高的……各種各樣,我們各買了一點,捧着許多煙花回去了。

我們早早的就吃完了晚飯,我們吃飯的時候就聽了幾聲炮竹聲響,天黑了,我們都出來放炮竹,我們小孩子拿在手上放的煙花,大人們放大爆竹,想到爆竹,想到一個傳說故事。從前,山上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山下的村民都很怕他,一年除夕,年下來吃人了,大家都躲了起來,有一個村民無意間發出類似爆竹聲音,年嚇的躲起來,村民知道後,就發明了爆竹來嚇跑年。我一直看着天上的煙火,美麗極了。

小孩子們都已經熟睡,大孩子在與家人守歲。深夜,鞭炮聲還在響,燈火通明。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王紫漩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京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每當提到臘八粥,嘴裏立刻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一到臘八節,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媽媽在臘月初八早上四五點起牀,她先準備各種米、各種豆、各種於果,然後水燒開,再把準備好的材料倒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熬。

過了幾個小時,臘八粥還在鍋中不緊不慢地沸騰。好不容易臘八粥終於熬好了,那香味迷住了我的味蕾,怎麼也得喝上一碗那色香味俱全的臘八粥。

“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竈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才回一次孃家。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香,點蠟燭,獻竈糖,獻竈餅,竈王爺去天上向玉皇大帝回報民間的事情,誰家好誰家壞。把竈王爺同侯好,他才能爲你向玉皇多說好話。把竈王爺接來了就爲他獻飯,倒水,倒酒,磕頭後就是放鞭炮了。

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是我國的風俗和習慣。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都要掃房子一次。

一年塵土飛揚,一年的蜘蛛網,一年的破舊雜物,都將在大年到來之前打掃乾淨。

一年間整同屋子塵土飛揚,桌面上,地板上到處的灰塵。我們一起分配工作:爸爸掃屋頂,媽媽洗衣服,弟弟掃地,妹妹擦桌子,我負責拖地。經過大家齊心協力的打掃,終於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家裏煥然一新。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着獨特的風俗,在我們的家鄉春節主要以看晚會,看花燈,放爆竹,吃年夜飯爲主。

這就是我的家鄉風俗,既快樂又傳承文化。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重慶娃兒,對家鄉是必須瞭解滴!“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提到菜市場去殺;磨湯圓,打餈粑,都是在備年貨。把屋裏頭打掃乾淨,只等着過春節了。

俗話說:“春節過得好,一年到頭好。”重慶人過春節那是非常講規矩的,這些規矩從除夕就開始了。除夕,咱本地人叫三十(也有叫年三十的),是全家團圓的第一天。不管你是外出打工的,外地讀書的,遊世界還是上天登月的,通通都得回家。這天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年飯的一天。

作爲一家子的乾飯人,對年夜飯的信息絕對是一清二楚的!重慶人的年飯裏,魚是必不可少的。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餘這衆所周知,但吃魚也有很大的講究,過年吃魚時只吃魚身,要留下魚腦殼和魚尾,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餘。吃年夜飯之前,飯必須多煮,纔不能把年夜飯吃完,不然來年沒得飯吃(幹得漂亮!)

當午夜的鐘聲敲響時,重慶人們還會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吃胖了就團圓過頭了……)而吃的個數也得有講究:一帆風順、雙喜臨門、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爲什麼不把這四十多個湯圓一塊吃了呢?這樣不就更幸福了嗎?)

哦,對了,過春節時,大家還會灌香腸,掛在家裏。這樣一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染遍了香腸的香,吃前便饞哭了隔壁小孩!

當然春節嘛,吃吃我們重慶的火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哎呀慘死我了)

此時努力乾飯的我:“真香!”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接下來,我就將爲你們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

春節即將來到,家家戶戶都在28,29日的時候貼對聯,掛彩燈。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們分好了工,男人們掛彩燈,女人們,貼對聯。男人們在院子裏站在凳子上把彩燈一一掛在院子的每個角落,孩子們就在一旁向上面遞彩燈。他們每一次向上面遞大概20釐米的彩燈,每次遞的長度幾乎一樣。看他們那嫺熟的動作,就不是一兩天的功夫可以練成的。

掛完彩燈,貼完對聯。孩子們就帶上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小地雷,刮炮,摔炮。向大街和朋友們會軍。緊接着,大街上“鞭炮齊鳴”一陣陣歡笑聲傳來。孩子們一直玩到吃飯,才暫時戀戀不捨地離開鞭炮。夜晚開始來臨,孩子們仍然去街上玩耍,只不過多了許多燈光和火花,讓黑夜變得更加美麗炫彩。

年夜餃子這可不是普通的餃子,而是帶有福氣的餃子。每家人都會在餃子中包上錢,花生和糖果,吃到包有錢的餃子,約着以後有錢花,吃到包有花生的餃子,意味着長壽,吃到包有糖果的餃子,意味着以後生活甜蜜。大家開始吃餃子了,誰都想吃到帶有福氣的餃子。突然,“啊”!“我吃到錢了”,小孩子臉上充滿了激動和興奮。接着有人吃到帶有福氣的餃子……大家的笑聲充滿了整個屋子。

每個人都開開心心,迎接親人們的祝福,過了一個幸福的春節。

靳凱凇

指導教師:魏玉春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俗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一個團圓的日子。

春節令我心跳加快、口水直流、面紅氣喘的還是——餃子,我對餃子獨有情鍾,餃子不僅能活絡氣血,令人食慾大開,不同的餡料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相傳,在漢朝末年某個春節,著名醫家家張仲景周圍的很多百姓耳朵都凍裂了,張仲景便把姜、肉餡、蔥……包

進麪皮裏,做成耳朵狀,百姓們吃了後,很快就恢復了健康,所以每年春節人們都會包這種“耳朵狀的包子,餃子就這麼誕生了。

春節這一天,我會賣力地包餃子,就爲在吃的時候能多吃一些,肉餡必須加的足足的,直到餃子露出圓圓的“西瓜肚”,按照四川的老規矩,媽媽還會在一個餃子裏偷偷塞一枚硬幣,而吃到硬幣的人,那一年都會有福氣。所以,我每逢吃餃子,都會多吃幾個,不但因爲更有機會吃到硬幣,也因爲餃子實在太好吃了,一口咬下,肉汁在嘴裏亂竄,香味撲鼻,蘸一些醋,一口包入嘴中,嚼一嚼,面料混合肉餡,香味能夠飄到十里之外,除此之外,春節還有舞龍,舞獅,賞花燈……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得當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年雖然是一個傳說,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遐想。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邵靖涵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會去趕年集,準備年貨,炸貨:炸丸子、炸藕和炸點心。年底要買很多東西,要買吃的,穿的,喝的,還有過年必不可少的春聯,現在爲了減少自身傷害和保護環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不過這並沒有減少過年時的熱鬧和人們迎接新春的熱情。

不知不覺到了除夕,我早早的就起了牀,跑到大街上一看,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看看我們家也是一樣,家裏家外都紅彤彤的,感覺煥然一新。媽媽早早的就去買菜,今天一共要吃兩頓飯,一頓在下午六點,一頓在晚上十二點。十二點吃的是年夜飯,代表辭舊迎新迎來新的一年。吃完年夜飯也是不能睡覺的,要守歲。要吃第一頓飯了,大家一同舉杯對家人送上祝福,輪到我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滾滾,事業有成!再祝我自己學業有成吧!”這一頓飯吃的是餃子,我們家包的白菜豆腐餡的餃子,這個餃子餡是有寓意的,表示在新的一年裏百財、兜福!吃完餃子,我們一家都在守歲,因爲傳說除夕夜會有年獸來襲,年獸最怕紅色和光,所以家家都貼春聯,掛燈籠,人們都要在家中守住自家的老人和小孩兒。

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都要在這一天吃元宵,寓意團團圓圓,小孩子還會提着花燈在大街上玩耍……熱鬧極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我的家鄉在石林,那裏山清水秀,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在我們那邊還有一個有趣的風俗——要在過年的當天把家裏都打掃一遍,並把福字貼在大門上。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在石林的一個小村莊裏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大年三十上午的時候,大家會一起把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那天,我纔剛準備起牀,奶奶和爺爺已經在打掃房間了,我見後也趕忙起牀幫忙,爺爺對我說:“今天可一定不能忘記打掃房間,從前有一個傳說,在這天會有許多神仙來人間遊玩,並且會帶走家裏不好的事情。因此在這天,家家都要打掃房間,把不順心的事通通掃掉。”

我聽了之後,趕緊動手打掃起我自己的房間。把我自己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這時,奶奶走了進來,給了我一張圓形的福。

我見了就拿來了透明膠,正準備貼在門上時,奶奶對我說:“這可不行啊,‘福’怎麼能這樣子呢!一定要倒着貼,寓意着‘福到’。”我聽了,不禁想到:“原來過年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啊!”我問奶奶:“這有什麼有趣的傳說嗎?”奶奶聽了,樂呵呵得說:“當然有了。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爲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爲紀念馬皇后。”

不得不說,春節的習俗可真有趣啊!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丁依莎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佳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等。這些節日承載着悠長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鮮明、獨特的節日風俗,而我最喜歡的節日屬春節了!

每當春節,我們都要穿上新的衣服,親戚朋友們也都換上了紅色的衣服,家家戶戶都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姥姥一邊幫我拿新衣服,一邊和我講:“以前生活條件不好,不是每人都有新衣服穿的,但也要有個新氣象,於是就有了‘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個新氈帽’的順口溜。”

去年春節,我回姥姥家過年。到了晚上七八點的時候,姥姥端出一盆和好的面,一大盆肉餡,一碗乾麪粉和一根擀麪杖。“姥姥,這要幹什麼呢?”我問道。姥姥笑呵呵地回答:“包餃子呀,這可是我們北方的習俗。”

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子旁,一邊包餃子,一邊看春晚,大家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了。姥爺揪麪糰,爸爸、姨夫、舅舅們擀麪皮,媽媽、小姨、舅媽們包餃子。而我們小孩子呢,就在院子裏眉開眼笑地跑着玩。舅媽包的餃子圓圓的,和元寶一樣,而媽媽包的餃子呢,簡直是四不像,有的煮在鍋裏,甚至漏了餡。姥姥趁着煮餃子的時候,給我們孩子們講了關於餃子的由來。因爲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所以在辭舊迎新的時刻吃餃子,象徵着來年有好運氣,平平安安的。

過了幾分鐘後,姥姥把幾盤熱騰騰的餃子端了上來。我吃着餃子,又想着餃子的由來,覺得餃子更加好吃了,吃完飯,我們兄弟姐妹們輪流拜年,姥爺笑着給我們挨個發紅包。歡笑聲、祝福聲、鞭炮聲響徹雲霄。

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真希望天天過年!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家鄉地處太行山中麓,民風古樸,氣韻敦厚。家鄉的春節自然比不了老舍筆下《北京的春節》的繁複,北京的春節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家鄉的春節要到除夕那一天才開始有年味兒,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向我們走來。

除夕到了,這一天白天主要是淨院落,貼對聯,掛燈籠。家鄉講究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只有等到女兒回了婆家,孃家才能貼春聯,所以只有等送年貨的姑姑走了,我們才能開始忙活。大人們貼對聯,掛燈籠,我們小孩們則幫貼窗花,貼福字,和在春聯上抹漿糊這些力所能及的活。中午要做麪條吃,要多做一些,剩下的飯要放到過了年,叫“隔年飯”,代表年年有剩飯,歲歲有餘糧。到了晚上包餃子,看春晚,放鞭炮,守歲。吃過年夜飯便開始邊看春晚邊包餃子,不知不覺中看春晚這一項活動也漸漸變成了一個習俗。零點整的時候,方圓百里鞭炮齊鳴,火光沖天,年味兒達到了高潮。在這個一夜連雙歲的晚上,大人們圍坐在一起聊着這一年的收穫和經歷,熬夜守歲。

正月七年級春節這天,早上天剛朦朦亮人們便穿上新衣服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着開門大吉。接着,老人們便忙着迎神、接竈君,祭祖先。晚輩要給長輩磕頭,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匆匆吃過早飯,孩子們早早就跑出去拜年了。中午的時候還要一家人團聚吃一頓團圓飯,下午我們小輩就在一起玩,長輩們就聊聊天打牌。

八年級的時候,先是要記得給家中已故的長者掃墓。然後就是“拜丈人”,出嫁的女兒會攜兒女,女婿準備豐厚的禮品,拜會自己的父母,是女子們對父母養育之恩的鳴謝。

九年級初四不出門,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從這一天開始人們破除春節期間的一些禁忌,開始走親訪友。初五最重要的是“送五窮,迎財神”,這一天人們早早清掃春節制造的垃圾送出家門,迎接財神,準備初六開市貿易。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年節中最熱鬧的,吃元宵,掛花燈,放焰火,文藝踩節。黑芝麻餡元宵是我最愛的吃食,軟軟糯糯,香甜四溢。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縣裏都會組織各單位進行文藝匯演,匯演的隊伍排滿了一整條街,街道兩邊擠滿了人,匯演從早上持續到下午,節目豐富多彩,極具地方特色,有趕旱船,踩高蹺,各種表演形式應有盡有。華燈初上後,就該看燈展了,樣式之多,舉不勝舉,有動物的,有生肖,有猜謎的……目不暇接,讓人流連忘返。夜深以後,人們才依依不捨地回家。

元宵節過完年也就過完了,大人上班,孩子上學。新的一年開始了。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在這些傳統節日裏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傳統習俗。一起來看看我的家鄉——太和縣的春節習俗吧。

從臘月初旬開始,家鄉的人們就開始爲過春節忙碌起來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不僅要熬臘八粥,還會興致勃勃地去買牛肉,買回牛肉後切成小塊撒鹽醃製,每天還要翻一翻。這些牛肉大概醃製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泡一泡,然後煮熟食用了。可以說,家制牛肉這道菜是我們春節桌上的一道必備菜,色鮮味美,老少皆宜。誰家要是少了這家制牛肉,就會覺得少了很多年味。

臘八粥沒喝幾天,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小年”,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竈”。在這一天,人們從天一亮就開始對家裏進行大掃除。他們不僅要把房間打掃乾淨,更重要的是把廚房裏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清洗乾淨,然後把廚房裏的東西擺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許有物品損壞的現象發生,因爲這裏麪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願望。“小年”這天,家人們也會盡可能的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家都很重視過“小年”,因爲從這一天開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節就真的快到了。

剛過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頭,出入超市,爲過大年做準備了。大人們會買很多雞鴨魚肉,買充滿喜慶氣氛的必備品:春聯、紅燈籠、窗花、花草等。小孩子會買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種玩意兒——風箏、電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熱鬧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紅紅的春聯,窗上貼着喜慶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顏開。晚上,每戶人家都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天最有趣的要屬吃餃子了。大人們會把一枚硬幣提前包在餃子裏,大家都想吃到那個包有硬幣的餃子。小孩兒吃到了,預示着學習進步、茁壯成長;大人們吃到了,預示着工作順利,事業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預示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所以每個人都帶着一種期待的心情去吃餃子,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晚飯後,一家人會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享受着精彩的節目帶給大家的熱鬧與歡樂。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七年級了。大年七年級,家家都會拜年,人人相互祝福。這一天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因爲他們會收到很多大大的紅包。

太和的春節在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中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都會吃湯圓,觀花燈。溼地公園的花燈花樣繁多,樣式新穎,惹得遊人徹夜觀望。

太和的春節在正月十六這天結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進學校,大家都在快樂與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與拼搏中創造着。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香甜軟糯的糯米被炸得金黃酥脆,咬上一口,脆中含糯,糯中含甜,滿口溢香,回味無窮。

每臨近春節,姥姥都會給我們炸許多糯米丸子。八年級回到姥姥家,準有一大盆糯米丸子等待着我。糯米丸子一般都是肉餡的,而姥姥總是做沒有肉的甜糯米丸子,因爲她知道我喜歡吃甜食。姥姥做糯米丸子的方法與衆不同。她先把糯米蒸熟,然後放進許多白砂糖,攪拌均勻。再把米粒搗碎,最後用手把糯米糰成球狀,下油鍋炸至外表金黃。

我在一旁看着,想像着它那軟糯香甜的味道,饞的直流口水。不停地詢問:“什麼時候纔好呀?”“做好了嗎”“怎麼還沒好啊?”最後,在我的期待聲中,糯米丸子上桌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糯米丸子,顧不得它燙手的熱氣,一口咬下。嗯——初入口中,有一層薄薄的外皮,先是香氣撲鼻,又是口感酥脆。這還不足以稱得上美味,好戲還在後面。糯米軟軟的在舌尖上,如睡去的嬰兒一般,又有砂糖的甜香在口中迴盪。慢慢,糯米與砂糖一起在舌尖上融化,我頓時被這種“神仙組合”征服了。每吃一個糯米丸子,就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極香,有的極酥,有的極糯,有的極甜。漸漸的,便陶醉其中。不出一會兒,一大盆糯米丸子便被我吃完了,但口中還有淺淺香甜,久久不能忘懷。真是“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啊!

爸爸、媽媽、姥姥、姥爺也吃着糯米丸子,他們一邊吃,一邊聊,一邊笑,十分歡樂。每人臉上都笑成了一朵花,像是被糯米丸子甜到了心裏,忘記了一切憂愁煩惱。我想:願所有人都如這糯米丸子,圓圓的沒有棱角,甜甜的永遠快樂。

糯米丸子,是新年的象徵;是快樂的源泉;亦是親人團圓時的親切。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作者:張祖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說的正是春節的一番景象。

一年的最後一天正是除夕,關於除夕,有這麼一個傳說:

從前有一個叫做“夕”的怪獸,它會在每年的最後一天來到村子裏大搞破壞,還會吃小孩。村裏的人都很害怕,直到有一個大孩子,他經過幾次觀察,發現了怪獸的弱點。他告訴大家:“怪獸害怕紅色和響聲!”於是,人們在那天之前會貼上紅色的春聯,在當天放爆竹。怪獸果然沒有再來過了。

所以,人們把這一天稱之爲“除夕”,並且會在除夕之前貼好春聯,在當天放鞭炮。

除夕的時候,我們還會包餃子。一般都是在奶奶家包。我先去買了餡,有許多豬肉、香菇、玉米、包菜、韭菜……開始包了!我們調好餡,買好了餃子皮,我拿起一塊皮,放了餡,弄了點水在邊上,一下就包好了,我包的又快又漂亮。餃子都包好,開始煮餃子,煮了十多分鐘,出鍋了!我每種餡的都吃了兩個,我覺得包菜豬肉餡最好吃。

晚上,到了放煙花的時間了!鞭炮聲接連不斷,天上處處都是煙花露出的笑的像花朵兒的小臉。煙花的顏色真多,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什麼顏色都有。

好一個熱鬧、喜慶的除夕!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的《元日》,每每我看到這首描寫春節的詩,總會想到我的家鄉——衡水,在春節時的風俗。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有特色的節日,人們一般都是從年前開始忙碌起來的。

春節前,我們採購年貨,大街上人山人海,超市裏熱鬧非凡。人們都趕着買年貨,各家各戶都開始打掃房子,俗稱“掃房”。

三十上午,爺爺帶着我們幾個小孩兒在大門上貼上紅通通的春聯,春聯寓意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在貼對聯的同時,人們也在屋門上,牆壁上,大門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表達這種願望,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明福氣已到。大家還要掛上紅紅的燈籠。

三十下午,人們忙着做年夜飯,包餃子。包餃子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人們會包出各種各樣的餃子,還會把洗乾淨的硬幣放在裏面,誰遲到,就預示着這個人在一年裏財源滾滾,好運連連。人們在這一天會和漂泊在外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

到了晚上,大人們一起聊天看春晚,小孩兒們便會坐在一起玩耍。人們在這一天會熬個通宵,這就是“守歲”。到了晚上12點,到了放鞭炮的高潮,煙花如曇花一現,十分美麗,鞭炮聲震耳欲聾……

大年七年級,人們都會早早的起牀,吃上一頓餃子。這一天最高興的就非小孩子們莫屬了。小孩子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許許多多的紅包,買自己喜歡的玩意。

一對對吉祥喜慶的春聯,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句句真摯暖心的祝福,這些是我家鄉過春節的情景,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看看我們家鄉春節的風俗吧!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不知何時,家家戶戶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嶄新的對聯,隨着爆竹的聲響,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原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

春節是中國傳統的習俗,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所以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二十三日也是奶奶祭竈的日子,奶奶常說二十三祭竈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快過年囉。這就是我最喜歡春節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春節放長假,我們小孩子還可以收到壓歲錢。

春節前後,爸爸媽媽提着禮品去給親戚拜年,我最樂意給我乾爹拜年,因爲他給的壓歲錢最多。

在三十晚上,隨着幾聲響徹雲霄的禮炮,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大家都歡呼起來,小孩兒們結羣結隊地跑着邊跑邊放鞭炮,場面十分歡快。傍晚一陣喧囂後,人羣也就漸漸散去了。

雖然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我們難以忘記的,一家人相聚,晚輩給長輩們拜年,送上問候,送上祝福,長輩給晚輩送出祝福和關懷,親戚朋友間相互祝福相互問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的親情與友善。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光送暖入屠蘇。”一年裏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那就是春節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就是春節的彩排了,人們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了新對聯,小鋪也開始買起了有關春節的雜物。家長也不閒着,把過年要用的物品準備充足,開始大掃除。

除夕在人們的忙碌中悄悄降臨。這天晚上,家家都穿新衣服,做着誘人的美食,桌上擺着許多菜:雞肉、牛肉、春捲……還有我最喜歡的餃子,看到這些美食,我的眼裏直冒金光,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晚飯過後,我們便開始欣賞煙花,各式各樣的都有:大的、小的、粉的、金的……絡繹不絕,我的眼睛應接不暇。大約晚上十一點半左右,奶奶就拿出了一根長長的蠟燭,把它點燃,等蠟燭滅了,我們纔去睡覺,這就是我們口中的“守歲”了。

大年七年級,人們都在休息,忙碌了好幾天的人們,都在這天“理直氣壯”的休息了。中午前,男人們拎着打包小包去拜年,女人則在家中待客,好不熱鬧。

如果說除夕的景色還不夠美,那麼元宵節這天絕對豔壓羣芳。傳說有一個叫東方朔的人救了一個叫“元宵”的姑娘,但姑娘卻不能和家人團聚,東方朔決定幫她,正月十五這天,讓百姓進城觀燈,在燈籠上寫了元宵二字,這才得以讓元宵和家人團聚。所以這天便被稱爲元宵節,又因爲這天湯圓做的好,所以要在這天吃湯圓。

元宵這天的燈籠五花八門,有的是紗的,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畫彩繪的。天終於要黑了,幾千只燈籠霎時點亮,燈光照亮了天空,照亮了太湖。光亮如同白天,頓時歡呼聲響成一片。燈籠在太湖中倒映了出來,人們拿出小燈籠轉來轉去,一個個如同一朵朵美麗的星花。燈籠一上一下就像一條遊動的火龍。

一方寸土養育一方人。漾西這片土地養育了樂天豪爽,活潑開朗的漾西人,灌溉出豐富、多元的漾西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938r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