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植物 > >

鏡花緣讀後感(通用20篇)作文

鏡花緣讀後感(通用20篇)作文

  • 關注:1.03W次

篇一:鏡花緣讀後感

鏡花緣讀後感(通用20篇)作文

在這個暑假,我捧起了這本《鏡花緣》,剛讀完這本小說,只覺得其中的故事帶有奇幻的色彩,而並無什麼深刻的諷刺。而當我再一次精讀的時候,我發現了每個故事中,隱藏的含義與作者的見解。

翻開一個個故事,就能體會到各個國家別樣的風土人情:大人國的民衆們爭先恐後地做好事;黑齒國好學的百姓、白民國一無所知的學者的反差告訴我們,決不能以貌取人;淑士國人們舉止斯文,卻斤斤計較告訴我們,不光學識,品行也很重要;穿胸國人胸前的大洞警示我們,千萬不能行爲不正;兩面國的陰陽兩面,告訴我們要真誠待人……

但在這其中,使我最有感悟的便是君子國門前的“爲善爲寶”。這個四字詞語,值得細細品味。就如我思考的,什麼是真正的寶貝。君子國就把善良作爲了他們的珍寶:隨處可見降價的商人,擡價的買者;君子國人熱情地招呼外地的訪客……無不體現他們的善良。而且重要的一點,這不是在強迫下養成的習慣,而是君子國人發自內心的善良。且善良,促使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物價低,說明這裏的經濟也很景氣。開始,君子國因爲善良有如此的變化,和我們現在的社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現在的年輕人,無不想着飛黃騰達,但在有偉大理想的同時,有多少人會追求善良呢?多少人渴望穿着名牌,帶着首飾,住着豪宅,這就是他們心中所謂的“珍寶”?但他們遇到機會就抓小便宜。你連善良都做不到,談何飛黃騰達?只有抵擋住眼前的誘惑,善良地對待他人,纔算做到了第一步。在日常的生活中,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他人,總是對的。

《鏡花緣》,一本看似離奇卻又現實的書,帶給你的不僅僅是無窮的遐想,還有對現實的理解。這篇文章前的讀者,希望你也能捧起這本書,品味品味作者對社會的見解吧!

篇二:鏡花緣讀後感

前段時間,我讀了《鏡花緣》,感觸頗深。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和其他十二名花仙子被玉帝貶到人間,她投胎到了一個叫唐敖的人家,自己被取名爲“小山”。突然有一天,小山的爸爸唐敖偶然來到了一個叫“夢神觀”的地方,在那裏,一位老仙告訴唐敖:“你只要找到十二名花就能成仙。”於是唐敖就開始了找花的旅途,一路上,他經過了許多國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也碰到了“十二名花”。也就在這時,人間的皇帝武則天建立了女子的考試,於是,小山也參加了比賽。後來,小山在一個農村人那裏收到了爸爸寫給自己的信,原來自己考上了!併成爲了當時的才女,於是他就和父親一樣開始旅遊,後來因爲自己是才女,於是自己就慢慢富裕起來,自己也不貪圖享樂,最後返回了仙界。

而在小山的父親唐敖找十二名花的時候我感觸最深,還記得唐敖在找十二名花的時候經過了許多國家。那就拿“黑齒國”和“白民國”這兩個國家來做個對比吧。黑齒國人黑皮膚,黑牙齒,外表顯得有些醜陋。而白民國的人皮膚白,相貌好。如果有人問:“哪個國家的人更有學問?”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幾乎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白民國,黑人通常都是很粗魯的!”可是,有時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黑齒國人雖然相貌不好,但他們卻十分講究,那裏的男人都在路右邊走,女人都在路左邊走,走路時也是專心致志,不東張西望,吵吵鬧鬧,反而十分有秩序。除此之外,那裏不管男女,都可以上學,不像天國(就是唐朝)只許男人上學。而白民國呢?一個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相貌堂堂,其實根本沒什麼學問,反而讓人感覺有些彆扭。這麼一比,道理便出來了,那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果你問我“爲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有時並非你想象的那樣!”

除了這些,我們也可以聯想到一些生活實際,就像一些人看起來厲害,有學問,不禁讓人嘖嘖稱讚,其實,真正厲害,有學問的人反而十分低調,不會去做僞君子,裝成有學問的樣子來欺騙衆人雪亮的眼睛。就像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有大學問的人,他們有學問的同時也很謙虛,低調,不也和書中的黑齒國人很像嗎?

所以,有時,並非你想象的那樣!看起來有學問的人,不一定有學問,而真正有學問的人都是十分低調,所以,我們應該像書中的黑齒國人一樣真實,相反的,不該像白民國人那般虛假。

篇三:鏡花緣讀後感

以前,我總認爲古代中國是一個完全沒有歧視的國家。但讀了《鏡花緣》後,我才發現中國古代有些地方其實並不公平。

此書中,秀才唐敖與妻子的哥哥林之洋、還有多九公,一起去多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國家冒險。

讓我印象最深的國家是君子國。在君子國裏,所有人都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那裏沒有貧富歧視,沒有性別歧視,更沒有官位歧視。就連宰相也如此親民,在那裏,大家生活得如此快樂。

君子國這樣的品質值得發揚。然後他們去了小人國,小人國到處都是歧視。歧視會讓整個世界充滿了黑暗瘴氣。

如今社會,也有歧視。比如性別歧視,誰說女人就很卑微,男人就很尊貴了?既然大家都是人,何不男女平等呢?還有貧富歧視,貧困的人也可以擁有高尚的品德,而並非富人就高窮人一等。官位歧視也同樣十分不善,爲什麼領導可以高高在上,隨意指責部下?這些都是歧視。

身邊常常會出現歧視。比如,最近一篇新聞在報紙上火了。一個TOP5年輕作家在網上罵普通人。她說:“我身邊的人都有地鐵味,他們多麼卑微啊!還有那些刷馬桶的,真可憐!”這位女士,您坐着豪華跑車,那些人坐着地鐵。可您和那些人都是人,你憑什麼歧視那些憑自己勞動吃飯的人?他們也是有尊嚴的,他們不偷不搶不賭,也應該受到尊重。

最後我想說,歧視會讓整個世界失去歡笑,失去幸福。我倡議整個社會:拒絕歧視,纔會擁有幸福。

篇四:鏡花緣讀後感

“山黛遠,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尋詩”,起於仙緣,終於太平。一場仙生遊,一路以善爲伴,一場跌宕起伏的旅行是說走就走的,一生塵緣與花纏繞。走過的路,歷經的滄桑,會讓人漸漸的看淡一切,儒雅之德加身,高尚的獨白。

《鏡花緣》這本書的作者是李汝珍,是末年清朝寫的一本批判性的小說,正是作者身處的時代,才觸發了他寫這本書的靈感,他誠摯、真切地以小說之名批判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在當時習以爲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一句話。

這本書主要敘述的是:先從仙生講起,周朝,武則天在某一日下命令百花齊放,可見這是不切實際的,但百花不敢違背聖旨便召集衆花來此爲武皇吐露芬芳,不料卻被玉帝降罪凡間,身爲百花之首的百花仙子也難逃其咎,被迫下凡去到了唐家。父親唐敖擁有科考重榜之心,卻次次不盡人意,還有一次被陷害,深感落寞的他只好踏上外遊之路,經多次週轉,唐敖、多久公、林之洋踏上了尋找百花的旅途,途中偶遇各種才女,見識各國風土人情,最後也算看清了一切,想着歸隱蓬萊島,修身養性,不散前緣。

在他們那個朝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時學堂不給女子入學,所以女子無才,即使有那麼優秀的人和才智也無處施展,白白淹沒了大批優秀女子,而在唐敖等人抵達黑齒國時,卻見到女學塾的紅紅、亭亭兩人,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少女最讓人震撼的,是她們擁有的無盡才華,真是讓人佩服,她們全身都散發着金色的光芒,自帶不同於他人的強大氣場,她們詩書禮樂無所不通,和多久公、唐敖討論學問,涉及音樂文字,學術流派,口若懸河,咄咄相逼,弄的倚老賣老的多久公面紅耳赤,汗流滿面。不過後來,還是武則天給了女子展示的機會呢。

此書介紹了很多國家的奇聞與怪異,如君子國,君子國裏的人們都是彬彬有禮,謙卑有序,有些太過謙讓了。兩面的人只要遇到有錢有勢的,就露出恭維、小人的嘴臉,積極的討好他人;而遇到沒錢沒事的,則露出醜惡鄙視的臉,當之風氣就亦是如此,能聽進忠言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唐太宗李世民其則爲一個深得民心的君主,忠言逆耳利於行,不愧深得人民的忠誠與信任。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女兒國的遊歷,作者暗暗的在文中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平等,但是女兒國恰恰是“男卑女尊”的制度,那時男子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內事,女子相反。一想起林之洋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就不禁感言:“難道古代婦女就沒有受過嗎”?有誰會可憐過她們呢?因此作者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醜惡與非人道性質。

“田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緣起緣散,花開花落。雖不能左右,但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吧。

篇五:鏡花緣讀後感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李汝珍的書——《鏡花緣》。李汝珍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律,圍棋。晚年雖然生活貧困,卻仍然耗費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寫出了這部長篇小說《鏡花緣》。

小說分兩部分,前半部分寫了百花仙子託生於秀才唐敖,後半部分則主要講述了小山與舅舅出海尋父的曲折經歷。

作者描寫的衆多奇幻的國家令我心曠神怡,例如君子國,白明國,大人國,女兒國等。一邊瀏覽這些千奇百怪的國家,一邊爲這天才般的想象力所讚歎。通過淑士國我知道了我們要重視學習,熱愛學習,注重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大人國,我知道了人不要心懷邪念;通過勞民國,我知道了“勞民永壽,智佳短年”。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衆欽”,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小山的孝心。小山年紀雖小,卻已懂得孝順之意,知道父親進山未歸便義無反顧不辭辛苦的與舅父外出尋父。其實在書中除了小山還有很多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都是擁有高尚品德之人,是我們的榜樣。

長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的美,我們不可以以貌取人。舉兩個例子,白民國的人,學館裏的書架上擺滿了書。人人都是書生模樣,但先生卻連《孟子》都讀不正確;而黑水國的人皮膚黝黑,相貌平平卻詩書滿腹,羞得唐傲和多久公落荒而逃。

在這本書中,能把人帶到情境中的話語是真不少,比如“莫非飲酒乎?抑用菜乎?敢請明於教我。”再如“勞民永壽,智家短年。”

《鏡花緣》真是一本好書!

篇六:鏡花緣讀後感

鏡花水月,人間百態

清幽的夜晚,晚風吹動了《鏡花緣》的書頁,發出輕柔的“沙沙”聲。

《鏡花緣》,一本著名的諷刺小說,李汝珍通過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虛幻的國度和荒誕離奇的故事。

在書中,你會爲各種奇珍異獸感到驚詫;你會爲林之洋慘遭“裹腳”而倒吸一口涼氣;你會爲唐敖化仙而感到幸運。讀這本書,你會對作者的腦洞大爲驚歎。

但在全書中,最讓人悲傷和氣憤的,是隱藏在字裏行間的“封建思想”,書中的各個國家,都暗示了一種人。

就如書中的女兒國,竟然是男女顛倒。女子做男子裝束,並且地位高尚,而男人則要扮作女人,不僅穿衣打扮像女子,還要“裹腳”。這不正是在諷刺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嗎?

小說十分幽默,在引人發笑的同時,也令人深思。

在現在的新社會,對人們危害最深的便是封建思想。只有改革,才能避免危害;只有創新,才能加速發展。

從古至今,曾有戊戌六君子“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後有孫中山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國;再有毛澤東帶領中國農民進行土地改革,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至今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社會方方面面進行改革,“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爲;奮然爲之,亦未必難。”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奮力改革,我們的社會纔會不斷進步,而傳承了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一百多年間不斷被摒棄。

不知何時,月亮已經爬上了樹梢,合上這本書,我恨不得回到作者的時代,引導他們來一場大的變革!

篇七:鏡花緣讀後感

讓正能量充滿整個世界

這個暑假,我很有幸地閱讀了李汝珍的《鏡花緣》一書。這本書帶我認識了諸如發女兒國,兩面國等各有特色的國家。這本書在幽默的語言之中,帶着極強的諷刺意味。這本書,就是想傳播一種正能量,是想讓正能量充滿整個世界。

整本書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筆墨,最多的篇幅去寫了女兒國。唐敖一行人,在女兒國看見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爲男人,以治外事”這樣一番奇特的景象。

爲什麼作家李汝珍要這樣寫呢?這不就是爲了追求男女平等嗎?自古代以來,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門需要纏上腳,男性則不需要,這不就是作者在呼籲男女平等嗎?

放眼千百年來,在官場朝廷上,除了武則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爲。女兒國之行,就是想傳播一種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場,呼籲男女人權平等。作者希望,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機會。

書中還描寫了那陰險狡詐的“兩面國”。作者在文中寫道,“看看他們這些人的兩面是何形狀,誰知他們個個頭戴浩然巾,都把腦後遮住,只露一張正面,卻把那面藏了,因此並未看見兩面。”作者的這段話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語言中,很好地諷刺了那些說說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給別人看,還要拿布把它遮起來的那種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對那些人說:“你們這樣做兩面派,你們難道不會感到羞愧嗎?”是啊,在我看來,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樣陰險狡詐,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這個故事,強有力地諷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階級的人,也是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否定官僚主義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這一行人還去到了諸如君子國、大人國等國家。每到一個國家,作者都會突出這人國家的特點,通過自己的適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正能量充滿整個世界。

篇八:鏡花緣讀後感

《鏡花緣》,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唯一的一部融幻想、歷史小說、諷刺小說,遊記小說於一體的長篇神魔小說,作者是清代作家李汝珍。小說中勾勒出了一個個奇異的畫面,讓人眼界大開。大人國的人腳下雲色隨心而變,黑齒國的人渾身漆黑、學識淵博,白民國的人穿戴儒雅、毫無學問……這些也使我們心有所觸,掩倦深思。

開頭部分,百花仙子等仙女去參加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掌管人間文章興衰的魁星夫人以花容月貌的女性姿態出現,嫦娥、風姨,織女等出場人物都是女性。文中尤其寫到了武則天這樣非常有影響力的女性,所以我覺得這本小說中,女性的形象是不可缺少的。

接着寫了一百位花仙被貶入凡間,而尋找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成了唐敖到海外遊歷的任務。這十二名花,一個個本領高強,品行高尚,令人欽佩。比如,黑齒國裏的紅紅與亭亭兩位女子,竟在學問方面,把很有學識的多九公問得張口結舌,羞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不得不佩服這兩位女子知識淵博,能言善辯。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作者身處封建社會,卻有這樣讚揚女性的思想,實在是難能可貴。

小說的結尾部分寫到,有一百位女子參加科舉考試併名登黃榜,更體現了作者希望女性也擁有和男子同等社會地位的思想。

本領要靠自己來練就,機會要靠自己來把握,自尊、自立、自強,是做人的根本,這是這部小說給人們的啓示。這部小說中的女子淵博的知識,非同尋常的本領,都是自己練出來的,是在逆境中發奮圖強,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才擁有了過人的本領。

所以說,這部小說作者“借海外奇景異事,褒貶身邊百態人生”。用語詼諧幽默,是《鏡花緣》最突出的語言藝術特色,也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黑暗現象,以及對種種惡俗的不滿與憎惡。

篇九:鏡花緣讀後感

人們熟知《鏡花緣》的“鏡花”是指“鏡中之花水中之月”。而鮮有人知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飄渺,虛虛實實,轉瞬即逝。人與人之間緣分如此,名利既是如此。

在《鏡花緣》一文中唐敖等人談論過無繼國。“彼國之人,活了又死,死了又活,從不見少”。他們知道縱使活時爭名奪利富貴至極,待到臨終時也如同一夢,全部化爲烏有。就如無繼國的人:“雖說死後還能復生,但,經百餘年之久,時遷世變,物是人非,今昔情形,又迥不同,一經活轉,另是一番世界,少不得又要在那名利場中努力一番。不知不覺卻又年已古稀,冥官又來相邀。人爲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使世界更美一點?更好一點?細細想去,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曾在世界上,唯有高尚純淨的心靈跟着你走。古往今來一場又一場戰爭,權利的掠奪或是利益算計,既然人生如夢一場,既然死後名利如土一般,人爲何又要如此的爭奪名利呢?也許做好自己,守住原有的內心,守住內心的溫暖也好!讓花是花,鏡是鏡。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說的:“生而爲人,何爲正確?”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小到個人利益,企業利益,大到國家與國家爭奪利益。物質是越來越充實了,但精神卻是匱乏的,有的人是爲更美好的明天,有的是爲更繁榮和諧的世界。但這世間不乏一些狼子野心,爲了名利選擇走向毀滅,卻不知這些名利如同鏡中花水中月般,縹縹緲緲,空幻至極……當今世界,信息網絡蓬勃發展,不乏投機取巧,詐騙賭博之類博取人們的信任,人們沉浸發大財的幻想中卻不知掉入更深的地獄。或是某些國家設想掠奪他國地盤,擾亂他國秩序,搶佔他國物產資源,卻不知自己的子民更希望過安穩和諧的生活。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連年烽火人心惶惶真的是人們想要的幸福嗎?到頭來如同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摸不着,真真是人生如夢亦如霧啊!

《鏡花緣》一書的命名取意於“鏡花水月”一詞既蘊含作者對官場的腐敗,女子不幸命運的哀悼,也蘊含着對人生空幻的意識。作者寫千奇百怪的國家,稀奇荒誕的風土人情,光怪陸離的事件都如一場夢境一般。時而語調激昂,似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時而情緒低沉,似作者對人情世故的反思。

走出書本,反觀這鏡中之花水中之月。花美月美,願花團錦簇河山秀美,願月色皎潔不染一絲纖沉,只要內心美,何嘗不是擁有的更多!世人走出虛幻得到即是真我!

篇十:鏡花緣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充滿想象力的《鏡花緣》。

《鏡花緣》講的是百花仙子因爲得罪了嫦娥,觸犯天規,被貶下界。她的父親唐傲去海上游歷各國,尋找十二名花,遇到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情。最後父女二人雙雙修成神仙的故事。這本書是半文言文的,剛開始讀,我覺得有點難懂,但後來發現,只要進到書的世界裏,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這本書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講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一行人出海遊歷三十三個國家的經歷。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有趣至極。

我喜歡其中的三個章節,第一站是東口山。東口山上有各種奇花異草,野鳥怪獸,有肉芝,木禾,躡空草,精衛鳥,果然獸等等。

肉芝,就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小人,身騎小馬,快如流星,一旦抓住就要立馬吞下,不然小人便會化成灰。吃下後,能讓人神清氣爽。

木禾,是一種大樹,樹上無枝,長滿稻穗,每一粒米都比頭還大,夠吃好幾頓。更神奇的是吃上一口,一年都不會餓。

躡空草,是一支青草,葉子跟松樹的一樣,長滿了針刺。拿出它的籽,放在手心,吹一口氣長一尺,吹三口氣就能長到三尺。人要是吃了,就可以立在空中。

這幾種草我都想吃吃看啊!

精衛鳥,不是一隻,竟是一羣,就是那隻填海的精衛鳥的後代。長得像烏鴉,嘴白如玉,兩隻紅足,頭上還有花紋。

果然獸,特別重情義。有同伴死在路旁,那麼路過的果然獸,就會停下來,守在旁邊痛哭,任人捉住,也不逃竄。

這些東西太神奇了,讓我大開眼界。

再說黑齒國和白民國。黑齒國的人,皮膚黑,就連牙齒也是黑的。但別看他們黑,特別有學識。白民國的人,長得白淨,相貌堂堂,一看就特別有學問的樣子,事實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可見,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

還有個我最喜歡的女兒國。跟西遊記的女兒國不同,這個國家是有男人的。但是,這裏的男女身份是互換的,女人穿男人的衣服,走在路上;而男人則穿女人的衣服在家裏織布。想像一下,一個像張飛一樣的壯漢,五大三粗,滿面虯髯,卻穿着女人的衣服,文靜地坐在那裏穿針引線,縫着鞋墊,這個畫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我被作者的幽默深深折服,真想去這樣的國家裏體驗一下女尊男卑的感覺呢。

看完書後,我特別佩服本書的作者李汝珍,他的想象力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篇十一:鏡花緣讀後感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說家,他生性耿直,對八股文允滿了不滿,於是在作官的道路上盡遇坎坷,一直沒有名氣,只能做縣官。他終於明白自己不屬於這條路,用自己的才華和淵博的知識,花了20年的時間寫完了《鏡花緣》。

《鏡花緣》這本書主要講述林之洋、唐敖與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齊出海遊歷,他們一共遊歷了三十二個國家,結識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這三十二個國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屬“大人國”了。唐敖早就聽聞大人國只能乘雲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興趣,便在“大人國”中暢心遊玩。在去往“大人國”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並不削髮的僧,老僧告訴他們,“大人國”中的人有云霧護足並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決定的。雲霧是五彩的,此人最爲善良,黃色的僅次於五彩的,而黑色最爲卑賤人心惡毒。在市內,唐敖和林之洋看見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腳登彩雲,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訴他們,腳登雲之顏色在行爲惡善,不在於富貴貧賤。心角寬廣,光明正大的,腳登彩雲;心胸狹隘,滿腔奸私闇昧的,腳便登黑雲。雲由足生,色隨心變。如果噁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雲也會隨之改變。

林之洋聽了,只罵道老天不公,雲只生在“大人國”,不生在其他國和自己的國家。如果有了雲,每人都可以輕易分辨此人的善惡,善於辨別,還讓人自我監督,告誡自己心生善良。

這篇文章,林汝珍批判了當時黑暗與不公的社會,以及他對公平、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與嚮往。這本書表達了林汝珍對現實社會的批判,以及對理想國度的描繪與建構。我們何嘗不也想有個自己理想的、美好的國度呢?

李汝珍的耿直與對當時黑暗、不公社會的批判,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作者在書中運用了誇張的寫作手法,利用諷刺的語氣突出自己對社會的厭惡,也讓語言變得更幽默風趣。使我們本應爲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場了嘴。

篇十二:鏡花緣讀後感

讀《鏡花緣》之前,我曾讀過《紅樓夢》(原名《石頭記》),講述的是靈石、仙草下凡經歷紅塵的故事。

《鏡花緣》與《紅樓夢》一樣,也是一部神話小說,更多的並非天庭,而在於紅塵,就像現實與幻想的分分合合。雖說一切都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上,可劇情發展,人物性格及言行舉止,全部都基於實物,《鏡花緣》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從天庭中嫦娥與百花仙子不和開始,到武則天從天庭到人間,心月狐臨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環環相扣有理有據,情節跌宕起伏。

初讀《鏡花緣》,我並沒有什麼感悟,也沒有領略到它的含義。讀到後面,我才漸漸明白,其實它似乎並沒有什麼含義,只是寫實而已。雖然是建立在虛構上的寫實,但它記錄的依舊如此清晰。也許正是因爲記實,所以它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書中的描寫生動有趣,言簡意賅,讓我感悟頗深,尤其是泣紅亭中石碑所寫,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從唐敖夢想十二名花飄零海外開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帶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則是其女兒唐閨臣在考試後結識的女子。

《鏡花緣》中讓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聲粗談切韻,聞雁唳細問來賓”,以及第十八回“闢清談幼女講羲經,發至論書生尊孟子”。在我看來,其中講述了多九公認爲此處蠻夷之地,不曉得孔孟之說,自以爲勝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與女子談文,卻遭到“慘敗”。然而多九公身爲老人,卻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將錯就錯的死不承認,實在令人欽佩。

《鏡花緣》描寫了海外風貌,但這種很好的主題並非各國遊歷,而是描寫林之洋、唐敖在夢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飄零海外,基於神話創作的《鏡花緣》帶給人一種清麗脫俗的意境。泣紅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姑賦”以及小格子裏邊的詩詞,這正是清代文學部份現狀。明末清初的《水滸傳》,還有《西遊記》,其中不乏詩詞、神話,亦可見在當代這種諷刺現實的風格。

在我國古典文學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紅樓夢》中,秦可卿說的“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遊記》中,更是妖魔鬼怪與神仙橫行,賦予了神仙七情六慾;在《水滸傳》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與現實接軌。《鏡花緣》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緣由天定,石碑爲引,正如同《兒女英雄傳》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書籍中他們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鏡花緣》和《西遊記》都是以唐代爲背景,《紅樓夢》則是以清代爲背景,而《水滸傳》則是以北宋時期爲背景。《明朝那些事兒》中有寫宋江造反是爲了接受招安,《西遊記》中有寫西天取經,《鏡花緣》中有寫海外尋找十二名花。爲什麼要那麼去寫,是因爲機緣巧合,更是因爲命中註定。機緣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無,實爲註定。這一切又都順理成章,在選擇連接的鐵軌上,命運的火車悄然啓程,終點很遠,但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樣。

《鏡花緣》用不同的主線貫穿其中,演繹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場別開生面;有些人的出場悄然而現;有的人轟轟烈烈;有的人僅是在考完之後吟詩作對。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萊尋找父親唐敖,於唐小山而言,也許就是有緣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試而獲得名次的女子,於唐小山而言,應該就是無緣有分。而這一切似乎並不能如此評說,因爲她們同爲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總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與她有緣,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們,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緣無分。

有時候,動物於我們而言,更爲真情。它們不會像我們一樣,想得太多太遠太廣闊。只因爲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尋找;只因爲人類的一句諾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處遊走。不是因爲責任,而是因爲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許對於別人來說,那只是一句玩笑話罷了。對於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卻如此認真,也正是這份認真和執著,讓許多看起來荒誕不經的夢想成真。

有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未必是說聽者杯弓蛇影、疑鄰竊斧,而是別人當作耳旁風的夢想,或許可以實現的東西,只要你能抓住並去努力,終會獲得成功。

不過,書已成物已定,《鏡花緣》讀後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來品味。畢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總有不同。

篇十三:鏡花緣讀後感

李汝珍所作《鏡花緣》是浩瀚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古典小說的一員,其也是一朵璀璨的奇葩。

上寫王母壽辰,各仙前來祝壽,極其玄妙,這是李汝珍通過自己非凡的想象力而營造的背景與氣氛。而其中百花仙子與嫦娥二人的形象更是鮮明有趣,嫦娥作爲王母的女兒自然是有番恃寵而驕之味,與神話中“嫦娥奔月”中的形象更爲不同,從柔順善良變爲鑽營勢利。

作者在此也諷刺了書中嫦娥這類的小人形象的人,百花仙子則是被嫦娥所對立之人,但百花仙子也從未向嫦娥低頭,百花在同一時期齊放這也讓人真覺簡直荒謬。如此體現了百花仙子是一個有底線與尊嚴的人物形象,同經辯解,條理清晰,也表現了她多才多藝,能言擅辯的形象。

當百花,百草,百果,百穀回仙一起回洞時百花仙子所言:“那歌舞是件有趣的事,怎麼要那不倫不類的百獸亂鬧起來”“我看那些鳥兒,如鳳管鸞笙,鶯啼燕語,雖不成腔調,還不討厭。至於百獸,到底算些什麼東西。”沒錯,我到也真覺得是不成氣候,嫦娥在瑤池這般一鬧,看來王母也不省心。獸在舞時,作者將它們的動作寫的滑稽可笑,最爲令人笑談的則是那老鼠了,又要舞,可又膽怯貓來捉了它去。

種種壽辰上的可笑之事,似乎也就是那位嫦娥所添來的麻煩,百花仙子則是與嫦娥不和,而下了賭約,可之後縱使是輸與了之,但也不甘願爲嫦娥掃落花,情願下凡,落入紅塵。這也體現了百花仙子是一個有尊嚴與底線,不願服輸於嫦娥這等人的精神品質。

作者對嫦娥的批判與嘲諷,正如百花仙子不畏權貴甘願落入紅塵的品質的稱讚與讚頌。

篇十四:鏡花緣讀後感

結束了《水滸傳》的閱讀,帶着無窮的回味開啓了《鏡花緣》的閱讀。

《鏡花緣》的作者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這本書前五十回寫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遊歷及唐小山尋父的故事,後五十回着重表現衆女子的才華。在前五十回中,唐敖仕途不順,產生隱世之心,於是拋妻別子跟隨妻兄林之洋到海外經商遊歷。他們途經幾十個國家,見識了許多奇風異俗、奇人異事和奇景異色,並且還在路途中結識了由花仙轉世的十幾名德才兼備、美貌妙齡的女子。唐小山跟着林之洋尋父,直到小蓬菜山,遵父命改名唐閨臣,上船回國應考。

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便是那海外的各國了。本中講了君子國、女兒國、無腸國、犬封國。聶耳國、元股國等三十三個國家,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啊!我也對李汝珍的想象力和文采十分敬佩。從他的書中,我一定會積累到許多優美的句子,學到獨特的寫作手法,來提高我的寫作水平。在這部書中,李汝珍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從他想象出的三十三個獨特的國家中可見。這是一部值得看的小說。

這本書中主要寫了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個人物。唐敖,喜愛遊山玩水,無心科考,他善良且重情義,一路上搭救了那些由花神轉世的女子;林之洋,善良而多風趣的小商人,他待人誠懇樸實而重情誼;多九公在小說中是一個忠厚、樸實、心地善良的勞動者形象。小說借唐敖、林之洋、多九公遊歷海外等幾十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的經歷,強烈表現出了作考對封建社會的不滿與批判,也表達了作者對君子國、大人國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正如朱熹的詩中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閱讀,才能增長知識。

篇十五:鏡花緣讀後感

在快樂的暑假生活中,我偶然發現了一本十分精彩的書,它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讓我對其愛不釋手,它就是《鏡花緣》。

在《格列佛遊記》中有大人國、小人國等國家,雖有着不一樣的地域風貌、風土人情,但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鮮明。《鏡花緣》也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或正義、或貪婪、或善良、或邪惡。唐傲,林之洋,多九公是這本書的核心人物,它講述的是唐傲尋找女才子,百名才女同登黃榜的故事。

《鏡花緣》這部作品展現了作者深遠的思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婦女問題的關注,這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她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任憑政權,男權的奴役和剝削,因此作者創作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借這此來反映當下社會男女平等的思想,他在書裏間接或直接抒發了女子不應該不被重視的感慨。而本書的藝術創作,奠定了此書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當然這本書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後期作者對人物的形象刻畫,不是特別的鮮明,有種急於求成的意思,成爲這本書最大的遺憾。

有幸讀得此書,是我這個暑假最大的收穫。

篇十六:鏡花緣讀後感

中國女子,沉默了千年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中國古代的女子有過花容月貌,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是充當着配角。大多數時候總是被人忽略。

婦女在被忽視的這幾千年裏,她們的行爲舉止被一個所謂的“禮儀”約束,談婚論嫁身不由己,只能聽憑父母安排。沒有人權,只能任人賤賣,做人的奴婢,充當下賤之人。

在女兒國林之洋裹小腳那一段,作者雲:“試問鼻大者削之以小,額高者削之使平,人必謂爲殘廢之人。何以兩足殘缺,步履維艱,此又爲美?”的確如此。這原是懲戒措施,卻成了每名女子都要經受的,如此荒唐離奇!由此看來,這幾千年,中國婦女沒有了尊嚴,任人擺佈,只能順應這大流,以爲生存。

我認爲這幾千年來女子崛起的時日甚少,是風氣至此,不得不從。她們從小隻學針線活,不知書達理,自然到不了那個年代的巔峯,所以生死存亡都只能依賴她們的丈夫,歷來如此,也就以爲理所應當。反其道而行之這甚少,由此才致婦女問題拖了幾千年。《鏡花緣》對於婦女問題的答案是:男女應該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選舉制度。

我們常見那宮鬥劇中衆妃鬥得如火如荼,心思廢的跟日理萬機似的。如果有一個朝代能相對公平對待女子,這些嬪妃不用過度依賴丈夫,把這些算計別人的心思都用到學習上去,那一個個都是高手啊!使多少條人命免遭滅頂之災啊!技術能前進多少年啊!

幾千年來,中國大部分婦女都是在“浪費”。真正在推進文化進步的是那些男子。如果能更早認識到婦女的重要性。讓婦女也接受教育,我相信中國比現在不止進步一點點。中國古代也涌現出過不少傑出的女性。像李清照、武則天等就是。就證明中國女性不是不行,只是時代不給她們機會!她們連探索更大世界的敲門磚都沒有,又何能與受過教育的男兒相比!

中國歷史上並不是沒有上官婉兒和李易安,只是缺乏一種正確的女子教育制度。黑齒國人雖醜陋,但她們有女學塾。文化之間平等,競爭公平,文化底蘊似乎高出天朝。林之洋帶些脂粉上來本意也知她們醜陋,所謂人不可貌相同樣也出現在兩面國和白民國。對於黑齒國人的歧視使他們自大。這也就像中國古代男性看女性力不及己,慢慢忽視了他們。這是同一個道理,看人不能只看表象,得入其深意。

本篇看似再講一件事:那就是對待女子要公平。的確,就算是在當今社會公平二字想做到也比跳出銀河系還難。但現代社會的進步,讓女子們開始發聲。巾幗不讓鬚眉,向歷史證明女子也能大有作爲!不要忽視身邊任何一個微小的存在,他們的存在都有意義,經過雕琢,一定能綻放萬丈光芒!

在如今這個相對公平的世界,希望努力的人被公平所待。越努力,越幸運!前途漫漫,光明坦蕩。優秀的人終會被銘記!

篇十七:鏡花緣讀後感

清朝作家李汝珍寫出了一本集幻想、歷史、諷刺、遊記於一體的小說—《鏡花緣》,堪稱中國版的《格列佛遊記》,它令我深思又令我難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起封建社會,人們都會想起一個詞—重男輕女,但在《鏡花緣》這本書中,重男輕女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書中有一個地方叫“女兒國”,這不同於《西遊記》中的女兒國,《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沒有一個男性,而在這裏有男性,只是女性當道,男人反而身穿裙子,作爲婦人。林子祥被誤選爲王妃,需要裹小腳,可憐的他,十個腳趾都爛了,這在古時,女性們不也要這樣嗎?作者在文中讓男子從女性的立場體會纏足等陋習。

除了女兒國,還有那白民國,人人書架上擺的很滿,看起來富有書香氣,缺連《孟子》都讀不正確;而黑齒國人皮膚黝黑,但詩書滿腹,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鏡花緣》雖然是虛構的小說,卻諷刺了現實中的不良風氣,願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和平,越來越向上。

篇十八:鏡花緣讀後感

近日以來因爲讀書節,我有幸一睹《鏡花緣》的風采。

話說入目第一章的內容裏有句話讓我頗有感觸,那是百花仙子與百草仙子無意交談間出現的。“不知小仙與這玉碑可能有緣?可惜我們雖成正果,究系女身,將來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載,設或具是儒生,無一閨秀,我輩豈不減色?”就這句話,可能是文中最不出彩的一句話,卻讓我影響頗深,我輩豈不減色?真的是女性無用嗎,還是時代沒給她們機會。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貫徹那男尊女卑時代的名言。無數才女若非武則天開放女科,一身才華可能就要被泯滅在歷史的長河裏了。

除此之外,嫦娥這號人物的設定也讓我徹底對她的好影響翻篇,那個傳說中性格淡漠,卻又十分善良,只可遠觀不可褻瀆的女子。在這裏卻是咄咄逼人,蠻不講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是凡事物皆有雙面性?就不從而知了。

而武則天醉酒後逆天而行誓要讓百花在冬日齊放,也算是文章精彩內容的開端了。百花應懼怕責罰,不分天道事理,竟真在冬日齊齊開放,讓我也感到頗爲不屑,只因怕得罪權貴,放下自身原則,實在讓人無法尊敬。而後百花仙子甘願墜入凡塵也不願承認自己未乾的事去廣寒殿掃落花三年,着實令我十分敬佩。這是堅守,尊敬自己的表現,值得讓人去敬佩,去學習!

墜入凡塵後也寫了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親唐敖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的種種經歷,體現了人情冷暖,世間善惡……

總而言之,作者李汝珍寫的這本小說真的極好,鏡花水月。其神幻會寫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篇十九:鏡花緣讀後感

“女子無才便是德‘’,實然在一本書中看到。我甚是“憤怒‘’。原來這就是古代文學堂裏沒有女子的原因。但在《鏡花緣》中,我卻見到了母系氏族的崛起。

本書開頭就引入班昭的《女誡》透出作者對男尊女卑的批判,頌揚了女子的才能。比如書中引用的武則天。爲什麼衆多皇帝,作者唯獨以武則天的時代爲背景?答案顯而言之武則天是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皇帝,當然人家也是一位才女。這表達了作者對男女不平等的仇視與對男女平等的渴望。

不只是人物設定,故事情節也含有男女平等的意思。女皇武則天在嚴冬乘醉下詔百花齊放,當時百花仙子不在洞府,衆花神不敢違詔,按期開放。因此,百花仙子與99位花神被貶人間。百花仙子託生爲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仕途不濟,產生隱居之志,跟林之洋到海外經商遊覽。唐小山千里尋父,直到小蓬萊山。後來,她遵父命改名唐閨臣,上船回國應考。

後50回寫武則天開科考試,錄取100名才女。她們多次舉行慶賀宴會,並進行表演及遊戲。唐閨臣二次尋父未返。最後寫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劃武則天,在仙人幫助下,打敗了武氏軍隊設下的酒色財氣四大迷魂陣,從而中涼繼位。且書中充滿作者浪漫迷離的幻想。

就拿“女兒國”來說吧。吳承恩老先生筆下的女兒國是隻有女人,沒有男人的地方。是純正血統的“女兒國”。李汝珍老先生筆下的“女兒國‘’則是既有男人又有女人的地方。只不過男人反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外事。是對“男尊女卑‘’的無聲反抗。

誰說女子不如男?歷史上巾幗英雄難道還少嗎?難道沒有有能力的女人嗎?現在,女子的地位逐漸升高,女強人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波捲來,國家領導人的舞臺上也漸漸有了女性的面孔。不過,就只是個開始女人以後地位會與男人一樣。

願“男尊女卑”的悲劇不再上演。

篇二十:鏡花緣讀後感

《鏡花緣》是李汝珍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鏡花水月般的情節,還蘊含了對社會的諷刺,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部可以與《西遊記》相媲美的文學作品。

《鏡花緣》是李汝珍花費了十年的心血完成的,共100回,前50回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遊歷各國以及唐小山尋父的故事。而後50回着重表現女子的才華,寫了武則天開課考試,錄取100名才女並表演才藝,進行遊戲以及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伐武則天,擁戴中宗繼位這幾件事。

小說中作者的“女兒國”寫的可謂是絕筆,《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大家都不陌生吧!吳承恩筆下的女兒國是沒有一名男子的,上至統治者,下到百姓,都是女子;李汝珍筆下的女兒國則是“男子反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爲男人,以治外事”,這裏反映出作者對男女平等,女子和男子具有同等地位的良好願望。

而在小說中能與“女兒國”媲美的只有君子國了,君子國是李汝珍一生追求的境界,這裏的人都十分謙虛,友好,善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是“賣家用極少的錢出售上等貨;買家用極多的錢買次等貨”,君子國雖然不存在,但是我們一定要將君子國人的這份謙虛學過來。

這部小說中多處含有諷刺,如兩面國的人天生兩張臉,無腸國的人十分刻薄,結胸國的人好吃懶做……我推薦大家閱讀這本好書。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與大家交流一下感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iwu/hua/6xk2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