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情感 > >

愛蓮說讀後感(通用6篇)作文

愛蓮說讀後感(通用6篇)作文

  • 關注:5.83K次

篇一:愛蓮說讀後感

愛蓮說讀後感(通用6篇)作文

今天,我看了《讀點經典》裏的一篇文章,名叫《愛蓮說》。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宋代的周敦頤。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的周敦頤對蓮花的喜愛。周敦頤先寫晉代的陶淵明獨愛菊,因爲菊花是花之隱逸者也;再寫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因爲牡丹是花之富貴者也;而周敦頤獨愛蓮,因爲蓮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爲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衆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衆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爲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周敦頤通過蓮花與牡丹、菊花的對比,表現蓮花的高潔,表達了周敦頤獨特的的審美情操,以及對人云亦云之流俗的厭惡。周敦頤將自已比喻爲君子。君子難爲,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淨的,有着我這樣追求君子風範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衆罷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衆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爲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也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我會象蓮花一樣不與百花“爭先恐後”以怒放,不嫉妒牡丹的富貴嬌豔,靜靜以在池中過着自己的生活,高潔、謙虛、自信,這份平靜的美麗讓所有人折服,“中通外直”,“心胸寬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勢,確實讓人產生敬意——“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相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人總會贏得所有人的尊敬!

我應該像蓮花一樣做一個正直的人,要有愛心,要樂於幫助別人,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他們,在學校裏認真學習、團結同學、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社會很複雜,我要先做好一個學生,長大後進入社會才能做好一個社會的公民,做一個蓮一樣的人,高風亮節,清雅脫俗,花中君子,她的美好形象,是“美”的化身,相信蓮教給我的品質,定能讓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蓮的品質是我一生的箴言,我要象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爲社會多做貢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讓我從我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吧!

篇二:愛蓮說讀後感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周敦頤就是這樣一個有骨氣、有原則、有氣節的正人君子,因爲看透了浮浮沉沉、陰險狡詐、勾心鬥角、暗潮涌動、人心叵測的官場,所以他決定遠離朝堂、歸隱山林,只爲追求心中所求的正義和光明。尤其是在這篇著名的的《愛蓮說》當中,作者以蓮自喻,旨在告訴世人自己就像高風亮節的蓮花一樣,絕不會與他人同流合污,也絕不會因爲權勢利慾而折腰。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是高貴、高傲、高潔、高尚的,即使身處最骯髒的淤泥之中,它也不會讓自己沾染上一點點世俗、邪惡和污穢的氣息,就算被清水洗濯沖刷之後,它也不會因此而變得妖豔、諂媚和奉承。相反,蓮花把原則和底線看得十分重要,在它心中風骨和氣節,精神和品質是最爲重要的,所以它一直都是清清白白、正正直直、高風亮節、亭亭玉立的,而且絕不會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也不會曲意奉承、是非不分。

再者,蓮花是潔淨和高雅的,它是花中的君子,它的香氣清幽瀰漫,越是離得遠就越是引人遐想,它的莖葉通直,越是喜歡它就越是爲它折服。可即便是這樣美麗迷人,它也依舊把自尊、自強、自愛和自傲寫到了骨子裏,因此誰也沒有資格去污染它,去玩弄它,去詆譭它,去嘲弄它,去褻玩它……

菊花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氣度讓人喜愛,牡丹富麗堂皇、明豔動人的嬌媚讓人傾心,可是唯有兩袖清風的蓮花入了作者的眼,而作者也的確讓自己活成了堂堂正正的蓮花模樣,所以他寧願放棄前途也不願意委屈自己,所以他寧願遠離官場也不願去享受違心的追捧。

“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但願我們都可以做一朵玉潔冰清、風姿綽約、潔身自好、皎潔無暇的蓮花,而不要做一朵隨波逐流、浮浮沉沉、同流合污、見風使舵的浮萍。

篇三:愛蓮說讀後感

讀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心境驀然開闊,做人當如白蓮,“出淤泥而不染”。

大地廣博,物產富饒,因此“水陸草木之花”非常多,其中“可愛者”各有千秋。文章收首句可以讓人在腦海裏想象出一個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景象。

文章說菊花代表不願意和世俗同流合污,隱居避世的人,東晉的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但是作者不願意成爲這樣的人。古人有言: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作者希望成爲“大隱隱於市”的人。作者把紅塵俗世比作淤泥,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作者把蓮花作爲自己最喜愛的花。比起隱逸者,我更加欣賞周敦頤的見地。

文章說牡丹代表富貴。這個世界可以說特別現實,沒有錢寸步難行,餓死都是有可能的。前幾年,我在新聞裏看到一個新聞說是在寒冷的冬天,幾個貧窮人家的孩子被凍死在垃圾箱裏。如果他們有錢,就會住在旅館裏了。還有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可見,君子品德高尚,但是沒有錢也會淪落到被隨意羞辱的地步。但是愛錢可以,不可沉迷。因爲科舉機制的存在,我猜想那時的世人多追求功名利祿,掉進了錢眼裏,把牡丹當成自己最喜愛的花,放在庭院中,日日觀賞,見它如見錢。也有少數清明人,獨居一小院,吟月賞菊,自得其樂。作者就是其中的清明人。

文章說蓮是君子,“濯清漣而不妖”,君子莊重質樸,不譁衆取寵,正直簡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現在這個時代,多少人爲了成名不惜譁衆取寵,多少人爲了利益不惜口蜜腹劍,多少人爲了金錢,賣弄風情。這個世界物慾橫流,還有多少人可以保持本心,不被誘惑呢?

前幾年有個節目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些人在這樣的時代還能心藏高遠,讓人佩服。同時他們的名字也像蓮一樣“香遠益清”了。

作者爲官清廉,襟懷淡泊,又文筆卓然,寫出這樣的好文章,使人敬佩。

篇四:愛蓮說讀後感

素聞蓮花乃花中君子,早在國小時就聽得蓮花的“出污泥而不染”,而我也只是一笑,或許又只是某詩人隨口而吟的敷衍之作。然而,近日來我卻改變了這種看法。而且是真心佩服它,因爲不久前,我們學習了《愛蓮說》,我深有感觸,從字裏行間悟道了許多道理。

世間大富貴者,妖邪者,數不盡數,因而在這個世間,有人迷惘,有人昏沉地度日,而有人因爲一念之錯成爲了名族的罪人。在現在,這個安康的社會,各地仍不斷傳出貪官的新聞,更何況在古代呢?古代混亂。能在黑暗中脫穎而出,而不不甘落後者更難得可貴了。

黑暗之中,總是會有光亮星星點點。口中讀着《愛蓮說》,我又回憶起上次去雲山水庫的經歷。

剛坐上游船,全身的勁就使了起來,在那個炎熱的季節,每個人不免要出身汗,而越熱就渴望清涼。眼見表弟在船邊沖水,我已心生不妙。

纔沒過多久,他已昏迷過去。“本來身子就不好,還衝水乾什麼?”我埋怨道,忽然眼前一綠,與陽關的強射相比,荷花顯得從容、大氣任曲,太陽的荼毒,仍勇敢的直立面對。

它的蓮心已積累了一捧水珠,在陽光下散發炫目的光彩。仍而,有誰曾想:在散發光芒的同時,它不也在消耗自己的活力嗎?

豁然,我想到一種人,哪怕會消耗青春,甚至失去生命,也要盡力在歷史上留下淡淡一芒。譬如雷鋒、錢學森等。我又看向它,蓮葉在若有若無的漣漪沖刷下,洗盡生平一切污點,它傲立在那兒,就像佇立在天際中的一顆星。又想到表弟,我遲疑着抽出小刀,準備割兩片蓮葉,爲表弟納涼。

看着它,它視乎並不責備我的用心,在陽光下搖曳着,似乎想讓我儘快割下了它。但我只割下了一片荷葉,將荷葉擱在表弟的頭上。

我沒有割下它身體,因爲它那身子,雖生於淤泥中,卻冰清玉潔;我沒有割下它身體,因爲我不忍心讓獨傲的君子只剩下光禿禿的杆;我只割下一片荷葉,因爲我盼望以後有幸見到它的人,能從這少一瓣的荷花,知道一切,並尊重它。

荷花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灑脫的所在,而在閱讀《愛蓮說》時,我突然想到了這朵荷花,因爲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篇五:愛蓮說讀後感

蓮,有着高潔的品質,摒棄了世俗的污染。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就向我們展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人生境界。周敦頤平生酷愛蓮花,種了一池塘的蓮花,而他也同蓮花一樣,清廉正直。作者筆下的這篇文章賦予了蓮花以人的性格和品質,深處污濁環境卻不受玷污,象徵了作者身處世俗環境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花與花有各種不同,那麼人呢?在這個時代,那些助貧扶弱、不慕名利富貴的人不也正是作者筆下的君子嗎?有些人面對他人的關心、照顧與問候,卻認爲是虛僞的一面;面對某件事情,明明是自己的錯,卻推卸責任,極力反駁;面對今年極度嚴重的疫情,隱瞞自己的病,卻不知這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帶來了多麼不利的影響;另外還有一些人默默地在生活,不願展示自己,不與別人攀比……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有人選擇像菊花那樣歸隱,有人選擇像牡丹那樣綻放,而我,更向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

篇六:愛蓮說讀後感

一千多年以前,那時的朝廷有着貪腐的弊端,在當時那個黑暗的朝代,到處都是爾虞我詐,但身處其中的周敦頤可不是這樣的。

周敦頤潔身自好,《愛蓮說》中他將自己比作蓮,這也就暗示了周敦頤爲人正直,不與宦官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人物,“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更是寫出了周敦頤的爲人正直,也說明他的目標是像蓮花一樣高潔。

周敦頤在文中提到“世人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於泥而不染”,表明了周敦頤與其他只喜愛財富的凡夫俗子不一樣。他雖然處於朝廷的紛亂之中,但卻不沾染這種俗氣。不貪圖名利、不追名逐利的美好情操,讓周頤成爲了我的偶像。

我學習周敦頤的潔身自好、學習他的不慕名利、學習他的公正無私、學習他的不媚權貴……大家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是改變一個人的重要因素,周敦頤卻能在“淤泥”中卻不沾染“污穢”,怎能不教人佩服!他經受住了一切不良的誘惑,十分地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對家國有益,什麼是對家國有害的。繼周敦頤以後,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麼清廉了,或者在官場上不同流合污且保持高潔的。

周敦頤是真正的君子,是周敦頤讓我知道什麼是高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qinggan/ai/r958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