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

  • 關注:2.49W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

張蘇羊

這是我在湖北老家過的第十一個春節,每年只有回到這裏,我才能聞到年的味道,孝感老家的過年,纔是根本的中囯年,也就是春節。

老家的年基本都是從冬至開始準備的,當太陽升出地平線時,勤快的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一大早奶奶去集市上買了一些肉和魚,接着找出了一年只用一次的大沙鍋,大瓦盆以及大煨湯的銚子,奶奶脫掉棉衣,高高擼起毛衣䄂子,先把魚肉放到盆子裏,將食鹽和花椒成把成把地撒在肉上,接着把上面的食鹽和花椒摸勻緊緊的壓在一起,然後用鉤子掛好放置在太陽直射的地方,等待曬乾,出油。

到了小年,大家都更忙了,只見爺爺在劈柴,奶奶在大盆裏把肉剁成泥,然後做成丸子的大小,裹上一層面粉,在鍋中倒入油,炸一會在撈出,金黃金黃的肉丸子就出來了,每到這個時候家中還會做一些魚丸子,藕丸子和藕夾……到這個時候臘魚臘肉也曬乾了,到處充滿了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真熱鬧家家趕做年飯,臨近飯點,人們在屋外貼對聯,掛燈籠,在開筷之前爸爸在門前放了一串鞭炮,“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響個不停,聽爸爸說:“這是爲了告訴別人,我們家開始吃年飯了。”桌上的魚欲意年年有餘,丸子則欲意團團圓圓,當然伴隨着濃濃的香氣,冬至做的臘肉臘魚終於上桌了,臘肉炒青椒,臘肉炒泥蒿都是我最愛吃的,一口氣吃了一大盤,肚子都變的鼓鼓的,還有排骨蓮藕湯,粉蒸肉……可多菜啦!天一黑孩子們可高興了,各自拿着自己的煙花,有地上跑的,手裏揮的,天上飛的……各式各樣,五彩繽紛可漂亮了。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最喜歡的是德雲社的相聲,風趣幽默可搞笑了,春節聯歡晚會到了十二點,窗外的煙花放了起來,辭舊迎新的時刻到了,願去年沒有完成的願望都在今年實現。

這就是家鄉的風俗,家鄉的年它包含了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它總是這悄悄的來了,又悄悄的走了。

篇二: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徐旖晨

在我的記憶裏,回老家鄂州過年總是滿目的紅色,地上鋪滿了瑣碎的鞭炮紙碎,燈籠掛滿了整條街,即使在冬天裏,也顯得格外熱鬧歡快。

臘月二十三,差不多是過年最忙的一天。我們家有個習俗,每每到了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掛臘肉了,據說,它有着寓意着如意吉祥的特點。家裏的孩子們在這天會拿出紅紙,剪窗花,窗花明豔美麗,張貼起來好不漂亮。

按照家鄉的風俗,臘月二十四就算過小年。關於小年到底哪一天過還是挺有講究的,老話說:“君三名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皇帝臘月二十三過,平民百姓二十四過,王子大臣臘月二十五過。在這天晚上,大家就把之前準備的鞭炮拿出來,放鞭炮,在漆黑的夜空中,鞭炮聲噼裏啪啦的響着,從煙花筒裏竄出一個個哧哧響着的煙花,在空中綻放開來。孩子們笑着,鬧着;大夥兒聊得正熱火朝天。家鄉從裏到外都是紅紅火火的,透露着一種十分喜慶的氣氛。

除夕這天,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家裏拜年,雖然是冬天,但一家人在一起屋裏十分熱鬧溫暖。早晨,所有人都到後院裏“打餈粑”。首先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裏蒸糯米飯,再放進石臼裏。大家夥兒排隊用光滑的木杵搗餈粑。大家“嘿呦嘿呦”地搗着,有人在打餈粑時,其他人就在旁邊加油。每人打一下,餈粑就越發成型,成羹狀,場面熱鬧極了。

當最後一個人打完之後,便把糯米糰放到蒸板上,用磨具刻出各個雞蛋大小的餈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黃糖等配料。每個餈粑都圓圓滾滾的,吃起來甜甜黏黏的,象徵的是團團圓圓,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

晚上,一家人坐在桌上吃着晚飯,長輩給晚輩發紅包,說上祝福,晚輩給長輩鞠躬表示感謝。據說,紅包原本叫壓歲,指的是長輩祝福晚輩平安的意思。全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充滿了一股年味兒,或許就是這家鄉獨特的風俗增添了“年”的一絲“味道”。

篇三: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馬滄瀾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春節似乎總是踏着煙火而來,而又踏着煙火而去。而在老家的春節中最爲重要的,則是臘月三十,在老家也稱年三十。每當日曆一頁一頁向着年三十奔去,我和小夥伴總是數着日子,盼着年三十的到來。當紅燈籠掛滿了街坊,我們便知道年三十已提着萬家燈火,向着這座小鎮走來了。

大年三十,必然是要守歲的。但年三十的早晨,必然是忙碌的。家中的老人們會搬出蒸籠和籠架勻水糕。而我們小孩子便隨着家中長輩一起,打打下手,跑跑腿。

“嘟嚕嚕”一鍋水糕出爐了。我和小夥伴圍在爐邊,看着奶奶卸下一層蒸籠,擡出一層水糕,熟練的朝竹匾裏倒去,向我們笑了笑:“喔唷,既然閒的慌,那幫我整個點心嘞!”

我和小夥伴十分不解:點心?這可怎麼做?似是看出了我們眼中的疑惑,奶奶捻出一個水糕,用木筷頭蘸些茜草汁,在水糕上點一個小紅點:“吶,這就好啦。”奶奶將筷子遞給我們,“去吧,省着點茜草咯。這麼一道,可是象徵着開門紅呀!”我們點點頭,接過筷子認認真真的點“點心”。

我曾經問過奶奶這麼做的緣由。唐朝時,楊貴妃因喜歡吃一道名爲“貴妃餅”的食物,民間便仿着“梅花妝”的樣子在各類麪食上進行點綴。時間慢慢過去後,梅花的樣子便簡化爲了一枚紅點,又爲“點心”。後來在我們老家,又有了“開門紅”的寓意;而把水糕對着門累在一起,還有擋邪護家的“功效”。

蒸籠卸下了一層又一層,水糕慢慢的累作了一面“牆”,而時間也慢慢到了下午:是時候貼對聯了。我和奶奶用清水洗滿了三次手,拿起對聯向門外走去——據說洗滿三次手再貼上的對聯,也能爲家中抵擋妖邪。此外,也一定要在六點整貼上春聯,以保六六大順,閤家團圓。我和奶奶搬來高凳,墊着腳貼上早已備好的對聯:“張燈結綵迎新春;歡天喜地慶佳節。”貼完後,奶奶笑着對我說:“今後吶,孫女兒你也得好好努力啊!”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新年。窗外的鞭炮聲響了,許久未停。風從窗外微拂而來,明明是寒冷的時節,吃着剛剛熱好的水糕,看着窗外的煙花與明月,卻一點不覺寒冷呢。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往後的每一個春節,都能與家人共度。

篇四: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婁譯夫

我的家鄉在湖北鍾祥,這裏一直保留着傳統文化的風俗,令我印象最深的風俗是過年的舞獅表演。

大年七年級,天氣特別好,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天空也如此藍,讓我好想高歌一曲,表達我滿心的愉悅。鎮上早就鑼鼓沖天,熱鬧非凡,還不停發出咚鏘咚鏘的聲音,我興奮地飛奔向人羣,走近後,發現大家自覺地戴着口罩,可是疫情還是擋不住人們對習俗的熱愛,裏三層外三層全是人,我想鑽進去探個究竟,可誰也不讓誰,於是我爬上了不遠的土坡,伸長脖子看錶演,站在高處才發現,原來是熱鬧非凡的盛大舞獅表演。

看到舞獅,我不禁想到關於它的傳說。話說在漢帝時,西域大月氏進貢了一頭金毛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是有人馴服了獅子,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漢章帝先後找了三個馴獅人,均未成功。後來獅子發狂被宮人打死,宮人爲了避免責罰,於是將獅子皮剝下來,由宮人兄弟披皮扮獅,在大會上騙過了使臣,連皇帝都信了,這件事很快傳到老百姓那兒,於是後來大家用模仿獅子表演來表達逢凶化吉的祝願。

在人羣中,一共兩隻獅子、八根柱子和一個球,獅子們搖晃着腦袋,隨鑼鼓聲的節奏歡樂的左右搖擺,非常可愛,它們全身金色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那獅子頭真精緻,眼睛睜得圓溜溜,鼻子上還有兩個小毛球,爪子毛茸茸的跟真的一樣。

站在高處始終不過癮,看到人羣側面有個小缺口,趕忙湊到跟前,果然成功擠進去,其中一頭獅子突然向我衝過來,把我嚇了一大跳,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夥兒都開始笑,歡樂的氣氛更加濃烈了,當我回過神來,它又揚長而去,只見那獅子前肢躍起,跳到了柱子上,並張開它那血盆大口,咬住紅繡球,咬球的獅子向另一隻獅子搖搖頭,晃晃腦,得意洋洋。受到挑釁的獅子退了幾步,有點膽怯,鄉親們看了則不依了,大聲叫喊“上啊,搞什嘛茲”。只見退後的獅子一躍而起,也站到柱子上,大夥兒以爲它們要開始激烈的打鬥了,可沒有想到,它們居然玩起了傳球,獅子們讓整條街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有趣的舞獅表演,就是家鄉的風俗,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場表演,它還蘊含着中華文化的無限魅力,吉祥如意的寓意,讓過年的氛圍更濃了,這讓我內心深處佩服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

篇五: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李宇宸

家鄉的年景是熱鬧的,隆重的,這是一年中我們必不可少的歡樂時光。在一聲聲鞭炮聲中,春節拉開了序幕,分外喜慶、隆重。

每年除夕,我們一家定會趕在天黑前到達千里之外的荊門家鄉吃一頓團年飯。

家鄉的新年其實在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那天要清掃家中裏外的灰塵,俗稱“堂臘灰”,又叫“打堂渣”。臘月二十六要將醃製的臘肉提前浸泡,清洗,讓每個遠道而來的親戚嘗新鮮的“年味”。以前,除夕那天,家鄉還有一個習俗叫“挑三水”,要保證三天有水喝,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

吃團圓飯也是過年一等一的大事,它預示着新的一年中一家人團團圓圓,飯菜的香味中夾雜的是每一位團圓兒快樂的心跳,在外工作的人必趕回家來與家人的團聚。

家中的團年飯是熱鬧隆重的,屋裏擠滿了人,架起那張巨大的圓桌,飯菜彷彿無止盡地往桌上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間那盤雷打不動的家鄉特產,熱氣騰騰,黃皮白肉的美味魚糕,配上一碟灑着蔥花,淋着辣油的噴香陳醋,色味雙美,令人饞蟲蠕動,垂涎欲滴。飯菜美味的異香早已飄滿了整個屋子。大家圍坐在桌邊,隨着一聲“開飯”,數十雙筷子伸向熱騰的飯菜,滿桌的咀嚼與聊天的聲音,這熱鬧的氛圍,這喜慶的模樣,果真是過年了。

窗外天空正昏暗,忽聽得一陣陣鞭炮爆裂聲,出門,擡頭,煙花照得天地間如同白晝,不知哪家先吃完了年夜飯,已開始放鞭炮了。

在這辭舊迎新、驅穢辟邪的爆竹聲中,舊年最後一夜平安喜慶地結束了。

大年七年級在萬物昏睡之時來臨了,天色尚剛剛發白,我們便循着家鄉的習俗,備好了鞭炮與各種祭祀用品出發祭祖了。

來到了家中的祖墳,墳前散落着各色的花捧,黃土地上留着烏黑的痕跡。被親人們點燃的鞭炮,在墳前噼哩啪啦地響,大紅的屑灑了一地。大家將祭品擺放在祖墳前,挨個兒上香。我們小孩並不喜跪拜的習俗,被催促着拜完,即逃也似地跑開,自個兒在田野上撒歡地跑,玩鞭炮去了。長一輩的大伯、叔叔們每一個動作卻都透着十分的認真與崇敬,眼裏似乎還滲出一絲傷痛與懷念

大年八年級到了,我們開始挨家挨戶地拜年。大家在節日的喜慶中歡聚一堂。

每家的主人都十分熱情。

到了飯點,就更是熱鬧,大大小小十幾菜,不論早、中、晚餐,不下一會,都被吃個精光。孩子們給長輩鞠躬、磕頭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不停道着祝福的話語,大家都其樂融融地相處着。飯後大人們圍坐沙發上聊着一年在外的生活,孩子們湊到一起滿堂瘋跑,釋放天性。

夜幕又一次次悄悄降臨,美麗的煙花,歡快的笑聲。春節,帶來了團圓與美好,留下一家人的幸福與平安,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

篇六: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劉錦霖

魯迅在他的小說中寫過"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我的年底是在湖南過的,那是一座美麗的山城,是爸爸故鄉。那也是舊曆的年底,也就是俗說的"過年"。

在那裏,過年是一件隆重得近乎神聖的事情,各種過年習俗精彩紛呈,妙趣橫生!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竈神"開始標誌着過年的大劇正式拉開帷幕!接着"打餈粑""釀甜酒""殺年豬""做豬血丸子"等等複雜又忙碌的活動在期盼和歡樂中繼續着……一直到除夕這天。“除夕”是整個過年習俗中最重要的環節。這天全家老少都早早起牀開始忙碌的一天:小孩忙着打掃衛生,貼春聯……。大人們則早早出門採購食材:肉、雞、魚、鴨、青菜等等。魚是必須的,年年有餘嘛!而且這些都要是活鮮的,尤其鴨必須是現殺的,因爲添加了罈子酸水而不凝固的鴨血是家鄉名菜"血醬鴨"的靈魂!一家老少一頓忙碌,直至早已選定的吉時到來的那一刻,最隆重的團年飯開始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上桌了,真讓我迫不急待了。但是這時還不能開吃!"喝水不忘挖井人",大伯洗淨雙手,在桌上倒上一杯酒,盛上一碗飯,放上筷子,恭恭敬敬地請逝去的爺爺先吃,我們則在伯母的帶領下給爺爺上香,燒紙,祈求爺爺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保佑我學業有成!然後點響了鞭炮,頓時幾股不同的煙味混雜在一起,讓人感到一種濃濃的年味!祭祖儀式完成後團年飯正式開始,全家人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滿屋裏迴盪着吉祥的話語和歡樂的笑聲,滿是濃濃的親情。"三十的夜,紅火火,亮堂堂",吃完飯伯母打開屋裏所有的燈,把火燒得旺旺的,大家圍坐在一起烤着火,吃着糖果暢想着美好的來年……

正月七年級,在此起彼伏的"開門鞭"聲中,新的一年開始了。一大早依舊是先供茶、上香、禱求新年萬事如意。然後開始早飯,這一餐中除了寓示着圓圓滿滿,長長久久的肉丸,粉絲以外,青菜菜是必不可少,它寓示着全年清清泰泰!接下來便是親朋好友間拎着禮品之間相互走動拜年了。“七年級兒、八年級婿、九年級初四拜姑姨……”爸爸哼唱起兒時的順口溜,這也是家鄉流傳下來約定俗成的拜年習慣。大伯說隨着觀念的改變和交通的改善這一習俗已經有所改變了,但是不變是依舊那份淳樸和熱情,每到一處都是誠摯地邀請上座,喝茶,吃糖……。一起聊聊歡樂的往事,祝福來年的發展,每個人都滿面春風,熱情倍增,氣氛十分熱烈和祥和!當然,這時長輩給小輩壓歲紅包是少不了的,這也是我們小輩們最喜歡的風俗!尤其是現在的紅包越來越豐厚了喲!

這樣的日子一直要延續到初七八才慢慢寧靜下來。聽大伯說近年來家鄉一些的年俗正在或已經消失了,我想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中國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這種對家的想念,對團聚的期盼是不會改變的,這其間的那些健康美好的傳統風俗還是應該保留並傳承下去,千萬不要變成多年後一種耐人尋味的懷舊喲!

篇七: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李訥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端午原是南方人拜祭龍祖的節日,但因爲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屈原的念日。

但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端午節最重要的當然是包糉子、吃糉子了!初學喊媽媽的小孩子,會出門叫的士的大孩子,嘴巴下長了許多白鬍子的老孩子,提到糉子,誰不是聞到了淡淡的糉葉香和吃起來軟軟糯糯的口感呢。把糯米、五花肉、香菇,蛋黃用糉葉緊緊地用白線綁在一起,那小巧精緻,綁得鬆緊有致的,有棱有角一是媽媽包的。我呢,角上還看得到白白胖胖的糯米,白線凌亂鬆挎一定是我包的。主要是糯米舀進糉葉時,糉葉沒有卷牢固,捆綁時兩個手無法協調。別看包糉子,那可不是件容易的活。我剛開始包的時候糉葉總是“不聽話”動不動就破了,媽媽看着我總是面帶微笑說:“不着急,慢慢來”說着說着,就幫着綁了起來,有了媽媽的幫助糉葉“聽話了”。看着媽媽認真的樣子,兩手擺動協調、表情一絲不苟,白線鬆馳有度。我開始獨立包了,我似乎明白了幹什麼事只要認真,就沒有辦不成功的。看看一個個的糉子包成功了,心裏高興極了,但是聽媽媽說還要五個十個捆在一起。爲什麼要幾個捆在一起?因爲煮好已後要掛起來用涼水衝一下,這樣口感會更好一些。涼水下鍋煮了,讓它們在鍋中盡情的跳舞,單看它那跳舞的樣兒,再聞聞鍋中的香味,就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何況是,打開糉葉熱騰騰的糯米上露出了黃裏透紅的鹹蛋黃和粒粒牛肉粒。

我大口大口地往嘴裏塞,糉葉散發着清香,鹹而不膩的糯米,吃起那個美味令人的百吃不厭。糉子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當然糉子不僅是美味佳餚食品,還可以用來作交往的禮品。

端午日,人們吃了午飯以後就會去東湖看賽龍舟,比賽還沒開始湖兩岸早已是人山人海,圍的水泄不通,人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好像過年一樣。一聲槍響,一條條又長又窄,兩頭高高翹起,繪着紅色長線的龍舟像箭一般的射出了,選手們卯足勁劃了起來。每個舟都有一名鼓手,龍舟鼓手是龍舟的“靈魂,不僅是指揮,還是把握速度的人,要快要慢全靠鼓手。看着激動人心的比賽,我也彷彿身在其中。

每年端午節,即便是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還是回味無窮。每每想起端午節吃着香糯可口的糉子,看着龍舟賽,都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都會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篇八: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劉思禾

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而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春節的風俗。

吃年夜飯,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個風俗。

大年三十的傍晚,因爲疫情,一年沒有見的老人們相互送祝福,大人相互擁抱,而孩子們則玩耍起來。爺爺奶奶比以前更加賣力地趕做着年夜飯。從廚房裏飄出了酒肉的香味。七點鐘,奶奶用柺杖敲着說:“大家,快來吃年夜飯!”餐桌旁一下子沸騰了起來。那些美味逐個被請上了餐桌。有魚、有雞、有藕湯、有水餃……真是琳琅滿目。鄰居性子可真急,“啪”的一聲,一朵煙花在空中綻放出金色的花瓣。不一會,那朵朵花瓣又如流星般劃破黑色的絲綢,“啪”又是一聲……煙花聲、電視聲、說笑聲夾雜在一起,聲音非常大,也很熱鬧。爸媽給爺爺倒上酒,給奶奶倒上茶,“祝老爸老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爸爸用洪亮的聲音給爺爺奶奶送去了祝福語。舅舅則給我們發着紅包。小表弟不懂禮儀,抓起一個小餅子便往嘴裏塞。餐桌上魚肉非常鮮嫩,甜甜的番茄醬澆在魚肉上,一滴滴番茄醬在燈光的照耀下散發出點點銀光;雞腿上裹着一層厚厚的油,咬上去又鬆又軟……這就是武漢的春節。

吃完飯,爸爸給我們講起了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獸。一到年末便到處害人。一次,一位老爺爺發現“年”很害怕鞭炮聲,就這樣後來人們製造出各種鞭炮,“年”再也沒有出來害人了。

故事講完按照家鄉的風俗就應該放鞭炮了。外面早就有孩子開始放鞭炮了。煙味嗆得人直咳嗽。我抱着自己積攢了許久的鞭炮來到一片空地上。“啪啪啪”火光迅速順着繩子逼近鞭炮。一聲巨響,如同山崩地裂,我這纔想起捂住耳朵,可已經遲了。我一哆嗦,揉揉自己的耳朵,感覺又刺激又好玩。

春節的風俗可真有趣,我喜歡春節的風俗。

篇九: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高羽希

正所謂“百里不同岡,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

今年我在我外婆家——鍾祥過的年,這次過年讓我印象深刻。臘月二十九,我和爸爸媽媽乘車來到了外婆家,我飛奔進了四合院,外婆和一些大媽們忙裏忙外,外婆正在貼對聯。我就問她:“每逢過年爲什麼要貼對聯呢?”外婆回答道:“因爲處處貼紅可以驅趕年獸呀!”聽到外婆這話,我恍然大悟,大媽們正在準備着零食和乾果,爲大年七年級迎接客人做準備,等到大人們都忙完了,就要開始守歲了,每年人們都要守很晚,有些大人經常守一夜,只有很小的孩子不用守歲,其餘都要守歲,日落時分,太陽已慢慢褪去顏色,月亮透出了腦袋,就這樣第二天來臨啦!

臘月三十一大早,天空上方沒有一絲陽光,霧氣在空氣種飄蕩,這時,外婆把我叫了起來,大媽們早都起來了,她們都在爲團圓飯準備着,我的外婆在一旁煎蘿蔔圓子,這是我在餐桌上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它的做法看似簡單其實也不簡單:首先要將白蘿蔔切成細絲狀,然後用力擠出裏面的水分,放在一旁備用,接着再把肥廋相間的豬肉攪成肉泥,然後將它倆和一些米粉攪和在一起,待攪拌均勻後,再用手搓出一一個如乒乓球般大小的圓球,最後將這一個個小圓球分批放進蒸鍋裏,像蒸饅頭一樣蒸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了,趁着熱氣騰騰時,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氣吃了好幾個,蘿蔔的清香加上肉的香味,那叫一個滿足!

一轉眼,就到了吃年夜飯的時間,一些親戚好友們就圍坐在一個大圓桌前,你挨我,我擠你,非常有過年的氣氛,桌子上擺滿了菜:有臘肉、甜豌豆、魚、香腸、老母雞湯等等。聽到門外的鞭炮一放完,我們就開動了,大人們一邊吃,一邊談論着去年的開心事或是不那麼順心的事。在飯桌上,小孩們還要向長輩們敬酒,說上一句祝福語,然後給對方敬

個酒,對飯桌上的每個人都要說,大傢伙們開開心心地吃完年夜飯後,大人們有的去打麻將,有的去收拾碗筷,有的坐到電視機前,悠閒地欣賞起春節聯歡晚會。孩子們就更自由了。

年夜飯過後我最喜歡做的事那就要數放煙火啦!每到這個時候,哥哥姐姐都會給我買許許多多的煙花:有像仙女棒一樣,可以舉在手上的煙花;有像蛇蠍一樣,可以在地上旋轉的煙花;有像火箭一樣,可以一沖天際的煙花;各式各樣。每到放煙花的時候,看着這五彩的煙火衝出的那一刻,我都開心的像只猴子。

雖然我們各人玩各人的,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守歲,等到十二點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我們都停下手上的活,一起默默祈禱新的一年會更好!此時外面更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年的氛圍渲染到了極致。

在中國,數不勝數的特色習俗,各有千秋,讓我們好好的傳承它吧!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篇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楊晨曦

我雖然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伢,可我的祖籍在貴州。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疫情封城,我就沒有在武漢過過年。而鄉下的年也比禁鞭的城市有趣許多。

在貴州的鄉下,每快要過年時,大多人家都會把餵了一年的豬殺掉。就算不養豬的,也會到市面上的養豬場買一頭幾百斤的肥豬。這恐怕是與城市最不同的了。

我小時候一直很不解,人們爲什麼要在過年這麼喜慶的日子裏做這麼血腥的事呢?爸爸說在他們小時候很少能吃到肉,只有在過年時殺豬才能開個葷。雖然現在溫飽已不成問題,可這一習俗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殺完豬後,人們會去集市上採購年貨,有煙花,炮竹,還有吃的,喝的,玩的……

到了大年三十一早,我還在睡覺,大人們就會起牀忙碌,爲年飯做準備。畢竟是鄉下,寨子裏的人不是親戚就是要好的朋友,都會互相串門,一起過年。也許你們那邊叫溝子,村子,灣……而我們這叫寨子。奶奶說,貴州這邊山林居多,正所謂“山寨”,當然,可不是假貨的那個山寨。而是山上的寨子,自然而來就叫寨子了。我所住的寨子在半山腰,房子也大,大家都會來我家過年。

一大早上各戶人家就開始忙碌,準備年飯了。而孩子們就在院子裏放鞭炮,嬉戲打鬧。

終於盼到了年夜飯,桌上定少不了豬肉,酒店包間大的圓桌,可以擺上三四桌來吃飯。飯後春晚便一直放着,可其實並沒有什麼人看,口口聲聲說要看到最後的老人們早已呼呼大睡,大人們擺了幾桌麻將,還有的賽金花,划拳……小一點的孩子已經睡了,大一點的在外院放鞭炮。伴隨着春晚鞭炮和各種嘈雜的聲音,除了老人,小孩今晚幾乎無人睡覺。

鄉下的年年味十足,十分隨性,而城中的年味卻一年不如一年。有時發展緩慢的鄉下,也有令人懷念羨慕的點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r943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