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風俗作文(推薦10篇)

家鄉風俗作文(推薦10篇)

  • 關注:6.48K次

篇一:家鄉風俗作文

家鄉風俗作文(推薦10篇)

我的家鄉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裏朝鮮族的風俗尤爲凸顯。

朝鮮族的傳統服裝與其生活方式相吻合。朝鮮族居住以火炕爲主。平時男人盤腿而坐,而婦女坐一般是雙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着多是寬鬆。朝鮮族一般喜歡穿白色,顯示出喜愛清靜,樸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稱。朝鮮族服裝我雖然沒有穿過,但是看過他們穿着朝鮮族服裝行走在大街上有一種公主範,男人

們則是一位紳士。

在服飾中最具特色並至今仍爲人們所喜歡的要數女裝。朝鮮族女裝分上下裝。上裝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紋漂亮的綢緞或紗縫製。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鈕釦,以前衣襟的兩個彩色帶系成蝴蝶形。夏裝爲寬鬆式的彩色高腰長裙,他裹在兩三層內衣使之更加合身。

與這種服飾相協調,他們習慣上多穿白色或天藍色的船型勾鼻膠鞋。這與服飾形成一體,顯示出曲線美,顯得端莊大方,古樸典雅。這種打扮如今只在各種喜慶節日盛會中所見。

家鄉朝鮮族的服飾已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寧晗宇

篇二:家鄉風俗作文

李秉科

我的家鄉是首都北京,那是一座有着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級城市,也是一座擁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北京既現代又古老,歷史的年輪和文明的積澱賦予了大都會北京特有的年俗。

對於一箇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一個節日莫過於春節。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給人們帶來厄運的兇獸,每到除夕,“年”一來就要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但是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每年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鞭炮,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成就了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爲過年的時候能放鞭炮、拜年、得紅包,而北京過年還能逛廟會。

過年放鞭炮是我的最愛,每年的除夕夜我都會興沖沖跟着爸爸和媽媽一起去放鞭炮。我會像一個小偵察兵一樣快速掃視周圍的環境,選擇一片開闊、平整的地面,迫不及待的撕去炮皮,把鞭炮穩穩的放置在地上。手拿一截香柱又緊張又期待的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爸爸會拿着手電幫我照着鞭炮的引線,這時候我會深吸一口氣,慢慢地俯下身子,雙眼緊盯引線,伸手將香柱頭穩穩地靠向鞭炮,然後迅速的轉身,大跨步的跑開,一下子就離了鞭炮幾米開外。緊接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會響徹夜空,天空中也接二連三的綻放出一朵朵絢麗的花朵,膽小的媽媽會捂住耳朵,我們全家人一起沉浸在這五顏六色的夜晚,辭舊迎新的爆竹聲將過年的喜慶氣氛烘托到頂點。

在北京過年還有一項特殊的習俗,那就是逛廟會,北京最有名的莫過於地壇廟會啦。還沒到地壇廟會的大門,迎面就能看到紅紅的燈籠,百盞千形、喜氣洋洋。周圍到處都是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臉上,歡聲笑語都帶着喜慶。路兩旁早已被五花八門的小販擠得水泄不通,不斷傳來小販們的吆喝聲和大家買賣之間的討價還價聲。仔細一瞧,還真是吃喝玩樂樣樣俱全。看,十里飄香的羊肉串攤位前擠滿了衆多食客,金黃色的熱油、紅彤彤的辣椒粉、黃橙橙的孜然麪包裹着一串串羊肉串,在炭火上發出“呲呲”的響聲,饞的人口水直下三千尺;聞,古樸幽香的不是一杯杯回味無窮的奶茶嗎?時不時的吸引着人們駐足品嚐,賣奶茶的蒙古族小姑娘臉上總是會露出溫暖的笑容,好像奶茶也變得更加香甜啦;踩高蹺、舞龍、秧歌……一出出民俗表演更是異彩紛呈。在北京的廟會裏,年的味道更加濃郁。

我喜歡過年,但我更愛我的家鄉——北京。

篇三:家鄉風俗作文

姚磊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個民族都有她獨特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寒。春分送暖入屠蘇。”正是我家鄉的風俗——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大掃除,也就是除舊迎新。之所以要大掃除,這裏面還有個故事:傳說壞神仙“三尸神”最喜歡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報告,說人間那些掛了蛛網的人家正在作亂犯事。玉帝聽了很生氣,要懲罰人間,這事被竈王爺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戶趕緊打掃衛生,玉帝一看,人間到處氣象更新,並沒有像“三尸神”說的那樣,於是吩咐諸神爲人間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們會點燃早就準備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靂吧啦”的響,孩子們多躲在門後,之後再點燃一排圓形花炮,火炮“嗖”的一聲聲直衝雲霄,再“轟”的一炸,化作一縷白煙。到晚上,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外出的家人再忙再遠,也要在這天趕回來,年夜飯上有象徵團圓的圓子,寓意年年有餘的魚,代表長壽的麪條……吃過年夜飯,長輩還要給小輩發壓歲錢,紅包上有“萬歲千秋”“卻殃除兇”等吉祥語,或者是龍。鬼。雙魚等吉祥圖案,表達了長輩的關愛和祝福,孩子們收到紅包也是非常歡喜。

拿過紅包,小孩子們出去找玩伴,她們結伴放着花筒,燃着煙花。煙花在夜晚顯得格外美麗,有紅的,有藍的,有紫的,有黃的,五顏六色,各式各樣,孩子們還要守歲,一直要到鎮遠七年級還算結實。

希望家鄉的風俗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年味變的越來越濃,讓這種歷史文化能夠更加悠久的繼承下去。

篇四:家鄉風俗作文

偷青探險記

高子珊

偷青——聽到這個詞,你是否有許多疑問:你是要去偷什麼東西嗎?你要去有草的地方?都不是,在我的老家,小孩子一聽到這個詞,就開心的不得了。我也不例外,尤其是今年的偷青可謂是一次探險啊!

元宵節一大早,我吃了圓滾滾的湯圓後,就把表姐叫到一起策劃今晚的祕密行動……

晚飯後,我們就去準備工具了,揹筐、鋤頭、鐮刀。等到天色一暗下來,我和表姐就偷偷從家裏溜了出去。

行動開始,我們全副武裝跑到了劉大爺的家裏,“到這幹嘛?沒什麼好偷的。”表姐一臉疑惑。“不慌,跟我來,”我胸有成竹地說。隨即我倆小心翼翼地走到後院,我邊走邊說:“經過我多天觀察,爲了防止我們偷菜,他們把青菜種到了後院,那菜又大又好……”

天變得更暗了,暗得看不見任何東西。我和姐姐相視一笑,神祕地從背後拿出了手電筒。突然,表姐看見一條蟲子,嚇得大叫起來:“啊!”我連忙捂住了她的嘴。就在這時,劉大爺家的燈突然亮了,我們連忙跑到大梧桐樹下趴着,不敢大聲呼吸,更不敢發出任何聲音。他們從窗外一看,可能因爲太暗,什麼都沒看到就把燈關了。我們這才放心下來,等我們回過神來才發現衣服上全是泥,但我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抓緊時機立即偷青……不一會兒,菜地裏只剩下幾株青菜孤零零地立在那兒。

回到家後我們早已精疲力盡,奶奶看到滿身是泥的我倆,哭笑不得。這次偷青真是太驚險了!

篇五:家鄉風俗作文

丁炬宏

我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裏,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裏的東西琳琅滿目。擺滿了鮮豔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擀皮,我這裏擀擀,那裏擀擀,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範,包餃子應該均勻地擀,讓它在擀麪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擀得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麼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擀得亂七八糟。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於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裏包餃子還要包裏面錢呢!只要誰吃着帶錢的餃子,就代表着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爲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於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裏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後,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乾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煙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祝福,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後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後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樣的,怎麼樣!你們的呢?

篇六:家鄉風俗作文

難忘的鮁魚節

CKR

四月的一個星期天,我和爸爸正在下棋。窗外傳來幾聲鳥叫,爸爸擡頭看看窗外,喝了一口茶,說:“春天到了,又到了青島鮁魚節的時候了!”這句話把我的思緒帶回到幾年前,我第一次過鮁魚節的情景。

那是四月中旬的一天,我們回青島探望親人,恰逢鮁魚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市場買鮁魚。那個時候,鮁魚大量上市,賣魚的小販多了許多,鮁魚整整齊齊地擺在大鐵盤子裏,魚肚子反射着銀光,好看極了。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顧客,開心地挑選鮁魚。我問爸爸:“爲什麼要買鮁魚呢?它們又不是最好吃的魚。”爸爸笑盈盈地告訴我:“因爲鮁魚節到了,我們要挑選鮁魚送給我的岳父,就是你的姥爺。”我聽後覺得這個節日可真奇怪。我們來到一個攤位,買了兩條六斤多重,特別新鮮的大鮁魚,便趕往姥爺家。

剛進姥爺家門口,姥姥、姥爺笑呵呵地迎上來,說:“你們回來了!這兩條魚可真不小啊!”爸爸、媽媽和姥姥去廚房準備晚飯,我陪姥爺聊天。我問姥爺:“黃花魚比鮁魚好吃多了,爲什麼有鮁魚節,沒有黃花魚節呀?”姥爺慈祥地看着我,說:“鮁魚節因何而來,大家都不清楚,我只知道,幾十年前就有這個節了,我年輕時也給岳父送鮁魚。黃花魚是很有名貴的魚,作爲禮物是送不起的,而且送小小的一條也不好看。鮁魚價格低,個頭大,百姓送得起,也顯得有面子,而且鮁與爸同音,也符合送禮給岳父的主題。”原來如此啊!正聊着,鮁魚和很多美食就上桌了,我吃了一塊魚肉,味道還是很鮮美的。

“嘰嘰嘰”一陣鳥叫聲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我扭頭看看爸爸,他的思緒似乎也飛到了鮁魚節,飛回了遙遠的青島。我想:“爸爸一定也在思念他的爸爸、媽媽。畢竟,因爲疫情我們已經近一年沒有回青島了。”我突然明白了,鮁魚節在時間的沖刷下保留下來的原因不是鮁魚,而是鮁魚節所展現的子女對老人的愛和孝心。鮁魚節不僅是送魚吃魚的節日,更是子女陪伴長輩的節日。

篇七:家鄉風俗作文

劉禎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歷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

從建旗開始,蒙古族大多信仰喇嘛教,歷代相傳,延續至今,阿拉善左旗喇嘛廟頗多。

建國前,阿拉善左旗共有寺廟、教堂46座,其中喇嘛廟37座、清真寺7座、漢佛寺1座。喇嘛廟的建造規模宏大、設計精緻。

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阿拉善左旗有一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他們語言、文字、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同於蒙古族,信仰習俗等同於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除虔誠信仰伊斯蘭教、參加伊斯蘭教活動外,也參加喇嘛教的各種廟會、經會等活動,但他們只承認自己是伊斯蘭教教徒,不承認是喇嘛教徒。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除過伊斯蘭教三大節日外,也同其他民族一樣過春節、元旦、中秋節等傳統節日。

解放前阿拉善蒙古族服飾分爲官服、便服、喇嘛服三種。官服式樣與清褂袍套相似;喇嘛服是信奉藏傳佛教的喇嘛及其信徒們所穿的服裝;便服有長衫、棉袍、坎肩、大皮襖等。男服鑲單邊者多,女服鮮豔而美觀,長衫或坎肩綿鑲繡花邊或金銀絲絛。蒙古袍還加各種修邊裝飾,顯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

蒙古族飲食大致分爲三類,即糧食、乳食和肉食。乳食以奶茶、酸奶、奶酪、黃油、奶皮、奶酒爲主。肉食有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肉等。

烤全羊是阿拉善地區特有的名菜。多選用上等土種綿羯羊,經屠宰、燙毛、整理、填料等十幾道工序後才進行烘烤。烘烤時採用特製的烤爐,並選用當地特有的幹梭梭爲燃料。烤出的全羊成臥姿,皮黃中泛紅,外酥脆適口,肉體鬆軟鮮嫩,肥而不膩,是阿拉善人招待貴賓最高檔次的食物。

這就是家鄉的一些基本習俗。

篇八:家鄉風俗作文

張毓恆——六一班

我的家鄉是天台,說起家鄉的的風俗,不得不提的,就是家鄉的年。

大年七年級,“五味粥”作爲春節早餐。天台這兒一律吃“五味粥”,這“五味粥”指的是用白米、紅棗、紅豆、芋頭五種食材熬製而成。這粥原出於佛寺僧侶新年祈禱“五福”降臨人間而煮此雜羹。五臺素稱“福地”,土民多信佛教,這種習俗就散開來,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年到頭,百姓能安居樂業。不過,這是從元末開始說,這習俗是當地居民爲了感謝朱元璋的義軍攻佔了懸城而誕生的粥。它的味道鮮美,多種食材混在粥裏,鮮而不膩。

中午我們一般都吃餃餅筒,這種食物用特製的皮弄成圓形,放入食材,再將餅皮捲起,捲成長條狀。然後將卷好的餃餅筒放在平底鍋上煎,煎好之後就可以享用美味了!但我認爲五花肉是餃餅筒的精髓,五花肉肥瘦相間,在舌尖一觸即化,豐富的口感讓我們欲罷不能。

晚上的天台就有許多好吃的食物了,但我最愛的是餛飩。先把不多不少的肉放在手上,一捏一個可愛的餛飩就好了。當開始煮餛飩時,就可以開始調製自己的香料了。我比較喜歡醋加辣椒,再加上香菜,配製好後餛飩差不多就好了。一碗熱騰騰香氣撲鼻的餛飩上桌了,吃時先把旁邊的皮吃掉。再把肉放在香料上,又酸又辣又香,別提多好吃了。對了,湯汁也很鮮美,別忘了喝。

這就是天台的年,以食物搭成風俗的橋樑。

篇九:家鄉風俗作文

論糉子

曾治默

糉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男女老少,皆愛。它是由艾葉包裹糉餡兒製成,味極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糉子的起源呢?

屈原,爲楚王宗室,擔任楚王之左徒,博聞強識,志向遠大。不料,卻受了上官大夫的誣陷,被流放了。後來楚國的都城郢都爲秦軍所破,屈原悲痛不已,披頭散髮,抱着石頭,投入汨羅江悲壯地死去。漁民們對屈原十分愛戴,怕一代忠臣之屍首爲魚蝦所食,乃投米團餵魚蝦,名爲糉子。

糉子本是用來餵魚蝦的,後來就成了供人食用的了,流傳至今。糉子的製作材料只有艾葉和糯米。艾葉有些講究,需又長又寬,不可枯黃,不可破損。而糯米也可佐以花生、臘肉等。糉子的製作方法異常簡單,只需將糉葉裹起,倒入餡兒,封口,用線包起,放入鍋中,俟糉子熟。

糉子熟了!淡青色的糉子,放在鼻前一吸,一股淡淡的清香漫入鼻中,略加糯米臘肉之味。拆開一看,艾葉上面早已沾滿了黏糊糊的糯米,再把糉餡兒取出,放入碗中,就可以吃了。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糉子出了很多新品,如鮑魚的、蛋黃的,皆是美味。端午節的糉味兒就更濃了。

篇十:家鄉風俗作文

劉思晨

每一個家鄉都有自己的特色風俗,而我們家鄉特別看重的是清明節,每當清明節來臨之時,大家都會買祭品,祭奠逝去的親人、朋友。我們家鄉的人都非常的尊重這個習俗。

這一天,一大早上,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家裏人,外出買祭品。我看向門前,到處是一些花,香,還有酒。這時姥姥說:“快,大家抓緊時間,我們馬上要上山了,”話一說完,我看向門口。記得詩人杜牧在《清明》中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此情此景可真謂是一模一樣啊,下着的大雨一直沒停,大家也都魂不守舍的。

而且我們家鄉還有一個特點,每到清明節之時大家都要穿上素衣,身上不能戴很隆重的首飾,而且未滿18歲的孩子頭上都要插上菊花或康乃馨。因爲這兩種花的香味比較素雅,而且他們具有好的寓意,同樣這也是對逝去的親人朋友的懷念與尊重。

山路十分陡峭但又不能開車,爲了顯示出對故人的尊重。我們都是採用步行,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達目的地,大家拿着花走到墓碑旁,一個接着一個的磕頭,上香。最後小孩子們要把頭上的花瓣撒在上面,再磕三下頭,纔算是禮成。

我們家鄉的風俗最大的特點就是展示了對故人的尊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dr2d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