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精選8篇)

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精選8篇)

篇一: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精選8篇)

世界上總有一個事物,是我們所感興趣的,是我們所爲之探尋的。而那也是探尋自我成長的路徑。我們因探尋而腳步堅定,內心豐盈,眼界開闊……

在去年暑假,我一個人難耐寂寞,又豔陽高照,正是去草坪放風箏的好時候。於是我拉扯着媽媽,表現出一副不給我買風箏誓不罷休的樣子。媽媽眯縫着雙眼,不相信地說:“你別又中途放棄了就行。”

過了一週,新買的風箏如願到手,同時媽媽也給我報了個風箏培訓班。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培訓班,老師叫我們先自己玩玩,隨後會一個人一個人指導。

我從沒接觸過風箏,說白了其實是一時興起,所以當我第一次操縱它的時候,手忙腳亂,就像是失控般,惶惶顫蕩,轉眼就栽了下來。首次體驗告敗。

老師過來幫助我,他說:“放風箏也需嫺熟技巧,手中的絲線扯得越是緊越不靈活,逆風飛舞的風箏纔會飛得輕鬆得意。”我似懂非懂,便又開始了一次嘗試。那風箏像是淘氣的娃娃,四處遊蕩,搖搖欲墜,任我如何扯動絲線,它該亂飛還是亂飛。

我有些不知所措,又沮喪。老師又告訴我:“不要擔心。當你看到它耍性子就要墜落時,不要慌亂,只要沉着地迎着風向,跑起來就好。”

第三次嘗試,我將風箏拋在柔風中,順着它輕輕扯動絲線。風箏受到牽動,綻放於藍藍的天空中,如魚得水,俯仰漫遊,在空中盡興表演,展現它美麗的身姿。放飛快樂,放飛希望。

我探尋的風箏教會了我如何堅持、努力地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我也探尋到了成長的樂趣。

篇二: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西安,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有人曾說:“在西安修地鐵都能挖到十幾座古墓。”三年前,我來到了西安,探尋厚重的歷史文化。

爲了探尋秦朝的歷史,我來到了著名的秦始皇陵。剛一進去,就被氣勢磅礴的兵馬俑震撼到了,他們排列整齊,手中持着各種兵器,有的還架着馬車,我想:“這樣一支威武之師,怪不得可以一統六國。”我決定到近處看看,探尋其中的細節。

到了近處,我看到了他們的面部表情,有的好像在凝望遠方,似乎在想念遠方的親人;有的面色緊張,似乎在害怕即將到來的戰鬥;有的眼神堅決,已經準備好誓死報國建功立業了。這些細緻入微的神態再一次震撼了我,將我的思緒拉到兩千年前,親眼見證了秦朝一統天下的歷史。

後來,我又去了展覽館,看到了青銅馬車,感受到秦始皇陵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彙集着中華民族豐富的想象力與精湛的技術。最後瞭解了秦朝滅亡的始末,讓我明白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這次探尋真的太值得了”我心想。

這次探尋讓我開拓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會到秦朝的歷史文化,瞭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以後,再以後,我也要去探尋更多的歷史,瞭解更深厚的傳統文化,不斷豐盈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腳步不斷堅定,以便更好的探尋人生目標,更好的爲社會,國家做貢獻。

篇三: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淡然墨香和着清茗,氤氳成往事雲煙。屏風後的易安正坐,探尋她的一顰一笑,回首艱難一生。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年少時的易安青春懵懂,點點醉意染紅臉龐。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古靈精怪的少女乘着一隻小舟誤入藕花深處。碧綠嫩紅的景色躍於眼前。從小受墨香書卷薰陶,李清照不同於其他恪守規矩的女子,她擺脫壓抑的枷鎖,撇開身爲閨秀的束縛,徜徉於瑰麗詩境中,獨樹一幟的做自己,留下精彩華章。

封建禮數,閨閣生活不是易安所想,飲酒作詞,夜不歸宿,易安此時更似不羈的少年。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國破家亡,背井離鄉,易安被命運捉弄,但她永遠也不會被打倒。

金兵入侵,國難當頭,只有一杯濁酒洗清憂愁,澆化心中的塊壘,它似白蓮,生於污泥而不染。“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帶着丈夫遺願而編纂《金石錄》,用一腔熱血灑向南宋偏安一隅的無能,用遺留的日子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她正如她的名——“清照”,是一抹清透無暇的月光照於亂世。她用文字揭開時代的腐朽,天下的蒼涼。

“雲中誰寄錦書來?”丈夫去世,毫無可依,易安從女子成爲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喪夫的她早已不是嬌俏少女,此時的清照已“人比黃花瘦”,但她依然想在漂泊中找到依靠。曾幾何時,她也不敢相信張汝舟,只是爲了自己身上的金石文玩。失魂許久,她冷靜下來,將丈夫告上官府,一字一句的批判,控訴命運與時代的不公。她要做樹,而非依附他人的藤。

張汝舟的欺騙讓她痛恨,哪怕坐牢也不委曲求全,她生的女兒身,但心卻比男子更堅韌。

雲撥散,她的身世被世人崇敬,她完成了“死亦爲鬼雄”的抱負。她是封建女子之楷模,是對抗世俗的戰士,更是風流雅緻的詞人。

探尋李清照的一生,探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她傲人的身影,經歲月沖刷,熠熠生輝。

篇四: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小時候偶然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有關黃鶴樓的節目,感到很有趣,便去問母親能否帶我去看看,她同意了,但要求我讀完了崔顥的《黃鶴樓》,帶着詩文去探尋。

於是趁暑假,一家便陪我去探尋。

在黃鶴樓上,出於小孩時的好奇,我的眼睛便一刻不歇,忙開始尋景。先是一擡頭,望見廣寬藍天上大片大片的雲彩,那雲飄飄悠悠,閒逸自在,像一位躺在席子上衣袖垂下的老者般愜意。在腦海中便尋到“白雲千載空悠悠”一句詩。

接着視線往下移,在江流近旁尋到一處空地,凝神望去,見是一叢叢高細的草杆和草葉,茂密的草從之中生着幾棵大樹,樹在睛朗的日光下開闢出一片片廕庇,遮住下面的草叢。“晴川歷歷漢野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寫應是這樣的景。

身子往邊上一探,看那江水濤濤。遠處江水浩浩蕩蕩,如駿馬一般奔騰不息,浪花相互擊打,馬蹄聲好像越來越響。在怒濤中仔細地尋找,也許能看見晶瑩的“馬鬃”飄起,在陽光下閃着點點白光,濺在草叢中,潤進土地,在植株根系的探索下被吸收,成爲江邊生機的一部分。江面翻滾,波動着前進。不一會兒工夫又探尋到江濤之景。那“煙波江上”呢?想到那句詩,目光便又努力在江面探尋。

又探尋片刻,也算是找到“煙波江上”。只見在波濤翻動之時,盪出幾朵綻開的浪花,它們在騰飛後相撞,散開一片白沫,白沫又飛散開來,成一片霧靄飄離江面。

那次探尋讓我更理解李白所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對崔顥的讚賞和欽佩。開始不理解“歷歷”是寫樹木分明的樣子,哪怕知道了意思也只感到形容得空虛:樹木怎麼可能看起來“分明”呢?直到親眼探尋到了那晴日原野上一棵棵青蔥翠綠的樹在草叢之間疏密有度錯落分佈的明麗之景,才體會到了詩文之美,擴充了心靈。

因爲一次出於好奇的“探尋”,我尋到了多東西:詩文中的美景,登樓之喜悅以及探尋的意義。那次之後,我的眼界大大開拓,開始樂於探尋新事物,也屢次因“探尋”而受益。探尋使人內心豐盈。

篇五: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探尋是人類發現的前提。袁隆平終其一生探尋着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蔡希陶用盡心力探尋着大自然的祕密,居里夫人燃盡生命探尋着元素的奧祕……人類因探尋而腳步堅定,社會因探尋而不斷髮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探尋與追求。

我對《蘭亭序》的探尋,起源於一個夏日。

夏天,蟬鳴悠長,空氣間瀰漫着炙熱的、專屬夏日的氣息,令人不適的高溫使本就因字練不好而煩躁不平的我更加氣悶。我擱下沾滿墨汁的毛筆,鬱悶不知如何是好。我筆下的字與字帖上優美飄逸的文字截然不同,我始終看不出《蘭亭序》的瀟灑優雅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臨摹表現。

這時,老師進來了,他看了看我的字,笑說:“你這字好看是好看,就是沒有那神韻,過於拘謹了,要不然我帶你出去轉轉,找找感覺?”我懷揣着疑問,和他出了門。

小區池塘裏的荷花開了,清新怡人,避暑的人羣集中於樹蔭下乘涼。我也與老師同坐於樹蔭下,遠遠望着這夏日獨有的景色。他開口道:“《蘭亭序》是王羲之與其友人齊聚遊玩,寫文章集成的集子的序言,想探尋到那種瀟灑愉悅還是要身臨其境。現在雖然是夏天,但與人共同遊玩的歡樂還是可感的,你體會一下。”我似懂非懂,但也努力理解着他的話。若是在暮春時節,與友相聚於會稽山陰,那種閒適自在,悠然自得該是怎樣的輕鬆宜人呢?

我似乎懂了。回家後,我再度開始嘗試。這一次,我不在距今,而是隨心而動。我描摹着想象中王羲之與友人相會時的慨嘆,下筆時,墨汁自然地隨筆的遊走而揮灑,不再停滯,以心中之情帶筆遊走於紙上。這次的字跡,又像了一些。

我可能做不到像王羲之那樣的筆勢流動,但我探尋到了那種超脫於世俗的喜樂,與諸君子相聚的歡欣。或許我探尋到的不僅是書法,也是《蘭亭序》中的情感、精神與氣韻。

探尋的路上總會有波折,也許我們曾經想過放棄,但用心體會,總會有所收穫。有一句話叫“不經風何以見彩虹”。我們努力探尋過,便會有收穫、有發現,這便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篇六: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幽深的樹林中,枝葉層層疊疊,陽光從罅隙中灑入茂密的叢林,似是想要透過它看到什麼。我打小便對樹情有獨鍾,它們生機勃勃,是大自然的得意之作。我的祖父也喜歡樹,且特別喜歡畫樹,每每下筆前,他總要細細觀察,但他細看的,好像不只是樹的繁茂枝葉。

祖父將毛筆飽蘸墨汁,笑着告訴我:“黑與白,即爲樹。”只見他在宣紙上恣意揮灑,幾條墨跡和簡單的墨點,便勾勒出一棵樹的輪廓。

這是祖父筆下的樹,並無繁茂的枝葉與起伏波瀾的林海,只有黑與白的共生。

我拿起畫筆,將葉子添得茂盛,洋洋得意地拿給祖父看。但他只是衝我一笑,說了句:“你還不懂什麼是樹。”

他漸行漸遠,我空自留在原地摸不着頭腦。我回頭尋找我祖父數年前所畫之樹——孤獨矗立在懸崖之上,葉子稀疏的樹,黑的是枝幹,白的是廣袤的天地,筆寫潑墨,寥寥數筆,一旁是他的一位摯友爲他所提的墨寶:“心若蘭兮終不移,淡泊名利沁墨香。”我突然想到他曾經說過,畫家要用自己的風格創作,而非依貓畫虎的畫匠!他一生癡迷於探尋國畫的精魂所在,桃李滿天下,卻始終無名無利,“笑把浮名讓世人”。

白雲寂寂水潺潺,那顆始終未變的初心就埋在他樸實無華的外表之下。我似乎看懂了祖父的樹,那是一棵傲然挺立的樹,似要衝破天際,意猶未盡;那是一顆心無旁騖的樹,是否生長在叢林之中,它不在乎,是否有花草陪襯,它也無所謂;那是一棵歷經滄桑依舊執守內心的樹,承載着祖父一生的夢想,蒼勁有力而隨心所欲,像一位長者沉吟着不朽的詩句,渾厚而悠遠。

祖父一生對樹的探尋,透過他那支毛筆,紮根於畫卷之上,淡然於心,從容於表,不卑不亢,他似要與那樹融於一體,而我也追隨而去。

篇七: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不斷去深入探索、發現和品味。我就曾依靠一節揚琴課,探尋到了它的魅力。

新的學期選課時,媽媽堅定地給我選了揚琴。她告訴我:“你以前學的都是西洋樂器,這次正好領略領略民族音樂的趣味。”帶着媽媽的建議,我懷着好奇與期待,推開了揚琴教室的大門。

眼前的場景令我有些震驚。與腦海中所想象的那些刻板、老舊的畫面不同,揚琴教室裏洋溢着古樸典雅的韻味。我情不自禁地探索起來。走過一架揚琴,上面精緻的裝飾吸引了我的目光,盛放的金色牡丹環繞在琴絃兩側,加上小巧的綠葉裝飾,將我帶入一個清新優雅的境界,令我沉浸其中。

老師將琴竹——演奏揚琴用的竹片發到我們手中,我小心翼翼地端詳,生怕弄壞了如此美觀的工具。開始上課了,老師講解了幾個重要的音符後,便讓我們開始自己嘗試彈奏。我打開琴譜,翻閱時看到了一首我常聽的音樂,便想用揚琴試試,探尋一下這典雅的樂器會演奏出怎樣的感覺。

熟悉了每個音階所在的位置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演奏。隨着琴竹落在緊繃的琴絃上,沉穩厚重的低音迴盪在我的耳邊,我又敲響下一個樂句,這次是輕盈短促的高音。漸漸地,我開始陶醉其中。揚琴所傳出的音樂給了我別樣的感覺,它不似西洋音樂那樣急切猛烈,好像要將事物急切地傳達,而是用最舒緩的語氣,不驕不躁,溫柔地向你娓娓道來世間萬物的真諦。在悠揚的琴音中,揚琴將我帶到了遠方,帶入充滿詩意的世界,去尋找最純真自然的生活情趣,去探索中華民族古老樂音中蘊藏的柔韌雅緻的文化基因。

琴音終止時,課程也進入了尾聲,我滿懷不捨地離開教室。再看一眼揚琴,它彷彿也向我告別,期待我的下一次到來。這一刻,我終於探尋到了民族文化的真諦,探尋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中華民族長久積累的文化精髓,必將不斷被後人探索、傳承,拓展人們的眼界,豐盈人們的內心,在所有人心中迴盪。

篇八:探尋作文600字八年級

我穿行在兩排柏樹之間,柏樹四季常青,在行人頭頂投下一片陰影。隨着探尋的腳步,天壇硃紅的大門從層層疊疊的柏樹枝葉後逐漸顯現出來。

進入北門,我跟隨地圖的指引,踏着石磚直奔祈年殿,那個明清皇帝的祈谷之所,在電視節目、旅遊宣傳中代表天壇的建築。

即將到達祈年殿時,遊客漸漸從各方匯合,成海潮之勢。我被裹挾在其中艱難地行進,終於行至祈年殿腳下,那宮殿比想象中更爲高大雄偉。太陽升到天幕的正中央,陽光從祈年殿深藍色的瓦片上一級一級流淌而下,使每片琉璃瓦都鍍上一層金色,建築牆壁上繁複的花紋和潔白無瑕的漢白玉圍欄映襯得那樣和諧。曾經的歲月,莊嚴肅穆的皇權和千萬百姓質樸的願望彙集在這裏,求來年風調雨順,糧倉充盈。嘈雜的人羣好像短暫地消失了,只剩古樸的祈年殿和悠悠白雲在我眼中定格。

走出祈年殿,路上的陽光過分明亮,使人睜不開眼,我連忙躲進有樹蔭的小道。

那裏是另一番景象,屬於古建築的莊重在兒童的笑聲中少了幾分。幾個小女孩捉着自己揮出的泡泡;老人們放着舒緩的音樂,慢慢改變身形,推出太極拳的下一式;旁邊是一個武術班,少年猛地擡起腿來,帶起一陣風,驚起了在地上啄食的麻雀……

小道上的熱鬧與剛纔我在祈年殿感受到的熱鬧不盡相同,一邊是尋常日子閃爍的微光,一邊是千萬人同賞的盛大歷史文化。

此次天壇之行,我探尋到了平凡和宏大合二爲一的國泰民安,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愉悅與敬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z15k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