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精選14篇)作文

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精選14篇)作文

篇一: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精選14篇)作文

人的一生中什麼事最苦呢?對於我來說,莫苦於留下遺憾。

一件事情本可以辦到卻沒有幹,或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連嘗試都沒有嘗試,那你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要在遺憾中度過。縱使時間能消弱這種感覺,可當你回想起這件事時,還是能感到有些後悔。特別是那些本可以完成可你甚至沒有嘗試的事情,這意味着你可能白白放棄了許多的機會或是很可能對你有利的人生經歷。

比如說小時候學校選拔籃球隊隊員,我雖然學過一段時間的籃球,但擔心考覈太難,便沒有參加。後來從同學口中得知選拔並不嚴格,很多人都入選了,當時我便感到異常的後悔。那時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去參加了考覈,那該多好啊。我知道不該沉浸於過去發生的事,但那種懊悔的痛苦感覺在事情發生之後便會存在着,十分難以排解。這便是我爲什麼覺得留下遺憾是最痛苦的事情。

那什麼事情最快樂呢,當然是不留下遺憾。勇於去嘗試,儘自己的全力去完成事情。就算沒有成功,也不會感到過於難受,畢竟你已經盡全力了啊,你已經知道自己在能力上可能擁有缺陷,這時你的感覺肯定比留下遺憾時的後悔好上很多。

篇二: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有人說,人生最苦的是明知一件事要發生卻無法挽回。就像是知道考試考砸了卻也不得不等待着發下成績的那天;就像是童年馬上要結束卻也不得不渾渾噩噩的度過剩餘的每一天;就像是……

就像是一天天看着親人不斷老去我卻不可能有辦法回溯時間一樣的每一天。

人生最苦,無異於此。

我曾經有那麼幾天,走在路上時,都覺得樹會落下來;走在河邊時,都覺得有人會把我推下去;走到商場裏,擔心會遇到暴徒;走到馬路上,又恐懼會有飛馳的車從我身上碾過。你聽着也許很荒謬,但是是真的。就在我爺爺去世後的幾天裏,我無時無刻沒有這樣的想法。

梁啓超說: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

自己的衰老、死去,縱然有人能看的平常。但難道會有人,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至親之人一天天被皺紋爬上臉龐,被病魔侵蝕軀體,直至被奪去生命也無動於衷嗎?

不可能吧。

我是一個很感性、很戀舊的人,我可以一直珍藏着小時候的一件衣服,哪怕不會再去穿,也絕不扔掉。我可以爲一條只養了幾天的金魚的死亡而悲傷很久;可以因爲國小畢業而哭一晚上。而在真正失去極其重要的親人前,這些都算得了什麼呢?

那幾天,總感覺死亡就在我的面前對我招手,上語文課時,課本卻被風吹到了杞人憂天那一篇。我第一次與這個幾千年前的可憐人有了共鳴——想必那杞人也剛剛見證了生命的凋亡罷。

最苦,不過於看着親人永遠離開。

曾經我看到過一個選擇題,如果你可以讓你的生命永遠回到10歲或21歲,你會選哪個?

無疑是前者。

雖然我從來沒有體驗過21歲,體驗過成爲“大人”的快樂,但這個問題無需猶豫。我不願意失去任何親人。

那麼最樂,便是家人能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吧。

我自私的希望是永遠。

可惜不可能。

人生有幾天在體驗最樂呢?在我剛出生之後,我就失去了我的奶奶,如果按照我的邏輯,怎可能有一天最樂?最樂的時光,只是我的想象罷了。可反過來想,有幾個人能體驗最樂呢?

所以只是無助的祈求上帝繼續縱容我這缺角的快樂吧。

最苦的時光很短,但恐懼它到來的時光卻很長,我努力守護住這片時光,卻也忍不住與家人拌嘴吵架。我永遠也不想看到可怕的死神奪去我至親的靈魂,我想要永遠在最樂的蜜罐中浸泡……我羨慕所有還未被這刻骨銘心的痛霸佔心臟的人。

失去後才感覺到擁有——

有多麼美好。

最苦最樂,便是如此吧。

篇三: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我人生未經歷過特別的大事,總有人認爲現在考試沒考好就像天塌了一般,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升學了。

小升中是我現在經歷過最苦的事了,爲什麼呢?想躲也躲不掉,考上不好的中學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啊。

從國小五年級下學期時,我就上了一個“坑班”,因爲在那波人裏算去的比較晚的,第一次考試直接考了倒數第四。在國小班裏我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公認學習數一數二的,可我一受這打擊,整個人就像垮掉了一樣,一連好幾天精神都萎靡不振的。題刷了差不多快一週,總算看到點盼頭,分數比原來提高了一些,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所有人都在進步,我的名次仍停留在那裏。

題刷了一年多,我的穩定性已經上來了,本身的一些天賦也展現了出來,名次可以穩定到前五(共100人左右)。這對於我來說還是很鬱悶,刷題班裏大多數都是海淀學、戶籍的同學,而我卻是“雙非海”,來海淀的機會很小,這對我有很大的打擊。

時間一直推移到去年5。31至6。4這幾天,因爲學籍戶籍的原因,我只接到了北大附的面試邀請,通知錄取大概是在2、3號那幾天,我始終沒有接到通知。我那幾天都快崩潰了,以爲自己煎熬了一年多最後還要在東城待着。

真的認爲就像古人所說的“天要亡我”,直到六月四,我生日的前一天,我媽媽告訴我被錄取了,那種喜悅是無法言表的。就像你握緊了拳頭,全身力量都集中在那上面一樣,我蹭的一下蹦了老高,我一年多的煎熬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篇四: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人生的最苦與最樂是什麼?千百年來,我們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佛家說七苦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樂是向善;梁啓超說最苦是揹負沒有完成的責任,最樂是完成了自己的責任。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見解。

在我看來,人生的最苦莫過於已經沒有了希望。當一個人還心存希望時,他會充滿動力,因爲他不希望自己的目標落空。但當你已經沒有了希望時,你就會像一頭喪失鬥志的獅子一般,心灰意冷,幹起什麼事都覺得是無用功。即使有些事情就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也可能在短暫的失望中錯失了機會。

人生最樂的事便是有了一個可以努力,可以奮鬥的目標。它會讓你的心像一簇跳動的火苗,幹起事來充滿了動力和熱情。有時,即使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會出現奇蹟,一些看似已成定局的情況也會出現轉機。比如,在洪都之戰時,明軍即使只有2萬人,卻靠着“援兵一定會到”的信念抵擋住了60萬漢軍兩個月。只要心懷希望,你便多了一絲成功的可能性。

當然,最苦與最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最苦可能是眼前的事情沒忙完,有時是壓力太大,但是,在我現在看來,最苦便是如此了。

篇五: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人生中的苦,於我,便是拖延。明天要完成的作業,今天晚上卻不想去寫;答應別人整理的筆記,卻做了一半就沒有心思去做了。這種煎熬在於腦中的矛盾,即是人腦中自然享樂的野性和自控力的對決,等到時間荒廢過去之後,迎來的便是悔恨和不甘。所謂什麼生老病死、未來的責任,都是對當前和未來的不安,遠稱不上什麼“最苦”,而拖延帶來的,是對過去的悔恨和無比的煎熬,世上有苦也不過如此了吧。

所謂拖延,是源於誘惑與自控的矛盾,而貪圖享樂,則是人的本性;自控卻是對未來的投資,源於對未來成就感的臆想,如果未來的目標尚不明確,那麼這種成就感從何而來呢?拖延的本質,在於目標。

就寫日記來說,如果我的目標是完成,這個目標顯然不合適,因爲它對我的要求過低,導致我可能寫兩筆就放下了;而如果我的目標是拿到5分,我將充滿動力,寫個一頁半頁紙的不是問題。

如果有了明確、合適的目標,便不會拖延了。

有最苦便有最樂。最樂則正好是最苦的反面——充滿動力和激情地完成一件事。就如上面日記的例子,我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幹起事情來便格外有勁,結果也會好上幾倍;有動力地幹着事情,做完了便會覺得如釋重負,這種感覺,是物質上的樂無法比擬的。

篇六: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我認爲最苦的事莫過於有人將他們所有的任務都堆在了你身上,並給予你更多的壓力。但你又必須要做,否則他們就會將所有的職責統統歸到你身上。在你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時,這種壓力是怎麼甩也甩不掉的。比如說,本來是各執其職的事情,卻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最後你不得不將所有任務全部完成,只要稍晚,就會有人在後面不停的催促着你。我就像那種在幫助別人做事的,卻怎麼也不被認可的人。所以我並不認同“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的觀點,因爲這根本不是我希望的結果。

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那當然是在你完成任務之後得到了認可,身上的擔子自然就輕了。那種喜悅是你前所未有的。事,雖不大,但快樂是巨大的。明知道這件事下一次還會發生,卻總是難以抑制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與愉悅。每個人也都會給你特別特別好的迴應,每個人都在鼓勵你,你又爲何要因爲這些與夥伴們互相埋怨?更多的壓力反而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喜悅。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篇七: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人生最苦的是什麼事呢?有人說是生病,有人說是死亡,但在我看來都不是。生病固然難受,可那只是一段時間的事,熬過去了也就過去了。死亡固然可怕,不過是因爲它是未知的,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情充滿恐懼。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人生最苦的事,我認爲人生最苦的事是沒有一個真摯的知心朋友。

西塞羅曾經說過:“朋友,可以把快樂加倍,把悲傷減半。”當我們傷心時,我們需要找人傾訴;當我們失意時,我們需要別人的鼓勵;當我們跌倒時,我們需要被人的幫助……這個別人是誰呢?肯定不是陌生人,也不會是隻見過兩三次的人。這個人可以是我們的父母,但父母不可能跟我們一輩子,他們終將老去。而我們的人生纔剛開始。所以這個人只能是我們的朋友,而且是那種感情很深的知心朋友。而若是沒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就沒有一個人能聽我們傾訴,只能所有想說話都要自己憋在心裏;需要陪伴依舊是孤身一人,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扛下所有;失敗時沒有人來幫忙,只能自己咬牙爬起來繼續前行……這種苦並不是可以自我調節得開的,它需要一個朋友,帶領我們走出痛苦。不管是學習中,生活中,還是以後的工作中,沒有朋友都是非常令人痛苦的。所以,要我說,人生最苦莫過於沒有一個知心朋友了。

那什麼事最樂呢?自然就是有一個知心朋友了。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第三層是社交需求,而社交需求裏就包含友誼。朋友影響我們的言談舉止,朋友伴隨我們一起成長,友誼滿足我們精神上的需求。我就有這樣幾個知心朋友,我們一起開懷大笑,一起暢談,一起前進,互相激勵,互相追逐。可以說,因爲有他們,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多姿多彩。王勃曾寫下一句著名古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算我們物質上可能沒有那麼充足,但精神上是富足的,心態是陽光快樂的。

沒有朋友的人感受到的快樂真的要少很多。多一個知心朋友,多一份快樂。若是一生都沒有交到一個知心朋友,那是真的感受不到這種快樂了!

篇八: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我覺得人生最苦的事,不是揹負着未來的責任,也不是寫不出數學題,而是在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因爲我覺得,人就是在一個不斷制定目標而又不斷完成目標的一個過程之中,一遍又一遍地提高自我。人沒有了目標,就像沒油的汽車,沒有動力前行。假如人日復一日的的在虛度的光陰之下活着,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至於最快樂的事,那便是達成了自己制定的目標。與他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目標不同的是,自己的目標做起來會更有意義。但是這種目標往往是不怎麼能完成的,因爲是自己制定的目標,便沒有檢查的日期,往往因爲其他的事耽誤,就不會去完成了。因此,自己的目標就是後世很難完成的。假如完成了,那一定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而且這種快樂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就印證一句話“從苦中得來的樂,纔是真樂。”這種樂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篇九: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人生最樂的事是什麼呢?有錢嗎?不是。考100分嗎?不是。我覺得人生的樂是對於一件事報以最高的期望值時,那是最樂的。

人如果達到一定境界,自然錢就滿足不了那個人的追求了。考試得一百分也只是短暫的快樂且很少見的。如果做了一件事,對它的期望值很高,那麼人就會愈加地高興。在那件事的結果出現之前都會沉浸在喜悅當中。

考了一次試感覺自己要拿高分,寫了一次作文感覺要得獎,演唱了一首歌感覺要受到老師的誇獎。就算這些事過去了很久,但是一提起來你依然會很激動。凡是一些事你對它有所期望的,你都會把它的好在腦海裏無限擴大。因此一些壞處你就不太會想到了。那悲傷的心情從何而來呢?

那就這這個思路想想,什麼事最苦的呢?那自然是事情的結果與想象的結果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多爲負面的結果。就還是比如你覺得這次考試會得高分,去找同學們炫耀了一番之後成績出來了但是考的卻很差,就如同週五早上第一節課一樣。

所以,我覺得最苦的與最樂的並非是程度上的意思,而是一種量上的意思。這樣纔會有最字而言。

篇十: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在人的一生中,有苦也有樂,在生活中苦是避免不了的,而樂則是苦過後嚐到的“甜”!

雖然我現在還是一名國中生,可能說的最簡單的那就是關乎自己成績的最苦與最樂,雖然現階段是這樣的,可人生還有很長的道路,長大以後再看這些事就感覺不會那麼的重要了。

生老病死是難免的事,只要是樂觀的人都不會覺得這是一些很苦的事。但是我認爲,我一生中最苦的事是與自己的親人或者有感情的朋友離開,這會是讓我接受不太了的事,我認爲沒有親人的陪伴,就會感覺到孤獨或者想念,比如過年的時候,沒有家人的陪伴也沒有朋友的陪伴,自己孤零零的過完一個年。我們生活需要家人的陪伴,這會是我們更加有動力,也會在低谷的時候在身後爲你撐腰。

而最樂的事我覺得那便是認真對待生活,時時刻刻的享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只要我們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他們都會無時無刻的該我們帶來驚喜。發現生活中的樂趣,用心對待身邊的事物,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想要乾的事情裏去。這樣,便是最樂!

篇十一: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苦”和“樂”這兩種情感會一直伴隨着我們的一生,相互交織着,豐富我們的情感。

那就先說說“苦”吧,人生中最苦的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最苦的事莫過於一輩子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是說沒有愛好。但這又分爲兩種情況,一種人是從來沒有想要追求的事情;而另一種人是曾經有過喜歡的事,但可能在追求的途中放棄,或以失敗告終。將這兩種人進行比較,第一種人他們其實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所以相比來講,他們一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幸福感會比第二種人更高。

現在有一些“工作狂”的年輕人和中年人,他們晚上加班,週末加班。但他們真的想這樣嗎,並不是的,其實他們中的有一部分人的工作也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喜歡的。這些人努力工作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爲:他們除了工作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幹什麼。沒有興趣愛好,所以等他們的生活真正慢下來,他們反而會不知所措,整個人感覺很空。

反過來看,最樂的事情就是可以一直做喜歡的事情。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纔可以得益。”面對我們喜歡的工作,我們會很有動力,辦好了一件事情也會產生滿足感與成就感。就像我們面對學校的作業,有時會感到很煩,拖拖拉拉到最後期限前纔開始做,;相反做喜歡的作業就會做得很快。其實道理是一樣。當你熱愛這份工作時,看着那些方案和合同就不會感到乏味與枯燥。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我們都熟悉,他年輕時,父親就一直希望他能當一名律師,他一開始順從了父親的意願,但不久還是選擇堅持自己喜歡的寫作,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在找不到出版社的那段日子一定很難熬,但能一直堅持寫作對他來說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愛因斯坦還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讓凡爾納一直堅持下來的,不就是他那對寫作的熱愛嗎。

當我們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歡的事時,我們會發現我們做起事來就會事半功倍。愛好能讓人變聰明,也能給人動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在行程中得到快樂,在困難中得到鼓勵。

篇十二: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人生是苦樂交織的。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並沒有察覺到什麼苦與樂,那是因爲人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大同小異的,因此習以爲常了而已。那麼,人生中最苦與最樂是什麼呢?

對於我來說,最苦的就是遭到批評。從生物學角度來講,遭受批評會對刺激大腦,就像聽到一個刺耳的聲音那樣難受。當然,對於批評的認知程度不同,這個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如果我遭到了很嚴厲的批評,我的自尊心一定會受損。總是覺得沒臉見人,一見到人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生怕被別人笑話。這時候,感覺人生真是苦。即使你臉皮再厚,如果聽進去這個批評,也同樣會感到難受。

有人說:“我們經常說‘貧苦’,那貧窮不是很苦嗎?”如果一個人雖然貧窮,但是他沒有過多的需求,一天到晚能吃飽就夠了,那他就不覺得苦。相反,如果一個人很富有,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滿足,那他就會很苦。

那麼,如果遭到批評是最苦,那麼最樂不就是被表揚了嗎?其實不然。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那麼每個人的最樂也是有所差別的。人的興趣愛好是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所導致的。那麼,如果一個人有很多愛好,那麼那個人一定是覺得它們給了他快樂,因此纔會是愛好的。一個人如果沉浸在自己想做的事中,因爲他想做,所以他那時是最快樂的。一時的樂與長久的樂,前者的程度一定會更甚的。

篇十三: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苦和樂是每個人都有的,我覺得最苦是你不能和一個集體很好的融爲一體。樂自然是你能和一個集體一起,有着你的存在。

先說一說苦,我認爲苦是你找到了一個相對性格方面比較適合你的一個集體,但你只能默默的聽着,好像一個觀衆一樣看着她們。就像我在國小時,每次活動聊天都分爲幾個部分。一部分是運動打籃球踢足球的人,一部分是比較喜歡玩唱歌或跳舞遊戲的的人,而我們這兒時玩遊戲的部分,我也只能跟着這裏玩了。每當聊天時,我在旁邊看着,玩遊戲時,我也基本是後幾個被想到的同學。每次基本讓我感到很無聊,想一個外班的同學一樣。甚至有時課間被冷漠。

樂是你在這個集體中能感受到快樂,和她們一起活動,讓你在這個集體中有存在感。國小過去了,就像現在的國中。每當課間或體育課時有的同學就主動找我玩,中午下去活動時,曹同學她們約好人下去玩,總是不忘記叫我,我也和她們相處的很好,甚至成爲必不可少的人,這讓我感到很開心,也很快樂,不被落下。可能我覺得苦就是融不到集體中,被孤立了而感到孤單吧,樂是有很多瞭解我,能和我能玩到一起,帶給我快樂不被孤立的集體吧。

我想國小到國中有可能也是因爲我性格的改變或者找到適合我的集體吧!

篇十四:議論文《最苦與最樂》的論點

人生最苦莫過於昧着自己的良心做事。明知道這件事是不對的,卻依舊要做。撒了謊不承認,打了人說是他先動手的,即使吃飯睡覺,滿腦子也在想着、擔心着這事。爲什麼呢?因爲良心過不去呀!這時身上揹負的一種壓力,還有心中的緊張感和畏懼感豈不比老、病、死苦得多?日裏夜裏也在急着,生怕自己做的事敗露出去,遭到衆人的唾棄,即便是自己,也在斥責着自己。等到那時候,就沒有一點顏面可言了,縱然死也是帶着苦痛和內疚往墳墓裏去。翻過來看,什麼事最快樂呢?自然是在錯的和對的之間選擇了正確的一方。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做錯了事但實話實說,不和小人同流合污反而檢舉揭發他們,到了那時,自己一身正氣,便可挺直身板,再自信不過了。自己身上沒毛病可挑了,即便是被人誤會了,那也不用擔驚受怕,因爲自己有說不盡的理,因爲正義遲早都會降臨的呀。人們會看到自己光榮的一面,面對大家的稱讚和敬佩,那是無比的輕鬆愉快。人的一生中,總會走到分岔路口,這時,應該問問自己:“我這麼做對得起自己嗎?”選錯了,則會有一輩子的痛苦;反之,是數不盡的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nw4k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