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作文

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作文

篇一: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精選10篇)作文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題記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典籍裏的中國》繪聲繪色地向我們展現了我國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傳奇一生,我深刻體會到《徐霞客遊記》不僅是對我國大好河山的精心描繪,更是徐霞客奮鬥一生、拼搏一生、奉獻一生的智慧結晶。這本書凝聚着徐霞客朋友的無私幫助,過路人的熱心付出,父母的殷殷教誨。

徐霞客曾生肺腑之言:“父愛如山,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母愛如河,讓我行萬里路,而心中有恨。”徐霞客父親對他疼愛有加,讓他受益終生,“丈夫當朝碧海暮蒼梧”的志向就此萌芽。他的父親逝世後,他痛不欲生,但他的母親引導他走出悲痛,鼓勵他踏遍祖國大好河山,指引他探尋長江源頭,告訴他大丈夫志在四海。於是他懷着堅定不移的志向滿懷信心地上路了,母親的鼓勵幫助他化險爲夷,指引他找尋到正確的方向。沒有徐霞客父母的諄諄教誨,哪裏還會有舉世聞名的“千古奇文”——《徐霞客遊記》呢!

《徐霞客遊記》裏最爲人所知的莫如是“萬里遐徵”這一篇章了。“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於河,不與河相提並論,不知其源之遠。”徐霞客的實踐精神和追根求源的探索品質讓人佩服。面對強盜的掠奪,他寧願交出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與歹徒鬥智鬥勇,誓要保全他苦心記錄下的日記。“這對於你們來說一文不值,對我卻價值千金。”一語既出,不禁讓人潸然淚下。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登上了魂牽夢縈的蒼梧山,站在山巔,他動情吶喊“我做到了,我做到了!”讓人心潮澎湃,感人至深,我也不禁跟着欣喜若狂。

爲溯源長江,即使惡病纏身,他仍不顧生命危險,堅定信念,拄着柺杖一步一步艱難地向着長江源頭邁進。路途中卻因體力透支未能喝到長江源頭的水,但他仍矢志不渝,一定要再找個機會去長江溯源。然而,觸目驚心的一刻發生了:在下山途中,他腿疾再犯當場昏迷。旅程竟在雲南終結。醒來後他還鏗鏘有力地說就算是爬也要爬過去,可惜好夢難圓,他終因疾病未能完成自己偉大的夢想,即便如此,他也已經完成了一生中最光榮的使命。

“何處不可埋吾骨也!”他身上體現出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英雄氣概,他對祖國河山的讚美和熱愛之情溢於言表。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徐霞客以筆代心,以足爲誓,以踐爲本,開創前人未走之路。“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亦當從小立志,立大志,立長志,立遠志,沿着先人的腳步,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

篇二: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劉鑫

有這麼一個人,他胸懷大志,一生翻越了重重高山,穿越了片片深林,淌過了條條大河,用雙腳丈量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有這麼一個人,他勇於探索,一生言前人所不敢言,爲前人所不可爲,行前人所不能行,用信念尋到了長江的真正源頭!

他,叫做徐霞客。

少年時期,他因考試落第,心生沮喪。他的父親對他說:考試落第沒關係,但人要有志向!”徐霞客隧樹立了自己的志向:“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多麼豪邁而又堅定,他也把這句話落到了實處,這既是他胸懷大志的重要體現,也是他尋山遠遊的真實寫照!

他看過黃山奇石、見過廬山瀑布、觀過雙龍洞石窟,朋友說他“尋山如訪友,遠遊如致身”,這一切正是源於他對自然的熱愛。他雙腳踏遍五嶽、遊歷九州、溯源長江,歷經三十餘載,融入自然、敢於實踐、嘔心瀝血,終於著成《徐霞客遊記》。遊記既對我國大好河山有着準確、詳細、豐富的描述和記載,又充滿了深厚的文學底蘊。

徐霞客跋山涉水多年,只爲探尋長江正源;不遠萬里、忍受傷痛,只爲糾正前人錯誤,他不計辛苦與勞累的理想與豪邁,不怕挫折與阻礙的恆心與毅力,令我無比震撼,這讓我想到《明朝那些事》裏的一句話:“成功只有一種,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徐霞客憑着堅強的意志和過人的智慧,在地理和文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越走越遠。他未走完的路,我們要繼續前行!

篇三: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徐靈鈺

《典籍裏的中國》,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故事活起來。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值得我們世代守護,薪火相傳。打開典籍,對話先賢,我來到李時珍身邊。

李時珍,生於1518年,明朝正德年間,他的《本草綱目》集明朝以前醫學之大成,首次採用綱目體系爲藥物分類,開創了歷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

點一盞孤燈,伏案執筆,潛行修書,足遍天下。人言:學醫難,行醫難,編本草更難。李時珍卻知難而進,開啓了行醫之路,一直堅定不移地走了下去。觀李時珍歷遍天下,品讀他正心修書、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彷彿也穿越古今,遇見了李時珍堅定不移的背影,踏上了他求真務實的足跡。李時珍的精神並沒有因時間的遠去而泯滅於歷史的長河,相反,他永遠都是一顆不改顏色的孤星,閃爍着、奉獻着、光明着。

“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採。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奇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鑑,毛髮可指數也。”

遠行萬里,俯身求序,爲得一書,勘誤十年。李時珍晚年爲能刊刻醫書,不遠萬里找到了明朝文學泰斗王世英。請他作序,見面後,二人皆認爲此書關係重大,應謹慎勘查。爲民衆而修本草的李時珍,再次花費十年光陰,懷平生夙願,查歷代典籍,歷寒來暑往,修訂《本草綱目》。“壽國以壽萬民,壽萬民以壽國。”李時珍開拓創新,關心民生。他不僅是古代的醫學先賢,更是當今精誠爲民的楷模。

“醫者貴在格物也”,對李時珍來說,格物致知不只是窮究事物原理,獲得知識,更是爲天下百姓健康探求真理,爲編纂出一部能幫助人民的書籍奉獻自己的力量。

大醫精誠,精誠於國家,精誠於民族,更精誠於百姓。

篇四: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長江的源頭在哪兒?爲了探尋這個問題,中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僅憑一雙腳走了兩年。

三百多年前沒有現代先進的測繪手段和精密儀器,沒有國家人力物力支持。僅靠着一具血肉之軀、一個崇高的理想、一個團在心頭的謎,徐霞客毅然走上一條漫漫追尋的長路。

小時候,徐霞客的理想就是追根溯源,千百年來所有人都說長江的源頭是岷江,可是否真實,無人證論。探尋長江源頭,走遍祖國河山,是他的初心;糾正謬誤,向世人證實“長江的源頭是金沙江”,是他走出的第一步。兩年,萬里長江,沿路全靠步行,這使得徐霞客的腳落下病根。

他走遍祖國河山,繪製地圖,詳細記錄真實數據,不怕苦難,初心不改。這些文字後來匯聚成中國地理鉅著《徐霞客遊記》,寫後半部分《萬里遐徵》時徐霞客已入晚年,雙腿不能行動,病入膏肓,許多人勸他不要走了,他不假思索地搖頭,聲聲鏗鏘:“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我的理解是:大丈夫應把心血和生命傾注於國家,朝朝暮暮,與山川湖海作伴,無怨無悔,矢志不渝。《徐霞客遊記》實實在在是用雙腳走出,用心血瀝出的。這是一條悲壯的路,爲後世地理學做了厚實的鋪墊,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發的進步發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徐霞客,一個遊人、文學家,也是一個堅守初心的地探索家。

篇五: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閆冀川

二號”載人飛船探索宇宙的片段,展現了當代中國人對先賢“上下求索,勇於創新”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節目開場,老年屈原在“歲月長河”裏遇見了編訂《楚辭》的西漢文學家劉向、承襲《楚辭》浪漫主義風格的“詩仙”李白以及“天眼之父”南仁東。節目特別爲屈原和南仁東打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天問”。他們的成年時代和幼年時代一問一答,交錯呼應,最後共同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心靈宣言中,正式開啓《楚辭》的識讀之旅。其中最令我動容的一段對話是:

屈原:我提出了關於宇宙的疑問。

南仁東:我用一生在尋找答案。

“知道我們的生命源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

中國人民歷經磨難而不屈,中華民族歷經考驗而不衰,豐富的文化正是這其中內在的密碼。邁步新徵程,不斷開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影響力,我們的文化將更加飽滿,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將更加昂揚。

篇六: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劉釔君

近日,觀《典籍裏的中國》,心生感慨,故作此篇,以懷先人。

這一期的典籍爲《徐霞客遊記》,主要講述了徐霞客幼年、青年及其遊歷祖國大好河山的經歷。無數畫面在時空中交錯,以“傳承”爲主題,無數先輩前赴後繼,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

畫面伊始,徐霞客在雲南患上腳疾,卻鏗鏘而言:“我們要沿着先人的腳步,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畫面一轉,是中國地理學家們在冰川中探尋長江源頭,有一個人凍腫了雙腳,卻堅定地說:“我們要在前人的足跡上更進一步,完成溯源。”這兩句話讓我無比震撼。畫面來到徐霞客身患重病時,人們都勸他回家,他卻拿出一把鐵杴說:“何處不可埋吾骨耶?”他要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華夏山水,如何不令我感慨萬千。

當現代讀書人撒貝寧與徐霞客見面以後,鏡頭拉回到了徐霞客的幼年時代。徐家正盛傳一個歌謠:“徐家布,賽絲綢,江陰城裏人人求;徐家布薄又軟,夏天透涼冬天暖。”徐霞客說:“我們家的布有長江那麼長,”徐母卻說:“我們家所有的布連起來都沒有長江長。”徐霞客問母親:“長江有多長?”徐母說了許多,也不知道長江到底有多長,只提到了長江的源頭在岷山,徐霞客立誓:“我要去長江的源頭看看。”好奇心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紮下了根,理想就此啓航。

科舉落第,徐父卻借祖訓教導徐霞客立志比功名更重要。是以,當徐霞客說要遊歷山水時,徐父欣然支持,還鼓勵他:“聖賢的功業就是建於山水之間。”徐霞客將酈道元視爲偶像,要“將功業建於山水之間。”

正當徐霞客躊躇滿志,準備出發時,噩耗傳來—一夥盜賊闖入徐家,將布匹一掃而空,還打傷了徐父。徐父又急又氣,沒多久就去世了。堅韌的徐母引導徐霞客走出悲痛,鼓勵他去實現在父親面前許下的承諾。

在母親的鼓勵下,徐霞客邁出家門,開啓了第一次遊歷。

回到家的徐霞客,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給母親聽,徐母驚歎非常。徐霞客隔空告訴撒貝寧:他的母親最喜歡他的遊記,每當他念給徐母聽時,徐母都高興得像個小孩子,就如自己也身臨其境一樣。

徐母八十大壽時,徐霞客的很多朋友前來祝賀,其中不乏文壇巨匠,他們都是徐霞客遊記的粉絲。徐母很是爲兒子有這樣的成績、結交了許多朋友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有一個場景最是讓人爲之動容。徐母去世後,徐霞客回憶起童年往事,徐母慈祥的形象又出現在他眼前,鼓勵他繼續遠遊。正當徐母要離開時,徐霞客忽地跪下了,徐母想要摸兒子臉龐,卻摸不到,真摯母子情,讓人潸然淚下。母親的愛,是他一次一次遠行的動力和源泉。

守孝三年後,帶着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徐霞客開始了他人生中最長也是最後一次旅程——“萬里遐徵”。這次征程,他在湘江江畔遭遇強盜,不僅財物被洗劫一空,書籍被銷燬殆盡,他和僕人徐安也身受重傷。但是,徐霞客沒有被困難嚇倒,他依然堅定前行,終於登上了蒼梧之山——九嶷山,他在山之巔隔空對母親大聲疾呼:“媽媽,你看見了嗎,兒子做到了!”

撒貝寧是這樣評價“朝碧海而暮蒼梧”的:這是一種縱橫於天地之間,不計朝暮、不計山海的理想與豪邁。而徐霞客則說:“這是母親對我的期望,也是我畢生的志向。”

多年以後,徐霞客最終完成了他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心願——溯源長江。垂暮的他最後幾步是爬着走的,當他踉踉蹌蹌來到金沙江,站在江畔一塊巨石上,慷慨激昂地呼喊:“母親,請爲我祝賀吧,我看見了長江的正源!”正如曹操所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徐霞客雖已年逾知天命,但探尋長江之源頭的初心時刻催其奮進。

天有不測風雲,一直陪伴他的僕人徐安因思念家人,堅持要回家。他到底只是個凡夫俗子,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未曾領悟徐霞客的志向。從江陰一直到麗江,他與徐霞客風雨相伴、同甘共苦,無怨無悔,他盡到了自己的義務。所以,他棄徐霞客而去,我們並沒有資格怨責他什麼,哪怕此刻的徐霞客臥於病榻,不能行走。願望近在咫尺而未能實現,愧疚深深地充斥着徐霞客的心。在夢中,他的父母趕來了,安慰他說:“我們以你爲傲。”他們勸徐霞客回家:行萬里腳下有根。這也正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落葉歸根。情勢所迫,徐霞客決定回家,當他離開雲南時,鄉親們紛紛趕來送別,他們異口同聲說道:“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踏遍青山綠水的目標和計劃,敢於質疑並探尋真理的勇氣,矢志不渝、堅持不懈、不畏艱險的恆心,熱愛大自然的豪情,造就了徐霞客,也造就了《徐霞客遊記》。

歲月變遷,一代代的科學家們在不斷地探索、勘測祖國大好山河,儘管測繪的工具和手段日新月異,然而不變的是中國學者求實探索、刻苦鑽研的精神和對祖國錦繡河山深深的熱愛!

篇七: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王垠博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這是徐霞客一生的寫照,他用雙腿丈量了三山五嶽,探尋了長江源頭。

徐弘祖,號霞客,他生在江陰,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因明末動亂,給予他希望的父親死於盜亂,其母王孺人鼓勵他外出遊歷,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段征途。《典籍裏的中國》以戲劇的方式演繹了霞客先生的意氣風發,這時的遊記佔了《徐霞客遊記》的四分之一。

在知天命的高齡,他選擇西行,全自己的夙願——探尋長江源頭。“萬里遐徵”完成了剩下的四分之三,並使《徐霞客遊記》成爲“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之作”。他的一生有三十餘年行走在丈量祖國山河的路上,他不曾懼怕過路途中的猛獸,不曾忘記自己的志向,就像一位仗劍走天涯的俠客。

霞客先生踏遍五嶽、遊歷九州、溯源長江,雙腿落下了永久的疾病,晚年甚至完全不能行走,他關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當時還未正式成書的遊記。臨終之際將書稿託付給了季夢良。季夢良,是霞客先生的多年好友,霞客先生仙去後,他整理書稿,仔細編寫,如今我們能追溯到最早的《徐霞客遊記》便是會明先生手書的。

霞客先生用親眼所見的現實,修改了古書中錯誤的判定。他走到一個地方看到樹木蔥鬱,會感嘆不已;看到亂砍濫伐,會多有譴責。他愛着祖國的大好河山,所以願去丈量其長短。

“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於河。不與河相提而論,不知其源之遠。”前人未盡之路,我們應以俠客之名繼續行走。

篇八: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孫若汐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題記

萬曆二十九年,他童子試落弟,父親徐有勉語重心長地說:“徐氏男兒,可不取功名,但必立志。”於是,他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大志。自此以後,他遊歷山水,在經過三十年的考察後,寫下不朽鉅著《徐霞客遊記》,他,是“千古奇人”——徐霞客。

他記錄下了天台山閃爍的星辰、爛漫的朝陽,還有滿是繁花的山谷,他頂着惡劣氣候登上黃山,邂逅了氣勢磅礴的廬山瀑布,遇見了秀美的雙龍洞……行在路上,夢在前方。他探詢山水之中的奧祕,他以足爲誓,以筆帶心,實現了自己的偉大志向,爲我們留下了《徐霞客遊記》。

在《尚書·禹貢》中記載“岷山導江”,人們都認爲岷江是長江的源頭,徐霞客爲探尋真理,“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發現金沙江發源於崑崙山,比岷江長一千多裏,於是在《溯江紀源》中將金沙江定爲長江正源。正是因爲他有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所以今天我們才能讀《徐霞客遊記》而知天下地理。“不探江源,不知其大於河,不與河相提而論,不知其源之遠。”勇敢追求真理,或許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徐霞客的三十年何其艱辛!如今,高鐵代替了雙足,各種精密的儀器代替了紙筆,人們能夠真正做到“朝碧海而暮蒼梧”。徐霞客以足爲誓,丈量名山大川,以筆代心,記錄下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一生很長,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篇九: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張藝

“明明暗暗,惟時何當?”白天光明,夜晚黑暗,是誰在安排這一切?

“圜則九重,熟營度之?”青天這麼高,誰能度量它?

這是屈原對天發出的驚世之問,激勵着後世不斷探索前進。宇宙無窮,求索也無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可能沒有找到答案,但敢於發問的勇氣,勇於求索的精神,有時比答案更珍貴。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聽屈原的勸阻,要與秦國求和。屈原委屈,他委屈楚懷王寧願聽信讒言卻不相信自己;屈原悲憤,他悲憤這世間烏煙瘴氣,楚懷王身邊盡是貪婪狡猾、愚昧無知之流;屈原慚愧,他愧對戰火中飽受摧殘的百姓。屈原的一生都在追求清白高潔,寧肯跳進江中葬身魚腹,也不願與世俗之輩同流合污。“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屈原對自身的要求,也是其精神寫照。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橘樹紮根在南國的土地,難以遷徙。這是楚人的立身之本,時至今日,屈原的這番話仍告誡我們要做一棵橘樹,紮根故土,愛我家園!

漫漫時光,屈原的求索精神延續了千年。而今,中國天眼就是人類求索的眼睛,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路,仍然漫漫修遠。屈原深遂的目光,透過中國天眼,看向漫漫宇宙。“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做一棵橘樹,爲國家之富足繁茂自己,爲國家之強大奉獻自己,永世不移!

篇十: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李蕊圻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被稱爲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司馬遷所創立的紀傳體也爲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觀看《典籍裏的中國》,當代讀書人撒貝寧穿越時空到兩千多年前,與司馬遷“千年一拜”。幾度哽咽,熱淚盈眶。

司馬遷出身史官之家,少時便跟着父親司馬談飽讀詩書。對他來說,修史、做史官不僅是家族傳承,更是與生俱來的責任與使命,完成與否是忠孝的體現。

他二十歲便隨父暢遊祖國大好河山,歷覽文明之旅:在九嶷山追懷舜帝的美德;在會稽山感懷大禹的無私;在箭樓體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隱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賢;在汨羅河邊感受屈原的家國情懷;在烏江畔沉思項羽的敗亡……

隨着一幕幕畫面的展開,蒙曼老師不禁讚歎:一個個三千年的羣像,就這麼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幾經周折,他回朝任職太史公,卻遭“李陵之禍”,無故被貶入獄,遭受腐刑。身體乃至心靈上的折磨,以及世人的諷刺冷眼,都沒有打敗他,在孤獨、痛苦與憤概中他堅定地完成了《史記》這部不朽的歷史鉅著。與其說這是命運對司馬遷開的玩笑,不如說是上天賜予他的禮物,司馬遷在厄運和磨難中涅槃重生了,這不僅堅定了他書寫歷史的信念,更讓他悟出了人生的意義——“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以《五帝本紀》開篇,炎黃聯盟、開啓統一的上古時代結尾。首尾呼應,突顯了司馬遷大一統的歷史觀和家國情懷。字裏行間家國情懷的真情流露,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他不負時代的寄託,奮筆疾書,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中華文明史歷久彌新的震撼,這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發自肺腑的驕傲。

激動、震撼、感動、景仰,夾雜其中,五味雜陳。《典籍裏的中國》讓人拍案叫絕,觀來酣暢淋漓,令人受益匪淺。

標籤: 觀後感 典籍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wrko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