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通用15篇)

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通用15篇)

篇一: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通用15篇)

過完年了,元宵節也過去了,非冠病毒影響了我們正常學習,大家都隔離在家不外出,不聚集。看着桌子上的一碗醉棗,顆顆飽滿,顏色鮮紅亮麗,散發着微微酒香,我就想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的名片,緩解一下緊張氣氛。

說起我家鄉保德縣的名片,那就太多了,有糖麻葉、羊雜碎、碗託等。不過,響噹噹的是紅棗。

春天,棗樹上開滿了米黃色的小花,它不像桃李花那般燦爛顯眼,也不像牡丹玫瑰花那樣雍容嫵媚,它的花朵只有黃豆粒大小,花色於嫩黃中融入些淡綠。棗花的香味甜絲絲的,濃郁悠長,隔着小河就能聞到,吸引了成羣的蜜蜂排隊從遠處飛來。我想起讀過宋代王溥寫棗花的詩:“棗花至小能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大如鬥,不成一事又多枝”。

秋天到了,大紅的棗兒成熟了。保德籍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向村子裏進發,去幹嘛?去打棗子呀!

打棗這幾天全村的人幾乎都把門給鎖上了,男女老少提着籃子扛着杆子,紛紛向棗林的大海里奔去。一棵棵棗樹上基本都有青壯年男子在瘋狂地搖着樹枝,下面有人拿着竿子,在棗林裏穿梭來往,敲打着那些還遲遲不願離開枝頭的紅棗“頑固分子”。紛紛下落的棗子噼哩啪啦冰雹一樣砸在人們頭上身上,婦女孩子們躲閃着嬉笑着,手忙腳亂撿着棗兒。當人們累了就靠着棗樹吃着棗兒拉家常休息一會兒。孩子們趁大人不注意就舉起打棗杆當孫悟空的金箍棒嬉戲起來。

短暫的一天眨眼間就過去了。

收穫的紅棗吃法有很多種,醉着吃,蒸着吃或直接吃。蒸着吃最好吃,選取粒大飽滿完好無損的紅棗在溫水中清洗乾淨,然後控幹水分放在蒸籠中,將蒸籠安置在鍋中加水燒開。中火蒸30分鐘,揭開鍋蓋,蒸熟的棗紅通通,緊繃繃,摸一摸,軟綿綿,取一個用指甲輕輕一挑皮,放入口中,香甜軟糯,回味無窮。蒸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一種保健、美容、駐顏的佳品。所以俗語云:一日三棗,百歲不老。

家鄉的紅棗雖然沒有新疆的紅棗個大味甜,但是它在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希望大家多吃我家鄉的紅棗,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讓病毒望而生畏,早日滾蛋!

篇二: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奶奶喜歡潮劇,常與院裏的老人們一起唱潮劇。有時音樂一放,一晃便過了一個下午。那是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蔭柔和地灑在阿伯阿婆們的臉上,照亮了他們因能唱出心中所想、舞出心中所動的笑容。

傍晚,我踏進院裏找奶奶回家吃飯。可今天的大院,似乎有所不同,剛踏進巷口便聽見院內陣陣歡聲笑語。我心下好奇,快步邁進院門,原來是一羣國小生,他們像七個小矮人般圍着一個人,只不過那個人並非白雪公主,而是一位正在講授潮劇知識的老伯。老伯一邊擺着手,一邊講着要訣。那示範的動作簡直像極了魔法教學現場,而等到老伯一揚手,再睜眼時,鑼鼓即響。老伯慈祥的眼神變了,眼中映出的是一位通判,那凌厲的眼神把周圍的孩子都嚇了一跳。恰這時,阿婆帶着柔情的樂曲入場,我彷彿瞧見一位娉婷的小姐,撫着袖子,站在橋上四處張望,尋找前來赴約的書生……

孩子們看着精湛的表演都入了戲,直到奶奶的一聲鼓掌纔將他們拉回現實。孩子們都爭着向二老求教,我也入神的望着,忘了時間。

妹妹也尋了過來,卻發現了正聽老伯講課的好夥伴。剛好下課,妹妹與她的夥伴一同走出院子,夥伴高興地分享着今日所學,邊走邊比劃着手勢,妹妹也學着她的樣子比劃了遍。她們笑着走着,彷彿與院內每至午後阿伯阿婆們唱劇的身影重疊。

夕陽的餘暉打在她們身上,光照耀着的似乎不只是她們的輪廓。我似乎在她們身上看見潮劇的傳承。

仔細想想,我們當下流行的樂曲,是戲腔;熱賣的周邊,是臉譜面具;最受歡迎的遊戲人物,頭上戴的是京劇裏的桂英冠。其實並不是潮劇落後了,而是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太深,年青一代還來不及品嚐,便被當下的快餐文化所攜走。而只有當我們將它重拾,那令我們引以爲傲的潮劇,纔會在聲聲潮腔中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老厝庭院瓜棚下,咿呀咿呀的潮腔盪漾了工夫茶的美好時光。巷口鉤花的潮汕姿娘正把眼神伸向村口神祕的古榕,揹着書包的小孩和腰着水布的丈夫永遠是家的眼光。一聲潮腔,這就是家鄉的名片。

篇三: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我的老家在婺源縣江灣鎮曉起村委會上坦村,我童年裏有一年的時光是在這裏度過的。村子四面環山,一條清清的小河從村邊流過,“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正是上坦村的真實寫照。就在十幾年前,老家還是一個寧靜的古村,村內有許多徽派古建築,縱橫交錯的小巷均以青石鋪成。這時的家鄉長在深閨無人識,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村子的後山腰上機器轟鳴,來了一羣築路工人,原來杭瑞高速要從這經過。爲了儘可能地不破壞家鄉的生態,高速路設計者們便採用了打隧道、架高架的辦法,這樣巧妙的設計,把整個村子襯托得既古色古香又有現代氣息,別有一番景緻。現在回去,家鄉多了一個路標,快到村子,便可遠遠望見在綠水青山之間,一排高架橋巍然聳立着,儼然成了家鄉一張新的名片。

村子這幾年名氣大漲,許多人慕名而來,都想一睹由馮小剛執導、范冰冰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拍攝地的風采。村口河邊佇立着一顆千年古樟,電影裏賣雪蓮牛骨湯的鏡頭就是在這棵樟樹下拍攝的。據村子裏的老人們講,這棵古樟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粗壯的樹幹大約要四、五個大人才能手拉手抱住。古樟有三根巨大的主枝,其中有一根橫着向河面生長,樹幹和枝丫幾乎覆蓋了大半個河面。爸爸告訴我,他小時候就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爬到這根樹幹上,再跳到水裏去,別提多有樂趣了!如今,在樟樹旁開起了一家民宿,民宿的牆上留下了馮小剛導演揮筆提寫的“雪蓮牛骨湯”這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裏便成了婺源人的驕傲,更成了上坦村一張最亮的名片。

隨着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家鄉在上級領導和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正朝着全域旅遊發展的軌道向前穩步邁進。不僅村裏的人紛紛擺起了小攤,賣起土特產和旅遊紀念品,老家還吸引了不少商家前來開發投資,這裏先後開發了“雪蓮情緣居”“廿九階巷臻品民宿”和“明訓別院·雲水謠客棧”等精品民宿及美食館等。家鄉的名片越來越多,乘坐竹排在溪水中來一次“小小竹排畫中游”或是在板凳橋上來個美美的造型留下美好的瞬間,都是你現在來我家鄉旅遊不錯的選擇。

我愛我的家鄉,期待着家鄉越變越美,擁有更多更亮眼的名片。

篇四: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曾於夏夜走過城門,爲一腔豪邁駐足。

唱戲人以濃郁的夜色爲幕,以鑼鼓與二胡奏響西北的奔放。

不同詩情畫意,退去一身奢華,秦腔亦是家鄉長安的名片。

這些戲班是沒有戲臺的,他們總在城門處找到落腳處,便將家當依次陳列,以天爲幕地爲臺,唱着一出出經典的劇目。城市的喧囂不曾絲毫亂了他們的陣腳,有板有眼,聲情並茂,腔音抑揚頓挫,滿是鄉音的印記。

高昂激烈、節奏急促便是秦腔最大的特點。

唱戲的老人先是韻足了氣,聲便不顧一切的掙脫開來,四散開去。那聲音能使城樓上的花燈顯出火樣的鮮明,火樣的溫煦了。在人縫裏擠着、挨着走,舒了情懷,心緒隨着戲聲飄蕩,以致怦怦而內熱了。

鑼鼓起時,板胡響處很快便能牽引無數路人純粹的嚮往。這是生在長安的人對秦腔深沉的迷戀,並不全因它土生土長的古音古意,還因唱戲人石破天驚的嘶吼能表達他們靈魂深處所渴望的強烈的震顫,又或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故土情。

現在於公園仍能尋見這樣的戲班,聽上一曲地道而隨性自然的秦腔,但以夜色、以城牆磚瓦爲幕的已然少見了。

秦腔這一戲種,若愛聽,便愛得深沉;若不愛,聽上一句也是摧殘。大抵是聽不懂的緣故,我曾一向覺得唱腔聲裏嘶吼是聒噪的。但一個夏季的耳濡目染已能聽懂其中的幾分火熱,能逐漸接受了。或許,這就是秦腔的魅力,不似京劇婉轉,不及黃梅深情,不若越劇悠長,它是西北獨有的粗獷豪放,全是質樸自然的嗓音,似驕陽般火熱。

也曾推開古朽的木板,爲古老的戲臺駐足。

這裏的戲班不似街頭隨見的,每位唱戲人都有着明確的角色,化了精緻的妝容,身着考究的戲服。雖佈置的精細,但噪音一起,仍是地道的豪邁,地道的粗獷,仍是熟悉的氣魄。尤其是花臉的唱腔,扯開嗓子便大聲吼。

秦腔的蒼勁總能帶給人一種力量和希望,就像秦川人豁達的心境,那種獨特的底蘊是隻有領略過纔能有所體會。秦腔以獨特的魅力陶冶着長安人的心靈,以瑰麗的格調沉澱着長安人的心境,以其間的溫情昇華着長安人的性情,慢慢地溫暖了我。

篇五: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2021,人人都說河南衛視找到了”流量密碼”。

2021年春節,河南衛視憑藉舞蹈《唐宮夜宴》爆火,一度成爲各電視臺中的”頂流”。後來又因爲舞蹈《祈》、《龍門金剛》等頻頻出圈,這些一下子成了河南文化的名片。

作爲一個土生長的河南人,我內心是相當驚歎的。要知道,在2021年以前,河南衛視收視率長年被排擠在25名以後,沒有錢,買不起節目,更請不起明星。於是咱河南衛視就死嗑文化。去搜集數據,其實就不難發現,擁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好收視反響的節目基本都是文化類節目,比如《梨國春》《武林風》《華豫之門》等等。河南衛視成了當時實打實的文化文衛視。我驚訝的是曾經河南衛視關於文化立臺的論文有7645篇,但是沒有一篇能把它送到大衆面前。明明有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加持,爲何收視率還如此之低?爲何還擺脫不了“老土””過時”的標籤?

這曾經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可去年,河南衛視的爆火,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曹植的《洛神賦》裏有這樣一段文字:”餘告之日,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在沒有想到舞蹈《祈》之前,我以爲這是不存在的,是神話。可看到後,我才真真體會到何爲“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驚歎家鄉河南還有如此獨一無二的厚重文化名片。

那時,我才知道,河南衛視推出的節目背後都蘊含着某個故事。《蘭陵王入陣曲》講述了北齊名將蘭陵王邙山之戰以少勝多的故事。可惜的是,因被唐玄宗下詔書禁演,所以此曲在國內失傳,流入日本。近幾年才被找回,現在又被咱河南衛視傳遍中國。誰看了不驚歎:這是“文藝復興啊”?

玩文化,河南衛視沒怕過誰,而將優秀的文創作品呈現在觀衆面前,河南衛視和工作人員絕對下了不少功夫。據說在拍攝舞蹈《祁》時,動作全部在水中完成。每五十秒換一次氣,舞者和攝影師整整在水中泡了26個小時,才凝鍊出令人驚歎的一分多鐘,這樣的精神誰看了不說一聲“中!”?

河南衛視在搜狗百科上的簡介上寫着:“日益成爲外界瞭解河南的重要窗口”。是的,河南衛視已經成了河南會說話的名片。

篇六: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何爲家鄉的名片,成爲今晚我家的家庭圓桌會上一個重要的話題。我們一家人爲此各執一端,上演了一場嘴皮大戰。

爸爸說:“烏江是家鄉的名片。”

媽媽說:“空心李是家鄉的名片。”

我說:“沙坨電站是家鄉的名片。”

弟弟說:“黑葉猴是家鄉的名片。”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們沿烏江而居,自然是沿河人。烏江像一條龍一樣,幾乎穿越了全縣絕大多數鄉鎮,蔭庇着勤勞、善良的人們。解放前,紅軍幾次強渡烏江,宛若飛奪瀘定橋一般驚險悲壯。當年,賀龍飲馬烏江,一再成爲烏江的驕傲。而一年一度的端午烏江賽龍舟,更是沿河的狂歡。這樣一條故鄉河、母親河,怎麼不是家鄉的名片呢?”爸爸激動地搶先說。

媽媽笑了笑,不甘示弱道:“沙子南莊的空心李,早些年就與青藤椅、山羊皮及辣椒粑,成爲沿河的四大特產,遠近聞名,暢銷省內外。而這四大特產,高居第一的是空心李。如此說來,空心李自然是我們家鄉的名片無疑了。”

我不服氣地說:“我認爲家鄉的名片,當數沙坨電站了。作爲一個縣城,能擁有這樣規模的大型電站,在全國是少有的。她的建成投產,解決了多少個地方的用電危機。作爲沿河現代文明標誌性建築的她,難道不是家鄉的一張名片嗎?”

哪知,我話音剛落,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吵嚷了起來:

“哪個地方沒有一兩條河、幾大特產和一個電站?照你們這樣說的話,沿河還有稀罕玩意兒——煙火架哩,還有稱爲戲劇活化石的儺戲哩,還有網上火得很的《我在烏江山峽等你》這首熱歌哩,還有榮獲國際金獎的《肉蓮花》勁舞哩……難道它們也是沿河的名片?我看都不是。然而,黑葉猴卻只有沿河等極個別地方有。全球僅有2000餘隻,而麻陽河卻有700餘隻。可以說,她們是這個地球的孤本、孑遺,是我們的掌上明珠。我想,要推薦的話,黑葉猴纔是沿河的名片。”

弟弟的一番話說得我們啞口無言,我們竟然情不自禁地爲他鼓起掌、喝起彩來。

就在這時,鄰居張爺爺推門而入,笑着說道:“聽你們一席話,勝我讀十年書。但我倒是希望大家攜起手來,把沿河的一所所學校,都辦成一張張名片。這樣,沿河就人傑地靈,讓世人豎起大拇指誇讚了。”

篇七: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一提到我的家鄉榮成,我的心中就不自覺的想起兩個字:靜和鬧。

沒錯,就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組成了我那美麗的家鄉……

所謂靜,不只是表面上的安靜,還有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靜。走在寬廣的街道上,耳邊兩側不斷拂過初秋的風,這風好像一瞬之間就帶走了夏天帶來的喧鬧,煩躁,讓人倍感舒適,彷彿徜徉在仙境中。或許走着走着,在轉角處就會看到幾棵結着誘人果實的無花果樹。上面的果實有李子一般大,卻又精緻的像一個個誘人的綠色小燈籠,讓人心生愛憐,不忍吃下它。若是狠一狠心,在底部開口處向上一掰,便露出瞭如紅玉般的冒着誘人的甜香的果肉。小心翼翼的把皮一剝,再往嘴裏一放,一股清甜涌入嘴中。這種甜不同於一般的甜,它是那種不帶絲毫煙火氣的甜,彷彿讓人忘了塵世的紛囂,身心感到無比愉悅,一切煩躁都會消失地蕩然無存,只留下那淡淡的清香在口中,令人回味無窮。

若你對榮成的靜還不滿足,就來看看榮成的海和海草房吧。陽光和煦地照在沙灘上,海浪輕輕地拍撫着堤岸,一切都那麼美好。沿岸的海草房被風一吹髮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村中男女都辛勤的勞作着,正如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那樣:“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可是,看似平靜的村莊,其實也有一股鬧得熱流在涌動,這種鬧不是令人煩躁的鬧,而是令人振奮的——熱鬧。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鼓敲起來了,一羣在村裏名不見經傳的後生,此時徹底覺醒了。他們忘情的敲打着,每一次的敲打都那麼鏗鏘有力,兩支鼓棒在他們手中像有了生命一般,隨着他們的步伐旋轉,跳躍,堅定有力。鼓聲傳到了其他的村莊,他們也都忘情地敲起來了。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海邊都興奮了起來,海草房上的海草也隨着歌聲興奮地舞動,大海,沸騰了!這,就是漁家大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隨着最後一聲鼓聲的落下,海邊又恢復了平靜,夕陽慢慢落下,取而代之的又是那種令人心醉的靜……

動與靜,旋轉交替,交織組合,在不經意之間,成爲了家鄉靚麗的名片。

篇八: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孔令薔

“中原第一古鎮”是我家鄉獨一無二的名片。

社旗,的確算得上是一座古鎮,古時商業繁榮,當時有72條街道,38個衚衕,九門九寨。如今,當我走在社旗熙熙攘攘的小街上,腳下是平坦的青石板路,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築,高掛的大紅燈籠,恍惚穿越到了古代,而且,似乎每一座房子都在向你訴說它的故事。社旗在古時叫“賒店”。它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東漢時期,王莽追劉秀,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而得名。因爲社旗還是“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所以有“中原第一古鎮”的美稱。

艾草是我的家鄉最樸素的名片。

艾草有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蒿等別稱,一種菊種植物,艾葉在春天的時候,就吐出嫩綠的芽,到了夏天,一條直杆往上長,碧綠碧綠的葉片,一片葉子分成五個小片,小片當中又有五個齒,可以用來防蚊止癢。記得有一次夏天,我和奶奶去地裏採菜,回來時奶奶發現我的腿上被蚊子叮了好幾個大包。奶奶迅速的走出門,採了幾片艾葉,然後跑到廚房拿艾葉放到鍋裏去煮了幾分鐘,不一會兒,奶奶從廚房裏走了出來,奶奶把艾葉和水倒進盆裏,又急忙給我擦被蚊子叮的地方,擦過之後我感覺好多

胡辣湯是我的家鄉最令人垂涎欲滴的名片。

社旗有許多小吃,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就是胡辣湯了。濃濃的香氣下,入口有一種面面的麪湯味,細細品嚐這湯裏面的肉片,津津有味地端起碗,大口的嚥下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湯汁,儘管嗓子都辣了,還是不亦樂乎。雖然湯喝完了肚子飽了,但是胡辣湯的香辣,還是讓我回味無窮。想來,它的命名也有一段傳說,著名的清官于謙,出巡西山回來,經過鄭州,由於舟車勞頓,加上公務纏身,重病不起,染上了傷風病,一直不見個好。一天晚上,他的隨從給他買來了胡記的湯,掌櫃的見是著名的于謙要吃,就放足了佐料,于謙吃過後感覺非常的香辣,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病就好了一半,于謙賞了胡記,並建議以胡記的胡字給它命名,從此,這湯便叫作胡辣湯。清朝時,權貴多滿人,民間不多說“胡”字,這湯看起來成糊狀,“糊”與“胡”同音,所以又有“糊辣湯”的叫法。

家鄉的名片,已經貼上了最完美的圖畫,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也保留了最真摯的溫度。

篇九: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有詩讚我的家鄉曰:“光武御封中興地,總理定名多榮光,不忘初心築夢想,勵志拼搏在啓航。”看到這裏,你一定十分好奇,這是什麼風水寶地能夠得到昔日的皇帝,今日的總理的重視,莫急莫急,待我細細道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便真實的映出了咱這裏的美食——油茶。早晨,當你踏着青石磚來到那古色古香的斜街,走進早餐鋪,你就會發現,不論你來得多麼早,裏面始終座無虛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人們能爲了一碗油茶,而在冬日的寒風裏等待。經過漫長等待,油茶終於到了嘴邊。攪動着上面一層金黃的油茶果子,混着湯,盛一勺放入嘴中,醇香味兒便散發出來,牙齒不敢有絲毫的咬合,生怕化了一般,肚子卻又抗議起來。於是乎,越發覺得那漫長的等待有意義。一勺復一勺,停不下來。“鮮”、“香”、“醇”、“稠”招牌上的點評是真到位,可以與這裏山峽會館並稱“輝煌壯麗,天下第一”——絕!

家鄉的油茶是我兒時的牽掛,也是我家鄉古鎮的特色名片兒。更吸引人的是近幾年來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當你坐在公交車上時,你可以像我一樣,把臉貼在窗戶上,望着外面潔淨的藍天,蒼勁的松樹,飄飛的紅旗,匯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賒店古鎮的建設,愈來愈繁華,這是家鄉人用勤勞智慧結出的碩果。如今黨的惠民政策多,隨着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廣大人民紛紛過上了更好的日子,人們可以在節日或閒散的時候數着新修的公路;坐上自家的小轎車出遊;散步在家門口的公園裏……享受着家鄉日新月異的新發展,新變化。

漫步在家鄉賒店古鎮的特色商業街區,明清古建築飛檐入雲,老字號工藝品巧奪天工,特色小吃琳琅滿目,古戲臺上鑼鼓喧天……如同一張張洋溢着濃厚人文氣息的文化名片,向每一位遊客訴說着家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家鄉的名片是半古城半新城的,但不論是古還是新,他每一秒都是變化的,都是在向前大跨步地躍進。未來,我相信,我的家鄉一定會爲祖國母親交出一張令她更滿意的名片。

篇十: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湖南人喜辣,南方潮溼,溼氣重,辣椒可是個去溼的好傢伙。我的家鄉,就在湖南中心那個並不起眼的小城市——婁底,那兒盛產辣椒。

小時,最愛吃的便是家鄉的辣椒。我留念那種不普通的辣味,那是屬於我童年的味道。

家裏人懶,不願常做辣椒,也只有等到過年,纔會有興致。其實工序並不繁雜,但卻需要時間的磨鍊以及長期不減的手藝。

做辣椒,定要採摘最新鮮的辣椒,最飽滿的辣椒。將它鋪在庭院前,置於太陽之下暴曬,時不時去給它“翻個身”。若天氣真的好,在晴日的午後曬一兩個星期即可成皮脆肉未乾的辣椒。

炸辣椒,將曬過後的辣椒放入油鍋中。本身曬乾了的透出一種似黑非黑的暗紅色,放入油鍋中炸更增加了它的脆感。已脫去水分的暗紅色外皮漸漸吸收着油的精華,脫去不起眼的紅色外衣,露着閃着光的黃色襯衫。再撒上各種調料,剛出鍋的辣椒與調料美妙相遇,發出“美滋滋”令人垂涎滴的聲音。再配上一個鑲有金邊的菜盤,一個一個整齊的擺放,如同一個高貴的女玉臥在盤中用她最美麗的姿態去“誘使”你將她吞入腹中。

“不見其人,光聞其聲”。用在辣椒上最好不過,“不見其形,光聞其香”。辣椒還未端出,你便能聞見從它身上遠遠跑來的香味,溢入鼻腔,沁入心田,甚是享受。

操起筷子一夾,輕輕一咬,又脆又酥的皮配上稍有肉感的心,一種難以言喻的酥爽感頓的開滿你的口腔,再慢些,調料在嘴裏漸漸散開,暈於口間的每個角落,那種似燒烤又非燒烤的味道配上辣籽的獨特美味,化開了你的心。

思緒又被帶回童年,那時,只要一有如此美味,就算吃得再撐也會不斷的往碗裏夾。一年也很少吃,也就自然把它當作最難得的佳餚。

現在,身處異鄉,隔家也原遠了,再想吃到熟悉的味道自然很遙遠。每當面對學校難以下嚥的飯菜,也在心裏期盼何時能吃到記憶裏的味道,兒時的佳餚。

家鄉,最獨特的是什麼?只要能深深地勾住每個人的心,魂牽夢縈的思念,足矣,即便是一飯一蔬。我愛屬於我童年的辣椒香,這必將成爲最珍貴的一張名片。對於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道菜,它如同海水,廣闊的包攬着我的童年時的歡樂,家的思念。這就好比一汪春水時刻漾在心田。

篇十一: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河南省南陽陽市,有一座小有名氣的古城——社旗,古時候叫賒店。這兒是我的家鄉。

位於縣城西南是賒店老酒生態工業園區,它已成爲社旗的一張新名片。園區佔地面積很大。園內種滿各類景觀樹木,一片巨大的人工湖,煙波浩渺,亭臺樓榭,交相光輝映。

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喝賒店老酒,天長地久。社旗也因酒而聞名天下。賒店老酒生態工業園區的對外開放也是向人們展示賒店老酒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的最好載體。

清清的湖水裏錦鯉遊戈、水面上倒影着古樓和遠處的大廈,古今對比相映成趣。尤其到了週末假日,很多人都會來到這裏休閒一番。大人帶着小孩,年輕人帶着老人。他們或是邊走,邊拍照;或是邊欣賞美景,邊品嚐着各種特色小吃;或是邊聊着趣聞,邊逗着湖中的魚兒……你看!湖中的九曲廊橋,漢白玉欄杆,遠處的亭子,中國古建築靜雅的氣韻油然而生。整個園區內,曲靜通幽,各類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有中式的,有歐式的,有中西結合式的。遠處那一彎拱橋,連接了岸邊與湖中小島。處身在這風景如畫的景區裏,雖不是江南,但勝似江南。好一派人在畫中游啊!

家鄉不僅有濃厚的酒文化,還有激勵人奮進的紅色文化。

家鄉紅色資源豐富。全縣現存有1924年青臺鎮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遺址、1932年紅三軍苗店鎮王十里戰鬥遺址、1932年紅九軍太和鎮王六莊戰鬥遺址、1948年劉鄧大軍賒店鎮彰新寨“高級幹部會議”舊址、郝寨鎮宛東戰役主戰場紀念館、太和鎮“洋樓”第二野戰軍後防醫院、陳賡兵團慶祝賒店鎮解放大會舊址等革命遺址30多處,遍佈全縣。這些紅色景點不僅見證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血與火的革命戰爭、驚心動魄的地下革命鬥爭,而且使得家鄉人浸染在革命老區的濃厚紅色氛圍中,耳濡目染,代代傳承着紅色基因,時時拼搏進取。

如今,這些紅色景點已成爲廣大幹羣和青少年學生節假日短途遊的重要去處,它是家鄉最厚的名片。

我的家鄉——社旗,它不僅因酒香而迷人,更因歷史而厚重。熱情好客的社旗人真誠歡迎四海賓朋來觀遊玩。

篇十二: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王錦程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家鄉的變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色彩點染出家鄉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我的家鄉在南陽市的一個小縣城,這裏有許多名勝古蹟,代表我家鄉的名片可多了,接下來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在假山這裏,有小型的瀑布,還有一條百米的長廊,光是站在一旁看就感覺非常壯觀。還有一個拿着杯子的人,上面寫着“酒祖”二字。這時我纔想起社旗是個“酒鄉”賒店老酒非常的出名。這兒還有一條很長的小吃街,做生意的小販在街邊擺攤,各種小吃攤的香味,吸引着在這裏遊玩的人們。令我記憶最深的是這裏的一家烤魚店非常好吃,在這兒吃飯的人坐在桌子旁,津津有味的吃烤魚,入口的魚肉在牙齒的咀嚼下被切成了兩半,毫無保留的呈現出它內心的純潔與美好。小販對面前路過的人,熱情地一邊叫賣,一邊不停地翻動着手中的魚,哦,原來社旗的吃的也很多!

社旗最有名的當屬山陝會館,它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各地能工巧匠匯聚在會館工作,各展絕活,把北方建築的雄渾壯觀與南方建築的嚴謹柔美融爲一體,使它成爲中國古建築的經典之作,“輝煌壯麗天下第一”。山陝會館內簡直是無木不雕,無石不刻。整個會館內石雕琳琅滿目,雕刻的內容既有文學名著,又有民間傳說,還有許多的生活場景等等。大坐殿廊檐兩側放置着斗大的雕“龍”、“虎”二字,據說還是慈禧太后的親筆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近年來,隨着旅遊業的興起,讓古鎮歷史文化重放異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八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從山陝會館繼續向東走,映入眼簾的是氣勢磅礴的美似“萬里長城”的青磚堆砌成的“小長城”,頂上也鋪着青磚,非常平坦,並且十分寬闊,好幾個人也能並排着走過去。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擊口,非常牢固。在這小城鎮上,也能感受到類似萬里長城的氣魄,真是很壯觀!

山水無情,卻令人難以忘懷;草木無聲,卻讓人寄情於此。心是熱的,是滾的,手的溫度一旦給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瑩。家鄉的名片已貼上了最完美的圖畫,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也保留了最真摯的溫度。

篇十三: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說起家鄉普寧,對於常年異鄉的我來說,令我懷念的東西真的太多了,無論是風景還是物產等等,即使我很久沒回那兒,也總能記得那種熟悉的感覺。

作爲一名吃貨的我,當然是最沉迷於普寧的美食了!普寧的各種特產,簡直是讓人見了就口水如同瀑布直流啊!我最愛的便是普寧的牛肉丸和腸粉了。

今年寒假,我回到了久違的普寧。空氣還是那樣清新,經過了不斷的發展,現在的普寧又更顯得城市化了。

我剛一回到,又是迫不及待地回到美食街,果然,一到佳節,這兒又是人山人海,我則穿梭在人羣中……

在耳邊,是一家家餐館中廚師在用鍋鏟翻炒敲打鍋的聲音,撲入鼻腔的,是各種美食混雜在一起的誘人香味……穿過一條又一條街的我,終於在衆多招牌中看到了最耀眼的那一個——潮汕牛肉腸粉!我摸了摸早已經“打鼓”的肚子,“又是該飽餐一頓的世界了!”我興奮的走進館子裏。

在廚房裏,我又望見了熟悉的陳師傅在忙前忙後地做着佳餚,我跑到櫃窗和他打了一聲招呼,他親切地對我笑了笑,“好久都沒來了,還是老樣子?”我點了點頭,陳師傅果然瞭解我,明白我最愛吃的那道菜式。我也持着原來的習慣,在窗口仔細的看着他製作。

他熟練地舀起一大勺粉漿,倒入炊臺裏塗抹均勻,將炊臺先伸回火候處。另一邊又開始在碗裏打了兩個雞蛋,下了香菜,按着我以前的口味,他還多下了幾勺蘿蔔粒,將其快速攪拌後拉出炊臺倒入,手法精巧地布開菜料,緊接着又塞入幾片生菜,又推出炊臺,經過五分鐘的蒸炊,我已經聞到了那熟悉的香味,他將炊好的腸粉捲起來放入盤中,倒入一勺蔥油。哇!真的太誘人了!我拿起筷子就趕緊品嚐起來,那滾燙的粉團絲滑地在我的舌尖翻動,拌上一口蔥油,濃純的流過我的喉道。天哪!這個味道太熟悉了!簡直是人間珍品啊!終於飽餐一頓!我滿足地徜徉在美食節上,鼻尖間彷彿還有美食的香氣在縈繞……

普寧,一座古老建築和現代化結合在一起的小城市,而這兒的美食,就是美城普寧的一張獨特的名片!我永遠忘不了那滲藏着普寧優秀文化和普寧人民勞動成果的一道道佳餚!

篇十四: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我的家鄉位於長江沿岸的一座美麗小城——鄂州,這裏風景秀麗,歷史悠久,人文底蘊頗爲豐富。要談到可以代表我家鄉的名片,首推鄂州的西山了。

羊腸小道,九曲連環。來到西山南麓的九曲嶺上,映入眼簾的便是九曲亭。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政事清明,便過江興攀西山,遊山玩水。遊玩之中,看到了長期失修且已荒廢的九曲亭,便增其舊制,並留下了《武昌西山》一文,如今書在九曲亭中。後來,蘇軾的弟弟蘇轍聽聞此事,爲記錄下這件事情寫下了《武昌九曲亭記》,甚爲廣傳,也書在九曲亭中。蘇轍崇拜哥哥,而蘇軾卻被貶黃州,在這九曲亭中蘊含着多少的辛酸淚和多濃的兄弟情啊!

萬籟俱寂,鐘磬繚耳。來到西山古靈泉寺,信步徘徊,忽然眼前一亮,一座亭閣悄然出現在眼前,這便是松風閣。黃庭堅與朋友遊玩西山時,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於是寫下了《武昌松風閣》一詩,松風閣的名字由此而來。黃庭堅和蘇軾一樣,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過上了“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的生活。黃庭堅知道蘇軾被貶黃州後,也來到西山尋找蘇軾的足跡,同時在詩中表達出對蘇軾的擔心。一亭一閣,一對兄弟,一對知音,多少淚水。

竹林靜謐,忽聞笛聲;曲徑通幽,步入秀園。還未邁入秀園,就能聽到熱鬧而又美妙的聲音——水聲,說話聲,古箏聲,笛聲,琴聲。走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池塘,這個池塘不大不小,正應了一個“秀”字。水中有魚兒嬉戲,岸上有孩子嬉鬧,相映成趣。秀園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竹林和長廊。夏天,坐在長廊裏,聽着老人講着三國故事,還會有悠揚的笛聲飄來,豈不美哉!

來到山頂,會看到一樓一亭,那樓摩雲映日,巍峨挺秀,這便是武昌樓。登樓遠眺西山風景盡收眼底,萬里長江在山邊淡然掠過,奔向遠方,煙波浩淼,百舸爭流,給人一種磅礴之感。日薄西山,江紅天彤,雲朵悄然飄過,晚風拂面,衣袂飄飄,所有煩惱被遺忘在腦後。乘興歸去,下樓來,卻纔發現中國當代大家郭沫若所題的“武昌樓”大字。

西山,這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卻見證了鄂州的歷史,反映出了鄂州人的生活習慣,是真真正正的鄂州名片。

篇十五:家鄉的名片作文800字

“這是我的家鄉,美麗的地方。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每每聽到這首《松花江》,我的心裏都會翻起層層巨浪。

延綿溫柔的松花江水,碧波盈盈,在不同的時令裏,變換着不同的色彩。千百年來,松花江安然恬靜地默默流淌,與青青的蘆葦、綠綠的草地,在天地間舒展着渾然天成的美麗畫卷。

如果非要遞出一張名片的話,那麼那奔流不息的松花江便是我家鄉三站鎮最閃亮的名片。

松花江滿語爲“鬆阿里烏拉”,漢譯爲“天河”,是黑龍江的最大支流,分南北兩源。北源發源於大興安嶺,南源發源於長白山。兩源匯合後,向東北方向奔流,江面風景秀麗,水美魚鮮,岸邊土地肥沃,芳草豐茂。

松花江裏的野生魚種類特別多,“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在漫長的冬季,這些魚體內的脂肪早已消耗殆盡,肉質不肥不腐,很多人會遠道而來,品嚐這裏的開江魚。

到了7月中旬,松花江進入豐水期,此時魚的種類最全,肉質最肥。平時極難見到的魚也紛紛出鏡。到了秋天,泥鰍、黃鱔等又開始大量上市,且味道獨特,價格低廉,深受家鄉人喜愛。

因爲松花江水水質清冽,兩岸土質肥沃,這裏盛產大豆、高粱、小米等耐寒的農作物。近20年來,家鄉人民改進土質,引進優質水稻,每到秋季,這裏又是稻浪翻滾,魚米飄香,家鄉的特產,已走出了國門,享譽海內外。

這一切,都是母親河松花江給予我們的恩惠。儘管,松花江也曾因爲歷史和社會原因,遭受過化工等污染,致使水質極度下降,一些珍貴的魚種遭到了滅絕的威脅,但縣政府一直在倡導保護與改善松花江的水質,併爲之付諸行動,養湖、休捕,拆除灘塗上的違法建築,松花江的水質在漸漸好轉,一些罕見的魚種也逐漸增多。

現在,隨着法制觀念的轉變和完善,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走上正軌,松花江又恢復了以往的風姿,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載着家鄉人民的夢想,滾滾向前。

“松花江水,靜靜地流淌。什麼時候再讓她,歡樂地歌唱?什麼時候不辜負,母親的善良……”又一次哼唱起這首歌,我要把家鄉的這張名片,亮給世人,亮給世界,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它的魅力與風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r9z3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