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守住漢字的根爲主題的發言稿(精選3篇)作文

守住漢字的根爲主題的發言稿(精選3篇)作文

篇一:守住漢字的根爲主題的發言稿

守住漢字的根爲主題的發言稿(精選3篇)作文

不動安如山,時代不摧字永傳

陳亦卓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此發言,表達我對守護經典文化的看法。我發言的主題是《風雨不動安如山,時代不摧字永傳》。

漢字擁有着悠久的歷史:從倉頡用木枝勾勒出的圖形,到青高銅器的鑄刻、印刷術的聞名,歷經千百年歷史長河的沖刷,漢字的發展遍及世界各地。如今,科技的發展在爲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侵蝕着我們的漢字。作爲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讓”漢字”薪火相傳!

品漢字之真情,回書寫之本性。

字在古人的筆下,從簡單的三言兩語,變幻爲優美的詩文,傳達着豐富的情感。李白的暢談中,漢字書寫着他懷才不遇的憤懣與享受人生的悠然;在魯迅的言語中,漢字映刻着他對民族的責任與對國家的擔當。漢字通過筆的勾勒、墨的彰顯、硯的暈染,一筆一劃描摹着中華歷史的剪影。隨着時代的發展,智能手機的運用,書寫漸漸被輸入工具替代。有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小生提筆忘字的比重在逐步增加,漢字的書寫漸漸被人們拋之腦後。但人的一生不能離開書寫,書寫可以讓人感受到字裏行間真摯而熱烈的情感。讓我們迴歸書寫之本,守護漢字之根。

拾漢字之本質,承文化之血脈。

如今,網絡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潮流、娛樂,使得大量的淺文字出現。人們大量使用“懟”、“撕”等網絡詞語,甚至用拼音首字母縮寫代替完整詞語。這都讓漢字漸漸失去它本真的容貌。這雖節約了時間,但無疑也拉低了文化精神的高度,淡泊了海外華僑對家的歸屬感,是不可取的。

文字具有它的本質,從一筆一劃、幾個字的拼對,到名種各樣的含義穿梭紙上。人們的思想得以體現,中華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漢字是什麼?有人說是中華的瑰寶,有人說是文化的標杆。在我看來,漢字是文化的傳承,是每一箇中國人應該堅守的精神家園。縱然科技發展永不止步,時代變遷永不停息。但不變的,是漢字的精神內涵。它反映的是一代代人對它的理解與情感,而在這背後,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每一刻時光,都深刻地鑄就着漢字,使之歷久而彌新。

讓我們重拾漢字之本,守護漢字之根。讓漢字在風雨變幻中,雖歷經千磨萬擊,仍穩如泰山!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生生不息,潤澤後世!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二:守住漢字的根爲主題的發言稿

啓歷史之長河,守漢字之精華

田煜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啓歷史之長河,守漢字之精華》。

回溯過去,巍巍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如夏花般絢爛,如繁星般耀眼。如果說歷史是我們的過去,那麼漢字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要啓歷史之長河,守漢字之精華。

運用漢字,記錄世間美好瞬間。

明媚的陽光、小孩臉頰上的笑容,我們用漢字記錄美好的瞬間。漢字如散在人間的光,將世間的美好照亮。熱愛漢字,是我們爲生命落下的筆跡;熱愛漢字,是我們對每一個鮮活生命的敬重。漢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見證者,歷史文人用漢字記錄了他們的生活時代,也爲我們帶來了那個年代最獨特的風騷。讓我們用漢字記錄世間美好瞬間。

細讀漢字,品味蘊含的情感。

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各自的情感,如“日”“月”爲“明”,是未來之意;“止”“弋”爲“武”,是征伐動武之意;“禾”“口”爲“和”,是萬和之意。我們不去刻意的分拆漢字,分拆意味着剝離,而剝離意味着消失。從小到大,我們說的一言一語,唱的一腔一調是漢字的韻味;吟誦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是漢字的韻味。每次對漢字的使用是對每個漢字的品讀,更是自己情感的表達。

堅守漢字,傳承文化之河。

從甲骨文到現代楷書,靈動鮮活的漢字展示着中國文化的魅力。漢字的一撇一捺,書寫着中國人的理念,塑造着中國人的品格,滋養着中國人的內心。寫好中國字,是我們的文化傳承,我們每一個人在紙上書寫的,在口中表達的都是我們對漢字的堅守。正是因爲我們每一個人的堅守,小流彙集成磅礴大海,漢字的長河才得以流延千年。

回望中華五千年,展望未來宏偉藍圖,漢字是歷史和未來的最好承接者。讓我們啓歷史之長河,守漢字之精華。讓我們從寫好方塊字開始,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我相信漢字會在新的時代中帶領我們譜寫新篇章,而漢字的精華永遠在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血液流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三:守住漢字的根爲主題的發言稿

仰觀文化之大,俯察漢字之盛

蔡楠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可以同大家分享我的觀點。看我決決華夏,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字作爲文化的基本載體,書寫中華文化,傳播民族精神。正如李琦教授指出:漢字承古蒙新,打開人們對生產生活、宇宙萬物的記錄。可漢字卻面臨着被鍵盤替代的險境,網絡文學娛樂化,漢字處境艱難。由此觀之,"守住漢字的根",傳承記錄文明的方塊字,時不我待。

傳承:守住漢字的根,發掘中華文化之源。

自古便有良訓:方方正正寫宇,堂堂正正做人。”自倉頡造字,開漢字之根源;到商周之銘文,刻下的是文字,記錄的是歷史;再到漢唐風采,雄偉奇闊的線條畫下那時的輝煌;時至今日,“書法進課堂”等活動讓我們一品文化之蘊味。縱觀古今,漢字爲書寫中華文明,記錄民族歷史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隨着科學技術普及,鍵盤化時代讓人們“提筆忘字",讓社會呼籲“重搶漢字,振興文化”。傳承漢字文化,讓這股活水長流;傳承漢字文化,讓五千年文明生光;傳承漢字文化,讓中華民族歷史遠揚!

發展:守住漢字的魂,增添漢字文化儀式感。

習總書記說:"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是用方塊字壘起的文明,是用墨香渲染出的輝煌歷史。古人云:"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斯言如是,時代在發展,漢字也在網絡中獲得新生。一方面,顏筋柳骨、甲骨金銘得以進入大衆視野;另一方面簡單、直接、粗暴的文字在網絡界也獲新生。失去儀式感的網絡文化不能不說是一種損失。面對困境,我們要正本清源,清掃落後、腐朽文化,守住漢字的魂,增添漢字文化儀式感,與時借行。

創新:守住漢字的脈,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漢字文化在中華文明歷史沃土的滋養下,紮了根,發了芽,開了花。歷史長河中,仰觀文化之大,俯察漢字之盛:是一代書聖寫下的"千年第一行書”;是紫禁深宮中的正大光明;是王國維夜以繼日研究的那片甲骨,是一代又一代人探索奮鬥歷史的印跡。守住漢字的根,繼前人的輝煌,承時代之潮流,與時俱進,點亮時代的星空。

仰觀文化之大,俯察漢字之盛。生長在中華民族歷史中的漢字,自然會在這片沃土中長出光榮的果實,與歷史齊飛,同時代共長天一色!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8v6o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