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人物 >心理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作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作文

篇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精選5篇)作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一隻快樂的蛤蟆患上了抑鬱症,整天鬱鬱寡歡,他的朋友河鼠和鼴鼠爲了讓他痊癒,鼓勵這位不像話的朋友去看心裏諮詢師蒼鷺。

一場關於治癒的對話,就此展開。

其中讓蛤蟆先生最痛苦的就是他的父母,他的父親嚴厲而正直,而他永遠都在爲這爲那訓斥批評責備蛤蟆先生這讓,他認爲他父親永遠是對的,而他永遠是錯的,爲此他總是做一些傻里傻氣的舉動。他的父親會把坐在膝蓋上的蛤蟆先生推下去:“我受不了他這副樣子。”

假如我是一位家長,我會多鼓勵孩子和他講道理,而不是責罵他。

在當今社會,很多孩子都因爲父母的不理解和責罵而患上了抑鬱症,嚴重的甚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這點上蛤蟆先生的母親的做法更正確,當他的父親對他發脾氣時,她就會。安慰蛤蟆先生:“親愛的,別犯傻了,我肯定他不是故意這樣對你的。”對於像我們這樣的青年來說,沒有人願意被罵,更希望受了挫折之後,能受到來自家人的鼓勵。

父母的不完美,家庭溫暖的缺失,父母從未給過蛤蟆先生愛和溫暖,只有指責和冷漠。這樣的傷痛,帶着他來到了成人世界,年幼時形成的自卑、敏感的性格,始終折磨這着他,雖然極力讓自己看上去像個樂觀的“開心果”,但內心的脆弱,讓他日漸憂鬱。

在一次和蒼鷺面談後,他開始了自己在“適應型兒童狀態”裏待了多久,這讓他第一次產生了睏意,但他卻去劃了船,劃的比上次更好了,於是便去喝了杯啤酒,在週末收到了朋友們的午餐邀請後。和朋友們敞開心扉的聊天后,他感覺比之前快樂了一點。

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要勇於克服它,而不是用什麼辦法逃避它,正面的面對他,戰勝它!

篇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以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奇妙的故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了痛苦抑鬱;在朋友們的建議下,蛤蟆先生找到了心理諮詢師蒼鷺;經歷了10次的面談治療後,苦悶的蛤蟆先生終於學會了擺脫過去的陰影,重新找回了充滿蓬勃生機生活的狀態。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不僅是蛤蟆先生去看了心理醫生,就連我自己也好像隨着書中幾次談話的進行,去看了心理醫生。我突然明白,認識自己很重要,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蒼鷺說過:“大多數父母會盡最大努力來養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會不可避免地將他們的觀念和行爲傳遞給後代,正如他們一定會把他們的觀念和行爲傳遞給下一代一樣;所以,孩子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應對和防禦因此而產生的後果。”因爲原生家庭和童年的經歷,使得蛤蟆先生常處於兒童自我狀態,以此減輕自己所受傷害帶來的影響。但好在有蒼鷺的引導讓他找回了自我。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但我們該做的並不是去責怪父母,人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也是人啊!

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不輕易否定自己。

篇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的寒假生活也快結束了。在這期間,我閱讀了許多課外書籍。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外國名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英國作家羅伯特。戴伯德所寫。他是一本關於心理諮詢的書,通俗易懂,讀起來溫暖而又治癒。

這本書講了蛤蟆先生與心理醫生的十次面談,在讀的過程中,讓我想到了我的諮詢師,也會把自己帶入到蛤蟆的角色裏,但我走的沒有他快,我和現在的諮詢師已經進行了4次諮詢了,還在探索中。

剛開始的時候也會像蛤蟆一樣,期待諮詢師告訴我該做什麼以及該怎麼做,但諮詢師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讓我更多的瞭解自己,陪着我去尋找答案,就過程會比較慢,但卻讓自己內心更有力量。

在書中看到“共謀”的時候,讓我很有觸動,“共謀”。是我們偷偷的或無意識的配合對方,讓自己產生某種感受。我們會覺得是別人“讓”我們產生了某種感受,但卻沒有意識到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別人或許會影響你,但最終還是自己在決定要選擇什麼樣的感受。這樣的觀點是讓自己爲自己的行爲包括情緒負責,只有這樣我們纔會認識到對自己是有自主權的,我們有力量來改變處境,也有力量改變自己。我認爲當我們爲了自己負責後,改變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不是爲了改變而改變。

其實與自己相處的方式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就像諮詢師一樣,有很多種流派。不同的風格,也沒有絕對的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我們要認識自我,做自己的主人,不爲他人而活,只爲自己而活,認可自我,提升自尊,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篇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

在寒假期間,我看了三本書,其中一本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看完後我有很大的感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述的是蛤蟆先生有重度抑鬱症,蛤蟆先生與一名叫蒼鷺的心理醫生經歷過十次面談後,蛤蟆先生心靈獲得了巨大的成長,認識到自身一些問題確實存在,主動改變,重獲快樂的故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人的三種自我狀態,第一種是“兒童自我狀態”,第二種是“父母自我狀態”,第三種是“成人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裏,我們就像一個孩子,依賴父母或他人,被別人掌控着,就像是爲了迎合父母所呈現出的樣子。“父母自我狀態”裏,我們感到自己很有道德優越感,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總是對的,喜歡指示和掌控他人,“父母自我狀態”與“兒童自我狀態”恰恰相反。在“成人自我狀態”裏,我們既不像孩子,也不像父母,“成人自我狀態”裏,我們更像是一個成熟的大人,會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行事,無論是什麼情緒,都能理智對待。三種自我狀態中,“成人自我狀態”是我認爲最完美的長大成人後的樣子。

這本書裏講了四種人生座標,分別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也好”講的是一種發自內心信念的行爲,就是信自己,也信他人。“我好,你不好”這種人總需要攻擊或者譴責別人,但從來不會抑鬱。“我不好,你好”這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爲態度,這一類人認爲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他好。“我不好,你也不好”這類人認爲自己很差勁,別人也很差勁。

理解我們的童年是理解我們自己的關鍵線索,情緒是自我的核心,要更好的理解自己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並理解他們。

篇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500字

“抑鬱症”一詞頻繁出現在生活中,學生上學壓力大,跳樓、跳河,因爲抑鬱症;上班族面對工作和人際關係,焦慮不安,失眠多夢,脫髮,喜愛宅在家裏,因爲抑鬱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蛤蟆先生情緒抑鬱,不愛出門,自己一個人在家裏悶着,是鼴鼠和河鼠察覺到最近沒看到蛤蟆先生,然後一起去找蛤蟆先生,發現他情緒不高,就帶他去看心理醫生,於是乎有了一系列的故事。

假如去看心理醫生,也許就能從死衚衕走出來吧?我們一旦碰壁,就願意待在原地,覺得沒有辦法,解決不了,直接原地等結果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書中,蛤蟆先生並不是自願去的,所以不配合,直接問蒼鷺怎麼解決。然而心理醫生並不是看一個病人,開一副藥就行的,他需要知道爲什麼有這個情緒?是什麼時候有的?與什麼事有關?你應該怎麼解決?蒼鷺只能引導蛤蟆先生自己思考,自己明白麪臨的困境,然後一點點打開心扉,解除抑鬱心理。

蛤蟆先生非常喜歡依賴他人,再加上父親這一角色對他影響深刻,他一直被嚴厲的管教着,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確認自己的能力,從來沒自己處理好過一件事。習慣討好身邊的人,在意別人的想法,從而把自己陷入情緒困境。

這本書裏,作者藉由蛤蟆和心理諮詢師蒼鷺的互動,寫出了蛤蟆自卑、軟弱、愛炫耀的性格與抑鬱的情緒究竟來源於何處,讓讀者看到童年經歷對人格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蛤蟆先生的結局是美好的,希望困在抑鬱情緒中的人們,也可以像蛤蟆先生一樣,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renwu/xinli/vqkv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