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7篇)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7篇)

  • 關注:6.77K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7篇)

錢宸妤

元宵節吃湯圓,這是我們的習俗,湯圓和團圓字音相同,吃湯圓就寓意着團團圓圓的。元宵節那天,不能出門,所以用家裏面的一大包糯米粉做成了一個個的湯圓。

先將糯米粉到人大盆裏,然後,倒了一碗開水,接着,就用手和起來,剛開始的糯米粉鬆鬆的,像一個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可一和上開水,它們就像一個抱緊了的大家庭。爲了更加容易的搓圓子,首先把雙手放在已經成麪糰的麪粉上,然後,用力往下按,每按一次都要轉一個不同的方向。終於,面和好了,麪粉白白嫩嫩的,光滑極了!我忍不住按壓了一下,頓時,麪粉上出現了兩個顯眼的手指印,這麪粉可真叫軟呀!我聞了聞,一股濃濃的麪粉香迷漫在廚房中。

開始做圓子了!看着油亮亮的肉餡和又軟又白的麪粉團,我躍躍欲試。親親將麪粉團分成了許多份,我拿起一塊糯米糰,正準備放肉餡時,親親叫住了我,“你這樣做不對,應該先將麪粉的四周壓扁,中間凸出去。”親親邊說邊做,“不是挺簡單的嘛!”我趕緊動手做起來,不好!裏面的餡兒全部出來了,糯米粉粘了我一手,想甩都甩不掉,黏糊糊的。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先將麪粉團搓成圓形,然後,把它拍扁了,將邊緣捏得更薄,放進一勺餡兒,左手在下面轉,右手跟着左手轉,親親時不時地幫一下,終於,我也成功地搓出了一個胖乎乎的糰子,心裏甭提多高興。

正月十五是吃湯圓的日子,也是全家團團圓圓的日子。

篇二: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徐宇成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要說元宵節到來時,我們平湖的風俗,可謂是一番獨特又熟悉的風味。

還記得那個元宵節的夜晚,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一個大圓桌的旁邊,其樂融融地準備吃元宵。其實吃元宵這一習俗也是大有來歷呢!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這便是現今元宵的雛形,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開始吃元宵了,我拿起勺子,從碗中挑出了一個最大的元宵,我慢慢地把它咬開一個小口,“好燙啊!”我捂着嘴做出一個痛苦的表情。這時,只見元宵中,那些黝黑髮亮的黑芝麻就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我看了看元宵,心中實在是等不及了,我用嘴使勁地吹了吹,然後把元宵放進嘴中,品味着它的味道。皮的嚼勁、芝麻的甜香,漸漸的都在我的嘴中融化了,最後我輕輕一吞,這個元宵好似在坐滑滑梯似的,滑入了我的胃中。過了一會兒,碗中的元宵全都涼了,我像一匹惡狼一般,在眨眼間,把它們全都吃掉了。在吃元宵時,大家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吃完元宵,我們又該着癩子了。傳說,着癩子寓意能五穀豐登、農業豐收的民俗活動

“今晚着癩子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只見人們把稻草捆在棍子上,點上了火,一邊在田間奔跑,一邊則搖着手中的火把唱着民間小調。霎時間,漆黑的夜晚被照得明亮了起來。“着癩子,着癩子,田道好來討娘子,討好娘子造房子,造好房子養兒子…”這首民間小調在稻田裏來回盪漾着,時不時的從我心中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這就是平湖的元宵節風俗,一番獨特又熟悉的風味。

篇三: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黃靜萱

提到元宵,無論是剛戴上紅領巾的國小生,還是已經滿頭銀絲的老人,嘴中都能感受到一股絲絲滑滑的湯圓甜味,眼前都會浮現出一盞盞美麗的花燈和拿在手中搖的着癩子。

元宵那天,城市公園裏到處都有掛着的彩燈。這些彩燈的顏色繽紛,形狀更是五花八門,遠遠看去就像是彩色的波浪。彩燈上都掛着謎語,靜靜的等待着人們猜出它們的謎底,把它們撕下來。

鄉下雖然沒有城市中賞花燈猜燈謎這麼熱鬧,但元宵過得也很有趣。晚上吃完了寓意“團團圓圓”的湯圓,就迎來了平湖農村的一大習俗——着癩子。就是用稻草捆在棍子上,點了火,一邊跑到田間地頭搖手中的火把,一邊念着:“着癩子,着癩子,自家田裏出金子。”聽奶奶說,這樣自家田裏能五穀豐登,糧棉茂盛。天色漸暗,我的心也越跳越快,期盼着能快點着癩子。這不,老爸剛幫我紮好草把子,我就迫不及待地接過,持在手中,擺好了姿勢。老爸爲我點上了火,此時,我就像是一名火炬手。我看着手中草把子上的細小火星到處飛濺,心中有一絲忐忑,但更多的是對着癩子的興奮。我吸了一口氣,搖着草把子,歡快地跑到田間地頭,念着那首小調:“着癩子,着癩子,自家田裏出金子。”漸漸的,更多的大人和孩子跑到田中,揮舞着草把子,擰着不同版本的小調。火光似乎照亮了整片天。

夜深了,但元宵的氣氛絲毫未減,不知是誰家放的煙花,爲元宵又增加了幾分美。

篇四: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褚辛博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是我們中國的一種風俗,可謂是一種熟悉的家喻戶曉的風味。

傳說:公元前一百八十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因爲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爲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作‘宵’,所以叫‘元宵節’。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爲重大節日。

談到元宵,不管是上學的小孩子,工作的大孩子,還是已經頭髮蒼白的老孩子,口裏總會有一種膩膩的、甜甜的湯圓的味道,什麼樣的孩子也忍受不住湯圓帶來人們快樂的甜甜的滋味。元宵節的晚上,鍋裏有着幾種口味的湯圓,我眼睛立馬放起光來,夾起一個湯圓放進嘴裏咬了一口,又吐在碗裏,"好燙啊!怎麼這麼燙啊!〃我嘴張得大大的,用手扇着風。等湯圓不燙的時候,我把湯圓咬開來,芝麻的香甜可口讓我滿足味蕾,再把湯圓嚥下去,滑潤的湯圓,順着我的喉道滑了下去,一股暖流涌了上來,我吃完一個接着另一個,一下子湯圓就被我吃完了,我的肚子也滿足了,我大喊一聲:"啊!真的是太好吃,我飽嘍!〃長輩們都笑了起來。

除了吃湯圓,還有看花燈的習俗。各種各樣的花燈讓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顏色讓人停留不前,到處都有着喜慶的氣氛,花燈的形狀大不相同,什麼樣的形狀都有,不像西瓜燈一樣形狀都是一樣的,有的花燈像西瓜,有的花燈像人,有的花燈像龍,這樣的花燈才更加有趣,看了之後讓我久久不能離開呀!

雖然夜深了,但是元宵節的氣氛,久久不能消散,正月十五是團團圓圓的日子。

篇五: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王心怡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的風俗都是不一樣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鬧元宵。

元宵節最少不了的便是吃元宵。元宵又稱爲湯圓。把一個個湯圓從鍋裏撈出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像一個個大胖子,單看它們圓圓的個頭,飄着一股淡淡的肉香,就讓人口水直流了。咬破外面的皮子,一顆圓嘟嘟的肉球呈現在眼前,把肉球吃進嘴裏,滿口肉香,真真是美味。

芝麻湯圓也不比肉餡湯圓差。輕輕咬破芝麻湯圓的皮,裏面的餡就塌了下去,吃着非常地軟、糯!

吃完元宵後,便是賞花燈了。各地張燈結綵,到處洋溢着喜慶的節日氛圍。花燈大多是紅色的,但形狀各不相同。有長方形的,有正方形的,還有圓形的……大家都仰着頭,指指這個,看看那個。

賞完花燈,重頭戲——猜燈謎便開始了。猜謎底一向是廣大民衆的熱愛:猜對了有獎勵,猜錯了沒獎勵。比如,黃銅身,紫銅身,銅鈴裏邊黑鐵心。(打一水果)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你們肯定不知道。謎底是枇杷。再比如,霽後柳梢別有天。(打一字)哈哈,這個就更難了。謎底是橋。你看,有些人絞盡腦汁地在想謎底,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有些人求助於手機和別人;還有些人猜對了謎,正在美滋滋地領獎……

鬧元宵真熱鬧啊,我喜歡家鄉的鬧元宵。

篇六: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石琳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又同夜,所以元宵節又名元夜節。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燃孔明燈、猜燈謎、鬧元宵、吃湯圓等。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後來,天官喜樂,因此,元夜就要燃燈。

往年的元宵節,公園會用燈籠裝飾得漂漂亮亮,還舉行猜燈謎、鬧元宵等很多活動,小區門口也會擺出好幾口大鍋,讓我們一起包湯圓、煮湯圓、吃湯圓,很是熱鬧。我最看重的是吃湯圓。記得前年的正月十五這天,我和媽媽來到小區門口,參加包湯圓。我原本不會包湯圓,只想坐等着吃。後來,我再也坐不住了,就想自己動手做做。還沒包完一個。媽媽就已經煮好一鍋了。哇!我直流口水,煮好了的湯圓,活像一個個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滾入心脾,咀嚼着,稍稍有些粘牙,但也沒有太過分,很香融的。張嘴如同拉絲般,軟軟甜甜,讓人忍不住回味。舌頭上留着甜甜的味道。我囫圇吞棗把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吃下了肚子。再看看手上,黑一塊白一塊,全把面和黑芝麻弄到自己手上啦!我用一隻手捏面,一隻手握勺子,包起來,像個燒麥;又一次搓合,搓破了……第六次包的像只糉子……第十次……我學了半個小時,終於自己包了兩個,我稱他們爲元宵小娃娃。然後,我把兩個長得很奇怪的湯圓放到小盒子裏,藏起來。

與往年相比,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取消了所有節日活動,可真沒意思。我躺在牀上,想着想着,睡着了。

篇七: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500字

張可尋

春節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了,在春節的尾聲之際,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顧名思義就是吃元宵的節日,元宵還有一個名字叫“湯糰”,我們家的湯糰通常都是自己做的。

每逢元宵節,媽媽都會買一大堆糯米粉來做湯糰,我自小就喜歡屁顛屁顛地跟在後頭看媽媽做湯糰,漸漸的也就會做了。

現在還清楚的記得我第一次做湯圓的情形,不禁覺得好笑。

我一手拿着麪糰,一手呈“U”形,一深一淺地把麪糰摳出碗狀,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麪糰,竟被媽媽加多了水,又因用力過猛導致雙手沾滿了麪糊。要知道我可是最討厭這種似黏非黏,但能沾滿雙手的東西了,便自然地甩着雙手,希望能把它們扔回面盆裏,可是卻越粘越牢。

正在絕望之時,媽媽走過來,抓起一把麪粉往我手上撒,我兩眼茫然的望着她,十分不解,但更多的是驚奇,“這難道不會使我的手更黏”我想。甚至都沒注意到,我把話說出了聲響,引起了媽媽的注意。

“等着瞧吧!”媽媽神祕兮兮地一笑,我的心簡直跳到了嗓子眼,一秒間一個天真的想法閃過——我的手就此分不開了。

不知是因爲我當時的天真爛漫,我竟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在這一瞬間閃過的念頭在我的心裏逐漸被放大,被認可,同時被放大的還有我的恐懼和焦急。

“好了!”我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半信半疑。當然這,真的發生了。

鬆開後我本能地,用被問號充滿了的目光投向媽媽,她笑了,卻沒有回答我。

好奇和興趣促使着我接着包下去。不一會兒就有了滿滿一盤,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傢伙亭亭地立在盆中。

“上鍋!”我興奮的大喊,此時的窗外已染上了點點紅暈,已至黃昏。

當他們再一次出鍋時,太陽已經躲到青山之後了。

咬一口,一股暖意襲來軟軟的,Q彈的麪糰配上肉,如絲絨般順滑,淌入口中。

這香甜的味道,豈不就是勞動的味道,家的味道,不是幸福的味道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mq6k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