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精選10篇)

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精選10篇)

篇一: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精選10篇)

“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一個文明的“韌性”則指的是某些堅毅剛強的優秀品質已融入一個民族的血脈之中,對維繫民族的發展和壯大起重要的作用。這種文明的韌性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體現得尤爲明顯。

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都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放眼現今世界,只有中國依舊矗立於舞臺之上,其它三國或不再是原先的領域,或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而支撐中國走到今天的,便是存在於我們內心的“文明的韌性”。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受過多次侵佔,北方的先卑,匈奴,蒙古,突厥等都佔領過中原大地。但無一例外,在衝動的燒殺搶掠之後,一但他們真正駐足在這片土地,其遊牧文明都會被紮根於此深遠又悠長的漢族文明同化。可見,這種屬於文明的韌性不光能使文明得以流傳,甚至可以打敗那些當時處於“正統”地位的文明。這種韌性在一般時期不顯山露水,但在特殊時期便會告訴我們:堅毅優秀的文明的韌性可以助我們不被外力干擾而忘記自己並可同化對方同時發展我們的文明。

不光在統治政權,土地受到侵佔的時候,文明的韌性纔會顯露,當外來文化大肆衝擊的時候,文明的韌性亦會涌現。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抨擊下,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依舊流傳至今。在這樣的打擊中,中華文明的韌性支撐我們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兼收幷蓄,博採衆長。一方面應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另一方面改進我們的文明,使之更好的長足發展下去。

作爲研究四大名著之一的“紅學”已存在百年,它研究《紅樓夢》—這本可以反映封建社會,甚至可以反映歷史變遷的名著,萃取隱藏在書中的精神與文化,“紅學”所得到的養分象徵深藏於書中文明的韌性,它們記載於書中,不被外界影響,只待後人將之提取,文明的韌性是後世汲取先人經驗的前提。

對於如今迫在眉睫的中美貿易戰,面對美方的強權施壓,中國以不卑不亢的態度發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聲音,以柔中帶剛的言語和行動回擊美國,這樣平和又有力的的態度同樣也源於中華文明的韌性。

相信懷着這樣堅毅剛強的優秀品質,牢記中華文明的不屈不撓,堅忍不拔,民族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篇二: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從古至今,華夏文明一直以一種”柔韌卻剛直”的姿態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她生活在歷史中,見證了無數文明相繼崩塌離析,唯有華夏文明,始終在史書裏佔據一隅。那邊是我們文明的韌性,支撐着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展望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唐宋元這個時期,古中國一直處在絕對領先的位置。她發達卻不自傲,文明而謙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她包容的歡迎世界各地人們,吸取容納着各民族的文化。外國使臣遊歷古中國,寫下一本本讚美華夏文明的著作。最爲家喻戶曉的,當屬《馬可波羅行紀》。無數學子,大師遠洋探索,在各國留下中華文明的腳印,”唐人街”由此出現發展。更有鑑真等先賢,將屬於我們的優秀文化與思想傳遞海外。除次以外,古中國的先進科技技術也流傳世界,讓世界文明更進一步。在這段歷史裏,華夏文明中的兼容幷蓄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是我們文明的特性:容萬物,生萬象。

但當繁華落盡,榮耀不在時,華夏文明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可是屬於我們文明裏的骨子裏的”剛直”,卻支持着我們,挺過一次次的艱難險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舊歷史彌留之際,新歷史開創之時,是秉持着”自強不息”的中華人民,讓中華民族轉危爲安。

明清時,佔據文化主導地位的程朱理學已日趨僵硬,人民思想飽受摧殘。是顧炎武,黃宗羲這類不懼封建勢力,潛心批判繼承傳統儒學的學子,讓千年文化主流——儒學,得以迴歸原貌。在西方列強的洋槍炮彈下,中華民族並沒有屈服,他們始終頑強抵抗着,不斷摸索着拯救民族的道路。洋務運動的進行,讓民族資本主義得以發展。辛亥革命的開展,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文化運動的召開,解放了人民腐朽的思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讓中國人民從此真真正正的站了起來。這是屬於中華人民的韌性,更是中華文明的韌性。堅守中華文明,抗外侮,護家國。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中華文明始終堅守初心,致力於世界和諧發展的建設。在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時,中華文明也不懼挑戰,立足於人民,盡顯自信的態度。

這就是屬於中華文明的韌性。

篇三: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姜邁)

原創姜邁虹境界2019-10-01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有無數多的文明先後崛起。其中絕大多數文明都消失了,或者由於天災,也許是外來種族入侵,還有可能因封閉而衰朽於自己的文明之中。然而,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卻憑藉文明之韌性走過了五千年的歲月。

中國文明之韌,在於百鍊成鋼的堅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人是剛毅的,其文明亦同樣堅不可摧。追溯歷史,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曾屢次被異族入侵。從先秦時期的西戎、北狄之患,到南北朝時的五胡亂華,而明清之際又被世界列強殖民壓迫。遭受了這般欺凌,中國無數愛國志士憤然而起,爲保衛家園和敵人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岳飛在孤軍深入,沒有援軍、沒有糧草的情形下,仍能仰天長嘯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文天祥被捕入獄,大義凜然地詠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後慷慨赴死……亙古通今,中國文明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始終堅韌不折,反倒因此創造出更多的文明。文明的巨大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勵人們敢於抗爭,爲守護自己的文明而戰鬥,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中國文明之韌,在於海納百川的包容。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從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到今日中國小生都在學習的《論語》等儒學蒙學讀物,其間三教並立、禪宗興起,無數的外來思想流入中國。然而至今我們仍未失去本土文化,也未排斥他方精神。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鑑真六渡扶桑,交流了思想,送去並帶來了新的文明。對於外族——無論身份地位,凡願學習中華文明者,我們都會傾囊傳授;而睹別國文明之長處,我們也願意借鑑以不斷充盈自身文化。這無不充分體現着我中華文明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的韌性。

人民創造文明,文明指領人民,文明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韌性的文明絕不是一味的屏蔽或者一味地忍讓,而是既不墨守成規也不數典忘祖,在吸收他方文明的同時發揚己方文明。如此柔剛並濟的韌性文明,才得以從歷史的源頭處繼承過來,進而又向將來流傳下去。

篇四: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一個物體只有韌性,說明它柔軟,堅實而不易折斷,一種文明具有韌性,則其生命力無窮,而可綿延長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中間經歷過各種戰亂、侵略、危機,但卻仍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恰是因中華文明具有其獨特的韌性,應時而生,剛柔並濟,所以能渡過一次次難關。當今時代,風起雲涌,這更需要我們保有我們文明的韌性。

物體的韌性,由其材質決定;文明的韌性,由其人民決定。

在古,已有中國人用其品格展現出了中華文明的韌性。曹雪芹年幼時就經歷了家道中落,在艱苦與貧寒間長大的他並沒有被擊垮,被折斷,憑着一股“韌性”,他付出了不尋常的“十年辛苦”,數次刪改,完成了《紅樓夢》這一鉅著。同樣,在最容易讓人喪失鬥志的關鍵時刻,中華文明、中國人的韌性力挽狂瀾,支撐着人們不斷前行。

在今,中華文明也因當代中國人而更有韌性。最近,一位“網紅”流浪大叔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位流浪大叔與其他那些爲求流量而經營的“網紅”不一樣,他雖過着流浪的生活,卻以環保爲信仰,堅持垃圾分類;不但如此,當其他人追逐所謂名利金錢等物質財富時,他已精通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對《中庸》《論語》等文化名著信手拈來,諳熟於心。雖然流浪大叔的生活在一些人眼裏顯得“太寒酸”、“不體面”,但如此普通卑微人們卻爲我們掀起了一股正能量,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恪守“不折”的堅實,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中國人應有的韌性。

於整個國家而言,無論是面過去死傷無數、流血漂櫓的抗日戰爭還是如今雖無荷槍實彈卻有刀光劍影的貿易戰爭,我們都未曾退縮,雖前路荊棘密佈,走過後會留下傷痕,但中華文明的韌性始終保護着我們彎而不折,從未一蹶不振,從而得以綿延不息。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梁啓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說》中,用日出東方、河流奔涌的壯麗景象寄託對中國光明未來的美好願望,中華文明由我們組成,我們有“韌性”,就能使中華文明更有“韌性”,祖國前進的重任,最終落在我們的肩上。

篇五: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中華大地——這一片孕育出了無數兒女英雄的地方,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從未消失過。它曾面對過挑戰、讓整個文明可能毀於一旦的戰爭也不止一次發生,然而它一直矗立在東亞的這片土地上。最大的根由,便是文明的韌性。

疆域有過變化,中華精神有過變化,然而初心總是一樣的——爲了更好的中國。正是持這個態度,古聖先賢們在一次次磨難中堅守本心、錘鍊自己,於意志的海洋中艱難的探索,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但是他們究竟明白了自己的來途與去處,並在一次次顛簸往復中愈加確立了信念、奮力爲那個生養他們的土地做出自己的貢獻。無論個人的努力是否得到回報,他們已不再平凡,死後的他們會化作星辰、懸掛在這片大地上方的星空、凝望着曾經的自己,凝望着同樣滿懷雄心壯志的少年們;而百年前的共產黨,便是其中最閃耀的幾顆星。他們即使死了,也注視着我們的行動,在冥冥中護佑着這個國家進步途中的一路順風。

而這些英雄多了,國家的脊樑就立起來了;國家的脊樑立起來了,文明就不會斷絕了。這是文明中韌性的來源之一——英雄個人的韌性。

但不可忽略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建立在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上;而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必然來自於人民羣衆的集體精神。先人們,在刀耕火種的艱苦環境下總結着勞動中的規律體系,再不斷完善;而這種樸素的智慧,便是中國上千年來所有勞動者們的結晶。英雄們的行爲,也都是通過勞動者們去施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了勞動人民的無限力量,正是這些吃苦耐勞的勞動者們,創造了歷史,打下中華文明深厚的根基。

但中國也跌入過低谷。不過幸運的是每每到危難時刻,總是有英雄人物站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這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中國精神的薰陶使得這個屹立於東方的國家的人民具有着最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使命感。而也正是如此,推動了在低潮時的中國穩步向前,走出泥潭,這是傳承千年的文明的韌性。

如今,中華民族又到了偉大復興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文明的韌性,在一次次小的失敗中更勇敢的前行,並創造奇蹟!

篇六: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韌性,是韓信受胯下之辱,但不忘初心成就偉業,名留青史;韌性是藺相如包容廉頗的出言不遜,以國家大事爲重;韌性,更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在痛苦中發憤著書完成《史記》……

我們的民族經歷了太多磨難,數次沉浮,現在終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說,我們的文明是有韌性的,這源於中華民族蘊含的的珍貴寶藏——一種優秀的精神品質,一種卓越的精神品格。

過剛易折,素柔不敗。一味地抵抗或是排斥外來的文化卻不增強自己的實力,早晚會被時代所遺棄。而我們中華文明正是懂得這一點,才得以日漸強盛。西漢末年,當佛教傳入中國並對我們本土文化進行衝擊時,在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儒家並沒有選擇將其趕出中國,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是辯證的吸收了佛家所研究的關於人心本性的一些觀點,從而發展壯大自身,使儒家文化有了質的提高,產生了理學。

中華民族向來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民族,正如有的學者提出中國是少數幾個有獨立起源的民族,中華文明綿延至今,從未中斷,這中間有許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也正是因爲其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中華文化才得以在壯大的過程中迂迴成長。

魯迅說:震懾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的格鬥。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着的韌性,不是一味地抵抗外來文化而是有選擇性的吸收並轉化爲自身力量,也絕不是一味地忍讓,迷失自我,而是不因環境和形勢的變化所改變的堅守。一味地退讓包容,不是韌性,而是無原則無底線,而我們的韌性就在於我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是誰,更不會被糟粕所侵擾得迷失自我。回顧血淋淋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看似我們一直被壓迫得直不起腰,但我們從沒忘記過心中的堅守和對於自由與和平的嚮往。這正是源自每一箇中國人心中那份堅韌和不屈,才得以讓我們在這場軍事實力毫不佔優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也正是因爲這種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精神才支撐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日益昌盛。

泱泱華夏,壯哉中國,國家之昌盛,正在於極具韌性的華夏文明的精神支撐。我青年一輩,當自強不息,包容萬物,以更博大的胸懷、更開放的格局,發憤圖強,以圓中華民族偉大之夢想。

篇七: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脈搏跳動至今,無論是古時靖康之難,釣魚城之圍,土木堡之戰等亡國滅種的危機,還是近外國列強入侵的動亂,中華文明都在死亡線邊緣掙扎而起,甚至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較於斷斷續續、不絕如縷的三大文明古國,中華文明具有一種獨特的韌性,“風不動安如山”,中華文明何以獨具韌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爲自強不息,所以中華文明擁有絕地求生的勇氣,張載有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種不斷向上、孜孜以求、永不停息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于謙面對鞍達的進攻力排衆議,誓死守衛北京城,爲大明王朝贏得了一線生機;左宗棠面對沙俄的蠻橫索取,堅持己見,遠赴新疆擊退入侵者,爲岌岌可危的晚清守住了伊犁;中華兒女面對日寇的進攻,抱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頑強心態,取得了近代以來抵禦異族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正因爲自強不息已刻入我們的靈魂,再大的風雨也不能阻擋中華文明的前進。這是中華民族血脈裏流淌的剛性。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因爲厚德載物,所以中華文明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

中華文明在五千年漫長的征途中,一方面與外來文化並肩而行,尊重包容它們的特質;一方面對外來文化擇善而從,吸收融合它們的成分。費孝通先生對這種態度的概括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播,唐朝對拜火教等諸多宗教的包容,無一不體現了中華文明厚德而載物的特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中華文明以包納萬物的胸襟和氣魄,在接納異質文化的同時,成就了自我。這種“和”的精神,也體現在國民身上,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借一個英國人之口,道出了國民血液中“和”的精神,“他們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寬容,彼此體諒。”這便是中華民族血脈裏流淌的彈性。

民族復興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藉助中華文明的韌性,使其葆有頑強的生命力。

篇八: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自我們先祖的足蹤初始在這顆星球上,人類文明的乳汁已在天地間泗漫了千萬年。或許在更早,南方密林裏第一批立起後腿的古猿的那一聲聲的嘶啼,就註定了綿延萬世的燦爛輝煌。奇美的空中花園搖着藤花蔓樹翩翩降臨在古巴比倫人晶亮的眸,燈塔一炬的火光映着盈盈的波濤照耀古埃及褐黃的土地;獸嘶人吼響徹鬥獸場磚砌石雕的高牆,汗血淋漓澆築洋洋萬里一條巨龍,澆築焰火沖天,澆築羣星閃爍的爛漫。

現如今,千千萬年滄海桑田。彷彿上帝賜下的花園,碧草瓊花也早已垂垂萎敗了。燈塔終於沉入海底,透過碧藍的波紋還見得那熊熊一炬烈火否?又是哪一天,來自大地深處的一股巨大的衝撞,擊毀了壯觀至極的鬥獸場?

可那條雄壯的蒼龍啊!盤踞在東方萬里的沃野,曲虯盤旋。幾千年,可曾有一天斷了腰身?成王敗寇的硝煙灼傷過它抖擻的鱗甲,可活生生前赴後繼的血肉又填進了它渾厚的骨骼。它庇佑着燦爛的民族,千年的文明如日月皎然,如源源的水脈奔騰衝突,未經斷絕,不曾停歇。

焚書坑儒,已見鋒芒的中華文化第一次面臨危機。三十天的烈火,無數的古典文獻盡化了灰。可待火焰熄滅,一場清冽的雨澆起來思想如春筍般的萌芽。燒燬的是書是經,而非千萬士子的胸懷與信仰。

一次次的匈奴進犯,五胡亂華,華夏文明在胡化的邊緣盡力過幾十年又幾十年的風雨飄搖。所幸,這個偉大的民族終於還是守護着自己的文明,在歷史的洪流中如一束光,從未被衝得支離破碎。

百年前,西方列強和來自東南海的盜賊,將他們罪惡的炮管伸到神州大陸來,侵犯和掠奪,燒殺和活埋,炮火連天中毀了多少瑰麗的明珠。可中華民族沐浴着鮮血的奮起抗爭,不要亡國滅種,不要讓流傳千年的文明消逝散去。

是以如今,我們能爲我們的文明驕傲。我們認得我們千年前的文字,我們認得祖先共同守護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卷書籍,我們認得世界上未曾斷絕的最古遠的文明,那就是我們的中華。這是我們文明的韌性,也是我們民族的韌性。是以,中華民族不亡,中華文明就不會斷絕!

篇九: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假期的宅家變得單調,但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不知何時,窗外總有一隻斑鳩在鐵護欄的角落飛來飛去,一天不下二、三十趟。一開始我並沒在意,因爲我家屋後有片小樹林,經常可見喜鵲、白鷺、麻雀和斑鳩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們在這裏棲息。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這隻斑鳩每次飛來我家窗前都叼了一根樹枝呢,原來它是準備要在我家砌窩了呀,那肯定意味着馬上有小斑鳩寶寶要出生了!我激動得直跳,心裏還盤算着要好好記錄下小斑鳩的成長。

然而,現實太骨感,這隻斑鳩居然不會做窩!每次叼來的樹枝都一根不留的掉了下來,落滿了一樓的門前,似乎寫着一個大大的諷刺。雖然一次次的失敗,但可貴的是這隻斑鳩一隻堅持不懈,一直循環叼樹枝—掉樹枝—叼樹枝—掉樹枝……說實話,有時我真擔心它會把門前那棵樹的枝丫都折完呢。幾天後,又有一隻斑鳩飛來了,我想這可能是之前那隻斑鳩的伴侶,她怕是實在看不下去了,要親自動嘴了。它們這次想出了一個辦法:一隻繼續飛去叼樹枝回來,一隻負責在護欄上壓着,想方設法不讓樹枝掉下來。然而,這隻負責蹲守的斑鳩一個起身,“嘩啦”一聲,全一股腦垮了,真讓人覺得好氣又好笑,我想它們應該是鳥類中唯一一對不會做窩的吧。

終於,它們絕望了,你一聲我一聲的“咕咕”叫着,叫聲中透露着疲倦與無奈。可第二天,我拉開窗簾,兩隻黑影驚慌的奪路而逃,隨即,伴着“咣”的一聲響,幾根樹枝孤單的從我眼前劃過,無情地掉了下來。這時,我驚訝的不是它們會不會砌窩的事了,而是它們的那份堅持與堅定,於是我決定耐心的等着它們成功的那一天。

不一會兒,有一隻斑鳩真的又出現了,我這才仔細觀察了它一番:頭部淡藍,頸部淡紫,後頸還飾有黑白小點,極似一條圍巾。它翼羽呈灰褐色,爪子深紅,長長的尾羽優雅極了,別說,還真是一隻漂亮的小傢伙!突然,它發現了我,於是歪着脖子,瞪着清亮的黑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我,我不敢動,生怕驚擾了它。這時,另一隻斑鳩也回來了,嘴裏依舊叼着一根樹枝……

這,也許就是生命的韌性吧!

篇十:青少年應該有韌性作文800字

什麼是韌性?韌性就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其實,世間萬物皆有韌性。物品堅硬的軀殼是它韌性的直觀表現,這讓其不易受損;人堅毅、永不言敗的品質是韌性的體現;而文明的韌性在於其源源不斷、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特點。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閒適從容的態度,更是一種無我之境,這不折不扣地體現着中華民族文明的韌性。一代詩豪劉禹錫曾被一貶再貶,白居易感嘆:“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他卻仰天大笑,高歌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行至和州,劉禹錫又受到了當地縣令的多番排擠,讓他住在破舊的茅草屋。可劉禹錫並沒有因此感到不快,反而泰然處之,在陋室裏細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享受着“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輕鬆愉悅,還生出一種“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自得。這副積極向上、豁達樂觀的模樣讓人敬服。

無獨有偶,蘇軾兩次被貶杭州,卻興致盎然地領人在西湖築堤,於是有了如今的“蘇堤”;被貶黃州後的第三個春天,他攜友出遊,突遇風雨,卻也只是微微一笑,長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宦海沉浮,文臣幾多磨折,卻鮮有人如他一般樂觀曠達,能於糟糠中見珠玉,在野菜裏覓佳餚,僅用一杆筆,一顆心,便揮就了“人生的盛宴”。是他讓我們知道,人的生命其實很有韌性。

齊景公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爲君者應盡君道,爲臣者應盡臣道。自古以來,無數人臣忠君報國,鑄就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古有“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的拳拳之心;有“西北望,射天狼”戰死沙場、守衛邊疆的赤子之心;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視死如歸、以死明志的決絕;更有“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擲地有聲的復國決心……正因骨子裏長着韌性,中國纔在歷史的潮流中不被湮滅。

物各有性,人亦然。在這種極富韌性的文明薰陶下,我們應該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將我們的優秀文明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x5jp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