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望道》觀影有感【精選18篇】作文

《望道》觀影有感【精選18篇】作文

篇一:《望道》觀影有感

《望道》觀影有感【精選18篇】作文

電影以民盟先賢陳望道先生一生的主題爲線索,從臨時受命翻譯《共產黨宣言》,到冒着被捕的危險爲工人們講解共產主義精神,再到面臨生命危險仍堅持籌錢籌辦新聞館,在望道先生這一短短的生命縮影裏,我們看到了,先生爲共產主義熱烈奉獻的這一生。還有更多有理想,積極有爲的青年,在祖國有危難時機投身於共產主義事業,並無怨無悔,用血肉和生命在黑暗的年代裏努力投進一束光亮,這種精神必將激勵吾輩爲之前行!

篇二:《望道》觀影有感

陳望道從日本留學回國,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就開始向學生宣傳先進思想。通過翻譯《共產黨宣言》,使他全面系統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活動,成了共產黨的最早黨員之一。

名如其人。一個叫陳明融的年輕人,因看清了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後,就成了陳望道。他望到的是一條推翻舊社會,建立社會主義,最後實現共產主義的道路。既望道,向前行。他用一生的光陰踐行着,行進着。

陳望道是榜樣。向他學習,就要堅定地望道前行。

篇三:《望道》觀影有感

電影以1920年爲起點,講述了《共產黨宣言》的首箇中文全譯本譯者陳望道“追望救國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同時也刻畫了100年前以陳望道爲代表的一批中國知識分子堅定理想與信仰的有志青年羣體。

一本書影響了一羣人,一羣人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望道”是點燈者,是覺醒者,是奮鬥者。“望道”代表的是奮鬥者羣像,是我們歲月靜好背後的英雄。

回望百年曆史,“望道”們擎起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神火炬,爲實現民族解放而上下求索、前仆後繼。像黑暗年代裏一盞指路明燈,爲同胞們帶來覺醒之“光”,爲社會進步和民族解放帶來希望。

回望百年曆史,爲了創造一個新世界,不懼艱難險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望道”們樸素而熱情,滿懷報國之志。“望道”們團結而堅強,置生死於度外,在喧囂中堅守信念。

百年前,千千萬萬個“望道”,披肝瀝膽、前仆後繼,爲中國革命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百年後,我們不僅要致敬“望道”,更要繼承其精神衣鉢,敢於鬥爭,敢於犧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員們觀影后紛紛表示:百年前那羣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爲了尋找國家的出路上下求索。走過千山萬水,仍懷赤子之心,站在第二個百年的偉大歷史節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今天的年輕人同樣任重而道遠。

回望初心,仰望先賢,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篇四:《望道》觀影有感

早春時節,萬物生長,大江南北暖意融融。近日,黨支部組織青年黨員走進保利國際天安門影城一起觀看了影片《望道》。影片講述了《共產黨宣言》的中文首譯者陳望道先生歷經動盪變革,始終如其名“望道”一般“追望救國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全景式呈現出陳望道先生及其身邊仁人志士尋找並堅持真理的征程。現場觀影的青年同志們都深切感受了百年前以陳望道先生爲代表的大批有志青年對理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堅守,體會信仰與熱愛的力量。

陳望道先生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首箇中文全譯本,成爲我國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批傳播者之一,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是僅有幾十頁的32開小冊子,但正是這本小冊子第一次全面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爲當時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點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影片中,對於如此重要的文獻,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時的認真態度在他對於宣言中的詞語選擇的嚴謹上就可見一斑,望道先生會因爲一個詞語的選擇斟酌、推敲一個晚上,會因爲過於投入,吃糉子時誤把墨汁當成糖蘸着吃,如此,就是爲了把宣言的旨意真實、完整的表達出來,要讓我們中國人能真正理解《共產黨宣言》,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也很是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學習。

我們從事財稅工作,是客戶眼中的專業人員,我們的本職工作會涉及到撰寫審計報告或者評估報告等文字資料,報告中數據信息往往是相關經濟行爲中重要的依據,我們就要端正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份報告,對自己負責、對客戶負責、對行業負責。認真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更是贏得尊重的一種素質。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陳望道先生治學、工作的嚴謹、認真,更有對信仰的堅守。從新文化運動、“四·一二”事件、抗戰時期、復旦大學內遷重慶到新中國成立,一個人經歷如此動盪、艱險、漫長的階段,而不改初心、堅定信仰是多麼不容易,陳望道先生正是那個從始至終鑑定信仰的人。當年同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的戴季陶雖和陳望道先生有過交集,但卻選擇了中途退出,和陳望道先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與共產主義分道揚鑣。“四·一二”事件中,陳望道先生不顧人安危,保護學生;面對威脅、金錢都未能動搖陳望道先生的信仰,正所謂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

作爲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要秉承革命先輩精神,勇當先鋒,敢打頭陣,用行動展現共產黨人本色;增強責任心,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在其位謀其政,在其職盡其責,主動擔當、積極作爲,立足自身,肩負起屬於我們的時代使命,爲財稅行業及其從業者得到應有的尊重奮楫前行,不忘初心,追望大道,唯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

篇五:《望道》觀影有感

今天下午,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集體觀摩了電影《望道》,感觸頗深。

影片以陳望道的生平事蹟爲線索,表現陳獨秀、陳望道爲領袖的一代新青年追尋真理、救亡圖存的精神。

如何救民於水火,挽民族之沉淪,扶大廈之將傾,建嶄新之國家?1920年上海,陳望道先生伏案耕讀,以墨咽糧,潛心翻譯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問世,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起到了先驅性的作用,無數中國青年知識分子追隨馬克思主義,爲共產主義事業義無反顧、奮鬥終身,讓我感受到了永垂不朽的望道精神。

身爲復旦附中的一名學生,對於陳望道老先生,不再停留在復旦大學老校長的認知上,更深層次地產生了一種無限敬仰和欽佩之情,一種身爲附中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知不覺,五四精神的火炬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青年手中,這份從影片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和青春熱血將激勵着我,更堅定了我勇做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的決心,以才學謀劃大略,道德匯聚新風,實幹鑄造時代,齊心續寫國家新輝煌!

篇六:《望道》觀影有感

觀影《望道》,自然而然從先輩們的追求聯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與他們,曾經腳踏同一片大地,曾經仰望同一片天空,如今,我們終於生活在了他們所期望的未來。“望道”不僅是陳望道一個人,更是那個年代堅守初心的一羣人,是一段關於信仰與熱愛的羣像。劇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小人物。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多一分爲道而堅守的力量。這樣的電影也激勵着我們這一代,生於和平時代,更要不忘初心,不忘努力,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篇七:《望道》觀影有感

看完電影《望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革命熱情和愛國情懷,影片並沒有對望道先生的文學成就做過多描寫,而是呈現了一個愛國愛民、義正言辭、剛正不阿的志士形象。吃糉子錯把墨汁當紅糖還全然不知,面對因爲說真話就被肆意虐打殺害的學生、教師、百姓的悲痛和憤怒,對戴季陶背叛共產黨發動四一二大屠殺並嘗試勸說其投敵時毫不猶豫地說出“道不同,不相爲謀”和“我一生以翻譯《共產黨宣言》爲榮”,無不體現出望道先生對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重視,對殺害人民的痛恨,和敢作敢當、光明磊落、不畏犧牲的氣概。我被陳望道和影片中其他愛國人物感動、震撼,由衷地敬佩他們敢爲人先的精神,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歲月中保持初心,反抗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每個人都是中國人民的英雄!

篇八:《望道》觀影有感

這部電影以時間爲順序,跳躍着記錄了陳望道先生一生中的重要時刻。當然,這一個個令人難忘的“時刻”不僅是陳望道先生經歷的,也是當時無數中國百姓、無數革命先驅先輩、共產黨員、乃至整個灰暗的中華民族經歷的生死攸關的重要時刻。電影爲我們展現了那個年代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不屈不撓的意志、堅定不移的決心,也有令人痛心惋惜、卻肅然起敬的堅貞而純潔的愛情。從望道先生20天內日日夜夜廢寢忘食爲之思索,爲之斟酌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到國民黨反動派擅自“北伐”,在上海發起的慘絕人寰、毫無人性的“四一二政變”,到國民黨反動組織一次又一次偷襲共產黨員,濫殺無辜,無數年輕的熱血青年,學生,優秀的教授教師,工人,老百姓都倒在邪惡的反革命勢力下,倒在無數個夜裏。這其中,幾年前的“朋友”能變成“政變的幕後指使人”,一面之緣的“同志”也能變成一生相伴廝守的“愛人”,曾經的“反革命人士”,能變成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維護者,縱使時局動盪,人心叵測,世間仍不缺乏最本真的愛,最純粹的理想與內心深處強大的力量,仍不缺乏無數倒下又爬起、前仆後繼的革命力量,望道先生以及所有與他並肩作戰的革命先驅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共青團員永遠銘記,牢記在心,並將之踐行於生活中,以一顆永遠鮮活的赤誠之心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做好新時代好青年的領頭、帶頭作用,發光發熱。

篇九:《望道》觀影有感

今天觀看了影片《望道》,看完後我感慨很深。

影片的開始,跟着鏡頭來到100年前的中國大學,就被純樸自然的師生情誼打動:老師盡心地熱愛着學生,校長把保護學生和老師當作第一要任——爲此不惜跟政府對抗,甚至憤而辭職。那些大學老師,言行舉止,還有他們火熱的仁義友愛與進步高尚之心,他們眼裏正直有神的目光,值得所有人敬爲先生的師者!

在電影所呈示的30年的時間線索中,既看到了陳望道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編輯工作、籌建復旦新聞館等重要的人生經歷,也看到了他與陳獨秀等人的革命友誼、與妻子蔡慕暉相知相伴的歷程等。陳望道夫婦因爲堅持信仰,不肯被敵人利用的剛正不阿姿態,尤其是陳夫人在救丈夫與出賣靈魂之間糾結,最後是因爲熟知丈夫的爲人而果斷放棄丈夫活命機會而保住夫妻倆共同靈魂底線說的那句話:“我知道,我守護的那個人絕不會爲了活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那個時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飯,但靈魂裏閃着神光。

觀影過程中有多個情節讓我熱淚盈眶,比如校長教師爲了維護學生而被迫辭職被迫離校的時候,比如小龍跪下來懇求多活幾天,可是他最終爲了不脫離共產黨而選擇犧牲,當影片中出現人物介紹並說明什麼時候犧牲的時候,我在心裏默默感謝他們,感謝他們讓我們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

作爲入盟積極分子,我將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以“奉獻”的精神爲民服務,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爲蘭溪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前總覺得作爲教師力量很小,可是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對教師這份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熱情。

心中有榜樣,腳下有力量,我要不忘初心,堅守本心,在工作崗位上感悟《望道》裏的精神,傳遞先進力量,接受榜樣的指引,朝着他們的樣子去努力。用先鋒模範的力量踐行爲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懷揣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爲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成爲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實踐者。

篇十:《望道》觀影有感

經學校組織,我和同學們一同觀看了電影《望道》。在這之前,我對於陳望道先生的認識僅停留在復旦大學校長以及《共產黨宣言》翻譯者的身份上,經過這次電影的觀看,我更深入的認識到了望道先生作爲一名共產黨員的經歷。在電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片紅色。第一幕出現在四一二大屠殺的場景中,地上的雨水摻雜着無數共產黨員以及革命工人的鮮血,讓我爲國民黨的殘忍感到震撼。第二幕則是電影結尾處上海解放時滿大街飄揚的紅旗和彩紙,這熱烈而激動人心的畫面鼓舞人心,我不由得對那些爲了解放上海而努力的人們產生了敬佩之情。觀看完電影后,我對於作爲一名復旦附中的學生感到無比的自豪,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望道”的精神,永遠走在追求正道的路上。

篇十一:《望道》觀影有感

着實有些年頭不坐在影院中靜靜地欣賞一部電影了。幾天前,在和同事談論當下電影時還發了一通議論,表達了對目前影視界的個人偏見。客觀地說,《望道》又修正了我的一些看法。當然,僅僅一部電影的影響力可能還不足以達到改變一個人的程度,不過,在快餐式影視製作方式盛行的環境中,體現時代主旋律的作品依然是中流砥柱。

《望道》以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爲切入點,刻畫了20世紀20年代以陳望道爲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羣像,表現了先輩們追尋真理、堅守大道的崇高革命精神。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深刻變動的歷史發展時期,西方民主思想進一步影響中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開始結合,中國共產黨誕生,國民大革命風潮乍起,革命與反革命激烈交鋒。此時,《共產黨宣言》和陳望道們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的中國閃爍。這盞明燈,在當時來說,猶如影片中的那個具象,那盞飄忽在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所在小柴屋中的“豆燈”。在影片中的豆燈兩度出現,這兩次出現基本是同一種場景,第一次是在鏡頭的慢搖中轉換,由燈及人,畫面的表現張力緩慢凸顯。伴隨着劇情的發展,豆燈第二次出場,這次鏡頭切換頻率快,內容更豐富,角度更多元,既是描述又是深化,展現了以陳望道爲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奮鬥精神已深深刻印在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指引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勇往直前。在陳獨秀先生蒐羅翻譯《共產黨宣言》文本人選的時候,拋卻了唯利是圖,拋卻了舊思想舊文字,正當在他焦急和迷茫的時候,陳望道先生不爲名利直面險惡,以較高的中文素養和嚴謹的學術精神鑽研馬克思主義,感染了陳獨秀先生。我想,這也是共產黨人的追求所在,也是這盞豆燈燃燒的某種意義所在。此後,這束光,逐漸擴散,愈來愈強,驅散着黑暗,照亮着在黑暗中勇毅前行者的道路。

這道路,曲折而寬闊,最終通向光明。

在光影的運用上,《望道》沉穩凝重而且燦爛輝煌。20世紀20年代,在國際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雙重統治的舊中國,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北洋軍獨裁統治,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工人運動被鎮壓,民主人士慘遭殺戮,新聞館被破壞,正義的青年學生慘死於反動派的槍彈之下……影片整體基調是灰白色調,沉穩凝重。在這種灰白色調的背景之下,另一種最醒目的是紅色。那是鮮紅的血液,是反動勢力殺戮青年學生和革命人士的罪證,血液滲進冰冷的雨水,肆意流淌;那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喜悅,軍民同慶,滿城映紅。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它換來了人民的新生,國家的光明,燦爛輝煌。兩種色彩形成強烈的映襯,交織在一起,革命的艱難險阻,勝利的來之不易,一切在執着的守望中涅槃重生。

一如影片強烈的視覺衝擊,《望道》的內在表現也是異常感人的。陳望道譯著過程中,夜以繼日,心無旁騖,把母親送來的糉子蘸墨而食。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看到陳列櫃裏《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講起了這段故事:“蘸着墨汁吃糉子,還說味道很甜”。影片中當母親看到陳望道嘴角的墨汁時忍俊不禁,母子二人呵呵大笑,但笑着笑着,母親臉上就隱約讓人覺察到一絲酸楚,那是母親的愛,來自母親內心最深處的柔情,只要一觸就能讓人淚流滿面。陳望道患病,醫生囑咐需要阿莫西林,但是阿莫西林屬於軍管藥品。陳望道妻子蔡慕暉萬般無奈之下求助戴季陶,但是戴季陶開出交換條件,丈夫的氣節和自身的正義立場驅使蔡慕暉最終沒有屈服於戴季陶的威逼利誘。想到不能因此救丈夫性命,蔡慕暉雨中伏地嚎啕大哭。還好,周恩來得知此事後祕密派人送來了藥品。一位革命者,沒有被反動勢力打倒,卻因爲反動勢力的藥品封鎖幾近命懸一線;一位革命者的妻子,縱有挑戰反動勢力的堅強意志,卻無力拯救自己深愛的愛人,這個社會何等的扭曲,何等的讓人無奈和憤怒。

如此讓人出離憤怒的、潸然淚下的情節貫穿整部影片,共同營造了當時“不進行制度的根本變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勞無益的”(陳望道語)革命訴求,也讓《共產黨宣言》這本不到三萬字的小冊子,成爲中國共產黨確立革命信仰的思想起點,它讓無數中國仁人志士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並志願加入到共產黨隊伍裏來。

一部影視作品的藝術性能夠帶給觀衆一定的美學享受,但它必須服務於一定的思想內容,不論科技如何創新,形式不是用來譁衆取寵的;影視作品的思想性必需以藝術表達爲載體,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是水乳交融的完美一體呈現。觀衆的靜靜觀賞和時時可聞的啜泣告訴我:《望道》無論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皆不愧爲上乘之作。

篇十二:《望道》觀影有感

陳望道先生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傳播者、堅守者和實踐者,也是我們民盟的重要領導人。初聞影名《望道》,以爲是陳老的個人傳記,看完才領悟電影中不止一個陳望道,而是一羣“望道”,是一羣包括陳望道在內的,尋找真理之道、踐行真理之道的“望道”們。電影感人肺腑,電影中一個個不忘初心、堅守真理的熱血故事,完美刻畫了我們民盟先賢的情懷和風骨,值得我們所有盟員學習和繼承發揚。作爲後輩盟員,我們要自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以民盟先賢爲榜樣,堅定地信仰共產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篇十三:《望道》觀影有感

“唯有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影院海報上的這句宣傳語,讓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是我觀影后的最深體會。《望道》生動還原出百年前正青春的熱血志士如何堅守理想信念、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它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堅持信仰、追求真理的一種精神。作爲民盟永康總支主委,我將以此爲契機,恪守初心,不斷強化總支思想建設,提高政治站位,促進自身發展,帶領全體盟員自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以民盟先賢爲榜樣,堅定地信仰共產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篇十四:《望道》觀影有感

《望道》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它講述了復旦大學校長陳望道的故事。這部電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陳望道的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着追求。

陳望道是一個非常有追求的人,他在年輕時就立志要爲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他在學術上一直追求卓越,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最終成爲了一名傑出的學者和教育家。他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期間,不僅推動了學校的發展,還積極參與了社會公益事業,爲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電影中,陳望道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也讓我深受觸動。他在擔任校長期間,面臨着種種困難和壓力,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斷地努力和奮鬥。他在處理校內事務時,始終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這種正義感和公正的態度讓我非常欽佩。

此外,電影中還展現了陳望道對學生的關愛和關注。他在擔任校長期間,不僅關注學校的發展,還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他積極推動學校的教育改革,爲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潛力和才能。

總的來說,電影《望道》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陳望道的精神和追求,他的故事讓我深受啓發和感動。他的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着追求,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和追求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斷地努力和奮鬥,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篇十五:《望道》觀影有感

參加__觀影團組織觀看的電影《望道》,即是記載來自西方彼岸的《共產黨宣言》這一思想典籍破毀東方原有超穩定思想文化結構,傳入中國的費勁周遭過程。

當然這部電影最爲核心的還是爲人們梳理出了以《共產黨宣言》首箇中文全譯本翻譯者、新中國成立後復旦大學首任校長陳望道等探索者爲民族、爲國家追望信仰大道的心路與行爲選擇史實。

通過這部電影,影衆們看到:1920年,由陳望道翻譯的首箇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在根深蒂固的東方傳習文化系統之外,來自西方的全新的“真理之甘”開始成爲中國外向型先進分子改造國家民族的銳利思想武器。

電影《望道》的敘事,讓影衆知道:早在上世紀初始不久的1920年杏花始綻的四月初,帶着極強“望道”情懷的新青年陳望道,即一頭扎進義烏分水塘村一間久未修葺的柴房,用兩條長凳架起一塊門板,既作牀鋪又作書桌,不捨晝夜、不問時間,開始翻譯來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產黨宣言》。爲支持兒子醉心的翻譯工作,陳望道的母親悉心爲他送來一日三餐。“手沾墨水口來嘗,信仰味道終覺甜”的故事就源自於此。

電影《望道》,以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追尋真理爲主線,在所呈示的30年的時間線索中,影衆既看到了陳望道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編輯工作、籌建復旦新聞館等重要的人生經歷,也看到了他與陳獨秀等人的革命友誼、與妻子蔡慕暉相知相伴的歷程等。

借電影《望道》回望與牽引全觀陳望道的一生,確實可讓後生影衆更清晰地知道:陳望道不僅是《共產黨宣言》首箇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也是傑出的教育家、語言學家,一生都在潛心探討、努力鑽研語言學、修辭學、新聞學、美學、教育等專業學術理論和問題。新中國成立後,他曾擔任《辭海》主編以及長達25年的復旦大學校長職務。

電影《望道》,雖有明顯的“紅色+電影”融合業態呈示,但從創新發展角度來說,評述一定不能機械僵化地理解它就是一部純粹的紅色歷史文化片。通過觀片,我們更要看到它所反映出來的我們民族演進的精神文化價值。

篇十六:《望道》觀影有感

25日下午,跟着__觀影團有幸參加了電影《望道》的重慶站推介會。

影片由劉燁主演《共產黨宣言》第一位譯者同時也是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陳望道,人物角色塑造得非常飽滿且富有感染力,他純粹又高尚的靈魂感動得我數度落淚,打溼了好幾張紙巾!

影片的開始,跟着鏡頭來到100年前的中國大學,就被純樸自然的師生情誼打動:老師盡心地熱愛着學生,校長把保護學生和老師當作第一要任——爲此不惜跟政府對抗,甚至憤而辭職。那些大學老師,言行舉止,還有他們火熱的仁義友愛與進步高尚之心,還有他們眼裏正直有神的目光,確實是值得所有人敬爲先生的師者!

陳望道爲了在短時間內翻譯出高質量的《共產黨宣言》譯本,他回到家鄉,住進老家的柴房。爲了給英文原意安上恰當又貼切的詞語——有產者與無產者,他譯了又譯,仍不滿意,直到滿地都是翻譯廢紙團……心煩意亂中去打拳放鬆,突然找到靈感,遂跑回屋繼續翻譯,太專注,而把母親送來的糉子蘸墨汁當蘸糖水吃而渾然不覺——此處,奚美娟演的慈母演得特別傳神,把一位純粹而擁有遠大理想與抱負的知識分子其內在富饒的出處交代得很是到位!

陳望道夫婦因爲堅持信仰,不肯被敵人利用的剛正不阿姿態,尤其是陳夫人在救丈夫與出賣靈魂之間糾結,最後是因爲熟知丈夫的爲人而果斷放棄丈夫活命機會而保住夫妻倆共同靈魂底線說的那句話:“我知道,我守護的那個人絕不會爲了活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那個時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飯,但靈魂裏閃着神光。

影片還存在一個突兀而讓我心生疑惑且沒有機會跟主創團當面提問的情節:當陳望道急需籌款重建新聞館時,他的學生施存統送來捐款被拒,他很心痛而沮喪地說:“陳先生是不會再原諒我了”——施存統做了什麼讓陳望道不肯原諒呢?這個情節想刻畫陳望道身上的什麼特徵呢——身爲師者,他爲什麼不肯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且,施存統後來確實爲信仰爲革命也盡心出力了的嘛——這個情節到底想表達什麼?

總體來說,影片在老戲骨們的實力演繹中,把人帶回一百年前領略那個人心純淨、信仰如萬丈光芒照耀並引領人前進的特殊歲月,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影片!

篇十七:《望道》觀影有感

《望道》這部電影整體以時間爲軸,以陳望道老先生爲主人公,描繪瞭望道先生一生中的大事件與不朽的功績,也讓我們對他的瞭解從粗淺的《共產黨宣言》翻譯者,更深入爲了一個教書育人,桃李遍地的文化人形象。在電影中,許多場景可謂是歷歷在目,令人震撼而難忘的。除了衆所周知的糉子沾墨水,更有慘絕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殺的慘狀,新聞館被炸時震耳欲聾的聲響,以及陳望道與蔡暮暉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一二大屠殺發生後,陳望道大罵戴季陶後,倒在大雨中的絕望。那雙在整部影片中都炯炯有神的眼睛,唯獨在那一刻黯淡無光。令人心疼又悲憤,卻也同時感慨於世事無常與陳望道拳拳的愛國之心。

篇十八:《望道》觀影有感

月末有幸參加民盟組織的觀影活動,心中甚是歡喜。

我印象中應該有好多年沒有走進電影院了,總感覺現在的時間去看電影,是在浪費時間。但是自從加入民盟組織以後,社會活動明顯增多了,心情也變得明朗起來。所以這次民盟說有觀影活動,就毫不猶豫的參加了。

來到指定地點才知道這次觀看的是電影《望道》,該片以《共產黨宣言》的首箇中文全譯本翻譯者陳望道爲核心,展現其篤定恆心、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我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和軍閥混戰的年代,所以不瞭解那時人民生活的悽苦。但是我體驗過捱餓的滋味,深深地理解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的不容易。特別是在陳望道回到故居的老宅裏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母親給他送飯的場景。當有一次送完飯走出門時,有一位母親在河邊打孩子。他母親走上前問原因時,孩子說他餓了。雖然明明知道這是影視劇,但是雙眼還是不自覺的溼潤了,一種莫名的心酸涌上心頭,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共情吧。

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很難讓他感同身受。沒有身歷其境,也不容易換位思考。看着那些勞苦大衆爲了生存拋頭顱,灑熱血,換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覺得我們每個人是要珍惜的。以前上學的時候,聽到歌曲《血染的風采》,總是不明白爲什麼是血染的,雖說是紅色的,但這個意義從何而來?但是外觀看了電影《望道》,我的心情豁然開朗,明白了爲什麼是血染的。看着飄揚在空中的鮮豔的五星紅旗,我心中充滿了自信和力量。

有時候總是在想,是不是自己年齡大了,越發的傷感起來,總是見不得那些可以觸動心絃的事情,也莫名的喜歡看以前的看電影,特別是那些抗戰題材的。我不是軍國主義者,但是我喜歡看那些偉人們創造歷史的過程。有時候想,如果有機會真想把他們走過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他們當年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堅持抗戰,勇於奮鬥,最後取得全面勝利。這是多麼強大的勇氣,多麼堅定的意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

以前總想找個機會看一看《毛澤東思想》系列叢書,據聽說這是西方國家都在研究的理論。在國內有些做的不錯的企業家也在學習,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論持久戰》。我雖然沒有看過,但是也聽的耳朵都快出繭了。所以我也希望真的可以擠出時間來,把毛主席的著作拜讀一遍。不爲別的,就是希望可以走進偉人的精神世界領略他的風采。

看過《望道》以後,也希望可以把《共產黨宣言》也加入自己的書單裏,雖然我不是共產黨員,但是我也希望可以理解它的真正內涵。是什麼樣的力量在召喚着人們,前仆後繼,捨生忘死,追求那理想的新中國。

電影雖然是以陳望道的生平事蹟爲線索,展開了對他一生的描述。雖然說全劇都是以陳望道爲主線,但是也讓我們明白了共產黨領導人民尋求解放的艱辛,同時各民主組織在國家解放事業中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這正如我們的國家體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可以參政議政,發揚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了我們生活的態度,不論身處何處,都應該發揮自己的力量,努力去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r9d8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