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精選22篇】作文

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精選22篇】作文

篇一: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精選22篇】作文

看完《流浪地球2》,我從電影院走出來,久久不能釋懷!趕緊將口罩捂住臉上的淚痕!

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科幻大片。集開拓思維層級和發現人類文明與數字生命密碼息息相關不斷進化到巔峯時期的科幻大片,很震撼人心!

未來、未知的世界與現實與另外一個維度的人類無縫銜接,影片最後由劉德華主演的“圖恆宇”通過數字生命密碼死而重生的進入到另一個維度空間世界裏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頗爲震撼!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可以拯救自己、拯救世界,還最愛的人一個完整美好的人生!

郭導的奉獻精神就像一顆種子一樣栽入到有靈性生命的體中,他的這種壯舉就是在幫助影響人類精神文明進步。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幫助越多的人那麼他就是偉大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深有感觸,走出電影院的瞬間就有聽到一個大叔說這部電影很平平無奇……而我卻在一邊被感動到泣不成聲……我能理解,畢竟人類之間的思維都是有分層級的,能被喚醒和感悟的人他的靈性和感知能力、共情能力都是很高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同頻共振的。有的人看電影就只是看了一部電影而已,而有的人看了電影就會有很多感觸,並且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和見到開悟人生的劇本。

影片的特效製作也是大開眼界。圍繞着團結、親情、友情、愛情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奉獻的精神還能夠去到另外一個空間裏幫助人類、繼續創造奇蹟纔是值得我們敬畏生命和探索科技的焦點!這是該片個人覺得最精粹的地方!

要去探索未知世界,我們時刻都要努力學習着,人類的文明也在隨科技發展變化而進化着。電影另外一個角度感覺含沙射影的反映現實世界的不公和殘酷!開悟人性明白真正的戰爭是面對生存大考驗!而不是靠掠奪與侵略來獲取利益。真正利益是全人類生死共存亡的利益!大家應團結、勇氣加信念一起實現更宏大的理想目標。拯救人類、維護好地球纔是人類精神文明今後進步該弘揚和發展的宏觀核心意識!

話說回來,咱就來尋根究底。這到底是多有才華的導演呢?上度爸一搜,郭帆,生於1980年,也是個人覺得在電影界作爲80後的第一個值得被崇拜的偶像了。他在打開我國科幻片的第一扇大門,他就像火箭一樣的速度拯救中國科幻市場。這些還不夠我抒發情感,我繼續追蹤到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生於1963年,他纔是賦予這部片生命的“女媧”啊!雖然我沒有看過小說,但是經過郭導精心打造後的作品就已經帶領我們領略到小說中的精華了。如果“劉”是科幻大片的“女媧”,那麼“郭”就是科幻大片的“黃帝”!我們中國文化傳承和人類文明進步真的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啊!後來居上啊!未來可期!

篇二: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看了流2,有些幼稚的想法想記錄一下,好讓明年看3之後,或者看過原著之後的我笑一笑,會涉及劇透,慎入!

流1我覺得一般般,也可以算得上是合格的科幻片,佩服作者的腦洞。僅此。

流2,電影製作整體水平跟流1持平,但有一點卻讓我想寫觀後感。那就是劉德華的加入,推動的劇情。我覺得一個電影能夠令觀衆隨着編劇的思維跟下去那證明是一個合格的電影。如果能看後引發思考那就表示編劇(作家)的功底深厚了,流2這一點完勝流1。讓我感慨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也是最大的疑問。這是個哲學問題。

人類爲什麼不能實現數字人生計劃?其實到最後無疑數字人生技術上已實現,劉德華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說劉德華是反派,黑化,我不這麼認爲。如果人類真要滅亡,這是一個選擇題,並沒有對錯。人類文明的延續到底是精神意識上的傳承還是肉體的繁衍?這恐怕是一個哲學問題。當然,影片主線是在說人才是人類文明,但人出生到死亡又何嘗不是意識的傳承?所以影片沒有完全否認數字人生,最終在550W上也體現了共存的味道,應該是爲下一部的鋪墊吧,畢竟數字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最大的科幻命題。

思考2。大格局會怎麼做選擇題。

難道數字人生計劃和流浪地球計劃不能共存嗎?畢竟流浪地球計劃百分之五十的人是要被拋棄的。人性是自私的,如能可以選擇大多數會選擇數字人生吧。因爲流浪計劃是爲了一百代之後的人類有個家園,而這一百代人呢?只能生活在地下,在暗無天日寒冷的環境中要重複勞動來滿足製造發動機。一輩子的任務恐怕就是繁衍後代。這樣的生活你願意嗎?如果科技足夠發達爲何不冷凍人類受精卵到時候進行復蘇?或許會說,這樣產生的就不是純粹的人類,畢竟人類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但我們真正傳承的是什麼?精神文明還是物質文明?是意識還是軀體?或許會說我的格局太小了,人類就是需要自我犧牲來延續香火。但,可但是,延續香火,生老病死歸根結底是不是爲了遵循自然規律?人類做爲一個宇宙的生物本應該遵循這種規律,而此時你會發現,一個物種的滅亡就是自然規律。人類既要對抗規律,又要守住規律。如果此刻沒有流浪地球計劃,恐怕馬上會啓動數字人生計劃,但又怕人類被有意識的機器完全取代。所以繁衍人類的角度上,流浪地球計劃在理論上更有說服力。至始至終人類需要是掌控力,對未知的未來還是恐懼的,沒辦法放手一搏,除非無路可退。

思考3。你我怎麼想?

人類的選擇題由誰來做?當然是人類,但永遠不可能是你我。但讓我選擇我想選數字人生,並非想永生,我只想跟我的家人度過無戰爭,無災難,無疾病的一生。而一百代後的人類,我並不想考慮。所以我註定是一隻螻蟻。人類的發展其實是少數人推動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做出一絲一毫的貢獻,所以並沒有資格做選擇,這是一個很公平的事情。在浩瀚宇宙中普通人就是一粒塵埃,所以,你我的選擇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永遠是情懷。不管人在哪裏,不管面臨多麼大的困難,只要跟家人在一起,或者讓家人活着,赴湯蹈火也願意。這也是人類永遠的情懷,也是影片最終的宗旨,當然也是電影永恆的賣點。

篇三: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大年八年級,天微冷微雨,適合抱一桶香甜的爆米花,揣一顆火熱的心去觀影。第一選項,絕對是吳京、劉德華、李雪健等演員帶來的科幻片《流浪地球2》。我這人有個習慣,在前的珠玉得了我的青睞,我就會死心眼地追着期待追着喜歡下去,成爲生生不息粉,即便是某些續篇不盡如人意,我也吐槽也表示失望,但是我還是喜歡一路陪伴着。

這個第二部沒有讓我失望。它其實是第一部中故事的前傳,電影補充解釋了第一部的某些內容情節,例如人們爲什麼要住到地下城去,流浪地球計劃的由來等。兩部不同主人公的電影非常巧妙地連貫起來了,故事有承接性條理性,看得才叫清爽,一瞬間就喚醒了我幾年前的回憶,尤其是達叔的那幾個簡短的鏡頭閃現,讓懷舊的我頓時淚目。然而,導演郭帆絕對不是在消費觀影者的懷舊情懷,他有更大的野心。有連貫,有突破,有進步,有新意,是我對所有續集的期待。《流浪地球2》的場景更大了,不再是第一部裏的國內公路線了,有了世界各國的基地點、月球的太空站點,感覺這盤棋下得挺大;特技製作更炫了,那個無人戰鬥機羣、太空梯的畫面實在太令人震撼了;主題線索更豐富了,人物塑造更立體了,有吳京角色的感情故事,有劉德華角色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很多其他人物的驚鴻一面,在各種各樣人物的故事拉扯裏,梳理出主線與副線,我們在不長的故事裏感受着複雜的人性。

有人評論,電影過於煽情了,我卻不以爲然。電影藝術的呈現是多樣性的,有凸顯導演風格的敘事手法審美價值,也有如音樂一樣優美的節奏,有如法學一般嚴謹的邏輯……但是,更重要的是體現出思想情感的審美吧!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何爲選擇。圖恆宇在事業與女兒中選擇了讓女兒以數字生命獲得完整;劉培強在自己與家庭間選擇了把生的希望留給家人;張鵬在去與留的中間選擇了把生存的機會給更年輕的生命,那句“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一響起,我情不自禁就淚潸潸了;李雪健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隱隱約約間總讓我看到某個我一直敬佩的人物的影子,他在放棄與堅持中選擇了堅信……每個人的選擇都有自己的出發點,猛然間讓我想起了《琅琊榜》裏我最喜歡的幾句臺詞:“我曾經因爲你的選擇非常難過。但我畢竟已經不是一個自以爲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爲重要的東西而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爲不能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爲先,以我爲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爲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可抱怨的。”是啊,我只管選擇我認爲值得的!在個人利益與人民大義面前,總會有人,總要有人,有所選也有所不擇!如果問題擺在我面前,我會如何做這道選擇題?不敢深思,還好,這還不是我們要做的選擇題!就讓我們如此厚顏無恥地選擇忽視答案吧!也許,真的有這樣一個時刻了,我們也能做出認爲值得的選擇,畢竟,電影給了觀者啓發。這纔是電影的魅力所在。感謝作家劉慈欣編寫的故事,也感謝影片所有工作人員的呈現!觀影讓我們獲得了精神的愉悅,道德的提升,從而有內心的滿足。沒有點點滴滴的煽情鋪陳,哪裏來的情感渲染?

由此,我也突然想起了最近自己的工作思量,在我們的詩詞教學裏是不是可以整理出這樣一條線?關於家國情懷的線?“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中國人的舍小家就大義的錚錚風骨處處可見,處處可聞!作爲老師,我也要像一個導演,去鋪陳吧,去渲染吧!

篇四: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在浩瀚宇宙中,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白點,但這個小小白點卻是我們的一切。”—《流浪地球2》這是最打動我的一句話。

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星球,但卻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存與發展不應該犧牲環境爲代價。太多的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落實到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很多人選擇了無視。

我也不是說自己是多麼高尚的人,但我卻一直堅持着:做人應當遵守的最低道德標準去要求自己,我也經常教育小孩一定要講文明,碰到了自己能夠去做、而且是好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伸出自己的手去做。比如:我小區大門口的垃圾回收屋,有個洗手池,經常有人洗了手忘記關水龍頭。我看到了會把它關掉。或許這也是和我從貧窮的農村走出來有關吧,小時候家裏吃的水都是母親清晨從一公里外的水井裏挑回來的,水對我家來說絕對不能浪費。

剛開始四歲的兒子天真的看着我說:“爸爸爸爸爲什麼你要把他關掉啊”。我看着他說:“爸爸把它關掉,不然水流走了,就沒有水了”。小孩子看着我,天真的眼神表示出了疑惑:水不是一直都有的嗎?

是啊!水不就是從水龍頭流出來的嗎?怎麼會沒有呢?

我笑了笑,沒有解釋,因爲我知道對他,“挑水”這個字眼就和宇宙一樣的陌生。我只是和他說:“等你能夠的着的時候,看到沒有關的水龍頭一定要把它關掉啊”。

現在七歲的他,從小區大門口經過時,看到沒有關的水龍頭就會把他關掉。做爲一個普通的父親沒有太多的財富能給他,我只希望他能長大成爲一個正直的普通人。

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未來世界觀很重要。孩子的未來也決定着未來世界的發展。

保護好青山綠水,就是保護好了我們的金山銀山。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生態環境最近這些年確實比以前有了改善。我記得小時候好像沒有出臺《動物保護法》,最能直觀的感覺到,最受傷害的就是鳥類,很多人拿着氣槍到處打鳥。到後來基本上只要你一咳嗽,十米開外的鳥就受驚的飛走了。現在呢,你到鳥的身邊一米的距離它都不帶看你的。爲什麼呢?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結果。

環境保護就是依靠社會中的每一位公民,隨手的一件垃圾,隨手的一根菸頭,都可以讓它回到它應該去的地方。

篇五: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題記

天,灰濛濛的,我的心是躁動不安。呵!爲什麼!我在爲影片所讚歎,爲影片中的角色們所感嘆!

《流浪地球2》該影片主要講述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爲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爲“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整部影片,無不圍繞着“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但背後,我看到的更多是團結與責任。

在太陽即將吞沒太陽系的緊急情況下,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建成的基地,卻突然無故發生了: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失去控制導致大戰,“太空電梯”也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人民對“流浪地球”計劃的反抗……一個又一個災難接踵而來。就在這時,中國隊接下了用7個月時間建造兩個發動機,簡直太不公平!呵!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

多麼偉大的思想精神!在今天這個社會中,也有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張桂梅校長,爲了讓更多大山裏的孩子受到教育、可以走出大山,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爲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董宇輝先生,他早已走出農村,卻一直心繫農村中那些貧窮、痛病、孤獨的人們,讀完大學,面臨三個職業選擇,他卻選擇回家鄉爲農民謀福利……

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需要300人主動出列完成任務。此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隨後緊接着,可以聽到:“俄羅斯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英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的。他們明知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先生所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他們同時也做到了團結一心。

就像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年邁的鐘南山院士、陳小娟院士奔跑在最前線,一批評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奔赴前線。醫務工作者身披柔軟白袍卻猶似鎧甲,肉體凡胎卻擋下槍林彈雨,逆流而上的主動守護在我們身前。沒有時間悲傷,沒有時間害怕。每次治療都是一場戰鬥,每位醫務工作者都義無反顧地日夜奮戰在一線,用生命和病毒抗爭,用雙手托起患者一次次生的希望。他們團結一心,現在給人民最好的交代。

影片臨近尾聲,周喆直先生喊出了:“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是啊,不論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困難前,中國人民永遠一條心,每個人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爲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六: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要我來評價流浪地球Ⅱ的表現,那就是兩個字:炸裂。

個人認爲它值得誇讚的地方有兩點:第一點是它脫離了個人英雄主義,成功地描繪了一個羣像。第二點是它充分展現了人性。還有一些拍攝手法上和情節的設計我認爲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夾雜着講吧。

首先說他脫離了個人英雄主義,這是相較於第一部而言的。第一部已經做出了嘗試,但是最後關頭還是隻能依靠劉培強引爆木星拯救地球,這還是有點個人英雄主義的。比如速度與激情,經典幾個人拯救世界,就很個人英雄主義。這是脫離現實的,像新民主主義革命這麼多年從來都是幾個階級的團結協作的成就。因此,現實往往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歷史永遠不是個人的。在月球危機的時候,雖然劉培強堅持獨自完成剩餘的核彈佈置,但是他前有隊友完成大部分的核彈佈置,後有引爆核彈的敢死隊。這樣的情節弱化了劉培強個人的作用,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就算劉培強在小行星帶中墜機了也不影響人類渡過月球危機,敢死隊完全可以幫忙佈置剩下的核彈。羣體的力量在劇本上是一種必然性的體現。劇本想要去除個人英雄主義就必須保證宏觀上的行爲和結果之間的絕對關聯,要把個人因素視作無關變量,或者是弱化個人因素,那麼劇本就算是去除掉個人英雄主義了。

修復北京根服務器的情節我認爲有點美中不足,還是有點故意製造緊張點的嫌疑。但是總的決策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宏觀上影片中的決策必然導向點火成功的結果,後備隊的派出也增加了合理性。後備隊最後清理出來的缺口是夠人進出的,所以大概率即使圖恆宇沒能完成任務後備隊應該也有能力挽回。不過影片中故意讓時間卡得很死這點會讓上面說法的合理性減少,這是美中不足的。瑕不掩瑜,流浪地球Ⅱ成功地把中國式的價值觀——即強調了羣體力量而非個人力量——傳達了出去,可以說的上是上乘之作。

流浪地球Ⅱ在人物塑造上是頂級的。在重大變故面前,影片充分展現了人性的正反兩面。圖恆宇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影片當中他所有的行爲的動機都是自私的。把550A貢獻出去只是想要更強大的算力給女兒完整一生。這個願望得不到實現的時候他選擇使用非法手段強行接入550W。最後修復根服務器也只是爲了女兒的人格備份卡。這是人性中自私的部分,不過到了最後他拼盡全力履行職責也確實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流浪地球Ⅱ在對於普通人的刻畫上就很有大劉的味道,人們質疑移山計劃,發動恐襲暴亂,作爲人性的刻畫十分真實。

綜上所述,我認爲流浪地球Ⅱ好看的原因就是真實、腳踏實地。因爲真實,所以不個人英雄主義;因爲真實,所以對人性描摹得精準到位。

篇七: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流浪地球2》帶着孩子花了三個小時看完了,往上的評論大多集中在特效,影片工業,科幻地位等等諸多的科技預見層面,但是我看完之後,卻沒多大的好感,三分之一的英文對話,昏暗的環境下,看的文字看的眼疼,西方語境下的科幻設計,如果不是出現幾個中國人,真看不出是中國人拍的。中國的元素極少,而且最高的指揮官還是美國人,裏面儘管有一絲強勢的外交,但還是在別人的框架下的一點點的對抗,而不是遊戲規則的設計者,推動者,主導者,而且裏面全是一些暴躁的官員。當然從權謀角度我想說幾點:

1、宏大敘事下的小動作,行賄和打招呼

劉培強也就是吳京所演的角色,爲了帶玫瑰花過安檢,順手塞了兩盒煙。再一個讓不讓劉培強上月球執行任務,他的沙溢老師已經給指揮官打了招呼,爲了逃避責任,不讓他上,儘管最後還是抽到,但是這個招呼還是打了。如果這個給國人看的,這個還行,如果讓外國人看,如何讓他們理解我們?這是不是醜化,這個和多年前吃飯扣腳丫子的電影形象有區別嗎?如果不是給外國人看,三分之一英語對白爲什麼?這個就不如沈騰的《獨行月球》表達的好,目標就是中國人看,就是小人物被逼最終完成蛻變。

2、面對生死的犧牲選擇,不要道德綁架

誰去月球手動引發核彈,因爲有去無回,需要派300多人去犧牲,本來大家都已經有志願者舉手主動了,但是卻越沙溢這個中國航天指揮官打住了。要求50歲以上的出列,直接犧牲。這就是道德綁架。如果其他國家老同志少的,是不是我們就是主要犧牲品?50歲就值得死?他們豐富的經驗呢,不考慮?正常的做法,就是先讓大家自願,志願者不夠,在分派各國指標,再有各國在推薦志願者或領導帶頭,如果沒有,就抽籤。這纔是公平的選拔方式。中國面對犧牲的選擇,這種道德綁架,讓人罵娘啊。

3、讓人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因爲沒選擇

裏面有個人性測試的緩解,電腦直接問劉培強問題,說讓他妻子進入地下安全堡壘並不是最佳選擇,而是讓他老丈人以監護人的身份下去,因爲他老婆因爲輻射只能有83天的生命了時間了。這讓劉培強直接憤怒了。其實他爲什麼會選擇上天執行人物,就是因爲他如果能上天,他兒子就能以親屬身份獲得指標,而他的老婆就能夠以監護人的身份陪同,也獲得指標。這就是犧牲自己一個,換取親人安全指標。中國人的聰明就是如此,看似很多選擇,其實你最佳路徑就是沒得選,只能選擇上天,還是自願。

最後需要說的是,劉德華的角色,就是數字生命話題,讓計算機來延續女兒的生命,能夠在虛擬的環境里長大。但是卻以科學倫理的角度下,直接否定了。其實這裏面次線矛盾,一開始通往太空的電梯,被炸燬,也是如此,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炸了月球,流浪地球的,大家並沒有凝聚成共識,其實每一個事情都有多種方案,而具體實行那種方案,靠的就是誰掌握了最大暴力。有一半人能夠安全進入地下堡壘,但是每個人卻都有照顧的指標。整個科幻劇,其實到最後都告訴我們,誰強誰就說了算,就有生存指標。

篇八: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進入影廳的通道很黑,頭頂點着微弱的光,讓人激動又好奇。整整三個小時,從開頭到結尾,最讓我感觸的是“團結”。當外部危險促使人類合成一物,是我理想中世界的狀態。

這種想法讓我在一瞬間拋開了嫉妒、對弱者的嘲笑或是對其他人的不滿,我好像懂得了尊重所有人,即使他窮、沒有學識、狹義…或是不同民族。不僅僅是口頭,它讓我從內心認識了”人”。

看完電影后,如果某次我對人或物發表了極端個人的評價,我都不自覺在內心譴責自己。我對其他人,慢慢的不只是人類,所有帶思想感情的物種都退了半步。

它們都是完整的個體,它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造物主。每一個帶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人都是偉大的,那也是最美好的部分。哪怕它比我美麗聰明,或是比我醜陋愚笨,我同樣沒有資格去評價或改變。

《流浪地球2》從編劇到製作和演員對我來說是完美的,是迄今爲止我比較喜歡的電影。

篇九: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那是2019年春節,疫情還沒出現,賀歲電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電影票價也是翻了一倍,仍然抵擋不住國人們的觀影熱情。這一年《流浪地球》橫空出世,口碑票房雙豐收,本人看過之後也是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咱們國產的科幻大片終於可以媲美歐美大片了。三年之後,《流浪地球2》出現在2023年的賀歲電影檔,雖然電影票價又漲了,自己掂量了一下荷包之後,毅然決然放棄了沈騰哥哥、千璽弟弟主演的《滿江紅》,放棄了男神王一博的《無名》,放棄了已經連續兩年在春晚大放異彩、活躍春節氣氛的鄧超導演的《中國乒乓》,直奔《流浪地球2》。

話不多說,不劇透但談談自己的觀影感受,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吳京還是吳京,他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和驚豔了,我們不欠他電影票,但是如果以後他還拍電影我還是會支持的。本片主要講述了流浪地球的前傳,我們爲什麼去流浪,以及選擇流浪我們付出了多大的艱辛堅持。我認爲本片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圍繞劉培強等如何成爲宇宙空間站工作人員,爭分奪秒推進移山計劃;另一條是圖恆宇的私下裏持續不斷的進行數字生命計劃,他將女兒殘存的意識以數據的形式保留下來,並且想把數字形態僅有兩分鐘的生命拓展,他想給女兒完整的一生。兩條主線,故事情節很豐滿,跌宕起伏,既震撼又感人,沒有拖沓囧餘,圍繞人間大義、親情、父女情、師徒情徐徐展開。

雖然移山計劃成功最終是靠圖恆宇的女兒以數字形態的機遇助推成功,但是我認爲數字生命計劃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爲我們有家國情懷,我們要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只有保住了地球,我們才能以某種形式再開啓數字生命計劃。

本片不乏一些恰如其分的小幽默,恰到好處,溫馨又感動,小尬又好笑,大家自己去尋摸感受吧。影片中還有個極其讓人落淚的情節,當馬兆、圖恆宇爲執行計劃付出自己的生命時總部的大屏幕上他們的名字後的數據條顯示他們已無生命體徵,陸續變成紅線,我的眼淚流出來了。如果把張鵬等33個國家的其他工作人員義無反顧的選擇踏上單程飛船去操控核武器爆炸而犧牲時把他們的名字也打在總部大屏幕上,我還能多哭會兒。結尾的彩蛋也很讓人耐人尋味,Moss與已經成爲數字形態的圖恆宇的對話,圖恆宇家的敲門聲,人類未來的發展該何去何從。

希望來年再上映3,圍繞數字生命計劃或者1500年的流浪後,人類如何重建文明,如何繼續生存,生生不息…期待中。

篇十: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IMAX2D,50多元的票價,感覺值了。比第一部更好看:有嚴肅而宏大的主題,有令人歎爲觀止的大場面,有觸動心絃的溫情瞬間,有令人動容和感佩的壯舉。

雖然關於人類文明乃至地球命運的思考並非我等普通人的職分,但影片所探討和展現的內容還是很可以提升我們的格局和思維深度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僅憑記憶,可能與原詞有出入):

人類的命運取決於人類自己的選擇(量子計算人工智能550W即Moss,在虛擬世界裏和劉德華的對話)

保存人類文明最好的方法,就是毀滅人類(同上。讓人想到人工智能的冷酷)

危難面前,唯有責任(李雪健)

我選擇——希望(李雪健)

人類最精密的系統卻是用來對付人類自己(在聯合政府破解各國核武器密碼進展不利的時候,李雪健)

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在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未能接通而面臨衆人質疑和責問的時候,李雪健堅定地說了兩次,展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和自信)

沒有人的文明,是沒有意義的(寧理飾演的馬兆爲接通北京根服務器而犧牲前說的,讓人思考人類文明以何種方式存續的問題)

因爲是災難片,影片畫面主要色彩就和今天的陰雨天氣一樣灰暗,但其中宣揚的人類團結合作的思想、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的精神、珍視人間美好的情懷,都給影片增添了許多亮色。

影片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很好,銜接流轉順暢,倒計時提醒的方式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吳京和劉德華兩方面異中有同也曾交叉的敘述條線使得故事繁而有序,觀衆在不同的情境中來回切換也並無不適。

目前絕對是國產科幻片的天花板,值得一看!

篇十一: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電影可給人啓示,可讓人深思,可令人感動。看了《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我的心深有感觸。

《流浪地球2》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的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爲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影片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場面,如空間站“太空電梯”被劫持、核武“轟炸”月球等。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一場視覺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面上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起初張鵬問劉培強:“地球還沒好嗎?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太美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爲他遇見了韓朵朵,遇見了愛情。愛情是美好的,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存在。

當太空電梯危機後,聯合政府出現嚴重分歧,導致月球和地球的行星發動機建造停滯。此時,中國代表周喆挺身而出,宣佈中國將獨立完成兩臺行星發動機的建造,以驗證移山計劃的可行性。這時,周喆的學生郝曉晞卻說這不公平,可週喆卻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

而後,當佈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組織中國航天飛行隊中50歲以上的出列,他們明明知道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以實際行動,用生命踐行了周喆“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扣人心絃的還有親情。劉培強爲了替家人換得一張入地下城的門票,選擇離開家人,入住空間站。周恆宇爲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願以身試法,以命相搏。即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選擇了放棄,繼續躬身於科研,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恆。

縱觀整部電影,無不圍繞着愛情、親情、人類大義展開。這不僅是一部科幻片,更是一部充滿溫情、以情動人的電影。可能在未來的世界,地球真的將踏上流浪之路,寄託中國人相思之情的月亮將要解體,山川湖海,風雨雷電,時間,故鄉,一切都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篇十二: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春節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2》,總體而言很不錯,節奏張弛有度,有燃點有淚點,特效拉滿不輸好萊塢,強烈推薦。

和原著小說對人性辛辣諷刺的暗黑底色不同,電影選取的是整個流浪地球計劃最開始階段的一小部分篇章,講述了一個全人類團結一致應對文明危機的浪漫主義故事。電影看完,留在我腦海中最回味悠長的,不是哪一段情節或者哪一個科幻設定,而是全人類不論國籍、種族、性別、年齡,都幾乎不計個人得失的爲應對危機而努力,是“團結”這兩個字。

現實生活中,這種程度的團結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在自由主義佔主導地位的現代社會,如果真的面臨危機,別說是幾百年以後纔會造成地球毀滅,哪怕滅頂之災就近在眼前,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仍然是:一開始各國就會爲計劃中你出多少資源我承擔多少損失而爭吵,哪怕第一步走出去了,計劃執行過程中有任何的損失都會引發質疑,會有人強調人權,有人要求自由,有人說被歧視,有人說有陰謀,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國執行計劃越來越力不從心,最終計劃夭折,而災難終將到來。如果不信,看看新冠病毒威脅下人類社會的表現就可見一斑了。

有點矛盾的是,人類之所以能從衆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就文明,靠的就是團結的力量。通過虛構概念的能力或者通俗的說,講故事的能力,人類可以建立起互相協作的羣體,隨着人類的發展演化,這些羣體的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專業化,協作模式越來越複雜,最終迸發出遠超個體能力簡單相加的巨大能量。但與此同時,由於社會協作帶來的生產力大發展,財產私有也成爲了可能,這一方面加強了人類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會協作的摩擦。“協作”和“自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體兩面,不可偏廢,有的時候社會更需要“協作”的力量,有的時候社會更需要“自私”帶來的驅動力。強行摒棄其中任何一個,走向任何一個極端,至少從已經過去的人類文明歷史來看,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自由主義所謂“普世價值”成爲了全球大部分國家的主流價值觀,集體主義則被惡毒的和獨裁專制劃上等號,這導致社會在“自私”的方向上走的太遠,社會協作的摩擦力空前巨大。以美國爲例,從2000年開始,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也不管是哪位總統在位,除了發動戰爭以外,美國政府幾乎沒有能力推動任何重大計劃。無論是全民醫保,控制非法移民,控槍、重振基建,還是抗擊新冠,所有的計劃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途而廢。如今的美國社會被各種政治議題切割成了細小的碎片,每個碎片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寸步不讓的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全社會的整體利益。而任何一項政策總是會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即使從比例上來說是少數,但如果這部分人懂得利用媒體、懂得抱團發出聲音,在美國的選票政治體制下,一定會產生足夠的政治影響力來阻撓和破壞對他們不利的這項政策。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中國,集體主義價值觀仍有相當的羣衆基礎,但近40年來伴隨着經濟融入歐美主導的國際大循環中,自由主義“普世價值”作爲美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攻擊利器,也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甚至一度全面佔領輿論高地。直到特朗普上臺以後搞經濟脫鉤和新冠疫情之後西方的拉垮表現,才終於讓集體主義思想開始絕地反擊,讓團結的力量再次在普羅大衆面前得以展現,也讓像《流浪地球》這樣歌頌人類團結的優秀影片有機會得到廣泛好評。

可是這樣由外部壓力和特殊事件造就的團結是脆弱的,是經不起考驗的,2022年底的一系列爭論和風波就印證了這一點。那怎樣才能長期維持住一個團結的社會呢?我認爲需要有三個要素:信仰、公平、先鋒隊。

首先需要有信仰。這裏說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共產主義,也可以是別的需要全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說的簡單點,需要整個社會對“我們應當去往何方”這件事有基本共識。就好像一個企業需要有戰略願景和目標,才能讓不同部門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應當做,有多大價值。只有有了這樣的共識,有了這樣共同的信仰,纔會有人能願意爲此承受個人的利益損失,克服協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摩擦。正因爲有了共同的信仰,我們才能看到虔誠的傳道士爲了傳教披荊斬棘、勞苦一生,能看到老一輩的革命者願意爲了保衛中國和建設中國完全不顧個人得失,這都是因爲他們心中有信仰,有比個人利益更重要的價值追求。

其次需要建立基本公平的分配機制。這不是要求每件事情任何時點上都絕對公平,但是在有人爲了全社會的共同價值做出了貢獻付出了犧牲之後,需要儘可能的爲他們做出補償,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否則如果付出和回報的不對等長期普遍存在,必將侵蝕信仰的根基,最終導致信仰坍塌。歷史上,中世紀歐洲天主教的黑暗,蘇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階層僵化,都是典型的負面案例。

最後需要有先鋒隊。先鋒隊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完善和傳播共同的信仰體系。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經濟基礎成長變化了,上層建築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任何的信仰體系,如果想要保持長期的生命力,就不能死扣經典,必須不斷的進化,於是需要有“專家”來開展與時俱進的理論研究。而所有的進化調整又需要及時宣傳給普羅大衆,讓理論體系與社會實際不要脫節,於是需要有人來進行信仰的宣傳教育。先鋒隊的第二個作用是當帶頭模範。相對“言傳”,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身教”的宣傳,如果能看到身邊有人爲社會共同的信仰做出犧牲,那麼我對於這個信仰的相信程度將會顯著提升,如果能看到社會最終沒有虧待那些做出犧牲的人,那麼我對於社會公平體系的信任度也會顯著提升。在大部分的宗教體系中,都有類似神學家、傳道士、苦修士這樣的角色,而在共產主義體系中,共產黨員起到的應當也是這兩個作用。

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給人類社會開出的藥方,我們最終是否能夠達成這個願景,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之所以謹慎,是因爲從目前的現實出發,我暫時看不到實現這個願景的任何現實路徑,甚至無論是從全球視角還是國內視角,和20年前相比,我們離這個願景似乎還更遠了一些。而之所以仍保持樂觀,是因爲拉到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人類的組織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從最早的狩獵採集團體,到城邦、再到國家,我們人類能夠組織起越來越大規模的協作體系,那麼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我們未來一定能夠建立起超越國家的組織形式,直至終有一天,覆蓋全球所有人。

願天下大同,人類從此無紛爭。

篇十三: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今年春節沒回去,整個假期哪也沒去,每天窩在家裏休息,沒事看看書,寫點東西。昨天臨時起意,帶着一家老小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流浪地球2,據說《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序,影片是科幻題材,與當年《2012》世界末日影片類似,是對未來地球命運的暢想,主要講述多年以後太陽即將毀滅,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爲了免於此災難,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進器(一萬座行星發動機),促使地球離開太陽系,於是制定了一個偉大的《流浪地球計劃》,由此展開人與宇宙的生死之戰。

這樣的科幻片我竟然落淚幾次,被影片中幾次危機時刻的大愛感動。但我今天不想煽情太多,而是反思流浪地球這麼大而艱鉅的任務是如何策劃、執行直至最終成功的?

如果把流浪地球看做是一個項目,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哪些經驗教訓呢?下面說說幾點我感觸比較深的地方。

1、領導強力支持,策劃積極有效

李雪健老演員家在影片中是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在實施《流浪地球計劃》時遇到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強烈反對,尤其是支持《數字生命計劃》的人們,採取一系列的反抗、攻擊來阻擋流浪地球計劃的實施。在危機關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中方代表周喆直立場堅定,向各國代表表達了推行流浪地球計劃勝於數字生命計劃的益處和長遠目標,並通過點燃月球1號和2號發動機使地球脫離月球引力的成功來證明實施流浪地球計劃的可行性,給世界各國人民建立了信心。李雪健老師在影片中發揮的強有力的領導作用和資源支持,是現實項目推進軟件工程化實施的重要保障,可謂是“定海神針”和“風向標”。

有了上級領導的支持,接下來事情要怎麼幹?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哪些人、財、物的支持?這就需要進行項目策劃了。影片中,負責挽救地球生命,遠離太陽危機的人們,充分識別了太陽毀滅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機遇,提出了流浪地球的大膽想法,策劃實現流浪地球所需的各項資源,制定了一個長達2500年的計劃,通過幾十代人的努力,分階段地去完成流浪地球的計劃任務。這些舉動充分展現了項目策劃的作用,如果沒有進行切實可行的項目策劃,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展望都是空中樓閣,執行時也會像無頭蒼蠅似的,毫無計劃、秩序可言。

2、大膽求證,勇於創新

影片中由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是一名工程師,因女兒丫丫的意外去世,想將女兒的生命完整永存於“數字生命世界”。作爲一名父親,他這樣的想法是情理之中,但在地球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面前,他還是選擇了大愛。但他一直在嘗試突破,他不認爲《數字生命計劃》就完全是沒有人性的,只要合理的嘗試,就一定能達到雙贏。於是,他一邊投身於流浪地球計劃的工作中,一邊研究如何在不影響流浪地球計劃的前提下,又能借助數字生命計劃的技術,給女兒一個完整的數字生命。

在某一個時機,他將存有女兒兩分鐘生命記憶的數據上傳至550W服務器中,當時導致了月球的1號和2號發動機滿負荷運行,月球脫離牽引將撞向地球,於是開始了月球自爆計劃。任務分爲三步,其中一步是啓動海底的3臺“根服務器”以重啓全球網絡,圖恆宇被委派參加北京根服務器的重啓工作。當然是困難重重,被派去的兩名工程師馬兆和圖恆宇相繼被海水淹沒,在最後時刻,圖恆宇將只差最後一步要輸入的密鑰展示給處於數字生命世界的女兒,告知女兒:好好記住這密碼,也只有你能記住。果不其然,在最後大家都以爲北京根服務器重啓無望時,圖恆宇進入了女兒的數字生命世界,並通過女兒記住的很長的密碼成功將北京根服務器重啓。

這裏多少有些影視效果,關鍵時刻奇蹟出現,但我覺得這應該跟圖恆宇一直想把數字生命世界與流浪地球計劃結合起來有關係,如果不是他一直潛心研究,並通過嘗試求證,就不會有最後時刻通過數字生命世界女兒的AI智能識別記憶來挽救危機的奇蹟。那麼長的密碼也只有AI世界能迅速記憶,人類是無法達到的,所以有時項目實施中需要我們的一些大膽求證和創新,才能在關鍵時刻突破和實現,創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的大膽嘗試。

3、多手準備技術解決方案

說實話,影片最讓我觸動的是每一次任務行動的一波三折。但好在每次危機時刻就會有備用方案出現,也就是說每一次的化險爲夷都是備用方案起了作用。這讓我聯想到軟件工程化實施中“技術解決方案”實踐域一再強調的“要有多個備選方案”,在實際項目實施過程中,很多設計人員在制定技術解決方案時大多隻有一種,而幸運的是,很多時候的項目場景確實沒有那麼複雜,一種解決方案也能成功。

所以,我提議,無論項目大小、複雜與否,在制定技術解決方案時,一定要有多方案准備思維,大而複雜的項目可以多一些備選方案,小而簡單的項目可以不要太多,準備2種解決方案即可,這樣做的目的,可以讓我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對突發狀況時,多一些從容淡定和成功的希望,少一些慌亂無措和失敗的機率。

篇十四: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兔年大年七年級,湘西北農村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之中:彩燈高懸,香飄萬家,鞭炮聲此起彼伏。

是日下午2時30分許,我們一大家10口人結伴來到離村不過10餘里的鼎城區灌溪鎮影院,觀看了期盼已久的電影《流浪地球2》。

羣星薈萃,場面震撼,故事感人,背景涉及全球各地和多民族,無疑是《流浪地球2》的致勝法寶。不論是科幻價值的表現,還是製作精良、創作精細和工匠精神的開發,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流浪地球2》都將是中國電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片。

兩線並行展異彩

花開兩朵,各表一枚。《流浪地球2》沿襲了中國藝術的這一傳統表現手法:兩位素昧平生的男主,重視家庭,珍愛親人,但更是熱血男兒:危難之際顯身手,以不同的立場與身份拯救世界。一位是吳京扮演的劉培強,他的身上始終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氣:英武不凡,大義凜然,剛正果斷,鐵骨錚錚。在太空電梯上,他以一敵多,近身肉搏,壓制住劫匪的囂張氣焰,爲同事們獲勝贏得了寶貴時間。在月球上,他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給同事,也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自己卻不辱使命,堅持把剩下的核武器送到了指定位置。總之,劉培強對愛情,充滿了浪漫與深情;對國家,則飽含着熱情與忠誠。另一位則是劉德華本色出演的圖恆宇,他將一個一心愛女兒的慈父演繹得平凡、生動、催人淚下,其演技可用“炸裂”二字形容。青年時代的一場車禍,導致了圖恆宇的妻女雙亡。好在圖恆宇及時將女兒的記憶導入了機器之中,讓她活在數字世界,且有兩分鐘存活時間。爲了給女兒一個完整的人生,他畢生都在爲提高數字與電子化水平而努力,甚至做出了一個科學家不應該做出的舉動:用550W重啓女兒數字生命,結果直接導致月球發動機停機。最終,他的理性戰勝了對於女兒長生的執念,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冰冷的水下,並與女兒聯手,用數字生命修復了互聯網主線,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

而站在劉培強與圖恆宇背後的核心人物,則是老戲骨李雪健所主演的周教授。年逾花甲、聲音略顯沙啞的他,舉手投足均極富人格魅力:目光敏銳、沉着冷靜、不怒自威。在疑竇叢生時,他力排衆議,始終堅持移山計劃。在衆說紛紜裏,他借一根斷裂的股骨化石,講述了一個淺顯道理:文明的誕生不是撕裂而是同舟共濟。一聲壓抑的怒吼“點火”,讓現場所有的人驚愕得不敢不服從於他的決定。“危難時刻,唯有責任”這句簡短的臺詞,則如洪鐘大呂,宣示了大國的力量與責任擔當。

場面恢宏撼心魄

毫不誇張地說,《流浪地球2》的特效場面當爲時下國產片的巔峯。有人這樣慨嘆:“那個太空電梯的出現,直接驚豔了我100年!”影片中的道具、佈景、電腦特效等硬件,均是成倍數增加,電影所呈現的場景規模,已經堪比好萊塢科幻大片。其中,飛行員被劫持,無人機被控制引爆,空間站陷入一片混亂,劫持與反劫持的勝負數度易位、瞬息萬變;地球表面因遭自然災害破壞,氣溫驟降,火球四起,海嘯肆虐,洪水滔天;地球和月球因爲洛希極限一步步靠近,且即將相撞,人們被這一危機所索引,緊張、焦灼、窒息、絕望,無法逃脫。凡此種種,均扣人心絃,撼人心魄。還有,畫面的遠景,可見成千上萬架無人機蜂羣和垂直起降版殲20在空中激戰,近景則可看到每架飛機的部件細節。如此精雕細琢的電影製作,既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還輔之了3D打印、數字車牀、激光雕刻等,正是我們千呼萬喚的電影工業化水準。

影片結尾處的核爆場面可以視爲國產片中最具想象力的震懾畫面:全球數百位50歲以上的航天隊員,在中國航天隊員劉鵬(沙溢扮演)的帶領下,視死如歸,奔赴太空,自願手動引爆月球數千枚核彈,從而避免了月球與地球的對撞,拯救了地球上的芸芸衆生。可歌可泣的故事,精美與死亡相伴,是極富想象力的創意設計,是蕩氣迴腸的悲劇場景!

我們爲什麼要熱衷於科幻與暢想未來?因爲人類之夢在於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飛翔,夢有多遠,我們的目光就能投向到多遠。而這,正是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流浪地球2》拍攝製作成功的價值所在。

篇十五: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一部時隔4年的續作要怎麼超越前作?技術上來說幾乎不可能,這部電影做了兩個嘗試,一個是將續作變成前傳,另一個是講一個更好的故事。那麼《流浪地球2》做到超越了麼?我的評價是不夠驚豔,但確實有個更好的故事。

《流浪地球1》在2019年上映的時候製作水準是令人驚豔的,但故事結構很簡單,基本上就是流水賬式的遇到挑戰,面對挑戰,戰勝挑戰的過程。如果對全球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恐怕都會有個疑問:地球人真的能那麼團結嗎?巴別塔或許是個神話故事,但其中的內核卻是相當真實——哪怕是全人類的危機,也不可能立刻達成一致,更不可能毫無分歧。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各國的影視作品只能迴避這種分歧,凸顯以本國的英雄和隊伍的方式來拍攝,即迴避了分歧的處理,又凸顯了本國的優越性。

而《流浪地球2》在挑戰這種情況,試圖向觀衆呈現一副在矛盾衝突中不斷鬥爭,又不斷妥協,最終實現蹣跚前進,團結大多數的過程。

作爲一部電影,這種矛盾切忌多而雜,結構要簡單,但框架要足夠大。而《流浪地球2》選擇的矛盾是以圖恆宇爲代表的“數字生命”理念和以周喆直、馬兆爲代表的“自然生命”理念之間對於什麼是“活着”的定義之爭。而劉培強一衆領航員則是燃燒自己,爲這兩種理念提供動力和空間的“英雄”。

那麼這兩種理念的鬥爭以什麼標準來進行爭論呢?我的理解是“哪種方式能使得人類文明得以繼承,並不斷髮展”。

這樣的議題對於一般人而言過於宏大了,爲了不使故事變得過於抽象和空洞,故事就得在敘事上強調時間的跨度——整個“流浪地球”的計劃是2500年!需要十代人的努力,愚公移山也不過如此了。於是這個矛盾落地的方式就變成了普通人到底要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換子孫的未來,還是用“數字生命”讓自己在互聯網上“永生”?

理論上講,“數字生命”是大資產家和部分精英階層的最佳選擇,因爲“數字生命”必然不是一個全人類都能參與的計劃,資源和算力顯然不允許做到這一點。照理來說,支持這個幾乎的只有極少部分人。但事實可能真的如電影所呈現的那樣,很多底層人員卻會去支持這個計劃,因爲他們本就覺得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無所有,但如果拼一把,讓自己獲得可以上傳記憶,進而獲得“永生”的機會,那就是一本萬利!

對於這樣的誘惑,抗議算什麼,關監獄算什麼,就是死又算得了什麼。於是纔有了各種各樣的恐怖襲擊,試圖以阻滯“流浪地球計劃”的方式讓“數字生命”的方案得以通過。

說個衍生內容,西方對於災難的習慣定式是“諾亞方舟”式保留火種;而“流浪地球”計劃的核心卻是帶着“家”一起創造未來!我更認同“流浪地球”計劃,你呢?

回到故事。那麼這兩種“選擇”到底誰勝利了呢?故事表現出來的結果是這兩種選擇都完成了各自的“可行性實驗“,並且仍然在不斷的推進者。從電影的結尾看,“數字生命”線路要由圖恆宇在暗處不斷向前,而“自然生命”路線則以責任的不斷傳承的形式在明處繼續。

這個結果是一個不斷鬥爭,又不斷妥協的結果。鬥爭體現在不斷的破壞和否定,因爲時間的緊迫、超高的難度以及倫理的衝突,難以同時在這兩種選擇中分配資源;而不斷的妥協是以劉培強爲代表的“執行者”不斷的處理因這些鬥爭而不斷產生的危機而實現的,他們保證了這種鬥爭沒有淪爲徹底的毀滅。

在個過程中,圖恆宇已經失去了他的親人,而劉培強不得不面對失去愛人,並且離開孩子的情景,同樣是對於關係的喪失,圖恆宇選擇重新解釋“何爲生命,何爲活着”,而劉培強則選擇接受現實。作爲一名諮詢師,我都能理解這兩種選擇,很多時候,人性可以很複雜,但這種複雜本身沒有對錯,只是很多時候個人的能力、經驗和認知沒辦法去實現這種複雜背後的需求。

作爲這一部電影的結尾大概是可以令人遐想的,但卻爲第三部挖了個“巨坑”——要怎麼體現這兩種選擇的最終勝利呢?對於我來說,理解電影尚且不敢說透徹,就更難想到解決方向了。只有期待下一部不會用一個”共同敵人“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說一下爲什麼推薦指數是4星,因爲光製作水準就值50以內的票價,其次這種有別於“西式拯救“的答案也令人耳目一新。但這個故事的矛盾儘管已經儘可能的去落地了,但敘述出來的效果仍然顯得過於單薄而難以引發普遍的共鳴,故事講得還不夠好,哪怕加上我的理解恐怕也不夠令人體會到這其中的複雜與深刻。所以要不要觀影,看個人吧。如果有疑問或者不同見解,歡迎和我進行交流討論。

篇十六: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首先說影片開場,說的就是數字生命計劃!我覺得這個是有很大漏洞的!因爲當時劉德華的妻女死亡,把劉德華的女兒的思想上傳到當時最先進的電腦,他的女兒也只能活兩分鐘。就這點時間跟研發數字生命計劃的科學家說的人類永生差太久了,怎麼會引起社會動盪呢?畢竟時間太短了!要是一開始就是幾十年,那劉德華又沒有行動的動機了。所以我覺得這個劇情有點邏輯錯誤。

劉德華演的角色不錯,有自己開車不集中注意力導致妻女死亡。爲了補償女兒,寧願拋棄自己進入地下城的資格甚至可能會被判死刑,(強行將女兒上傳到最先進的電腦的行爲)在家庭小愛上,他做的很像一個普通人會做的事。但他的行爲又引起月球失控的危險,導致人類的大災難。(電影上的表現,的確是他造成的)而他的身份又是一個可以左右人類命運的科學家,或者說是技術人員。他居然做出這種事情,國家大愛,他是失格的……可最後又是他拯救了人類……有衝突有矛盾,我個人感覺是流浪地球2塑造最好的角色。

至於他的老師馬兆這個角色人物也一樣是個塑造的不錯的角色。他其實有點私慾的,他其實也想知道數字生命計劃的可行性,不然他一開始就會阻止劉德華的。他在劉德華的女兒死亡時承擔了責任,把劉德華的女兒傳送到電腦上,劉德華爲完成月球點火計劃犧牲自己的電腦要他答應以後會幫自己把女兒傳到最先進的電腦,他知道劉德華會這麼做,有勸過,但沒告發,等劉德華行動了纔出來說了幾句場面話,後來需要劉德華幫忙,跟劉德華兩個人下海,這是爲了彌補自己犯過的錯?這裏我個人想說一句那些因爲他們兩個人的行爲而犧牲的人何其無辜啊……

再說吳京沙溢這條線的劇情,很普通的主角光環線,爲徒弟犧牲的師父,我感覺劇情上其實不需要渲染那麼多的感情戲,只需要填坑一下流浪地球1裏吳京的劇情設定就好了。,而且裏面的很多劇情很老套,似乎是爲了加強吳京人設,導致電影時長長了好多。我對這條線唯一好奇的就是吳京在月球靜靜等死時候。那他是怎麼活下來,最後吳京獲救的劇情還是可以的,我是佩服編劇寫的這段劇情的。

最後是李雪健老師跟他女徒弟的劇情線,我一開始也是別人想的一樣,覺得李雪健老師這條線的人物不夠豐滿,人物形象不夠完美。但是現在想想決策人又不是偶像,又不是演戲,他就是一個冷靜的領導層,他不需要太多的面部表情跟語言來演繹一個領導,因爲真正的領導就該像他這樣,平靜的表達出自己的決策而盡全力去行動,不到最後結果出來絕不放棄!但是還是要吐槽一下電影的老套路,玩的還是跟以前一樣,剪炸彈的最後一秒……

篇十七: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今年春節檔期,大家最期待的應該就是《流浪地球2》吧,畢竟第一部口碑那麼好,再加上最近《三體》的熱播,口碑炸裂,讓國人對科幻題材都非常感興趣,本俠也是,1月17號就提前預定了大年七年級的票,可是走出影廳的那一刻我是傻的,我反覆的核對票面,又和身邊的人反覆確認,剛纔播的確實是《流浪地球2》,我特麼以爲看的是《戰狼3》呢!

關於這部電影,我想吐槽幾點:

一,故事設定老套,又是天體相撞,洛希極限這一套,不是說炒第一部的冷飯不好,月亮撞地球這國外的影片都拍爛了,咱別說國外的,前段時間那個喜劇片《獨行月球》不就是小行星撞地球的狗血故事嗎?然後也是拿着炸彈把那小行星殘骸給炸了,所以看到《流浪地球2》拿核武器炸月球我都傻眼了,我還以爲放映機故障了,突然開始播《獨行月球》了呢,哪科幻了?月球要突破洛希極限撞上地球了,我們的解決方案居然就是把核武器運到月球集中引爆,引發月球核聚變,然後它自己解體了。這……這……這……,如果這麼簡單,我們當初爲啥要花費大力氣給月球建造發動機,然後把月球推走呢,現在都有好幾個大國掌握核武器的研發技術,想必未來核武器技術會更加成熟,我想批量生產核武器比給月球建造發動機更容易,我們爲啥不直接用核武器把月球炸了呢?反正地球要去流浪了,也不帶着月球,所以我認爲這個設定不科幻,也不成立。

二、這是我看過的政治色彩最濃厚的電影,全篇充斥着愛國情懷,這也是我說它是《戰狼3》的原因。本片不再用“M國”等來影射,而是直接挑明瞭就是美國。中方代表居然是個老頭和一個小丫頭,在月球碎片落入地球的時候,中國率先開放了地下城讓國人進入避難,面對美國代表的質疑:“你現在讓他們進去,他們就不會出來了,將來食物耗盡了該怎麼辦?”,中方代表小丫頭居然微微一笑說“我方開放地下城只是告知你們,不是徵求貴國的意見”,我想影片是想表達中國強大了,在國際社會上有話語權了,但這其實是強盜邏輯好嗎?按照影片設定,全世界只有一半人口能夠進入地下城,另外一半隻有死路一條,假設人口結構保持不變的話,那麼中國有7億人可以進入,全地球有1萬座發動機,而地下城都是建在發動機下的,這麼做是因爲發動機下安全,比如有隕石落下來可能就被髮動機火焰燒化了,而且維護髮動機也方便,這1萬座發動機是建在地球1側的,可不是地球表面都有發動機,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國家都有地下城,中國國土面積大,建在中國的發動機肯定也多,地下城自然也多,也就是說會有外國獲得地下城資格的人來到中國境內的地下城生活的,請注意發動機和地下城是傾全地球之力建造的,不屬於某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人類,中方未經聯合政府批准,私自開放地下城讓國人進入避險明顯違反《流浪地球法》了,而且我們霸佔了別人的名額,這就是我們的大局觀嗎?這叫人類空前團結嗎?倒是把我們國人愛耍小聰明的性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有人可能要說了,我們國人那些沒有地下城資格的後面會出去的,會把名額讓出來的,我們有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可別扯淡了,遠的不說,12月搶藥的事都忘了?那還遠遠不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呢!

三、開片無人機被控制炸燬空間站、太空電梯的就是美國,雖然沒直說,但是不難猜,因爲片中設定地球人分成了2派,一派支持流浪地球計劃,就比如我們中方,還有1派支持數字人計劃,就是把將死之人的意識傳入互聯網,就是現在大火的元宇宙、腦機這一套,人類將以數字人的形式活下去,而美國民衆90%支持數字人計劃。我們作爲反對數字人的一方不但有數字人,而且還成了拯救地球的關鍵,這就讓我看不懂了。

最後關頭我們去重啓北京根服務器的2人全部陣亡了,面對千夫所指,我們的中方代表老頭子又來倚老賣老那一套,命令總指揮倒計時結束就啓動發動機,理由居然是他相信我們的人,生命監測系統顯示的很明確,我們的人已經死了,你在相信啥?總指揮也說了,北京根服務器沒有啓動,會有一部分發動機無法點火,這會導致發動機分佈不均勻,地球會被直接撕碎。我們老頭子直接脾氣就上來了,拿着柺杖指着總指揮,反正就是我不管,你就按照我說的辦,我們中國人就是信念強大,人死了也能辦事,我的天呀。

結果還真的是,劉德華死了變成了數字人,和她的數字人閨女丫丫一起輸入密碼在最後關頭重啓了北京根服務器,我們中國人拯救了全人類,我的下巴都給我驚的砸到腳面上了。要知道數字人派和流浪地球派是死敵,我們可是反對數字人的,沒想到最後居然是數字人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數字人和流浪地球人根本沒有利益衝突啊,導演完全就是爲了映射中美雙方強行設置對立,數字人存在的服務器難道不需要人維護嗎?剛好流浪地球派的人給你們維護啊!全世界會有一半的人進不了地下城,當他們直面死亡的時候,可以選擇把自己上傳到互聯網變成數字人,繼續活下去,難道這不好嗎?而且數字人簡直就是超級計算機,比如丫丫可以瞬間記住幾萬位的密碼,流浪地球計劃肯定需要大量的科學計算,剛好數字人可以幫忙搞定,所以我覺得數字人派和流浪地球派應該是惺惺相惜的,相輔相成的,說他們是死敵,爲了阻止流浪地球計劃,數字人派還劫持無人機摧毀空間站和太空電梯,這完全是胡扯,數字人派爲啥要這麼做啊,如果不執行流浪地球計劃,將來地球就會被太陽吞沒,地球將不復存在,地球都毀滅了,你那些存儲數字人的服務器還能存在嗎?所以我認爲這個設定不科幻,更不成立。

我看很多人說非常好看,全程無尿點,比1好太多,好吧,無覺得這些人可能是戰狼派的吧,只要是愛國電影就是好看唄!你看了嗎?來聊聊你的觀點。

篇十八: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時刻,更見勇毅擔當。周喆直的一聲怒吼,“危難面前,唯有責任!”喊出了億萬國人的心聲。

時隔四年,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橫空出世,給剛度過第一波疫情高峯的國人送來了一份春節文化大餐。如果說《滿江紅》是以小見大的話,《流浪地球》就是以大見小,宏偉的場景、寬廣的視角、漫長的時間中給人以清晰的情感、主線和思考。

太陽危機爆發之際,地球面臨着毀滅的危險,爲了拯救地球,全球成立聯合政府,實施“移山計劃”尋找新家園的宇宙之路危機四伏,周喆直、圖恆強、劉培強、張鵬等人在危難時刻拯救人類,成功將地球推入漫長的流浪旅途的一部科幻巨片。影片畫面感很強很震撼,空間站遭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劫持、核炸彈引爆月球……每一幕都極強的視覺衝擊,再一次提振了國人的科技信心。在宏偉的場面下亦有一條責任的主線異常清晰,這條主線貫穿了家庭責任、工作責任、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正如影片中三次出現的“危難當頭,唯有責任”所講,在危難面前,我們責無旁貸!

危難之際,骨肉情深,擔起“家庭”之責。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爲了將進入地下城的名額順利地轉給自己的兒子劉啓,而後妻子以監護人的身份進入地下城,退役多年又重新應徵宇航員,明知道宇航飛天之路困難危險重重,很有可能是單程旅途,但爲了自己的摯愛之人,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給兒子、愛人,自己獨自面對困難險阻,錚錚擔起了“親情”、“愛情”之責任。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我心甘情願,只想把他救活”捐腎救夫的好妻子;“臥冰求鯉”的王祥……“沒有人天生勇敢,是因爲有了想保護的人,才變得勇敢。”自己最親近的人也是最需要保護的人,我相信當危難來臨之際,你和我亦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擔起這份沉甸甸的“情”之責。

危難之際,竭忠盡智,扛起“工作”之責。爲了啓動淹入水底的北京根服務器,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偉、寧理飾演的馬兆以及先遣隊員們,一個個前赴後繼地跳入水下,馬兆在水下臨死前將密鑰交於圖恆偉手中那期待的眼神,那決絕的神情;圖恆偉臨死前的期待、不捨、堅毅的眼神看哭了觀衆。他們之所以視死如歸地去接通根服務器,只是因爲那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職責之所在。“清澈的愛,只爲中國”的陳祥榕等千萬軍人,保家衛國不惜馬革裹屍,因爲捍衛國土是他們的職責;“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的趙萬昆等千萬消防隊員,向火而行不惜犧牲生命,因爲保衛人民財產是他們的職責;春運期間勇鬥持刀歹徒壯烈犧牲的“時代楷模”楊雪峯等千萬警察,不畏強暴不惜壯烈犧牲,因爲保衛人民安全是他們的職責;“疫情沒有結束,我們不能退!”白衣執甲的胡明等千萬醫護人員,不顧疫情肆虐毅然逆行而上,因爲救死扶傷是他們的職責……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危難時刻,越能彰顯盡職盡責之本分,竭忠盡智,把豐碑樹在老百姓心中,需要堅持以百姓心爲心,扛起本身職業之大責!

危難之際,俠肝義膽,負起“社會”之責。沙溢飾演的張兆,在去手動引爆核彈的動員中,一句“中國航天中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如同晴天炸雷,這些老一輩的航天員們,本可以不用出徵,順利幹到退休,功成名就,明知一去不復返,毅然決然地把活着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是使命和責任,讓他們雖九死吾亦往矣!恰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光耀古今;也如抗美援朝的王成的“向我開炮”般振聾發聵;亦如見義勇爲勇救落水兒童至死還保留託舉姿勢的沈星烈士讓人敬佩……他們本可以不站出來,但在危難面前都有“捧出一顆丹心,獻與億兆生靈”的責任與擔當,讓他們擔起“忠義”之責。

危難之際,碧血丹心,盡到“國家”之責。災難來臨之際,中方代表郝曉希宣佈了一條令美國等國瞠目結舌不敢相信的決定——開放對所有的中國人開放地下城。當各國家政府極力阻止“移山計劃”實施時,中方政府代表周喆直的一聲怒吼“危難面前,唯有責任!”如同晴天霹靂刺破長空,中國在各國觀望和退出的時候,頂住壓力,不怕犧牲,毅然擔當了月球上與地球上的實驗計劃,最後終於不負衆望,取得成功。正如新冠疫情發生三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有效應對了全球五波疫情衝擊,有效處置了國內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佑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是一以貫之的“中國方案”,是始終不變的“中國價值”,這就是國家的責任和擔當。危難面前,唯有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唯有心繫人民,唯有盡到“國家”之責任,才能對得起人民的殷切期盼,正如二十大報告中所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如是說。我們熱愛自己的家人,危難時刻,會毫不猶豫地做擋在危險和親人之間那堵堅固的牆;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危難來臨,會毫不遲疑地伸出自己孱弱的臂膀;我們熱愛所有的人,危難之際,亦會毫不遲疑地喊出“讓我上”;同樣,我們的國家和政府同樣熱愛人民,危難當頭,國家和政府會義無反顧地敞開那寬廣的胸膛!

“中國共產黨已走過百年奮鬥歷程。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致力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責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責任是一個人爲人處世的基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的前輩這樣定義責任,“強國有我,請黨放心”,吾輩之青年這樣回答前輩!“危難當頭,唯有責任!”,吾輩之青年定不辜負前輩、黨和人民的殷殷囑託。

責任擔當銘記心,輝煌成就砥礪行!

篇十九: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看過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個年輕的爸爸忙着工作,他的兒子卻在旁邊搗亂。爲了不被幹擾,他就把一張世界地圖撕碎了丟給孩子,讓他把地圖拼接好。本以爲可以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沒想到孩子一會就把地圖拼好了。驚異的爸爸問孩子怎麼這麼快拼好了地圖?孩子說:地圖背面有個人的照片,根據人的模樣拼接,人對了,世界也就對了。

在北京工作的侄子春節回家,邀請我看電影《流浪地球》,於是,大年九年級踏進橫店影視城。

影片開演,很宏大的題材,地球面臨毀滅,人類拼死保衛地球,出臺了“移山計劃、數字人類計劃、流浪地球計劃”。觀衆們在感嘆科幻片魔幻的畫面、地球人的勇敢和擔當、人類面對毀滅時的坦然時,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個平凡的人的人性光輝和溫暖,讓人爲之動容。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由於他開車時的一次走神,致使女兒丫丫被撞身亡。而他冒着被逮捕的危險,把女兒的思維植入550C系統,想利用數字生命計劃延續女兒生命,讓女兒在智能數字世界裏擁有完整的一生。

由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名宇航員。他和同樣是宇航員的韓朵朵相愛並生子。可是妻子卻罹患二型輻射病,生命只剩下84。3天。他毅然報名參加保護地球計劃,只爲家人能享受“特惠機會”——可以優先進入地下城避難。

在地球面臨毀滅之時,由沙溢飾演的中國宇航員。在危機時刻,需要報名參加有來無回的地球拯救計劃時,他按下一位舉手報名的小夥子的手,高喊:50歲以上的中國航天員,請隨我出征。

看完之後感慨良多,我們總習慣把小道理推及到國家民族甚至宇宙時空角度,而我卻想把這部影片涉及到的宏大的問題濃縮至個人和家庭角度。我想:其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嚴重內耗,意識形態之爭、戰火紛飛、飢餓瘟疫,無不在透支地球,跟電影裏毀滅前的地球何其相似!未來某天,我們能否有一個類似電影裏的“地球聯合政府”,不分地域和種族,讓地球每一位公民都均等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其二、民強比國富更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公正、自由、富裕和尊嚴。其三、人性的溫暖的光輝,不要像在類似電影裏的特殊時刻才閃亮,而是要在平時的每一天。

而這些要想實現,前提是看重人、尊重人!就像我開頭講的那個故事一樣: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們的世界纔不至被毀滅!

篇二十: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今天我們一家人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2》,本部電影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的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爲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整部電影讓人十分感動,不禁讓人們傷感。其中我最感動是:圖恆宇爲了復活因車禍去世的女兒丫丫啓動了數字生命計劃,甚至威脅上頭,只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生,他甚至因此魔怔。但是正是因爲他的堅持不懈,最終中國的互聯網才能連上,讓全世界都發動機都能夠完美點火。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流浪地球1》裏面的一段:

國際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爲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劉培強常常對自己的兒子劉啓說過一句話:“當你想你爸爸的時候。便遙望木星。倒數三秒就能看見我。我就在那兒,”可當劉啓長大後知道了父親是在騙他。並對父親的離開不理解,甚至記恨父親。劉培強的離開是爲了更多人的生存,他爲了地球文明的延續而不惜犧牲自己。在劉啓的心中。他並不理解父親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什麼偏偏是他的父親要離開他。別人卻享受着父親最終成功的果實。

兩部《流浪地球》都是一樣的,這些英雄的離去都是爲了能夠讓地球上的人們擁有活下去的希望。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英雄。

我覺得,人要有正義感。當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地球將會毀滅,人類再無挽回的機會時,必須要有人站出來。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爲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犧牲家庭。他具有顧大局。舍小家的精神。這本身就算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英雄。

篇二十一: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抱着驗證的心態去看完了電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評兩級分化,一派說很好看,感動人心;另一派說不好看,整個節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驗證的感受是偏向後者,整個片子節奏確實太平緩,爲了更好的突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衛家園的主題思想,使用了兩條主線,一條是拯救地球的現實,一條是數字人類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記憶點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讓人過目不忘的記憶點,比如“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一度成爲當時朋友圈刷屏的熱點。

這也說明對於內容創作的作品,沒有人能夠保證持續的受到觀衆的好評,而從事內容創作者的每一個人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戰,就連我這個每天堅持日更寫小作文的,也算是一個內容創作者吧,我還把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爲藝術,只要有一天斷更就算挑戰失敗,我每次開始寫完當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寫什麼,但是,我一定我要寫點什麼,因此,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說了這麼多我不是想吐槽電影怎麼樣,而是感嘆,生而爲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戰,哪有什麼一勞永逸啊。

篇二十二:流浪地球2電影觀後感

不要把這部片當科幻爽片!不要把這部當科幻爽片!不要把這部當科幻爽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你對這部片的認知定位有所偏差,可能會體驗不佳,但如果你把它當成是一部巨深刻的倫理哲學社會科學片,將是十分的精彩絕倫!

如果把流浪地球1當作中國科幻和中國價值的推門錘,享受中國式的視覺衝擊和中國式激情,那麼流浪地球2就是中國式人類未來哲學觀的啓蒙書,是帶你一點一點品嚐中國式的社會倫理。當看完整部片,我已經不再震撼於什麼太空電梯、五代機大戰無人機、炸燬月球的特效場面,而是深陷於它的立意,它的背景,它的深刻的社會關係塑造中。以下爲個人觀點,歡迎理性討論:

背景是什麼?是災難,是前所未有的文明大災難。立意是什麼?是每一個社會主體在面臨災難時所做出的選擇,這選擇有好有壞嗎?說不清楚,但有一個是清楚的,任何一種聲音,任何一個選擇,都可能決定這個社會下一秒的命運。其實我一直覺得,它和我們現在,很像……比如抽籤決定誰進入地下城,下去就有更多活着的希望,通過這種傳統而又古老的方式,決定人的生死。公平嗎?但又確實是全世界大多數人的共識。可怕嗎?想想現在的疫情,像不像也在抽籤?但這,也確實是全世界大多數人的共識,大多數人的選擇……而爲了文明的火種能夠延續,所有50歲以上的各國航天員自願站出來赴死一拼,爲年輕人的未來開路,這公平嗎?而換做現實,一樣有前仆後繼的各位前輩在爲我們開路,也有更多的年長者不得不犧牲自己,換來了年輕者的未來,你問我公不公平,我不知道,我只希望所有人都始終記住,幸福、繁榮、穩定,是有代價的。人類的歷史從來不缺悲歌,重點是人們的記憶是否容得下悲歌。

說實話,反覆回味整個劇情之後,我才逐漸對MOSS的那句:“拯救人類的唯一方式,就是毀滅人類”有了自己的理解。拯救是目的是結果,毀滅是方式,只有以毀滅的手段,才能同時激發出人身上具有的獸性與人性,而無論是獸性還是人性,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生存的渴望,爲了生存,人會去掙扎,去拼命,同樣爲了生存,人會去合作,去互助,去保護,無論方式如何,最終都會發掘出最大的潛力爲生命而戰,也正因此,無論是片中的數字生命計劃,還是流浪地球計劃,都在人類生死存亡的時刻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如果沒有了被毀滅的危機感,或是完全放棄了生存的希望,那麼獸性就將被慾望所操控,私慾、貪慾帶來的更多的是猜忌、懷疑、破壞、掠奪,這就是爲什麼李雪健老人家在片中感嘆:“人類把最嚴密的保密系統都用在了毀滅彼此上”。

至於劇情,其實真的不大建議帶小孩子們去觀看,這部片真正的主線是劉德華這條人工智能自主意識的線,很精彩!很深邃,也很燒腦。我只提示一點,多注意攝像頭,多注意一個叫馬兆的人,因爲很多細節綜合起來回味,細思極恐……私以爲或許MOSS並不是希望人類滅絕,而只是不斷地讓人類感受生與死,才能指引人類活下去,片中的許多與劉德華有關的戲份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它的計算能力也許已經能夠推演出每一個人在同一時間裏的不同選擇所帶來的結果。那麼,人類是否創造了一個神?傳說中的拉普拉斯之妖,在俯視着人類的歷史,它帶來的究竟是命運,還是無數個有偏差的假設模型?可能只有等待若干年後的3來解讀了……

至於這部片子和法律有什麼關係?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一點:處在亂世只有一個規則,那就是物競天擇,勝者爲王,他們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獸性或者人性,至於結果如何,則取決於每一個人的最終選擇。而處在盛世,規則更多的是用於約束我們的慾望,束縛人們的獸性,它是維持社會共同利益的紐帶,是求同存異的底線,也是這個社會穩定運轉的軌道。你說他公平嗎?也很難說這就是公平,但他卻是我們追求公平的方法論,是激發更多人性的加油站。而處在相對安穩世界的我們,更應該珍惜這規則,如果失去了規則,也許下一秒,就是毀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mq6e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