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精選20篇)作文

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精選20篇)作文

篇一: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精選20篇)作文

百年前,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青年人也在尋找人生的渡口,他們是同學、同鄉、摯友,是革命者、同路人,更是馬克思主義道路上最堅定的戰友。作爲一名青年黨員思政教師,此次《覓渡》觀影活動,讓我對常州三傑的故事更添了一份溫度。那是個國家和個人命運血肉相連的波瀾壯闊時代,回首百年曆史,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輩們的們艱苦奮鬥出來的。站在新時代的我們,沐浴着改革春風,唯有吾輩傳承傳播好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方能行遠圓夢,創偉大復興!

篇二: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在離瞿秋白故居不遠處,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名爲覓渡橋。覓渡二字,恰好概括了瞿秋白的一生,尋找光明的一生。正是因爲有了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和激勵,人民才能不懼困難,不怕犧牲,秉持着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爲了偉大的事業而奮鬥。我們應該倍加珍視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爲它們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篇三: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瞿秋白本可以成爲一名作家、翻譯家或者名醫,可是他沒有這麼做。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無獲,甚至被人誤會。他怎麼會變節呢?他把所有的生命力量都傾注在國家民族的事業上。他犧牲了他的文學前途,犧牲他的美好年華,直至犧牲他的寶貴生命,但他也爲國家民族的前途尋到了一些方向和可能,這就足以讓人們永遠記住他。行刑前,瞿秋白高唱國際歌,盤腿而坐,從被捕到就義,他沒有一點對死亡的畏懼,”覓渡”就是這樣的一種悲壯的探索,瞿秋白不朽。

篇四: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覓渡覓渡,覓何處。“覓渡”一詞,彷彿是革命先烈們一生的理想信念尋覓,他們從少年時候起就苦苦尋覓,爲的就是找到通往新世界的“渡口”。即使舊中國早已經千瘡百孔,但他們依舊堅定信仰,堅信新的中國即將來臨,他們也甘願爲此犧牲所有。正如影片中惲代英所說:“我願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而如今作爲新中國之青年,我們應昂首闊步,挺立潮頭,秉承創新奮進,追求卓越成就,熱忱參與社會進步,彰顯才華逐夢華麗青春。

篇五: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生命短促,行色匆匆。在那段硝煙瀰漫的時光裏,無數個有名無名的生命爲了“少年中國”孕育、成長獻出了自己,“爲銜春色上雲梢”。瞿秋白,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當世著名的文人、才華橫溢的青年作家、翻譯家,爲了救人民於水火,毅然以珠玉之身撲向黑暗。在他回憶緩緩展開的過程中,魯迅、張太雷、惲代英、葉挺……一張張鮮活的臉、一幕幕令人熱血沸騰的畫面呈現在大家眼前,帶我們回到過去,親歷新中國成長的曲折過程,更令我們感到眼前的和平美好來之不易。樑衡在《覓渡,覓渡,渡何處》中寫道,“我在這間舊祠堂裏,一年年地來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當年門前的小河,河上來往覓渡的小舟。”曾經,覓渡橋上走過年輕的革命家,目送他們遠去,卻沒有盼到他們回來。但如今的覓渡橋,將迎來更多年輕的生命,在來去匆匆之間,默默地積蓄髮光發熱的力量,繼承先賢之志,將我們的少年中國建設的更好、更強!

篇六: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覓渡》這部教育片,讓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是那羣篤信篤行的前輩奠基了今日的美好生活。影片主人公是常州三傑——惲代英、張太雷和瞿秋白。作爲共產主義的創始人,他們將信仰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他們始終堅信共產主義能讓中國開滿鮮花,他們的友誼、愛情、才學、抱負讓人動容,值得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反思自己、尋找自我。《覓渡》讓信仰迴歸。

篇七: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今天我以無比崇敬的心情觀看了《覓渡》這部優秀的電影,我感受到“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青年革命家的心跳和溫度,他們用實際行動點燃了革命的火種,照亮了中國的前進方向。覓渡,覓渡,渡何處?我想必將是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必將渡向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偉大復興,中國必將擁有一個春暖花開的未來!

篇八: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觀看一部紅色影片,走進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光。在雙節來臨之際,我們附高工會組織全體師生共同觀看電影《覓渡》,體會“常州三傑”的錚錚鐵骨和家國情懷,感受血腥風中信仰、才情和品格的力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常州三傑”作爲常州最寶貴的紅色資源,他們身上超凡的時代擔當和革命氣節給我們全體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理想信念課。“覓渡”之渡,是渡人渡己,作爲教師,只有親身重溫紅色故事和感悟紅色精神,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帶領他們從革命先烈身上汲取的精神動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中學生,這也是我們工會安排此次觀影活動的初心。

篇九: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電影《覓渡》創造性地將三位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和惲代英的事蹟以集體的形式搬上銀幕。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從常州走出去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被稱爲“常州三傑”,因爲他們犧牲時非常年輕,而被稱爲“永遠的青年”。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在覓渡橋上秋白和太雷這對好朋友的身影,看到了懷念家鄉紅梅閣的秋白,看到了會親手做溧陽扎肝的惲代英………這些歷史人物,在電影裏變得親切而立體。他們不惜以生命的代價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常州三傑,英雄豪傑,爲信仰而生,爲信仰而死。革命理想,人生覓渡,爲國家而奮,爲國家而獻。電影以真實的歷史爲背景,以感人的故事爲載體,以深刻的思想爲內核,展現了常州三傑的革命風采和人生價值。它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光輝和悲壯,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應該向常州三傑學習,向革命先烈致敬,爲中國夢而奮鬥!

篇十: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覓渡,覓渡,渡何處?——待到百年春暖花開處。

瞿秋白寫下“我總想爲大家闢一條光明之路”,張太雷立下“願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的誓言,惲代英對獄友說“我願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他們覓的是家國情懷,覓的是青春熱血,覓的是時代擔當。

以史爲鑑,既然觀看,自當反思。人生是一場覓渡,是一場追求心靈碼頭的旅程。新時代的我們是否也應該覓自己之“渡”,在時代潮流中爭當先鋒的鮮活血液,不斷學習,迭代,更新,突破新世界。擔青年之責,磷火雖小,仍可發光。他們的事蹟、精神如漫漫長卷,無從下手,卻劃過歷史,深入人心,又是不可缺少的歷史轉點,是國之驕、國之幸。

留曇花驚現的一剎,再留萬世芬芳……

篇十一: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他是一個天生的文人,又像是一個上天派下來拯救文學的學者,作家、翻譯家、治印家、醫生……瞿秋白,一副看似柔弱的身軀,可身體裏卻藏着民族的英雄骨氣。蒼白的書生,本應該是手無縛雞之力,卻願意用自己的方式來投入戰鬥,在全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時刻,他用自己的身軀和意志化成一把菜刀,一把和自身完全成爲反比的菜刀,將自己投入了這個革命事業中去。

秋白先生被捕入獄,憂國憂民,心繫天下,敢爲人先,大才大器,卻鋃鐺入獄,最後時刻,他沒有想過太多故事,只想在有限的時間把自己的話再告訴大家。他在臨死前寫了一篇《多餘的話》,可是這真的是多餘的嗎?“哲人者,寧可捨棄事而成其心。”這或許就是對秋白先生最好的詮釋。

什麼是人生價值?在我們苦苦追問的時候,電影給了我們答案。秋白先生對祖國的貢獻,乃至最後時刻的奉獻是沒法抹滅的,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秋白先生今生之對得起一個人,那可能就是他的祖國吧!

篇十二: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觀看完《覓渡》,我淚溼了眼眶。這部影片有力彰顯了“共產黨人以青春之己爲舟,爲民族復興偉業覓渡”的精神內核。作爲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應當傳承“常州三傑”精神,追“磷火之光”、生“熱愛之心”、渡“信仰之舟”,塑不朽生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篇十三: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覓渡,覓渡,覓革命之路,覓走向新中國之路,覓堅定信仰之路。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爲了民族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貢獻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事蹟,深深觸動了我,作爲黨員教師,我們要扛起時代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忠誠、爲民、爲生、勤勉、擔當。

篇十四: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嘆着“常州三傑”非凡高尚的操守與樂觀堅毅的革命情懷。時代的火炬交到了我們的手中,我們應當繼承“常州三傑”的精神衣鉢,學習他們艱苦奮鬥、敦本務實的優良品質,用實際行動踐行“常州三傑”的可貴精神。

篇十五: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秋白先生說:如果人有靈魂的話,何必要這個軀殼?但是,如果沒有靈魂的話,這個軀殼又有什麼用處?直至生命最後,秋白先生依然保持着自己純潔堅定的心。死亡,是另一種活。他的生命或許真的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只要春風吹過,就到處都是青青野草;只要春風吹過,到處都是花團錦簇,鳥語花香。現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驅用自己的生命搭建的覓渡之橋,我們必將永記、珍惜,讓覓渡之魂永駐,讓覓渡精神永垂不朽!

篇十六: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觀影《覓渡》後,感慨“常州三傑”跌蕩、燦爛的人生。屏幕上的畫面,揭示着他們一生最樸素、又扣動我心絃的一段段畫面。少年自有少年強,少年當以夢爲當下,即便不可居廟堂,也要奮力前行,盡情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何須等風來,迎風而去則壯也!滿懷希望自會所向披靡。站在歷史的覓渡橋邊,再回首,總會感嘆: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多少人的努力,成就瞭如今歲月滄桑又年輕的盛世!

篇十七: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覓渡,覓渡,渡何處?這是瞿秋白先生年少時站在覓渡橋上所說的話。它既包含了瞿先生對國破家亡的悲憤與哀愁,更寄託着他對祖國崛起的期待和不懼生死的抗爭精神。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中是無盡的震撼與敬佩。多少年的磋磨,都沒能磨滅他心中的信仰與希望,反而更堅定了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和對黨的信仰。瞿秋白甘於奉獻、捨己爲公、忠貞愛國的精神,影響着我們後世每一個人。他,是革命先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樣的人,我們怎能不敬佩他呢?

篇十八: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電影中有一段瞿秋白、張太雷和惲代英在覓渡橋上看煙花的畫面,展示了“常州三傑”與家鄉的羈絆,爲家國的憂慮。“覓渡”不光是一座橋的名字,更是爲國爲民求出路,背井離鄉青年人的堅定信念。他們將家國命運和個人前途緊密結合起來,把理想信念植於心、鑄於魂。因此我們更要明白“無國無以爲家,無家不能成國”家國一體的道理,傳承愛國之志,不斷涵養自己的愛國情感與理想信念。

篇十九: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瞿秋白先生從容赴死的一幕,他安詳地坐在花叢中,彷彿長久地睡去一樣。這種獨特的處理方式賦予了電影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讓人忍不住流下眼淚。覓渡覓渡,“覓”的是革命先輩對中國未來的希望,“覓”的是革命先輩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渴望;“渡”的是中國人,“渡”的是讓中國人挺起腰板,不再受外國欺凌,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每個青年人都應該去觀看這部電影,繼承和發揚前輩們的遺志,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爲中國夢而奮鬥!

篇二十:電影覓渡觀後感教師

電影《覓渡》不僅是一部歷史電影,也是一部思想電影。它讓我們看到了“常州三傑”的革命理想和人生覓渡,也讓我們思考了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觀影過程中,我深受感動,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光輝和悲壯,也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責任和使命,對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傳承這種精神,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爲培養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51lz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