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以教養爲題的作文600字(推薦4篇)

以教養爲題的作文600字(推薦4篇)

篇一:教養

以教養爲題的作文600字(推薦4篇)

易洋洋

“你真沒有教養!”“他太沒有教養了!”近年來,人們在評論他人的時候,“教養”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變高了不少,人們幾乎都是張口就來:但他們或許不知道真正的教養是什麼。

蘇聯學者、作家利哈喬夫曾說:“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裏願意尊重別人,也善於尊重別人。”因此,尊重別人是教養的一種最基本的體現。而像前面提到的指責他人沒有教養,卻絲毫不考慮他人感受的行爲,難道是有教養的嗎?

縱觀古今中外,不尊重他人的事例有很多很多,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中陳太丘的友人不僅不守時,還在太丘兒子陳元方的面前大罵太丘“非人哉”;又如國外名人蕭伯納在與一位蘇聯小朋友玩耍後,張口就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又如近年來發生的“高鐵霸座”現象;再如幾個月前發生的“徽州宴”事件……當然,友人的怒罵引來的是陳元方的“入門不顧”;蕭伯納的自吹自擂引來的是小朋友“以眼還眼”的迴應;“高鐵霸座”者後來接受的是法律的處罰;“徽州宴”酒店迎來的是遭衆人抵制……不尊重他人者,沒有教養也;沒有教養者,必將自嘗苦果。

不尊重他人,苦果自嘗;而尊重他人的,也在無形之中幫助了自己。明太祖朱元璋當年與另一支農民起義武裝陳友諒軍決戰,陳友諒爲了獲得權力殺掉了自己的上司和部下,而後遭衆叛親離;而另一邊的朱元璋因禮賢下士,採納了部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最終朱元璋擊敗了陳友諒及其他農民起義武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19世紀的法國巴黎,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卡爾·馬克思結識了恩格斯,恩格斯尊重這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馬克思移居英國倫敦,開始寫作的時候,恩格斯給予了他許多經濟上的幫助,最終,馬克思著就了在世界歷史上影響巨大的名篇——《資本論》,後來他們聯合起來起草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科學理論指導——《共產黨宣言》。一個世紀過去了,包括我們中國人在內,全世界人民都記住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名字,也記住了他們這一段真摯的友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可見尊重他人,同樣也會收穫屬於自己的東西。

利哈喬夫說:“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要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只要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任何針對你的評頭論足都將會煙消雲散——因爲你有教養,而他們或許沒有。

篇二:教養

安溪一中九年級年8班陳華煒

生活中,我們對一個人的印象好壞,總是會想到一個詞——“教養”。蘇聯作家利哈喬夫在他的《論教養》中提到:“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裏願意尊重別人,也善於尊重別人。”可見,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網絡上,常常出現“鍵盤俠”這樣的網絡名詞。那麼,何爲鍵盤俠?看見積極參加抗洪救災的,鍵盤俠評價其是“作秀”;看見去國外治病的明星,鍵盤俠評價其是“賣國賊”;看見開豪車的年輕女子,鍵盤俠評價其是“傍大款的”;看見公交車上不讓座的上班族,鍵盤俠評價他們“沒有公德心”……三人成虎,人言可畏。躲在鍵盤下,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就隨意對別人口誅筆伐,給他人帶來困擾與痛苦。這,就是鍵盤俠!他們這樣的行爲,在人們心中沒有絲毫尊重可言,難道這些鍵盤俠就是有教養的人?

教養應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每個人生活環境都各不相同,經歷也各不相同,我們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正是從自己的經歷中提取出來的,自然也都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味地把自己認爲“對”的東西強加於別人身上。在富人看來,窮人難免都有“紅眼病”;在窮人看來,富人多少有些不地道。習慣跪着的人覺得,站着的人都是假清高;而在站着的人眼裏,跪着實屬卑賤。在名人眼裏,普通人自由自在,活得瀟瀟灑灑;而普通人眼裏,名人呼風喚,活得風風光光。人與人之間總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彼此尊重對方的選擇和立場,真誠交流,這纔算得上是有教養的人。

在人與人相處間尊重也不可缺席。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青島三名留學生強行插隊檢測,扔掉中國人的檢驗單據;西安一外籍男子拒戴口罩,辱罵並動手傷害防疫人員;廣東一外籍確認患者不配合治療,行爲一度瘋狂,咬傷護士……中國民衆義憤填膺的呼聲不斷高漲——“讓不懂尊重的外國人滾出去。”這些不懂尊重的外籍人士,難道有教養嗎?相比之下,在疫情期間,積極配合防疫人員的工作,有序接受核酸檢測的人民羣衆,他們身上對防疫人員的尊重,不僅受到人們的讚揚,還爲教養錦上添。由此可見,尊重何其重要!

就如約翰·洛克所說的:“優良的品性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之品性的是美好的教養。”一個人不能沒有教養。做有教養的人,要從“心”與“行”上去尊重。

篇三:教養

黃勇愷

有人曾說:“與人相識,一看表面,二看內在。”內在,即一個人所表現出的良好教養。可見,良好的教養在人際交往中至關重要。

如何養成良好的教養?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認爲,良好教養的核心在於尊重。在本質上,教養就是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上處處尊重他人的小細節;從表現上來說,良好教養的體現就是讓被對待的人有“被尊重”的感覺。

對於一個集體而言,尊重也是形成良好教養氛圍的重要基礎。爲何魏晉多名士?並不是因爲文化氛圍濃厚,更多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體貌矮醜的劉伶因爲神情悠閒受贊;不善於言辭的江道羣因沉默獲贊……互不揭露對方的短處,便於集體中形成良好教養的氛圍。

對個人而言,尊重也是形成良好教養所必不可少的前提。蘇聯學者利哈喬夫曾說:“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裏願意尊重別人,也善於尊重別人。”可見尊重是教養的外在表現。因此,有教養必先尊重他人。

與此同時,教養更體現在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尊重中。孔子教導子貢“不恥下問”的故事,流傳千古;劉備“三顧茅廬”的尊重,贏得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輔佐;在延安,毛主席對自由平等的尊重,引來大批知識分子投奔共產主義事業……可見,不同時期的教養總是相通的,即不在於地位等贅加物的束縛對高尚事物的尊重。

最後,身邊的“尊重”的環境對教養的影響同樣很大。古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往往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腐蝕或濡養他的精神。若所處的環境滿是謾罵、譏諷或是其他不良的語言,人與人互不尊重,幾乎可以肯定此人也沒有教養;若所處之地人人謙和禮讓相待,真誠相待,同理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教養如何。正如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原是一個實誠的莊稼人,進入車伕的行業後所處的特殊環境,再加上事業與精神的雙重打擊,便慢慢成爲一個粗俗的車伕,舊時代的行屍走肉。與此同時,身邊的環境也是旁人對你第一印象的重要影響因素,正所謂“愛屋及烏”吧。

總之,讓我們心懷尊重,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吧!

篇四:教養

林佳萍

作家樑曉聲曾用四句話來概括文化: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爲別人着想的善良。在我看來,這也是教養的最好詮釋。

利哈喬夫在《論教養》中提到:“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裏願意尊重別人,也善於尊重別人。”一個懂得尊重的人,如夏日的樹陰、冬日的暖陽,在與別人的相處中,能讓他人感到舒適。尊重是一種教養,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把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結合起來,就會散發出高貴的氣質。”學會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自己。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寫道:“呼爾與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行道之人與乞人不受“嗟來之食”,不接受他人輕蔑的施捨,是維護自己尊嚴的表現。海倫·凱勒在她19個月時因急性腦炎喪失了視力與聽力,但她尊重生命,自尊自愛,以驚人毅力完成哈佛大學的學業,並一生致力於爲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我覺得,這便是一種有教養的體現。

尊重他人是一種教養。“他人”不僅僅是有才德聲望的社會聖賢,也是生活中的任何人。當列寧與一位端着水盆的女士迎面走在狹窄的樓梯過道時,女工連忙讓路,列寧不僅阻止了她,還緊靠着牆壁,讓女工先上樓,自己纔下去。當海嬰當着客人的面說“魚圓是酸的”時,魯迅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嚐了一下他咬過的魚圓查證,併發出感慨:“不能隨意否認孩子的話,而是要尊重孩子。”可見,教養是一視同仁地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教養更能在國際交往中體現。周恩來總理在會面中接待一個來自強大國家的領導人時,他要求與周總理握手卻戴着手套,意在侮辱周總理乃至中國,但周總理並未拒絕,而是與他握手後,不緊不慢地找身邊人要了只手帕,擦拭自己的手後,當着大家的面將手帕丟入垃圾桶。周總理強有力的反擊方式,既是對國家尊嚴的維護,更是一種“人待我何,我亦待人何”的態度。由此可見,互相尊重是國際交往中的教養體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何時何地,尊重都是爲人處世的根本,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教養。身爲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學會尊重,小在舉手投足之間自現,大在生生不息流淌於血脈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k3n2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