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篇一: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參加“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會第三十四次學術年會”,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年會圍繞育人實踐、雙減進行、作業改革等主題展開。作業改革主題中,王月芬等三位專家、校長就“新時代高質量基礎性作業體系的建構與實踐”進行了主題發言,以詳實的案例分享了參與作業改革的“思”與“行”。作業是課程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關鍵領域,學校教師如何設計與實施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不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頒佈後的難點所在,也是判斷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更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抓手。在今後的實踐中,學校將重點落實基礎性作業建構的六項基本要求,推進“培、讀、導、研、賽、引”作業設計能力提升六舉措,爲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基礎性作業,以作業改革撬動學習變革,構建“雙減”背景下的智慧課堂,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篇二: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學生爲什麼會作業負擔過重,儲朝暉委員認爲管理與評價權力過於集中,應該要倡導人人平等的價值取向、豐富教育思想、建立良好教育形態、構建多元自主評價體系,進而簡化學校管理、促進教師自主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建立效能提升機制,真正做到“雙減”有效實施。

一是要用科研視角看待“雙減”。減輕過重作業負擔不僅僅是作業量的控制,更要在研究何爲作業,如何設計有效作業,如何佈置分層作業等方面下功夫,要清晰理解“雙減”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教育質量的提升。老師層面需要立足新課程標準,聚焦人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讓作業發揮育人價值,實現寫過了到學會了的追求。學校要關注作業的變化,減少重複機械式作業,增加主題式、實踐性、項目化的跨學科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二是要高站位認識課後服務。從立德樹人的宏大命題出發,學生的在校生活都應該與成長相聯繫,人的發展不單單發生在課堂,也應該發生在課後,引導教師走向課內外雙育人。清華附小創新全景式“一日蹲班”內生治理機制,全天候沉浸式觀察學生一日生活全方位觀察學生完整成長,以某一班級開展“班主任+副班主任全日隨班陪伴教導+第三班主任項目跟選”全天候沉浸式同行研討。以“管理者+學科教研員+家長+專家”多種類型組合爲項目小組走進某一班級觀察和診斷,形成跨組教研、跨年級、跨管理崗位、跨校內校外的評價分析。

三是要緊抓教師命題素養。減負提質關鍵在於教師,命題設計能力是落實“雙減”的重要一環,教師擁有高水平的命題素養,就會優化單元作業設計和課時作業設計,精心組織每堂課的提問,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篇三: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隨着《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落地,各地多措並舉落實“雙減”要求。個人認爲如何佈置作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瞭解學情、完善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將作業的作用發揮得更好。可以將作業分爲複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綜合實踐類三類,從整體內容和時長上進行統籌設計,防止每科看起來時間都不長、加起來就得幾個小時的情況。

篇四: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雙減”的課程建設更好的促進雙減落地生根,課程的豐富和多樣,需以校情爲基,學生素養提升爲本,教師學科素養爲點。着力實踐開展並提煉材料,行程精品課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很好的轉變教育的“一言堂”,讓孩子實踐中體驗、感悟和提升。拓寬學習空間,豐富學習素材,凸現學習主體,提升學生素養,轉變學習方法。

篇五: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參加“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四次學術年會”,會議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行動”爲主題,聚焦學校育人實踐、雙減、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等專題,展示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前沿進展、學術成果與實踐探索。兩天的時間,學習了學科育人、課程育人、作業育人、評價育人等方面的前沿理論與優秀實踐,進一步明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繼續秉持“植根養正”的辦學理念,把良好習慣與品格培養作爲落實核心素養的行動路徑,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內涵發展和育人質量水平,讓教育高質量發展最終回到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上,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篇六: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本次論壇主題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行動”。論壇爲期兩天,論壇議程包括主旨報告、大會發言、課堂觀摩交流、平行分論壇和平行微論壇。

論壇邀請了兩院院士、名校校長、高校教授等,分享對基礎教育的見解,進行思維的碰撞,擦出靈感的火花。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泉水,以自己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的經歷,分享了自己對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的思考。他認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激發出學生心中的激情,然後要優秀的老師來培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民選則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自己的觀點,認爲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要關注教育的動態過程,讓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並從中不斷培養出能力。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等專家學者也分享了自己對基礎教育的看法。

雖然我們應該直播的形式參與,但依然阻擋不了我們學習的熱情。本次論壇展示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前沿成就、學術成果與實踐探索,將助力中央關於基礎教育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爲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貢獻學會力量。

篇七: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2023年2月11日上午,在張翠校長的指引下,我觀看了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四次學術年會的線上直播,聽了教育行政領導、教育專家、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專題報告,收穫很大。

上午11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民選教授帶來了名爲《研究國際趨勢,推進評價改革,牽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改革報告,張教授指出:2020年,黨中央國務院推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革的目標“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黨的二十大將教育、科教和人才作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如何才能實現教育評價改革目標,從而牽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呢?30年前,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

在這些思想的指引下,張教授查閱國際文獻資料,總結出6大趨勢:一、基礎教育評價,正在從一次性、單項性轉變爲持續性、綜合性的監測;二、基礎教育評價,正從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轉向同時關注對地方政府的評價;三、教師評價,正從“對教師的評價”,轉向“爲教師的評價”和“教師自己的評價”;四、學生評價,從“基礎知識測評”,轉向“基礎知識”與“核心素養”並舉的測評;五、教學評價:仍是教育及評價的核心任務,教學水平尚需提高,教學評價需要多維;六、信息技術的運用正成爲教育改革和教育評價的新槓桿。

對於第三種趨勢“對教師的評價”,我理解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成爲評價對象,教師處於被評價的地位。這種評價不能很好的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太利於教師成長。

而轉向“爲了教師的評價”,把教師放在主人翁的地位,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這種評價以教師成長爲中心,可以更好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效減輕教師內卷,尊重教師差異和發展,也更加人文。

“教師自己的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進步,教師完全成爲成長的主人,自己設定目標,自主參與評價,自主尋求發展。在這種評價方式下,教師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自我修正自我成長。

通過本次學習,我們看到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前沿進展、學術成果與實踐探索,明確了“雙減”政策下的責任與擔當,瞭解了在教育教學中的變革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本次線上學習,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忘初衷、不停反思、不畏前行!

篇八: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2月11日,我觀看了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四次學術年會會議視頻,通過一天的學習,我收益頗豐,特別是雙減政策下作業的改革,給了我很大的啓示:

一、“雙減”之下,重新認識作業的功能

我們長期的作業負擔問題背後是由不正確的學習觀導向、對主動和高階學習的漠視、短視的評價導向等綜合因素導致的。“雙減”之下,必須要重新認識作業的功能與價值,扭轉不當的考試評價導向。在加強課後服務與作業改革的基礎上,重視正確的學習方式與評價導向。要認識到:

1、作業已不是傳統意義的課後訓練了,它早已融會貫通於學習的全過程中。

2、作業已從附屬意義的學習活動,發展成爲另一具有獨立意義的學習活動。如果說課堂是老師現場帶着學生學習,那麼作業便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3、作業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承載學習內容、體現學習方式、實施過程性評價的任務。過去我們只重視作業承載學習內容的一面,而忽略了作業的其它屬性與功能。

因此,“雙減”下的作業改革,要站在對作業完整定義的視角展開。

二、作業改革的切入點

1、克服“拿來主義”的作業,關注“教學——作業——評價”的一致性。“教學-作業-評價”的一致與分立是需要我們重點反思的。今天的老師似乎已經習慣了“拿來主義”,把現成的作業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卻忘記了思考作業背後的深刻意義。其宗旨也是變“拿來主義”爲自主設計作業。因爲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我們漸漸發現,作業意圖是否明確是決定作業有效性的前提。教師明確作業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進而讓學生了解其目的,作業纔會有效。基於此,作業研究的切入點漸漸從作業的形式轉向作業的功能。一是日常作業的改進。讓教師以平時作業中的問題爲例,大膽進行改造完善,同時闡述自己的改進思路。二是作業的創新設計。鼓勵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針對某一具體學習內容,原創設計有效落實學習目標的作業,並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2、減少僅訓練、重複型的作業,把握不同階段作業的功能與特點。當我們關注作業的功能就會發現,當前我們的日常作業中,包含訓練意義的作業太多,卻沒有很好地把握不同時間作業的不同功能和特點。

在課堂上,沒有聽到老師的娓娓相授,沒有看到師生精彩的追問與對話,有的只是他們默默地觀看、記錄、整理和間或的討論。老師在課堂上言語的佔時可能連10%都未必有,但學生的學習是怎樣發生的呢?老師是怎樣支持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呢?

三、“雙減”政策提醒教師作業要內容精簡、形式多樣

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不得使用“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對於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老師們該如何轉變觀念呢?佈置作業重在“精”“趣”“實”“變”,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類型與內容的思考,試題類型注重多樣化、試題內容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通過作業讓學生變成詩人,畫家,變成哲學家,通過回顧、思考、梳理,準確建構思維模式,提升學習力。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取長補短,分層推進。

作業的設計是爲了提高教學目標,在雙減政策下,作業也納入到教研中,一份好的作業設計應該是能增長學生的興趣,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增長知識或者見識,在傳統觀念中,作業的設計可能主要以知識與技能爲主,那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以綜合實踐活動爲主,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設計題目時應結合情景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漢字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而讓學生對語文更有興趣,還可以創新一些作業,比如:對學習,生活,勞動中不稱心的物品進行設計或製作,這個層次就會比較高。所以學生的素質也會相應的提升,充分讓學生的想法展示出來。並對他的作品進行一定的評價,學生也會更有動力。所以作業的設計形式可以有很多,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

篇九: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今天聆聽了《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行動》的專家報告,深受啓發,特別是對於基礎性作業有了新的認識。基礎性作業一般是指基於課程標準、針對全體學生的共性要求而設計的作業。它提供核心的概念體系、基本的知識框架、關鍵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備的能力、重要的學習品質等。基礎性作業應該爲學生提升學習水平、形成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基礎不能誤解爲僅僅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隨着時代的發展,基礎的內涵與外延要不斷與時俱進。基礎包括知識、能力、方法、品質等各方面的要求。

篇十: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2023年2月11日,爲進一步優化教師專業技能,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學校整體教學水平,XXX街道XXX國小全體老師參與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中國第三十四次學術年會此活動,加強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全面部署,對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要求。2月12日,中國教育學會特在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四次學術年會上舉辦分論壇。

本屆論壇聚焦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通過主旨報告,校長星空,中國好課堂,中國好教研,6場大會主題發言,12場分微論壇,聚焦170多名教育名家大咖,分享多個基礎教育熱點話題,分享了關於教育教學中的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我校老師認真觀看學習,令人受益匪淺。

本論壇聚焦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主線,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探索區域教育發展規律、破解教育發展難題、引領區域教育協調創新進行深入探討。

篇十一: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雙減”政策下中國小校的責任擔當》講座感觸頗深。尤其是專家關於教育規律和科學佈置課外作業的板塊,是很具實用性的。

一、教育規律即是教育中成功的大概率事件。教師要關注教育的一般規律,也要關注教育的發展規律。

二、課外作業除了我們大衆認知的課外書面作業時間限制,多樣性等方面內容。

“雙減”政策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做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篇十二: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早上聽竇桂梅校長《過好每一日學校生活》的講座,她提到“雙減”到“雙育人體系”構建實施其本質是“人之爲人”的發展邏輯。學校作爲育人主體,讓兒童過好每一日生活是探究方向。清華附小構建課內課後統籌課程,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在兒童每一日的學校生活中,聚焦兒童在一日學校生活中學什麼、怎樣學、何時學、學得怎樣等多維度問題。全面落實兒童高質量學校生活,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篇十三:2023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在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我們要基於學校基本情況提取成果的應用要點,做好學校的應用頂層設計。立足應用點的整體理念,構建以作業單設計、應用爲課堂改革基礎,以六導促進優化作業單設計、應用。最終實現未來課堂的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新樣態。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我校堅信抓好落點,持之以恆的研究。在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讓成果推廣在我校落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drov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