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精選8篇)作文

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精選8篇)作文

篇一: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精選8篇)作文

基層一線既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主戰場”,也是基層幹部砥礪品質、增長才乾的“主陣地”。作爲一名選調生,一名新時代青年,從初到崗位時的手足無措到現在闖過村情關、幹事關、語言關,可以獨自勝任一些工作,感觸很多,很幸運能在天津市武清區城關鎮北街村找到自己爲之奮鬥的“樑家河”。

過“村情關”,從“空心筆桿子”變成“有根泥腿子”。告別舒適的象牙塔,我懷揣着滿腔熱血踏入了北街村。初到村裏,幹勁滿滿的我自詡寫作能力還不錯,急於交出一份“投名狀”,幻想着壯大村集體經濟、謀劃重大項目,憧憬着幹出一番“大事業”,留下看得見的“成績”。很快,村書記讓我策劃一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方案,我連夜寫好方案計劃,卻一連被村幹部、村民澆了好幾盆冷水,“調子高高的,不結合我們真正需求”,“方案有點拍腦袋,浮在面上,沒太考慮地點、人員問題”……大家的直白讓我羞紅了臉,下決心做出改變,尋找村民真正的需求,在進村入戶和田間地壠中直面問題矛盾,在一次次的鑽“矛盾窩”中學會用足跡丈量民情民意,知道了許多不曾在地圖上看到、村民們口口相傳的地名,“上下坡”“大角”“小角”……也掌握了村民家裏的人員構成、物品擺放、作息規律。久而久之,村民“在這玩會”的親切多了,“在這坐會”的交談也久了,村裏的狗見到我也不叫了,我逐漸找到駐村“根”。

過“幹事關”,將“清澈學生氣”化爲“勤懇學徒心”。鄉鎮是個無所不裝的“筐”,防汛安全隱患排查、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專業生產型高素質女農民培訓……村裏的每一件待辦事項,在我看來都如“期末考試”一般“壓力山大”,村書記看到我如臨大敵的樣子,給我開了個“小竈”:“去當學徒,一次次問,一輪輪說,一件件幹,一樁樁解決,乾瞪眼可學不到啥”,一席話讓我深感慚愧。村裏的待辦事項是“任務書”不是“課程表”,不能帶着“學生氣”等靠要,而是要秉持“一事不知,深以爲恥”的學徒心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勤跑“業務門”、常敲“羣衆門”,在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搬馬紮做監工,在廁所革命中知曉村民對用水改造的顧慮,更在“誇誇我的好鄰居”“誇誇我的好婆婆”中學會用柴米油鹽小獎品化解鄰里矛盾、婆媳矛盾。

過“語言關”,從“沉默小跟班”變成“健談農大哥”。基層鍛鍊這張答卷,每道題都是必答題,不能棄答一個。在走村入戶、辦會寫文中,我發現自己講理論政策講不過村幹部,講法律依據講不過老信訪戶,漸漸的,我成了村民口中村幹部身後的“小跟班”,自然沒有練成“能說會道”的本領。面對這些能力不足和短板,我不斷參加鎮裏組織的村幹部培訓、兜底培訓,設身處地去思考怎樣解決村民遇到的困難問題,怎樣去溝通交流。“大娘,俺又來了,咱收完玉米該種麥子了吧,那秸稈可不能燒啊,煙烏黑烏黑的”,“大爺,上次您反映的那個種植問題,咱點單的專家解答後解決了沒?”聲音大、嗓門高是我現在與村民交流的基本方式,我的一次次的開口獲得了村民的真心“點贊”,同時也讓我深刻認識到聊“農家話”不是坐在辦公室喊口號,需要經常離開案頭、走上田頭,不僅要了解種植節點、墒情、苗情,還要會扛鐵杴、摸鋤頭,做好“農大哥”,用樸實和真心開展駐村工作。

篇二: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以青春之名,赴時代之約。”今年夏天,滿懷着熱情與憧憬,我回到西部家鄉,成爲了一名“組工”小白。時光如歌,征途如畫,從手足無措的學生娃,到篤定前行的奮鬥者,轉變的過程潛移默化地發生在工作中每一個努力瞬間,體現在“望聞問切”四字——多看多問多聽多感受的積極探索之中。

“望”——要望見上層建築與基層實務,眼中萬仞、胸中萬頃,涵養“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從“同學”到“同志”,從“象牙塔”到“機關門”,我們迎接着初到崗位的“適應期”,既要接上“天線”、凝心鑄魂,提升作爲公職人員的思想自覺,又要接上“地氣”、融入環境,提升幹事創業的行動自覺,方能適應好身份轉變。報到第一週,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思想洗禮,激勵着我轉變觀念,不止於做“獨善其身”的公民,更要立志當好“兼濟天下”的公僕,心憂社稷民生,心懷家國天下。作爲新進選調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學深悟透黨的理論政策,形成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認識的全局視野,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追求中,厚植人民情懷,堅定理想信念,把握好羣衆急難愁盼和民生福祉,將個人遠大理想化作具體行動。

“聞”——要聞到真知灼見與忠告良言,多聞體要、廣聽善擇,汲取青春無悔的榜樣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向先進典型學習,可學者多矣!最關鍵的是要學精神、學品質、學方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徵程上,守初心、敢擔當的前輩榜樣正在前列,我們要見賢思齊,聽其言效其行,學習其崇高精神、優良品質、實用方法,凝聚奮進力量。進入單位以來,雖然從業務問題到成長中的困惑煩惱種種挑戰接踵而至,但在與老同志的談心談話中、在優秀前輩的示範帶動下,都能有條不紊地爬坡過坎、闊步前行。作爲新進選調生要有“空杯”心態、“國小生”姿態,虛心向業務精湛的同事學習、經驗豐富的羣衆請教,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羣衆學,真正做到“博詢衆庶,則才能者進”,善於聽取採納意見建議,不斷豐富幹事創業的服務本領。播下勤奮學習的“種子”,終將收穫豐富工作經驗,充實選調人生的飽滿“麥穗”。

“問”——要問出底層原理與內在規律,慎思審問、推本溯源,精熟問題導向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面對工作的艱難險阻,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問題意識,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爲推動工作、促進個人成長的路徑。開展發展黨員工作時,黨員檔案審覈成爲擺在我面前的“攔路虎”,檔案問題瑣碎而繁多,速度和質量的矛盾關係也難以把握,通過分析問題成因和解決方式,制定審覈要點表格,清單化、流程化開展審覈工作,我提升了工作效率。作爲新進選調生遇見新問題、新任務是常態,要將問題作爲理論聯繫實踐的切口,找準化解問題的理論,思考做什麼、怎麼做,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切”——要切中羣衆需要與服務命脈,切身實學、躬身實習,練就堅實過硬的擔當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幹部的成長沒有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幹。”國慶前夕,我區新進選調生參觀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龍江村,與駐村前輩暢談到村任職生活、共話鄉村振興前景,這讓我信心倍增、幹勁更足。基層一線是實踐的火熱疆場、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是人才錘鍊成長的沃土。選調生要積極投身實踐,時刻謹記“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要做到“千里眼,順風耳”——多看、多聽、多問、多想、多寫、多幹,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充分了解民情、掌握實情的基礎上,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做羣衆的“小棉襖”。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要掌握好工作方法,找規律、想辦法,總結覆盤,舉一反三,力爭把每一段工作經歷變爲經驗。只有不怕苦、不畏難、不避責,主動深入矛盾,敢於攻堅克難,才能真正在火熱的鄉村振興一線灑下青春汗水、播下奮鬥種子。

沒有辛勤耕耘,哪有沉甸甸的收穫;沒有櫛風沐雨,哪有絢麗的彩虹。謹記着“望聞問切”四字心得,我將用奮鬥定義青春,用實幹丈量人生,將爲民服務、幹事創業的能力升級晉階,以夢爲馬,不負韶華,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篇三: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廣大青年,“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大學畢業後,我選擇考取成爲一名基層選調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貢獻力量。在基層蹲苗的這段日子裏,我有過彷徨迷茫,也陷入過自我懷疑,但最終都走了過來,在“拜師求學”的過程中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初識基層要多問幾個“爲什麼”,村支書是我的“學問之師”。“羣雁高飛頭雁領,船載萬斤靠舵人。”村支書作爲基層治理的核心,其作用不言而喻,一個好的村支書,能夠帶領村民羣衆共同致富,推動村莊的繁榮發展。我所駐新村的村支書,他是一位有着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基層幹部。記得剛到村裏,我在他面前總是有各種問不完的問題,而他也總是會耐心地予以解答。“書記,我聽說咱村以前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那最近幾年是如何迅速發展起來的呢?”“相鵬,你記住,村要向前發展,人心必須要齊。黨員幹部出來帶頭了,大傢伙自然就會跟上腳步了。咱這靠天吃飯行不通,但我們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許多企業願意來這建廠,咱和他們談合作,雙方都受益。”這段對話一直刻在我的心裏。老支書雖然不擅長電腦辦公,但他的腦子裏卻清清楚楚地繪製着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圖”。在他的指導幫助下,我的基層闖關之旅少走了許多彎路,多取了幾本真經,也有了一個學習進步的追趕目標。

讀懂基層要多看幾個“是什麼”,老黨員是我的“本領之師”。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爲了對新村發展有一個更加立體全面的認識,我決定進行一次大範圍的走訪調研。前期,我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制定了一份十分詳實的調查問卷,可真正到了實施階段,現實卻接連讓我吃了好幾碗“閉門羹”。有的時候接連走訪幾戶家裏都是大門緊鎖,有的時候好不容易進了羣衆家門,但問卷中得到的答案卻都是“好”“很好”。這樣的調研根本摸不清狀況、發現不了問題。於是我向支部中的一位老黨員嵇大叔“求助”,他黨齡長、覺悟高、資歷深,熟悉村情民情,他告訴我和村民打交道要講“土話”,所謂“土話”不全指“方言”,而是要用羣衆喜歡聽、聽得懂、聽得進去的“家常話”。在這番經歷後,我對調研問卷重新進行了修改,當我再次踏入羣衆家門,向羣衆問起家長裏短時,羣衆對我不再是“一‘好’以蔽之”,而是徹底放下束縛、熱情交流。這件事情讓我明白,做好羣衆工作,光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主動融入羣衆,以真感情講真心話,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和羣衆成爲心連心的“一家人”。

紮根基層要多想幾個“怎麼做”,新鄉賢是我的“品行之師”。“衆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羣智用,則庶績不足康也。”村莊的發展除了依靠“頭雁帶動”,也離不開鄉賢能人的扶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及鄉賢概念,強調要重構鄉村文化,深入挖掘鄉賢文化所蘊含的治理智慧和經驗,充分發揮新鄉賢在新時代我國鄉村治理實踐中的內生性作用。在基層工作的這段時間,我發現除了村幹部,在村內最有“發言權”和“號召力”的羣體便是老黨員和鄉賢,甚至在一些事情上,他們的影響力要大於部分村幹部。根本原因便在於他們德高望重,能力突出,心繫村莊發展,深受村民敬仰。我經常和這些返鄉創業、反哺家鄉的新鄉賢一起交流,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他們身上獨具的“人格魅力”,也在“潤物無聲”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有多大能力就要有多大擔當,有多大擔當就能幹多大事業。這是爲人處世之道,更是幹事創業之要。對我來說,人生的第一站是從垛埠新村起步,無論我今後走到多遠,也絕不會忘記這裏的父老鄉親,我一定會竭盡所能,爭取爲這裏的“振興畫卷”添上多彩的一筆。

篇四: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人生像是一場電影,裏面由無數的“昨日”“今朝”和“明日”構成。昨日的我尚在校園,今朝的我已然踏上基層。而明日,不論身在何方,我都將永遠珍惜今朝。在綜藝《變形記》中,高佔喜從城市回農村前說“麥子熟了,我的夢該醒了”,而今朝我主動從城市走向農村,我想說,“玉米熟了,我的夢該開始了。”

昨日,我是“城裏人”,今朝,我是“村裏人”,從昨日到今朝,我少了些“漂浮感”,多了些“踏實感”。從前的我生活在“大觀園”,姐姐妹妹歡歡喜喜,看似熱鬧,卻終究少一份踏實。而現在的我好似來到了“水泊梁山”,走訪寫文填表幹事,每天忙得像打仗一樣,內心卻有歸處。在日復一日的走訪中,在上山下地的勞作中,我的心沉下來了,步子穩下來了,和村民們的關係也近起來了。在他們的口中,我從“丁書記”,變成了“小閨女”,傍晚散步,大叔大姨們常常今天塞一把花生,明天又給幾顆秋棗,吃一口,不僅胃踏實了,心也更踏實了。有時我甚至會覺得自己不是纔來不久的選調生,而是自小在這裏長大的村民,生活的一切理應如此。於是,大叔大姨在我心中不知不覺便成了我家大叔、我家大姨,而他鄉,也早已成爲了故鄉。

昨日,我是“讀書人”,今朝,我是“新農人”,從昨日到今朝,我少了些“書生氣”,多了些“煙火氣”。書本告訴我,秋天是小麥成熟的季節,屆時風吹麥浪,滿目金黃。而土地告訴我,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呼吸節奏,秋天威海的小麥剛剛播種,金黃的麥粒則於春天掛滿枝椏。於是我逐漸學着與土地對話,試着從土地中去讀懂村民們的艱辛和厚重,汗水與收穫。接着,我脫下了讀書人的長衫,不再糾結“茴”字有幾種寫法,而是學着下田“事農桑”,一腳踩進泥土裏,和村民們一起掰玉米、摘蘋果、曬花生……在鄉間炊煙的薰陶下,我的重心越來越低,皮膚越來越黑,人卻變得越來越自信充盈。農忙過後與村民們一起閒坐在樹下,看着眼前大片的金黃與碧綠相交接,我竟恍惚覺得,自己也是從土地中生長出來的。

昨日,我是“局外人”,今朝,我是“局內人”,從昨日到今朝,我不再是“旁觀者”,積極做“幹事者”。曾幾何時,我也看着《大山的女兒》潸然淚下,一眨眼,我便躬身入局成了她。縱有再多的心理準備,甫一接觸基層繁雜的線頭還是讓我亂了手腳。但我畢竟懷着一顆初心,不願就此作罷。古人云,“君子強學而力行。”於是我也學着總書記在樑家河時那樣,白天走幹講,晚上讀寫想,將手頭的大小事情一件件理順。就這樣,我這個“局內人”既不停地在村委辦公室轉來轉去,也不停地在田間地頭轉來轉去。這期間,我不斷經歷、不斷感受,也不斷幹事、不斷成長。在一次次的實幹中,我也逐漸明白了“天塹有通途”,更慶幸“吾道誓不孤”,前提是“此事要躬行”,最終才能夠“極目楚天舒”。

篇五: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人間歡喜事,石榴成熟時。”又是一年石榴結果的時節。轉眼間,我作爲駐村選調生來到河北木村已有一年時光。閉上眼,木村的田野、鄉道、煙火、河流,在腦海中印成畫面,像膠捲電影般一幕幕浮現。每一個景物背後我都會想起一段故事,那是我珍藏的“獨家記憶”。

一顆紅石榴,是甜蜜的開始

“大爺,大娘,有人在家嗎?村裏過來看看廁所還好用不。”剛到村裏時,正趕上全村問題廁所摸排整改行動,我便被委派了這項重要任務。每天和村幹部拿着農村戶廁檢查表,挨家挨戶地查看改造後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廁所有沒有問題,做記錄、拍照片、問情況。雖然是剛來到這個村子,但“厚臉皮”的我一進院裏,就會大着嗓門打招呼,在屋裏歇着的、在院裏侍弄小菜園的村民,看到我們走進來就招呼我們,還會熱情地摘個紅石榴、青柿子塞給我,說:“妮兒,這石榴甜着呢,這青柿子脆着呢,先裝一個吃去吧。”有的看我們走得滿臉大汗,就讓我們到院裏的水管下洗洗手、洗洗臉,也不用擦,陽光一曬就幹了。遇到還沒有改廁的農戶過來了解情況,我便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從鄉村幹部那裏瞭解到的政策,給農戶解釋:“咱們廁所改造是有補貼的,可以免費改。改了之後乾乾淨淨的,還能減少很多常見病的發生。”初來乍到,一場改廁行動,讓我覺得自己已經成爲木村的一分子。

一輛三輪車,是服務的驛站

我們木村是一個萬人大村,人多佔地也大,很早就實行了網格化管理,每個村幹部負責1~2個片區。疫情防控期間,要給居家隔離人員採集核酸。因爲片區大,村幹部就開着電三輪帶着我和衛生院的醫護人員走街串巷採集核酸。那時,早晨經常會下小雨,有的地方顛簸難走,三輪車晃晃悠悠,我們穿着防護服在電三輪上坐不穩,就乾脆躺在電三輪車裏。後來,我獨立分包了幾戶隔離人員,和每一個人都加上微信,加微信時申請語是這樣寫的:“您好,我是木村支書助理小李,居家隔離期間如有任何問題和困難請聯繫我。”有一位從外地來打工的大叔,因爲合租農房裏沒有炊具,又不能一直吃泡麪。他通過微信聯繫到了我,我確認位置、明確需求後,就聯繫保供超市,積極協調,用電三輪爲他送去了電煮鍋、蔬菜、肉、米、面、油等急需物資,解了燃眉之急。這件事過去很久了,每每想起,我都很有成就感,因爲這是我直接協調幫助羣衆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

一杯熱乎茶,是暖心的慰藉

開春後,前來辦理業務的村民越來越多。有的村民還有許多煩心事、操心事要跟村幹部講。遇到這種情況,我一開始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該說什麼,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給羣衆幫上忙。後來,鄉村幹部們教我,要學會傾聽,要努力爲羣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有一次,一位大娘來辦事,負責她這個事情的幹部去開會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大娘很着急,說起她要辦的事情也感到很委屈。我就把大娘請到辦公室,搬來椅子,端來熱茶,耐心地聽大娘講清事情的前因後果。大娘講完之後,激動的情緒也逐漸平復下來,對我說:“小妮兒,跟你說了說,我心裏好受多了,剛纔來的時候胸口跟堵着什麼似的,都快喘不上來氣兒了。”其實,一杯茶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是耐心的傾聽卻可以拉近和羣衆的關係。村民們許多想不通的事、解決不了的事,來大隊找幹部,對村幹部來說往往就是一句話的事。面對來辦事的村民,既要講政策還要講人情,既要解決問題,也要勸解安慰。

斗轉星移,一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在駐村每一個日日夜夜,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景物,相伴成熟而又老練的鄉村幹部,接觸純樸而又可親的村民羣衆,我悄悄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多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一定要多向鄉村幹部學習“接地氣”的工作方法,始終堅持腳踏實地,用心用情做事,堅持一切爲了村民着想,努力把村民的煩心事變成“暖心事”,努力讓自己成長爲一個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基層幹部。

篇六: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調查研究作爲基本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將調查研究貫穿主題教育始終。選調生作爲選拔到基層工作的重點培養對象,肩負着極其重要的調查研究任務和使命,學習調查研究是選調生們的“必修課”,要爭做“有心人”,讓調查研究更有溫度、深度和力度。

調查研究貴在懷揣“真心”,俯下身、慢下步,切實摒棄“看水流舟”。習近平總書記說:“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聽真話、察真情。”調查研究是瞭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選調生們快速融入基層的寶貴契機。要始終懷揣一顆真誠心,把人民羣衆當朋友。多去田間地頭轉一轉,常去村頭巷尾走一走,勤去羣衆家裏坐一坐,始終與人民羣衆保持淡如水卻濃於心的情感羈絆,做人民羣衆信任的青年幹部。要始終懷揣一顆敬畏心,把人民羣衆當老師。正所謂“坐在辦公室裏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羣衆中蘊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創造力,作爲初出茅廬的選調生,要撲下身子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瞭解真情況、發現真問題、找到真藥方。要始終懷揣一顆爲民心,把人民羣衆當家人。周恩來總理常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要永做人民忠實的勤務員”,要不斷涵養爲民情懷,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待羣衆,像解決家務事一樣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用真心讓調查研究更有溫度。

調查研究重在瞄準“靶心”,涉險灘、下深水,切實杜絕“嫌貧愛富”。調查研究是破解痛點難點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提出的總要求之一。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摒棄坐着車子轉、隔着玻璃看的“淺調研”,要打破預設結論、按需取證的“假調研”,還要甩掉走規定線路、看“盆景”典型的“被調研”,真正做到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要把“準”的要求貫穿到調查研究全過程,切實解決“是什麼”“爲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選調生紮根在基層,成長於基層,擁有開展調查研究天然的時間和空間優勢,要擦亮眼睛緊盯急難愁盼問題,找準“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要勤動腦筋深入分析問題,總結規律性認識,找到正確解決辦法;要放開手腳擔當使命責任,幹好力所能及的細微小事,當好聯繫羣衆的橋樑紐帶,讓調查研究更有深度。

調查研究成在保持“實心”,勤實踐、重實效,切實避免“矇頭趕路”。古語有言,“文可載道,以用爲貴”。調查研究,是工作方法,不是工作目的;調查研究報告,是行動指南,不是成果展示。完成一次走訪、發放一張問卷、形成一份報告都不應該是調查研究的終點。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爲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纔是調查研究的根本意義。做好調查研究推進工作,要認真“低頭看路”,以踏實肯幹的態度、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持續用力、久久爲功,做好調查研究全過程工作,切實做到“查以致用”。同時,也要不斷“回頭檢驗”,看調研過程扎不紮實、看解決措施落不落地、看人民羣衆滿不滿意,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切實寫好好調查研究“後半篇文章”,讓調查研究更有力度。

篇七: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寄語,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鄉村是選調生走出校園的“第一站”。廣大選調生唯有心存山的巍峨之志,學習海的積水成淵,飽含情的爲民之舉,踔厲奮發,才能在鄉村振興新徵程中續寫“山海情”。

山,擎天柱,歷經歲月侵蝕仍巍然屹立、巋然不動。選調生駐村首先要涵養如山般堅定信仰,在腦中時刻繃緊幹事創業這根弦。當前,有的選調生認爲駐村後“馬放南山”,遠離機關單位的監管,疏於對自身的要求;也有的選調生沉浸於校園的榮譽,認爲學到的知識在農村無用武之地;有一些選調生因爲語言、生活習俗差異較大,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等等。歸根到底,幹事創業的信念沒有樹立起來,熱血奮鬥的激情沒有點燃。所以,選調生要深刻認識到,組織選派我們到基層一線開展工作,是一種信任,一種期待,更是一份嚴肅的政治任務,要深感責任無比艱鉅、使命無比光榮。提高政治站位,摒棄“得過且過”的惰性思維,要深知推進鄉村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在鄉村發展上要敢於“有所思”、勇於“有所爲”,在實現高質量發展偉大事業中一馬當先、勇立潮頭。

海,納百川,匯聚世間溪河方能浩瀚無根、波瀾壯闊。選調生在駐村工作中應當具備大海般的吸納性,主動學習基層工作方式方法,拾取蘊含在農村一線的智慧結晶,彙集日常生活的點滴收穫,積少成多,積水成淵。黨組織選派選調生到村任職,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了解我國基層實際,積累基層工作技巧。現在正處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農村工作紛繁雜擾,包含安置戶搬遷、低保申領等等,需要選調生具有足夠的基層工作經驗纔能有效高質推動。對於選調生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時時保持“雁過拔毛”心態開展工作,從身邊發生的每件事中汲取經驗教訓,做到幹一件事,成長一點,待一天,收穫一滴。學會問計於民,注重向領導同事學、向村組幹部學、向老黨員學、向致富能手學,學他們爲農村爭取發展項目的較真勁,學他們調解羣衆矛盾的巧方法,學他們永遠赤誠的入黨心,學他們帶領普通羣衆致富增收的寬廣胸懷,日積月累,馳而不息,努力成長爲一片“智慧大海”。

情,最動人,唯有用情用心才能碰撞出歡聲一片、喜笑顏開。選調生要常懷爲民之情,一件一件爲老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自然就看到了羣衆的笑容,聽到了羣衆的歡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爲自己的初心使命。土地革命、秋收起義、淮海戰役,過往的實踐昭示我們,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鬥,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始終與人民在一起,這正是最“真”的情。選調生們需要認識到,要用真情才能換回真情,將心比心。做到換位思考,站在羣衆的角度思考問題,用羣衆的口吻去溝通問題,用羣衆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問題,全力維護羣衆的合法利益。多到“田間地頭”轉轉,多在“門前院壩”坐坐,多和羣衆“擺擺閒天”,多沾染些“泥點”,及時掌握羣衆的真實訴求,時常牽掛在心上,辦在實處,以“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的幹勁和決心辦好羣衆的關心事。

篇八:選調生基層鍛鍊心得體會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轉眼間,我來到村裏任職就已經快大半年了。去年8月,我從象牙塔出發,放下書包,提上公文包,成爲一名駐村的選調生,從最初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一知半解,在成長,在蛻變,也在磨礪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

回首半年,與村民作伴“同學”、用鋤犁田地作“紙筆”、拜“致富能手”“車間阿姨”“薯地大叔”爲師,基層的“鄉土課堂”教會我的不僅是帶有“泥土味”的工作方法,更帶來內心的撼動和情感的認同,也幫助我從一名大學生轉變爲一名選調生,於我而言基層之路更是我的大“學”之路。

以“俯身向下”作方向,在基層大學“學”實踐。“大道至簡,實幹爲要;責重若山,行勝於言。”駐村期間我重讀了《擺脫貧困》,書中收錄了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期間發表的重要講話和工作經驗,直至今日,“滴水穿石”的精神、“四下基層”的作風仍是基層工作的金鑰匙。下海知魚情,進山識鳥音,上好基層的實踐課,就要瞄準“俯身向下”這一“爲民方向”,用實踐連接起我之所能和民之所盼兩者之間的“最短直線”,俯下身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同村民同心同向同行,同戰疫情、再戰旱情,在基層的考驗和磨練中,不做過客、不當看客,主動尋找增長才幹“訓練場”,在鄉村振興的最前沿中經風雨、見世面,積極到條件艱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捧“燙手山芋”,在基層一線摸爬滾打、磨礪鍛打,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上好躬身實踐這一基礎課。

以“憂民之憂”爲底色,在基層大學“學”調研。鄉土課堂賦予“調研”獨特內涵,村民“同學”認字習慣從字面拆解拼讀,“調研”二字可拆解爲“言、周、石、開”四字,所謂調研之義盡藏其中,談“言行”可尋問題之源、查“周全”可獲解決之道、蓄“石穿”可攢謀劃之勁、謀“開門”可得破題之法。身處最基層,正處在瞭解羣衆急難、困惑的最前沿,同樣是獲取方法和經驗的主陣地。廣大基層幹部要充分認識到人民羣衆最強烈的呼聲永遠在基層,充分發揮好基層密切聯繫羣衆的“地理優勢”,把羣衆的切身感受作爲基層工作是否滿意“參考答案”,以“解剖麻雀”的姿態精準切中“問題病症”,將人民羣衆的“小角度”、“好差評”收錄爲“藥引良方”對症下藥,把百姓家裏的“小板凳“、“熱炕頭”作爲“熬藥容器”,常來常往“小火慢燉”煎出一副基層服務的“金藥湯”,上好深入調研這一專業課。

以“時代大考”當機遇,在基層大學“學”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二字牽引一代代共產黨人披荊斬棘、奮鬥前行。在入戶走訪過程中,我從九旬老兵在烽火硝煙裏的誓死不屈看到初心,從創業青年“守望家園”的爲民謀福讀懂初心。年輕幹部應以人民爲師,放下“官架子”、降低“身板子”真誠傾聽羣衆呼聲喊聲,走出辦公室,經常摸摸羣衆家中炕頭熱不熱、看看鍋裏做的飯菜好不好、問問地裏莊稼成不成,將父老鄉親的話都記在心裏,用腳沾“泥土味”築牢黨員羣衆“魚水情”,從人民羣衆口中的“外鄉人”變成掛在嘴邊的“自己人”,以“答卷人”心態主動“揭榜領題”,聚焦民情民意,懷揣爲民初心,在與基層的雙向奔赴中磨礪爲民初心,上好初心爲民這一必修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93qk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