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推薦5篇)作文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推薦5篇)作文

篇一: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推薦5篇)作文

世界在女性的裙襬下誕生,卻不允許她們的裙襬飄揚。

——題記

剛合上《儒林外史》,我就開始回想,吳敬梓筆下的諷刺讓我感到頭皮發麻。

尤其是,在那個時代,女性總是低人一等。

沈瓊枝的出場看似在反抗父權但她的內心仍然被困住,她始終都逃不過低人一等的下場,始終也逃不過被支配的下場。她永遠被困在自己內心的籠子了。

魯小姐是個大家閨秀,學習好,素養好,可卻因爲她是一個女兒身不能參加科考金榜題名,還讓她寄希望於丈夫與兒子,魯小姐把舉業看的這麼重,最後卻得來了一句“你是女兒身”。魯小姐在這個時代掙扎過,可她並沒有抵過世俗。

吳敬梓筆下不僅僅只有她們受到歧視,他筆下的男性把自己當成主角,而女性只是附屬品。

女性從來不是附屬品,她可以是小姑娘,可以是小大人,可以是母親,也可以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明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個諷刺小說,他不僅僅諷刺的是沉迷學習,諷刺不僅僅是財迷,諷刺的不僅僅這樣,諷刺還有當時的社會,一個總是以下賤爲名的社會,一個女性總是低人一等的社會。

女性從來都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個偉大的詞,是會讓人落淚的詞,是止不住感嘆的詞,它是褒義詞,永遠是。

我們覺得諷刺的從不是故事,諷刺的是品德,諷刺的是性格,諷刺的是真誠,諷刺的是歧視。

篇二: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題記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你也許想不到,寫下這些詩句的文人、官員皆因此而蒙受牢獄之災,甚至被處死,連親屬、師友都難以倖免。清朝統治者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讀經,另一方面將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查禁銷燬。知識分子成爲了只會苦讀四書五經的”人才”。

小說通過刻畫奔走於科舉道路上的衆多士人形象,對封建制度和整個封建社會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全書共五十六回,沒有貫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由衆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

周進、范進、馬靜、魯編修因迷戀通過科舉制度舉業而失去自我,揭示了腐朽的科舉制度使人性扭曲與墮落;湯奉和王惠憑藉科舉得意,爲了自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癡想,竟不顧百姓生活現實,壓榨剝削百姓,暴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整個封建官吏政治的腐敗不堪;吝嗇鬼嚴監生竟因爲燈盞裏的兩莖燈草費油,臨死前伸着兩根手指頭就是不肯嚥氣;勢利的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盡其粗鄙言語挖苦范進,在范進中舉後,則又阿諛奉承。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社會的腐朽現狀。同時書中還描寫了王冕、杜少卿、虞育德、莊徵君等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醜惡舉止形成強烈對比,更增強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清朝的科舉制度已腐朽不堪,摧殘了許多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以此選拔的人才,唯利是圖,自甘下流,己然無讀”聖賢書的儒士應有的學識與品格。

試問,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如此模樣,那麼社會又何來進步與發展呢?惟有培養高素質、高品格的創新型人才,才能使國家前進,民族富強。

篇三: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題記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古時的寒門學子通過讀書、科舉來實現“逆襲”,確實,科舉制給封建時代的普通人一個擁有功名富貴機會。

機緣巧合下翻開《儒林外史》,入眼的卻是一個將讀書作爲功名富貴的敲門磚的腐朽的時代,書的墨香也一步步演變成了銅臭。人生富貴名和乃身外之物已是老生常談,但真正能放下的有幾個呢?

魯迅評價《儒林外史》:“戚而能諧,婉而多諷”《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的諷刺小說。主要以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爲題材,諷刺了在功名富貴誘惑下迷失自我的醜陋靈魂,透過人生百態揭示官僚制度、人倫關係和整個社會風氣,批判科舉制對天下儒生的殘害和少數堅持自我、守護人性的人物的歌頌。

此中也有一股清流,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冕。正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王冕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腐朽的封建社會中,他從小就因爲家境貧寒而爲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羣書,勵志苦讀,他從未邁進科舉的軌道,從未被高官厚祿所吸引。他完美的詮釋了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

後來的他,自學畫畫,所畫的荷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驚歎。此後,可以說“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向王冕索要畫。但王冕淡泊名利,不求官爵。朝廷到浙江布政司,想要讓王冕做官,他卻偷偷隱居在會稽山,不願做官。相反這是這個時代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但後來的人們提到王冕時,會稱呼他爲稱爲王參軍。但王冕從未踏上仕途,他心如止水,不爲世俗之物所打動的,在這本書中能做到這樣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了。

金庸先生說過:“天地四方爲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人生在世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祿反而不自在,人走了什麼也帶不走,功名利祿對於我們來說更沒什麼意義。

讀書不是功名富貴的敲門磚,功名富貴也不是讀書的盡頭!

篇四: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將相神仙,儒林偏生江湖事。集諸碎錦,一雙冷眼看世人。

今日,我們便談談這儒林外史。

“兩根燈莖”的故事人人皆知,嚴監生的吝嗇遭世人唾棄,他的哥哥嚴貢生更令人作嘔。唐知縣處理完回民的案子,有倆人來告嚴貢生,知縣下令拿人,嚴貢生畏罪而逃,嚴監生出手用銀子打點。在嚴監生病故時,嚴貢生科舉回來,卻不顧弟弟的死,不僅不安排喪事,反倒爲了兒子的親事去了省城。嘖,真是世態炎涼。

匡超人的故事更加令人唏噓。年少時孝親敬長,勤奮好學,有幸在馬二的幫助下走上科舉之路,又承蒙李知縣的資助考上秀才,卻在避禍於杭州時與假名士同流合污,又有幸有是市井流氓卻爲人丈義的潘三照顧。但終究是心性不定,難逃社會污染,成爲薄情寡義的人。真難以相信,當初那個捨生救父母於火海中的天真少年會有如此下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彷彿都是悲劇,爲謀求出路去科考甚至癲狂瘋魔。相比之下,王冕真是我的慰藉,爭取去做段幹木、泄柳那樣淡泊明利的人,是那麼的純淨自然。

儒林外史中的人似乎都是可憐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眼中俱是風花雪月的少年經歷社會的磨搓,又有幾人能保持初心。可悲,可嘆。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流水花謝自何處。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哪一個是看破的!

三國寫的是王候爭霸,水滸述的是江湖事蹟,西遊摩的是神魔玄幻,紅樓繪的是權貴興衰,聊齋記的是怪誌異談,儒林敘的是民間真諦!

話雖如此,僅是個人意,欲詳細瞭解,盡在儒林外史……

篇五:儒林外史讀後感600字

《儒林外史》在我閱讀書目裏一衆外國諷刺小說中,顯得格外顯眼。但它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裏面的語言詼諧幽默,有說書先生似的生動有趣;行文連貫,語言也有了些白話,讀起來也不似《水滸傳》《西遊記》等名著一樣晦澀難懂,言簡意賅,詳略得當;作者吳敬梓筆下的人物鮮活生動,他擅長用語言與細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比如胡屠戶、嚴監生,周進等人物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好像一片草地中各色的花卉,有的向陽而生,有的附身看着一隅土地。

儒林外史中,兩個形象最令我印象深刻,這兩個故事也讓它達到了諷刺最高峯。

王冕在儒林外史中形象爲一個眼不着於官場酒肉的隱士,他不願在觥籌間兩面三刀,寧願放棄自己的家鄉也不願跳入污泥之中,放棄自己潔白的寬衣。他喜歡畫荷花,平生最愛梅花,也活成了荷花的清白,活成了梅花的孤傲。他的堅韌也不免的受到母親的影響,他的母親知道兒子無心仕途,心高氣傲,臨終之前勸誡他一定不要做官,王冕也做到了,真正成爲了那個混濁的社會中一股清流。他彷彿是活在山林之中,日日飲竹酒而生,也似竹子一樣挺拔在這個不堪的社會。

王冕如此堅韌,不屈於功名利祿,而范進呢?

范進爲了考取功名直到年老也沒有找穩定的工作,養母親和老婆,而是一直如癡迷一樣爲了考取功名讓母親和老婆跟着自己捱餓,過苦日子。他努力的學習,被人所看不起,他考取了舉人,然後他瘋了。爲什麼?喜極而瘋。多年以來母親和枕邊人的不解、鄰居的冷眼、岳父的辱罵、窮苦的生活,地位的不平都是讓他不懈的考取功名的原因,都是他後來喜極而瘋的原因。可是當自己瘋了之後鄰居親人的親切幫助和病好了後鄰居的吉利話把這篇文的諷刺意味達到了最高峯。從此之後他變成了吃着大魚大肉的官人,俗的像發爛的燻肉。

這本書尖銳的指出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地位的不平,制度的不合理等矛盾問題,最後暗示了這種社會無法長存,世界還會更替的意味。而這些爲了考取功名到癡了的地步的人怎能爲了國家而變世呢?作者拋出了疑問。整篇文章通俗酣暢,妙語連珠,結構設計精巧,是不可多得一本好書,閱讀之後意猶未盡,會有許多感悟,瞭解作者的內心,培養自己的能力,不可或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4vwr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