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情感 >苦難 >

家鄉苦難的過去作文600字(通用4篇)

家鄉苦難的過去作文600字(通用4篇)

篇一:家鄉苦難的過去

家鄉苦難的過去作文600字(通用4篇)

張清青

我愛我的家鄉,但我們不能忘記家鄉那艱難掙扎的歷程。

我們的家鄉有這樣一首民謠:

西鄉有三寶,番薯當飯飽,火爐當棉襖,蓑衣當被袍。

在六七十年前,山上的樹少,草也少,自然災害也多,飢餓、旱災無形地折磨着老百姓。

“番薯當飯飽”,人們在那沒有水庫的時候,稻子種不成,只能種點旱作植物如地瓜等。甚至有時連地瓜也沒收成。可見當時的日子是多麼的難熬。我聽我的爺爺說,在那個時候,有一家人正在鬧饑荒斷糧。去討也討不到,最後一個婦女再也不能忍受了,便想去山上摘樹葉吃,她就連滾帶爬地往山上爬去,沒爬到幾米就餓死在路上,死時她的眼睛還睜得大大的,朝天空望去,好像在怒視蒼天,怨恨蒼天給予她的不平回報,對她用了殘酷的刑法。她死不瞑目啊!

“火爐當棉襖”,這句話體現了人們在那時沒有衣服穿的困難。多數家庭只有一兩件棉襖,只能供一兩個人使用,人們就蹲在火爐旁邊取暖。有的大家庭裏,人很多,可是衣服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用稻草圍在牀上,蓋在身上,就這樣過冬。

“蓑衣當被袍”,那時的人缺少被子,就是很多人家也只有一牀棉被。這麼多人,總不可能人人都蓋被子,他們便用蓑衣蓋在身上,有的人家的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寒風四透,可見當時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啊!

在這種多災多難的情況下,人們磨練出了堅強的意志,他們開始對所有的災難進行了挑戰,人們開始築水庫,植樹造林,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啊!家鄉,您是多麼的堅強,在您的身上,曾有過一段艱苦掙扎的歷程。才迎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是多麼想大聲的呼喚:家鄉,我愛您!我要把你建設得更加美好。

篇二:家鄉苦難的過去

張彬華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讀國小五年級的語文教師。

回想起來爲,他那時有三四十歲,戴着一副大眼鏡,講話聲音十分響亮。他不打罵我們。

有一次上語文課,課題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他讀着課文竟禁不住哭了,我們同學受到他的影響,個個都流淚了,可這堂課很短暫。

清脆的下課鈴響了,老師剛好讀完了課文,他擡頭看見我們都在流淚,就說:“同學們,我們去操場上做遊戲吧!”(他不想讓我們影響下節課),老師帶我們去操場上做了有趣的遊戲,大家都十分高興。

假如他的同學生病了,不管讀書好的還是不好的,他都毫不猶豫地背同學去醫療。

有一次,我不小心踩着了牛屎。這個祕密被一個頑皮的同學發現了,他到處發佈“新聞”,讓全班同學都知道了,他們都知道了,他們都笑我,我感到多麼傷心,又覺得十分傷心,又覺得十分孤獨,老師知道後,批評了別的同學,還在班上誇獎我是最最好的學生,老師呀,你知道我當時多麼感激您,我的學習成績不很好呀。

半期考試下來,我班沒有同學語文不及格,大家都知道這是老師有一流的教學方法,才使得個個都取得好成績,所以,班長提議:我們的老師對我們辛勤培育,才使得我們取得好成績,我們大家都送他一點禮物,我們大家都有贊同。在一節課上,語文老師走進教室,班長第一個把他做的禮物放在講臺上——一個紙做的籃子,接着一個個禮物都陸續的放在講臺上,我把我的紙槍也放在講臺上,老師感到十分的驚奇,但立刻會意了,他用教鞭左右兩邊掛着一個紙籃子,籃子裏裝有紙槍等,放在肩上,慢慢走着,我們大家都有笑了。

現在我已讀七年級了,仍忘不了國小老師對我的諄諄教導,特別是語文老師挑紙籃的一幕。

篇三:家鄉苦難的過去

張河輝

家鄉苦難的生活結束了,幸福美滿的日子已經來臨了。

每當長輩們叫我幹活時,我總是不幹。他們總是說:“我們有你這麼大歲數什麼事也得幹。”我有點好奇便問:“你們怎麼不像我一樣不幹活做事呢?”他們都樂呵呵地笑了。齊聲說:“真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沒見過多大世面。”

爺爺憶苦思甜地說:“我和你奶奶的命真苦啊!不用說不幹活,就是幹活也沒有吃的。討飯也討不到一粒糧食。幾乎每一餐飯,都要全家老小全體動員去砍柴,再拿去跟大戶子換一點點米,這樣才能做起飯來吃。或者給大戶子做長工,但這樣也只能滿足個人的吃飯問題。最難度過的要數那嚴冬了,吃不飽,睡不好,又是穿不暖,冷得簡直無法忍受,一些老人挺不住,就那樣活活的凍死了,只有一些年青力壯的人才能縮着頭度過嚴冬。等有了子女,那生活可就更爲艱難了。有一點糧食都得先讓給自己的兒女吃,子女吃完了,若有剩的就吃一點,沒有就餓肚子。

(有一個父親做事回家,鍋裏留下的東西不夠吃,見到孩子們剝剩在竈上的一些地瓜皮,也差進了嘴,這是我村裏的一個已逝去多年的有名有姓的人——張興細:族譜記生於1909,歿於1985。有一個孕婦快要生孩子了,想吃點東西,可家裏什麼也沒有。隔壁有客,於是她借點火之機,去點火後回家又吹滅,再去,可人家吃的也不多,不好分給她吃,她又不好開口,只好回家,將點火用的燈芯草好像吃粉幹似的差進了嘴,這晚生下一個孩子,孩子嘴裏也有一團燈芯草,這是我母親說的,不可全然相信,但設身處地想,那個貧窮的年代確是真的——張明亮注)

哪有你們這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白天我們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累得話都不想說了,但也得不到一點熱水洗臉。晚上回家,還得爲全家人洗衣服、餵豬。一天的家務活幹完了。還得納鞋底,以便在趕集時拿出去集市上賣。沒賣掉的就拿回來給自己家裏人穿。可苦了你奶奶了。哪像你一樣,時時穿得舒舒服服的呀。”爺爺跟我談了許久,講了許多,我真感受到家鄉的過去是苦難的,如今的我是無比幸福。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我們勤勞、能幹的長輩用雙手創造出來的,這幸福生活還需要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孫孫用優異的成績,來進一步發展家鄉,建設美好的明天。

篇四:家鄉苦難的過去

楊雪芳

我的家鄉是在寧化縣石碧鎮楊邊村。別看她現在到處呈現繁榮的景象,可她在20年前(這是小作者不瞭解時代,說1960年倒還講得過去)時,那景象真叫人慘不忍睹。

聽奶奶說,30年前(1972年前後大致是這樣),每家每戶都是吃不飽穿不暖,每天早上喝菜湯吃地瓜,有時只有菜湯喝;中午就吃一點白米飯;晚上就擂一大鉢的茶,把茶淘到飯裏吃,一家幾十口,只吃一小盆子的飯,怎麼能吃飽呢?以前,小孩子到了6歲都還沒有褲子穿,春夏秋冬都光着屁股走路,夏天是沒關係,可是,到了冬天光着屁股,個個屁股凍得紅通通的,誰受得了。現在,要吃有吃要穿有穿,冬天個個穿得厚厚的,誰還知道是什麼滋味,以前,誰家有一件毛衣穿,都算很富很富的人家了,現在,誰家沒有二三十件毛衣呢?

我還聽伯父說,以前有一家姓楊的,他們家的生活跟別人家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別人家還馬馬虎虎有米填肚子,可他們家每天都要到十幾裏以外的地方討米,然後拿回家做飯。有一次,這戶人家裏有一個人生病了,全家到處去討米討錢,最後,也只討得半碗米,回到家時,人已悄然逝去,全家人悲痛萬分,最後含淚把他埋葬了。(1960年我一個叔公夫妻倆分家僅分了9斤米,因不會過日子,幾天就吃完了,東討西要了四個月,最後還是餓死了。每當看到客家中學宿舍和走廊上的飯糰飯粒或當我把剩飯倒入泔水桶,我就覺得那裏有一雙餓死於1960年的我奶奶睜開的眼睛,那餓魂不散啊。同學們,請珍惜你飯盒裏的飯吧,別讓自己成了只知享受,什麼事也不明白的紈絝子弟——明亮注)最後,伯父還說了一句:“以前的日子,那簡直不是人過的,草根、樹皮、豬食、糠,能吃的都拿來吃,那日子……唉!孩子,現在我們這兒生活富裕了,你要好好學習,把明天的祖國建設得更好,更輝煌,記住了嗎?”我聽了,使勁地點點頭說:“伯父,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就算不爲自己,也要爲別人!”同學們,你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爲祖國“四化”做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qinggan/kunan/vqov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