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預測 >

2016年各地大學聯考作文簡評:理念先行,追本溯源

2016年各地大學聯考作文簡評:理念先行,追本溯源

全國I卷

2016年各地大學聯考作文簡評:理念先行,追本溯源

【原題回顧】

閱讀下列漫畫,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的寓意和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波波解析】

漫畫類作文,新嗎?真不新!2010全國I卷就是漫畫類作文(貓不吃魚),只是換一種啓發你作文立意的形式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比較而言,其實跟文字材料類的作文審題差異並不大。由實(材料、漫畫)到虛(哲理),再由虛(哲理)到實(生活現象),再由實(生活現象)到虛(生活感悟),這一構思的基本路徑和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沒有改變。

漫畫類作文,怕嗎?真不怕!特別是全國卷的同學,圖文轉換題中漫畫類的訓練不正是爲我們的漫畫類作文審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麼?雖然歷年課標卷大學聯考真題沒有直接涉及漫畫,但模擬題中亦是不少遇見,無外乎從四個角度來考查漫畫:擬寫標題、描述內容、揭示寓意(設題必考)、陳述看法。如此看來,漫畫的審題,並不難,主要在於結合生活現實,讀懂漫畫寓意。

就立意角度而言,漫畫的解讀本來角度就不唯一,所以角度並不單一,自然也無唯一最佳立意,作文評判立意是一個方面,但又不是唯一衡量標準,再新的立意,寫不好也枉然,再傳統的立意,寫好了同樣能得高分。這一點大家可以關注下每年一些省份閱卷組官方公佈的滿分作文或高分作文,立意可謂精彩紛呈、角度各異;文章亦是燕瘦環肥、各有千秋。以下簡要地從一個角度試着加以分析,以供參考。

【理念先行,追本溯源】

就題而言,上下、左右比較讀圖,可解讀爲,漫畫諷刺了科學的學習評價標準和先進的人才教育理念的嚴重缺位。漫畫中,左側同學,考試滿分,受到獎勵(圖中由親吻的印跡形象的體現),但,稍有下滑(少2分),便被責罰(圖中由巴掌的印跡形象的體現);右側同學,不及格時受到責罰,但稍有進步,受盡恩寵。何故?唯分是從、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心態在作祟,這亦是探尋該漫畫現象的根源之所在。當下激烈的教育競爭、不公平的教育資源分配現狀,讓學生從入學到大學聯考,沒有一天敢鬆懈,無形中讓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變成了“只准進步、不準後退”,更有甚者,稍有退步,不由分說,便拳腳相加,嚴苛的家庭,父母聯手混合雙打也是不足爲奇的,因爲他們篤信“沒考好源於沒認真”、“棍棒底下出人才”等這一類教育理念。關聯現實,關聯社會,年七年級則新聞引全網熱議,武漢一國小生考“94分”被罵哭,據報道,鄭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國小二年級,期末考試,語數成績分別爲91分、94分。“剛得知兒子成績時,覺得這個成績還不錯。誰知道,和幾名家長一聊,兒子的數學成績連中等生都沒達到,在平均分以下”,於是她大發雷霆。其事小,其理大。因爲這折射了當下教育的功利心態,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與人才的培養。綜上,急功近利、唯分是從的教育是教不出祖國的未來,更育不出孩子的前程。

漫畫中兩位小孩,背後站着的是不同的家長,但卻有着趨同的教育理念,兩位孩子都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成長,一如託翁所言,幸福的人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分數各有各的差異,但成長的遭遇卻都是一樣的。此情此境,我們理應警醒,是時候改變一下,我們的育人理念了。理念變了,評判的標準,自然也就隨之而變,孩子的美好前程便可期許。

就教育理念而言,前些年,一份1934年由陶行知先生編寫的《淮安新安國小六年級計劃大綱》走火網絡,大綱詳細制定了“生活的方法”,下分“個人生活”和“團體生活”。前者共29項,其中前6項是這樣的:1.每天做一次運動;2.每天做一次整潔;3.每天寫一篇日記;4.每天喝開水;5.大碗和豆漿1大碗;5.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時;6.每天看本埠和外埠報紙各一份。其中沒有提每天要做多少功課。這大概是一個大教育家的一次真正的教育實踐吧,用實踐和行動告訴我們“學習即生活”“學習是爲了更好的生活”。時隔七八十年之久,卻能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實在是值得思考。我們敢斷言,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今後會越來越被更多的人認可。學習必然不是爲了分數,更不能唯分是從,不管從教的角度,抑或是學的角度,有兩點是必須要明確的,學習是一個伴隨我們一生的過程,無論何時與何地,此其一;學習是爲了讓我們做一個更好的人,包括生活和精神方面。時代在不斷變化,社會在不斷前進,我們的教育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只不過這需要一個時間,更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漫畫雖立足批判,但我們亦不必一味批判,分析現象,追本溯源,以一個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提一個更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豈不更妙!正如漫畫中孩子的成長,需假以時日,不急不躁,教育的前行,亦是如此。

當然,除此之外,能寫的角度還很多,試列舉部分,難以詳盡,僅供參考。

莫讓分數左右了孩子的成長。

坐在路邊鼓掌,又何妨?

人才成長是有規律的,孩子的學習亦有規律,分數的起伏屬正常現象,不宜苛刻對待。

進不獎,退不罰,平常心待之會如何?

巴掌與吻,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全國卷II

【原題回顧】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波波解析】

這道題的學科性是最明顯的,給定的三條途徑,比較而談,可以;三選其一,也可以。當然,精選一個角度來談,更宜寫出深度和見解,而不會流於形式。語文素養的提升,算不得是熱點話題,老生常談,在當下卻更加值得重視。語文不僅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學科,更事關文化的自信與傳承。首先,從課堂的有效教學說起,這個角度可能算是學生最不熟悉的,如何教更有效?倒不妨來一起討論一下。葉聖陶先生教語文,強調生活即語文學習的源頭,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日積月累,方有獨到領悟與素養的提升。好的老師理應強調引導,尊重個性需求,切實有效顯得更爲重要。這好比導遊帶你出行,你大可以用心去感知周遭的繁華與靜美,但,導遊需要按你的個性需求制定切實的出行線路和方案,如此,旅行方可圓滿。有地方近兩年考想象類記敘文多了,於是有老師在課堂上花上數月讓學生苦讀科幻,讀《三體》,讀《時間機器》……跳出功利的目的不談,單看“大一統”式的閱讀書目選擇顯然是背離了個性與實情的。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往往教學適得其反。適合學生個性的教學規劃,正如導遊個性定製的出行方案,按需定製,盡情遊遠。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而理應尊重個性,興趣培養,引導學生在墨香書海中自在暢遊。當然,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

第二個途徑——課外大量閱讀。這倒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內容可寫。語文素養的提升,少了閱讀,少了大量的閱讀,終究只是空談!再好的詞語,老師講解明白了,真正的領會需要在生活中、在課外大量閱讀中去體味,關於讀書印象最深的便是課上的內容,在課外閱讀中知識再現,那種驚喜與頓悟也許難以用文字記敘,卻時刻記得。記得老師講過“附加值”這個詞後,竟然在時事政治類期刊上再次讀到,“通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來增加農民收入”,這種感覺絲毫不亞於在陌生的城市邂逅兒時的好友。沉靜閱讀,用心體會,個別詞語的再現原來也如此的美好。還有一次與詞語再現的領悟有關的詞,好像是“審美疲勞”,不再贅述,要不閱讀解析的您也該審美疲勞了。

相較之下,有效的教學可能受制於教學資源的不公平,社會生活的實踐可能受制於時空的侷限,閱讀不同,相對更易達成。翻開課本,閱讀詩詞,讀到的是美麗的意境,讀到的是詩意的人生,讀到的是先賢的哲思。閱讀對語文素養的提升與益處,將伴隨我們的一生的旅程,試舉一例,至少,若是有一天,你遇上了四月的武大,櫻花將謝,落紅飄飛,細雨濛濛,你脫口而出的不是“我靠,真美,要是你在就好了!”倘若你多少讀了些書,此時此景,浮現在你腦海的應是如秦觀《浣溪沙》中的名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情緒,雅與俗的不同表達,來自於語文素養的差異,這素養來自於大量的閱讀。這是閱讀中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的再現,足以讓我們認識到閱讀之於素養的重要性。

從哲學的角度,實踐似乎永遠是第一位的,單從閱讀對素養的提升來說,閱讀的文章本身也是作者於生活實踐中尋得的,正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即是此理。我們讀書,讀社會,讀人生,方式各異,但無外乎兩種,直接經歷、間接經歷。閱讀是讀別人的,是爲間接經歷;實踐是自己於生活中去尋覓,收穫知識,提升素養。

總之,不管是教學、閱讀或是實踐,圍繞其對素養的提升來談即可。真實的感悟,總會讓人產生共鳴。獨到的見解,總會讓人心生敬意。

全國卷III

【原題回顧】

歷經幾年時間,小羽在傳統技藝基礎上推成出新,研發出了一種新式花茶並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僞劣產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看着剛興起的產業這麼快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衆,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有關政府部門發佈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爲衆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適用地區:廣西、雲南、四川

【波波解析】

【雙贏思維,共築夢想】

這是一個創業的時代,一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時代,創業必然需要創新的精神,創新才能不斷進取,纔不會步入時代後塵。材料中小羽創業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創新的重要性,更讓我們看到了比創新更爲重要的思維——雙贏思維。2015年湖南卷作文,給飛禽走獸提供理想憩息場所的大樹想要去遠方,飛禽走獸卻拒絕,飛禽走獸是缺乏雙贏思維的,若是帶大樹到遠方,大樹實現了夢想,飛禽走獸在遠方也多了一處憩息佳處。相較而言,大樹又恰恰是具備雙贏思維,纔在被拒絕後,想到了結出甜美的果實,將種子包含其中,飛禽走獸吃了後,大樹的種子就傳播到了遠方。縱觀當下,創業的時代,商業的競爭,不也如是麼?競爭不一定是非得你死我活,還可以雙贏;利益共沾,互利互惠,共創未來,共築夢想,豈不更好!小羽也正是懂得了雙贏,與同行們共享工藝創新專利,共同發展,才能在創業之路上越走越遠,新產業也才越來越大。《孟子》中所謂“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的智慧,也正在於此吧。互聯網時代,更是一個開源的新時代。生活在互聯網加的當下,不懂雙贏,難得精彩,更難以在競爭的激流中獲得長足的發展。

分享是一種精神,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何樂不爲?小羽懂得分享,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北京卷

【原題回顧】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記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老腔”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爲了一種象徵。

請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爲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侷限於陳忠實散文的內容,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書籤,與書相伴,形式多樣。設想你有這樣一枚神奇的書籤:它能與你交流,還能助你實現讀書的願望……你與它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請展開想象,以“神奇的書籤”爲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

【波波解析】

對比上一年,三大方面得以延續:二選一,讀寫對接,想象類記敘文。北京卷二選一的出題是一個大亮點,更有助於讓學生有內容可寫。第一道題延續了去年的讀寫對接形式,去年則是用散文《說起梅花》引導出作文題“深入靈魂的熱愛”,閱讀對接寫作,閱讀給寫作以啓示,寫作是對閱讀的思考與拓展。第一題“老腔”關注傳統文化,第二題“神奇的書籤”關注閱讀,推崇好讀書與讀好書,讓閱讀成我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引領手不釋卷成爲一種社會風尚。

談傳統文化,可以寫的實在是太多了,“老腔”令作者震撼,也讓作者感嘆相見恨晚,在被它的魅力打動之後,作者說之前卻未聽過,再想聽老腔卻也很難如願。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境遇可見一斑。題目要求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我們可以從“老腔”入手,放大到傳統文化,談談傳統文化給我們的思考,比如文化的傳承,藝術的感染力,精神的洗禮,等等。

談“神奇的書籤”,想象類記敘文,想寫好並不容易,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個好故事,只要抓住好讀書與讀好書這個主題,編一個有趣味有細節的故事就達到了基本要求。

值得一談的是讀與寫的對接,在我們平時的課程訓練中也應加強,不管什麼省份,考何種試卷,閱讀啓發寫作,寫作是對閱讀的再理解與運用,無處不可讀寫對接,詩詞鑑賞可以,當我們寫景訓練,何不拿詩詞寫景來練習一下,“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個寫景句,改寫成現代文,怕也一點不輸古詩的韻味和美感。古文同樣可以對接,議論說理類文章,學習其說理邏輯,引用其獨特的觀點,如,2002年北京和2013年重慶重複考查過的古文篇目《呂氏春秋?異寶》,其中觀點“古之人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總能給我們一啓示和思考,就此作文,也是一種不錯的訓練方式。

上海卷

【原題回顧】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衆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的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波波解析】

【尊重差異,充滿善意】

我們大多數人生活中最不缺少的便是評論家,有時往往我也是別人生活中的評論家。而對他人的評價又因個人立場、信息不對等等,往往造成評價失之偏頗、過於偏激、難以客觀。反過來,被評價的人又因缺乏自信、失卻主見等,往往陷入輿論的苦海難以自救,世人皆知的父子騎驢的故事是一例,別人的評價讓父子倆不知所措,進退兩難。

此題立意頗多,肯否其實皆可,辯證闡釋即可。從生活中來講,若是對他人指指點點,評頭品足,我們理當否定。價值觀的差異導致我們認識的不同,既然不在一個價值體系的世界之內,又何必苛求他人呢?動輒評價他人的生活,本來就是一種文明素養缺失的表現,處世之道,學會尊重差異是當下人最需要具備的素質之一。一個不懂得尊重差異的人,想立足於生活是個問題,社會上不少人因爲異見,動輒武力加之,終歸人生末路,不在少數,翻閱犯罪心理學易知;一個不懂得尊重差異的民族,想立足於世界是個問題,歷史上不少民族因爲排他,肆意屠殺異族,最終最向覆滅,不在少數,回顧世界歷史易知。至此,定有人說,我們討論的是評價他人,拿屠殺異族,排斥異見打比方,是否太過?非也,非也,要知道,有時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帶來的危害不亞於持刀相向。正所謂惡語傷人六月寒。上世紀初,着名影星阮玲玉不正是因“人言可畏”而選擇了終結自己的生命。

認同差異的存在,並學會尊重差異,方是成熟的表現,更會讓世界因此繽紛。有則故事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黑人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小孩問:“爲什麼司機伯伯的膚色和我們不同?”母親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種顏色太單調,所以創造了不同膚色的人,讓世界繽紛,讓大家能夠相愛。”到了目的地,計程車司機堅持不收車費。他說:“我小時候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天生註定比別人低一等。若當時母親像你一樣說出愛的話語。我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錢,希望你能時時告訴別人,不同,是爲了相愛。”誠然如此,接受一個人,便能學會一種新的人生態度;接受一件事,便能豐富自己的人生。試着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們如何相愛。西漢初,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不懂得尊重差異的表現;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是懂得尊重差異的結果。

換個角度,是不是一定不能評價他人的生活呢?也未必不能,既然互聯網時代,將很多社會現象、熱點話題推送到我們眼前,辯證思考,並參與討論,未必就是對當事人的大不敬。那麼問題來了,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勢評價他人呢?其一,要有善意,目的必須是友善的,意見必須是建設性的,否則便是修養不夠的體現了。弘一法師說“律己,宜帶秋氣;律人,須待春風。”大概便是教我們在評價他人的生活時,萬不可求全責備,要學會“以恕己之心恕人”。其二,追求客觀,不因個人喜好而論,更不能因爲偏見而左右了評價的公正性,恰如《論語》中所言,“不因其人廢其言,不因其言廢其人”。類似觀點在王安石的文集中也能見到,便是那句着名的“不以不善而廢其善。”其三,尊重差異,大千世界,因差異而豐富多彩,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亦是各自有別,不管是看問題或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存在差異在所難免。那麼,面對差異,只要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問題,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求同存異,尊重差異。末了,給大家推薦一篇青年作家蔣方舟的文章《不要打擾別人的幸福》,實在是值得細細品讀,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差異,並學會尊重差異。

轉換另一個角度,別人的評價,真的那麼重要嗎?在紛繁的世界裏,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不忘初心,不懼他人的評價,卻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范仲淹遭謗被貶後作《靈烏賦》以回信梅堯臣,表達了縱然世事變遷、依舊不改本心的信念與堅守。范仲淹筆下的靈烏,大抵聖賢之士皆屬此類。堅守本心,不懼誹謗,挫而不折,執着如初。那一句句來自心靈的呼喊,使人讀之,肅然起敬:“割而可卷,孰爲神兵;焚而可變,孰爲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寧死也要鳴叫的靈烏,不正是那寧死也要直諫的大臣麼?爲報皇恩,爲守本心,拼死一鳴,可敬可嘆。

天津卷

【原題回顧】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着;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聖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波波解析】

時代的發展,帶來了閱讀方式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選擇新型的閱讀方式,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閱讀方式多樣,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方式談開去,可以談新媒體閱讀方式的利弊思考,也可以談傳統墨海書香中閱讀所帶來的獨有樂趣。

當我們談新媒體閱讀方式,如何更好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引導和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提升閱讀的質量和品味,纔是關鍵。新媒體閱讀更要求我們能夠摒棄浮躁功利心態,讓讀書成爲一種樂趣,進而成爲一種人人尊崇的生活方式。在輿論更多是批評新媒體閱讀是碎片化閱讀時,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在網絡世界中提升自控力,在網絡閱讀中逐漸培養自主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如此一來,便可不拘囿於閱讀的形式,而追求閱讀的現實意義,借用李克強總理的話,便是“閱讀能使人常思常新。使人保持寧靜致遠的心境,砥礪奮發有爲的情懷。”

進擊的青年自當常常閱讀,讓閱讀成爲一種樂趣,一種愛好,如此,方能思維常新,與時俱進,不爲時代所淘汰。當然,拋卻閱讀的功利意義不談,閱讀還可以讓我們擁抱詩意的生活,找到心靈的後花園。白落梅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仿此口吻,我們大概可以說“真正的詩意,不是尋覓桃花源,而是靜沉書海,於經典名着中,讓心靈沐浴春光”。時代的發展,讓我們可以到達今天世界的任何角落,但卻無法抵達昨日的世界。不過,也大可不必遺憾,閱讀可以帶我們走近精彩紛呈的過往。獨坐一隅,手捧史冊,去過往的世界走走,會讓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的豔麗多姿。

談及閱讀的意義,又讓我想到了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那句着名的臺詞,它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爲這就是全世界”。愚昧之人無論是爲人,抑或是處世,總是隻能看到自己,在自己的內心,圈一方圍石,自封爲王,鼠目寸光,他們的世界也就限於牆內而已。睿智之人則不然,他們總是擔心自己知之甚少,通過不曾間歇的閱讀和行走來拓展內心世界,梭羅走進瓦爾登湖、茨威格遊歷歐州,突破了自我的羈絆,在更大的世界中建造起了更大的精神王國,後世的讀者們在他們的王國中詩意地棲居、找到自己、實現價值。

我們當代青年,更需要發揚“一物不知,深以爲恥,便求知若渴”的精神,在閱讀中遇見最好的自己,找回自我價值,實現個人之於社會的價值,讓青春因閱讀而更加閃耀。當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我們定會說,感謝閱讀,沒有讓我們的青春成爲一片文化沙漠。感謝閱讀,讓我們的青春擁有了更多的詩意與理性。

江蘇卷

【原題回顧】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也有人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無話的時候也要說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時代,是彰顯個性還是提倡創新?以此爲題材,寫800字作文。

【波波解析】

【彰顯個性,提倡創新】

在材料中直接體現辯證思維,也算江蘇卷作文的一大傳統,2014朽與不朽,是爲辯證;2012憂爲愛,是爲辯證;2011平凡與平庸,等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刻在湯王的浴盤上,也寫在梭羅的《瓦爾登湖》中,更應寫在我們的座右銘中。創新這主題,年年可見,天天在談。要寫好同樣需要創新的思維。比如,當更多的同學站在何爲創新的角度去寫作時,轉換一個角度也算創新,談如何做到創新?雖看起來難操作,實際上800字作文承載量是有限的,能有一二新觀點已是很不錯了,不可能苛求全面嚴謹的。梭羅的學說是在瓦爾登湖畔感知出來的,是爲創新;康德的學說是在一生未曾離開的村莊裏走出來的,是爲創新;蘋果公司的產品是在客戶體驗至上的理念中打造出來的,是爲創新。感知自然、靜心思考、先進理念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讓我們成爲一個創新的個體或團體。仔細思考,從閱歷中拾獲一二,述諸文字即可。

就題而言,選取個性或創新一個角度來寫,都可以,二者兼顧同樣可以。個性與創新,從來兩相承。無個性何來創新,無創新,個性又從何談起?產品的創新需要個性的承載,個性的張揚需要創新來維繼。

浙江卷

【原題回顧】

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爲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要在家裏安裝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的穿梭於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裏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裏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爲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爲現實生活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論述類文章。

【波波解析】

這道題頗爲時尚新鮮,耐人尋味。當“虛擬”越來越成爲“現實”,擁抱?刻意遠離?保持距離?都可成寫作角度。擁抱有擁抱的理由,遠離有遠離的緣由,不即不離也未免不是一種選擇。談VR,談虛擬,其實都是在談科技,科技是把雙刃劍,哪一面都很鋒利,虛擬也是如此。緊跟時代的弄潮兒,我們擁抱科技,坐享虛擬世界帶來的無盡樂趣,穿梭於時空之間,好不愜意,以此角度,似乎撰寫科幻文章也會很有趣。當然,不少作家們在面對科技感十足的時代,似乎又都開始念舊了。餘秋雨在《夜雨詩意》中疾呼現代文明讓傳統的詩意不再,特別是那段“某種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詩意似乎註定要與艱難相伴隨,當現代交通工具和營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澀味,其間的詩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還無法適應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中加上火車、汽車和高壓電線,儘管我對這種文明本身毫無推拒之意。”讀罷此段,感觸頗深。誠然,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也讓我們再也無法享受趙師秀筆下那種“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的閒情與無奈。科技,讓作家熊召政散文中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成了過往的風流。法國啓蒙思想家狄德羅說得更爲直截,“人類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詩意。”

山東卷

【原題回顧】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旅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卻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波波解析】

這道題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就是一道久遠的大學聯考真題,也是當年最受關注的好題,2001年全國卷,青年人揹着行囊過河,至河中央,船負載太重,青年人選擇將“誠信”這個行囊拋進了水裏。那麼,我們走向遠方不正如這個年輕人一樣嗎?行囊裏要裝滿各種走向遠方所必需的東西,這個東西包括物品,更包括必需的品質。

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的是什麼呢?行囊裏裝着的地圖,是嗎?當然是,要走向遠方,少了地圖的引航,怕是會迷失途中,抵達就成了空談。這地圖,不正是夢想麼?

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的是什麼呢?行囊裏裝着的行程,是嗎?當然是,要抵達遠方,若少了精心規劃,遠行便忙亂無措,抵達就成了空談。這行程,不正是計劃麼?

這好像是2016年最容易下筆的一道題,因爲你的行囊,你作主!只要“走向遠方”,行囊裝什麼看你的,反正有用無用的都可以,何況現在看來的有用,未來未必如此,倒是現在看來的無用,未來又未必真的無用。把握兩點,言之有理即可。一是體現思辨,二是行囊裏裝着的不一定只能寫具體物,也許更適合寫一些與走向遠方有關的品質。比如,以夢爲馬,奔向遠方。夢想成了行囊中必備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yuce/qqj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