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會考 >寫作題庫 >

2013南京會考語文試題(已發佈)作文

2013南京會考語文試題(已發佈)作文

您可以點擊收藏此頁,及時瞭解2013會考語文信息。

2013南京會考語文試題(已發佈)

2013年南京市會考語文試卷

一(26分)

1.用詩文原句填空。(10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裏。(曹操《觀滄海》)

⑵採菊東籬下,_________。(陶淵明《飲酒》)

⑶欲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王之渙《登鸛雀樓》)

⑷________________,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⑸________________,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峯》)

⑹______________,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⑺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歐陽修《醉翁亭記》)

⑻予獨愛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⑼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中感謝恩師徐懷中先生,可以說,有了徐懷中才有莫言。這讓我們想起韓愈在《馬說》中同樣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⑴繁衍__⑵一拍即____合⑶和xù____⑷齊心xié____力

3.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一項是()(2分)

A.崑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戲曲劇種。她雍容典雅,儀態萬方;她影響深廣,美名遠揚。

B."春雨驚春清谷天",點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穀雨的節氣。

C.對聯--漢語特有的文學形式,通常用毛筆豎着寫。貼掛時,上聯居右,下聯居左。[來源:學科網]

D.古人題詠楓橋,除《楓橋夜泊》外,杜牧也寫過"長洲茂苑草蕭蕭,暮煙秋雨過楓橋"。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A."六一"節,許多年輕人因爲已經長大,也玩起了滾鐵環等傳統遊戲,以此懷念童年

D.深深眷戀家鄉南京的朱先生,在網上聽到歌曲《錦上南京》,留下了親切美好的印象。

C."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公益大型活動啓動儀式在京舉行,各界知名愛心人士出席儀式。

D.端午節前夕,許多廠家推出了物美價廉的節日禮盒,來滿足消費者饋贈親友的需求。

參加"南京小導遊"活動,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幾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愛線"是一條獨具特色的公交觀光線。它從中山碼頭出發,沿着"中山大道"行駛,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觀賞沿途的民國建築和車廂內的民國老照片,領略濃郁的民國風情。34路公交車採用以天然氣做動力的節能環保車型,還覆蓋免費的4G網絡。"博愛線"將民國風情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充分彰顯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車採用普通話和南京話雙語報站,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嘟嘟:南京話屬於北方方言,跟普通話接近,而且腔調有點土,用南京話報站,沒必要。

小影:我覺得南京話不土,蠻好聽的。但是用它報站,外地人聽不懂,坐過了站怎麼辦?

材料三:南京市"美麗鄉村旅遊直通車"線路圖表

5.你爲34路公交線撰寫導遊詞。根據"材料一",最適合作爲開場白的一項是()(2分)

A.乘客們,大家好!這是一條特色觀光線,全車已覆蓋了4G網絡,大家可以免費使用。

B.各位乘客,歡迎乘坐34路公交車!本車採用的是以天然氣做動力的車型,綠色環保。

C.各位乘客,歡迎乘坐"34路博愛線"!讓我們一起領略民國風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這是一條民國風情和現代生活相結合的公交觀光線,各位乘客沿途可觀賞民國建築。

6.你針對"材料二"中網友的議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闡明瞭理由。(2分)

7.六月的一個週六中午,外地遊客思齊來到南京,住在中山碼頭附近,計劃第二天晚上離開。她想在這段時間裏遊覽南京城,並走進鄉村觀賞自然風光。請你利用以上三則材料,爲她合理安排行程,並簡要說明。(4分)

二(40分)

(一)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8-12題。(15分)

[古詩閱讀]

減字木蘭花琴

[宋]蘇軾

神閒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玉指冰弦,未動宮商①意已傳。悲風流水,寫出寥寥千古意。歸去無眠,一夜餘音在耳邊。

[註釋]①宮商:這裏指曲調。

8.閱讀這首詞,根據要求完成賞析。(4分)

詞的上片,"神閒意定"描畫出琴女彈琴前全神貫注的情態,一個"⑴_____"字渲染了當時的氣氛;"玉指冰弦"寫琴女撫弄琴絃,"⑵______________",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調先有情"。

詞的下片,前兩句寫⑶_____________;末尾兩句寫詞人聽琴歸來仍覺餘音繞耳,側面表現出琴女演奏技藝的精湛。

要求:⑴用詞中的字填空;⑵用詞中句子填空;⑶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表述。

[古文閱讀]

久而俱化

[宋]洪邁

天生萬物,久而與之俱化,固其理焉,無間於有情無情,有知無知也。

予得雙雁於衢①人鄭伯膺,純白色,極馴擾②可玩,置之雲壑,不遠飛翔。未幾,隕其一,其一塊③獨無儔④。因唸白鵝正同色,又性亦相類,乃取一隻與同處。始也,兩下不相賓接,見則東西分背,雖一盆飼谷,不肯並啜。如是五日,漸復相就。逾旬之後,怡然同羣。但形體有大小,而色澤飛嗚則一。久之,雁不自知其爲雁,鵝不自知其爲鵝,宛如同巢而生者,與之俱化,於是驗焉。

今人呼鵝爲舒雁,或稱家雁,其褐色者爲雁鵝,雁之最大者曰天鵝。

唐太宗時,吐蕃祿東贊⑤上書,以謂聖功遠被⑥,雖雁飛於天,無是之速,鵝猶雁也,遂鑄金爲鵝以獻。蓋二禽一種也。

(選自《容齋隨筆》)

[註釋]①衢(qú):指衢州。②擾:順服。③塊:孤獨。④儔:伴侶。⑤祿東贊:吐蕃酋長。⑥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其一塊/獨無儔B.兩下不相/賓接C.宛如同巢/而生者D.今人/呼鵝爲舒雁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因唸白鵝正同色⑵怡然同羣

⑶雁不白知其爲雁⑷遂鑄金爲鵝以獻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漸復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鵝先"分背"後"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推薦:2013南京會考作文題目:書裏有個“我”

  2013全國各地會考語文試題彙總

更多會考作文信息請點擊:會考作文頻道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題。(10分)

碑與帖

蔣勳

碑與帖是漢字書法上兩個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筆寫在紙帛上的文字。魏晉以後,書法界普遍認爲"碑"與"帖"分別代表重拙樸厚和瀟灑飄逸兩種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

魏晉之後南北朝形成了對峙局面,書法論述也一般習慣把"碑"與北朝連在一起,稱爲"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爲主的"帖",自然就被認爲是流行於南朝文人間的"南帖"。比如北朝着名的《張猛龍碑》,蒼勁古樸,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則靈動灑脫,兩者大有徑庭。

"碑"還原到原始意義,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來的文字。這些石碑文字,最初雖然也用毛筆書寫,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負責石刻的工匠難免會有刀刻技法的介入,這就改變了原來毛筆書寫的線條美感。《張猛龍碑》字體端方,筆畫厚重,許多線條的風格就不是毛筆容易表現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過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剛硬。因此,"碑"與"帖"書風的差別,或許並不只是北朝與南朝的問題。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誌》、《王閩之墓誌》石刻,刻於東晉鹹康到永和年間,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那年。王興之、王閩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從墓誌石碑的字體來看,卻與王羲之書風完全不同。碑文字體方正,拙樸剛健,點捺用筆都明顯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卻更接近"北碑"。

筆、墨、紙、硯成爲"文房四寶",如果在漢代,是不大可能的,因爲漢代始終以竹簡書寫爲主,紙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晉則是竹簡書寫過渡到紙帛書寫的重要時期,王羲之正是紙帛書寫到了成熟階段的代表人物。用"紙"、"帛"一類纖細材質書寫,增加了漢字線條"行走"、"流動"、"速度"的表現力。漢字在以紙帛書寫的晉代文人手中流動飛揚婉轉,或"行"或"草",瀟灑飄逸,創造了漢字嶄新的行草美學。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運筆的轉折,既豐富又精煉,既飄忽又有力,充分體現了"帖"瀟灑俊逸的書法風格。

"碑"是石刻,"帖"是紙帛,從另一個角度看,書法史上"碑"與"帖"的書風問題,或許可以有新的理解。(選自《漢字書法之美》,有刪改)

13.從全文來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麼?(2分)

14.結合文章內容,回答問題。(5分)

⑴第二段加點詞語"大有徑庭"的含義是什麼?(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15.下面兩幅書法作品,你更欣賞哪一幅?請結合文章內容,從筆畫的角度說說原因。(3分)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15分)

粥裏春秋

陸建華

剛剛懂事,讀過幾年私塾的父親就一字一頓地教我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還多次讓我跟着他高聲朗誦《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唸了,也歌唱式地朗誦了,其實只是掛在嘴上而已。年齡稍大以後,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村民們爲了糧食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才逐漸掂出這些格言和詩句的分量。

三月播種。一家人隨着東方的第一縷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嬌嫩芽尖的稻種,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撒在秧牀上。

四月插秧。遼闊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鏡子般平整,倒映着藍天白雲,使人恍然覺得,那些身手矯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綠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蟲。

高溫悄悄來了,村民們像照料子女一樣侍候莊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莊稼長得好,就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穀不結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終於,稻穀一天比一天飽滿了,遠遠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逐漸變得金光閃爍,氣象萬千。

村民們不辭勞苦種植糧食的過程,使自幼在農村長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們對糧食無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讓我終身難忘!鄰居房大伯,每當新谷登場,他最愛的是先煮一鍋新米粥細細品嚐。他喝粥時的陶醉神態,使人覺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食。更難忘的是,一碗粥喝罷,他要仔仔細細地把碗舔得千乾淨淨,不留一絲粥液,那碗便如水洗過一般。

第一次見房大伯舔碗,我很以爲怪,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神情莊重地說:"你記住,這就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見粥多矣!最難忘的是那個全民飢餓的年代,村民們被指示拆竈砸鍋,全部到大食堂吃飯。那時家家斷炊煙,戶戶無雞鳴,食堂每天只供應兩頓粥。分粥時,兩名服務人員一人用大鐵鏟在一個大缸內不停地攪拌,讓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憐的米粒浮上來,另一人負責往滿臉飢餓的村民碗裏舀粥。說是粥,其實是稀湯,碗裏的米粒屈指可數……但是,在飢餓面前,人與人之間卻顯現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時,我們大學生裏多數男生到月底總要餓一兩頓,甚至一兩天。這時,早就留心的女同學會伸出援助之手:"呶,我這兒有吃不完的飯票,給你們……"面對桌上小小的一卷飯票,男生們推來讓去:"我不餓!我不餓!"飯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裏。其實,她們哪裏是"吃不完"?他們哪裏會"不餓"?這盤中粒粒,又豈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慶幸我的兒孫們趕上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時代。單就米粥來說,什麼八寶粥、銀耳綠豆粥、蓮子荷葉粥等等,花樣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執地要求我的兒孫們什麼時候都不可忘記古訓!兒孫們接受了我的意見,並付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見到正上國小三年級的孫兒,在飯桌上嚴肅地批評剛上國小的錄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總是改不了到處丟飯粒的毛病!不是剛背過唐詩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聽後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卻又不知怎的忽然間熱淚盈眶……

(選自《文人品粥》,有刪改)

16.對《憫農》的內涵,作者有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請用四字詞語填空。(3分)

剛剛懂事,→年齡稍大,→上大學時,.

17.根據具體內容,按要求答題。(5分)

⑴閱讀第七段,展開想象,寫出村民們笑笑之後會說的話。(2分)

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穀不結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說:"。"

⑵第九段哪些細節表現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18.下列對文章語言品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寫出村民勞作的仔細,"均勻"寫出撒種動作的細緻,二者各有側重。

B.第四段描寫村民稻田插秧,彷彿"栽插在青天之上",勞動的場景富有詩意,充滿美感。

C.第八段,鄰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過一般",表現了他喝粥時專注而且陶醉的神態。

D.第十段中孫兒"嚴肅地批評"孫女的那番話,簡直就像一位長輩在教育晚輩,頗有童趣。

19.文章以"粥裏春秋"爲題,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三(50分)

20.捧讀一本心愛的書,我們常有走進書中的感覺:書裏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書裏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書裏的思考也彷彿就是自己的思考……

請以"書裏有個'我'"爲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⑵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書寫(4分)

推薦:2013南京會考作文題目:書裏有個“我”

  2013全國各地會考語文試題彙總

更多會考作文信息請點擊:會考作文頻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huikao/tiku/z5q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