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動物 >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

  • 關注:3.28W次

篇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

曹靜怡

待羽翼豐滿,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題記

是很偶然看了這本書,又或許是必然。如果這是一篇小說,我會感嘆主人公的悲慘經歷;如果這是一篇抒情文,我會驚於教育帶給主人公的蛻變;可這是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我的心情卻很平淡,好像看完整本書的情緒中合在了一起,被什麼撞散了。

一個連學都沒上過的女孩,爲什麼會有讀書的慾望?爲了讀書上學,他背叛了所有,背叛了一個並不愛她的家庭,背叛了父母過激的言論,背叛了愛她的男孩,其實一切都有解釋。我們用上帝視角觀察一切,會覺得不可思議,而他以第一人稱,並且自己親身經歷,後來寫這樣並不矛盾。

他是一個細膩的女孩子。他逐漸長大,發現他父親的言論並沒有堅不可摧,這像是一個巨大的謊言,把一家人鎖在沒有門窗的房間。這陰鬱的一切將塔拉壓的喘不過氣,伴隨着父親不顧安危,哥哥們的暴力傾向,母親的退卻軟弱,所有人都冷嘲熱諷,這使他堅定了心中的信念——“上學”。

他步入了大學,先天的自卑感又給了他無窮無盡的壓力。他不認爲自己是個好女孩,承擔不起太多的喜歡,但是他遇到了願意幫助他的導師,先後遇見了兩個愛她的男孩,可他一一回絕他們的好意。可這也帶他一步步走出了精神枷鎖,一開始覺得他所做的事情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解釋。可是對他來說,他在保護自己,爲了讓自己不受傷害,於是他將自己封閉,外面看起來堅硬無比,實際上內心十分脆弱。可能是怕他們說愛的語氣太珍重。

後來她變了,在導師們,哥哥們一步步的引導下,以作者的話來講:

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僞、背叛。

而我稱之爲:教育。

他將另一個自己永遠封存在了鏡子裏,她不再是那個在質疑整個世界的女孩,他開始相信一切。

曾經的我並不認爲教育的力量很強大,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教育給人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充盈,更有精神上的蛻變。

我們像羽翼未豐滿的小鳥,教育讓你學會展翅飛翔。

待羽翼豐滿,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篇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周詠暢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個非常容易讓舌頭打結的中文書名,但原著卻是《educated:amemoir》這有怎麼樣的聯繫呢?當我最後合上書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中文書名,起得有多好。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覺得可以用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在書中的三句話來表達我對整本書內容和思想的理解。第一句:人們只看到我的與衆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第二句:你們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僞,背叛,而我稱之爲教育。第三句:我所有的奮鬥,我多年來的學習,一直爲了讓自己得到這樣一種特權:見證和體驗超越父親所給予我的更多的真理,並用這些真理構建我自己的思想。

就是這三句話,我們可以深切的體會到塔拉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隨着知識的積累、眼界的打開、思想的成熟,塔拉終於能夠跳脫出來,重新審視自己以前的生活和家庭,和自己達成一種和解,平靜理性地繼續生活,戰勝了長久以來的負罪感,既不逃離也不遷就討好。

最終支持塔拉走出人生困境的,是持續不斷地學習,她從書籍中與休謨、盧梭等歷代哲人對話,在學校裏與良師益友們不斷交流。憑藉獨立的思考,塔拉終於坦然面對自己充滿磨難的過往和當下,選擇成爲歷史的書寫者而非接受者,向禁錮自己的世界告別。曾經不願與外人道的隱痛,成爲塔拉學術研究的重要部分。雖然與家人的隔閡依然未曾消除,但一個有自由選擇能力的靈魂終於破繭重生。

其實不止是塔拉通過教育改變了生命,在我們周圍,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的例子,體會到教育對生命個體的真正意義。就像喊出“我就是來自於鄉下的一隻‘土豬’,但是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裏的白菜。”這句話的衡中的學霸,是教育讓人們更堅強勇敢,更有思想,更有力量!

努力改變現狀是每一個當代學生都應該有的精神,因爲我們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而我們偉大的祖國早就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實現這些戰略的重要途經就是大力發展教育。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受教育機會,堅持我們自由飛翔的意志,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鳥一樣,飛往我們自己的山。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三: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金陳曦

這個暑假之前,我是一名國小生;這個暑假伊始,我是一名國中生。六年國小生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當然也不乏遺憾與悔悟;三年國中生活預示着無限的希望,雖然也難免挫折和無奈。但無論前路如何,我都將勇敢面對,就像塔拉一樣——撲騰着稚嫩的翅膀,越過千山萬水,終將抵達那屬於我的山巔。若問“溫室裏的花朵何以如此感慨”,皆源於《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連書名都折騰我夠嗆的書,又着實深深吸引了我的書。

觀其封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碩大的“Educated”,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背景是一支鉛筆,我想它可能有點枯燥!可是,我又隱約發現了筆頭上的別有洞天——瘦弱的背影巍巍地站在古堡殘垣,屢屢髮絲在風中凌亂;遠方一聳立的山巔,光線無法企及,在高處獨自沉重着;層巒疊嶂的山浸潤在傾瀉而下的陽光裏,阻隔了那小小的人兒和巍峨的山巔;順着女孩視線的方向,成羣結隊的飛鳥義無反顧地飛向羣山,隱沒在光亮處,頗有鳳凰涅槃的決絕!如此充滿意境的畫面,勾起我無限遐想,我如飢似渴地開啓了閱讀之旅。

閱讀後方知,這筆於塔拉的意義——這支筆引小塔拉步入知識的殿堂,託舉着她暢遊知識的海洋;這支筆收錄了大塔拉的學習歷程,顯現了她深邃的內心世界。塔拉的成才路是艱辛的,即使她幸運地得到了幾個重要人物在關鍵時刻給予的幫助,但她自己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風險和挑戰。反觀自己,六年的國小生活,我着實爲自己汗顏——不知曾幾何時,媽媽成了我學習生活的主角,老師們是配角,而我自己則隨心所欲地成爲羣衆演員或者觀衆,雖然大家都宣揚的是“學生是主體”。分明是主體地位被侵佔,但作爲當事者的我卻絲毫沒有緊迫感和不安情緒,心安理得地按照既定的生活軌道迷迷糊糊地前行。也幸虧是生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社會主義國家,民主的氛圍從不曾讓我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權利。如若生活得像小塔拉那般,我將如何自處?我是否有覺悟爲自己爭取?我是否有勇氣掙脫束縛?我是否有能力翻山越嶺抵達“我的山”?現在的我還無法回答,但今後的我一定會經常自省。

作者TaraWestover出生於愛達荷州山區一個虔誠的摩門教家庭,父親不相信政府、不讓孩子上學,哥哥肖恩有很強的控制慾和暴力傾向,塔拉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在哥哥泰勒的勸說下,沒上過學的十七歲的塔拉在泰勒的輔導和自身的努力下考上美國楊百翰大學,並掙脫家庭束縛遠渡重洋獲取劍橋大學博士學位。這樣的故事情節很容易讓人們誤以爲這是一部勵志成功學,但我不以爲然。閱讀此書,我感覺塔拉努力想淡化個人的成就,畢竟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英雄。但我深刻感知到,塔拉在傳遞一種理念——“逃離”與“追求”,逃離摩門教和原生家庭對她的束縛,尋求教育的力量並追求自己真正的信仰,努力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反顧自己,我的信仰、我的國家、我的家庭都無可詬病(至少理智狀態下的我是這麼認爲的,因爲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很舒心的),那麼我是否就可以不用逃離、無所追求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逃離電子產品的牽絆,追求更好的自己便是我這個暑假的任務。隨着科技的發展、信息化的推進,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不可忽視的是,它們同時也消耗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傷害了我們的視力、滋長了我們的惰性,甚至會有人因無法甄別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而誤入歧途,自傷生命。多少次,爲了刷抖音而與親愛的媽媽惡語相向;多少次,爲了玩遊戲而將作業應付了事;多少次,爲了拿到手機而翻箱倒櫃,發瘋至狂而不自知;多少次,爲了網絡充值而耗盡零花錢,賭徒心態而難自控。因爲一方小小的手機,“母慈子孝”成了“雞飛狗跳”,溫馨的家充斥着怨憤的情緒,我急於逃離。在家人的幫助與支持下,我努力逃離“手機奴隸的被動”,全力追求“手機主人的主動”。這便是“我像鳥一樣飛往我的山”的一段小旅程。

每個人遭遇的困境可能有所不同,但認清現狀、作出抉擇、迎接挑戰、獲取成功的歷程則是大同小異。我將遵從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及時發現禁錮我前進步伐的束縛,儘早“逃離”;我將努力用知識武裝我的大腦、開拓我的思維,儘早發現屬於我的那片山林並全心全力“追求”,就像塔拉一樣勇敢、果決!

篇四: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陳家琪

江南初夏的清晨,沒有烈日灼陽的悶燥,卻是怡人的清涼。微風習習,柳枝輕擺,在奶奶家的小院裏,照例:一桌、一椅、一書。我打開塔拉。韋斯特弗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伴着樹葉輕舞,慢慢地閱讀,漸入佳境。

朝陽在葡萄藤葉間透出些許光點,斑駁了一地。奶奶給我拿來水果和點心,望着她忙碌又輕快的背影,我感到非常溫暖,不禁爲塔拉的不幸童年嘆息---塔拉成長於全家信奉摩門教的環境,她的父親經營着一個汽車廢料廠,是一個有極度控制慾(躁狂症)的家長,同時也是虔誠而偏執的教徒。他不相信現代科學,反政府,反學校教育,生病不去醫院,汽車不上保險,四個小孩都沒有出生證明。他相信世界末日將要來臨,修建地下室,並在其中儲存大量食物與槍支彈藥。塔拉就在這樣瘋狂的環境下生活了17年,她“無知、無畏”,無條件地相信父親構建的烏托邦。而這也爲後來塔拉的情緒崩潰埋下了隱患,以至於她在接觸到外部世界後長時間的自我懷疑、自暴自棄,對友情、對愛情的不信任。塔拉嚴重的心理問題,無疑與這樣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有極大關係。更糟糕的是,她的哥哥肖恩繼承了父親殘暴、癲狂的性格,也擁有強烈的控制慾,常常虐待塔拉。面對這樣的困境,塔拉該怎麼辦?

終於,一束光射進了黑暗。在塔拉八歲時,她蒙在眼前的迷霧被哥哥泰勒房中唱片裏傳出的旋律擊散。她在擔任唱詩班的領唱的日子裏,獲得了初次看清現實的能力。泰勒是她少年時代的引路人,指領她尋求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考取楊百翰大學的學位,離開巴克峯開始新生活。塔拉小心翼翼、時有遲疑地抓住一團螢火蟲般的光芒,她融入校園、融入外面的世界,順利完成學業。導師斯坦伯格也十分欣賞塔拉的才學,堅持讓塔拉繼續深造,並幫助塔拉獲得蓋茨獎學金,得到在劍橋深造的機會。就這樣,她接觸到了父輩明令禁止的東西——學校教育。她震驚,怯懦,崩潰,漸漸對原生家庭產生懷疑,將她束縛的厚厚外殼慢慢瓦解並開始醒悟。這是教育帶來的改變,是教育一步步塑造出全新的塔拉。

可見,教育給身處黑暗的人們一絲光亮:它爲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賦予我們生命的無限可能。

塔拉用另外的十多年完成了對自己生命前十七年的救贖。而這動力的來源,便是教育。教育讓她走出大山,發現了更大的世界;也是教育讓她推翻了以前那種根深蒂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點亮了塔拉的生活。

看完塔拉的故事,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教育的意義。縱觀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發現教育缺失所引發的系列惡果,尤其在大山深處和窮困地區,孩子們因從小沒有受過知識的洗禮而變得滿目呆滯,愚昧落後。如今,我國對教育問題非常重視。習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脫貧路上,唯有教育先行才能徹底走出貧困的泥沼,通過種種努力,讓孩子們擁有閃光的明天,才能打開通往未來的希望之門。

那麼,誰能給孩子帶來光明呢?塔拉人生中有很多“領跑者”,爲她點亮一把火炬,使她有勇氣尋找更好的道路。我們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人。在中國雲南的貧困山區,有一位名叫張桂梅的教師成爲了1800多名大山女孩的“生命領跑者”,幫助她們圓夢高等學府。張桂梅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她堅持用紅色文化引領教育,用愛心培養高中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的孤兒們,讓他們銘記黨恩,回報社會。張桂梅雖年逾花甲,身患多疾,但仍日夜操勞,爲學生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而不懈努力。她如同暗夜燭光,燃燒自己,照亮孩子們的追夢旅程。

“若從未睜開雙眼,我以爲世界本是黑色;若從未感受陽光,我以爲我喜歡的是黑暗。”不論是哪次偶然,讓我們遇見光;不論是哪個人,讓我們開啓新世界之門,請攥緊光芒,跟隨引路人向前,奔向屬於自己夢想的彼岸!

篇五: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王秦校

這個暑假,我意外看到圖書館的書櫃裏有一本書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是要飛過什麼山?我帶着種種疑問借了書回到家。

翻開書,我被這個世界牢牢吸引住了。雖然書名聽上去有點無聊,但是內容上這本書真讓我愛不釋手。1986年出生在山區的塔拉,在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可即便如此,塔拉也從未放棄過教育,更未曾放棄過自己。她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先後獲得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相比於每個正常的孩子來說,塔拉是不幸的。身在一個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的家庭,“不上學,不就醫”是塔拉父親要求他的孩子們所要堅持的忠誠和真理。父親甚至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聽從於他。這便是主人公塔拉的家庭情況,她的童年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那裏沒有讀書聲,只有起重機的轟鳴。可塔拉做到了,不是沒有怯懦,崩潰,自我懷疑過,幸運的是,塔拉逃出了大山,背棄了過往,接受了教育。

讀畢全文,我心中仍有波濤在涌動。塔拉爲了能得到教育,努力學習,爭取得到獎學金。她在代數上成績不理想,他的代數教授說只要她在期末考試上考滿分,她的最終成績都是A。塔拉開始了高強度的學習。考試時,問題被塔拉一一解答出來,考出了不太可能的滿分。“無論你成爲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相信自己,飛過那座山。

我從前很害怕上臺,一想到臺下所有人看一下我的眼神就緊張。記得那次的上海青少年鋼琴大賽前,我聽說成功入圍決賽後,我心中像懷揣着一隻小兔,跳的如此快速。萬一決賽時彈錯怎麼辦?記錯譜怎麼辦?忘記怎麼彈怎麼辦?萬一……我越想越緊張。初賽時我就緊張的不得了,“決賽”,我一想到這兩個字腿就有點發抖,爸爸媽媽常常問我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一次彈琴時,我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了他們。媽媽說:“初賽時你表現的這麼好,決賽時,你試着像上次一樣讓自己放鬆下來。你要相信自己呀!”我突然想到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有一句話:“即便是黃金,在某些光線下也會顯得晦暗——但那只是錯覺。金子一直是金子。”我平靜下心情,當作我坐在臺上的琴凳上,臺下坐滿了人。我將下面的人忽視,想象這裏只有我一個人。我用心彈奏起來,整個世界彷彿活躍了起來,我感覺我在琴鍵的一上一下按動中搖擺起來。很快,最後一個和絃悄然結束,媽媽在我旁邊說:“彈的很好,你決賽時這麼彈肯定沒有問題。”我聽完後心裏比吃了蜜還甜,我對這次的比賽也充滿了信心。

丟棄原本的生活,和自己從小到大一直被教育的信條作鬥爭,克服內心的怯懦與自我懷疑,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決心?我們無法體會,當一切時過境遷,塔拉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了這些過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山,你當如同小鳥縱情飛往,你也終將會抵達,屬於你的那片山顛。如同塔拉,如同你我,如同這熙攘塵寰中尋尋覓覓的每個人。

篇六: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鄭好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如果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被束縛,無法擁有自由,終日活在父母和哥哥的陰影之下的,那還有多少人能夠笑對人生?如果每個人從小被一對信奉摩門教的父母灌輸各種古怪的觀念,從小生活在大山裏,那進入另一個世界後,還有多少人能重新開始,進擊博士學位?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人都像鳥兒一樣,有的從小擁有廣闊的天空,而有些被籠子禁錮,可不管怎樣,最後都應該回到那座屬於他們自己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就擁有一個和他人不同的病態家庭,家裏有七個孩子,可他們的父母從來不送他們去政府辦的學校上學,堅持自己教學,從來不帶他們去醫院看病,甚至有幾個孩子連出生證明都沒有,生病了就讓母親用草藥醫治。父親堅信會有世界末日降臨,他囤積石油和食物。在自己和家人遭遇車禍、燒傷、爆炸等災難時,他想到的不是第一時間去醫院,而是“你母親會有辦法的”,“這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無法逃避”。當然,遠不止於此,她還要忍受二哥肖恩無止境的家暴。這樣的生活,她過了十多年,她一直被禁錮在那個不屬於正常世界的鳥籠裏。

“極端宗教以及原始自然信仰,給你構建了一個嚴密自洽的世界。就如同從未睜開眼睛,我便以爲這個世界本是黑色。如果我沒有見過陽光,我本以爲我喜歡的是黑暗。”我記得我曾看到過這麼一段話。塔拉的人生估計剛開始就是這麼被定義的,不過好在三哥泰勒房間裏的唱詩班音樂改變了她。

當認識外面的世界後,沒有人再願意回到那個黑暗無光的家庭,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塔拉原生家庭在信仰觀念上的荒謬,以及父母在哥哥對她進行家暴時莫名的袒護。這些被這個努力試着融入新生活新世界的女孩一點點的拆解,而拆解的武器正是教育。

教育讓她用後面的十五年完成了對童年以及少年時期的救贖。有了反抗的底氣,向着屬於她的那座山峯前進,並一步步地向頂峯攀登。她就是那隻逃離牢籠後努力彌補自己的鳥,她不再那麼聽父母的話了,開始相信外面的世界,甚至到了大西洋彼岸。

那隻鳥長大了,她想掙脫出那個被黑暗籠罩的魔窟,早日長成讓他人驚歎的鳳凰。

一步步地攀升,讓這個從未受過系統教育的女孩,看到了來自劍橋與哈佛的光,並將這兩束光自豪地披在了身上。是教育改變了她,終於,她的父母也有了一定的妥協,並且依舊愛她。

塔拉在書最後這麼寫道:“它們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僞,背叛。而我稱之爲:教育。”足以證明,教育對她的影響之大,是教育讓她擁有了現在的生活,甚至從當初那個被哥哥家暴,被迫承認是妓女的懦弱女孩,長成了一個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裏依舊擁有高學歷的成功人士。

這是塔拉的生活,可能離我,離我們都特別遙遠。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被擁有,也不應被別人定義。每一個原生家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印記,但這並不是我們沉淪的藉口。生而爲人,我們終究是要爲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別人的。無論是雕琢取捨,還是拾遺補缺,只有認清和接納真實的自己並不斷成長,纔會修得圓滿的人生。

無論如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篇七: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朱元媛

鳥兒可以沒有天籟之音,可以沒有窈窕身姿,可以沒有美麗的羽毛,但不可以沒有無拘無束、飛向四方的權利,這樣它就可以穿過稀薄的雲層,劃過青天,飛往屬於它的山。

塔拉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她形容自己是“垃圾堆裏爬出來的無知女孩”。因爲她在17歲前一直在家接受着封建式權威教育,從未上過學。她有一位偏執躁鬱父親,他不送孩子去上學,生病了不送家人去醫院。母親軟弱愚昧,哥哥肖恩殘忍暴力。哥哥泰勒鼓勵妹妹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她抓住時間自學,在劇場學課本,向母親請教,最終被錄取,但她打破了父親所信仰的忠誠,和家人們相隔千山萬水,像鳥飛往了自己的那座山。

合上書本,我最感動的體會是:一個人的起點不是他的終點。自身的努力奮鬥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聯想到這次奧運會,全紅嬋——一位14歲的女孩勇奪冠軍,突破了跳水10米臺的世界紀錄。賽後她接受採訪說:“我想贏,我想拿冠軍,因爲我要賺錢,給媽媽治病……”

她的故事讓人動容:全紅嬋的家是村中的低保戶之一,媽媽生病,爸爸務農。2014年5月,一位跳水教練一如既往地來到湛江市五區四縣的國小挑選跳水人才,選拔重點是農村基層國小,因爲那裏的孩子能吃苦。在選拔中,身高僅僅1。2米全紅嬋立定跳遠竟然跳出了1。76米的驚人成績,被教練一眼選中。全紅嬋這次奧運會奪冠,離不開教練給予的教導,更離不開她日日夜夜的努力,不惜一切的奮鬥精神。

作者的經歷也引起我的回憶和感觸。父母爲了我努力工作,在這個城市,每日,總有工人們下車卸貨,場地裏轟鳴陣陣、人聲鼎沸。而我卻要將作業擺在凳子上,旁若無人地沉浸在知識中,因爲我知道,我沒有改變我所處的環境,但我可以通過接受教育,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看更大的世界,去塑造更理想的人生終點。

塔拉·韋斯特弗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教育意味着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只是一個途徑,自我實現的前提是奮鬥。

當你握緊拳頭,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掌紋被握在手心,這說明人們一定可以大膽地向命運發起挑戰。

今天,若是奮鬥的起點,明天,便是精彩的終點!

篇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樊昌儀

過去只是一個幽靈,虛無飄渺,沒什麼影響力。只有未來纔有分量。

——題記

沉睡沉澱積了千百年光陰的火山,或許會在某一刻噴發;風雨中受寒的梧桐,也不知哪片花瓣即將墜下;挽刀能否留住落櫻,又或是以秒速五釐米落下。

因不被確定,所以才顯得有意義。

凡是人的目光所至,處處充滿不確定性。所以當我們擡眼去望自己的人生,人生也就充滿了意義。

所以我想,塔拉的人生是充滿意義的。她從一個父親偏執母系懦弱兄長暴力的扭曲家庭中能夠走出來,堅持思想奮力掙扎地站起來,不被同化。從扭曲的價值觀廢墟上重建自己的人生,逃出大山,逃出舊世界的思想。

被困住,被束縛,失去靈魂甚至開始給自己洗腦。人們只能看見表面的熠熠生輝,可真正的腐爛只有自己知道。

這是她的父親,也是束縛她的惡魔。即使她兒乎賈被哥哥肖恩殺死,她的家人也始終認爲是她的錯,她是個所謂“背叛上帝、被魔鬼控制”的人。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爲仍抱有期待。

這段有愛與恨的情感會比單純的愛意或恨意更推消除。它會纏綿一個人一生,讓他直處於離開的痛苦和忍耐中。

沒有任何人能用任何一種方式去囚禁另一個人的靈魂。心靈的加鎖一旦上鎖,取下就如刮骨療傷。

塔拉還是掙託脫出來了。而這種“掙脫"被她稱之爲“教育”。是不再被心靈的枷鎖禁錮;是不再被指控爲惡魔;是逃出大山,在不確定的未來破雲開日。

篇九: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邵振喧

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內心。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美國作家塔拉韋斯特弗,書中的女主人公,其實就是作者自己,女主人公塔拉,從小生活在一個愛意與惡意並存的家庭,沒看過病,沒上過學,哥哥打她,父權至上,可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山女孩,考進了劍橋大學。塔拉,這個從“垃圾堆”裏面爬出來的女孩,沒有家庭決定歸屬,而是飛往了屬於自己的山。過去真的不重要,只要你有飛翔的能力,就沒人可以阻止你飛往屬於你自己的山,你可以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去任何一座哪怕遙不可及的山。

相比塔拉,我的原生家庭可謂是幸福美滿多了,我有着理解我的爸爸媽媽,有着關愛我的哥哥姐姐,有着讀書的機會,母親經常跟我說:“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的意義在於你今後遇到喜歡的工作時,不需要爲沒過學歷的門檻而擔憂。”在我現在看來,讀書是很辛苦,但讀書能讓你的內心變強大,強大到你可以用你深厚的文化底蘊,去面對未來生活的一切困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對塔拉的悲慘遭遇感到惋惜,悲憤,也被她身上的那股勁給打動——永遠不放棄的,堅韌的心。

人的成長很漫長,也很簡短,也許在某一刻,你會突然明白些什麼,這就是成長。成長的道路回不了頭,就像《千與千尋》中說的“一條路回不了頭,就是一生要走許多路,有成長之路。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也要繼續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能回頭”。塔拉的童年生活就像被困在鳥籠裏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她依然在堅定不移地成長,若你是一隻鳥,你當飛往你的山。

人可以弱小,這也是一種強大。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弱小,但深刻理解自己並用於承認自己,這也是一種強大,這也是我們在成長道路上必須學會的。星星可以微不足道,可以微弱,但必須有光,要有自己未來的目標,有着自己的希望與夢想,像鳥一樣飛往屬於自己的山。

我們的一生應爲自己而活,最終都要遠行,告別從前的自己,迎接未來燦爛美好的自己,也是一種成長。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篇十: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周胡揚

“做一隻笨鳥試着飛得更高,嘲笑中跌倒,也記得微笑。……”

耳邊熟悉的旋律響起,不自覺的就想起了《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中的塔拉的影子。

她,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大山女孩;她,曾站在山腳下,眼前是一座看似無法翻越的大山;山的那邊,是教育,是希望,是新世界;她,曾不斷徘徊;但是她,跨越了。

她,就是塔拉·韋斯特弗。

她在17歲前未曾踏入教室,卻成功地進入了哈佛、劍橋,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

《當你向鳥一樣飛往你的山》是一本傳記,卻比小說還有吸引力。作者塔拉出生於猶他州一個普通的摩門教教徒家庭,父親堅信末日論,一直爲直接末日做準備,母親則是一名助產士,家中兄妹姐妹甚多。在她好不容易逃離那裏,來到楊伯翰大學學習,心中卻怎麼也放不下——從未走出過大山和爸媽教育對他影響。

“這使她形單影隻成了同學眼中的怪類,他無法融入他們生活。她在書中寫道:我可

以上學,可以買新衣服,但我始終是塔拉韋斯特夫,不管怎麼打扮,我們始終不同。我內心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令人作嘔,任憑衣服無法掩蓋。”

塔拉的身上,或許就有我們自己的影子。現實中,在挫敗之後,就覺得自己是別人眼中的怪類,是一隻無力飛翔的笨鳥。

這讓我想起國小時要參加火炬銀獎,先得過了學校的火炬銅獎選拔賽。自己在賽前準備的十分仔細認真,卻因爲上臺太過於緊張,導致自己在臺上一個詞都說不出來。緊攥的拳頭,臉上一顆顆不斷滲出的汗水和那種強烈的壓迫感與窒息感依舊曆歷在目。那次我連學校的火炬銅獎都沒能通過。對於從小到大一直追求優秀的我來說,這是一次致命的打擊,讓我消沉了好一陣子:每天一放學,不是一頭扎進枕頭裏,就是瘋狂寫作業,或是無故發呆……真不知道哪些痛苦的日子如何煎熬!

爲了幫助我走出那片陰影,最要好的同學小賈,在放學後,我倆同坐在空蕩蕩的操場看臺上,一起看足球場上踢球的少年,一同默默仰望天空。此時無語也許是一種最好的療愈方式,陽光穿透厚厚的雲層灑在我們的臉上。小賈的鼓勵與陪伴,打開了我那扇緊閉的心門,陽光透過窗戶溫暖了那陰暗的心田。我從這次“小事故”中漸漸走了出來,我深深地意識到:一個人的覺醒或許可以是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對自我和外界的認知侷限。總有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自己是你值得發現的,只是你是否願意覺醒而已。

塔拉也是如此,在知心朋友的幫助下,經過多少的努力,衝破了厚厚的莢膜,經過我們難以想象的努力付出,考入了大學走進了劍橋,最後“啪”的應聲破裂,破繭成蝶,成爲了普通人眼中的精英人士,她有成爲了對抗家庭失去家人和自己過往割裂的父母眼中的叛逃者。作者終究在自我覺醒、自我救贖、自我重塑的過程中成爲獨立和更優秀的自己。

如今,父親把我送到寄宿制學校讀書。母親總是放心不下,父親總是說母親管得太多,要讓我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學習。確實離開父母身邊去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對我是一大考驗,特別是那快節奏的學習生活,總是把我弄的一團糟。面對這樣的困難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救贖者,自己暗下決心:一定要離開安樂窩才能振翅飛翔,翱翔天空。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願你我像本書的作者一樣勇敢、無畏、最終尋見屬於自己的山,並站上高山之巔!如果我們把自己比作一隻來自大山的鳥,我們就應該像這本書的作者一樣成爲一隻勇敢飛翔的鳥,不畏懼擺脫無知這條充滿荊棘的路,不畏懼艱難困苦的環境,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並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經驗,讓自我救贖,自我重塑,都是爲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此時,耳邊縈繞着從遠處的天空傳來陣陣旋律:“做一隻笨鳥,試着飛得更高,橫衝直撞,穿越風暴,總會飛到到晴空之上!”

篇十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塗楚瑜

一年前,媽媽買回來這本《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第一次讀,我能記住的就是這個家裏永遠有人在受傷:頭破血流、嚴重燒傷。讓我感到疑惑的是爲什麼他們受傷和生病以後不去醫院?好幾次,看到他們受了那麼嚴重的傷,我都擔心他們會很快死去。雖然都活下來了,但是要麼留下了嚴重的傷痕、後遺症,要麼就是性情大變。而且,他們都不去學校學習,而是在家裏聽父親講一些宗教的東西。總之,是一種讓人窒息的感覺。

我跟媽媽說:“這真是一本奇怪的書,我根本看不懂。”媽媽說,當你看不懂一本書的時候,你可以適當搜索一下關於這本書的作者介紹或者是別人的一些讀後感。

於是,我試着去網上檢索。網上說:這本書是作者塔拉的自傳,她是如何通過學習,一點一點地對自己過去的環境、信仰和心理進行反思,最終擺脫了家庭帶給她的身心桎梏。讀了第二遍,我還是一知半解。直到最近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看着中國共產黨如何在黑暗、落後、壓制的“泥土”中一步步,從無到有、從步履蹣跚到如今的堅定昂揚。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所要表達的要義。這兩者彷彿是時空交錯中,出現的兩條運動軌跡相同的平行線。書中,塔拉生於山谷,長於“泥濘”。

因爲家裏的權威——父親,是虔誠的摩門教徒,也是一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他的偏執、迫害妄想症讓家人一再受傷,不只是身體上,更是心理上。在塔拉沒有走出愛達荷州的山谷之前,她對這些傷害和管控習以爲常,沒有產生過半點懷疑。但是,隨着哥哥泰勒考上大學,離開這個糟糕的生活環境,並且她看到了哥哥泰勒身上的轉變,她似乎有所觸動,她開始思考並擔憂自己的未來。在泰勒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塔拉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與正常的生活、與真理世界有如此遙遠的距離。於是,她更加努力。最終,一個從未進過學校的17歲女孩,考上了楊百翰大學,並且遇到良師和伯樂,一路向上,相繼獲得了劍橋大學碩士、博士學位。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髮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其間,屢次因爲家庭和家人的原因,塔拉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一度患上了夜遊症。學業也好幾次差一點半途而廢。幸好最後,在更多的知識“武裝”下,她徹底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和影響,飛向了屬於自己的高山。再回到一個世紀以前的中國,軍閥割據、列強瓜分,生活在這片土壤裏的四萬萬同胞,大部分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可憐而無助。更糟糕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麻木、遲鈍,不敢反抗。在去日本、德國、法國等地留學之前,李大釗、陳獨秀等最早的一批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雖然對當時封建、落後的舊中國有諸多抨擊,比如,創辦《新青年》雜誌,啓發民衆思想和覺悟;比如,嘗試“無政府主義”。雖然有一定成效和收穫,但是,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什麼。而且,這條道路上,還有來自於各種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和阻撓,甚至是生命威脅。後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更爲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和四萬萬同胞指引了革命的方向。

一代代共產黨人在學習中覺醒,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飛向了屬於自己的高山——富強民主的新中國。是什麼促成了以上兩者的轉變與成功?書的最後,塔拉說是教育讓她實現了涅槃重生。

那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爲何能取得成功呢?我想,是知識和真理的吸引,讓人們在不斷學習中覺醒、蛻變。不只是本書作者塔拉,不只是我們的國家。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座真正屬於自己的山,通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我們走向更加寬闊的道路和熠熠閃光的遠方,最終飛向屬於我們各自的山。相信“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會油然而生。

篇十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滕欣怡

我們的生活在輪迴——四季輪迴,晝夜輪迴——在永恆的變換中輪迴,每完成一次輪迴,就意味着一切未有任何改變。我曾相信我們一家是這不朽模式中的一部分,相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會永生,但永生只屬於大山。塔拉在書中寫道。

初看書題,覺得塔拉一定是一位成功學大師,與勵志書籍沒有任何的區別,而這類的書籍,總是以作者成功的經驗與一帆風順的人生對讀者進行說教,毫無可借鑑之處。而讀完書後,我才發現,你當像鳥是無畏,而飛往你的山是逃離。

書中的作者塔拉,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在考試時不會填塗答題卡,被監考老師認爲是故意開玩笑,她出生在一個極其扭曲畸形的家庭中,從小在壓抑下長大,哥哥肖恩,在塔拉長大後穿着裙子、塗着口紅去參加派對時,用下流骯髒的話形容她,並出手揍她;父親患有躁鬱症和被迫害妄想症,曾經因爲塔拉把電視關掉而自己無法打開對妻子大發雷霆,母親只好縮着身子爲狂躁的父親修理電線。甚至,在這個家庭裏,孩子們沒有出生證明,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時出生。

這個家庭太過無知,使得年幼的塔拉被迫去迎合這種畸形而成長。

這部作品給我最深的感受是:真實。沒有隱瞞,沒有故意展現的美好。塔拉的父親不讓孩子們去上學,認爲那是政府的詭計,是他們想要把孩子帶離自己身邊的計謀。這些話再熟悉不過,在他們壓抑孩子天性與主見時,只有一句:這是爲你好。

約翰·斯圖亞特聲稱:“許多個世紀以來,女性一直被哄騙,勸誘,推搡和擠壓在一系列扭曲的概念中,以至於現在不可能再去界定女性的天賦和報復。”也許許多的女性受到的家庭教育是順從,小時候順從父母,順從兄弟,順從長輩,長大後順從丈夫,而一切,都是無條件。雖然邁入新時代,但是女性的人格依然不斷地被弱化,擺脫不了如此桎梏。從小順從的塔拉,在男性主義的教育下,穿上裙子,就會被稱爲“蕩婦”,從小便揹負哥哥叫她“妓女”的罵名。在塔拉沒有做錯任何事的情況下,肖恩會把她的頭摁入馬桶,會把她按在牆上毆打,而母親只會說,是她記錯了,哥哥沒有做錯,這一切,都會在哥哥一句“對不起”中草草了事。在《再見,螢火蟲小巷》中,多蘿西,也有同樣的經歷,從小父親毆打她,辱罵她,而母親從不說父親一句不是,而是轉過身責罵多蘿西。

在這般扭曲的生長環境下,塔拉從未放棄。她會感嘆新環境的美好,在她的世界裏,一切像童話一樣奇妙,一切都閃閃發光,即使自己腳踩深淵,她看到的,仍是頭頂的漫天繁星。在壓迫下輕生或失去生活信念的女性太多了,在自己生命完結後,只成了男性主義者嘴邊的“笑料”。但是塔拉,她以自己的力量證明了,“我,不會輸。”從一個沒有見過肥皂的小女孩,通過自己的自學與不斷努力,考上了楊百翰大學,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兒時的恥辱通過自己被深深埋葬。這在我心中是最強的女性力量,在這條不斷自我救贖的過程中,她沒有因爲否定、嘲諷而停滯不前。她最終做到了,她生活的價值,比那些自視清高的男性主義者,都要強上千百倍。

有人說,女性敏感至極,總是關注於一個悲劇的細枝末節,只爲自己爭取權益。那麼,我們如果只關注一個悲劇本身,那麼如同塔拉這樣成長的悲劇會變成十個,一百個,一千個,從悲劇中成功救贖自己的也許只有塔拉一個,但墜入深淵的女性是則其餘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曾經聽聞一個男性讀者評論《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是在“無病呻吟”,是無關緊要的事。但是,讀完書後,我想說,如果從小從未上過學的是你,如果被長釘刮破腿後父親若無其事,毫不關心你,你會怎麼想。如果只因爲這一個個利刃扎中的不是你,就是無關緊要的,那麼,我真切地爲你感到可恥。這本書掀起了一片爭取女性權利的浪潮,我只希望,在不公平的待遇下,

女性能夠無畏地爭取自己的平等權益,使自己的羽翼變得不再血跡斑斑,勇敢地飛往自己心之所向的大山。

約翰·斯圖亞特在探討女性力量時還說過:關於女性力量,這是一個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希望我們能夠爲了這終極的答案,勇敢去爭取,點亮問題的盡頭。

篇十三: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林晨希

《你當像鳥兒飛往你的山》講述了女孩塔拉從大山了裏出來,通過教育來改變自己的故事。

她有一個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家庭。

她的父親偏執,偏執中帶着瘋狂。

他堅信上帝會安排好一切,世界末日會來臨,而虔誠的自己會被保護,所以家裏人不用看醫生,哪怕血肉模糊,哪怕慘不忍睹。

她的母親盲目,盲目的令人心寒。

她完全支持丈夫的一切行爲,好像沒有沒有自己的思想。對她來說,丈夫的一切行爲是對的,哪怕傷害女兒。

他的哥哥暴躁,暴躁的讓人害怕。

他多次把妹妹的頭按摁進馬桶,甚至在妹妹回家時遞給她一把帶着血的刀子,說:“自己解決自己更好。”

十七歲前,她就在這麼一個扭曲的家庭,在垃圾場的廢銅爛鐵,和她的家庭爲“世界末日”而籌備物質。

她怯懦、崩潰、自我懷疑,覺得內心裏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

十七歲後,她踏入從未踏入的教室,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

知識給了她新的生命,新的生活。

《你當像鳥兒飛往你的山》是逃離,也是救贖。

而這個女孩就是作者她自己——塔拉·韋斯特弗。

她就是那個傳奇,教育使她獲得了新的生命。教育讓她用新的角度看待問題,她知道了生病要看醫生,人要讀書,外面的世界也是很美好的,她開始重新審視父親交給她的“知識”,她知道了父親對與世界的認識是錯誤的,教育使她又勇氣逃離了她的原生家庭,學習的道路曲折,好在她沒任憑自己墜落,她勤奮努力的學習,改頭換面成爲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而這也使她和家庭脫離了關係,她並非不愛她的家,她的父親也不是不愛她,她去英國上學,父親首先想到世界末日無法驅車接大洋彼岸的女兒回家。可他愛錯了方式,他不給塔拉自我選擇的權利,而是強迫塔拉按照自己給她規劃的路走下去。塔拉說:“你可以很愛一個人,但仍然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我這一生中,這些直覺一直在教導我一個道理——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塔拉·韋斯特弗

篇十四: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黃奕晨

合上這本書,書中主人公塔拉的種種經歷在我眼前遊動。誰又能想到,那個從山地長大從未上過學的小女孩竟能取得博士學位。

這本書記錄了塔拉的成長過程。她生在巴古峯山下名副其實的偏遠山區。她的父親半瘋,整整17年沒讓她去上過學。她在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自己是怎樣從那個黑暗狹小的家中走向光明又充滿未知的大世界。

初到大學的她,無知又窘迫,考試時多次拿到不合格。但在得知正確的方向之後,她便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她每天背誦課本到凌晨兩三點後,成績從D變成了B,最後變成了A。如此巨大的蛻變,來自於她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背後付出的艱辛。她沒有到大學就放飛自我,而是把自己關在圖書館裏,日復一日努力,希望能夠彌補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並且超越原來的自己。正是這份努力帶給了她獎學金,以及到劍橋大學留學的資格,最後取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她用她的努力飛出了一個新的世界。

她從大山中飛出來的經歷讓我想到了雲南華坪女子高中的女孩們。她們一樣都出生在貧困家庭,一樣會有原生家庭的阻礙,但是她們也和塔拉一樣,在不懈的努力拼搏。在華坪女高,女孩子們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牀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裏,有女孩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張桂梅校長的吼聲從小喇叭裏傳出來。張校長用溫暖和嚴厲的愛給她們創設了努力的環境,帶領着鄉村女孩們努力拼搏。華坪女高建校12年已經有1804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在這裏出發,她們像鳥一樣飛往她們努力要去的新世界。

只要不放棄,不拋棄,也可以如書中的塔拉一樣熠熠生輝。人人都可以通過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唯有努力,才能彌補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達到你以前只能仰望的那個位置。想想塔拉和大山裏的女孩們,她們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越努力,越幸運!她們的成長都獲得了別人的幫助,從大山裏走了出來,飛往光明寬廣的世界。以怒放的生命,努力拼搏的精神,向世界表達她們飛出來的倔強。用努力,來超越,來飛向天空,遨遊世界!這,是我的夢,我相信也是世界上每一個女孩應該有的夢!

篇十五: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後感

殷若芸

這是一部新人處女作,上市第一週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比爾?蓋茨曾評價:“《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文中講述了一個叫做塔拉的女孩的故事。一家人在塔拉父親的偏執的思想下恐懼不安。塔拉爲自己受到的對待感到憤怒,她站出來與父親對峙。她決心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塔拉試着走出大山,從非理性的恐懼與信仰中解放出來,直到這時,她才發現了外面世界的美好。多年後,塔拉與父母不再見面,這種分離,卻給塔拉帶來了平靜。本書的最後,塔拉原諒了父親,用知識和理性創造出自己的世界。

“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裏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座大山,有人一生在山腳仰望,有人在半山腰徘徊,有人登上山頂上後止步不前,有人在山的那邊,遇見了新的山。

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說了纔算。塔拉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拽了自己一把,終於走出心中的山,來到山那邊——心中嚮往的地方。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兩句都是塔拉對她的家庭的態度。面對摩門宗教的束縛和父親分裂的精神,在這種雙重壓迫下,塔拉堅持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獲得劍橋和哈佛的雙學位,使自己和自己的思想走出大山。

就如同未睜開眼睛,我本以爲這個世界是黑色。

如果沒有見過陽光,我本以爲我喜歡的是黑暗。

塔拉就像一隻鳥,飛往她的山。

最後引用塔拉的一句話:“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僞,背叛。”

“而我稱之爲: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dongwu/niao/jg51v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