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推薦6篇)

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推薦6篇)

  • 關注:2.05W次

篇一:如果不是那場作文800字

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推薦6篇)

雨疏落葉,秋意已不知不覺地在城市中蔓延,溢到每個角落中去。

我撐着傘,踱步在雨中,感受着夏去秋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雨愈發大了,行人加快了腳步,本以爲只有我在匆忙之中享受着慢節奏的時光,路旁亭中,一位老人不慌忙在石案前徘徊不絕,絲毫沒有對雨大的察覺。

我進入石亭,看那幾案上星羅棋步地擺着一盤圍棋,棋到中局,黑白雙方不分上下。那老人見我不語,叫我坐於他對面,就這樣,一場較量開始了。

記得我兒時曾學過圍棋,黑白交錯,也略知一二,與老師學棋,倍感興趣,便一心下棋,取得五段的成績,就再未與棋局見過面。

我見那老先生鬢角己白,留着一束整齊的鬍髭,兩頰顴骨凸起,戴着一雙清亮的眼鏡,兩鏡片後一雙明亮的眼,雖人已暮年,不失銳鋒之氣,緊盯着棋。我下了一步“飛跨”,於黑白紛飛之中謀取生機,他高聲日:”好!這步好!亂軍之中破敵而出,反勢夾擊敵方,好啊!”,兩眼角深深的魚尾紋簇起,如水中擊石,盪漾開來。我與老先生從南殺到北,從西戰到東,橫跨華夏大陸,縱覽四海五湖,上至天庭,下到北海,翻江,披雷,不可開交。敵若”聲東擊西”,我就攻其後帳,偷其領地;再若”金雞獨立”,我則凌空跨斷,步月登雲。在老先生的叫好聲中,棋到尾聲,”大劫”已收,清點數目,細棋一盤,精彩無比。

雨依舊不停,在地上擊起白,樹也作響,清靈。

觀雨景之際,我問老先生:”棋,究竟有何魅麗,讓您癡而忘返,暮老之年仍葆一顆靜心,梨梨靜樹般下圍棋?”“棋,乃先人留下的文化。下棋,可知先賢治政之本,知朝代興廢之由,知個人修身之要,感悟人生,勝過茗茶芬芳……”古有歐陽修號自醉翁,”六一”之中有棋一局,才得以以棋修身,寫文,佔據文壇一角;又有關羽”刮骨療毒”時以棋解痛,方爲虎將膽忠心誠;再有竹林七賢快活玩樂,琴棋書畫不離手。老先生又與我說,“如今科技引領時代潮頭,古典的文化瑰寶已被世人淡忘。”文化的魅力,舒天朝暉,是民族的魂魄,是國家的寶藏,是世界的瑰寶。看文化,靜水流深;傳文化,海納百川;踐文化,葳蕤生香。

雨微微地下着,更應說是下霧,煙雨微茫,陽光破雲而出,驕陽。

我與老先生道別,他臉上的皺紋舒展,那束鬍髭在秋風的吹拂下飄起上揚,我揮手,直至被人羣淹沒。

如果不是那場雨,我就不會邂逅老先生繁花似錦的靈魂。

棋開得勝贏功成,雨停霏開見天光。

一枝獨梅傲雲翳,使得華夏斬蒼穹!

篇二: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

梯田層層疊疊,如鏈似帶,高低錯落。潭中倒影被江南淅淅瀝瀝的梅雨撕扯粉碎,向四周盪漾。

懷着一覽江南“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的雅興出遊,卻與連綿陰雨撞了滿懷。“雲遮寺”“柳拂橋”自然是未曾謀面便隨雨遠逝。我無奈改變行程,去到當地瓷師家中。他家族的制瓷歷史已有幾百年,繼承先人的技藝,製得的名貴瓷器比比皆是。或是一晝夜燒製的等候,男人立於窯前,等待着心血的蛻變。他緩拉窯門,向內窺視,窯內火光映在瞳仁上,散發着光芒。窯內瓷色也不盡相同:最外部是普通的白瓷;再向內望,先是一點意外的斑斕,然後便是五色齊放:海棠紅、茄皮紫、月白、天青、米黃……而當目光到達窯中心的“大肚區”,彷彿世界靜謐停止了一般,一尊大紅色耳瓶佁然矗立在眼前,瓶身竟如同旺盛燃燒的火焰般絢爛!待窯內溫度降低,他俯身端起耳瓶,手指輕觸瓶身,反覆摩挲。造化之下的鬼斧神工,竟賦予它如此平滑的質感。雨滴竟都無法在瓶身停留半晌,轉瞬滑落滴入水窪。

心田的滄桑都積澱於瑰魅多變的色彩之中。

“不如,叫它霽紅吧。”他喃喃道。他告訴我,開窯的剎那是作爲瓷匠的他內心最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之時。釉彩在瓷胎上交融流佈,或如天接雲濤、或如雲蒸霞蔚;或如大浪淘沙,或如羣山疊翠……各式絢麗繽紛都在長時間的焙(bèi)燒中鐫刻於瓶身,妙景橫生,巧奪天工。其潑墨寫意的神妙、瑰麗魅惑的傳神,絕非世間何種丹青妙手可及!

雨漸漸大了,我們回到屋中。望着窯洞,穿過綿綿細雨,彷彿望見了整個歷史……

贛地製得的瓷器,早在宋朝就聞名於天下。其與江蘇官窯、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河南汝窯並稱爲宋代五大名窯。但時過境遷,輝煌了將近一千年的瓷窯卻因戰火和饑荒沒落,手工藝人的生活舉步維艱,不得不另謀生路。而他卻從未離開。唯有豐年累月的固守一窯、心無旁騖地定誠一心,才能燒製出傳世奇瓷。心既是一口窯,看各人能創造出些什麼事物。這種堅守,無不是在考驗瓷匠的匠心。

心緒亦瓷窯。

大片陰雲飄過,雨勢漸小。窗邊擺放着的正是剛燒製出的“霽紅”。此有“雨過天晴、紅霞滿天”之意,極具詩意禪味。又或是“祭紅”?以此祭奠心中種種過往。瓶身刻着的,無外乎不是草木鳥蟲;但卻形象迥異,不盡相同。松柏秀而繁陰、高古奇絕;蟲鳥則蜷足縮頸,有觸之即飛之感。此則魂魄,蘊含着屬於它的獨特命運,奇而不異,秀而不豔。

好的瓷師,假借自然之手雕刻焙燒出集天地靈氣於一體的瓷器。在釉彩、溫度、土質都恰到好處之時,製得蘊含匠心的珍惜之物。紅瓷映着窗外,雨滴敲打瓦片的聲音再度減弱,些許便不再聽到。灰濛的天空在瓷中變得火紅。先是一個亮點,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地變成一團火球,光芒萬丈。陽光自窗外射進屋內,正映照在“霽紅”上。

雨過天晴,紅霞滿天。

正是這一場雨,架起了古今的橋樑、賦予其文化的底蘊、創造出完美的邂逅。

微風拂過,窗外的潭水泛起陣陣漣漪。

篇三: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

羣山連綿,惹起一簾空靈雨幕,暈開點點微茫薄煙。崇山峻野之間,一抹儒雅的天青。

着素衫,持竹傘,一醉碧水江南。我側身坐在狹長的小舟,微雨柔和地泛起船板,盪漾出與遠山翠色相稱的清波。船頭,撐船的老者頂一篷斗笠,攀緣着岸邊的纜索,牽着小舟攏向渡口,一面唱着輕歌,一面霍地上了岸,攙扶我站上橋口,眼帶笑意地說:“歡迎來到青花瓷的故鄉,瑤裏。”

漫步於煙雨之中,撐着傘七轉八彎。兩旁,青磚黛瓦,流水人家。幾位婦人隨和地收着衣物,輕盈如飄雨。踏過板凳橋,撫過青石瓦,隻身穿過狹窄的小巷,羸弱的細流順階而下,潤透了薄汗青衣。微感倦意,便撥開靈動的芭蕉葉,拉起鍍上銅綠的門環,欲尋一間客棧稍作休息。

雨簾從牌匾的棱角墜下來,飄散出冉冉檀香,如歌舞,似水墨。小院內紅柱黃瓦,架起一方舒展的小亭。亭下,一張修長的方桌,一位寧靜的匠人。不禁起了雅興,向近處探了幾步。於是,見他眉目斑白,髮梢和鬍髭長而有致,深邃幽深的瞳仁折射出千年不朽的堅定,一派清風般的瀟灑中,鑲嵌幾分凝神的專注。他從宣紙上端起一個素坯,微側於掌心。幾根手指挾着一根細長的軟筆,從天青的硯臺上浸染無華的墨色,筆管輕磕硯臺邊緣,清幽滿溢,便有墨汁欲滴,竹石相碰,如繡花針落地般細膩的迴音。略用三分力,掐住竹管,搖動手腕,中鋒勾勒出輪廓,側鋒渲染着底色,露鋒點綴了細節。筆尖折轉,色彩濃淡,灰白色的素坯上儼然浮現煙雨般粗細的線條,似幾條蜿蜒的溝渠曲折迴環。走筆至此,見萬壑歸流處,便是千里江山,青花爛漫,宛若千鍾美酒,繪出古色古香的江南風韻,吟唱雋永深刻的劍膽琴心……

雨落飛檐翹角,滌盪了喧囂熙攘,洗褪浮華。亭中四角,皆有一口端莊典雅的青花瓷。粗細勻稱的瓶身,釉色晶瑩如雨露,湛藍的牡丹花開月圓,恰似國色天香的姣好容顏,一枝一葉皆爲含苞待放,一明一暗皆爲嫣然綽約。青花之下,兩條小巧玲瓏的錦鯉躍然而起,濺起點點呼之欲出的水花,如同打撈起這一抹飄逸皎潔的月色,泛起前朝傳世下來的微波漣漪……

“小夥子可喜歡這釉下青花?”賞着青花瓷,我迷了神,被他一驚。

“欲得上等天青之佳色,必求恰爲相宜之溫溼,唯煙雨者爲適。”說着,便伸手指向不遠處的山腰。

幾蓑縹緲煙波,籠罩在山間遊離,淡淡朦朧了翠色深處。緣他所指,方是一座汝窯。洞口極狹,被空濛山色隱去了大半,但若隱若現、似有還無的,是有跡可循的火光,彷彿這青山煙雨的心跳,生動而熱烈。

雨打竹傘,喜落心房。這是生活的新雨,濯洗了我浮囂躁急的靈魂;這是文化的煙雨,牽引了青花瓷生生不息的悠長。也許,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崇樓華堂也都淪爲草澤,但那朵朵風雅精緻的青花,卻依舊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

山林中,淫雨霏霏,簇擁在我身旁的,是天青色的雲煙。

篇四: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

雨大如豆,驅人散,卻慶幸,識得這般,相逢一剎,圓美滿。

銀絲玉柱雜雜而下,映襯着漆黑天幕,本是泛舟於湖州水道,悠然自得,卻突襲奇雨,破壞了心境,顧不得街邊綠樹紅花,只是埋頭踱步走向前方人家。

到了一家庭院,站於青黛瓦磚築成的牆壁之前,拍去身上細雨,擡頭看去,工工整整四個大字:”修已制筆”挺立在硃紅牌匾之上,未等細想,便被刺骨寒風催促着踏進院內。

原本外形曠大的庭子也被避雨的遊客擠滿,找到一處無人的地方坐下,聽着衆人高談闊論卻絲毫不起興趣,反而目光前方一位壯年男子站在四方木盆前的樣子吸引了我。只見他一手拿着萬字紋的角梳,另一隻手攥着毛料反覆刷洗,一按一晃,一梳一拔,便挑出無鋒的絨毛,再將筆毛鋪開卷起,反反覆覆,最終用力一按迎春花般的筆毛便綻放開來,輕置一旁,這半成的筆毛已然完成。

雨越下越大,我起初好奇的心似乎被他重複的動作消磨殆盡,無趣的在一旁走動,卻偶然看見青磚上帖着的一張簡介,遠遠望去只見兩個紅色大字躍然眼前,”湖筆”一剎那,萬般感觸涌入心頭。

擇筆、水盆、蒲墩、刻字。這位壯年筆匠好似從不被外界干擾,有條不紊地進行着一切步驟,似用湖筆爲媒介與時間相處,不慌不忙。他眉宇間充斥着虛靜純一與修已慎獨,彷彿用製造出的湖筆染上自我心靈的純色,書寫霽月光風,歲月繾綣。

雨,漸漸停息,只是霏霏如絲。我好奇他是怎樣堅持到如今?又有多少泥淖被他跨躍?可他那靜謐的狀態,我實在不忍打擾,但透過他那溫暖的雙手與期盼的眼神不難看出是對傳統文化的無痕真愛亦是傳承與發揚的桑弧蓬失。

雨停、天亮。他雙肩上扛着金燦燦的陽光,雙手裏握着千百年的載體,淵亭嶽峙、琨玉秋霜。我望向他——文化發揚的希望。

湖筆,是尖齊圓健的品德匯聚;

湖筆,是筆墨紙硯的文化傳承。

我手裏緊緊抓着一支湖筆,閉上雙眼,觸摸時間的筯骨,傾聽歷史的花開花落,濤走雲飛。縱有黃沙漫漫掩蓋過往歲月,波濤滾滾淹沒歷史潮流;可湖筆之文化傳承不可中斷,它始終會讓中華兒女鉤深致遠,與趙孟共享純靜之樂,與孔聖相談仁義之德。

若非此雨,或許難逢湖筆;若非此雨,或許難見匠人;若非此雨,或許難懂傳承。感激於此場大雨,讓愚頓的我與怡然的他邂逅,讓無知的我與傳統的湖筆共振。

此物、此人、此精神應於屢變星霜中銘記於心,百堵皆作。

篇五: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

雨開始下了,細細密密的落在屋檐上。

我們奔向附近的一家破舊大院。院中一名中年男人正用彎刀掛着什麼東西,地上散落着動物的毛髮,細看來應是牛的。他將牛皮展開掛在一個架子上,轉身來拿針時,纔看到了我們。經交談我們得知這中年男人姓王,是開皮影戲戲院的。我們驚異着竟然還有人從事着這門行業,我卻突然憶起逝世幾年的爺爺以前就有這門手藝。

王師傅正在磨刀,他面前擺放了十幾把刀具,大體相同卻又各有不同,每一把都是鋒利無比,閃着寒光。我回憶一番,猜測他要採用的是“推皮運刀”的雕刻手法,所以刀子就有十幾把,每個雕刻刀路對刀型都有很嚴格的要求,不同的刀路要用不同的刀型。爺爺在世時常與我念叨起這些,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多少懂了些。

雨還在下着,越下越大。王師傅拿着砂紙正在打磨牛皮,刺啦刺啦的聲音伴着雨聲在無聲地房內響着。王師傅擦淨壓好牛皮,又拿起了另一塊。那塊牛皮看起來已經處理好了,被放到一張設計稿上,描繪着輪廓。王師傅的手很穩,劃出的線條平整而又利落。隨着細節一點一點被描繪出來,我也看出來了,這是一個女人的樣子。

王師傅告訴我皮影戲中的特點鮮明,模樣美麗的。兒時的我總能看見爺爺眼神空洞,視線縹緲的模樣,他總是念叨着皮影戲後繼無人了,寶貝着那一張張皮影不讓我碰。那時的我不懂,但看着眼前介紹起皮影眼中就好似有了光的王師傅,我好似懂了些什麼。

雨漸漸小了,涼爽的風順着門縫吹來。王師傅將皮影壓好,錘着自己的腰,活動着筋骨。我不禁問他,值得嗎?將半輩子時光壓在皮影戲上。值得嗎?爲皮影戲壓榨自己的身子。值得嗎?

值得。

兩個字被他說得鏗鏘有力不帶一絲猶豫。

王師傅點上一支菸,也不抽,就讓他慢慢的燃着,不同於城市中煙味的刺鼻難聞,這煙又一種淡淡的菸草香。他慢慢的說着,他也曾想過放棄,但一想到這種藝術會消失,會在時間長河中被淡忘,就又有了幹下去的信念。

他說這門技藝看着簡單實則複雜,隨着老藝人相繼去世,幾經培養的一批批專業演員有的攀了高枝,有的調離本行,有的下海,皮影藝人隊伍已經乏人。他還說唯一的皮影劇團家底虧空。老劇裝出不了臺,新劇裝置買不起,燈光、佈景等等更是奢想,排新戲更是想入非非了。所以他也就更不能放棄了。

回過神來,我嘆息:

這世界上還有多少種戲是在光的照射下用布來演繹的?

這世界上還有多少種戲是以獸皮製成人物來表現的?

幸好還有老人們在堅持、傳承。

雨已停歇,天色向晚,零散的幾隻歸鳥停息在院落,樹葉被風吹得輕晃,蟬聲隱匿,日暮生變我依依不捨告別而去……

篇六:如果不是那場雨作文800字

南方的雨,空靈,靜雅。

盛夏之期,彩雲之南,我有幸第一次置身於蒼山洱海之間,悠長的深巷,古老的青石板,歲月的痕跡隨處可見,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天空下起了雨。我融進了雨簾中,一路潤溼着那淡雅的清香,一路尋覓着那斑駁的磚牆……

小巷轉角,便又是另一條窄窄的小巷,彷彿一道夾縫,隱約之間瞥見有一位老嫗,在忙着手裏的活計。

我忍不住好奇地輕盈而去,只見老嫗坐在院落的亭臺上,手持針線一針針起,一針針落,指尖與針纏繞在刺繡上,一雙佈滿老繭的手在針絲中來回穿梭。她的顴骨嶙峋,比較突出,頭髮梳理得十分利索,看不出一絲的凌亂,根根銀髮,半遮半掩,若隱若現。

老嫗沉浸在嫺靜的刺繡世界裏,如靜水流深;我則沉浸在美妙的針線世界裏,如行雲繚繞……我彷彿在行雲流水間出神入迷,不經意間竟忘記了自己靠在虛掩的門上,差點一個趔趄。老嫗發現了我,我醒悟到那是私家院宅,冒昧闖入是不禮貌的,禁不住一臉的不好意思,本想快步離開,她卻叫住了我,並招呼我過去避雨,她的目光慈祥溫厚。剎那間,我沒有猶豫,輕快地走過去,靜靜端詳起來。

一座白族名居,一座古榭亭臺,一方寬敞的院落,一口碩大的染缸,老嫗告訴我那是用來做扎染的。伴着幽幽的草木香,老人將她剛剛刺好的布用木夾和細線纏繞成固定的形狀,再輕輕將其投入藏藍色的染缸中,又緩緩扎染。微風徐徐飄過,我彷彿聽到了墨一樣濃稠在白布上暈開的聲音,它們肆意的在白布上奔騰着,舞動着,在古染纈中開出一朵朵“奇葩”。

雨還在稀稀密密地下着,老嫗見我一臉的入迷,便和我講起了她的故事。許多年前,她和老伴就是在一個扎染院子裏相識的,扎染見證了他們從相識到相守的種種美好,但老伴前幾年因病去世,她獨自守着扎染的手藝,一則用扎染來懷念過去,二則用扎染來傳承工藝……

扎染過程中悅耳的聲響將我的思緒惹起,我彷彿看見了晶瑩的水珠從翻飛的染布上飄然滑落,滴在青石板上,又迸濺而出。

一場煙雨,邂逅一段情懷。閉目冥想,一個被時間遺忘的技藝,神祕而古老,靈動而深刻。不知多少個日夜,她都在與針線作伴,一針一線,一朝一夕,以針爲筆,以線爲墨,書寫自己的回憶!傳承古老的工藝,讓我敬佩,讓我震撼!

日暮生出了漸變色,緩緩映入我的眼簾。雨已停歇,天色向晚,零散的幾隻歸鳥停息在院落,樹葉被風吹得輕晃,蟬聲隱匿,我依依不捨告別而去……

那場雨,讓我難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yu/3on5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