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民俗文化作文

民俗文化作文

篇一: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作文

王麗娜

春節,原指正月七年級立春日這一天,可中國的春節準備慶祝活動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而且有很多年俗,過年從臘八開始,一直到正月15元宵節結束才得以告終,歷時一個多月,辛苦奮鬥勞作一年的人們在過年前後的這些日子裏闔家團圓,訪親探友,以各種方式來企盼來年的好運。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吃臘肉,二十七,燉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備壇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這首童謠早在清朝就廣爲流傳,他讓我們知道了,老祖宗過年的風俗習慣。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象徵着把一切邪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一年吉祥如意,共同辭舊歲迎新年。

過年包餃子是年俗重要文化之一,除夕夜,各家各戶的剁餡聲此起彼伏,主婦們在廚房裏忙着和麪,和餡兒,包餃子。年夜飯各家有各家的拿手菜,但有一樣東西不能少,便是魚,象徵着年年有魚,這一好彩頭。

想必大家對“年獸”的故事,耳熟能詳吧。每到年三十,人們就在門上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家家燭火通明守歲待歲。正月七年級大清早,躲避了年獸的人們,走親訪友,道喜問好,流傳至今。

紅彤彤的對聯,喜豔豔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春節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重要的一天。還蘊含着許多中華民族悠久的古老文化。

提前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篇二:民俗文化

葛曉波

四溢飄香的年的味道,在每一個人的心裏,在匆忙趕回家的腳步聲裏,在和親人急於團聚的迫切期盼裏,年終歲尾,年,追趕的時間,踏着腳步,伴隨着冬梅俏來的喜慶,攜着喜的喜悅,撲面而來。

鄉村四野,農家小院,已經聞到了年的味道。

印象中,到了臘月,人們置辦年貨的腳步也是匆匆忙忙,去往縣裏的車擁擠緩慢的前行着,人們大包小包往回拎,不管條件好壞,都憋足了勁兒,要犒勞一下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和自己。

年貨算是辦好了,又得忙活着清理、打掃屋裏屋外的衛生,犄角旮旯,房前屋後,裏裏外外,蜘蛛網,都得精心去清理,也許就是想掃去一年的晦氣,過一個好年,期盼來年的順順利利吧!

伴隨着曠野鄉村零星的鞭炮聲,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臘月二十三,小年來到了,人們早早起牀吃麻糖,粘住竈神的嘴,晚上放鞭炮送走竈神,預示着來年的乾乾淨淨,甜甜蜜蜜。

接下來就是煮肉,炸年糕,包餃子,準備過年的食材。農家小院,村裏四處飄逸着肉的香味,年的味道,幸福的年味。

一切都準備就緒,等待着年三十的到來,人們開始放鞭炮,請門神,貼對聯,準備年夜飯,全家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品着年夜飯,拉着家常,說着家裏一年的事情和變化,計劃着來年的一切,還要一起守歲到天明。穿新衣,相互拜年,彼此問候,交換紅包,互換祝福。村子裏,院子裏處處是滿地的鞭炮碎屑,年的味道隨着碎屑的四處飄逸,年,來到了鄉村院落,田間四野,迎春納福,新的一年來到了。

年的味道,不止是熱鬧和團圓,地域不同,年俗民風各有差異,但傳統的中國年,有民俗鄉情文化的精髓,他承載着千年的人們的情感,是特有的中國味,有着濃濃的鄉音,是家的味道,情感的延續。

篇三:民俗文化

張佩瑤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貼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戶戶都一派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景象。

春節開始第一件事便是貼春聯,每當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窗簾,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着,將在宅子裏裏裏外外人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俗稱“對子”“春貼”“對聯”“門對”雅稱“楹聯”。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辟邪,畫門神像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桃木上。在化簡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窗簾的另一種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勞動人民一種驅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倒貼“福”的習俗來源於清代恭親王府。一到春節前夕,大管家爲了陶恭親王的歡心,就寫了許多“福”字叫人貼在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一個人因爲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倒貼了,爲此恭親王很惱火,大管家解釋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現在到福的到(倒)了。表示吉祥之兆。恭親王聽了之後十分高興,就重賞了管家和其他人。事後,倒“福”字的習俗就從達官府地進入各家的老百姓。所以,倒貼福字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啦!

放爆竹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爲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沖天興隆繁盛。

對於我們而言,最開心的莫過於拜年時收到壓歲錢。壓歲錢在民族文化中寓意驅邪除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是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除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兒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祥,平平安安。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其中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因爲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當…當…”。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到處都是歡樂祥和的景象,我們送走送走了舊的一年也將迎來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祝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篇四:民俗文化

李旭

所謂過年,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爲起源於殷商時期。

在中國,春節是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被稱爲“大年三十”,也叫“除夕”。除夕晚上的最後一頓飯,也是一年中的最後一頓飯,被稱爲年夜飯。年夜飯過後,會有熬年夜的習俗。這時候,一家人會坐在一起看春晚,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到了凌晨,家人會一起點篝火,新的一年便在那絢爛耀眼的篝火中降臨,無聲無息。

在民間,有着過小年的習俗。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將竈王畫燒掉,送竈王爺上天,向玉帝報告他所在一家過去一年的表現,爲了讓竈王,上天言好事。我們會在這一天,供奉糖瓜。送行時將糖糊在竈王嘴上。待到除夕再買一張新的竈王畫,將竈王迎回來。

年,要到二月二龍擡頭才結束。在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戶戶都會籌備過年所需要的年貨,有春聯、煙花爆竹,還有各種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把家裏家外打掃的乾乾淨淨。掃除所有的晦氣,迎接新春佳節。表達了一種除舊迎新的思想,將過去一年中,所有的不如意全部拋掉,準備迎接全新的開始。隨後,人們會去購置年貨。每到這個時候,超市裏都是人山人海,充滿了年味,在收銀臺前,一家人大包小包的拎着,身邊是自己最愛的人。遠遠望着,多麼溫馨的畫面。

除夕夜過後,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待洗漱好之後,穿好新衣,這時候,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拜年。重點不在拜年,而是拜過年後的紅包,壓歲錢,新的一年第一筆收入,承載了孩子們的歡樂與期待。早茶之前,當然少不了鞭炮,雖然在除夕夜已經放了整整一晚的煙花,但到了大年七年級,人們依舊樂此不疲,爆竹的聲音隨處都有。

靜靜聆聽,爆竹聲中承載的是對新年的期待和新春的祝願。

今年,我也有一個美好的新年願望,她會一直陪伴我,直到她實現。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都會有所收穫,年年有餘。

篇五:民俗文化

焦維維

春節是中國人中最重要,最隆重,同時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性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2016年將要過去,2017年即將過去。濃濃的年味兒洋溢在我們的周圍。自古以來的習語,“小兒小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臘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去拜年。”

過年嘛,春聯是免不了的特色。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貼春聯是一項重要的活動。貼窗花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它將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的手法將吉事想物、美好願望表現的淋漓盡致,將節日的裝點的紅火富麗,喜氣洋洋。祭祀先祖是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來到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

除夕守歲是爲了迎接新年的來到,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之意。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農曆除夕的最後一餐,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在年夜飯飯桌上,餃子是不可缺少的食物,一是因,餃子形似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二是因,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餡兒裏,以及託人們對新一年的祈望,年夜飯後,孩子們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歲,也象徵着一年到頭都有錢。放鞭炮是漢族傳統的民俗,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爲了驅趕叫年的怪獸,在當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中壘起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春節到了,祝福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圓圓滿滿。

標籤: 民俗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mq3x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