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履痕作文(精選13篇)

履痕作文(精選13篇)

篇一:履痕作文

履痕作文(精選13篇)

蔣易辰

每次和母親去買鞋,她總是會無限感慨地望着我的腳說:“又比去年大了一碼。你小時侯,才這麼一點點,粉嘟嘟的。”年復一年,那些個大大小小、或新或舊的鞋子像年輪一樣,走着、跑着、跳着,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

靈動跳躍的球鞋

從小到大,我對球類運動情有獨鍾,在我所有的鞋裏面,運動鞋們算是佔了大頭。被我跑壞的鞋不計其數,長大了,籃球鞋更是“鞋不離腳”。雖然是在班裏運動能力不敢自稱老大哥,每次籃球比賽我都是逢場必到,盡興而歸。踩着各式各樣的籃球鞋,周旋賽場,奔跑,急停,變向,出手,橙紅色的籃球應聲入網,照片裏留下的是我與戰靴們的拼搏瞬間。當然失敗也是常有的事,與隊友們完賽後幾雙運動鞋常靠在一起,覆盤過程,總結得失,然後運動鞋們又開始歡快地揮灑汗水,一掃陰霾,人生快意!在學校裏,在公園裏,在小區裏,我和我的籃球鞋們一同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品味成就感。

飛速向前的雪鞋

雖然居住在南方的上海,但是我卻常年備有一雙雪鞋。每年冬天,一家子在長白山一起穿着雪鞋疾馳而下的快感都在鞋子的記憶裏。我們時而急速下滑,時而側身轉彎,你追我趕,那雪板和雪面摩擦的聲音都好像有了節奏。即使偶爾摔跤,那腳上的雪鞋也時時爲我保駕護航。拍拍雪花,慢慢站起,穿上雪板,再次滑行,這馳騁在雪天雪地間的感覺,真有了一種《湖心亭看雪》中“上下一白”的既視感。

莊嚴高雅的皮鞋

平日裏,我並不是一個穿衣嚴肅的人,偶爾幾次正裝皮鞋的經歷,如今想來,頗有儀式感。幼年時鋼琴考級,皮鞋烏黑髮亮的顏色,在安靜的房間裏發出的格外響亮的踏步聲,讓當時的我感受到了藝術的肅穆和音樂的神聖。鞠躬,坐下,深呼吸,手指開始在斑馬線上反覆橫跳。14歲生日禮上,正裝,西褲,皮鞋,讓年輕的我們都不自覺地挺起腰背,憧憬未來的可能性,揮灑奮鬥的汗水,是烏黑鋥亮的皮鞋,見證了我內心的小小波瀾。

一雙鞋,一段故事,那個媽媽口中粉嫩嫩的娃娃已然長大,穿着這些鞋,我們一步步走上前去。在這個和世界交往的過程裏,鞋底和大地摩擦發出的富有節奏的聲音,真情實感,動人心魄。履痕,留下人生的軌跡,成長的腳印。

篇二:履痕作文

何麟佳

我們在綠洲上前行,路途中有大大小小的沙丘阻擋,我們跨越沙丘時,不僅僅是爲找到那方扁舟,更是爲了仔細看沿途的風景,尋找一種屬於我們自己處事爲人的生活方式。

六七歲的冬日,我常常會趴在奶奶腿上,眯着眼打着哈欠,看她做一隻只棉鞋。她用熱水袋捂着我的腳說:“冬天要來了,別凍着了,我做的鞋子厚實、暖和,你穿上就不冷了。”她總是那麼固執,總要親手縫鞋。

依稀記得那畫面,她兩隻粗糙的手,在精細挑來的鞋板上磨皮,小銼刀細細地滑過鉛筆打下的痕跡,細緻耐心、一絲不苟。

片刻後,她又揀來一塊棉布鞋面,棕色的,繞着我的腳筆劃了一圈,戴上老花眼鏡,開啓縫紉機,那雙冰冷的手卻在這個時候無比靈活,鞋面與鞋板在針線間穿梭,有如貓抓老鼠一般,服帖聽話。“試試。”我穿上鞋子,正正好,“舒服吧?”這是第一次對履的記憶。

上了國小,我的好奇心驅使我跟着奶奶一起做棉鞋。卯足了一股勁,我自己握住小銼刀,依樣畫葫蘆似的,學着去磨平鞋板上的瑕疵,卻總是不盡人意,反倒又使鞋板多了些坑窪。“孩子,莫着急,慢些來。”奶奶接過我手中鞋板,一點點修補,握着我的手,教我如何使勁、如何埋線、如何細緻耐心地去縫一雙棉鞋……

粗糙又溫柔的手,輕輕握住我的小手,靈活地翻動。我在那個冬日猶如進入了青草地,有一雙手細細密密教着我縫補;有一雙棉鞋給予我溫暖對抗寒冷;有一份踏實耐心處事的細緻包裹住了我。而我就在這片充滿愛意與溫暖的青草地裏打滾。這便是我對履的第二個記憶。

多年以後的我,很少再回到那個小村莊,對於履的記憶也蒙落上時間的塵埃,靜置於角落。然而,學校中的學工卻再次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那份關於履的細緻流落在我心間。“本次任務考覈最後一項,是做一雙鞋。”老師宣佈道。聽到此處,我緩緩擡起了頭,不禁爲之一震。

接過鞋板、鞋面、棉線,那份熟悉的感覺再次回到我身邊。我拈起銼刀,不急不躁,一絲不苟地磨起了鞋板,我突然感受到了這樣一份從容不迫給人帶來的踏實與幸福感。生活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它不僅僅有翻越沙丘的目標,更包含了細碎、踏實的生活方式。

那雙棉鞋,理所當然地通過了考覈。但它帶給我了遠超於成績的溫暖,它教導我去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它教導我充滿善意觀賞每一處風景,它教導我去尋找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這次對於履的記憶讓我真正體悟到奶奶的棉鞋中包含的智慧。

一雙鞋,它貫穿了我的成長,它留下一個個履痕,我也從中學會跟隨奶奶的履痕在漫漫長路中留下一個個自己的履痕。一步一個腳印,從容不迫去對待所有的美好與新奇。這條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平平淡淡,但不妨爲自己尋種一種方式,用耐心與細緻觀賞一路風景。

篇三:履痕作文

徐悅純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漫長的徒步,從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起,我們就踩下深深淺淺的履痕,奔波輾轉於各地,以不同的方式過完一生。我曾看過錢塘的第一場雪,也踏足過太平洋彼岸的大陸,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是我在世界各地踩下的一個又一個腳印,串起了我對藝術、文化、乃至生命的感知。

我對世界最初的認知起源於一副世界地圖的拼圖,拼圖早已不見,可我仍記得當時放進一塊塊拼圖時的感受,我撫摸過亞洲,非洲,美洲,歐洲…懵懵懂懂地想着那裏的人也和我一樣嗎?那裏又有什麼好吃的呢?也許就是這樣,我年幼的心裏埋下了一顆關於世界的種子。

對世界有了具體的印象是四歲那年。那年正值世博會在上海舉辦,也是那年我在幼兒園裏摔了個手肘骨折,家人爲了緩解我的痛苦和無聊,每天帶我去世博會上。本應令人痛苦不堪的骨折,竟給我行了不少“便利”。關於展館內具體物品的記憶已經不甚清晰,但我牢牢記得一次在西班牙展館的經歷。那天,爲了欣賞當地人帶來的舞蹈表演,我擠在長長的隊伍中緩慢地向前挪動。就在這時,表演的姐姐們看到了我,她們熱情地用手勢詢問我手的情況,並讓我走特殊通道。我又驚又喜,反覆地比劃着手勢道謝,姐姐們笑着擁抱我,還提出和我合影留念。我清楚地記得她們燦爛的笑容綻放在豔紅的裙襬上方,擁抱我時爽朗的笑聲和異國的幽香。即使語言不通,笑容和友善永遠是全世界的通行證。當時,我拿着敲滿章的世博會迷你護照,念着姐姐們的熱情似火,立下決心一定要擁有一本真正的敲滿章的護照。

於是,我的履痕先由家向祖國各地延伸。外婆有每年去杭州的廟裏拜佛的習慣,六歲那年,我跟着她一起到了杭州。到了杭州,自然是要參觀西湖。蘇堤白堤歷史文化是一樣也沒記住,但小時候就開始唸叨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總算有了確切的概念,殘留在記憶裏的是夏風輕拂堤岸楊柳,荷花開滿了池塘,清晨的水滴自盛開的荷花滑落到寬大的荷葉上,引得荷葉一陣搖曳,驚起幾隻蜻蜓短暫地離開了荷花。

再長大一些,爸爸帶我去了西北的甘肅。到了西北,頓覺天地廣闊,在大巴上顛簸好幾個小時,車窗外也是一樣的長着梭梭樹的遼遠荒漠,一樣的黝黑遠山。去參觀玉門關的時候,在車上昏昏睡睡幾個小時,到了目的地跳下車,西北粗曠的風一吹瞬間清醒了不少。眼前是一條筆直的道,道邊也長着梭梭樹,通向的地方似乎只是一個石堆。但是它佔據着我的全部視線,它牢牢紮根在浩瀚單調的原野上,屹立在沒有邊際的蔚藍天空下,每一處凹痕似乎都在訴說着千百年的歷史。大風呼嘯,我竟不敢言語,只能凝望着它的巍峨,它以石壁對抗時間的消蝕,度過千年風霜依然完好,與天空並肩,與星辰同行。

返回車上的時候,我們被一羣賣花環的小女孩堵住了,她們還沒有我高,拿着花環輕輕碰着每一個人。許多人推開了她們,嫌棄地離開了。我跟在他們後面,心裏卻涌起一陣難受,她們也許還沒有我大,卻已經在爲生活輾轉打拼。經過她們的時候,我掏出錢來,買下了一個花環。小女孩的眼睛一下亮起來,倒映着亙古不變的湛藍天空,熱情地把花環遞給我。拿着花環,我最後回望了一眼巍峨的玉門關和車旁的女孩們,我想,我不僅仰望了天地廣闊和先輩遺蹟,還看到了另一種生活。世界之大,不是所有人都會和我一樣度過一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人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去看看別人的生活和別人的驕傲,也許正是旅行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再之後,履痕踏上了異國的陸地。我真的像小時候想的那樣踏足幾大洲,在世界各地留下履痕,體會了日本的乾淨整潔,領略了澳大利亞的獨特動植物景觀,感悟了英國的千年遺韻。八年級那年,我終於來到了西班牙,幼年種下的種子再次蠢蠢欲動。到達後的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了很多的教堂。遠遠地眺望教堂,就能看見繁複的建築高聳入雲,讓人不禁感嘆是什麼樣的信仰才能建下如此宏偉精緻的建築。教堂拔得很高,進去之後會自然地感到涼爽,教堂中燭火搖曳,有一種讓人不敢大聲說話的神聖氣氛,大概就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陽光透過彩繪玻璃變成晶瑩剔透的光亮,照亮幾尊精美的雕塑和幾幅微微褪色的壁畫,即使對基督教毫無瞭解,也會屏息凝神,遙想春來秋往,晝夜更替,來到教堂如同喚醒了一個文化細胞,繼而喚醒了曾經的輝煌文明,先民已經逝去,可我們仍能恍然看到當時的生命與時光,是最初的信仰抵過歲月漫長。

旅行的最後一天,我去欣賞了心心念唸的弗拉明戈舞。坐在臺下,看到紅色裙襬的舞蹈者上臺,我彷彿回到了世博會的隊伍中,懵懂地望着上方,第一次感受了異國風情。舞者踏地發出清脆的響聲,每一聲都敲擊在我的心上,幼年的種子終於再次被澆灌,開出鮮豔的花朵來。舞者的舞動恰似當初的熱情似火,每一次都令我沉醉。

細數短短十四年,我的履痕竟已遍佈世界,從最初的夢想,到一步一步地向外走,我周遊各地,看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民,是它們架構起我對世界和生命的認識。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走來履痕串串,所幸不失好奇與執着,願今後也永遠在熱愛,永遠在奔赴。

篇四:履痕作文

崔熙媛

成長,光陰流轉,履痕拉長,距離重新度量,但總有溝壑刻在心上。

——題記

小時候,我以爲最遠的地方是家鄉。從長三角到東三省,從微微寒風到冰天雪地,從喧囂繁華的大都市到寧靜脫塵的山間鄉村,彷彿跨越星球。爺爺奶奶和堂妹就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有玉米地,有母雞,有土竈土炕。我看着爸爸搬下幾箱舊衣物用品給堂妹,再擡頭,癡癡地凝望雪後藍得發白的天,混合着土路味花草香的潔淨空氣倒灌進鼻腔。

奶奶喊我過去,塞給我兩張發皺的一元紙幣:“帶你妹去,買烤地瓜吃。”站在割人的寒風中品嚐,我們手裏像是升起了炊煙,堂妹的那縷矮一些。美好啊,這北國的遙遠地方。

不久後,爸爸要帶我去更遠的地方。我第一次坐在跨國航班的偌大機艙,第一次踏在名叫美國的土地上,第一次感到如此驕傲,甩掉了整片大洋。跟着爸爸旅行,需要運氣,因爲沒有計劃,幸運日纔會有收穫。

我們乘火車,足跡圍繞着洛杉磯附近的西海岸。聖地亞哥的烈日灼人,但總比溼熱的上海要舒適一些。海洋公園裏,被鯨魚濺了一身水,很快又幹透。聖莫妮卡的海浪極其平靜,配合着驕陽,迷惑着戲水的人,曬傷是鑽心的疼。

看完洛杉磯迪士尼的煙火秀,我們搭上了末班車。一切都是沒有計劃過的,所以回到住處,要近兩小時。街邊亮光不斷在熄滅,黑夜追逐着這輛搖搖晃晃的公車,哪怕車裏的燈光,也是不斷閃爍着,奄奄一息。後來才知道,沒有遊客敢這麼玩,在美國半夜,趕上幾小時的夜路。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不幸,一顆心,被不安全感和想家的念頭撕扯着。置身陌生國度的黑暗中,我再也無心爲履痕驕傲,悲傷,無助霎時溢滿胸腔。無言片刻,我們撥通家裏的電話,鄉音立刻止住了我的淚水。原來,更遠的距離,終究是我與異鄉。

兩年後,是第二次,同比賽團隊前去。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步伐先於他人。這原來也不算什麼陌生地方,履痕早已無形於心上。

第三次,來到了東海岸。回程的航班也必經那片大洋。所有人都在睡夢中時,突然,機上廣播激烈地重複着什麼信息。朦朧間,我只捕捉到“昏迷”“尋找醫生”兩詞。但也足夠了,這意味着我們要調頭,返航,降落回美國,救治病人。

救護車和一干救護人員在停機坪上預備着,我內心依舊是震驚,以及深深的同情。“這回有的好等了。下飛機,帶你吃海鮮。”爸爸看我一臉疑惑,指了指手錶,零點,而舷窗外一片光明,那必定是阿拉斯加的極晝。爸爸,你終於有計劃了。

第四次,計劃更加詳實,租了車開始自駕遊,但現實告訴我,跟着爸爸旅行,我的運氣還不夠。黃石公園裏,盤山公路上,撞上一頭野牛。夜幕漸漸蓋住我的驚慌和它倒下的身軀,漸漸讓我看清自己的渺小和幸運。

原來,更遠的距離是我們和昏迷者,我們倆和那頭野牛,叫生與死。

再後來,席捲全世界的疫情阻斷了我的足跡。祈禱着這場暫停能快快過去,我也把目光收回來,珍惜起生活中的一切。奶奶終於開了微信,我們能交流暢通。與此同時,難免嘲笑過去的自己,只有遊歷過後才明白,家鄉,其實很近很近。

但家人,逐漸變得很遠很遠。我這纔想起,自顧自走遍他鄉,卻許久未造訪故鄉,忘記了她的模樣。奶奶學會發朋友圈了——背景上的土炕再熟悉不過,還有半張堂妹的笑臉,她握着一串冰糖葫蘆。“現在怎麼回事,一串冰糖葫蘆就要三塊錢?”配文道……

一瞬間,我彷彿被什麼擊中,喘不過氣來。時間荒誕地在那片土地上粘滯,無情地把我所驕傲的全部履痕貶得一文不值。就像當時身處那黑暗的公車裏,淚水幾乎一瞬間涌出來,響亮地砸在手機上,內心堆滿害怕,無助,還有大把大把無用的同情。我同情自己的無知,拼命向前衝,卻忘了有人在原地踏步。我同情自己可憐的語言,無法向堂妹訴說我的履痕遍及之處。我同情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小時候,和堂妹並肩站着,癡癡地望天,吃地瓜。

原來,更遠的距離在人與人間。要花上幾十倍的氣力,一步一步磨平溝壑。看過這麼大的世界,感受過快進的成長,我理應不遺餘力去拉近距離了。我會永遠在路上,不過,這段新的旅途將艱難而漫長……

篇五:履痕作文

邵琰健

如果說腳步是秋天的落葉,年復一年,季復一季,則最下面的一層該都是我的履痕與足音。然後一層層,重重疊疊,舊印之上覆蓋着新印,千層下,少年的屐跡車轍,就這樣被記錄。——題記

“我終於過啦!”我拿着來之不易的鋼琴演奏級證書,興奮地給它拍了照片,把它加入了“鋼琴之路”的相冊中。現如今,已經考出鋼琴演奏級的我,帶着過來人的心情再次回顧鋼琴在我成長中的履痕,一張張照片又觸動了我的記憶。

最新的一張,便是我拿着演奏級證書,笑意盈盈地站在鋼琴旁。現在回想起演奏級考試的過程,彷彿是水到渠成一般,彎下腰,我朝着評委深鞠一躬,然後坐到琴凳上,從容開始演奏。多日勤學苦練,多年的持之以恆,終於有了回報。而且,現在的我是真正愛上了鋼琴,把音樂看做了生命的一部分。

再往前,是一張雙手通紅的特寫,上面的傷痕依稀可辨。那段時間,是我練琴的瓶頸期,經常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可是我的鋼琴老師十分嚴厲,一旦有錯誤,手中的教棒便會毫不猶豫地落下來。那時的我,覺得練琴又苦又累,面對着接踵而至的困難,無數次想要放棄。這時,那位嚴厲的鋼琴老師卻又變戲法似的變出了一本《理查德克萊德曼經典鋼琴曲集》,裏面優美的樂曲又讓我重拾了練琴的興趣。也就這樣,我堅持了下來,獲得了以後的成就

最前面的一張,是懵懂無知的我第一次站在鋼琴前,用好奇的目光注視着眼前的“龐然大物”。猶記得當時的我要老師的幫忙,才能爬上琴凳,勉強能夠到琴鍵。當時,我懷着的是對於優美樂曲的嚮往,不曾想過鋼琴會成爲我難以割捨的一部分。但也就是這個開始,讓鋼琴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履痕。

照片到這裏就看完了,但是我的成長還沒有結束,我對鋼琴的熱愛依舊。因爲熱愛,我會在練琴的路上迎難而上。每一次遇到困難,我都會靜下心來,在老師的幫助下,琢磨着一首又一首樂曲的特點。既然指法記不住,我就會用筆把指法記下來;既然琴鍵會按錯,我就會將彈錯的音節反覆練習,既然情感表達不到位,我就會聆聽演奏大師們的演繹,細細揣摩其中的奧妙,漸漸地,我邁入了鋼琴的大門,靈動的音符,也不斷記錄着我的履痕。因爲熱愛,我學會在練琴的路上堅持不懈,無論學業是多麼繁忙,我都會擠出時間練習演奏,也正是這樣,我能逆勢而上,在八年級考出演奏級,圓了“大滿貫”的夢。

是的,成長的履痕記錄着痛苦,也鐫刻下歡樂。沿着成長的足跡,帶着星星點點一步步,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未來。

篇六:履痕作文

陳熠君

舉筆欲書。時光如白駒過隙,國中生活轉眼就要畫上句號了。好像昨天剛剛跨入國中的門檻,而如今又即將開啓一段新的旅程。回顧四年的生活,一個個精彩瞬間,記錄下了我成長的腳印。

初入校園——記六年級的懵懂

告別了朝夕相處五年的國小,我們懷着少年的純真來到了國中的校園。還記得剛入校時,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女孩。好不容易和同學們漸漸熟絡起來,我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一輪班委的選舉也在入校兩個月後拉開序幕。“你要不競選文藝委員?”“是啊,這個職位挺適合你的。”“我不行!”我連連搖頭。“不試試怎麼知道呢?”在夥伴們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跨上了講臺,“大家好……”那時,我只覺得講臺下目光如炬,我的臉快燒起來了。“……謝謝!”演講完畢,臺下竟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禁不住笑了。這想必是我第一次站在大家面前,獲得這麼多人的肯定吧?從那一刻起,我變得更加自信。看似不起眼的選舉,卻是我在成長的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熟知校園——記七年級的爛漫

進入國中一年了。七年級,學業還不是很繁重,對各類活動也熟悉了不少,自然成爲了校園內最活潑的年級。校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七年級,正是我們表現自己的契機。射擊、接力跑、電腦小報、英語配音……我都嘗試了一番。而偶然的機會,我和幾個小夥伴被選中代表班級參加校體育節的啦啦操比賽。衆所周知,我可不是一個四肢協調的人。果然,排練的時候,我不是動作慢了半拍,就是快了一拍。無論我腦海中怎樣重複提醒自己要跟上節奏,都於事無補。好在,小夥伴們不僅沒有說過一句怨言,還陪着我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我們還利用短暫的週末尋找場地自己排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將各個動作和節拍熟記於心,失誤次數也逐漸向零靠近。揮灑的汗水有多少,收穫的碩果就有多少。比賽那天,我們成爲了全校的焦點,不負衆望,奪得了第一名的桂冠。正是這場比賽,讓我懂得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有時候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優秀。

律動校園——記八年級的成熟

八年級,是塑造一個人品行與性格的關鍵時期。2020年,我八年級。2020年,也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到了開學的日期,我們卻不能如期到校上學,只能待在家裏用手機上各類網課軟件進行線上學習。“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克時艱,這一切都將會過去的!”還記得校公衆號的編輯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激勵大家。爲了讓同學們在家保持身心健康,學校各科老師不斷推出新的活動與課程。我們參與其中,也樂在其中。在家學習,同時更考驗學生的能力。“你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在家期間,我意識到了自律的重要性。我養成了制定作息表的習慣,規劃着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我和同學還自發組成了學習小組,互相監督,共同進步。病毒雖將我們在空間上隔開,卻不會分離我們之間相連的心。我們之間的情誼不僅沒有因疫情而疏遠,反而因此更爲緊密。

情繫校園——記九年級的奮鬥

現在的我,九年級。九年級,是收穫的季節。各類選拔紛至沓來,爲我們搭建了不少展現自我的舞臺。九年級,於每個人而言,也是最辛苦的時光。寫不完的作業、做不完的試卷……這些都是九年級獨有的特色。現在的我們,收起了曾經的年少輕狂,懂得了什麼叫作激情燃燒,投身於一場場測驗中。到手的分數與日俱增,督促我們靜下心來,全方面投入學習。教室裏的自修課,不再有往日的嬉戲打鬧,只剩“刷刷”地落筆聲。現在的我們,意識到了什麼是一模、什麼是自招、什麼是會考。於是我們堅持,我們奮鬥,我們努力,我們追求……日子就在這一系列的動詞中悄然溜走。每天晚上看着鐘上逐漸指向12的時針,我不斷地問自己:“你盡力了嗎?”九年級是對於我們整個國中生活的檢驗,而檢驗後的產物就是幾個月以後決定階段性人生的考試。爲了心中的夢想,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跑,作最後的衝刺,渴望贏得屬於自己的寶貴財富。願我們跨過地平線,越過山和海,向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出發。

低頭遙想昨日景,擡頭已是四年光。四年,時光匆匆,回顧成長路上的一個個腳印,是我青春的履痕。我用自己的雙足,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往未來的路還很長,稍作停歇,我也是時候繼續前行了!

篇七:履痕作文

張欣桐

凡我所經歷的,皆爲序章。

——題記

風乍起。並不是人們所喜愛的暖意融融的春風,而是腥冷鹹澀的海風,一團一團地往人臉上撲,使得人抿緊了嘴,無暇喘氣。海邊本應有鬆軟的沙灘的,但此刻腳下的卻是冰冷的泥沙,對赤足上的皮膚並不友好。我在這般境地下踽踽獨行,偶爾視線被海鷗的叫聲牽過去,便落到身後的泥地上,一個個印得清晰的分明是我留下的履痕。雲間有些許光落下來盛在裏面,就好像那履痕發着光似的。

《人間詞話》

記憶的開端是詩。家中有本很舊很舊的《唐詩三百首》,或許因爲它的厚重,或許因爲它泛黃的紙張,年幼的我在一衆書籍中,最不願搭理的就是它。但父親在書架的盡頭抽出它,目光在我和它之間打個轉,隨意翻到一頁,說,背吧。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下一句是什麼?”我搖頭。

記憶彷彿在這裏缺了個口子。多難的詩我都背下來了,偏偏這兩句記不住。每次一張口,總感覺就在嘴邊而捉不住。但是不打緊,李白的詩有多少好玩的呢!去尋五嶽的神仙,萬里江河載着燦爛的朝陽向遠處奔去,奇花異石互相攀附,天雞的鳴聲從渺茫的高空傳來,而“列缺霹靂,山巒崩摧”!那時候,我一心一意被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出人意料的樂趣吸引着,連“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都覺得寡淡,誰還會去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呢?這兩句詩記不記得好像也並沒有那麼重要。

然而一切都沒有什麼徵兆地,我忽而就開始上學了,忽而就背起了書包。忽而一切都不一樣了,我得去做完作業,得應付紛至沓來的試卷,得把一個又一個的夜晚耗費在課業上。我變得喜愛簡單,再多口味的牛奶也比不過原味,再多品種的咖啡也比不過經典款,我竟也開始讀起“朱門酒肉臭”,讀起“卻道天涼好個秋”了!此刻那厚重的《唐詩三百首》在我眼裏忽然變得親切起來,在臺燈下盯着它暗紅的封皮,我想起那個曾經不可逾越的鴻溝: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下一句是什麼?”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此刻這兩句詩很自然地在我腦海中浮現了,好像它們早已在那裏多時似的。

啊,原來是這樣。

李白華麗的浪漫主義,是我留在身後的第一個淺淺的履痕。

《簡·愛》

記憶深處還能翻出一些東西,那是關於“自由”的“抗爭”。大概每個孩子都會有那樣一段時期吧?全身上下長滿了刺與反骨,像只刺蝟一樣蜷起來露出滿滿的尖銳。我們“叫起立偏要趴下”,用自己稚拙的觀點向世界橫加指責,追求所謂的“自由”。

我也如衆多孩子一樣,曾經對世界充滿着不滿。我不滿拜年的封建禮制,於是就梗着脖子硬是不說祝福話;我不滿老師的嚴苛要求,於是就帶頭不寫作業、在課堂上搗亂;我不滿家長事事都要爲我安排好,我把這視作是變相的控制,於是我就偏要不聽話,家長說往東,我偏要往西,而且急於證明往西是更好的選擇以顯示我的聰明才智,我把這稱爲“自由”……

自不自由且先放一邊,揍我是沒少挨。

一切是什麼時候開始明晰起來的呢?拜年不是封建禮制而是一家人之間最真摯美好的祝願與對新年的期盼;老師並不是嚴苛要求而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大好前程;家長並不是事事都想控制而是真的對孩子具有深沉的、不求回報的愛……諸如此類的道理,我彷彿是在不知不覺中明白的。好像某天早上從睡夢中醒來,就忽然收起了自己的一身刺,開始與世界和解。

但是少年的叛逆就是一場治不了的病,或輕或重都會在人身上留下痕跡。當我不服命運迎難而上,當我直面挑戰不曾逃脫,當我自信獨立地立於衆人面前,在我身上總有那個少年人的影子。

或許這就是我留下的第二個履痕,印在我的身上,成爲我的標記。

《平凡的世界》

最近的記憶是關於九年級學子的枯燥生活的。早有耳聞九年級的忙碌無味,親身體驗了才知道什麼叫應接不暇。如同我在許多文章裏寫過的那樣:“一圈圈地鐵框起日子,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況且或許是因爲沒有完全消散的疫情的緣故,人們臉上戴着慘白的口罩行色匆匆,使得本就無趣的日子失掉了本應有的一抹色彩。

日復一日坐着地鐵上下學的我,也不由得受這氛圍的感染,莫名低落下來,胸膛裏的一顆心,也冷冰冰的、死氣沉沉的。我常感到無休止的課業束縛了我,它們在我的身邊豎起看不見的屏障,使我孤身一人,眼前一片迷茫,如同丟失了導盲杖的盲人,四周都是黑暗。有那麼一刻,我承認,我想要止步不前。但當那天早餐鋪的師傅揭開籠屜的蓋子,抓出一隻雪白胖大的、如同挺着肚子的將軍的包子遞給我時,那白色的水汽一瞬將我包裹,溼熱的空氣覆上我的鏡片,再凝作水珠落下。我撥開霧氣,一眼看見師傅口罩下的笑臉,我的心便“撲通”一下活了,溫暖而有力地跳動着。

“小姑娘,你是附近的學生吧?常來我這兒我都認得你了,這包子算我送你,學習加油啊!”

“……哎,知道了,您也加油!”

眼鏡上的水珠滴下來,我忙摘下來擦拭着。師傅也笑着探出身來,用他濺了幾點油星子的圍裙幫我擦着,然後憨然一笑。我便從風中嗅到春天醉人的芳香,擡頭一看,此刻的上海依舊天藍雲白。

這第三個履痕裏存着的,不僅是我的感動,原來還有旁人胸口的那一片溫暖。因此很深,很重,直印在我心上。

我步履蹣跚地在海邊的泥地上走着,沙礫咯着我的腳。如果不是遠處的雲層破開一絲縫隙,漏下些金色的陽光,我幾乎忘了我是來海邊看日出的。火紅的太陽如一顆糖心蛋,由海里緩緩升起,盪開些許水的漣漪,霞光便照了遍地,一切籠罩在金子般的燦爛中。我回頭看,在一片金碧輝煌之中,毫不懷疑我的身後的履痕正發着光。

篇八:履痕作文

沃欣越

成長就像是沙灘上的漫步,未曾知道海有多大,路有多遠,也未曾知道哪裏有絆腳的礁石,哪裏又有閃閃發亮的貝殼海螺。我們在那片屬於自己的沙灘上一步一步,走走停停,留下身後一路深深淺淺的履痕。

國小時,我在東平路的上音附中學習鋼琴。每週練完琴下課出來時正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光。繁華的街道路上行人不斷,大大小小的商鋪林立兩旁,酒吧裏傳出的歡聲笑語,小店裏播放的復古音樂,麪包店飄出濃郁的芝士香味……

正是在這樣的繁華市井中,那個小姐姐進入了我的視線。

她十二三歲的模樣,紅潤結實,扎着馬尾辮。和她媽媽坐在人行道上的一角,一小塊地毯上擺放着她們親手製作的小玩意兒,有羊毛氈、鐵絲玩具、小泥人等等。媽媽一旁張羅生意,她則彎着腰,把練習本墊在腿上寫着作業。若是客人多了些,她就和媽媽一起招待。客人買完了東西,她又立刻沉浸在書本里……每個下課的夜晚,從小攤走過,我總能看到在昏黃的路燈下做作業的她,熱鬧的環境讓她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可她似乎從來不受這些的影響。媽媽說這一看就是外地來上海打拼的,不容易。

冬天的一個週末,露寒風冷,地上枯黃的樹葉被風捲起,在空中打着旋兒,剛落下又被捲起。這次經過攤子時我發現只有她一個人,接下來的好幾個週末都是如此。聖誕節那天下課後,我和媽媽依舊如往常那樣路過女孩的攤子。攤子上的一個小羊毛氈的掛件映入我的眼簾,這是一隻小羊駝,全身毛被裹得十分緊實,兩隻豆豆眼讓這隻小羊駝像活了一般,活潑的眼中帶着柔和,它的頭上還戴着一顆粉色的小愛心。媽媽看着我很喜歡它,就打算作爲聖誕禮物送給我。結賬時,我有些好奇,問那個女孩她媽媽去哪裏了,她衝我笑了笑,說最近存貨不多了,又趕上聖誕節,她媽媽要在家裏多做些手工,“我手笨,做不好,就幫媽媽來這裏賣,幫她分擔分擔啦!”她還說她明年就要會考了,要抓緊時間複習。說完她又衝我笑了笑,眼角透着快樂的光芒,視線中的她,笑容很甜很美。那一瞬間,一股暖意從我的心底涌了上來。

那時我收到了來自陌生人那份對生活的頑強與熱情帶給我的溫暖,國小的我只是覺着絲絲溫暖和感動,但隨着那片沙灘上的履痕越來越多,所擁有的成長經歷也越來越多,我就愈發感謝那天那片沙灘上多出的那個腳印——自強不息。

我的學校有很多獨有的特色,其中我最熱愛的那個,就是教學樓二樓平臺上的露天“開心苑”小菜地了。那一方小小天地承載了一屆屆學生們的歡笑,在學習之餘也讓我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奧妙和來自動手種植的成就感。

當預備年級的我被分配到負責管理開心苑這一任務時,滿心歡喜激動的底下不免藏着一些手足無措——我和同學們都是城市長大的孩子,對種菜毫無經驗,甚至連蔬菜都不認識。“我回去請教下老家的奶奶吧!”“那我去網上查點資料。”在儘可能多地瞭解了植物的基本種植後我們挑選了當季的蔬菜種子,我們開始嘗試種植。

翻土,撒種,澆水。

播種完第一波種子後,我們滿懷希望地等待着。可不知爲何,過了應該的發芽時常,又過了兩三個星期,別的班的菜圃已然枝繁葉茂,唯獨我們班的菜圃荒蕪一片。我們的滿懷希望終是被澆滅了。可我不信。我們明明按着步驟種菜,明明也定期澆水施肥,怎麼可能種不出呢?我不相信。我嘗試着挑了挑剛澆過水而溼潤的土,卻驚喜地發現那一小片青綠。當時沒經驗的我們由於擔心太陽光的直射或是雨水的灌溉太猛會影響植物生長,把蓋在種子上的土加厚了許多。果然,並不是菜苗不生長,而是土太厚了才讓菜苗們鑽不出土——而這些,是書中和網上的資料裏沒有的,只有親自動手實踐纔會明白和體會到。

後來,我們做了許多嘗試,從什麼都不懂的“種菜小白”蛻變成了“資深玩家”,通過那些實踐嘗試明白了越來越多的知識道理。再後來,我們的菜圃從各班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學校的表彰。

白草紅葉黃花縱橫交錯,枝蔓彼此相依,卻不嫌擁擠,嬌豔的花給菜圃潑上層層疊疊的色彩,紛繁而不瑣碎。站在菜圃前深深吸氣,草本的清香沁人心脾,幸福愉悅的顆粒沉澱下來。

如今已是九年級的我必然從書本里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但在書本之外,在開心苑裏,我學到的不只是那些知識,更是獲得那些知識最好的方式——自己動手,挖掘,發現,領悟。

那片沙灘上,那個履痕,名爲實踐。

九年級,正逢學生們的青春期。在越來越大的學習壓力之下,我們的思想也不斷地成長着。我們渴望獨立,渴望那份逍遙。在長輩口中,這還有個名字——叛逆。

那天,我與媽媽對視着,她的眼神中帶着歉意,竟還有些不知從何而來的驚恐。我執拗地轉過頭,不再看她。

捫心自問,我很久沒有和媽媽像以前那樣促膝而談了。張張試卷,本本習冊,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的學習不斷壓縮着時間,即使使出全身的力氣,那塊被擠得變形的海綿也只剩下少的可憐的幾滴水。學校,書桌,兩點一線的生活絲毫不留時間來享受母女相處的親密。

那個晚上,媽媽像往常那樣踱步進入我的房間。或許正是所謂的青春期的表現,十五六歲的我們總是重視着個人隱私,在心理上建立着自身領域。那片自身領域的投射,即是自己的房間。媽媽不停轉悠着,又時不時問這問那,就好像是要把我所有的思想翻個底朝天再窺探究竟。雖清醒又清楚地明白那是對我的關心,但那架勢恨不得在我的肩膀上架起一臺全景攝像機,無死角無遺漏的捕捉着我每分每秒的作息。一整天的重壓剛剛平息,又再次被喚醒。這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無來由的煩惱,不聲不響的平息。

老師曾經給班上那些不會寫抒情文的同學提過建議,說要是實在憋不出情感,就把抒情部分留到晚上做補充。她說人在深夜容易感性。房間很暗,我沒開燈。黑暗包裹着我,安撫着我的不知所措,可那難以說出口而埋在心裏的愧疚自責,變得從未有過的巨大,大到要充滿着整個房間。打開房門,我卻驚訝地看到站在門外許久正想打開門的媽媽。“媽,對不起。”後來,我坐在媽媽旁邊促膝長談,熟悉又久違。

不論是否步入了青春期,我始終是媽媽身旁長不大的孩子,媽媽也始終包容着我的刁蠻任性,即便我逐漸沒了分寸,那些無心的舉止變成了觸碰即傷的“刀子”。媽媽饒有興致地開起了話頭,從容的神情像巨大柔軟的空氣墊接過了我自怨自艾的情緒,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學校裏的點點滴滴,以彌補我無心之中帶給母親的冷漠。

沙灘上的女孩停留了許久,好像是遇上了困難。好在,她又邁開步子重新啓程,心中似乎還多了份溫暖。她身後留下的那個較深的履痕,名爲親情。

篇九:履痕作文

鄔俊峯

關於我的成長履痕,應該寫哪個方面呢?古詩詞?學習樂器?閱讀?我想,還是寫寫我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假期時光吧。

幼兒園和國小低年級,假期是真正的假期,沒有作業,沒有補習班,快樂又短暫。自由閱讀和大江南北旅遊是假期的主旋律,真正體現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時候的相冊裏最多的是在各個景點前、遊樂場裏抓拍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動作。還記得那次去香港迪士尼,無知的我身高剛剛達標,興匆匆地跟着媽媽排隊飛越太空山,以爲又是一個坐在椅子上欣賞太空的項目。慢慢地進入黑暗空間,擡頭彷彿是璀璨的星空,還沒等我回過神,天璇地轉,各種騰空翻越,原來是室內過山車項目。幾分鐘就如幾個世紀漫長,終於停了,我還活着。多年後,我仍會驕傲地告訴別人我玩過刺激的過山車,當然我不會提及我是當時是誤入,而且是雙腿發軟,臉色煞白離開座位的。

國小高年級開始,學而思如雨後春筍般從各處冒出來,父母開始隨大流,把一直在假期無拘無束的我塞去了機構。百般無奈,我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一大半的假期在各種提高班,衝刺班中度過,連假期旅遊都要優先考慮不和補習班衝突。當廢品回收的人要把我國小到國中那幾箱學而思的教輔收走,只留下一點錢的時候,我突然不捨得處理了,那是我這麼多年假期的時間和心血呀,才十幾塊?記得國中某一天在學而思教學點的電梯裏,突然上來一羣奶聲奶氣的小朋友,好奇地跟着他們,原來他們竟然是來一本正經上拼音課、英語課、數學課的。教育機構已經把手伸向了幼兒園的孩子,突然慶幸自己早出生了幾年。

八年級的寒假,因爲疫情,突然成了一個最特殊的假期——史上最長的寒假。疫情最緊張的一段時間,我有二十多天沒有出過家門。那個假期真是過得漫長又充實,家人在一起,每天研究吃的和宅家運動。每天做好學習計劃,退了機構的網課,自己根據學習情況,尋找相關的錄播課來查漏和提升。嘗試着英文原版閱讀和做高中試卷,不斷有進步和積累。又重拾搭起已經放在櫃子裏很久的樂高積木,一直想閱讀的幾本書,也有時間慢慢來看了。疫情期間的假期彷彿是靜止的,卻又收穫很多。正常開學和假期,我讓父母退了所有機構的課,不再願意做一個被動旋轉的陀螺,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安排我的週末和假期生活。

那些假期的生活,是我成長印記的一部分,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孩童,到像提線木偶般奔波於各個機構的懵懂少年,現在,我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假期,勞逸結合,遊刃有餘。這些,是一個少年慢慢成長的履痕。

篇十:履痕作文

郭又嘉

願我永懷一身少年氣,在漫漫人生路上留下一道道履痕。

——題記

年幼時,牙牙學語的我只是像個不倒翁似的走着路;少年時,便嘗試着一次次越過荊棘最終學會釋然。每每回憶往昔,總留戀那一道道履痕帶給我的滋味。

勇氣·戰勝

看現在的我站在舞臺中央,冷靜而清晰地勝任着演講者的角色,雲淡風輕;憶幼時的我,卻連對陌生人說聲“你好!”的勇氣都不曾擁有,甚至連鄰居間的日常寒暄都從未開口。直到看見同齡的朋友已能熟絡地與鄰居阿姨聊些家長裏短。便想克服掉“羞怯”這個困擾多時的老毛病。

然而現實很骨感,每次在電梯裏碰到鄰居奶奶時,我也只會像以往那樣靦腆地笑笑,那句“你好”永遠卡在喉嚨裏好似永遠無法從我口中說出,我和鄰居奶奶之間的屏障在那時的我看來彷彿永遠無法消除。不知是那顆倔強的心使然,還是那股突然到來的勇氣,就是在那麼平凡的一天,電梯一層一層地上升,我的心跳越來越快,我一遍又一遍地模擬着之後的場景。突然,電梯門開,一擡眼,便看見她如往常一樣走入電梯,我深吸一口氣,漲紅了臉,在糾結無數次過後,鼓起莫大的勇氣艱難地說出了那四個字“奶奶您好!”。那一瞬間,心中的那塊大石頭終於落地,奶奶臉上的神情劃過一絲驚訝,隨之而來的便是喜悅。終於,憑着那份突如其來的勇氣,那個六歲的女孩在這,留下了履痕。

堅持·拼搏

進入國中後,便已然成爲一名少年。兩點一線看似枯燥的生活中,蘊藏着許許多多“累並快樂着”的幸福。那次,學校給我們班佈置了“絲路敦煌”的展會活動,而我被任命爲這次展會的總負責人,可謂是困難重重啊。

果然,籌備之初的我激情滿懷地按照每個人的特長分配工作,精神抖擻地老師和對接工作,同時精心準備自己的講解資料。然而沒幾天,我就疲憊不堪,甚至無法合理安排時間,畢竟還有作業要做,試卷要考。唉,“張藝謀”不好當呀,要不要就此放棄呢?我心裏盤算着。可是,每每產生這種想法時,總會想起老師對我們投來的殷切的眼神,眼前也總會浮現出同學們拼命練習的畫面,所以,堅持一下吧,你可以。

重燃熱情的我,好像重新充滿了電,似乎身懷“超能力”。身爲總負責,同學們講解有問題,我便仔細聆聽,提出建議;製作紀念品缺少人手,時間不夠,我也擼起袖子,邊幫忙製作邊提出調整方案;場地佈置有需要,我放下自己的事,與老師對接工作,而作爲“一帶一路”講解員之一,放學後的電腦房總燈火通明,那兒傳出了我和同學們一遍遍的練習聲,一次次的刪改調整,一次次的演講訓練,我們練到昏天黑地,練到口乾舌燥,也竟沒有覺得有一絲一毫的累。我在無盡的黑夜中拖着疲憊的身軀結束一天的練習,也在深夜還亮着燈的演講室裏揮灑汗水。那周的展會辦的可以說是創紀錄的成功,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個十二歲的少年,憑着一腔熱血,在這段時光中留下了一道屬於她自己的痕跡。

放下·釋然

我愛跑步。愛那種無拘無束自由奔跑的暢快,愛大汗淋漓釋放壓力的愉悅,也愛拼搏過後站上領獎臺帶給我的那份驚喜。然而,那件事之後,我才明白,跑步帶給我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那是國中以來的第一次運動會,我報名參加了50米短跑並且一路過關闖將進入了決賽。還記得那天,按照預賽成績,我被分到了四道。發令槍響了,我蹬地起跑,雖然起跑沒那麼完美,但我迅速調整姿態,加大擺臂的頻率,努力向前衝,眼角的餘光裏,只有右邊的選手和我成並駕齊驅的姿態。最後10米,我倆還是不相上下,在衝刺的那一刻,我猛地發力,終於以一肩之差贏了對手。

然而正當大傢伙圍着我說剛纔的精彩時刻時,體育委員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小聲說:“我剛纔在名單上,看到裁判判定你是第二名,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的腦子裏突然響起“嗡”的一聲,彷彿有人給了我當頭一棒,這怎麼可能,明明是我贏啊。這時,學校廣播裏也公佈了比賽成績,我真的是第二名。就這麼短短几分鐘,我彷彿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同學們也一時錯愕,剛纔的歡呼現在也顯得異常尷尬。“誰掐表記成績的呀,掐慢了吧。咱們一定得上訴。”同學們紛紛議論着。“王老師,剛纔你也看到是我贏了對吧?你支持我上訴嗎?”我眼巴巴地看着王老師,期待獲得她的支持。“從我們這個角度看過去的確應該是你贏。你可以去上訴,但話說在前頭,你要接受上訴的結果。”王老師這麼回答了我。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我的申訴沒有成功,因爲校際比賽沒有視頻,以記錄爲準。

我幾近抓狂,怎麼能這樣奪走我的冠軍呢!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想一個人待在安靜的角落,默默流淚,發泄。“這次是裁判的失誤,但是大家都認可了你的實力,不要爲了一個結果而難過,不值得。”一旁的老師和藹地勸導着我,可是沒用,我覺得旁觀者自然理解不了我。回到家裏,媽媽知道了也勸我別放在心上,我也聽不進去,總是向媽媽抱怨說學校爲什麼沒有錄像,爲什麼沒有專業的裁判,爲什麼沒有……那段日子裏,跑步對我失去了吸引力。

兩個月後的一天,手機上爸爸給我轉來一條新聞,並讓我點開看看。這條新聞說的是羽毛球世錦賽上我國雙打女選手在決賽中被裁判少算了一分,她們找裁判理論卻未果,但兩人努力調整情緒,終於拿下比賽進入八強。看見視頻裏賽後兩人對記者說誤判也許會毀掉一場比賽的結果,卻毀不掉一個人的實力,越有壓力越要迎難而上的時候,我心裏的結彷彿一下被解開了。是啊,接受吧,誤判是比賽的一部分,是體育比賽精彩的一部分,也是考驗運動員意志的一部分。我若真正喜歡跑步,又怎能被一次誤判擊倒呢?放下手機,我又一次回到熟悉的跑道。

彼時,那個熱愛跑步的少年,在她所熱愛的跑道上,留下了一道深刻的痕跡。

戰勝、拼搏、釋然,那是我正值少年時留下的痕跡。那道履痕叫勇氣,那道履痕叫堅持,那道履痕叫放下。

篇十一:履痕作文

袁鶴鳴

晨光熹微,黃浦江畔,古老的豫園緩緩醒來,像一位鶴髮童顏的長者,不疾不徐,悠悠訴說這座城的故事。

這個故事裏,也有我和外公。

第一次去,是在秋天。“豫園就是城隍廟嗎?”我仰着臉問外公,傻傻分不清楚。外公的皺紋裏蘊滿了笑意,溫暖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走進四百年滄桑歲月。記憶最深刻的,是萬花樓前那棵見證了430年人世劇變的大銀杏樹。金色的枝葉映襯着白牆黑瓦,流金溢彩,猶如一場秋天的童話。樹下一地金黃。風吹過,揚起一陣金雨。我踩在金毯上,固執歡樂地在豫園留下了第一次的履痕。嬉笑聲還留在記憶裏,那麼鮮活,那麼深刻。

再走進豫園,我已是意氣風發的少年,胸前彆着“志願者”的銘牌。“你知道江南名石玉玲瓏的故事嗎?”“大假山是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唯一傳世作品……”我閱讀了他屢毀屢修的故事,漫步於水波如綺的積玉水廊,幾番穿過“翠點春妍”的點春堂,與唱盡離合悲歡的打唱臺不期而遇……越瞭解,越仰慕。

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力圖還原豫園的精彩。穿越百年,我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生怕毀了厚重的積澱。滔滔不絕的講述中,遊客們的眼神漸漸凝重起來,含着自豪,含着珍愛。我挺起胸膛,心潮澎湃,驕傲亦如當年的外公。那一刻,我們的身影重疊了,無聲無息,留下印痕。

陽光正好的日子,我攙着外公再次踏足,那每一處框景、虛隔、飛檐、漏窗……依然是印象裏的光影交疊,各有意趣。一路走去,豫園的每一處景緻,正在被維護,被研究,被傳揚。今年的藏寶樓展覽,一如既往名家齊聚,異彩紛呈。而重頭戲春節民俗燈會更是熱鬧非凡。在這裏,我們看見嘖嘖稱奇的遊人,看到細心修復景觀的匠人,還看到屏幕裏播放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裏展示的海派書畫。外公摩挲着陰陽雕刻的花紋,微微頷首。他說,豫園在,老城廂便在,海派文化便在。這位老人的故事,終究永存在所有愛他的人心裏,也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蒼穹之下。我慶幸,我的成長,也在他兼容幷蓄的胸懷裏。

再一次踩上大銀杏樹的落葉,留下長長的履痕。

記憶中那亭臺樓閣,昔日曾經蒼老,而今風華正茂。

篇十二:履痕作文

樑博恆

也許,不一定需要行走,也能留下履痕……

從小,我就沉迷於讀書無法自拔。

五歲時,我就開始讀漫畫書,雖然沒有什麼營養,情節也較爲簡單,但是對於剛剛識字的我來說,卻是再好不過的練習識字的方法。我便每天抱着一本漫畫書,一邊笑,一邊諮詢父母不認識的字——那樣的快樂,是長大後的我無法體會到的!每本書上,都有我稚嫩的筆跡,那是年幼的我在閱讀後,留下的淺淺履痕。有一次去香港旅遊,我把好幾本漫畫書塞進早已被衣物撐滿的行李箱,“再帶幾本嘛,再帶幾本”。我在那裏玩得盡興後,才意識到自己早已在香港留下了淺淺的履痕……

五歲的生活,是充滿童真快樂的日子。

八歲,我開始了國小生活,對知識的渴望也愈發強烈,從原來的只讀漫畫書,變成了後來的愛讀科普類讀物。在自然科學的海洋中徜徉的我,對各類動植物尤感興趣,在每一種我曾想深入瞭解的動植物的名稱旁,我都會做一個記號,方便日後查閱資料。那年暑假,我前去日本遊玩,隨身攜帶的,是小巧的電子書:體積遠遠小於紙質書本,但卻能容下更豐富的內容。讓我在遊玩的同時,平添一份樂趣。電子書上下載的有關日本的遊玩攻略以及地圖,是我前去異國他鄉,留下的無聲的履痕。

八歲的生活,是探索外界環境的機會。

十一歲時,我對歷史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終於在我懇求母親許久之後,送到了我的手中。在書中,我瞭解到了西班牙曾經的霸主地位對此充滿了興趣。那一年,我前往西班牙對探究這個國家的歷史與文明,這次的我並沒有攜帶書本,取而代之的,是一部相機,相冊裏記錄了我在西班牙體驗到的風土人情,品嚐過的當地美食,欣賞過的美妙風景……印證了我在西班牙留下的履痕。

十一歲的生活,是增長自身見識的過程。

後來,我開始了十四歲的生活,成天坐在書桌前,手上拿着的,卻再也不是漫畫書、百科書之類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個科目的不同教科書和教輔,每天,我都會爲了攀登這一座座高塔而心醉神迷。嘴中不斷重複着新學習的英語單詞,同時也奮筆疾書,攻克一道又一道的數學大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暑假,本是出遊的日子,但這一次,我卻選擇了留在家中……那一個暑假,沒有漫畫書,沒有電子書,沒有照相機,但是,大腦中充盈着知識的快樂卻是以前怎麼也體會不到的:正如清晨起來,打開牀前的窗子,微攜來新鮮牛奶般的空氣,沉醉着我,使我全身心感到舒暢;又如迷失在一座魔林裏,數不盡的奇異怪誕,叫我忙煞一雙貪婪的眼睛;又正如走進八月的果園,各色的果子垂掛枝頭,我打開記憶的袋子任意盛裝採擷來的美妙的果實……

十四歲的生活,是浸淫與知識海洋中的旅程。

我願沉浸於知識的海洋之中,讓我的履痕,不斷延伸……

篇十三:履痕作文

嚴童欣

演奏以一個重音收尾,耳邊似乎仍迴盪着那熟悉的帶有西域風情的曲調,驀然回首,這一路走來我竟與“敦煌”有了如此之多的交集。

路過

預備年級的暑假,炎炎夏日,大巴在通往敦煌的公路上疾駛,窗外的風景是單調的戈壁、石沙,毫無半點綠意。午後的烈日拼命炙烤着大地,遠處彷彿天地相接,一眼望不到盡頭。枯燥的行程、無趣的風景令我完全提不起興致,本來我就對媽媽“用腳步丈量天地”的說法不以爲然,再加上這看不到盡頭的漫長車程,我暗自叫苦,不禁有些後悔這一趟旅行。

閉眼,假寐,心神恍惚,車廂悄然。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終於迎來了此行的目的地——莫高窟。車裏車外人聲漸響,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一望無際的荒漠。這一片土地有着南方無法比擬的強大生命力和包容萬物的氣概,在它的面前,小小的我只是一粒沙、一縷煙。而身處其中的莫高窟更是讓我驚歎:數不清的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兩千多尊精妙絕倫的彩塑神態各異;一幅幅宏偉瑰麗的壁畫猶如走入了藝術殿堂……這片沙漠中的綠洲以及她所孕育出的千古文明不禁讓我興奮起來……就如同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所述:“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驚豔的瞬間,這是初見時的震撼。

駐足

七年級年級時,在歷史老師的建議下,我們班級決定發起一個“敦煌”主題的全班性課題研究。課題被劃分爲多個板塊,分別交由不同的小組負責,而我擔任了敦煌發展歷史研究小組的組長。

不知是不是因爲我曾去到過那片土地、親眼看到了那壯麗的景象,懷着心中說不清道不明的一點小驚喜,我幹勁滿滿地開始了工作。無論是探究還是彙報,理解是一切的基礎。但很快,我們所有人都遇到了同一個問題。“發展歷史”四個字的範圍實在太廣闊,雖然我們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敦煌”涉及到的時間跨度之大、人物數量之多簡直超乎我們的想象。大家面對着百度百科裏晦澀的專業名詞、網絡上長達千字萬字的各類介紹,面面相覷,無從下手,更別提理解和進一步研究了。

這可真是出師不利,我們組的研究進度幾乎是原地踏步,看着其他組相繼去給老師彙報工作,再看看自己小組組員一個個無精打采的樣子,我知道我們不能再逃避問題了。

身爲組長,自然要以身作則,我決心直面困難,一定要解決這個難題。於是,我組織組員們分工合作,明確各自的負責部分,進行個人研究;在小組會議上,我們總結每個人的探究和發現,提出問題並一起討論解決。每天完成作業後,我都埋首於書海資料中:搜索新名詞的解釋並記錄下來,結合歷史課本內容梳理時間線,列舉所有大型事件的主人公和主要內容……而隨着深入的瞭解,我也會爲這千年文化之傷而悲傷惋惜。陳寅恪先生曾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它於我們而言,已不僅僅只是任務了。

“敦,大也。煌,盛也。”本是美好的祝願,不曾想敦煌竟經歷瞭如此的千年滄桑。歲月抹去它的紅裝,抹不去曾經的輝煌。我們化作胡商貨箱裏的一匹絲綢、魏晉南北朝西北邊陲的一片雪、鋪陳在牆壁上的一硯彩墨、胡璇舞姬裙上的一條絲帶、嘉峪關城樓上的一面旌旗、黑暗中莫高窟壁上一朵遊弋的雲,看盡敦煌在歷史長河中的千年興衰。衣帶漸寬,卻並無悔意。

長久的惋惜,這是相識後的動容。

踏入

八年級,我加入了室內樂團,彈的第一首曲子,名爲《敦煌》。看着曲譜,普普通通的白紙黑字,我卻能感受到些許不同,或許是之前的經歷,讓我對這片土地已經有了特殊的感情。

在排練的同時,我不由自主地又一次去了解這片土地;瞭解這千年營造在坍塌破敗後,必須經歷的漫長的修復保護工作;瞭解文學藝術的研究者們擇一事終一生,紅顏皓首滄海桑田的付出。

演出舞臺上,我們一起奏出了第一個音符,娓娓講述着這個特殊地域令人痛惜的經歷和敦煌守護者們心中令人欽佩的那一份守望。

敦煌如夢,夢似驚鴻;短歌一曲,故人遠走。人間彷徨,星河搖晃;時光奔流,光陰回眸。來人堅守,無人回頭;風吹不倒,沙石不摧。

悠揚的歌頌,這是相知後的決心。

我們不是歷史的旁觀者,我們從來都是身處其中的參與者。不做歷史的過路人,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近它,走進它,去探尋這千年人間。留下的履痕,是屬於我們的印記。

標籤: 履痕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kmxz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