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寫作素材 >

2010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祕技之找最佳角度

2010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祕技之找最佳角度

滿分祕技四:找最佳角度

2010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祕技之找最佳角度

1.準確審題。

首先要仔細研究作文命題,反覆揣摩命題者的意圖,進而明確寫作的各種要求。

(1)分解試題:對作文試題作適當分解,以求對作文要求有一個清楚的瞭解,不致因遺漏而偏離題意。一般來說,一篇作文試題可分解爲“標題”、“材料”和“注意”三個組成部

分。當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題都必有這三個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題意,就必須對試題組成的各個部分作準確、細緻、全面的審理。只有這樣,考生在行文時,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則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2)找關鍵詞:在上面三個部分中尋找關鍵詞(或詞組)關鍵詞是試題中的重點,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該寫什麼,甚至該怎樣寫,都可以從這個詞中看出.同時在尋找關鍵詞的過程中,試題的各種要求都會變得簡單明顯,容易讓考生在緊張的考試中把握。

(3)變隱爲顯:將試題中的隱含信息說破,使其變爲明示信息。

(4)化大爲小:在大學聯考作文時,要選一條思路、一個角度,一旦選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說,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點,縱深開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寫得深刻有力。

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三)》包容很大,需從小處落筆,包容很寬,需從巧妙處切入。本文從金魚的老住戶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認,紅黃兩色調和之後的溫柔鮮麗說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後擴展昇華。從而使主題深化。恰當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暢,如泉水自然涌出,處處妙趣橫生。廣東一考生的《溝通隔膜的橋樑——語言》能準確審題,緊扣“語言”與“溝通”的關係,通過記敘母女間發生的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不使用語言去加強溝通,兩代人之間就容易出現隔膜,產生矛盾;使用語言去溝通,這些隔膜與矛盾就容易消除。全文是切合題意的。

2.巧妙聯想。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說:“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當代着名作家秦牧曾說:“聯想的構成,在某一點上如同電路,有了電路,電才能通過,知識貧乏,線路就不能暢通了。”

東晉丞相謝安喜愛文學,善於清談。一天,窗外紛紛揚揚地下着大雪,謝安與侄兒侄女一道欣賞雪景,不由詩興大發,他想考一考侄輩的詩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問:“白雪紛飛何所似?”侄子謝朗略一凝思說:“撒鹽空中皆可擬”,侄女謝道韞從容不迫的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聽了謝朗的話說:“不好,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把鹽撒得滿天都是?鹽在空中馬上就要落下來。用撒鹽做比喻,能準確的表現大雪飛舞的動態嗎?”而謝安聽了侄女的話後,拍手大笑說:“好!好!風吹柳絮上雲霄,正象雪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輕若絮,這個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貼切。”這裏謝朗把飄飄而落的雪花比作鹽粒,謝道韞則把它比作柳絮。無論是鹽粒還是柳絮,都是他們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這就是聯想。

所謂聯想,是人們在觀察的基礎上,由當前的某一事物回憶起或想到另一有關事物的思維活動。以某一事物作爲觸發點,由此任意聯想出與之有關的事物。在進行多向聯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想的廣度、深度和新穎度。

江蘇一考生的《山水中走來的沈從文》我們不必猜測命題人在命這道題的時候,是否想到了沈從文先生;但是,我們可以說,用“水的靈動,山的沉穩”來比況沈從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當不過了。本文作者聯想到沈從文先生作爲敘寫的對象,本身就是一種眼光,一種睿智,一種對人與山水的獨特感悟。江蘇一考生的《人間四月天》,作者由話題“水的靈動”,聯想到現代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水一般靈動的人生”、執着的愛以及富有獨特色彩的生命永恆,對題意的理解自然、準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sucai/zg2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