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精選5篇)

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精選5篇)

篇一: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

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精選5篇)

王丁清

維度影響認知

真理固然只有唯一解,然而世上大多數事物是變幻莫測的。“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對自我甚至他人都存在潛在的危險。

追究這種思維方式背後的原因,在我看來,一種是客觀的認知程度的問題,另外的則歸納爲思維維度的問題了。

首先,一個人處於不同年齡,不同認知與教育程度,或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都影響着他的認知。

好比國中學數學時認爲的“負數沒有平方根”被後來的知識推翻,這種理所當然的認知也發生了轉變。又如井底之蛙般篤定世界就像井口所見之景一般大,這便是所處的環境影響了認知。

由此可見,在人不斷成長,接受新的閱歷與拓寬新的知識的過程中,認知程度的提升會改正其對事物的“理所當然”的思維。

不過,影響井底之蛙的難道只有客觀因素——認知程度與環境的侷限嗎?我想不然,更多的是它思維維度的問題。說到思維維度,一是廣度,二爲深度。

首先,井底之蛙缺乏思維廣度,它着眼於表面的風景,而思維也只停留於這一隅之地,那麼目光便不再會憧憬井口之外的景色,如此便引發了危險,此危險並非皮肉境遇之危險,而是狹隘思想之危險。

談及當今社會,層出不窮的“後真相時代”事件不禁引人反思——就是這種只堅信於表面或一面的“真相”,而沒有看見硬幣的另一面,讓真相屢次反轉,讓輿論佔領審判的高低。

在我看來,缺乏思維廣度帶來真正的危險並不止步於“看不到其他風景”的危險。而是引起當代人思維習慣簡單的危險,甚至社會輿論被定式思維所主導的危險。

另外,思維深度的缺乏同樣是危險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太多的“快節奏”的思維習慣讓許多人對思考事物或認知新知識淺嘗輒止。

只“知其然”,知道某個概念的結論或某類問題的解法,卻“不知其所以然”,無法闡明期中的原理或邏輯。那麼這便剝奪了創新思考的能力,看似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廣泛,實則辨析創新的思維方式正在退化,這何嘗不是一種“無形的危險”?

禁錮了思想的深度,何談深究其根本的動力與願望?如此只知皮毛的思維習慣,又何談在某一領域深造發展?

因而,勤思、獨思、慎思顯得尤爲重要,勤思拓寬認知程度,獨思增加思維廣度,慎思挖掘思維深度,想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摒棄“危險”的思維習慣。

篇二: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

馬慧伶

多樣的思維方式

面對一件事,每個人總會有不同的見解。當我們認爲某些事“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在我看來,思維的固化,缺乏批判性思維,缺少實踐經驗是我們想當然背後的原因。

“當然應該是這樣”是我們未能跳脫出思維定式的真實寫照。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都是一個樣,說明我們用相同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他的行爲,他的結局,那麼哈姆雷特這個角色的多面性將難以展現出來。思維的固化意味着片面地看待事物。

僅從固有的思維方式出發,當然也就意味着我們僅能看見事物的一面。但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我們將不能夠完整地認識事物,這無疑會阻礙我們認識世界的腳步,世界的多樣性難以被我們知曉。

此外,“當然應該是這樣”的背後是我們缺乏批判性思維。我們潛意識裏從最“大衆”的思維方式出發看待問題,卻不曾懷疑過這種方式是否正確,是否還有別的思維方式。

中國共產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摒棄了陳舊的封建主義,帶領人民開創了新中國。在當時,馬克思主義掀起了思想浪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跳脫出了封建主義思想。

如果我們只是隨波逐流地思考問題,不曾考慮逆流而上,那麼我們將不能開闢新的道路,無法在原有的基礎上修正錯誤,完善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誠然,“當然應該是這樣”還反映出了我們缺少實踐經驗。當我們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時,我們看待問題會更加全面,因爲我們從我們的經歷中總結出很多道理,這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新問題,我們有很多個方式去思考它。

缺乏實踐經歷,那麼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會變得狹窄,因爲我們無法從自己僅有的經驗中找到合適的方式,我們缺少選擇的權力。缺乏實踐經歷會讓我們在面對新事物時只會用從別人那裏看到的方式而缺乏自己的認識。

世界是多樣的,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該是多樣的。人云亦云,不免也泯然衆人。我們應當從“當然應該是這樣”逐漸變成“這件事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多樣的思維方式鑄就了世界的精彩。

篇三: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

張馨怡

摒棄慣性思維

有人說,當我們認爲一些事“當然應該是這樣”時,反而是危險的。在我看來,對事物不加以思考分析,而盲目地認爲“當然應該是這樣”,確實往往是有風險存在的。

首先,鑑於每個人的認知都具有侷限性,盲目認定事情“當然應該是這樣”,是出於自我認知不清晰,即盲目自信。這樣的人往往會被困於信息閉環之中,排斥一切異己的想法,坐井觀天卻仍以爲自己所見即是一切,難免淪爲“井底之蛙”而不自知。

其次,“當然應該是這樣”亦可能是基於過去的經驗。然而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以靜止、片面的眼光去看運動的多維世界,容易造成認知的謬誤。

譬如,清朝末期統治者無視外界變化,禁錮追殺“維新派”人物,不加思考而全然沿用過去的統治模式,不假思索而套用前人經驗,不顧眼前的國情實際,從而釀成了歷史禍患且難以挽回。

當然,認爲“當然應該是這樣”亦可能是慣性思維導致的質疑精神的缺失。其本質便是用他人的思考取代自己的思考,從而致使思維僵化、停滯不前。

以他人之思取代個人思考,往往會讓大家人云亦云,喪失最基本的質詢。正如魯迅在《狂人日記》質問“從來如此,便對麼?”其對於傳統的質疑,旨在喚醒當時麻木不仁的人,呼籲衆人不該人云亦云,盲目認可過去遺留下來的一切。

在我看來,從過去“向來如此”的事中可以汲取其精華,但必須親自加以思考、辨析、整合,從而去其糟粕,在自己的腦中鑄成自己的思想。而不加質疑地認爲“當然應該是這樣”,纔可能釀成大禍。

然而,若是來自於長期驗證過的經驗,並適用於實際,如此認爲也不全然是錯誤的。因爲“經驗”也是先人對過去事物規律的整合、總結,具有一定參考性。

例如那些經幾代科學家反覆試驗證明的定律法則。我們在學習時,對此加以理解運用,從而認爲“當然應該是這樣”,也無可厚非。畢竟,只求得出事情“應該是怎樣”的單一結論是無價值的;僅爲彰顯個性而對經驗主義持有質疑的姿態也是無意義的。

真正重要的是科學的證僞過程以及一切結論背後的獨立思考。

由此看來,長此以往地不加以思考,盲目認爲“當然應該是這樣”,這種沒有獨立思考的經驗主義往往會阻礙發展的道路;排斥異己思想,於腦中形成信息繭房,作繭自縛,導致思維僵化。而接受異己,積極思考,辨析是非,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提升思維品質,方爲可取之道。

篇四: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

張家熠

謙卑地面對真理的世界

現實中,總有人以高傲的視角俯視世界,認爲萬物一如自己心中所想,“當然”如此,殊不知自己並非居於山巔,而是受困於井底。面對着不斷涌現着複雜現象的世界,我們應當拋棄“想當然”的心態,謙卑地探尋真理。

“狂妄來源於無知”。當我們對一切知之甚少時,我們可憐的自尊便會喚起內心對世界僅有的認知來保護自己。

然而在他人眼中這不免顯得可笑,更是矇騙了自己。因爲這種自我防衛會使人逃避一切反思,進而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始終“想當然”地活着。

這種心態的存在是沒有必要的,因爲面對無限的真理,人始終是“無知”的。霍金曾言:“我們所發現的並非實在的真理,只是因爲它與現實擬合得很好,故而暫且採用它”。偉大科學家如霍金尚且“無知”而謙卑地面對真理,其餘所有“無知者”又有什麼理由高傲呢?

“想當然”地面對一切不僅可笑,而且危險,因爲這相當於把自己“思維的主權”拱手讓人。

哲學概念“前反思”描述的正是這樣一種人,他們毫不懷疑自己所抱定的觀念,因爲他們從不反思自己因何而相信。

過去是教會,是封建綱常;現在是互聯網上居心叵測者發表的言論,他們不斷嘗試滲透進每個人思維的裂縫,不斷嘗試奪取每個人的心智,使其心甘情願地爲己所用。

封建社會中人們的“想當然”,於小可以摧毀焦仲卿、劉蘭芝這般追求自由的個體的生命;於大可以將整個歐洲置於中世紀的黑暗統治之下,讓世界暗無天日。

因此,認爲“當然如此”所誘發出的固守的、矇昧的力量是可怕而危險的,我們必須脫離這種狀態。

然而,當人們說出“當然應該”的時候,也許並非沒有經過懷疑,可依舊沒有得到真理。這是因爲懷疑所帶來的前進的力量是不夠的,懷疑者依舊對真理保持着居高臨下的審視姿態。

想解放被禁錮的思想,唯有身體力行,在實踐中探尋真理。比伏爾泰、盧梭更接近真理的,永遠是親手把國王送上斷頭臺的法國人民。是他們打破了封建君主“當然”的統治,進而向全世界傳達了“封建社會是不堪一擊的”這個真理。

思想的枷鎖在實踐中破除,身體力行者的謙卑終得到真理的回饋。而不實踐,就必定會受困於“當然”之中,立於危險之下。

世界雖然是複雜的,但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任何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權利。只要勇於反思自我,承認無知,身體力行地實踐,對真理保持謙卑,所有人都能在每一天每一次的思考中,掙脫“當然”的泥沼,擁抱真理的世界。

篇五:當然應該是這樣的時候,反而是危險的作文

王錦庭

邪典與經典

動畫片給我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歡樂和回憶,從小到大,我們也見證了許多作品的發展。

比如灰太狼不再抓喜羊羊,而是和羊兒們一起探險;光頭強也不砍樹了,而是和熊大熊二成爲了好朋友,一起保護森林。這些情節上的變化之處顯然是讓孩子們懂得友好、懂得保護環境的道理,而不再去考慮大自然狼吃羊的規則和伐木工就應砍樹的職責,只爲給孩子們傳播正能量。

不僅如此,在動畫的細節上,製片者也下了很多功夫。動畫形象變得更加小巧玲瓏,有尖牙的狼不再存在,就連以前較尖的羊角也變成了小巧的圓羊角……

總體來講,現在的兒童動畫片更加註重友誼、善良、勇敢、親情等元素,將一切可能帶來負面情緒的元素改掉,避免給孩子帶來“童年陰影”。

回看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除了喜羊羊、光頭強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畫片:《超獸武裝》、《騎刃王》、《宇宙星神》、《迪迦奧特曼》……我們會發現,這些動畫片中都帶有了對抗、對戰的元素,有着反派角色和正義角色,還有便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看的特效、大招。如此一對比,可見變化巨大。

可是如今孩子們究竟愛看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除了很小的以外,很多並不愛看那些“溫柔”的片子,他們反而還是更愛看我們以前看的奧特曼等作品。孩子們愛看這些有刺激元素的、有特效的東西,倒是讓家長很擔心,害怕孩子們有暴力傾向,只會學那些奧特曼打打殺殺,他們也確實採取了行動。

就在國慶前不久,《迪迦奧特曼》便被家長投票因有較多陰暗元素而全網下架。這一新聞還引起了熱議。

在我看來,家長們似乎把經典看成了邪典,卻忽視了很多東西。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給孩子們看現在改版後的兒童作品,儘量滋養他們的心靈並排斥其他對身心健康無益的東西確實是正確的,但是他們所認爲黑暗的東西就真的黑暗嗎?不妨以《迪迦奧特曼》這部作品來做詳細分析。

如果《迪迦奧特曼》真的是一部邪典,暴力、黑暗充斥其中,那麼也不可能在這時才被下架,畢竟它已經有了25年的歷史。

其次我們要想一想,孩子們真的如此脆弱嗎?或者說孩子們真的如此容易變得暴力嗎?就像小時候的我們,幾乎每個孩子都天天看《迪迦奧特曼》,我們變得暴力了嗎?我們忍受不住其中所謂的“陰暗元素”了嗎?似乎並沒有。

接着,我們再想一想,爲什麼孩子們都那麼喜歡奧特曼?是覺得打架鬥毆很酷嗎?這是家長們的盲點。其實不是,而是因爲孩子們都有着一顆善良的、正義的心,以及一個想要成爲英雄去對抗邪惡勢力的夢想,而《迪迦奧特曼》正是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所以他們纔會不停地模仿奧特曼的動作,而那幾個微不足道的陰暗點,早已被這些東西所埋沒。

再有,《迪迦奧特曼》這部劇從1996年上映,到了2021年依舊很火,播放量仍是所有其他奧特曼動畫片的好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就連成年人也會經常看,仔細思考,背後一定有其原因。

從家長和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只看到了奧特曼打怪獸,只是態度不同。孩子們持正面,而家長們持反面。但家長們忽略了前面很長的一部分,而那些部分恰恰是有深度的部分。在這些部分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對未來的思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對人類選擇和發展的思考……其中也不失一些幽默、溫馨和令人感動的情節。

這些思考即使放到現在也未必落後,而《迪迦奧特曼》在1996年就能將這些和孩子們喜歡的奧特曼完美融合,並在細節和藝術展示上做到淋漓盡致,可以說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經典。

孩子們可以看正義的化身消除邪惡,更重要的是它的主旨:奧特曼既是光,也是人類。它表明沒有什麼絕對的神明,人類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難。這些有深度更有正能量的東西滋潤着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也正是如此,《迪迦奧特曼》能在25年來經久不衰。如此一來,大家真的還會覺得它過於幼稚嗎?真的是沒有營養的東西嗎?

下架三天後,這部經典又重新上架了。由此可見經典的力量。

家長們需要擦亮眼睛,阻止一切邪典的侵入。而我們也不能只是看着這些經典進行思考,我們也需要努力學習,將這些展望變爲現實,爲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8vve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