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預測 >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常見結構完全解讀(1)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常見結構完全解讀(1)

(一)橫列式分層論述結構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常見結構完全解讀(1)

橫列式論述結構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結構形式,其特點是層次分明,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中心論點。三個分論點要緊扣中心論點。分論點要簡潔、鮮明、突出。可將三個分論點錘鍊成一個排比句。

引論

本論 分論點(一)提出分論點擺事實講道理

分論點(二)提出分論點擺事實講道理

分論點(三)提出分論點擺事實講道理

結論

橫列式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的聯想

“?”像那科學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開啓智慧大門的鑰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盤。“?”引導着千千萬萬的人爲追求真理而奮鬥不息,爲獲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發人們對自然現象的思考,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身爲天主教神職人員的哥白尼對地心說大膽地提出了懷疑,終於成爲日心地動學說的創始人,沉重地動搖了封建神學的統治地位。牛頓由蘋果落地而提出疑問,終於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傳爲科學史上一段佳話。愛因斯坦在介紹他成功的經驗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正是這樣大膽質疑,對任何事情都要問爲什麼的精神才使科學有了今天這樣的長足發展。

“?”能啓發人們對社會、對世界的思考。《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裏,一個小女孩面對“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開始了對生命對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馬斯?莫爾面對羊吃人的社會現象,思量着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形態,從而爲我們描繪了《烏托邦》。馬克思更是無數次地問自己:“資本主義制度怎樣才能滅亡?”通過對大量工人運動經驗的總結,他終於使“一個幽靈在歐洲上空盤旋”。正是一個又一個問號盤旋在哲學家的心中,使人類智慧的花園裏百花競放,爭奇鬥妍。

“?”引發着人們對人生的無盡思索。從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天問》,到稱霸中原成爲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從東坡居士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到毛澤東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從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長篇小說《怎麼辦》,到張海迪的《生命的追問》,古今中外的人們通過小小的“?”表達了無限的意念、無窮的思緒。

“?”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符號,無比智慧的人類發明了它,它又促進了人類智慧的增長。對於“?”的無窮魅力,您是不是也該多問幾個問號呢??

(本文作者陳婷,考入武漢大學)

本文思路結構:

“?”?的?聯?想

引論:比喻兼排比引論?

本論:分論點(一)“?”能引發人們對自然現象的?思考,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

分論點(二)“?”能啓發人們對社會、對世界的思考。

分論點(三)“?”引發着人們對人生的無盡思索。

結論:“?”的確是一個神奇的符號。

選擇誠信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爲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麼,該選擇什麼?

選擇誠信。因爲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足以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爲本,以信爲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爲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間小夥,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寬闊的脊樑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衆青睞。

選擇誠信。因爲它比金錢更具內蘊。舉着“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註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

選擇誠信。因爲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着榮譽的光環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再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之後,在你層層過濾之後,你會猛然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現,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

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唱吧。若爲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2001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二)縱貫式分層論述結構

引論

本論 分論點(一)分論點分析論證小結

分論點(二)分論點分析論證小結

分論點(三)分論點分析論證小結

結論

敢爲天下先

寫下這個題目,便覺得有些唐突古人的味道,先聖老子以“不敢爲天下先”爲三寶之一,去掉一個“不”字,豈不成了對臺戲?

筆者實在沒有褒貶古人的閒情,因爲古人自有他們的處境。我這裏說的只是正在建設新生活的人們,應該以何爲“寶”的問題。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除舊佈新的歷史時期。許多新的情況需要我們去研究,新的路子需要我們去探索,新的局面需要我們去開創,新的經驗需要我們去總結。這一連串的新不跟“先 ”聯繫在一起,新的形勢時刻都在召喚着立志改革的人們先想、先說、先幹、先攀上高峯,在我們英雄的國度,這樣的人物已經和正在不斷地涌現,他們執着地堅持革新、創造、前進,在自己生活的詞典裏莊嚴地寫上:“敢爲天下先!”

“先”的一端孕育着成功與勝利,另一端則又潛伏着失敗與挫折。“先”與“險”往往是毗鄰的,且不說歷史上多少天才的創見、勇敢的改革,曾被視爲異端邪說,因而厄運連綿;

即使是今天,改革者的道路,也絕非平坦大道。

首先,是要擔風險的,老子的那個“寶”至今仍爲一些人所賞識,恐怕多半是被這個“險”嚇出來的。別人沒有說過的話,不說;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走:“險峯任人佔,我自保平安”――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邏輯,以致在他們主管的地方和單位,有如一潭死水,很難 見一些波瀾和生氣。

然而,歷史總喜歡捉弄人,一味求平安反而不見得平安,因爲歷史的潮流總是在衝擊着那些安於現狀者的地盤,或者把他們卷向波峯,或者把他們拋進波谷,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而險呢,則恰恰是通往平安的大道。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

觀,常在於險遠。“哲人睿語,頗堪深思。

那些敢爲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實在是可歌可泣的,這不僅是在他們昂首奮進的時候,也是在他們遇阻絆倒的時候,因爲即便是絆倒,那身軀也是向前的。

本文思路結構:

引論:借老子的話反襯引論?

本論 分論點(一)因爲“新”,所以要“先”

分論點(二)因爲“先”,必然有“險”

分論點(三)因爲“先”,而有“安”?

結論:那些敢爲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實在是可歌可泣的

(三)正反對比論述結構

結構常式

引論

本論 正面論證 正面提出論點正面說理正面舉例?

反面論證 反面提出論點 反面說理反面舉例

結論

[常式例文]

學然後知不足

河水來到浩瀚的大海,就會望洋興嘆,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無垠的天宇,就會自慚孤陋寡聞;我們通過學習,就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謙虛、更加努力地去學習。

學習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謙虛地去學習。不斷的學習過程就是對知識領域不斷開拓的過程,每開拓出一片知識的荒地,就可以種下一片智慧的種子,以努力作陽光,把汗水作基肥,智慧的種子就會生出智慧之芽,開出智慧之花,結出智慧之果。隨着知識的逐漸積累、增多,就會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從狹小的知識境界到更廣闊的知識境界的昇華。人們常說,“登高”便可以“遠望”,遠望才能夠開闊視野。在知識的海洋裏,知識境界愈高,視野就愈開闊;視野愈開闊,就愈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不過“大海之一滴”而已,於是便愈知己之不足;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謙遜虛心,學習起來便愈是勤苦,所以他達到的知識境界就愈高。

不學習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總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其實,這種人的知識太淺薄不過了,任何博學多才的人都不會自滿自足。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這種人即便有滿腹的才學,也會像高空中洋洋自得、自做美夢的雲雀一樣,從虛幻的雲霧中墜落下來,摔在現實的岩石上。不是嗎?夜郎自大的清王朝,以“天朝”自居,不願意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閉關自守,結果使中國變成一個匍匐在洋人鐵蹄之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

不學無術,自高自大,同樣是我們做學問的勁敵。由此看來,我們只有通過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謙自勵,才能在探求知識的道路上永不知足,永遠進取。  

(本文作者張明厚,考入北京大學)

本文思路結構:

學然後知不足

引論――類比引論法 類比體 河水望洋興嘆井蛙自慚孤陋

本論 正面論證 正面提出論點――學習能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正面說理 比喻論證――以拓荒比學習?

層進論證――八個“愈”字

正面舉例(無)?

反面論證 反面提出論點――不學習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自高自大

反面說理――比喻論證――雲雀之喻?

反面舉例――清王朝閉關自守?

結論――我們只有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自謙自勵,永遠進取

[變式例文]

學然後知不足

雄鷹只有當它搏擊藍天時,才知道天空是多麼遼闊,而自己又是多麼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時,才知道海洋是多麼寬廣,而自己又是多麼微不足道;同樣,一個人只有當他

學得愈多時,才知道學海無涯,而自己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罷了,他才懂得要永

無止境地進取,用句古人的話說,就是“學然後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願意學習,不願學習當然就與未知領域接觸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領域是多麼深遠奧妙,自然不會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爲自己還很有知識。這正如井底之蛙,不願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鳴得意。我國南朝梁文學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譽爲“江南才子”,後來他不思進取,不願繼續學習,最後留下了“江郎才盡”的笑話。我國古代還有這樣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學習駕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師傅在平靜的水面教他,不幾日,他便能操舟自如。於是他以爲自己“盡操舟之術”,不願繼續學習,,就辭別了師傅。後來他駕舟到江裏去,江裏浪濤翻滾,他只落得“四顧膽落,墜槳失舵”。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深入學習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門知識。

相反,學習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學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學家芝諾曾經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他用一個圓的內部來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而用圓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識,他說一個人知識越多,這個圓就越大,這個圓的周長也就越大,與未知域的接觸也越大。因此,他對他的學生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知道的東西比你們多些。”這位科學家正是始終不滿足,不斷地進取,纔在科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學然後知不足,首先必須學,而且要不斷地學,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多的知識,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滿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列寧說:“最有害的,就是自以爲我們總還懂得一點什麼。”巴甫洛夫說:“你們在任何時候也不要以爲自己什麼都知道。不管別人怎樣器重你們,你們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沒有知識。'”這些教誨,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

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把知識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麼學習就是知識源泉的源頭。只有永不滿足地學習,才能使知識的源泉永不幹涸,永遠流出清澈的泉水,澆灌出智慧的花朵,結出豐收的碩果。

(本文作者田緒紅,考入清華大學)

本文思路結構:

學然後知不足

引論 類比引論法 類比體 雄鷹搏擊藍天小溪奔入大海

本論 反面論證 反面提出論點 不學習也就不會感到不足

反面說理 比喻論證 井底之蛙

反面舉例 江郎才盡楚人學舟

正面論證 正面提出論點 學然後知不足

正面舉例 芝諾的言行

正面說理 魯迅語列寧語巴甫洛夫語

結論 引用:朱熹詩比喻:只有永不滿足地學習,才能使知識的源泉永不幹涸

(四)橫式描敘結構

磊山風姿

這是一座不大的山,海拔不足千米,方圓不過百里,故鄉的人們叫她“磊山”。

磊山是我孩提時代的樂園。不管是奼紫嫣紅的陽春,還是綠蔭如蓋的仲夏,也無論是果實累累的金秋,還是白雪皚皚的隆冬,都留下了我和夥伴們童稚的笑語和美麗的夢想。

最可愛的要數明媚春光中的磊山。繚繞的春霧裹住了她那豐滿的健壯的身軀,從黃昏到凌晨,依偎着她,陪伴着她,直到晨曦初露,淡淡的,乳白色的薄霧才羞澀地,緩緩地,依依不捨地消失。伴着鳥兒們婉轉清脆的歌聲,沿着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你可以一直走到磊山的盡頭。小溪曲曲折折,迂迴在山彎中,能陪你遊遍這雋秀婀娜的山峯溪谷。春泉涓涓地流淌,柔波輕輕地盪漾,如同從你的心底流過。腳下,碧毯順着溪流鋪向羊腸逶迤的小路,兩旁高峻處的萋萋綠草中點綴着些淡黃色的蒲公英,不時地對你頷首。坡上是順着青藤開着的金銀花,散發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潔白如雪,像撒在綠海中的白絨,微風徐來,宛如碧海中的帆影。巖邊還有那一叢叢紅豔豔的杜鵑花,有咧開紅脣兒的,有抿着鮮潤的小嘴兒的,偶爾還交頭接耳地私語一陣。看那油油的綠草,灼灼的紅花,你一定會覺得“山青花欲燃”了。看,這一片綠毯織着各色花紋,有淡藍色的竹葉花,有瑩白的刺玫瑰,有藕荷色的“泡沫”花……還有我叫不出名兒的,說不上顏色的野花,真是花團錦簇,宛然一首歡快明麗的交響曲。這時,你擡頭仰望,頭頂上卻是怪石嶙峋,有的如蝸牛爬行,有的如駿馬飛奔,有的如巨人聳立,有的如雄獅怒吼,有的如苗條少女,亭亭玉立,有的呢,互相依靠着,擁抱着,儀態萬方。在這巨巖之間,挺立着那蒼勁的青松和翠柏,如果說,那色彩繽紛的山花增添了磊山的嫵媚婀娜,那麼這剛強不屈的松柏不就給她增添了雄健英武嗎?那一彎叮咚的春泉又使她不缺乏靈性。磊山,真是一塊豐富而和諧的詩歌的園地!

是的,磊山是可愛的。不僅這春的磊山充滿着生命的顏色,那夏的磊山更是生機勃勃。遇到山洪暴發,這山溪變得異常兇猛,洪水隨着溪澗迂迴激盪,推搡着滾涌向前,瀑流從巨巖上衝下,濺起飛花碎玉般的水珠,這時的磊山顯得更加壯美靈秀了。暴過後,峯谷中山巒激盪,有的嫋嫋娜娜,像被丫環簇擁着的古代仕女,有的追逐嬉戲,像調皮的頑童。要是你站在五里之外望去,只見白雲纏繞山腰,抱住山腳,空中露出一段湛藍的峯尖,充滿了詩情畫意。

如果遇上秋色遍地之時進入磊山,就立刻會使你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絕句。可不是嗎?那一片被金風染得通紅的楓葉,不是一幅蘊含無限詩意的絕美的秋色圖嗎?那臉蛋被秋姑娘撫摸得紫瑩瑩的山葡萄,又猶如是音樂家給磊山譜寫的一串串音符吧!再看那一串串紅寶珠似的山楂果,難道不算是一首深情的詠秋詩!朋友,你也來採擷幾顆吧!那時,我和夥伴們常常揹着揹簍來採摘山珍,樹叢中,山坡上,撒滿了甜甜的笑語。

倘若說春、夏、秋的磊山,給人以無窮的創作之源,那麼冬的磊山又幫你完整地構築了心中的樂章;如果說春的磊山使你的樂章柔美細膩,那麼冬的磊山又給你的音調增添了壯麗瑰奇。那掛在樹枝上的根根冰條,像水晶凝成;那銀光閃閃的山峯,粉妝素扮;那傲然挺立

的雪松,砌玉堆銀。豔陽一照,立刻把你帶進了“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意境。你再瞧,那些淘氣的山村少年,在雪地裏奔跑嬉戲,好一幅“村童戲雪圖”啊!

朋友,你喜愛磊山嗎?我愛她,因爲她不僅是故鄉的驕傲和象徵,她不僅哺育了家鄉勤勞的人民,她不僅僅留下了我童年歡樂美好的回憶,而且她激起了我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愛,她給了我無限的青春活力和蓬勃奮發的精神!

(本文作者謝東霞,考入上海復旦大學)

本文思路結構:

總寫磊山之景

磊山之春

磊山之夏

磊山之秋

磊山之冬

總抒磊山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yuce/mjl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