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寫作素材 >

2010年大學聯考最新作文素材分類:爲人處世(2)

2010年大學聯考最新作文素材分類:爲人處世(2)

●不要報酬的農夫獲得的報酬

2010年大學聯考最新作文素材分類:爲人處世(2)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裏勞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裏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是一個小孩掉到了糞池裏,弗萊明忙把這個小孩救了出來。

翌日,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車上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個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爲你救了我孩子的生命。”農夫說:“我不願意因此而接受報酬。”

這時,農夫的兒子從茅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教育。假如他像他父親一樣,將來一定會成爲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孩子從英國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爲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者。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是什麼救活他呢?盤尼西林。紳士是誰?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二戰”時的首相丘吉爾。

一個農夫的一點點善良,竟然給世界帶來如此重大的影響。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不欺不詐,不貪不佔,是做人的根本。

2、可以論述取之有節,得之知足,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智慧。

3、可以論述淳厚朴訥,善良實在,施人不圖報,有時可以創造奇蹟。

●王蒙的短文與“傻帽”的故事

作家王蒙曾寫過一篇短文《美國人傻嗎?》。文中說:在美國,許多中國人告我,“美國人最傻了”,“美國人沒有心眼”,“美國人打醬油的錢不會買醋”。例證是:一、美國信用卡公司規定,開戶、銷戶免費,但更換磨損的卡卻要交手續費5美元。美國人經常交5美元換磨損的卡,但是一名中國留學生換卡時卻提出先銷戶再開戶,以便省下5美元。工作人員覺得不可思議,因爲美國人從來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又駁不倒這位“客戶”。無奈之下,他只好自己掏出5美元,給中國人付帳替他換了信用卡。二、美國一些商店規定,某類商品買一件按原價,買第二件折價優待。而且美國商店的商品是可以退的。於是,有些中國人便買了一件再買第二件,卻讓各開一張收據。過一會,將第一件原價退掉,從而達到以優待價買一件的目的。你說,美國人傻也不傻?

●在俄羅斯做生意的中國人中,也有一個“傻帽”的故事。故事說:一位中國“倒爺”沒有皮帽子,到冬天時那裏的氣溫降到零下30度,他外出時凍得捂着耳朵在雪地裏跑。這時“啪”的一聲,一頂皮帽子扣在了他頭上。回頭一看,一位俄羅斯漢子用生硬的漢語說“明天”,同時又用手指指表,再指一指腳下。這已經把一切表達得很清楚了,意思是明天在這個時間這個地方歸還即可。然而第二天,中國倒爺不但沒去還帽子,還洋洋得意地嘲諷起那個俄羅斯人:“你們猜‘傻帽兒,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傻瓜等帽子——傻帽兒。”

其實,“傻帽”這個詞應該是“傻冒”,是說人“冒傻氣”的意思。但無論是“美國人傻”,還是俄羅斯人的“傻帽”,實際上反映着一種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而反觀我們中的一些人,往往缺少的恰恰是這些。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忠誠互信,不欺不詐,應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標誌。

2、可以論述耍小聰明,弄虛作假,玩奸使刁,有損人格國格。

3、可以論述嘲弄別人的善意,褻瀆別人的仁愛,纔是真正的傻。

●低頭與彎腰的故事

美國獨立革命時期的政治家富蘭克林在談起他的成功之道時說,這一切源於一次拜訪:那是他年輕的時候,富蘭克林應一位老前輩之約,來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蘭克林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來迎接他的老前輩看到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的最大的收穫,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懂得低頭。”富蘭克林牢牢地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爲他一生的生活準則。而且。從1733年起,他開始進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他羅列了誠實、節制、果斷、勤奮、公正、冷靜等13項美德,決心每週嚴格遵守一項,13周完成一個“療程”,一年四個“療程”。每天,他都要檢查得失。這樣,富蘭克林同時也成爲一名德行俱佳的科學家。

●教士甲帶着他的門徒乙遠行,途中發現了一塊破舊的馬蹄鐵,甲就讓乙把它撿起來。不料乙懶得彎腰就假裝沒聽見,甲沒說什麼,自己彎腰撿起了馬蹄鐵,然後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並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二人繼續前進,經過一片茫茫的荒野,甲猜到乙已渴得夠嗆,就讓藏在袖中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乙一見,趕緊彎下腰撿起來吃,甲邊走邊丟了18次,乙也就狼狽地彎了18次腰。這時,甲笑笑對乙說:“要是你剛纔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面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必將在更小的事情上勞累。”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人要懂得正確處理世事人情,要懂得低頭。

2、可以論述通過有效手段警戒自我,激勵自我,才能走向完美。

3、可以論述錯過微小的機遇,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不經意間體現的文明禮貌

前不久,國內一些報紙曾發表過一條消息:說某公司招聘僱員,許多應聘者在那裏等候面試,這時一位坐着的應聘者站了起來,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另一位應聘者。就因爲這一舉動,該公司老總居然認爲他缺少競爭意識,而不予聘任。這條消息發表後,有些報紙還約請專家發表過談話,開展過討論。

顯然,這位讓座的應聘者是一位懂文明、講禮貌的人,是一位能處處想到別人的人。將這樣的人淘汰出局,這位公司老總是什麼素質、什麼水平、對競爭是什麼理解,其實也就不言自明瞭。

●《瞭望》雜誌上,曾經刊載過一則與之恰恰相反的故事。

一批應屆大學畢業生到國家某部實習,祕書給他們倒水時,22個同學中21個表情木然,一句普通的客氣話都沒有;惟獨有一個叫林暉的,輪到他時,輕聲說了一聲:“謝謝,辛苦了。”等到部長來看望、並親自送給他們部裏的紀念冊時,這21個同學仍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用一隻手接過了部長雙手遞過來的手冊;又是林暉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握住手冊,恭敬地說了一聲:“謝謝您!”後來部裏點名要的就是林暉。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文明禮貌是人際交往的準則,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

2、可以論述市場經濟需要以禮待人,扭曲是非觀念是一種愚魯。

3、可以論述教養是一種素質,不經意中體現出來的人格檔次。

●聰慧的求職者與打耳光的求職者

有一位22歲的年輕人,爲了求職,從英國本土的北方,一直尋尋覓覓來到首都倫敦。最後,他走進世界着名的倫敦《泰晤士報》編輯部。

他十分恭敬地問:“請問你們需要編輯嗎?”

對方看了看貌不驚人的他,說:“不要。”

他又問:“那需要記者嗎?”

對方回答說:“也不要。”

他毫不氣餒:“那麼,排字工、校對呢?”

對方巳經不耐煩了,說:“都不要。”

年輕人微微一笑,從挎包裏掏出一塊製作精緻的告示牌,交給對方。說:“那麼您肯定需要這塊告示牌。”

對方一看,上面寫了這樣一句話:“人員已滿,暫不僱用。”

年輕人的舉動讓報社的人忍俊不禁。一位主管很認真地在一旁觀察他,發現他並不是有意調侃報社,而是一臉真誠。主管被他認真且聰慧的行爲打動了,乃破例錄用了他,安排到對外宣傳部門工作。

20年後,他在這家英國王牌大報的職位是——總編。他就是升蒙,一位資深的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新聞工作者。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公司招聘員工,門外排着長長的應聘隊伍。每進去一個人,主考官不由分說,就扇來一個耳光,問:“這是什麼滋味?”幾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臉出來了,而這些人都落聘了。後來,有個年輕人走了進去,主考官同樣扇來一個耳光,問:“這是什麼滋味?”年輕人昂起頭顱,以同樣的速度,同樣的力量,在同樣的位置,給了主考官同樣的一個耳光,說:“就是這個滋昧。”因此,這位年輕人被錄取了。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懂得謙卑,具備韌性,是事業走向成功的前提。

2、可以論述遭到冷遇、挫折碰壁時,要巧妙應對。轉換思路求生機。

3、可以論述人格剛強,保持自尊,反而更容易獲得敬重。

●安南心中的白紙黑點與黑紙白點

加納一所中學裏,老師走進教室。他先拿出一張畫着一個黑點的白紙,問學生:“孩子們,你們看到什麼?”學生們齊聲喊道:“一個黑點。”老師非常沮喪:“難道你們誰也沒看到這張白紙嗎?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就會越來越大。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教室裏鴉雀無聲。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有一個白點。他問他的學生:“孩子們,你們又看到了什麼?”學生們齊聲回答:“一個白點。”老師高興地笑了:“孩子們,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着你們。”

老師關於“白紙黑點與黑紙自點”的諄諄教誨,一直深深印在當時的一名學生的心中。他就是前任聯合國祕書長安南。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你的目光應集中在哪裏?如果都集中在痛苦、煩惱上,生命就會黯然失色;如果轉移到快樂中,你將會得到幸福。

●據說,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由衷地微笑,要調動三十幾塊面部肌肉;一個人鼓足勇氣對另一個人輕輕說聲“我愛你”,至少要消耗三隻蘋果提供給他的熱量;而一個人遇見另一個人並決意與之白頭偕老,則需要花費20年左右時間來等待,得用去六、七十年纔會最後完成。

據說,一個人一生流出的汗水與淚水中的鹽分,倘若一次性提取出來,足夠爲親朋好友做出幾十道味道不淡的大菜;一個腿腳齊全的人一生中走的路,加起來可以繞地球10圈以上;在這個闊大豹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約是千分之一,成爲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爲終生伴侶的可能性只有十五億分之一……

如果把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都視爲來之不易,我們便會加倍珍惜。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要注意發現生活中的光明,切忌過分看重隱暗。

2、可以論述認識問題要點面結合,多角度獲取啓迪。

3、可以論述人生廣大,知遇不易,尋常中包含着最可珍惜的東西。

●奧委會主席的假學歷與摻水的幹部文憑

62歲的鮑德溫女士,2000年12月當選美國奧委會主席。其人投身美國奧運工作近40年,當過財務總監和副主席,做出過相當貢獻。鮑德溫的履歷上寫着——1962年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1967年獲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初,鮑德溫應邀到科羅拉多大學作了一場報告,博得青年學生的同聲喝采。當地一位記者準備爲這位老校友寫篇謳歌文章,一查資料,該大學數據庫中根本沒有鮑德溫的畢業記錄,原來學歷是假的。鮑德溫確實在這兒上過學,不過沒畢業就到了亞利桑鄢大學,在那兒讀了碩士,但沒有完成論文答辯,博士學位更是自封的。最終,她付出了沉重代價,名譽掃地,又被迫辭職。

美國人較真的,並不是她沒有學位,而是她說了謊,失去爲人的誠信。正如前幾年的總統克林頓,國會幾乎彈劾了他,也不是因爲他的“緋聞”,而是因爲他說謊。反觀我們,編造假學歷、尤其是官員編造假學歷可謂屢見不鮮。有的拿公家的錢去讀碩、讀博,實際上是僱人作畢業論文。有的乾脆公開提供“贊助”,拿錢換文憑。但是,卻沒有聽說有人爲此辭職。所以,《人民日報》曾撰文指出,要“學歷打假”,反對“文憑腐敗”。我國人口普查時數字顯示,大專以上學歷人數比國家發出的證書多出50萬人。因此,對於敗壞黨風、進行權力與文憑交易者必須嚴懲。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國家工作人員必須誠信第一,弄虛作假則敗壞世風。

2、可以論述嚴格處治,嚴密監督,才能保證“公僕”隊伍的純潔。

3、可以論述成績不能掩蓋過失,個人必須爲個人的劣行負責。

●轟動世界的舍恩造假與北大教授的抄襲

美國貝爾實驗室是一所着名的科研機構,被稱爲“現代高科技的搖籃”。1998年,年僅32歲的生於德國的舍恩博士加盟“貝爾”,幾年來就在《科學》、《自然》等世界頂級雜誌發表了100多篇論文,涉及到超導、分子電路、分子晶體等前沿領域。據此,他獲得諾貝爾獎金幾乎是遲早的事。然而,2002年5月,有人舉報舍恩造假。爲公正起見,貝爾實驗室立刻聘請5名外部專家展開調查。9月,專家們公佈了一份127頁的報告,認爲舍恩至少在17篇文章中捏造和篡改了實驗數據。

貝爾實驗室成立77年,這是首次查出科研人員造假行爲。接到報告的當天,“貝爾”就解僱了舍恩,但仍遭到媒體的強烈指責。不過,人們很快就分清了是非。認爲個人的惡劣行爲不能與實驗室劃等號,“貝爾”敢於直面外界質疑、認真處理不端行爲的作法是可貴的。

2002年19期《半月談》雜誌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的文章。文章指出,爲什麼我國科技競爭能力國際排名連續下滑?就是因爲“科技浮躁”日漸嚴重。結果,剛想到的就說成做到的,剛開始的就說成已完成的,剛有點苗頭的就說成完美無缺的。於是,本該“慢工細活”的科研搞成“熱鍋快炒”,遂造成學術腐敗的頻頻發生,造假的屢見不鮮。秦院士認爲,這有如“瘟疫”。所以,貝爾實驗室不捂蓋子的做法,對中國科技界來說應該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2002年初,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王銘銘因在書中涉嫌抄襲國外學者的成果而被揭發,引來社會的譴責。北京大學極嚴肅地處理了此事,免去王銘銘的諸多行政與學術職務。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特別指出,北大人必須“清除贗品,拒絕平庸,用心血做學問,用生命寫文章”。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實證是科學的生命,造假是對科學的褻瀆。

2、可以論述認真淨化科研環境,務須嚴懲不端行爲。

3、可以論述浮躁心態是科技發展的大忌,也是學術腐敗的溫牀。

●“綠林女王”的生命傳奇

2001年7月,以“綠林女王”聞名的印度女議員普蘭·黛維,被蒙面槍手暗殺。普蘭·黛維1963年出生於一個低種姓家庭。11歲時,被父母嫁給一個年過四十、已經結過兩次婚的粗暴男子而受盡凌辱。15歲時,被一個強盜團伙擄走,後來,居然成爲一名女匪首。有一次,黛維遭到一羣高種姓男子襲擊,她的情人被殺死,她本人被這羣男子輪姦、毒打數日。黛維逃出後,迅速採取報復行動,親率匪幫血洗了仇人的村落,殺死21個高種姓男子。

這場大屠殺驚動了印度警方,但他們多次圍捕均告失敗。1983年,黛維向警方表面願意自首,但必須按她選擇的地點和方式來進行。結果,黛維在甘地夫人和印度女神的畫像前向警方投降,經過媒體的大肆渲染,成爲印度家喻戶曉的“綠林女王”,被壓迫種姓的英雄和代表。她的故事被寫成小說、搬上銀幕。黛維入獄11年,於1994年獲釋。1996年,她宣佈參加國會議員競選並一舉當選,在印度乃至全世界引起轟動。她說:“我只想利用這個職位爲我的選區的人民謀點福利。我惟一的夢想是讓老百姓富起來,讓所有的人每天都能吃上三餐飽飯。”對於過去,她則說:“我寧肯做豬做狗,也不願再做普蘭·黛維。”從此,黛維穿起印度婦女的傳統服裝“莎麗”,行爲舉止處處恪守道德規範。再婚後。儼然是一位改邪歸正的賢妻良母。然而,出身“賤民”的她還是沒能被印度主體社會認可,最終死於非命。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等級制度惡化社會矛盾,殘酷迫害難免導致過激反抗。

2、可以論述改惡從善,棄舊圖新,修成“正果”的道路艱難坎坷。

3、可以論述百姓擁戴,媒體追捧,悔悟者未必被不健全社會容納。

●哲學家的最後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着學生去漫遊世界,10年間他們遊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最後進城前,哲學家和學生們在郊外一片草地上坐下,上最後一課。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回答:“我們坐在草地上。”哲學家說:“現在我想知道該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偉大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

另一個弟子接着說:“用火燒也是一種好辦法。”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去所有的草。”

接着講的是第四個弟子:“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你們回去後按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弟子們來了。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雜草叢生,而變成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大家等候哲學家,可是他始終沒來。但弟子們卻悟了:要想除去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在上面種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有紛擾,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與知識去佔據它。

試想,人生如果缺少了這最後一課,即使學富五車又有多少意義?

論述提示:

1、可以論述不斷清除生活中的“雜草”,生命、事業之樹纔會常青。

2、可以論述不斷以有價值之物取代無價值之物,就是不斷的進步。

3、可以論述欲使心靈無紛擾,必須以美德和知識予以淨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sucai/mde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