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 >

人生有文學,一路好風景作文

人生有文學,一路好風景作文

  • 關注:1.96W次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文學相伴,勢必會少了許多趣味。

人生有文學,一路好風景作文

——題記

還深深記得,多少年前,鄂西北一個遙遠的小山村,在夏夜皎潔的月色中,或在冬晚溫暖的火塘旁,有時也會在秋收的地頭上,或在春播的梯田邊,一個鄉下孩童,在陣陣蟬鳴或團團火光裏,在稻麥香氣或泥糞臭味中,仰了頭,癡癡地聽着故事。故事的講述者往往是瞎眼婆婆或禿頭老爹。故事並不都是連貫的,有時丟三拉四,甚至東拉西扯,然而這並不影響孩童的傾聽,他用想象完善了支離破碎的情節。於是,一條洶涌的天河隔斷了癡情相望的牛郎與織女,一棵通天的槐樹見證了恩愛跪拜的仙子與凡夫,一條大蛇搖身變成美麗女子去峨眉山盜取靈草,兩隻蝴蝶從墳頭飛起翩躚了春夏秋冬,八百里高高的長城在一個女子的驚天一哭中轟然倒塌……石頭說話,樹木唱歌,頑皮的小鬼在人的脖子後哈氣……有時,寂靜的山林中會響起《詩經》一樣的歌謠:“正月裏來是花朝,我郎好比楊宗保,哥呀,穆柯寨上把親招……”“一愛姐呀好人才,十人見了九人愛,姐呀,好比神仙下凡來……”孩童漸漸長大,開始打柴,開始放牛,開始放學。行牧且蕘中,孩童變成鄉村少年,在沒有電視,沒有課外書籍的童年歲月裏,民間傳說、古老神話和淳樸山歌伴隨着嚼着草根的少年行走在彎彎復彎彎的山道上……

常時時憶起,多少年前,漢江之畔,鄂西山巔,山村學堂,南方都市,一位青年,衣衫落拓,形容凌亂,孑然一身,然而僕僕風塵不能掩住他的昂揚銳氣,燈紅酒綠不能停歇他由大山走向大海的步伐。面對漢江,他悠然吟唱“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登鄂西羣峯,看青山縱橫萬里,他負手長嘯,詠誦”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暫住鄉村學堂,琅琅書聲中,“英雄我少年,起舞聞雞鳴”,寫下“獨守鄉下,獨守青草和小路”的詩句;也曾狂性大發,光着膀子奔行於萬雷轟鳴、暴雨肆虐中,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浪跡都市紅塵,看鱗鱗大廈,鮮衣怒馬,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是一種詩情與野心迸發的自負,那是一個睥睨時代、”論古今不怕根底淺薄、禮賓朋休管囊中羞澀”的年齡。血總是熱的,情緒總是張揚的,即使顛沛於天涯,流離於小巷,也從不曾磨滅了當年的慨然之志,因爲流沙河的詩一直在耳邊縈繞:“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之燈;理想是燈,照亮人生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是的,從搖滾校園民謠的青蔥年華到浪跡漠漠江湖的崢嶸歲月,是詩歌陪伴着這位從大山裏走出來的青年一路求索,一路高歌,終於,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逝者如斯夫,往事不可追。當時懵懂的山村孩童,都市漫步的青澀書生,歷經紅塵煉心,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守一份屬於自己的小攤,喝一口自己飯碗裏的小粥,將日子過得雲淡風輕,內斂了曾經的張揚與自信,平息了昔日的浮躁與豪情,悠然有滄桑浮上面孔。忙碌之餘,一杯清茶,一燈如豆,華髮早生的中年再翻開年輕時匆匆閱過的小說,不禁微笑,不禁喟然。多少部小說就是多少個世界,多少部小說就是多少種現實,多少部小說就是多少種人生,多少部小說就是多少個輪迴。中年人將自己的命運涅槃,將自己投胎在每一部小說之中,重生於每一個角色身上,於是,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下不同人物的悲歡離合、人生變遷:男與女、老與少、英雄與奸賊、國王與草民、小偷與俠客……家仇國恨,生死悲喜,盡在一紙之上,一悟之間。在白鹿原上探索漢民族的內心祕史,在高密東北鄉的青紗帳裏喝一碗紅高粱,在黃土高坡再次走進平凡世界,騎一匹黑駿馬走進草原深處吟唱久遠的情感……也穿越時間與空間,化身騎士,體味和風車作戰的執着與荒唐;走進奧斯特里茨,一覽三皇會戰時的歐洲風雲;徘徊頓河,欣賞哥薩客民族的落日風情;夢遊雪國,聽伊豆歌女惆悵嘆息;登上拉美高原,傾聽百年孤獨,百年愛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不經意間已不再輕易開口,沉默了曾經滄海,內斂了現實如霧,沉澱了人生如酒,國家,民族,社會,革命,變革,歷史,人生……呵呵,人到中年,讀別人的悲歡離合,想自己的往事如煙,看水還是水,看山還是山。

也曾多少次想象,到了老年該是一副什麼樣的情形?淡泊了心志,寧靜了身心,小鴨小雞,老妻老狗老貓。白髮蕭蕭,醉裏鄉音相媚好。沏一壺清茶,與兩三老友,慣看秋月春風,笑談古今往事;對滿樹紅花閒落數顆棋子,賞一溪煙雲輕撫半輪夕陽。這時手執一卷,品讀的應該是一篇篇平淡至極亦絢爛至極的散文:田園小記,鄉土筆記;梁實秋的,周作人的,沈從文的,汪曾祺的……吳伯簫的《菜園小記》要細讀,百讀不厭。巴金的《隨想錄》要時時讀,自我反省……於是,最後的日子應該是在這清淡如水的散文意境中劃上一個圓圓的句號,戛然而止。

人生有文學,一路好風景,無論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feng/4wvq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