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慈善徵文國小生(精選5篇)作文

慈善徵文國小生(精選5篇)作文

篇一:慈善徵文國小

慈善徵文國小生(精選5篇)作文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善良是一顆生機無窮的種子,只要你辛勤播種,就會結出意想不到的甜果;善良是一束鮮明亮麗的玫瑰,當你贈送他人時,也爲你自己留下了滿室的芬芳;善良是一抹寒冬裏的暖陽,在照耀他人的同時,也溫暖了你自己。

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說過一句話:“慈善的行爲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行善,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真真切切的情感,一種切切實實的行爲。行善,有時候不需要刻意而爲之,那些隨手行善的習慣,都是在家庭生活耳濡目染中形成的。

我們一點點長大,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越來越獨特,越來越深沉。很多時候世界都是不完美的,也同樣不是公平的。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在時代潮流中唯一能保持不變的就是擁有一顆慈善之心。

如何擁有慈善之心,主要在於培育。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慈善可以促進國際交往,國際交往也能進一步落實慈善。俄羅斯兒童在“別斯蘭人質事件”後獲邀赴華接受康復治療,這是中國人民對於俄羅斯兒童的愛,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大愛;中國災區兒童在汶川特大地震後也接受俄羅斯邀請赴俄參與療養,這是俄羅斯人民對於中國兒童的愛,兩國是朋友,也是愛的紐帶頂端的織愛人。樂善有恆,大愛無疆。

如何擁有慈善之心,主要在於責任。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慈善是每個人的責任。著名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是如何克服困難完成著作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師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她正確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但大紅大紫後安妮·莎莉文老師又分文不取,認爲這是她的責任。這是什麼?這是慈,這是善,這是愛,這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在自然面前,海倫·凱勒是無助的,但不是沒有希望的,安妮·莎莉文老師點燃了海倫·凱勒心中的星星之火,讓她今後大有作爲!

如何擁有慈善之心,主要在於分享。分享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心與心之間溝通的橋樑。分享自己的衣物,分享書籍,分享時間和愛┄┄許多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慈善的意義,許多人用持久的努力換取他人的幸福,讓人不得不堅信:小城也能有大愛!

如何擁有慈善之心,主要在於關愛與尊重。在給人以關愛的同時,也要給予他人人格上的尊嚴。嗟來之食中的乞丐爲什麼最終死亡?那是因爲他不願受到人格的侮辱;襄樊市的“一對一資助”活動爲什麼失敗?主要問題在於有些資助者沒有帶着尊重去做慈善,沒有用“推己及人”的同心理去感受貧弱者的艱難,忽略了受施者的感受。而在受助大學生的認知裏,這種活動是對他們人格的侮辱,慈善有時候要把握尺度,過分不當幫助有的時候會給予人心靈上的損失,造成“好心辦了壞事”。

如何擁有慈善之心,主要在於愛心和愛心的傳遞。文卡塔斯瓦米醫生爲許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免費醫療服務,這是愛心;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貸款給一窮二白的人,這也是愛心。愛需要傳遞,使更多的人關注慈善、關心慈善,加入慈善的隊伍中來,爲他人、社會作出一份貢獻。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小城大愛,大愛無疆。讓我們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更好地爲他人、爲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吧!

篇二:慈善徵文國小生

有風有情意

慈善,似一場雨,奉獻自己,潤澤萬物。這雨,淋漓了塞北荒漠,迷濛了江南水鄉,是李商隱的秋池澆開了紫丁香的惆悵,是渭城朝雨沾溼了王維的衣裳,是一道絕倫的景色……

慈善,像一陣風,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你彷彿看見虞美人獨自在橋邊,指尖掠過芍藥花瓣,一輪彎月照過,你會看見李清照憑欄遠望,鼻端盡是淡淡花香,使人靜謐、寬容……

這風雨,是情,是意,是中華五千年民族文化積澱出的道德力量和精神追求,更是華夏燦爛文明延綿不絕孕育出的人文風景。

作爲一個心懷慈善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快活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因爲他想做的事而放棄一些東西后所得到的開心,遠比過失去這件東西的不捨。

遙想在一個下完雨的午後,一個小女孩將一張十元錢投進了“慈善箱”,感覺自己行了個大善事,開心地蹦蹦跳跳踏着地上的積水,“啪嗒啪嗒”地離去了。也許她投入的不僅僅是10元錢,而是包含着一份慈善心,一份溫暖意,這是十分難得的一種純真的色彩。

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收穫,當那一雙雙渴望被關愛的眼睛流出淚水,他們顯得是那麼無助,多殘忍。你和我就像流星劃過,願把身上的光分給無助的你,點亮黑夜最美焰火。

多想慈善在我身邊,看命運變幻無常,體會這默默付出後的欣喜。當春風掠過山崗,依然能感覺寒冷,卻又怎能停止對美好的嚮往。

他們的生命很重,所以生活要輕。他們的生命很脆弱,所以心靈要堅強。我們要用淺笑回眸去解讀風光雪夜,用寬容理解去詮釋真誠祝福。

做自己能做的事,獻上一份愛心,傳遞一份暖意,分享一份幸福,如此,即慈善。

篇三:慈善徵文國小生

慈善之心要從小培養

詩人約翰·鄧恩在他的名篇中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他的意思是說,沒有誰能夠將自己與其他人割裂開來,因爲我們的起源和命運,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深切地關心彼此,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就需要我們懷有一顆慈善的心。

看見電視上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你可曾想過爲他們捐贈一些衣服?當你享受美食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連年戰火的人吃不吃得上這一口飯菜?亦或者說是每天攢一塊錢,攢夠了便捐出去……

我們可以做的慈善之事有很多。今天就由我來分說分說。

首先,什麼是慈善。慈善指的是對有需要的人或困難的人的行善和慷慨給予,愛和幫助他人。慈善並不帶有空想色彩,是很容易實現的一件事。不是有錢人一次捐個百八十萬元才叫慈善,我們在生活罅隙中仍能想到“這件衣服我買來都沒穿過要不要捐了”的那一份善心是慈善,參加一次公益獻血是慈善,隨手拾起地上的垃圾是慈善,去敬老院裏看望老人是慈善,諸如此類。

其次,如何進行慈善活動。就拿捐衣服舉例,也許在你的衣櫃裏有許多買回來只穿過一次或者覺得不合身便沒穿過的衣服,那麼我們可以將它們找出來,清洗乾淨,打包好送到指定地點再由專人交給需要它的人。

我們也可以輕節食。輕節食指的是一天之中在可以保證身體能量平衡的前提下少吃,將剩下的錢捐給公益組織或活動來達成慈善。

慈善也需要方法。也許在你的學校有爲困難學生專門設立的打飯窗口,也許你的班級和學校曾給家中突逢變故的學生進行過愛心捐款活動,但這些看似善舉有沒有考慮過受助人的感受?

世人皆說:“呼爾而與之,行道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我上述講的例子便體現了這麼個道理。你要做慈善,便不可以太形式主義。你應該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不傷害受助者人格自尊的情況下,給予他們憐憫與幫助。而不是施予一點小恩惠便要人感激涕零,一副高高在上救世主的模樣。我做了慈善我高人一等,這是一個謬論,望大家謹記。

《慈善讀本》主要想告訴我們什麼?慈善之心,要從小培養,從點滴小事做起,通過多做慈善我們可以樹立良好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們要心懷悲憫與希望來看待這美好與悲劇並存的世界,而不是被目下的瑣碎小事磨沒了對生活的期望,變得冷漠孤鬱。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渴望得到關愛和幫助,需要我們爲他們點亮希望和未來

篇四:慈善徵文國小生

慈善是一種美

慈者,慈悲、悲憫也;善者,善良,善舉也。慈善是指以同情、憐憫爲動機的善良舉動。慈善是一種美,擁有了慈善的社會,人人互幫互助,不計名利,也沒有了貧富貴賤之分,社會將是一片清明。

慈善是人性裏的美,是由心而生的。

慈善一定要捐金錢等財物嗎?未必。記得曾看過一個故事,一位作家在路上遇見一位乞丐,本想給予他一些錢,卻發覺自己身上連一元錢也沒有,只得握住他的手說聲抱歉,可乞丐很感動地說:“我還是要謝謝您,您的憐憫之心也是施捨啊。”事實上,一句安慰,一聲問候,一次幫助又何嘗不是慈善呢?僅僅把捐獻財物認定爲是慈善,是片面狹隘的,陷入困境的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物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的關愛。

古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慈善需要有一顆向善的心,與貧富無關。有些人把捐贈多少金錢作爲衡量真善和假善的標準,還有些人吹噓自己捐款多,將慈善作爲獲得名利的手段,這更是錯上加錯。將慈善變成了一種功利化的行爲,說小了,這是對慈善的誤解;說大了,便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

慈善是正直無私的大愛,一種不容褻瀆的美德。作爲學生的我們,不會有很多的錢財,但這不妨礙我們做慈善。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有需要的小朋友捐一些書、文具、衣物等,我們可以幫助身邊的同學排憂解難,我們還可以參加志願活動用自己的行動爲這個城市作出貢獻。

慈善是一種對靈魂的洗滌與昇華,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們自己也會在行動中體悟快樂。每個人都會看到你的那一顆赤誠的心。

篇五:慈善徵文國小生

慈善兼備心有大愛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着“慈”與“善”的影子。無論是在大型的慈善活動上還是一些少有人知的小角落裏,總會有一些心存愛心的人去幫助比自己更需要幫助的人。

有人認爲慈善就是簡單的捐贈給他人東西,但其實慈善並不是那麼簡單。

比方說你把自己破損的根本用不了的東西去贈給他人,而根本不關心對受贈人是否有需要,那就不屬於有意義的慈善;如果你的捐贈行爲將一個人的自尊心踐踏過後,卻又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模樣,那自然也不屬於什麼慈善了!

我國古代有一個典故,春秋戰國時期,連年的戰亂,民不聊生,有些富人拿出糧食給飢餓中的災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對着人家招呼,語言中處處透露出歧視人家的意思,災民看不慣富人的舉動,不吃他的糧食,這便是“嗟來之食”的來由。並不是物質上的給予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慈善!

反而言之,給予他人所需要的物質,精神上的幫助,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舉。

19世紀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與一位乞討者發生過一個故事。故事中乞討者向屠格涅夫伸出手想得到一些恩惠時,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並沒有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給這位乞討者,只跟他握了握手並送出了抱歉的話語。對方也表示感激地說:“這已經足夠了,這也是給我的恩惠!”可見慈善並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層面的東西,可以是一個舉動,一個感激,溫暖到他人的事情,都是慈善的表現!

我們應該看到,生活中儘管還存在不恰當的慈善行爲,但更多的是善良的人們用愛心溫暖着他人。

“破爛王”任豔在慈善路上,幫助了她所看到的困難人,竭盡了自己的力量,她對此的解釋只是短短的一句:“看到誰遇到了困難,就難受。”一位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因爲自己是罕見的“熊貓血”,自2009年起,每年參加兩次無償獻血。

聽完這幾個案例後,有人也許會疑惑:怎樣才能算恰當的慈善呢?

可以去關心比自己弱小的人,給予他們幫助,不要擺架子,應該平和樂觀的對待他人,注意方式方法,好的方式方法可以拉近距離,讓他人不會感覺到冒犯和尷尬。而被給予幫助的人也應該心存感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慈善,讓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感覺到快樂,在奉獻愛心的同時收穫新的人生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z11m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