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精選6篇)作文

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精選6篇)作文

篇一: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

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精選6篇)作文

新思維謀劃智慧校園新篇章

摘要:____市實驗國小創辦於1988年,2009年在教育綜合改革中整合3所國小遷址新建,彼時,學校面臨着三座“大山”——上級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羣衆的滿腹不滿,教師人心不穩定。在此形勢下,____市實驗國小大力提升信息技術建設和應用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出了一條“實小”獨有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把學校建設成富有特色的品牌學校。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校園;指尖校園

一、問題與挑戰

____市實驗國小創辦於1988年,是一所市直國小。2009年,____市實驗國小在教育綜合改革中遷址新建,先後合併了瓊師附小、端裏、尚智三所國小。學校坐落於美麗的萬泉河畔,校園佔地面積75畝,校舍建築面積20479平方米,綠化面積22880平方米,活動場地、硬板化庭院15939平方米,現有教學班85個,在校生4570人,教師253名,其中拔尖人才2人,高層次人才9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市級骨幹教師36人,正高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3人,一級教師69人,研究生3人,本科147人,學歷達標率100%。學校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佈局合理,擁有5G同步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實驗教室、微機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游泳館、國學講堂室、3D打印教室、數字書法教室、多功能錄播室等。經過34年的發展,____市實驗國小如今已經成爲一所“管理理念先進、教學特色鮮明、教學設備領先、教學質量一流、育人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的標準化、現代化學校。

然而,在搬遷整合之初,轄區羣衆十分牴觸____市實驗國小。一是校址偏遠,路途不暢通,交通十分不便;二是周邊是郊區農村,家庭教育缺乏;三是搬遷經費投入不夠,除三棟新的教學大樓外,所有的硬件都沒有及時投入;四是師資力量不足,整合四所國小是合併兩所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來自不同水準的學校,年齡老化,教學理念、行爲、管理方法陳舊,中層領導年齡偏大,紛紛辭職,給管理帶來了難度和挑戰。

當時的____市實驗國小面臨着三座“大山”——上級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羣衆的滿腹不滿,教師人心不穩定。

在此形勢下,____市實驗國小結合自身的發展歷程和搬遷整合的現狀,確定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堂體系和教學內容,全面提升信息技術建設和應用水平,營造“學校管理科學、教師自主發展、學生自主成長、家長主動參與”的教育生態,培養“德藝雙馨、學創俱能、身心兩健、個性陽光活潑”的現代國小生,造就研究型、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把學校建設成富有特色的數字化學校。

二、問題解決思路與實施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年來,____市實驗國小逐步實現了“三通兩平臺”建設目標,圍繞“智慧校園建設”這一主題,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化管理、注重實效、融合創新”的工作思路,重點開展學校網絡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應用軟硬件建設和資源共享、信息化教學融合支撐體系建設,促進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拓展提升,使互聯網+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____市實驗國小成立了信息技術指導中心,全面負責學校信息化工作,使學校信息化駛入了快車道。

(一)新起點推進信息化建設新高度

1、____市實驗國小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均配置86寸希沃交互式教學一體機、壁掛式實物展臺、組合綠板一套,在千兆光纖入校園及校局域網已經建設完成的基礎上,全部教室、辦公室及功能室實現了網絡全覆蓋,方便教師移動端電子設備的使用,構建信息化教學無障礙校園格局,教師只需在辦公室或家裏安裝希沃授課助手軟件,教學課件及資源可通過網絡傳輸到任何一間教室交互式一體機,方便多班教學,打破傳統的攜帶U盤拷貝,既節省了時間又使教室一體機免遭病毒攻擊,實現“寬帶網絡通”,信息傳輸進入“高速公路”。

2、____市實驗國小建設錄播教室,對於實現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幫助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着重大意義。錄播教室爲錄製教師教學活動提供了專業化的數字化攝錄平臺,可以高質量地全面記錄教學活動全過程,滿足了公開課、精品課程、遠程教育的視頻製作,有助於教師進行教學評估、自我檢視和反思,利於教師之間相互評課、議課,促進了教學研究和學校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學生可以不限時空地在線獲得優質教育資源,課後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錄播教室的教師課堂實錄活動,爲學校發展積累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學校優質資源和特色資源。

3、爲促進墨香校園的建設,2021年____市實驗國小建設了一間約300平米的數字書法教室,73個座位既能滿足平時的寫字課教學又能給課後服務書法社團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優質的教育資源,方便學生進行數字信息化摹貼、臨帖,使傳統書法教學與現代數字技術相結合,讓大書法家走進學校,跟學生實現一對一教學。學生可以很方便地臨摹電子字帖和碑帖,又能鑑賞高清書畫作品,培養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和審美能力,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素養,使之具備良好的信息思維,並通過恰當的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____市實驗國小當下人才培養方面的一個重點。首先是建立全員培養長效機制,本着“普及兼顧提高,應用兼顧開發”的原則,通過外出學習、全員培訓、集體講解、教師互學、能者爲師等形式,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通過不同層次培訓,全校教師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高,做到“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目前,____市實驗國小200多名教師可以熟練運用教學資源平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結合交互式一體機進行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爲教師們工作中的自覺行爲及教師展現自身素質的重要載體。其次是建立優化課堂教學長效機制,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____市實驗國小每年舉行青年教師擂臺賽、教學能手大賽、青年教師崗位大練兵等活動,以賽代訓、以賽促質,有力地促進了教師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力。

5、構建特色教學資源庫,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教師們充分利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____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教研、備課活動。同時,____市實驗國小還組建了校本資源庫:一是藉助優酷視頻網站建立學校官方視頻賬號,收集、整理和發佈學校優秀課堂實錄、說課、微課、學生講故事等視頻資源;二是藉助網絡雲盤保存學校優秀教案、課例、課件等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充分發揮了數字資源共享的優勢,滿足全校教師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6、食品安全,重於泰山。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竈”的建設方式,____市實驗國小可以跨時空對學校食堂進行集中統一的視頻監管,隨時隨地查看食堂的監控畫面,無論是倉庫、後廚操作間、用餐大廳,均可自由切換完成巡查,這些攝像頭對不當行爲進行抓拍識別,包括未戴口罩、未戴帽子、未戴手套等情況,均會將分析結果上傳至平臺,同時進行相關的預警提醒,全智能的數據處理,不僅能幫助學校減少監管工作量,還能大大提高監管效率,實現全天候全時間段無死角監管。

(二)創新教育服務模式——“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實現“指尖教務”

____市實驗國小“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囊括了圖書管理等幾大模塊,將大數據應用於學校信息化管理和教育服務中,不僅有利於信息資源管理的規範性與科學性,還提高了學校教育質量與效果。

1、圖書管理與閱讀平臺

學校圖書館配置了圖書管理系統,便於圖書借閱管理、新書錄入和圖書庫存管理。管理員可導出借閱記錄等各類圖書數據,大數據分析學生借閱喜好,不僅利於瞭解學生需求,更新藏書,還可將分析結果上傳至教務處,便於教師指導學生閱讀。

家長可在閱讀平臺上查看孩子日常借閱記錄、借書時長和每本書借閱次數等,瞭解孩子在校閱讀和借閱情況,在孩子借書即將超時的時候,提醒孩子還書或續借。

學生閱讀平臺還提供每學期借閱排行榜、熱門書籍排行榜等功能,激勵孩子們積極讀書、讀好書。

2、成績管理

成績管理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精準及時的成績分析對衡量學生、班級、年級、學校整體情況具有重要意義。評卷教師將考試成績錄入成績管理系統,系統即時分析數據。教導處可查看全校成績分析情況,並導出數據表格存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可查看任教班級和學生數據;家長和學生也可查看個人成績及歷史成績分析數據。

成績錄入分析功能使教師可以從傳統的統計、計算中解脫出來,使冗雜、重複的數據輸入經大數據分析,更加科學有效,真正實現了信息化應用爲教師減負。

3、師生請假與因病缺勤

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席捲中國,爲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____市實驗國小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服務保障,在校園入口安裝智能紅外人臉測溫儀,師生體溫情況實時傳輸至“因病缺勤”系統,校領導和校醫可以第一時間查看到發熱學生所在班級、年齡、性別、聯繫電話、在校內或校外以及當天上、下午的體溫情況。同時,平臺進行日統計及周統計,顯示發熱追蹤情況,使校領導更加精準掌握師生健康動態,依託平臺服務一網通辦,實現網上辦、掌上辦、諮詢辦,以“遠距離、不接觸”最大限度隔離病毒的傳播。

4、教師考勤

教師到校後通過人臉識別考勤機實現非接觸式打卡,考勤機將數據實時傳輸至考勤系統。校領導可通過平臺查看和導出全校教師考勤數據,直觀高效地瞭解到全體教師的考勤情況,助力學校工作的規範化管理。

5、維修報修

學校指尖維修報修系統操作簡便,支持上傳圖片,留言和跟進維修狀態。教師發現設備出現故障後,可打開平臺隨時報修。報修信息將推送至後勤處和通知維修人員。維修人員能儘快掌握報修信息,並及時彙報維修進度。後勤處可定期導出維修數據,分析學校各類設備使用情況。

6、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系統可及時快捷地發佈學校的通知信息,支持圖片上傳。還可查看發佈通知的已閱讀人數和統計數據,對未讀的家長或教師進行二次通知或提醒。收到通知的教師或家長可以在通知信息下進行留言。通知公告系統的應用能確保每位教師或家長都能收到通知,也避免了傳統微信羣通知中因滾屏回覆“收到”帶來大量的垃圾信息及沖掉有效信息的情況。

(三)科技社團護航學生個性化成長

1、創意編程,智慧生活。爲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啓智增慧,提升智育水平,發展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____市實驗國小在三、四、五年級中開設編程社團。

____市實驗國小自主編制編程社團校本教材,貼近學生生活,以真實問題驅動,融合跨學科知識,激發學生用編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信息意識。

今年,吉秋老師主持的市級小課題《貼近生活的國小編程教學策略——以編程貓爲例》順利結題。編程社團的指導教師們以課題爲引領,以研究促發展,探索出了“貼近生活、激活創意→設計場景、制定規則→支架學習、編程實現→頭腦風暴、創意升級→交流分享、創意融合”的國小圖形化編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激活編程創作源泉,提高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

____市實驗國小編程社團的學生積極參加____省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省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等各級各類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今年截至9月份共獲得省一等獎7人次,省二、三等獎十幾人次。學生的參賽作品內容豐富多彩,涵蓋黨史主題、科學主題、冬奧主題、中華詩詞,還關注鄭州水災等熱點事件。

2、智能駕駛,觸摸未來。____市實驗國小今年5月初起開設了智能駕駛社團,招收有編程基礎的學生開展人工智能學習。智能駕駛社團目前共有7輛無人車,12名學生。學生從認識車輛結構入門,逐步認識人工智能部件,編程控制無人車實現智能駕駛。

5月22日,智能駕駛社團的學生參加“____省2021-2022學年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榮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同時,3支參賽隊伍均被選送參加“2021-2022學年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榮獲三等獎。

三、實踐成效

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積澱,____市實驗國小實現了辦學條件、辦學特色和辦學質量整體提升,已成爲當地的窗口學校。

近幾年來,____市實驗國小先後獲得“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全國中國小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國家示範家長學校”“全國德育教育示範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美育示範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國籃球特色學校”等國家級獎項十多個,獲“____省校本培訓工作示範學校”“____省規範化學校”“____省少先隊工作示範學校”“____省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____省中國小美育示範學校”等省級、市級多項獎項。

上學期,____市實驗國小共有32名參與第二十九屆全省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評比活動,參賽項目有課件、微課、紀錄片等,學科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信息科技等,如音樂科蒙秀麗老師的《海德薇格主題》課件、英語科林曉瑩老師的《外研版三起四年級下冊Module3Unit2OnMondayI’llgoswimming》課件、美術科陳星彤老師的《圖形拼接》微課、信息技術科樑鈺桂老師的《武術進校園成果彙報展》紀錄片等。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____市實驗國小培養出了一支研究型、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成立了多個名師工作室,如:____省國小卓越校長譚明工作室、____市卓越校長譚明工作室、黃婷婷名師工作室、孫振華名師工作室、符燕名師工作室、馬振儒名師工作室。此外____市實驗國小還申請了多個省市級課題,如楊昌樺副校長主持的市課題《國小語文高段基於學生語感提升的朗讀指導策略的研究》、黃婷婷教導主持的省課題《國小生全息習作序列訓練研究》及市課題《國小語文高段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教學策略探究》等1個省級推廣應用課題及17個市級課題。

四、展信息化之翼,創教育共享新生態

信息化校園建設不僅僅是實現教學、科研、管理及服務手段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養的觀念和教育理念的變革。____市實驗國小以高性能校園網爲基礎,實現電子教務管理、電子校務管理、科研管理、教學資源管理、後勤與服務管理的全面整合,達到信息化增值服務的目的。____市實驗國小將繼續綜合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進一步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爲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開展以人爲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實現學校的智慧運行。

篇二: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

基於雲平臺建構“135”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案例簡介:基於雲平臺建構“135”個性化學習模式探索與實踐,通過信息技術技術的介入,改良現行課堂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轉變教師的角色,推動教師關注學生學情,積極採集相關數據,運用優學派等教學資源進行大班個性化教學,關注教學的起點和落點,精準備課並在半景式教學環境中進行分層教學,達到個性化教學目的。

關鍵詞:雲平臺;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

一、學校信息技術運用的概況

____市第____國小前身爲____國小,1963年由____創辦,1970年由部隊移交地方教育局管理,並改爲現名。學校創辦50多年來,始終致力現代化校園建設,尤其近幾年來,在上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學校不斷加大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力度,逐步實現數字化校園背景下的指尖管理和智慧課堂,爲積極建構未來學校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學校先後榮獲78項國家級表彰獎勵,被命名爲“全國百所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2018年6月,被____省教育廳命名爲“____省首批信息化技術運用示範校”。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

____市第____國小自2016年開始啓動“智慧校園建設項目”,積極探索整體推進和實施元建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自主課堂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自學爲前提,以小組爲單位,以展示爲核心,以導學案爲線路圖,以評價爲手段,以交流爲平臺的智慧課堂。通過獨學、對學、羣學,實現了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成爲一種新的常態。但學校在探索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學生自主學習層低,無法走向深層;二是學生創新思維能沒全形成,個性化學習體現不明顯,師生互動的信息渠道不夠暢通;三是設備、環境和豐富資源整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已,爲新課堂建設創造了全新的、現代的環境。

基於此,學校結合多年的運用實踐,大膽提出建構“135”個性化學習模式,並加強實踐探索和研究,其形成共分五個步驟(如圖1-1所示)。

三、“135”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實踐探索

(一)理論基礎:互聯網+教學的四優化

____市第____國小建有智能化教學實施平臺,實現智能學習——普通教室移動化改建,並選擇購置的合適的“智能課堂”平臺:網址平臺、博智優課、智慧閱讀、“小海螺”教學資源平臺等,還配備一定數量的智能終端:教師移動辦公、移動教學終端、學生學習的平板終端(圖2-1所示),讓教師、學生、媒體和教學內容這教學活動四要素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學生主體地位將得到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得到更好的發揮,有效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一是觀念優化,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師中心、教材爲中心的教學模式,主張學生中心、學習中心,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調學習過程的互動性,使個別化教學、分層教學、互動教學得以實現。二是結構優化,以信息化技術爲手段促進教學結構的優化,變傳統的先教後學爲先學後教,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學習任務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提交先學作業,老師在這個基礎上組織課堂教學。三是行爲優化,信息技術爲手段促進教學行爲的優化,既能促進教師的“教”,也能促進學生的“學”,使信息化教學平臺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互動學習的的工具、分層學習的工具。四是資源優化,以信息技術爲手段開發豐富的課堂學習資源,變單純的獲取信息爲整合資源促進文本理解,促進深度學習。

(二)實踐探索:“135”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建構

基於雲平臺建構“135”個性化學習模式主要分爲三個基本操作(圖2-2所示)。

1、“1”:預習單導學(圖2-3所示):(1)預習單的設計理念:按照結構主義理論,整合學習內容;按照建構主義,明確學生自主學習;按照“先學後教”要求,教學內容與預習內容對接,課堂教學以檢查預習爲基礎推進。(2)“預習單”的設計原則:導教性:預習單設計的問題、學習任務與教學模塊直接對應;導學性:預習單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反饋總結的路線路;整合性:預習單設計的問題或者任務要按照圖式理論的要求,將學習內容進行整合歸類。

2、“3”:課堂教學的三個板塊:第一步: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載體是預習單。由學生自主完成。第二步:模塊學習。按照學科、教材特點,將學習內容歸類、整合形成若干知識模塊,進行模塊學習。模塊學習的模塊和預習單的學習任務有對應關係。第三步:達標測評。針對學習內容,設計適量的檢測性作業,瞭解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遷移的情況,落實目標達成,提升學習效果。

3、“5”:教學板塊的五個步驟:學、思、討、享、評。一是“學”。課堂教學以學習任務爲主線,以學習任務解決爲基石,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質疑”,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思維,涵養品格。問題既可以由教師提出,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也可由學生提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二是“思”。學生帶着問題,調動多種感官,展開積極的、能動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三是“討”。這裏的“討”指的是學生開展合作交流。組織同桌的“對學”或小組的“羣學”,分享自主學習的收穫,交流自主學習的問題或困惑,通過相互之間的傾聽、分享、幫助、補充、糾錯等,實現共同成長。這個環節的要點是夥伴學習、“兵教兵”、“兵學兵”。四是“享”。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說、談、演、寫等多種方式分享、展示學習成果,老師根據學生展示過程暴露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導學。五是“評”。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學習成果,以反思學習過程,鞏固學習效果。這個環節還可以設計若干實踐性練習,以評價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

語文課案例:一年級任教的語文老師教識字課(圖2-4所示),課前運用平臺發佈相關導學資源,收到反饋後結合教學設計進行練讀,分層次圖文並茂及動畫視頻進行記形,書寫及表達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思、討、享、評,更喜歡上上語文課。

英語課案例:英語老師通過雲平臺上進行相關知識點,讓學生享受海量異域文化信息,利用“趣配音”等,實現生動的情境模擬,從人機對話走向生生對話。(圖2-5)

(三)具體實施過程

以一節完整的數學課爲例

1、課前導學“線上先學”

每次上新課的前一晚,教師利用“藍墨雲班課”平臺將學習任務發佈(預習單內容),實現學生的“線上”自主先學。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的學習任務情況,精準瞭解學情,爲教學提供了基礎(圖2-6所示)。

2、課中“線上教學+線下教學”

課前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主預習”,課的一開始,將“藍墨雲班課”中統計的情況反饋給孩子們,做到有佈置有反饋。課中根據學前情況、教學內容“精講多煉”“歸納整理”“分層練習”(圖2-7所示)。

“精講多煉”:教師根據學前學情反饋,在課堂中對學生已經掌握了的少講、或將講的機會讓課前學得好的學生來講,把時間集中在對指導閱讀教材、提煉核心知識、使學生突破認知的難點,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圖2-8所示)。

“歸納整理”學生在線上先學、課中與老師和同學一起學後,來到對本課的歸納整理環節,放手讓學生梳理本課內容,釐清知識的邏輯結構、體會方法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建構能力(圖2-9所示)。

“分層練習”由於利用了線上先學,爲課堂上留下了足夠的練習時間,練習內容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利用“藍墨雲班課”平臺能有效的組題,將不同的練習內容以題組的形式提供給孩子們練習,達到了目標明確、針對重點、精煉高效的目標(圖2-10所示)。

3、課後“線上拓展學習”

課後學習是課堂學習的鞏固和提升。教師利用“一起作業平臺”輕鬆便捷地佈置拓展性的作業,主要用於課後遷移鞏固所學(圖2-11所示)。

我們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雖然各學科的老師採用的信息技術載體不同,學科也因技術融合的需要,環節上略有差異,但教師基於去平臺的課堂教學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也就是過程中都採用了“135”個性化學習模式。下面來看看得到的數據(圖2-12,2-13,2-14所示)

四、基於雲平臺構建“135”個性化學習模式的成效

(一)變革學習方式

1、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爲優化;學科融合能力提升。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校的數字化課堂逐步成熟,我校教師在信息技術相關項目比賽中榮獲40多項國家、省、市一二等獎。

2、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信息素養提升;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潛能開發。在基於信息技術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在利用平板智能終端觀看視頻,按照學習清單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小組交流、彙報質疑、拓展延伸、當堂檢測、堂評價,有效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慾,釋放了學生想象力、創造性,拓展了學生視野,讓課堂智慧,教師智慧,學生智慧。(圖3-1所示)

(二)促進學習延伸

1、延展學習時空,擴展學習情境。學校利用數字教學資源平臺,從單機、單向教學走向平臺化教學,讓學生在智慧學習環境下開展小組合作和協作學習,發現問題並探究解決問題方法。學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提升了思維品質,促進了深度學習。(圖3-3、3-4所示)

2、延展評價方式,促進深度學習:自主互動評價促進嘗試思考;多元評價方式促進全面發展;公開評價無邊界學習。基於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通過雲平臺進行大班個性化教學採集到的數據,分層分析進行備課和教學實際運用中分層教學,達到個性化教學。學校的多元智慧評價體系,還以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改變了原來由教師填寫成績單和養成手冊情況,實施多元評價。學校校本課程主題開展,可以與學生嘗試基於雲平臺線上或線下交流,極大了拓展了教育實踐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多元對比下更好的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全面發展。(圖3-4,3-5,3-6所示)

五、反思及展望

三年的不懈探索,學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突出的問題。比如基於平板的智慧課堂教學班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具有現實的應用前景,但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還存在不足,還不能充分彰顯以學生爲中心的個性化學習。在推行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智慧課堂教學有效落實先學後教、即時反饋課堂學習表現的優勢,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實現深度學習,從而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同步課堂存在的問題主要在兩地學生學情難以準確把握、課堂缺乏有效互動、教學效果難以有效檢測、教師難以實現雙贏成長等。

未來,我們將着力於信息化與學校管理、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藉助信息化,推動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

篇三: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

數字技術驅動教育教學場景創新

摘要:學校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環境,運用信息科技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活動,改進教學評價,推進精準教研,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提出了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校園生活,教育評價等智慧應用場及解決方案,推動數字化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學校用數字技術驅動教育教學場景創新,發展基於人工智能交互式學習,開發數據支持下融合信息技術的國小生主題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智慧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以及多屏互動的學習體驗,引進智慧體測室,用於國小生體質健康監測、利用大數據畫像,建立學生雲端專屬健康成長檔案,打造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的新型智能校園,推進學校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數學技術、驅動、場景創新

一、問題與挑戰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的賀信中強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秀,加快分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是局部技術應用的升級,是實現教育變革的重要8內容與途徑。我校圍繞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建者和接班人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根本目標。

____市________國小____分校以建設高品質的“文明校園”“智慧校園”“素質校園”爲根本宗旨,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在國家傳統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更加多元、開放、個性化的特色課程。學校圍繞着“優秀+特長”的思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延伸課堂、拓展視野,實現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推動智慧教學新變革,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建立以學習者爲中心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打造一個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的新型智能校園。

二、問題解決思路與實施

學校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環境,運用信息科技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活動,改進教學評價,推進精準教研,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提升教師運用數字技術改時空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校園生活,教育評價等智慧應用場景及解決方案。

(一)數字技術驅動教育教學場景創新,發展基於人工智能交互式學習

探索數據支持下課堂教學改進的創新實踐,指導教師基於數據,優化學習目標,通過課前預習,精準定位,提升思維,課後拓展,多元評價,數據賦能教學與評價等優化課堂教學,爲學生在精準教學改進框架下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指導,助力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運用大數據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能力進行測量與評估,發現學生的個體的優勢,開展個性化,差異化教學。學校運用英語聽說訓練系統圍繞國小階段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構建英語自主學習、智能互動和資源融合三種模式,豐富課堂教學環境,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通過對學生參與的大數據分析,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設計、教學行爲,實施精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數據支持下融合信息技術的國小生主題式學習

學校對教學空間進行智能化改造、營造具有編程的交互來未來智慧學習場景,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編程交互帶來的真實感受,讓真實場景推動教學發展,學生受益。

主題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智慧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以及多屏互動的學習體驗。有助於教師全方位去了解學生,促進教學方式改變,還能夠藉助AR,VR等虛擬技術,營造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情境空間,提供虛擬教學資源素材,幫助教師創設變化多樣的課堂教學環境,爲學生的知識有效遷移搭建腳手架,依據真實情境-項目統整-深度體驗-探究生成這四個步驟展開。

學校依據模式理念積極開發各式各樣創新類實踐課程,從一開始通過好理解好入門的圖形化編程,利用孩子們喜歡的編程貓軟件帶領他們正式進入源碼世界。在孩子有一定編程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後,學校對標教育部面向中國小生的全國競賽活動引入機器人、無人機、Micro:bit、Arduino、創客等課程,通過設計、組裝、編程、運行機器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技術融合了機械原理、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硬件及人工智能等衆多先進技術,爲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承載着新的使命。

這些課程一改之前的純軟件和純硬件的模式,通過軟硬件結合的形式,提升學生知識素養、信息素養。通過不斷地進行軟硬件的運行和調試,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利用大數據畫像,建立學生雲端專屬健康成長檔案

學校爲助力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學生體質達標檢測,學校引進智慧體測室,來綜合體測解決方案,可用於國小生體質健康監測、學生自主測試、室內體育課等多種場景需求,集成人工智能AI、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充分滿足學校“以測促練、多測擇優”的體育教學管理訴求。學生在校行爲通過信息技術數據收集,數據存儲、數據標註,數據處理,以期全面、系統反映學生的行爲規律和特徵,形象畫像,及時推送信息給教師和家長,幫助教師和家長把握學生的動態,表揚積極行爲,糾正不良習慣。學校管理員、老師進入數據中心-學校/年級/班級/學生畫像,可查看概況、體鍛、體質健康監測等數據,其中包括運動情況、運動時長、成績及格率、年級平均分、項目平均分等。

學校的智慧體測室分爲檢錄區、常規測試區、AI測試區和成績展示區。檢錄區有身份認證設備,可對學生身份進行確認;常規測試區可進行肺活量、BMI和坐位體前屈項目測試;AI測試區可進行跳繩、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等項目測試;成績展示區集中呈現歷次測試成績,並可以提供多維度的測試分析報告。學校將採集到的數據上傳至“智慧體育考試大腦平臺”,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精準收集和變化分析,有效提升學校體育教研水平建立標準化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場景。

(四)建立精準驅動的教師一體化研訓模式

學校聚焦有效教研數據,開展系列化,持續性,深層次教學研討,共同解決教學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改進。整合共享學校現有教學資源,通過主題式教研空間和移動聽評工具的應用,促進學校常態化教研工作和高效教與學的模式的創新,實現智慧學習環境下的課程、教學、教研三位一體的建設發展。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豐富課程資源供給,推動融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促進育人方式轉變,有效提升教與學質量,積極推進學校推數字化轉型工作。

三、實踐成效

我們孩子的未來世界就是一個科技與現實融合的世界。我們需要孩子們擁抱人工智能,從小讓孩子們接觸智慧設備、數字資源的學習運用。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信息科技老師積極帶領學生們參加各類相關賽事:如,____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____省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等。競賽的通過主題的形式讓學生不僅瞭解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現狀,理解其概念和工作方式。在搭建各類硬件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學習編寫簡單的控制程序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研數字化轉型,以工具應用爲抓手,助推高品質教研和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學校通過智能技術加快推動教師成長速度,通過對數據的採集與診斷,設計主題引領下的深度教研活動,爲課堂教學改進提供精準引導,通過數據結果的對比分析,爲教學變革提供助力,同步檢驗教研成果與成效。教師要從“教的專家”變爲“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設計者和引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體驗的設計者,學習規則的制定者,學習情境的營造者,這就對老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師積極學習跨學科學習設計的能力創新的思考方式。

四、創新之處

教師方面:學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延伸課堂、拓展視野,實現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建立以學習者爲中心教育環境,依據一定的量表對教師各種教學行爲進行辨析,記錄,在此基礎上對教師各種教學行爲進行分析,對教師的教學行爲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給教師提供切實有效的教學建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生方面:學校對教學空間進行智能化改造、營造具有編程的交互來未來智慧學習場景,每個學生在雲端都有自己專屬成長檔案,歷次體質健康數據都有記錄,系統通過大數據算法更加科學、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生成不同維度的分析報告和運動處方。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們能隨時瞭解到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以測促練,讓”測、評、煉”三個環節形成正向滾動的閉環,進一步優化學校體質健康評價管理體系。共同構成面相校園內外多場景的智慧體育綜合解決方案,全面提升校園體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學校方面:學校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提出了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校園生活,教育評價等智慧應用場及解決方案,推動數字化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學校用數字技術驅動教育教學場景創新,發展基於人工智能交互式學習,開發數據支持下融合信息技術的國小生主題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智慧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以及多屏互動的學習體驗,引進智慧體測室,用於國小生體質健康監測、利用大數據畫像,建立學生雲端專屬健康成長檔案,打造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的新型智能校園,推進學校數字化轉型。

篇四: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

數字技術賦能小規模學校全面發展

一、工作背景

___市___國小地處___省___市___湖畔___腳下,在校學生97人,單軌教學班6個,是一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學校以學生爲中心,提出了“自然成長,自在學習,自由綻放”的辦學理念,打造了“小而美,美而精”的花園式特色鄉村學校。

學校受地理位置影響,學生人數少,辦學條件薄弱,課後服務經費不足、優質資源不足,家長對學生的關注監管不足。特別是體音美等國小科專任教師嚴重缺乏成了學校的發展瓶頸。

___國小依據學校現狀,順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創新應用技術賦能教育,推動學校數字化轉型,轉變教育方式,創新教學模式。深度應用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和多樣的信息化手段,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解決了因專任教師不足和資源匱乏導致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讓學生都能享受到多樣的特色課程全面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小規模學校發展的特色之路。

二、工作舉措

爲縮小城鄉差距,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內部挖潛、外部借力,創造條件、創新技術,依託多樣的信息化資源,藉助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齊發力、課上課後同精彩。

(一)多方協同、整校推進

1、政府、社會協同發力,建設智慧校園。建有鄉村少年宮、VR虛擬現實體驗館、樂高教室、食育工坊、蒲公英電子圖書館、計算機教室、科技創新實驗室。學校信息化硬件得到提升,實現跨越發展。

2、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整校推進,校長爲第一責任人,全校教師人人蔘與,明確數字化轉型方向重點。建立市、區、校三級聯動的協同推進組織架構,市、區電教館指導,學校邊實踐、邊推廣。

3、成立名師工作室,全市各縣區20名優秀骨幹教師加入,以點帶面,聯動推進。成立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應用省級實踐團隊,持續深入推進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工作,創新應用場景,加強對教師、學生、家長使用平臺的指導,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二)數字賦能、技術創新

學校堅持辦學特色,用數字技術賦能“雙減”實現“三提”、轉變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1、創新學習方式

學校2017年經政府投入,開啓智慧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立足核心素養,以生爲本,將信息技術運用在不同教學環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課前發佈微課、學前檢測,課上內容課外翻轉,學生學習方式更加個性,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鍊。課上根據課前檢測精準教學,學生互助交流、人人蔘與,學習積極性高。學習結果當堂數據分析,學習效果顯而易見。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2、創新教學模式

英語“專遞課堂”。公益基金會提供“北美外教進鄉村課堂”公益活動,3至6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常規課程之外,每週四以“專遞課堂”的方式和外籍教師線上互動,共上英語口語課,在純正的全英口語中快樂學英語。

語數英“高效課堂”。教師藉助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的名師教學資源,作爲自己教學活動的引導、參考和拓展,提升教學水平、促進鄉村學校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度開展。巧妙應用智慧中國小APP,建立羣組、推送資源、佈置任務、答疑解惑、反饋總結,幫助學生有效自主學習,開展項目化學習,轉變教和學的方式,拓寬教學的廣度和維度。

體音美“雙師課堂”。學校借力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語數英教師採用“雙師課堂”的模式,用大屏播放體、音、美、科學等學科教學視頻,視頻名師教授專業知識,學校教師組織學生參與互動,答疑輔導。線上線下相結合、高效全面教學。如學習六年級科學課《蠟燭的燃燒》,教語文的周老師播放北京市西城區白老師的教學視頻,成功教授國小科學課。科學實驗最小代價、直觀呈現在課堂上。音樂課,數學老師負責播放、暫停幾個簡單的操作,組織學生跟着視頻中的專業教師邊學邊唱邊做動作,學生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輕鬆學會了《其多列》這首曲子。運用雙師課堂的模式發揮名師輻射作用,學校教師跨學科開展教學,解決了小規模學校專業師資不足的難題。

3、創新課後服務

學校依託信息化資源,藉助平臺開展課後服務,爲鄉村孩子“加餐”,使“雙減”在鄉村學校更好的落地。彌補鄉村小規模學校面臨的困境,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學校結合平臺資源和家長學生問卷調查,在課後服務時間開設魔方、圍棋、機械、建築、恐龍、話畫6門特色課程。下午3點半以後,全校97名學生按照事先在APP中完成的“課後服務”選擇的課程走班上課。教室裏,視頻裏的老師教專業內容,學校的老師組織學生操作互動,答疑解惑。這樣既減輕了學校老師的課餘負擔,又讓學生享受到了專業的課後服務內容。

課後服務還可以向2小時以外拓展。教師應用平臺中鏈接的國家博物館、數字科技館,讓鄉村孩子在課餘時間足不出戶暢遊在各個場館間,拓寬知識,增長見識。徹底解決了學校課程資源不足的難題,真正讓技術賦能教育。

這種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模式,以較低成本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深度覆蓋,幫助學校在課後服務的品質上做加法,在部署難度上做減法,助力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4、創新社團活動

學校結合信息化資源和硬件建設,挖掘教師潛力,動員教師通過線上學習,實踐摸索等方式自學一門特長,“五育並舉”創新開設了多樣的社團活動。

創客社團進校園。先是開設了樂高社團、VR虛擬現實體驗社團和科學小社團。爲了讓社團內容得以升級延續,學校又積極申報市科技創新實驗室,建成集3D打印、激光切割、開源電子、圖形化編程、機器人開發等多個項目的創客社團。所有學生都能免費參與其中,信息素養得以提升,綜合素養得以鍛鍊。學校還計劃在寒暑假開放創新實驗室,服務轄區居民,輻射周邊兒童,讓更多孩子受益。

食育勞育進課堂。___公益基金會幫助學校建成食育工坊,完善學生食育教育數字課程內容。學校兼職教師參加線上培訓,每週五下午用課程數字資源對學生進行食育教育,學生結合所學,把自己在勞動基地小菜園裏收穫的瓜果蔬菜進行烹飪,通過動手實踐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培養了適應社會需求的新時代接班人。

5、創新德育教育

學校整合資源,創新設計了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10大應用場景外的“德育教育”應用場景,賦能學生德育教育。以平臺“德育”板塊資源爲主,整合平臺“課程教學”欄目中的道德法治課程,用“地方頻道”湖南省資源作爲課堂的拓展,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黨的接班人的家國情懷。應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欄目,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做好家校溝通,家校共育護航學生茁壯成長。

6、創新教師研修

秉承”研——訓——用”一體的培訓思路,運用數字化平臺開展校本教師培訓和跨區域線上教研活動。學校教師在課前觀看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課程教學”板塊中的精品課視頻,自主學習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學會優質學校教師的職業規範和隱形知識,獲得自身發展的良好營養。教研組通過“教改經驗”、“暑期研修專題”等欄目內容開展集體教研,組織教師集中學習。教師在羣組和教研組中互助研討,共同成長。參加線上專家講座,參與線上學習課程,專家診斷、名師引領,加速成長。

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專業能力得到提升,爲鄉村學校培養一批優質教師,打造專業化智慧型的管理團隊,實現“自我造血”,促進教師轉型、學校轉型和課程觀念轉型。

(三)項目管理、應用爲王

鼓勵教師理論實踐相結合,堅持應用爲王。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在大賽活動中快速成長,增長教育智慧。培養骨幹名師,加速促進學校數字化轉型。如本學期,學校以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爲主開展實證研究,精心設計方案,精細開展實踐,精巧分析數據,以提煉“智教慧學”應用的有效路徑與方法,全方位證實對於轉變教學樣態、促進學生參與、提升學業質量的效果,爲後續推廣應用提供案例支持。

在數字化轉型中學校率先嚐試,智慧課堂教學生機比達1:1,爲保障師生利用數字平臺和資源開展及時、深入、有效的互動,學校每年固定投入,確保校園網絡流暢、設備充足。調動教師作爲國家大平臺建設者的主人翁意識,先行嘗試應用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臺和智慧中國小APP,爲平臺提出建議意見近30項,師生、家長註冊率100%,行政班羣組開通100%,應用率全市排名前列。

學校將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爲契機,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社會關注,引進公益項目,持續做好硬件環境建設工作,保障師生數字化教學日常應用。

三、工作成效

1、課堂教學獨具創新

學校教師在信息技術融合教學中深耕創新,在省、市行業帶動引領。朱宏燕、王曉雲老師信息技術融合課獲國家創新理念融合課二等獎,朱宏燕、李瀅、阮萍三位老師參加___省信息技術融合課大賽獲一等獎。朱宏燕參加___省教學技能大賽獲一等獎第一名,在全省“融課堂”活動中做現場觀摩示範課。朱宏燕老師入選___省“名師上優課”、“名師說優課”活動,作爲“大家談精品課”活動講師團成員,從“助力鄉村教育”、“提質課堂”、“豐富課後服務”的角度詳細闡述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功能作用在全省推廣。

2、課程體系獨具特色

學校用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形成了“1+2+X”的___特色課程體系。結合社團活動和課後服務建立了長期課程15個,階段課程9個,微課程15個。不僅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而且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選課、走班上課的方法,每名學生每學期都能參加至少1個社團,2個課後特色課程和X個主題活動。爲鄉村小規模學校打造高效課堂,豐富課後服務樹立了典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廣模式。

在___國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培養,生命個性得以張揚,特色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爲最亮的星,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越來越高。

3、創新模式備受關注

___國小應用數字化手段助力教學,爲鄉村孩子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徹底解決學校優質資源不足、專業師資不足的難題,真正讓技術賦能教育。2022年1月,這種用技術手段創新開展課後服務的方法,被央視新聞《朝聞天下》欄目報道,刊登在2022年《半月談》第二期中,並在《半月談》官方微信公衆號中詳細報道,被收錄在教育部網站“聚焦雙減”工作專欄中。2022年3月,在全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期推進會上,校長朱宏燕受邀作爲教師代表做現場展示,向省教育廳毛傑廳長彙報學校信息化工作,得到毛廳長的認可和稱讚。2022年8月,朱宏燕老師的案例《微校走進大世界》被選爲教育部信息化2。0典型創新案例,作線上交流展示。2022年學校被評爲___省義務教育階段課後服務示範校。

四、工作經驗

1、領導重視是數字化轉型的有力保障。

近年來,市區電教部門從資金投入、教師培養、技術支持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指導學校做好規劃設計、定向培養骨幹教師、定期組織觀摩學習,爲學校數字化轉型鋪平了道路。

2、優秀團隊是數字化轉型的必備條件。

強校必先強師,學校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一支理念先進,教學紮實,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學校先後培育省級名師2人、市級名師5人。成立朱宏燕教育信息化名師工作室,擴大輻射推廣範圍,吸納全市各縣區骨幹教師20餘人,爲學校數字化轉型增添了力量。

3、資金支持是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保證。

學校善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主動出擊爭取社會資源。累計籌措資金200餘萬元,實現教育數字化從零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態勢。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引進項目,先後與科大訊飛、希沃、馬雲公益基金會、___公益基金會、蒲公英基金會、飛象星球等企業和公益組織合作,提高校園軟硬件水平。從市科技局爭取項目資金20萬元保障學校創客教育迭代升級。

入選教育部2。0典型案例

___國小作爲一所鄉村小規模學校,順應時代浪潮,善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學校發展困難,在數字化轉型中勇立潮頭,在工作中積累經驗,走出一條“___特色”的辦學道路。但面臨時代的快速發展,學校仍存在教師精力有限、社會事務擠佔教學時間等問題。總的來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伴隨“雙減”落地,對鄉村學校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

___國小將秉持應用爲王的理念,構建教育新生態,服務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和精細化管理;深度應用技術賦能,促進新興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助力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篇五: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

真實場景化環境與數字資源,助力人工智能STEAM教育發展

摘要:圍繞學生信息素養如何提升和信息科技與學科融合的兩大挑戰,創建了多種人工智能真實場景化環境空間,並普及編程教育,探索人工智能體驗模式,強化教研支撐及課程建設,名師引導輻射,帶動師生成長,輻射影響更多學校及區域共同進步的數字化轉型案例。

關鍵詞: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真實場景化教學環境,STEAM教育,學生信息素養;

一、真實場景化環境及數字資源,助力人工智能STEAM教育發展

1、信息科技課人工智能STEAM主題學習的問題與挑戰

2、問題解決思路與實施

3、實施成效

4、案例創新點

二、案例完成人姓名、單位

____、____、____。案例完成者單位:____市________國小

三、正文

1、問題與挑戰

人類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對信息科技的掌握、特別是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瞭解,將成爲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素養,信息科技已成爲每個人的必修課。早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就提到: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將信息技術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信息科技新課標立足數字時代的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現實,堅持課程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育人目標,。信息科技課程圍繞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條邏輯主線,設計義務教育全學段內容模塊與跨學科主題。着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原創精神、信息社會責任、總體國家安全觀,凸顯“科技創新”的重要價值。而在目前的信息科技教學中,基本放在常規的電腦機房,都是基以電腦操作及課本知識,去揣摩理解信息科技的各種場景及應用,無法真正理解信息科技的應用價值,信息素養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困擾着老師的教學,難以達到國家的育人目標,學校是否能搭建起一個基以真實場景下,可編程交互,融合多種設備設施的人工智能教學場景,創建數字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感受、領略、學習到有效的信息科技知識,並懂得創造新東西呢?成爲擺在學校的一個挑戰難題。

2、問題解決思路與實施

基於問題及挑戰,學校嘗試在省信息化示範校項目中,創建了一個基於智能家居等真實場景,可編程交互控制,還能感受多種智能設施設備的未來智慧學習空間。通過對未來智慧學習體驗空間的創建及相關課程的導入,多學科知識的傳遞、課程化的溝通,讓學生真正掌握信息科技知識。在項目具體實施上,通過全校編程普及教學、未來智慧學習空間場景實踐教學、人工智能角體驗、跨學科課程教研研討、多學校多區域聯動、名師工作室輻射引導等實施方案,有效推動了轉型的落地。

(1)開展編程教學普及

引入編程貓圖形化編程課程數字資源及課程資源,併發揮信息科技學科團隊優勢,在國家規定的信息科技國家課程外,從三年級起即陸續開設圖形化編程校本課程、特色託管班、競賽課程等,開展編程基礎普及教育,爲人工智能教育奠定基礎。

(2)創建真實場景實踐空間,應用於教學實踐

基於萬物互聯,編程交互,智慧學習等理念,將原有微格教室(約100平米)改造,裝修更換地板、燈光、門鎖等,升級空間門鎖燈光等智能化設施,添置學生桌椅、收納櫃,部署人工智能互聯主機、控制套件等系統,通過空間聯接中樞,在環境元素上,聯接人臉識別門禁、智能燈管、智能燈泡、智能開關、智能窗簾等智能設備;在教學設備上,聯接VEX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人、魔杖、無人機、高速3D打印機等教育學習硬件,將編程、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虛擬現實融合於此,探索實現萬物皆可互聯編程,讓學習參與者在真實場景親身體驗未來教學環境的神奇,學習信息技術各種場景應用,帶動教學相長。

(3)嘗試人工智能角體驗,普惠更多師生

在學校一樓架空層的中間區域,創建了____首個人工智能學習角,探索編程、AR體感體驗、人工智能與體育運動融合的課程。

(4)強化教研及多學科應用(充實),紮實教學成果

以信息科技爲抓手,打破各個學科邊界,幫助數學、語文、體育等學科,利用項目中的編程資源、AR遊戲等開展教學,開展了多期培訓及研討活動(如詩詞闖關遊戲課-語文編程融合示範課、博物館遊記課-數學與編程融合示範課等),融合支撐了學校信息科技創新課程、____省國小卓越教師____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STEAM)工作室(該工作室將未來智慧學習體驗空間作爲其基地,不斷地探討信息技術跨學科融合實例,已經形成了語文、數學、音樂、科學等學科的跨學科融合成熟課例)、____市國小信息技術工作坊的觀摩課及研討活動;開放場所供學校開展省教育課題研討以及國小數字教研、航天科普教育、省班主任工作室教研應用示範課等活動。

(5)名師輻射帶動,擴散影響及覆蓋面,惠及更多人

利用省卓越教師工作室、市學科工作坊等名師團隊力量,還走出學校,給____全市及部分其他市縣老師,分享輸出項目中信息技術與跨學科的課程設計內容及課例等,輻射影響____一小、____會文國小、____實驗國小、臨高實驗國小等市縣學校。伴隨項目跨學科項目制學習經驗的溢出效應,省內相關學校將廣泛受益,推動當地信息科技手段及信息化教學應用的發展。

四、實施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數字轉型化建設,相關成果廣泛應用於學校信息科技及跨學科信息技術融合各領域,惠及師生,輻射影響到____、臨高等地區,推動當地信息科技及數字化轉型融合發展。

(1)建成____首個面向未來,響應新課標,以編程交互爲核心的未來智慧學習體驗空間,爲信息科技課程改革及相關實驗室後續建設積累經驗;

空間裏建有智能家居交互場景、AR互動、開源硬件體驗場景等多種教學場景,應用於信息科技課程的數據、信息處理、人工智能的邏輯主線的教學。另外AR互動,與語文、數學等融合,也支持了語文老師等,在常規教室外,帶領學生一邊玩樂,一邊學習到相關學科知識。

(2)豐富了學校的信息科技課程,爲雙減增效下智慧藍課程提供了人工智能等各類精彩課程體系及內容;

在智慧星球課程,探索以學生爲創造者主體去操作學習;在AI體驗課中,爲學生打開體驗者角色感悟;在平板導航地圖課中,爲學生搭建小組參與者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機會,在VEX機器人賽事中,培養學生作爲領導者應對高難度問題挑戰的能力;在常規班級授課,以編程貓未來教室課程資源爲主,結合外接硬件套盒來開展日常編程及信息技術學習;在開源硬件基礎課上,藉助micro:bit官網等多媒體網絡資源將micro:bit智能小車、micro:bit手錶的應用開展線上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藉助網絡資源高效學習的能力。

(3)學校學生廣泛受益,惠及萬名師生,信息化素養能力獲得提升,在相關科創信息化比賽中涌出好苗子,贏得好成績。

____校區/西海岸校區、____分校3年級-6年級共6000多名學生通過平臺資源學習編程,在科創大賽中涌出100多位科創信息化比賽獲獎者,獲得多項省市級一、二、三等獎等。如第11屆____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我校8名參賽選手在競賽中脫穎而出喜獲佳績:魏煜軒、吳天元和林嘉煜同學在VEX工程機器人挑戰賽中榮獲金牌;陳奕豪、肖惜君和王正宇同學榮獲銀牌;曹儷騰同學在機器人創意比賽中榮獲銀牌;陳益嘉同學在綜合技能機器人挑戰賽中榮獲銀牌。在第二十二屆____省中國小生信息素養大賽有27人次獲獎,在第二十二屆____市中國小生信息素養比大賽中,共有415人次獲獎。在2022年第三屆____市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中,提交學生參賽作品40份,獲得一等獎7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3名。我校榮獲“優秀單位組織獎”。

在教師端,在2022年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中,在微課、活動設計與實施案例等項目中獲得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和兩個三等獎。2021年9月,____市第十屆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論文評比中,____、裴燕、吳金瀟、黎明珠四位老師的論文分獲一、二、三等獎。____老師的論文《創客教育與國小校本課程設計》發表在2020年第9期《文教資料》。隨着培育成果的深化,後續將有更多師生受益。2022年6月,作品《智能音樂電臺》《專注力訓練助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之淨灘公益行動》等分獲____市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案例一、二、三等獎。

(4)培育項目帶動信息科技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伴隨項目跨學科項目制學習經驗的溢出效應,省內相關學校將廣泛受益,帶動其他學校的信息化與教學的發展;

目前,學校數字化轉型化的經驗,已輻射帶動8個市縣20多所相關學校,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學校受益。

(5)相關建設經驗及成果獲得媒體及主管部門認可。省委書記沈曉明、省長馮飛在參訪我校時,都對項目輸出的作品及學校的科創氛圍給予了認可;____省電視臺、____電視臺、____日報等陸續對項目及相關課程進行報道宣傳。

五、案例創新點

(1)以場景革新來帶動教學相長

培育項目藉助空間的智能化改造、編程的交互來營造未來智慧學習場景,進而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編程交互帶來的真實感受,讓真實場景推動教學發展,學生受益。

(2)大課程體系下有序傳承,小社團與普惠教學有效融合

項目充分吸收及繼承過往的經驗及心得,在學校夢想課程引領體系上,藉助項目培育時機,開發了電腦繪畫、電子報刊、動漫手繪、達奇機器人、scratch編程、造物粒子、wedo機器人、VEX機器人、編程貓、編程俠、小小飛行家無人機、夢想星球創客等一系列校本特色課,將小社團興趣與學校全普及學習有效融合在一起,讓更多學生受益,將更多的學科融合進來,帶動全校的信息化素養提升,探索新一代信息化教學教育模式,爲____九小的智慧藍打上深刻的烙印。

(3)打破學科及地域邊界,泛工作室研討,讓更多人蔘與創新

培育項目以信息科技爲抓手,打破各個學科的邊界,幫助數學、語文、體育等學科,利用項目中的編程資源、AR遊戲等開展教學,並利用____省卓越教師工作室、____市學科工作坊等團隊影響輻射,定期開展學科研討活動機會,走出學校,輻射____等市縣,推動當地信息科技手段及信息化應用的發展。

六、反思展望

在學校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展望的願景。

(1)數字化學習工具及應用不足,需持續補充及優化

傳統的信息科技課程只重於PC電腦技術學習,只傳授簡單的WORD等辦公軟件知識,但未來學習化學習工具將更多豐富多彩,如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VR設備、機器人、集成傳感器終端、AI雲服務器、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數字機牀等,需要在數字化轉型中,導入相關數字化學習工具及辦法,引導學生去體驗,乃至學會使用各種數字化利器,進而在3D設計、編程軟件、AI交互等軟件應用方向上持續進化學習,方能真正能培養出下一代能輕鬆應對數字世界的人才。

(2)數字化教學資源單薄,需擴大層次,加強豐滿度

早期的教學資源,主要是偏向於印刷書本,但在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課程上,更多是數字化資源。同時數字化資源的層次及豐富度,也是從過往的電子教案、進而升級爲需要教學視頻,乃至目前的交互遊戲、沉浸式課程、全息投影素材等,數字化資源的建設還需要持續跟進及優化,與時俱進,爲教學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數字化資源支持!

(3)數字化原住民學生日趨增長的信息科技學習訴求與學校大班制常規教學模式下教學的矛盾。

21世紀下出生和成長起來的學生,都是數字化時代增長起來的原住民,他們對信息科技及相關技術天然熟悉,也對相關學習需求越來越多,日趨多樣化,傳統的科創STEAM教育都集中在小班制,但在學校大班教學中,很難兼顧到很多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及個性化學習的發展,還需要探索大班模式的人工智能STEAM學習模式如何創新突破,爲國家培養更多數字化時代的人才。

篇六:國小教育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範文

跨校區信息化教研教學改革優秀案例推薦材料

一、工作背景

____縣實驗國小坐落於____縣城____鄉____村,原名____國小,2011年遷址新建,更名爲____縣實驗國小。2015年組建____縣實驗國小教育集團,現在形成了一校四區的規模,即實驗國小校本部、實驗國小鄭關校區、實驗國小金海路校區、實驗國小金塔路校區。目前四校區擁有113個教學班,350名教師,近7000名學生。學校在編教師高學歷比例100%,國家級骨幹教師4人,中原名師1人,省教師教育專家3人,省級名師7人,市級名師29人,省、市級骨幹教師42人,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責任心強、教學水平高的科研型教師隊伍。

____縣實驗國小是____省義務教育標準化管理示範校、首批____省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集團、____省信息化試點校、____省中國小數字化標杆校、____省人工智能校、第一批____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0提升工程項目試點校、應用能力2。0提升工程成果案例校、周口師範學院研修基地。學校硬件基礎設施完善,設有服務器室,監控室,錄播室,計算機教室,智慧教室,名師工作室、全部功能室、備課室都安裝了互動錄播設備。全方位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學校建立了雲資源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搭建了雲管理系統、雲文化系統、雲備課系統、雲家校系統、教師評價管理平臺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等。近三年,四校區信息化建設投入近700萬元。

學校採取集團化辦學的方式,學校在逐漸擴大,如何教研更有效成爲擺在面前的現實性問題。學校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爲指導,決定依託信息化平臺建設開展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通過信息化手段使教師備課、教研、上課、教學評價更高效。有效減教師教師備課負擔,改變教師備課思維,發揮名師引領作用,集中集體教學智慧,最終形成校本教育教學資源庫,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在跨校區信息化改革教研教學中我們擬解決教研的關鍵問題:教師“重知識,輕學生;重內容,輕方法;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明確了教什麼,清晰了怎麼備,備什麼。教師主要研究怎麼教,重點關注教得怎麼樣,從而實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教學改革。

二、工作舉措

1、組織領導

____縣溝縣實驗國小通過前期的調查、學習有關教研教學知識,根據我校實際教學情況,提出跨校區信息化教研教學改革方案後,組建以校長何慧麗爲組長,負責教學改革;信息化負責人陳瑞化爲副組長的技術研發的信息化研發團隊。同時聘請____縣教體局電教館館長劉公社作爲學校的技術顧問,劉公社爲____省電化教育專家,____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0提升工程省級培訓專家團隊成員,中央電教館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導師,對學校管理和信息化教學改革有着較強引領作用。

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團隊組建目標:聚焦課程改革,以雙減爲抓手,實現信息化技術與教研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團隊通過部署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方案,以應用爲基礎,在我校硬件的基礎上,先搭建軟件,通過一系列教師信息化培訓:希沃白板使用、校本資源庫建立、組卷網培訓、班級優化大師培訓,持續推進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技術比賽、講座、論文比賽、分組展示、測試等活動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技術團隊在改革過程中,邊改革,邊總結經驗,邊改進,使信息化技術與教研教學改革保持高度融合。改革以來,我們受到了上級、同行、家長的一致好評。

2、協同推動

____縣實驗國小組織全體老師進行研討,深入理解跨校區信息化教研教學的實施意義,____縣實驗國小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改革教研教學,通過建設資源希沃資源庫、智慧課堂教室、集體備課多媒體室、智慧閱卷系統、學生健康成長檔案分析系統、雲家校等平臺,實現跨校區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

加強培訓。學校2022-2023學年度,加強全體老師應用培訓,研讀課標,找準方向,一直堅持從源頭抓起,最大化的讓老師發揮團隊力量,通過企業微信—上課直播,進行四校區同段教師實時面對面的有效集體備課,課件、教案、導學案通過希沃白板進行展示,努力讓老師做到集體備課有收穫,個體復備有實效。

“備”是上課的源頭和保障,我校老師在希沃平臺從“選課件、學課件、改課件、備課件、用課件、創編課件”等信息化備課流程,完成一定要心中有學生,心中有目標,心中有評價的備課。選課件,不讓教師無中生有,在原有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比較,挑選出優秀的課件。在挑選過程中,老師會從不同的課件中進行學習優點,把課件最優化。然後發揮教師的自主能動性,根據學情,進行修改課件。首先是自己改,然後教研組進行改。改完後,教師在課堂上用課件,用課件是否是適合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現缺點,然後再創編課件。創編的課件上傳校本資源庫,形成校本資源。

3、技術創新

(1)以應用爲基礎,根據學校發展和教師的需求,在原有平臺的基礎上,持續推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在搭建信息化平臺的時候充分考慮教師的需求,以運用推進信息化建設。

(2)深入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校本研修、活動開展等多種策略促使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提升,最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4、實施保障

____縣驗國小作爲____省首批信息化試點學校,有先進的現代化設施,千兆校園網光纖接入互聯網,校園實現無線全覆蓋,學校採用現代化的雲管理模式,校內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無線網絡溝通和教研交流。學校有多媒體教室、錄播室,圖書室擁有3。9萬冊藏書和大批教育教學報刊雜誌,劉公社名師工作室內計算機、打印機、照相機、錄像機、多媒體等設備齊全,僅語文教育類圖書達300冊以上,每位教師都配備有電腦,便於課題組網上查閱資料、備課、交流、撰寫教學案例和論文。這些爲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完備的硬件設施。2021-2022年學年是____縣實驗國小的信息化發展年,在____縣教體局的指導下,基於騰訊智慧校園示範校,____縣實驗國小又迎來了____省信息技術2。0提升工程項目校。在這樣的信息化環境下,學校以學科教研爲引擎,以教師發展爲根本宗旨,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培養和積累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在上年學校教師發展年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深化教學改革,多方面、多層次搭建教師成長平臺。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學校優先教育信息化設備投入,設有服務器室,監控室(全校網絡監控全覆蓋,無盲區),錄播室,計算機教室,智慧課堂教室,所有教學班全部安裝了班班通設備,每個教師都配有電腦,名師工作室、大小會議室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校區網絡採用雙光纖接入教室、辦公室分開,提供上網服務,可以實現網絡共享,最大限度的發揮網絡信息化的作用,學校建立雲資源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真正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學校安裝門口安裝廣角無感人臉識別考勤機,實現無負責人考勤。軟件設空間部署與應用。學校雲管理系統學校及於企業微信與第三方軟件開發的學校雲管理實現了學校教師量化管理平臺化;學校雲文化系統;學校希沃白板雲備課系統應用;學校騰訊智慧校園系統;學校雲資源平臺系統等等都爲信息化校園建設提供了硬件和軟件支持。

三、工作成效

1、打破區域限制,實現聯合教研。

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徹底打破了空間限制,真正地實現了跨校區教研活動,四個校區的老師不用出門就可以進行集體教研活動。特別疫情期間,爲老師的集體教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解決了一些科目小,人數少,教研不起來的現狀問題。例如,一些小的學科,科學、英語,教師相對比較少,在本校內很難實現校本教研,但是跨區域教研教學改革,解決了這一難題,實現了教師們之間的溝通頻率和質量,提升了教師的教研教學能力。

2、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學校開展的“選學改用創”教研教學模式,有效的實現的資源的整合。____縣實驗國小有中原名師一名,市級名師工作室五個,涵蓋了英語、語文、數學、班主任、校長,國小階段的大多學科。這些名師的優質教育資源放到平臺上,供大家使用有可能性。此外,省內外名師的資源,我們也看得到,使學習成了可能性。我校校本部有科技館,科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跨校區進行上課,使有限的資源獲得做大化的使用率。

3、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教師的備課工作看似很繁瑣,很多老師無從下手或者按照已有的經驗進行。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簡化了備課的流程,使備課簡化爲“選學改用創”一體化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節約了老師的時間,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教師不用在網上胡亂蒐集與之有關的材料,只要打開希沃白板,裏面的課件和教案,每課數不勝數,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提高了工作效率。

4、建立資源共享庫,實現資源更新迭代。

現在我校已經形成特色的校本資源共享庫,這些校本資源庫,爲學校教師教育資源的積累和更迭形成了可能性。教師上年的課件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獲取,今年還可以進一步優化。整體提升了教師的成長空間。

此外,提升了學校的整體競爭力。我校的雲課件教案份數迄今有262515份,累計校本研修爲1725。集體備課次數爲1665。學校的羅桂麗老師是希沃四星教師,王莉莉爲三星講師。課件輻射全國,被359個城市獲取,全國累計獲取1057151次。

5、形成區域特色,建立教育精品資源庫。

____縣實驗國小的課件資源庫已經形成區域特色,我們在跨校區教研過程中,就提出每人一節精品課。跨校區教研教學由於同學科的人數比較多,一學期分到每個人的備課的課數也就是兩節課左右。學校要求把每節課打造成個人的精品課程。挖掘教師潛力,彰顯個人特色。

6、形成了常態化備課機制。

通過跨校區網絡集體備課系統,建立四校區同段教師實時網絡面對面集體備課常態化機制。首先,主備人按照分工,進行課程初備,對課件、教案、導學案通過網絡途徑進行展示;其次,領備人帶領學科組教師分校區進行討論;第三,網絡集中,校區代表進行意見反饋,主備人記錄修改,第四,會後,教師分別進行復備。

教師完成備課,形成備課資料後,均同步到學校教學資源平臺庫,來年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提升,建立教學資源庫更新迭代機制,有效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提升備課質量。

四、工作經驗

我校在跨校區信息化教研教學改革建設過程中有關制度經驗:

(1)做好修訂信息化制度、學校信息化教研教學的相關文件,爲信息化教研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保障。

(2)進一步修訂學校其它各種管理制度,形成橫向的鼓勵評價機制。____縣實驗國小建立了“信息化技術管理制度”和“選學改用創”教研教學改革制度,“信息化技術管理制度”分別由總則、硬件、軟件及賬號管理制度、網絡和互聯網訪問、移動設備、數據安全、信息化培訓制度、病毒防治管理制度構成。跨校區教研教學改革制度針對改革的實施、方案、方法、主體等方面做了明確的要求。

跨校區信息化教研教學改革技術上的經驗:

(1)建設原則:按照“多平臺支持,簡單易用,儘量尊重教師的傳統習慣。個性定製,量體裁衣,不一定豪華,但要貼身。整體佈署,全面深入,具有開放性”進行設計。

(2)經濟性:基於學校現有的平臺建設,充分考慮教師的實際需求和項目的建設要求,在滿足功能、性能和服務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最優化的系統產品配置,降低建設費用。

(3)系統的可擴展性

考慮到以後的需求會不斷增加,系統應採用靈活、開放的模塊化設計,爲系統擴展、升級及可預見的管理模式改變留有餘地,能夠隨業務系統未來的擴充和變化進行橫向或縱向的擴展,並且能夠具備動態調整資源的能力,根據業務系統實際運行狀況及時地調整和分配有限的系統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p3zp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