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精選7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精選7篇)

篇一: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精選7篇)

王若靈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年端午節都要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五日,屈原聽聞秦國攻破楚國都城,他悲憤交加,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楚國人民紛紛往江裏投糉子以驅散江中之魚,引舟競渡打撈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五月五日就延綿成爲了端午節。

過端午節,怎麼不會吃糉子呢?媽媽備好食材,拿起一張乾淨的箬竹葉,捲成圓錐形,拿起勺子,舀幾勺糯米放進去,把糯米壓平,再放少許瑪瑙般的紅豆、上好的葡萄乾,將箬竹葉對摺,將糯米和輔料包裹嚴實,用一根繩子繫好。沒過一會兒,媽媽就包好了幾十個糉子。

開始蒸糉子了,媽媽把糉子放入蒸籠,一個小時過去了,糉子煮好了,打開鍋蓋,糉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我輕輕地剝開糉葉,晶瑩剔透的糯米飽脹開來,粒粒紅豆分外誘人,我忍不住拿一個,一口咬下去,軟軟糯糯,香香甜甜,令人慾罷不能,一連吃了好幾個。

正午,街上頓時鑼鼓喧天,招牌上掛着彩旗,龍舟比賽就要開始了。我立馬和姐姐飛奔到岸邊,河水盪漾,周圍人山人海,四條龍舟早已擺好架勢。有一條龍舟格外引人注目,劃手身穿紅色衣服、頭戴英雄結,這個舟便是我們村的代表。“砰”隨着一聲槍響,他們拼盡全力,揮動着船槳,動作整齊劃一,對手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趕,我們村的代表咬緊牙關,手背青筋暴起,汗水和河水打溼了衣服,在最後一刻,他們拼盡力氣,奪得了第一名,我們村的人在岸邊歡呼着,鼓掌聲沒過了鼓聲。

眨眼間的功夫,端午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端午節讓我們村多了一份熱鬧,多了一些香味,多了一份色彩,多了一份濃濃的人情味。

篇二: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糉葉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糯米的甜香散佈每個角落,艾草味十里飄香,沒錯,今天是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還得從一個傳說說起: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屈原所在的楚國滅亡了,他因爲傷心過度,便跳江自盡。聽聞這個消息,深深愛戴他的百姓紛紛到河邊爲他送行。爲了防止魚蝦咬食屈原的屍體,百姓便用葦葉包上糯米,扔進河裏,讓魚蝦去吃。千年以來,故事就這樣流傳着,端午節這天包糉子、吃糉子便成了固定的節俗。

從端午節前一天晚上起,母親便把各種米、各種豆泡在水裏,讓它們在水裏好好睡一覺,把精神養得飽飽的。端午節這天早晨,母親早早起牀,燙好葦葉,準備包糉子。

從早上到中午,母親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手裏不停地擺弄着糉葉和糯米。一個個糉子像被母親施了魔法一樣,很聽話地躺在了籮筐裏。還不等上鍋蒸便極具誘惑力,看得我直流口水,只想馬上就能吃到糉子。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三四點,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走上前去,狼吞虎嚥起來。母親並沒有着急吃糉子,而是將出鍋的糉子放進盤子裏,端到門前的大橋上,這時候,各家婦女也帶着自己包好的糉子來到橋上,一邊閒聊,一邊交換着各自的糉子。歡笑聲、互相誇讚的聲音響成一片,分享的快樂在大橋四周飄散着。

端午節不但要包糉子,還要插艾草。一大早,爺爺就上山割了艾草,將帶着露珠的艾草紮成小捆,插在門框、窗戶上。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防蚊蟲、保平安。

夜晚,坐在葡萄架下,人們聽着蛐蛐和青蛙合奏的“交響樂”,吃着香甜軟糯的糉子,談論着古今,感受着傳統節日的無限魅力,讓人樂在其中。

篇三: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張奧晨

每年的5月5號是端午節,那一天就算是颳風下雨,我也一定會回到老家再過節。畢竟城市裏的端午節除了十字路口邊會多些小商販以外,再沒有其他與平常不同的地方,但我的老家就不一樣了,下面我來詳細說說。

端午節來臨的前幾天,奶奶便開始不斷地打電話詢問我什麼時候回去。她說她已經在街上買好各種顏色的繩子開始編彩繩了。這裏面看似簡單,實則是有門道的。譬如選顏色萬萬不能拿黑色,搓繩子的時候必須把另一頭系在櫃子上,全程都得拉緊,不然編出來的繩子垮垮的不好看。

端午節的第一天早上,奶奶便會去取來繩子,一邊在我手腕上纏,一邊用濃重的陝西方言向我解說:”該,是五色繩,驅蟲蟲哇西喂。”說完又往我腳腕上纏,纏完又纏脖子,但每年的繩子還是會剩下很長一段。那本是給我兩個堂姐留的,但是她們早就在城鎮裏買了,嫌奶奶編的太簡單,沒有那些賣的好看。

到了中午,廚房裏就開始忙活着包糉子了。軟軟香甜的糯米,包裹着個頭特別大的紅棗,再用洗淨了還滴着水的芭蕉葉包上,繫好麻繩放在鍋裏煮熟便可以端上桌了。糉子是可以直接拆開吃的,但蘸着蜂蜜吃的話,口感會更加甜膩。咬上一口,先是體驗咬開糯米時那種幸福的感覺,然後舌尖再觸到蜂蜜,味道一下子就上來了。

那時候我也就顧不上吃香,嘴直接趴在上面吃,粘的滿臉都是米,惹得家裏人都紛紛大笑。晚上的話我們習慣吃臊子面,我問過奶奶爲什麼,奶奶卻說:”不爲啥,好吃麼。”畢竟也是鳳翔人啊,誰還不喜歡鳳翔臊子面呢?雖不是很出名,但也絕對是世界上的第一等美味了。

奶奶總嫌我記不住剪繩子的時間,總是要一直戴到下一個端午節去,但我知道的,不願意剪罷了。畢竟這花花綠綠的繩子,包含了多少擔心與愛啊!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的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那對我來說卻也已經是最特別的存在了。

篇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蘇梓涵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到端午節,我便會想起在那兩千多年前含冤跳江的愛國詩人——屈原。

糉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聽媽媽說,這個糉子大有來歷呢!傳說,屈原跳江後,古人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啃食屈原的屍體,把飯糰丟進江中,等那些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啃屍體了。從那以後,古人便把屈原跳江的那天——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飯糰也就成了糉子。

“爲什麼魚蝦愛吃糉子呢?”我問媽媽。媽媽把包糉子需要的材料一一放在桌上,對我笑道:“等會你就知道了,我們先來包棕子。”只見媽媽拿了兩個糉葉,把兩個糉葉重疊在一起,再折成類似漏斗的形狀(底下的角是尖的,中間是空的)。接着,把提前炒好的糯米餡用勺子盛進糉葉裏,壓一壓,然後把剩下的糉葉折下來,用繩子綁住,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媽媽包糉子,我想:這也太簡單了吧!我便學着媽媽的樣子,包好了一個糉子。“媽媽,快放下去煮吧。”我喊道。看着糉子在沸水裏跳舞,我都快垂涎三尺了。忽然,我包的那個糉子裏的餡全部掉出來了,媽媽的還完好無損。我瞬間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媽媽指着那個我包的糉子說:“你看,這是因爲你沒有把糯米壓緊,繩子也綁得不夠緊。沒事,我們再來一次。”

我聽了媽媽的話,又和媽媽一起包了許多糉子,把它們全部放下去煮,許久,煮好了。媽媽拿出一個糉子:“來,趕快嘗一個。”我把糉子拆開,咬了一口,情不自禁地感嘆:“哇,難怪那些魚蝦愛吃糉子,甜而不膩,簡直是人間美味啊!”

端午節佩香包,我最喜歡了。“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那小小的香包,不僅能養肺,還十分漂亮,女孩子對它自然是愛不釋手。

一個個習俗,給端午節增添了不少樂趣;一個個傳說,使端午節更富有文化味;一個個活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端午節,真令人熱愛與嚮往啊!

篇五: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馬偉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鄉親們都要吃糉子、插柳枝、手腕兒綁五彩繩、浪常爺池。

端午節那天,爺爺早早起牀,折來了柳枝插到大門上;奶奶則早早準備了糯米,奶奶有一雙巧手,只見她拿起兩片糉葉彎成了漏斗型,再放上糯米、紅棗,接着三折兩疊,再拿起棉線,一個有着四個棱角的糉子,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我看後讚歎不已,一心想要學包糉子,奶奶細心的教我包起了糉子,雖然有奶奶的指導,但我的糉子卻沒有一個像樣的棱角,奶奶卻鼓勵我“小孩子能做成這樣已經不錯了,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會做的更好的!”聽了奶奶的話我倍受鼓舞,又認真包了起來,奶奶一邊教我包糉子,一邊給我講家鄉的端午節,插柳枝、手綁五彩繩、浪常爺池的風俗。

終於等到了出鍋的糉子!剝開糉葉,長長的米粒煮的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紅棗,餡料一口咬下去,滿嘴充滿了大米的香甜味,我吃的是滿嘴“小鬍子”。

吃過了香甜的糉子,奶奶給我手腕上綁了五彩線,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哥哥去浪常爺池了。五月的常爺池碧波盪漾、煙波浩渺、水光瀲灩,像一顆翠綠的寶石,鑲嵌在國家4A級景區冶力關鎮,一路上我們踏着山林棧道,欣賞着山花溪流,不覺間,我們來到了海拔2160米的常爺池。只見中間一塊大石頭上供奉着一個牛頭,岸邊有個碼頭,停靠着大船和快艇,可乘坐到對岸打卡尕廟灘。虔誠的藏族羣衆,在常爺池兩邊的樹上掛滿了色彩斑斕的經幡。

爸爸買了快遞艇票,我們穿上救生衣,上船坐好後,馬達發動,快艇飛馳電掣般超過大船向對岸駛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漣漪綽綽,隨着快艇的疾速飛馳,泛起朵朵浪花,兩岸青山飛速後移,耳旁風聲呼嘯,兩眼美景目不暇接,讓人瞬間忘卻煩惱。

下了岸,登上高山,這裏就是廟華山了,騎馬悠閒的遊人絡繹不絕,站在山上看着常爺池山水相映,景色秀麗,很是迷人!浪到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一家才戀戀不捨的下山回家!

我喜歡家鄉這糉子飄香、快樂美好的端午節!

篇六: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許越

我家鄉的端午節跟別處可不一樣。光一個糉子就可以勾起所有的味覺。

鄉親們會在端午的前一兩個星期去山上摘一種竹子上的葉子,我們這裏都是叫箬葉,這種葉子很寬很長,最適合包糉子了!我們把葉子摘來後會把它清洗乾淨再曬幾天,這樣在端午那天包出來的糉子就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如果不曬的直接就包的話糉子的清香味道就沒有了。所以我們不會在端午那天去摘葉子回來包糉子,而是在端午的前幾個星期摘葉子回來,曬好到在端午時再拿出來前一天包糉子。

起初我認爲所有的糉子就這麼一種包法,可我最近又讀到了一篇文章,作者寫的也是寫自己家鄉的端午節,他那裏端午的過法和我們這裏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家鄉的糉子是用蘆葦葉包的,而且必須是當天摘來葉子當天包,糉子也都是甜糉爲主,我們這裏的糉子可是五花八門的,倒是甜糉不流行。

到了端午的前一天,這各家各戶都忙着包糉子了。糉子的種類就憑自家喜好來包,所以各家的糉子也就不一樣了。我家常包的有筍乾糉子和梅乾菜糉子,我最愛吃筍乾糉子,筍乾可以說是我們建德的一個特色菜,炒起來特下飯,現在配上糯米就更好吃了!其次就是梅乾菜糉子了,梅乾菜糉子吃着就是有點膩其他都好!

糉子包完後外婆會把一口大鍋捧出來放在爐竈上給鍋里加滿水底下的柴火慢慢添,等水熱了點再下糉子。然後就這樣中火煮上個一天!理應第二天早上再起鍋,可我家有多個小孩,外婆又寵孩子所以在晚上就起鍋了。鍋蓋一打開香味瞬間溢滿整個屋子,讓人口水直流!拿起一個香噴噴的糉子小心翼翼的剝開,一口下去軟糯香甜,脣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吃了一個後還不停想吃!之後外婆會把剩下的糉子撈出來裝進一個大籃子裏,到第二天只要熱着吃就行。

衆所周知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賽龍舟,這習俗在我們這並不流行,印象中也只有一年辦過一次,所以就不多說了。

端午節在各地有各地的過法,而我只愛我家鄉的端午節!

篇七: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00字六年級下冊

春,來了。到處都是青青的小草,如同一汪嫩綠的泉水般清澈,散發着獨特的味道,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在每年的端午節,村裏的婦女們便去郊外採艾草,插艾於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做完這一切後,大家往往會將剩餘的雜草收集起,編織成精緻的小工藝品,他們都把這喚做“鬥草”,俗稱鬥百草,這種習俗在古代便已形成:《年華記麗》有記載:“端午結廬蓄要藥,鬥百草,纏五絲”。樑代宋憻的《荊楚歲時計》中也寫道:“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草之戲”鬥草早已成爲了端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要說那天最熱鬧的,非賽龍舟莫屬,天才剛微亮,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都會興奮地再也睡不着,匆匆起牀,胡亂吃了點,便樂顛顛地三五成羣去看賽龍舟了。划船的事,在數天以前就早有準備,分班分組,選出一些身強體壯的小夥兒在江中練習進退。船不僅顏色五花八門,而且樣式也獨具匠心,一律是又長又狹窄,兩頭都神氣地翹起。

正當人羣混亂之際,鼓手敲響了大鼓,爲激烈的賽龍舟拉開了序幕——“咚!咚咚!咚咚咚……”鼓聲連續不斷,嘈雜的人羣漸漸安靜了下來,靜靜地聆聽着這渾厚的聲音。每條龍舟上的小夥子們都熱血沸騰,他們每人持一支短槳,動作十分利索純熟,每搖起來都能濺起一米多高的水花,“嘩啦啦、嘩啦啦”,晶瑩的水珠迸在青色的衣衫上,流瀉出的是十分和諧的自然美。槳聲隨着鼓聲,鼓聲合着槳聲。帶頭的坐在船上,頭上纏着鮮豔的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着船隻。鼓聲越來越激烈,槳聲也跟着急促起來,一隻船身繪着硃紅色長線的龍舟逐漸脫穎而出,好似知道目前的局勢對自己有利似的,龍舟加快了速度,像極了一隻好鬥的公雞卯足了勁兒向前衝刺,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使現場再次沸騰起來。人們時刻關注着那條龍舟,生怕錯過了什麼,船上的擂鼓聲更響了,領頭人的指揮聲愈發的突出,那條龍舟像一條火蛇,甩掉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最終,衝向終點……

到了傍晚,牲畜們飢餓的喊叫聲才迫使觀看賽龍舟的人們不情不願地散了。夕陽西下,看着遠處朦朧的江面,大家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悵寂寞之感,上牀睡覺的時候還念念不忘那場賽龍舟,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oj53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