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篇一: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在70多年前有一位偉大的中國音樂家,一位剛志頑強的盲藝人,演奏出了馳名中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他就是華彥鈞,人稱阿炳。

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再次來的二泉邊,樹木蔥蘢,藤蘿搖曳,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一切都那麼安詳寧和,只可惜他再也看不見了。

聽着淙淙的流水,他又回想起了自己的過去。阿炳從小便不知自己親生父母是誰,拜了父親爲師。後沾染上惡習,被堂兄趕出道觀又患上眼疾,得了肺病。爲謀生計,他開始街頭賣藝,艱難度日。

回想到這兒,他忍不住拿起二胡,用樂曲傾吐他坎坷的一生。樂曲開頭,琴聲似潺潺流水,從山林深處緩緩淌出,十分哀怨。樂曲突然頓了一下,又一下……阿炳多麼希望能夠再看見一次這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看到那一輪深藍天空中的金黃圓月,看見那光明的未來……琴聲逐漸變快,似乎有一個明亮而溫暖的太陽升起來了,向空中慢慢升高。大地的一角被照亮,然後是一半,最終原本昏沉的大地都被覆上了一層金光……樂曲聲就在此時結束。

這大地多麼像阿炳希望中的自己,也難怪賀綠汀聽了這首《二泉映月》後形容它時,說:“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阿炳用他坎坷的一生,用他不屈的精神譜寫出了這首《二泉映月》。因一次機緣巧合,它被錄了下來,我們纔有機會聆聽到這首中國版的“命運交響曲”!(陳晨晨九峯國小

篇二: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看了《二泉映月》這篇文章,我迫不及待地去聽了這首曲子。

我彷彿在流水月光中,聽到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瀉下來。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那優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氣,悅耳的泉聲,我看見了,聽到了,感受到了。

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昇,樂曲進入了高潮。我想到了阿炳不幸的身世,他每天賣街頭藝度生的困苦……他經歷的痛苦不止這些。但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這二胡聲讓我久久沉醉……

聽罷這樂曲後,我眼前常常浮現一位盲人老頭,他戴着墨鏡,臉上的皺紋很深很深,很多很多。他拉的二胡很好聽。卻沒人聽,有的就扔給他幾個銅板就走了,因爲他坐在街頭賣藝。這麼高超的技術,卻無人欣賞。在那時,誰知道他的一生有多苦?八歲纔回到父親身邊,卻一直不知道的叫自己的親生父親爲“師傅”。22歲交友不慎,染上惡習被趕出道館,流浪於街頭靠賣藝爲生,雙目失明,患上了肺癆……總之,他的一生十分坎坷淒涼。

如今,《二泉映月》已經不僅僅是一首樂曲,它代表着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蘊含了一種中國民族不甘屈服,昂然向上的精神。

當我感到疲倦時,孤獨時,聽着這首《二泉映月》,我彷彿看到了風雪之中,阿炳手持竹竿,身背琵琶,腰掛二胡的淒涼背影,我又彷彿聽到了他對光明的呼喚,對幸福的吶喊!久久的,我的心不能平靜,所謂的疲倦與孤獨便也無影無蹤了……(九峯國小俞莉娜)

篇三: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淒涼的琴聲響起,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這就是受人們喜愛的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的《二泉映月》。

他的創作者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中年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爲生,《二泉映月》便是有一年中秋之夜時,他到惠山聽泉所做。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泉水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聽着聽着我彷彿穿越了時空,只見阿炳身穿青衫,背影被拉得長長的,阿炳在月暉下拉起二胡,他閉着雙眼,彷彿想到了快樂的時光,可是那些都一去不復返了,他眉頭緊皺,雙手顫抖着。

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彷彿在傾訴自己悲慘的經歷。他從小寄人籬下,不知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哪,8歲才被師傅接回道觀,教他各種樂器,在去世前才告訴他的身世,他後來又被堂兄掃地出門,靠賣藝爲生。但命運始終沒有放過他,他因染上了惡疾導致雙目失明,很快厄運又降臨了,阿炳患上了肺病,在當時肺病相當於絕症。

聽着那哀怨愁緒,如泣如訴的旋律,彷彿心靈的傾訴,我們彷彿可以聽到從阿炳內心迸發出憤怒至極的吶喊聲,那是他對命運的抗爭,也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昂揚的音樂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尾聲,彷彿阿炳在默默地傾訴着……

《二泉映月》不僅僅是一首樂曲,它代表着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蘊含了一種中華民族不甘屈服昂然向上的精神,這也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楊志潔九峯國小)

篇四: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60多年前,有一個藝人,創作出了一首流傳甚廣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他,就是阿炳。

許多年後,一箇中秋夜,飽經風霜的阿炳又來到了惠山二泉,看着那流水月光,他又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他不禁又拿起二胡拉了起來……

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民間音樂家。他年幼喪母,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稱爲“演奏能手”,22歲父親去世,作爲道士卻因交友不慎染上惡習。34歲雙目失明,只得上街賣藝。最後又染上肺病,於1950年12月4日病逝,終年57歲。阿炳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磨難,而也正是他的這一生遭遇,讓他創作出了流傳甚廣的《二泉映月》。

看着月光如水,靜影沉碧的二泉景色,聽着淙淙的流水聲,阿炳又回想起第一次來到二泉時,師父問他聽到了什麼聲音,年幼的他未經世事,眼中只有似水的月光,蔥蘢的樹木,聽到的只有淙淙的流水聲。而這一次,飽經風霜的阿炳看不見月光似水、靜影沉璧的景色,但他聽見了淙淙的流水,聽見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我也聽過這首《二泉映月》。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讓我不禁想到了那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接着,琴聲旋律升騰跌宕,悲愴如濤如,我似乎感到了一種嘆息、傾訴和吶喊,感受到了阿炳正在與內心的苦難做抗爭。聽完這樂曲,我也如同陪着阿炳一同經歷了那痛苦的人生。

如今《二泉映月》已經不僅僅是一首樂曲,它代表着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蘊含了一種中華民族不甘屈服、昂然向上的精神。品味《二泉映月》,品位不凡音符,曲終人盡,只有嫋嫋的樂曲聲輕輕迴旋在無錫灰藍色的天空,久久不散……(賀紫涵大碶國小)

篇五: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六十多年前,有一位民間藝術家華彥鈞(阿炳),他琴藝高超,會彈奏二胡、琵琶等樂器,最著名的便是二胡曲《二泉映月》。

在一箇中秋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惠山二泉,阿炳好像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沒有人能懂他的坎坷,也沒有對象可傾訴,他唯一可以宣泄,可以寄託的是他的音樂,於是他便拿起二胡拉了起來……

他不禁回憶起小時候來到二泉時的情景,當時,師父問他:“你聽到了什麼?”阿炳搖了搖頭說:“除了水聲什麼也沒聽見。”而如今,飽經風霜的他聽到了師父口中的“奇妙聲音”。

他佝僂着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樂之中,雖然雙目失明,眼睛空洞無神,但臉上的表情卻是那麼的生動。起初琴聲委婉連綿,像一股股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緊接着,隨着旋律的升騰,步步高昂,樂曲一下子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了阿炳對命運的抗爭。樂曲聲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他用這琴聲彷彿在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渡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惠山的清泉。

聽着這一首曲子,我彷彿看到了月光似水,阿炳坐在二泉邊的石凳上,旁邊還坐着他的妻子。阿炳憑着自己的記憶力,拿着一支短弓在二胡的弦上拉着,那聲音有些淒涼,月光正照在那二泉上,清幽極了。

阿炳一生有許多首曲子,可惜被留下來的只有幾首,最爲著名的便是這一首《二泉映月》。每當聽起這首曲子,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命運坎坷的藝人……(曹睿涵顧國和學校)

篇六: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一箇中秋之夜,他被人攙扶着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聽着淙淙的流水聲,他似乎又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他就是民間音樂家阿炳,本名華彥鈞,是江蘇無錫人。年幼喪母后,又雙目失明,最終流落街頭,賣藝爲生。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臥牀吐血,只能在家中修理胡琴。在1950年12月4日,阿炳去世,終年57歲。

他的《二泉映月》似乎傾訴着一位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坎坷的一生。

我細細聽着《二泉映月》,起初那琴聲委婉連綿,在我耳邊迴盪着,我似乎看到了山泉從幽靜的山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我似乎領略到了惠山的優美景象。

漸漸的,旋律升騰跌宕,步步高昂,又悲愴悽切如濤如雨,阿炳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師父,樂曲也隨之進入高潮。

接着旋律以它勢不可擋的力量,傾訴着對命運的抗爭。緩緩的,樂曲變得悲涼,他嘆息着,他是多麼期盼過美好的生活呀!聽着聽着,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二泉映月》便是在阿炳雙目失明後創作出來的,它動人而不媚俗,張揚而不輕狂。阿炳將所有的嘆息注入在《二泉映月》中,那百感交集的旋律是阿炳心靈的傾訴,他在黑暗和痛苦中掙扎着,他嚐盡人間辛酸,飽經風霜。漸漸地,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慢慢進入結尾。

我細細聆聽着《二泉映月》,細細品味着樂曲中那一串串不平凡的音符。我沉浸在音樂中,久久不能自拔……(史澤凱新碶國小)

篇七: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初聽《二泉映月》,那是在兩年前。

那天我正在大街上行走,突然一陣悠揚的二胡聲,把我的心吸引住了。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讓我情不自禁想到了惠山二泉的美麗景色。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掛在天邊,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二泉。涓涓的流水緩緩流淌着,阿炳終於明白了師傅的良苦用心。漸漸的,漸漸的,琴聲變了,如泣如訴,彷彿是他在哭泣自己坎坷的命運,令聽者潸然淚下。

之後,琴聲逐漸高昂激越,旋律升騰跌宕,悲愴悽切,如濤如雨,奔騰而來。這似乎是他對命運不公的反抗,是他倔強的吶喊,是他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

在這悲慘淒涼的樂曲中,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種嘆息,傾訴和吶喊。跳出音符,我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苦難和抗爭,聽着聽着我居然有想要流淚的感覺。

在這虛無縹緲的境界裏,我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了阿炳的那個年代,看到了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着如血的餘暉,阿炳的身影被斜斜地長長地拖在石板路上。阿炳一身青衫,手執二胡背掛琵琶,咿咿嗚嗚地拉着。走上前,我似乎握住了阿炳那雙飽經風霜的大手,我感受到了他那無窮的苦難,感受到了他與命運的吶喊與抗爭。

如今,《二泉映月》已經不僅僅是一首樂曲,它代表着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它蘊含了一種中華民族不甘屈服昂然向上的精神。(吳加麒新碶國小)

篇八:二泉映月聯想到的畫面作文

聽到了這首《二泉映月》,我的眼前忽然浮現出了那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着如血的餘暉,阿炳的影子正斜斜地長長地拖在石板路上,只見阿炳雙手顫抖着,二胡聲也顫顫抖抖,咿咿呀呀地彈奏着。

我的眼前彷彿又出現了惠山二泉,那泉水涓涓地流淌着,慢悠悠,靜悄悄,悠遠而悠長。

這時琴聲忽然高了,那時泉水,彷彿也不再是涓涓地流淌了。它加快了速度,從山上一瀉而下,嘩嘩地奔涌下來,惹得水面上波紋層層。那泉水的深處是阿炳那無聲的吶喊,是他對生活的不滿,是他在發泄自己痛苦的情緒,是他對世界不公平的憤怒。他彷彿在說:“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我會失明?爲什麼?爲什麼我要被趕出來在街頭流浪?命運爲什麼對我如此不公?!”

琴聲低沉了,山泉似乎放慢了流速,一切都似乎靜止了一般,阿炳的喊聲消失了,琴聲也消失了,只留下淙淙的流水聲和靜靜傾瀉的月光。

泉水消失了,月光暗淡了,而我的眼前又出現另一幅畫面……

大雪如同鵝毛一般飛落下來,對面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那淒涼的二胡聲從那公園裏飛揚出來,揚出了中國,揚遍了全球。

雪大了,那微弱的燈光照着那位盲人藝術家,照着他的二胡和《二泉映月》。那位盲人一動不動地矗立在大雪中,變成了一座雕像,雪如同厚被一般鋪天蓋地地蓋下來,那盲人已停止了,彈奏走向了大街的深處,他永遠地走了。但那《二泉映月》卻一直飛揚在全世界,永不消失……(孫佳樂寧波東海實驗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nwqo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