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精選9篇)作文

《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精選9篇)作文

篇一:《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精選9篇)作文

一聲定格時空的吶喊

王籽陽

一顆炮彈,一聲吶喊,一響炸裂,盈滿整個天地。暗空中擦出紅色的火光,這火光中燃燒着一名青年戰士的壯志與希冀,這定格時空的一聲吶喊破開硝煙,聲震山頂……

時空擦過眼前的窗臺,拉開沾滿血跡的帷幕;可能也是在一個相似的場景:他,正奮筆疾書,信紙籠着一聲慰藉,罩着一句關心,他是哥哥,是兒子,是學生,也是一名抗美援朝戰士,那句句叮囑中的縷縷深情從軍營傳至家中,穿越時空,直至現在,弟弟倪裕華仍記着,大概他們家中的那一沓厚厚的書信從未落過灰吧!

1935年7月28日,倪裕懋出生於上海松江區岳陽街。據小倪裕懋5歲的弟弟倪裕華在紀錄片中所說:“小時候我的哥哥一直把好的東西留給弟弟,新年把新衣給我,自己一身舊衣。”“別人都說忠孝不能兩全,但是我的哥哥真正地做到了忠孝兩全。”耄耋之年的他仍記得哥哥生前待自己如何,不疏忽細節地記在心中,可見這種感激與敬佩是紮根在心底的,哥哥身影的遙不可及及與近在咫尺,像是被跨時空定格住了。

在這樣一名忠恕青年戰士的童年記憶中,卻是鮮血淋漓的場景,是日本侵略者對上海人民的肆意屠辱,是國民黨統治的黑暗昏聵。他在畢業於松江第一中學後,目睹過露宿街頭也不佔用百姓資源的解放軍官兵,他們紀律嚴明,也許這是他從心底敬畏這些戰士,並萌發了自己想要去參加抗美援朝的想法吧?

在一次松江徵兵動員會中,他與6位同學一起報了名。他們都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年輕氣盛的他,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年齡,“他當時只有15歲,是部隊中最年輕,最小的一個。”倪裕華在紀錄短片中提到。那一年正是1950年,當年6月,當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還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歡歌笑語中,緊鄰中國東北的朝鮮半島卻響起了槍炮聲,這正是抗美援朝戰役的開端。

倪裕懋所在的9兵團作爲二線部隊先後北調,倪裕懋的母親親自去火車站送別兒子作爲最後一面的告別,短片中,一段繾綣的情誼隨着長亭外的歌聲飄至我的心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我情不自禁地輕輕哼唱起來,眼中的淚水浸在眼眶……正處悲惻的泫然之時,戰火聲響起——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緊急入朝,15萬官兵浩浩蕩蕩翻山越嶺。1950年11月7日開始入朝。1950年11月12日深夜,9兵團27軍,10軍,8萬官員每人負重50餘斤,冒雪天向朝鮮柳譚裏,新興裏集結;15天行程,17天奮戰,疲憊不堪的志願軍全殲美軍第7集團軍第31團部,這是一次舉足輕重的勝利!

而後,軍隊繼續前進,他們將要抵達長津湖,開啓一場鬥志戰役,長津湖所在的蓋馬高原有朝鮮“屋脊”之稱,兵團恰逢50年最冷冬天,零下30多度,披着美軍死者的厚棉衣前進,但是寸步難行,大家依偎着大步前進,15,16歲的倪裕懋卻扛過去了。

1951年7月9日晚,7輛軍車在這海拔1500英尺,光禿禿一片的山頂上行駛着,他們的任務就是運送糧食給其他戰士們,倪裕懋就在這7輛車的其中1輛中;不料,美軍飛機在巡邏時,發現了他們,開啓了一場絞殺戰,炮彈連連,照明彈落下的一刻,暗空中明亮一片,一輛車被炸燬,倪裕懋就坐在其中,10多名志願軍犧牲,包括倪裕懋……

也許在那一刻,倪裕懋在心中吶喊過,想起過弟弟,想起過父母,想起過在鋼筆廠當學徒時3個月的艱辛生活,想起過自己當時內心激動澎湃,去報名參軍,感到過慚愧或難過,無法一直孝敬父母,無法陪伴弟弟……但是他那一刻的吶喊中,一定飽含自己熾熱的愛國心,也有這視死如歸的軍魂。

抗美援朝距今70年,240萬志願軍,19萬7千人永遠長眠在朝鮮土地上,1900名松江戰士,犧牲80多位。我相信:歷史會記住他們的功勳,他們譜寫過燦爛,譜寫過悲痛,譜寫過戰爭時的無畏就足夠了。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定格於16歲的倪裕懋委實是偉大的、無私的、忠恕的。也許,弟弟倪裕華一直會翻看那一沓書信,一直摩挲那一張哥哥生前拍下的照片,那一張照片能幫他找到哥哥的模樣,哥哥的風範,能帶他穿越時空,聽到那一聲定格時空的吶喊。

70年後的今天,蓋馬高原上的金達萊花綻放,於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守着一份素履之魂,會一直瞻仰這名英雄少年留下的痕跡,他們要綻放出燦爛,綻放出生氣與蓬勃,他們心中的生出的崇仰,是那一聲定格時空的吶喊最好的禮物。

篇二:《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潘定藝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時光匆匆,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70多年了,在這幸福生活的背後,是多少烈士和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這次清明節,學校組織大家線上觀看《憶往昔敬英雄》的活動,在緬懷這些先烈的同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的故事吧。

一腔熱血灑艦艇的朱陶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784部隊防化業務長。

1958年8月,朱陶然所在艦隊接到命令,參與鼓浪嶼一帶封鎖海域的任務。當時上級已準備讓朱陶然去哈工大深造,他只需留守基地待命就可以,但他再三請戰,終於如願出征。他出發前寫信給未婚妻韋力說:“部隊已經批准我的結婚申請,任務結束後,我們就結婚。”8月底接到信的韋力按捺着激動的心情給朱陶然回了信,但遲遲沒有迴音,結果等來朱陶然的遺物和他犧牲的消息。朱陶然所在的175指揮艇,被第一個炮彈擊中後,從艇首到艇尾,一共補打了11個洞,就受到了攻擊,爲了不連累整個艦隊,他們在最後發出報告:“機器故障,可以走。不要管我們,你們先撤”。隨後艦艇迅速沉入海底。那個時候的他才25歲,他思念成疾的母親知道他犧牲的消息是在17年後的一天。

沈辛之離家時,侄子沈謹新未滿週歲,記憶中沒留下叔叔的音容笑貌,就知道他去參軍了,說好的解放後就回來的叔叔,甚少回家,也鮮有書信。只是偶爾,奶奶會從房子的牆磚縫裏收到“平安”二字的紙條。但直到新中國解放,盼望親人迴歸的家人卻不見英雄回家。寫信,登報,通過各種方式尋找,一年後,在朝鮮戰場上的戰友看到報紙後寫信告訴家人,叔叔1945年在蘇南新四軍北撤渡江時,因沉船犧牲了。但是那個時候的叔叔被安葬在哪裏呢?2020年,沈謹新看到了幾經傳播的松江烈士陵園發起的“特殊尋親”,這一場跨越了70年的雙向奔赴終於有了結果。尋忠魂,歸故土,還有很多的烈士正在這條漫長的尋親路上等待着,但是他們的英雄精神仍在傳承。

如今的我們能安心地坐在教室學習,幸福地和家人圍坐一起吃團圓飯。要感謝當初先輩們的付出,對於他們和他們的家屬,我們應該置於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摯的情感。也許我們現在並不能上戰場殺敵,基本也沒有這個可能,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只有學習。無數人的犧牲換來現在非常美好的社會,我們要學習他們,瞭解他們,尊重他們,銘記他們。

篇三:《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山河無恙,英烈永記

徐祖嫺

烈士,忠其一生於國,無畏不悔。他生前是英勇的戰士,身後是祖國的記得,歷史的表彰,家人的鮮花與淚水。

“寧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清素白花,明朗河山。在清明之際,讓我們走進那個烽火忠魂的年代哀悼那些爲青春中國,爲百年和平而犧牲的兒郎。

朱陶然,1933年生,犧牲於1958年炮轟金門戰役。他是海軍第一批防化兵,被組織重點培養,在炮轟金門戰役前,他已經被調去哈爾濱學習。只是需要交接工作,留在部隊。可當號角吹響之時,他仍舊爲“防止臺獨,保衛中東”而再三請戰。金門的炮火連着天,朱陶然所在艦艇被炮彈前後貫穿了11個洞,爲了不連累整個艦隊,他們打出報告,“不要管我們,你們先撤。”,隨後迅速下沉。朱陶然以身殉國,一個意氣風發有着大好前程的少年生命定格在了25歲。

爲了不讓母親擔心,朱陶然的三個兄弟姐妹把他犧牲的消息瞞了整整17年。可17年後郵差的一句“烈屬”讓母親失聲痛哭,這17年來,她徹夜難眠,思兒成疾。寫這封信的,是朱陶然當時的未婚妻韋力。他們是人人豔羨的神仙伴侶,是彼此的知己,舟山的海灘見證過他們的愛情。

韋力曾寫過,“對於祖國,你是戰士,對於我,你是我的整個世界。”25個短暫的春秋,朱陶然在他熱愛的大海與艦艇上,譜寫了壯麗的英雄凱歌。

“去時少年身,歸來甲子魂。”在家人的不懈尋找下,在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中,沈辛之,這位爲革命犧牲的烈士,終於在70年後兌現了那個解放後就回來的承諾。

綠水本無憂,因風而皺。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倪裕懋,投筆從戎,隱瞞年齡,參軍入伍,抗美援朝。卻1951年7月9日在戰場上執行後勤任務時,遭美軍飛機轟炸襲擊,不辛犧牲,年僅16歲。正值青春年華,卻風過不知,月照不曉,長眠於朝鮮的雪山。

烈士們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不朽的傳奇。用血肉之軀,築成保家衛國的高牆,將侵略者阻之門外,纔有了我們現在平穩安定的生活。不因戰亂而顛沛流離,不因戰火而家破人亡。烈士們用生命詮釋“國在山河在,人在陣地在”的豪邁英雄氣概。正因爲有你們的存在,新中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走過崢嶸歲月。迎接中國的,迎接你們的將只剩下和平與繁榮,鮮花與掌聲。

新一代的少年,青年,我們將繼續秉承你們留下來的優良作風,滿腔熱血,以五星紅旗爲信仰,奮鬥終生。這盛世將會繼續延續,你們,我們都會記得。

願所有的烈士在天上安息,你們要在天上過幸福的生活。

山河烽火起,兒郎遺忠骨。山河亦無恙,巍巍葬忠魂。

篇四:《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憶往昔敬英雄

胡聞曦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再次聽到習近平主席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我不禁心中再次涌起對英雄們的敬意。

又到了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節,這是一個緬懷親人,緬懷烈士的日子。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對英雄的紀念和緬懷,體現出的是我們對民族記憶的珍視、對人民英雄的敬重和對國家的摯愛。

紀錄片《憶往昔敬英雄》記錄的是近年來松江烈士陵園開展的“爲烈士尋親”項目中,尋找到的烈士家人,通過後人講述的形式,從不同側面展示家鄉英雄人物事蹟,戳人淚點,令人感動!看了這個紀錄片,我瞭解到在我出生長大的松江也誕生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在這個紀錄片裏,我們看到了朱陶然烈士再三請戰,參加金門海戰,他的母親17年後才得知兒子已犧牲。雖然朱陶然烈士的家人悲痛欲絕,但爲這個保家衛國的英雄而感到光榮。沈辛之烈士21歲偷偷參加地下革命,爲了黨組織的安全,只能在牆縫裏傳信給家人報平安,他的最後一封信說等解放以後他就會回來了;後來上海、松江都解放了,家人們盼星星盼月亮,但再也盼不到沈辛之烈士的歸來。倪裕懋烈士15歲的時候隱瞞年齡去參軍了,他是抗美援朝部隊裏年齡最小的一個軍人;在朝鮮戰場上他奮勇殺敵,照顧重傷的戰友;他用一封封家書撫慰着松江的家人,希望他們不要爲他擔心;他最後在長津湖戰役中光榮犧牲,他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成爲“最可愛的人”。蔡財根烈士22歲奔赴朝鮮戰場,與襁褓中的兒子僅見過一面,從此生死兩茫茫,蔡財根的兒子一回憶起他,就淚如下。魯錦清烈士離開已有身孕的妻子參加抗美援朝,13年後家人才收到他已經犧牲的確切消息。還有潘金弟烈士用生命扛起了鐵道兵的精神。還有許多許多的松江烈士,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蹟將流芳百世,教育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繁榮盛世。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從戰火中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英勇犧牲的千萬名烈士,到和平年代拋灑熱血的英烈們,他們出自平凡,但造就了偉大。看我們現今的抗疫鬥爭中,涌現了很多很多的英雄,他們爲人民、爲國家作出了偉大的奉獻。只要有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只要有奮發有爲的幹事決心、只要有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憶往昔,敬英雄,砥礪前行,不負韶華!

篇五:《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清明有感

樑子衿

回顧歷史,金門炮火的硝煙已淡去60餘年。而解放軍東海艦隊175號魚雷艇上的4位海軍戰士,卻永遠長眠在他們奮鬥過的海域上。朱陶然,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事蹟以前我並不瞭解,在看完關於他的記錄片後,我才真正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是一個鮮爲人知的英雄,一個來自松江的無名英雄……

紙張泛黃的履歷表,摺痕累累的烈士證明書,字跡模糊卻飽含深情的家書,它們像一把把打開記憶的枷鎖,將塵封已久的往事慢慢揭開。

朱陶然,1933年10月生於松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爲適應現代條件下作戰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組建的第一批防化兵的一員。1947年,他高三那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他要求參軍上前線,後被海軍部隊錄取,分配在南京三分校學習防化業務,化學兵科畢業後,該班學員被分配到舟山基地各艦艇,開展防化業務。由於防化業務屬保密工種,朱陶然和家人的書信中極少談到部隊生活。1958年8月,朱陶然所在艦隊接到命令,參與封鎖金門海戰。當時,朱陶然已接到上級通知,不用去前線參戰,可他要求去前線,還向組織上打了報告,最終如願。在戰役打響前,他給家人寫了生前最後的家信。甚至在未婚妻的信中,他這樣寫道:“這次戰役預計在9月份結束,部隊已經批准我的結婚申請,戰役結束後,我們就結婚”。8月24日,戰役打響,朱陶然所在的魚雷快艇175號不幸被炮彈擊中,多方搜救無果。1959年,朱陶然經部隊批准爲革命烈士。烈士朱陶然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5歲的青春芳華里。

他年邁的老母親被家人隱瞞十七年後,才無意中得知兒子再也回不來了的事實。朱陶然烈士的嫂子說:“瞞了母親十七年,(朱陶然未婚妻)調到湖州來的時候,寫了一封信給郵遞員。那個郵遞員一見到母親的面就講,老太太您是個烈屬是吧,當時一聽見烈屬母親就哭了。”

綿綿哀思,令人禁不住潸然淚下。朵朵白花,寄託後人無盡哀思。朱陶然等烈士們的感人事蹟,不僅是人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對待所有英雄,我們應保持崇尚,學習的態度。當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爲了剛成立的新中國。強敵如雲,厚厚的積雪沒過小腿。經歷了長津湖的嚴寒、上甘嶺的危難,我們的仁義志士無所畏懼,建立了史冊功勳。爲了剛成立的新中國,他們迎向武器裝備精良的敵軍。接受光榮的使命,一心只想着捨生取義,從未考慮自己是生是死。

因爲他們的英勇奮戰,自鴉片戰爭以來近一百二十年西方列強對中國人形成的威懾一掃而空;人民建立了自信,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而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戰死疆場的烈士卻再也無法回家,埋骨他鄉。昔日的戰場空曠而安靜,彼時烈士的親人們望斷天涯,盼望烈士歸來而不得。71年後,今天的國人們仍舊無法忘卻那段歷史,那是生離死別的遺憾。我們無法彌補他們巨大的遺憾。但保持崇尚,學習的態度。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對英雄模範的表彰。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範,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着、樸實的鮮明品格。”

篇六:《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李星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牧這首《清明》詩時,又到今年清明,因爲疫情,今年我們只能在網上緬懷親人、古人以及爲我們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先烈和英雄。當我在松江英烈公衆號上瀏覽英烈事蹟時,被他們捨身爲國而英勇犧牲的精神所感動,既有投筆從戎虛報年齡從軍的倪裕懋,也有雷鋒式的好戰士、助人爲樂的沈書琴,還有爲抗美援朝而犧牲的彭和九烈士等等,他們都是我們松江的驕傲,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紅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自古時勢造英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英烈涌現,在與親人祖國告別之際,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卻爲了心中未曾熄滅熊熊燃燒的信念之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時代,一定要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我們要記住我們的歷史,不能忘記我們民族的榮辱感和恥辱感。雖然現在我們現在只能待在家裏網上掃墓,但這種形式也是一種挖掘、一種追憶、一種與英雄心和心的交流和英雄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光輝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鮮血是不能白流的,歷史的長河裏,閃耀着無比燦爛的精神光芒,繼承、發揚、廣大,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丟棄的遺產。

像這樣的英烈不勝枚舉,他們金子般可貴的精神並未因他們的犧牲而斷絕,而是像亙古不變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的野草一般傳承了下來。

目前上海正值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各地的醫務工作者馳援上海,上海很多的志願者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正是發揚了革命先烈和英雄的精神,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病毒,重新回到井然有序的生活。

篇七:《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敬侯紹裘

楊皓宇

我生活在美麗的松江,在我所生活的這座城市裏,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傳奇人物以及他們輝煌一生,在老一輩的松江人心中都有一位革命英雄——侯紹裘。”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無限哀思祭英烈”是我們對英烈的緬懷。他的故事流傳盛廣,他身上無數多的優秀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侯紹裘故事的開始源於1919年。當年,巴黎與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中國學生的憤恨。同年5月7日,侯紹裘與全校學生一同走出學校,奔上了街頭。他們喊着“打倒帝國主義”“還我青島”。侯紹裘始終投身其中,成爲了一位積極分子,組織者。

1920年8月,學校認爲侯紹裘的心志不在學習上,便勸他退學。他脫離了學習後,一心追求革命事業。1921年,他回到了松江,與朱季恂一起接辦景賢女中。發揚“科學”“民主”的五四精神。1923年,侯紹裘在醉白池召集了各界的愛國人士成立了“松江救國同志會”。這年秋天,侯紹裘經過他人推薦,順理成章進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4年,侯紹裘陪同了毛澤東和羅章龍開展了國民黨組織的建設。同時,他也負責了松江臨時的縣黨部工作。”五卅運動”時,侯紹裘擔任了副總指揮,與總指揮惲代英等人一起領導組織發動工作。

1927年4月,侯紹裘前往南京,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激烈的戰鬥。不幸的是,他在4月11日被捕,他不受蔣介石的誘降。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無畏地說:“我的生命已經準備在這了。”他是個偉大的人,用着自己的行動來實踐着他的名言“以最多數人之最大幸福爲人生的最終目的。”

解放後,侯紹裘被追認爲烈士,松江人民政府立碑紀念他。1987年,建半身漢白玉雕像於松江二中。

我深深感受到先烈們爲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情懷,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尤爲幸運。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偉大的先烈們,更應該緬懷他們,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懷,向所有烈士致敬!

篇八:《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清明折柳緬英雄,擎旗自有後來人

錢李昕

嚴寒處,長津湖,百里亡魂待歸途。——題記

沒有人會忘了那一天,1950年11月19日,沒有人知道中國志願軍,奔赴到朝鮮戰場時會發生什麼。但是,他們還是都去了,奮不顧身地去了。

那些老人們,曾經幾次親眼見到自己的戰友站起來,又倒了下去,然後就再也沒有起來。他們激發了鬥志,愈戰愈勇。勝利後回到了祖國,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人們也沒有忘,還有更多留在朝鮮的戰士們,他們回不來,但祖國和人民一直記得他們,他們是最偉大最勇敢的烈士!

倪裕懋與十餘名戰友組成了戰鬥小組,他們扛着彈藥箱、擔架,在敵人陣地上不斷向前線部隊發起進攻!

是夜,倪裕懋負責運輸物資,在最危險的山谷裏,軍夜航機的照明彈驀然間劃破夜空,2架美軍轟炸機惡魔般撲向暴露在強光下志願軍車隊,一連串汽油彈爆炸掀起的火球吞沒了一切……

年僅十七歲的倪裕懋啊!你把你的生命,定格在了江原道的新高山!

倪裕懋,這位來自上海松江的志願戰士,與千千萬萬犧牲在朝鮮的志願戰士一樣,用他們滿腔的熱血,年輕的生命,捍衛了新中國的尊嚴。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刻這些真正踐行國家責任,勇於逆行的人就是英雄,這是一個國家的戰鬥!”我在作文上寫下這段話。

可是少年的我,又該爲國,爲家做些什麼呢?我想,努力學習,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爲父母分擔壓力,爲將來報效祖國,積蓄力量不也正是我們此刻的責任和初心嗎?

多少具留在朝鮮戰場上的屍體,多少位揮灑血淚的戰士,多少個美好而又壯烈的孤魂!

讓我們永遠銘記,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

篇九:《憶往昔敬英雄》紀錄片觀後感學生

時代的一束光

李遠晴

每個時代都有英雄,他們或是上戰場爲國捐軀,或是在祖國有難時勇敢地站出來奉獻自己的一份力,亦或只是平民英雄,默默無聞的奉獻。

中國近代史是一片灰暗的天空,每朵雲都有一個悲哀的故事,充斥着鮮血的流淌和生命的逝去,但不缺少英雄。當中國被帝國主義無情瓜分的時候,有多少戰士爲了拯救中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抗日戰場上,有多少英雄兒女犧牲了;在抗美援朝的前線,又有多少志願軍永遠的離開了。而他們卻走得義無反顧,大義凜然,光榮赴死,那是因爲他們是爲中國獻身的。

而在我的家:松江,就有這麼幾位英勇獻身的烈士。朱陶然爲了拯救中國參加革命,不幸遇到炮轟金門事件,年輕而又有理想,有抱負的他就走了;倪裕懋隱藏年齡,參加解放軍,他還是一個忠孝之人,經常給家人寫家書,就是這樣一個好少年,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不幸被炮彈擊中;蔡財根在聽到徵集志願軍的消息時毅然放棄與剛出生的兒子相見,奔赴朝鮮戰場,之後不幸光榮犧牲。

這樣爲國捐軀的英雄很多,在初步瞭解他們以後,我內心泛起一陣洶涌的震撼與敬佩,是怎樣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才能讓他們毫不猶豫的奔赴戰場,懷着無懼死亡的一顆心,光榮的把生命獻給了祖國,以換取祖國的國泰民安。英雄們深深愛之哺育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祖國母親,爲之奮鬥爲之犧牲,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令我深深崇敬。我要學習英雄的精神。

在當今疫情下,醫護工作者冒着感染的風險救治傷員,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奮鬥,幾個晝夜都不休息,也何嘗不是英雄呢?袁隆平爲全國人民能吃上飯這個願望奮鬥了一生;鄧稼先潛心研究氫彈十幾年,沒有與家人聯繫過一次,而之後受到輻射不幸犧牲……英雄,還有很多,但是他們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一模一樣的:爲了華夏兒女,爲了社會,爲了祖國母親,他們甘願爲祖國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而我作爲新時代的少年,祖國的花朵,以後將要努力去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現在努力學習,都是爲了祖國以後的繁榮和富強。我要學習先輩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永遠捍衛先輩們誓死守護的華夏大地,捍衛英雄們。

英雄,時代的一束光,永不過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kmnr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