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帶你走近___作文800字中華地名(精選18篇)

帶你走近___作文800字中華地名(精選18篇)

篇一:帶你走近甘肅

帶你走近___作文800字中華地名(精選18篇)

楊朔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上次節目過後,許多觀衆朋友們都給我們留言希望這期節目能宣傳下甘肅,於是我們應觀衆之邀,於這期節目帶大家走進魅力甘肅!

萬里黃沙,煙霞滿天

作爲我國的內心,坐落在西北部,這零零散散的沙漠便成了甘肅一大招牌。自蘭州起始,呈輻散式,四面八方數十公里無不是遍地黃沙,荒漠。一條國道上驅車數十分鐘也許都難以遇上一兩輛行車。身在這無邊荒漠之中,能作爲陪伴的只有沙土碎石以及偶爾遇上的仙人掌,孤身一人領略自然風光尤其是日出日落之時。還是那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言得之。不親眼欣賞這天地一色,漫天煙霞,又何能領會王維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文化苦旅,歷史名城

作爲古代對外要道,甘肅也就是河西走廊,曾經也是文化交融,外交發達的地區。自西安出發的商隊,以張騫爲首,穿越整個河西走廊數次,不止傳達了大漢興盛的實力,也帶回了外國獨具風韻的文化與各類香草藥品。一路艱險無比,如今張掖等地還留存着這條用人的腳走出來的絲綢之路的遺址。除此之外,西行的玄奘,敦煌的莫高窟,雁門關陽關的歷史遺蹟,無不向世界證明着甘肅無比濃厚的文化底蘊與悠久的歷史歷程。

滿溢人情,特色俱全

作爲旅遊盛地,現代的甘肅雖然難以再尋當年的古韻古味,但他留存在當地人心中的那份樸實純淨而又人情無限的心與當地的特色風情也擁有他獨特的魅力。“熱情好客”也許是他們給人最深的印象。坐上的士,司機會親切的爲你介紹好玩的景點與好吃的菜餚,據他們所說,晚上十點多下班後纔是本地人真正的生活。美食街往往凌晨三點多才關門,我有幸得以見到那羣糙漢子真性情,真樸實的面貌,讓我難以忘卻。胸懷坦蕩,愛憎分明,也許這就是屬於西北人的那份珍貴的品質吧。

飛天之心,太空之夢

作爲中國航天重地,甘肅酒泉伴隨我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數十艘宇宙飛船與載人火箭自此出發,環繞蒼穹。這裏是中國人太空夢的起點,卻不會是終點,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更多“酒泉”出現,滿載着中國人飛上太空的心翱翔於天際。

多彩隴原,大美甘肅。希望這期節目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也讓更多的人領略甘肅無匹的魅力。

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觀看,讓我們下期再見。

篇二:帶你走近呼倫貝爾

張睿佳

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中華地名》,跟我們一起探尋祖國山河地名後的中華故事。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沒有月亮的晚上響起,”這句詩縈繞人心,作者席慕容,那麼到底山河哪一角,是她魂牽夢縈的故里呢?看到我身後這張廣褒闊草原,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那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本期節目,我將帶大家投入草原懷抱,聆聽“天蒼蒼,野茫茫”下的呼倫貝爾的呼喚。

初聽“呼倫貝爾”,感受到的是溫暖親切,如母親輕哄臂彎裏的嬰駭,呼倫在蒙古語中正有“母親”之意大草原養育着牛羊,也懷抱着遊牧的草原兒女。呼倫湖靜臥在山丘曠野中,如一隻澄澈的眼仰望蒼穹映着從前遊牧者跋潑千里尋得水源時喜悅感恩的面容,映着羔羊馴良、小心地飲水時的溫柔,映着歡笑的牧民,也托住疲憊的遊子,迴盪着普通人家的歌哭。歌中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呼倫湖草原上靜靜凝望的眼,母親的眼。

自然是永恆,光陰,百代之過客,但雖說人生如寄,也有的名字鐫刻史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生長在廣衷的草原上,一馬平川的視野,成就他氣吞山河的胸懷,祖父被害,從小受人欺凌,但他揹負起家族責任,勇武有謀,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刀光劍影的紛紛戰火離我們遠去,但英雄的氣概代代相傳。

可能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草原兒女也有黑土地的忠厚寬廣,有漫山遍野的金色油菜花的真誠熱情。剛踏上草原大地,你就被自然的寧靜莊嚴與人情的溫暖好客繁緊包裹,陶醉其中。墨河小鎮天未亮便起身擠奶,烤列巴的老奶奶;每家每戶準備的秋於和花圃;燒全羊時放聲高歌的草原小夥兒……都讓你感受到親如一家的真情。野草莓,馬奶酒,獻哈達……每一個活動都深入人心。

這裏的人是草原兒女,蒙古民族:這裏的人是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也有盼着女兒回家的老人;辛苦打拼、傳播家鄉之美的導遊小哥……他們草原的人們,有着草原的淳厚。

今天的呼倫貝爾之行就到這裏,呼倫貝爾之美還在等待你自己探尋。

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篇三:帶你走近蓉城

柴博聞

親愛的觀衆、電視機前的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中華地名》電視節目。我是主持人×××。今天我們將要走近的城市,它坐落於我國第二級階梯內四川盆地中,有着“天府之國”的美稱,它就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成都。

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這座文化古城。公元前四世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古蜀國王遷都於此,因“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沿用至今。三國時期劉備又曾設都於此。到五代後蜀主孟昶時,在城牆上種滿了芙蓉花,故有“蓉城”之稱。時至今日,這座文化名城歷久彌新,以其鍾靈毓秀的文化底蘊和蒸蒸日上的經濟實力聞名世界。

中唐時期,成都城下,浣花溪畔,一位落魄的詩人爲避“安史之亂”輾轉來此,建起草堂。“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一住就是十年。曾也想建功立業、治國理政的他徹底失望了,紅塵的喧囂既然在世俗難以忘懷,那乾脆跨過這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十萬八千丈,尋找最後的安謐。他就是杜甫。爲尋找喧囂中的安謐,不僅是他,大詩人李白、陸游、岑參等都曾寓居在此,有“天下詩人皆入蜀”之說。這遍地芙蓉花的天府之城,曾是多少歷史名人的庇護所,有曾是多少流浪之心的最終歸宿。

蓉城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還有着高顏值的市容市貌和許多特色景點。我曾騎車轉遍蓉城三環以內。中式翹檐閣樓矗立在廊橋之上,凝視着錦江滾滾逝去的流水時間;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林立在CBD春熙街,它們見證着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香火不斷的武侯祠,人羣熙熙攘攘林林總總。天府之城遊天府,是在天府廣場的美食商業街飽覽現代化娛樂;錦里巷裏賞錦鯉,是在千年古巷感受燈火闌珊、小橋流水的浪漫。“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火遍全國的歌曲《成都》,也把玉林路上的小酒館帶火了,每天去拍照留念的人都有不少。川大的荷花令人流連忘返,天府大道的現代化建築層樓疊榭。總之,如今雖觀賞不到遍地的芙蓉花美豔蓉城,卻有相得益彰的傳統與現代、綠色與美觀的景觀,皆是當今時代的精華。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走近蓉城,就是走近了無數歷史名人的歸宿,就是走近了綠色、雅緻的現代化城市。願你能在最好的時間與蓉城相遇。

謝謝大家!

篇四:帶你走近重慶

李秋媛

親愛的觀衆朋友:

你們好!歡迎來到《中華地名》節目,我是本期主持人×××。一個地名,折射的是獨特的自然風光,講述的是別樣的風土人情。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走進重慶。

說到重慶,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的險要三峽,還是身處“彩雲間”的詩城白帝城?是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還是熱鬧非凡的人民廣場?無論哪一種,都是最真實的重慶——這個山水之都,雲霧之城。

重慶山水,以三峽聞名。長江水自西向東奔涌而過三峽,沃灌了渝州千里土地。古時,三峽是航運的重要水道,以地勢險要、水流湍急著稱。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我們可以一窺究竟:“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而今,三峽大壩的修建,更是給這古老之地增添新的活力。橫跨兩岸的長江索道,一眼望不到盡頭。站在長江岸邊,望着那滾滾向前的江水,也生出“羨長江之無窮”之意。閉上雙眼,那千年前的猿啼聲似乎裹挾在風聲裏,長驅入耳。

重慶曆史,以白帝城爲最。當你遠望白帝城,映入眼簾的是李太白詩中的彩雲之海。巍巍高城,景行景止;雲霧繚繞,羽化登仙。走入托孤堂,耳邊彷彿響起了劉玄德千年以前臨終託孤的嘆息;武侯祠的燭火燃了千年,只爲紀念“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孔明先生。身處白帝城,放佛經歷了一次不自覺的時空置換——一眨眼,東漢末年,狼煙不休;三國割據,羣雄爭霸。再一眨眼,煙消雲散,長空萬里;人影依舊,燭火依然。

重慶不僅古老,而且新潮。君不見,萬丈高樓起,和着本就連綿不絕的高山,讓整個城市如一本翻開的立體書,山外有城,城外有山。立交橋和隧道組成城市的大動脈,連接着作爲毛細血管的輕軌,交錯構成密集的交通網。穿梭雲間,置身仙境之感油然而生;雲霧過後,又是熟悉的車水馬龍之景,昭示着“此乃現代”。

重慶不僅有好風光,而且有好生活。處在市中心的人民廣場,被四周的高樓包圍着,熱鬧的煙火氣息騰騰昇起。夜幕降臨,兩側的商戶門前排着如龍的長隊,暖色的燈光點燃火紅夜色。小攤主們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夏日的冰粉涼糕,冬日的火鍋麻辣燙……每一樣都挑逗着蠢蠢欲動的味蕾。人手端着一碗小吃,在廣場上漫無目的的走着,時光也過得很慢。嘴裏那份跳動的幸福感,同廣場上人們洋溢的笑容一起,構成最溫暖的城市記憶。

這個山水之都、雲霧之城,讓遠客流連忘返,讓遊子永懷眷戀。希望今天的介紹,能讓你走進重慶,瞭解這個地名背後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

謝謝觀看,讓我們期待下次再會!

篇五:帶你走近武漢

班李珏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中華地名》。今天我要帶大家走進的是庚子年的話題城市——武漢。請你跟隨本期三位特邀嘉賓的腳步,領略這座城市的魅力。

場景一:二兩熱幹

地點:漢口漢江路的蔡林記麪館

初入麪攤,鹹香的麻姜香油味撲面而來。武漢人把吃早飯叫做“過早”,面窩,三鮮豆皮都是喚醒武漢人一日之計必不可少的早點。而蔡林記麪館裏李師傅做的熱乾麪,才最能代表這個城市熱情潑辣的氣質。只見李師傅抓一把掛麪下鍋,水煮,拌麻油,晾乾,撒上稠而不膩的芝麻醬,一氣呵成。“做熱乾麪,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腕力。你別看這小小一碗,其實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傳到今天的祕方,有可多門道哩!”李師傅一面揮舞着雙臂,一面對着霧氣騰騰的鏡頭說着。麪館裏大多是老食客,其中不乏從小吃李師傅的熱乾麪長大的武漢人。幾十年如一日,十幾平方的麪館裏每天早晨都上演着這樣一幕繁華熱鬧之劇。尋位落座,耳道邊傳來一聲熟悉的黃陂話,吆喝着:“二兩熱幹”。

炎熱的三伏天配上麻醬四溢的熱乾麪源自老祖宗對美味的渴望,關於武漢美食,品味到的是無法言喻的歷史傳承的滄桑。今天的漢口路車水馬龍,渺小的人類穿梭行中,如一葉扁舟。正如祖輩所言:“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場景二:淤泥淘金

地點:兩湖平原

金秋季節,長江水位開始下降,使得一大批挖藕人有機會接近湖底,整裝待發。茂榮兄弟倆跟隨者挖藕大隊開啓迎接一年的挑戰與機遇。“趁着年輕身體好,多幹一些給老婆孩子攢點錢,這份工作靠的就是一把硬骨頭,老了就不行了。”茂榮這樣說。而挖藕並不如聽上去那般輕巧,需要挖藕人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勢和長度,再不斷地清除淤泥,既不能讓藕斷,又不能灌進淤水。“野藕前一兩節藕頭味道甘甜,後一節藕尾會有點苦澀,沒準正是這甘苦兩味調和,鮮美的味道就出來了,跟我們過日子的道理差不多,沒有苦,哪來的甜?”茂榮一邊說一邊露出樸實的憨笑。

在長江流域,無論多麼大的藕田都只能靠人力來挖,像茂榮兄弟倆這樣的職業挖藕人每年都要隻身出門七個月,半輩子與漁船漂泊爲生。當我們遠離自然享受美食時,更應該感謝這些付出勞動和智慧的手藝人。他們小心翼翼地接受着大自然的饋贈,植根着自己的鄉土、用雙手創造幸福的寶貴種子。

場景三:無名英雄

地點:武漢市火神山醫院工地

除夕,剛打開電視準備收看春晚的工人小王接到了一番緊急電話,一聽說是要建設工地,小王二話不說就放下了手裏的碗筷,隨意收拾了幾件衣服,火速奔往泥濘的工地現場。大年三十的夜晚,他通宵作戰,咬牙堅持,指揮着鋼筋綁紮,保障後勤。春節佳節期間,他頂風冒,日夜通宵,最長整整四十個小時沒有閤眼。有時實在累得不行了幾個工友就輪流就靠在工地冰冷的水泥地上小憩一會,他說:“不忍心把父母扔在家中,但這份工作實在太重要了,要是我能再快一點就能有更多病人更早地接受治療,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千千萬萬的武漢無名英雄以捨生忘死的精神,壘砌起一座座高樓廣廈,書寫下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他們以生命赴生命,以涓滴之力匯成滿天星河。

月落柳梢,李師傅的麪館已經打烊,他脫下白色的圍裙,回到家中準備第二天熱乾麪的食材;茂榮兄弟倆撐着漁船回到岸邊,準備把採集到的蓮藕用苫布蓋起;工人小王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躺進帳篷裏和一個月未見兒子視頻通話。這片江城水土養育了一代代普通卻又不平凡的武漢人。走進武漢,走進的是古老樸實的人間煙火,是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大好河山,更是辛勞耕作,天下大同的武漢精神。

感謝您對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篇六:帶你走近富順

卓麟東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中華地名》,本期節目由我“帶你走近富順”,感受富順的風土人情。

場景一:橋頭

清晨五點,橋頭一家小小的豆花飯店,老闆開了店鋪。不多久,炊煙裊裊,霧氣騰騰,鍋中是那水潤白嫩的豆花。一旁的老闆娘蒸上飯,倒上幾碟油亮透明的蘸水。天亮,店開,客至。一碗豆花,一碗米飯,一碟蘸水。抄起勺子,蘸,淋,和,送入嘴中,便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畫外音:走近富順,一定要品嚐富順最具特色的豆花。傳說當時的鹽工等不及鍋中的豆腐完全燒熟,便打開鍋蓋,卻只見水嫩嫩的豆花,誰知一勺下肚竟如此美味。豆花便很快流傳開來,人們又爲其配上鹽井加持下的特色蘸水,白裏透紅蓋在米飯上,令人食慾大增。水汪的豆花鮮甜,引人垂涎;紅亮的蘸水鹹香,浸入豆花;熱騰的米飯佐之,舌尖滿足。每一個富順人都爲自家的豆花感到驕傲,從中也能發現富順小城人民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

場景二:西湖

人工西湖畔,小商雲集,茶館遍佈。湖中碧綠蓮葉,豔麗荷花映日。城民閒走湖畔,小憩在茶館。閒坐品茗,清澀沉浮,溫潤日光,滋養萬物。

畫外音:清閒的下午,人們約上朋友,來到西湖,找家茶館,與友擺上二三龍門陣,碼上麻將,鬥鬥地主,吹上一下午的牛。小縣裏沒有汽車尾氣,沒有高樓遮天蔽日,有的只是這閒適自在。城民爲自己自由簡樸的生活滿足享受。

場景三:文廟

富順文廟內的石質“雁塔碑”上,刻滿了全縣歷次中試者的姓名。廟內大成殿畫棟飛檐,精巧華美,脊龍昂首,躍然欲飛,琉璃金碧,映日生輝。引得遊人久久駐足。

畫外音:相傳北宋時,由於地處邊陲,富順鹽業雖盛而文風未開,於是當地知監努力興教化,開文風,辦學校,培育士子,終於使富順出了第一個進士,全縣人民無不歡欣,集資在城南門修建了一座文廟,主供孔子。廟內立起了“雁塔碑”,以刻全縣歷次中試者的名字。富順被譽爲“巴蜀才子之鄉”,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紅軍將領鄧萍,當代歌唱家譚維維……

小城人民並未因爲自己生活悠閒自在而躺在舒適圈中,城民積極進取,努力奮鬥,用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人生,這就是富順精神。

這裏就是富順,當地人世代安居樂業的小城,沒有林立的高樓,飛馳的汽車,有的只是勞動人民的聰明簡樸與勤勞,有的是對人生的享受與滿足,以及不斷進取的毅力。

篇七:帶你走近廈門

許依凡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中華地名》。一個城市名稱的背後,或代表傲人的GDP,或擁有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或見證一些人的童年,或承載一段鄉愁……今天,我想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走近這座濱海城市——廈門。

從高鐵站開往市中心,從島外開向島內,駛過廈門大橋,這是廈門最年邁的大橋。窗外是遼闊的海面,波光粼粼,蔚藍的天空,一望無垠。那是白鷺的港灣,是白雲的樂園。在你看到窗外的一把金銅色的鑰匙後,歡迎你,來到廈門!

我們來到輪渡碼頭,坐上游輪,來到有着海上花園、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一踏上這片土地,似乎美妙的音符已經迫不及待的擠進你的耳朵,你也會發現你腳踩的小道上是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老街小巷間,叮咚的琴聲時隱時現……琴島的鋼琴聲、濤聲成了廈門引以爲傲的名片。這裏,是音樂的故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鋼琴,島上擁有着中國首個鋼琴博物館,收藏着70多架古老的鋼琴,整座小島似乎就是在音符的陪伴下成長,被濃厚的音樂氣息所籠罩。這裏,是近代中國的通商口岸:僅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13個外國領事館,因此你可以在島上看到異域風情和傳統韻味的錯落分佈,感受不同風格的魅力。

下一站是著名的小吃街——曾厝垵。空氣中散發着誘人的食物香氣,這兒買一串烤魷魚,那兒買一個蒸肉糉;嘗過了八婆婆燒仙草,又品小馬哥的起司馬鈴薯。最有趣的是圍到阿龍蚵仔煎店門前,大家都想嚐嚐這道福建十大經典小吃。只見掌鍋的小夥熟練的在平底鍋中把醃製好的海蠣麪糊攤成圓餅,然後倒入蛋液,再撒上蔥花和香菜碎,香氣直撲鼻腔。也難怪走出曾厝垵的人們大多摸着肚子,哪怕嘴上的油光還沒來得及擦掉,也是開心的大笑着!

走出曾厝垵,大概已經到了傍晚。走過魚骨狀的魚橋,就是環島路。街燈已經亮起,夕陽的餘暉還有幾抹鋪在天上,像是從海的那端發出的流彩,浸潤在畫布上,彌散開,淡淡的紅紫,溫馨無比。沿着海岸一路走着,吹鹹鹹的海風,聽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看一家老小在沙灘嬉笑,享繁星點綴夜色下的歲月靜好……

我們的行程告一段落,看過了廈門的景,嘗過了廈門的食,想必大家已然領略了這座城市的風采。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節目,再次歡迎你們,走近廈門!

篇八:帶你走進鵬城深圳

黃曉音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我是本期《中華地名》節目的主持人。今天將由我,來帶領大家走進美麗的鵬城深圳。

深圳之名歷史悠久。明朝永樂年間,“深圳”二字首次出現在典籍上。但這兩個字有什麼含義呢?原來,深圳地區水網密佈,河道數量多且相互交錯,在深圳最早的村落邊有就一條深水溝,而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爲“圳“或“涌”。於是“深圳”因此得名。

在我看來,“深圳”之名的由來也可以象徵深圳如今朝氣蓬勃的發展狀態。衆所周知,深圳是全國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改革開放的第一槍便在這片土地上打響。同時,它也是著名的移民城市。從全國各地五湖四海而來的年輕人懷揣夢想,齊聚深圳。他們就像是深圳市內錯雜的河道,形態各異又各具風采。密佈的河道相互連結,奔流入海,象徵着來自各地的建設者們齊心協力,共同發展深圳。使深圳力量匯成江河,終成大海!

可能在座各位有所不知,深圳還有一個別名,名爲—鵬城。“鵬城”之名引申於大鵬所城,是今深圳轄區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遺蹟。雖然“鵬城”與“大鵬”這個地名有所聯繫,但主要是因爲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綜合經濟實力位列全國大中型城市的前列,像展翅高飛的大鵬,遨遊長空,勇往直前。其實,深圳人非常喜歡“鵬城”這個名字,從深圳地標建築物市民中心便可見一斑。深圳市民中心位於全市中心,蓮花山腳下。它呈展翅飛翔的大鵬狀,宏偉又現代。而欣賞市民中心的最佳觀景點則位於蓮花山山頂。在那裏,還有座栩栩如生的鄧小平銅像。老人邁着穩健的步代走向“展翅大鵬”,走向香港。這寓意着深圳將與香港,同中國一起攜手並進,化身大鵬遨翔藍天。

在我看來,深圳又是一座“朋城”。雖然深圳正在以銳不可當的勢頭高速發展着,但它從未忽視對城市內部的建設、對每一位市民的關懷。深圳市內的道路平坦寬敞,衛生條件良好,綠化工作落實到位,每一位生活在深圳的朋友都感到舒心不已。深圳義工之名響徹全國。“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響噹噹的口號鼓舞了無數深圳建造者。深圳濃厚的人情味,將每一位來到深圳的人們當作朋友的真摯情感,成爲支撐深圳高速發展的源動力。

節目到這裏就進入尾聲了。不知道觀衆朋友們心中有着特殊意義的地名是什麼呢?掃描節目下方二維碼,分享你的故事。感謝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篇九:帶你走近烏鎮

繆可言

電視機前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中華地名》電視欄目。這一期的節目,我們將帶您走近秀麗的江南水鄉——烏鎮。

烏鎮,恰如其名,這是一個古色古香、深厚沉韻的江南小鎮。不似金陵般金光輝映的嬌矜,亦不似長安般莊嚴靜穆的磅礴,烏鎮更像是一位碧玉般的閨中姑娘,素淨雅緻,青絲烏眸,竹墨生香。坐落於長江以南的浙江省,多雨的烏鎮在得天獨厚的河水中滋養、生長,成爲千萬人魂牽夢縈的魚米之鄉。青瓦白牆,次有烏篷船穿梭其間,建築、遊船只用黑白二色便成了烏鎮最經典的水墨圖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想各位在玩味“烏鎮”二字之時,或會想到“烏鳥”二字吧。烏鴉全身黑羽,沉靜、質樸,又有着似水柔情、反哺之心。成長於烏鎮的人們,在風土化育中,亦生出此般品質。他們內斂沉穩,“烏鎮戴烏紗”,烏鎮兒女十年寒窗默默修煉,小小烏鎮飛出多少名官大儒;他們樸實戀鄉,守衛傳統,而今的現代烏鎮,原住民們仍舊養魚鷹、唱船歌、看夜戲,演繹本色故鄉;他們重情重義,恪守家訓,祖輩的美好品質依舊被遍遍傳頌。無論在西柵還是東柵,家家的木板門上都刻着本家的姓氏,大戶人家更是將家族精義刻於牌匾上,堂屋裏掛着家訓和家譜,家風不朽,永世流傳。烏鎮人的色彩深沉而柔美,樸素而蘊藉,正如他們的故鄉名。

然而錦繡山水,深情兒女固點染了魅力烏鎮,但仍舊不可以全概烏鎮的風韻。我想對於電視機前的文藝愛好者,烏鎮的美麗更在於一個人——木心。

故鄉的溫婉造就了他的多愁善感,賦予他一雙藝術家的眼睛;故鄉的山水成爲了他最早的創作題材,賜給他一支神來之筆。而故鄉的風雨亦教會他堅強,故鄉的人們亦教會他堅守。文革之際,茅草房中,他用三根斷指在紙畫的琴鍵上彈出不屈之歌,他借月光寫下巨篇回憶錄,高唱“白天我是奴隸,晚上我是王子”。十載漂泊,異地遊子,他始終堅守文風本色,不顧外界批駁;他堅持回鄉,放棄名利,守護故鄉老宅。烏鎮成就了木心,讓他有在困境中堅強的勇氣,有在逆境中堅持的本心。木心亦成就了烏鎮,水上屹立的“木心藝術博物館”亦用光芒照亮烏鎮之夜。

烏鎮之美,烏鎮之情,深情蘊厚,千年脈脈。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感謝收看!

篇十:帶你走近井岡山

邊宸

親愛的觀衆朋友:

大家好!歡迎收看《中華地名》。汪曾祺先生曾在《人間草木》中寫道:“一定要愛着點那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自從第一次與井岡山相遇,我便深深愛上了它,今天讓我們走近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會師

時間:1928年4月28日天氣:晴朗地點:黃洋界

一隻從南昌方面轉移來的軍隊踏入了井岡山,開始了他們的登山之旅。士兵們擦拭着臉上的汗水,雖然他們已經持續半個月馬不停蹄地趕路,但沒有一個人說累,沒有一個人停下前進的步伐。他們互相打趣,面露喜色。部隊前方,一名騎兵奔來,大聲呼喊着:“同志們,我們到了!工農革命軍的同志們在山上等着我們呢!”不久,他們遙遙望見一羣頭頂紅星的同伴,隨着第一個小士兵衝了上去,緊接着所有人都加入到慶祝的隊伍中。井岡上下,一片紅色的海洋在翻涌。

自此,紅四方面軍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井岡山像火苗一樣在中華大地上燃燒。它的燃燒破除籠罩中國的黑暗,點亮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追尋

時間:1992年天氣:晴朗地點:長坪鄉

一名從北京遠道而來的記者來到了井岡山,開始他的探索之旅。站在田壟上,金色的麥浪向他襲來,他俯下身子,抓了一把土,聞了聞,感嘆道:“這是革命的味道。”遠方一個個黑點在田裏移動,他向村裏走去,在大樹下,有個老伯在休息。他靠着樹也坐了下來,老伯擡了擡眼皮,問道:“城裏來的?來鄉里做啥子?上屋裏頭歇歇?”年輕的記者點了點頭說:“首都來的,來找找過去的痕跡。”老伯咧開嘴笑了,他說他當年也是從本地出去的一個新兵蛋子,革命勝利後,調回本地發展,現在退休了,賦閒在家。

六十多年過去了,新舊交替,日新月異,骨子裏的幹勁,意識裏的奮鬥沒有變。

——實踐

時間:2020年10月25日天氣:晴地點:井岡山博物館

一列火車緩緩駛入站中,車上坐的是遠道而來的中學生,開始他們的實踐之旅。他們重走長征路,來到烈士陵園緬懷先烈,走進毛主席故居銘記歷史。最終他們來到井岡山博物館,玻璃櫃中展示的是紅軍的歷史,承載的是那段激盪的過往。看着這些展品,有的留下激動的眼淚,有的捶胸頓足,有的仰天長嘆。

中華的後浪從以往汲取精神,延續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井岡山,是我們回望過去的鏡子;井岡山,是照亮我們未來前進的明燈。

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感謝收看!再見!

篇十一:帶你走近北京

張毓睿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收看《中華地名》節目,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今天,我將帶你們走近祖國包羅萬象的首都兼歷史名城——北京。

北京對於喜愛傳統文化,正爲學業而努力的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義。它是我歷史文化情懷的寄託,是我學業和理想氛圍的追求,亦是我同舍友的約定與努力方向。

北京的建築特色、市井風情和傳統格局,無不彰顯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蒯祥設計的天安門城樓中,在江南彩畫特色的宮殿裏,洞悉“分毫不差”的工匠精神和創新智慧;在老舍先生獨具北京市井風情的字裏行間領略當地世俗人情和生活;在李子柒與故宮聯名出品的特色傳統美食和包裝設計內盡享流傳至今的幸福味道與用心用情。北京帶着故事的雪和色彩,寄託着我對歷史文化的情懷和熱愛。帶你走近北京,便走近歷史傳統的擁懷。

從歷史的沉醉中走出,步入吸引着無數優秀學子奔赴首都的教育名校。走近,思及北大蔡元培校長“開放包容”的理性智慧,念想胡適魯迅任教北京倡導的新文學,感懷清華楊振寧教授的潛心鑽研和物理貢獻。北京名校,培育了多少思想蓬勃、默默爲國付出的優秀學子,又將引去多少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種子選手。帶你走近北京,感受教育名城的力量,首都學子的情懷。

於是北京,成爲我遙遠美好的首都夢想,成爲我同舍友的約定和努力方向。我們相約共同進步,爲着北京心怡的學校,一步一腳印地努力着;爲着情懷與未來,像圓規一樣定住心,邁開腳去圓夢。或許現在的北京對於你我,尚爲嚮往,那麼何妨爲此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或在未來,你我都能夠真正地,走近北京,領略其間大好風光。

走近北京,帶你解讀特殊的意義。撥開歷史經緯,品味求學氛圍,追求心之所向。願在你心中,也有一個美好的北京。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感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篇十二:帶你走近西安

呂嘉星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華地名》節目,我是主持人安安。常言道:讀萬里書,行萬里路。而地名,無疑是墨跡千行中最獨特最閃耀的一張名片,於無言中見歷史,在平凡裏現山河。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地名,想必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詳。沒錯,它就是被譽爲“十三朝古都”的千年古城—西安。

西安,位居中華大地之正中,安臥於八百里秦川的廣闊平原之上,東有“踐華爲城,因河爲池”的黃河天險,南依“雲蒸霞蔚,雪擁馬停”的終南秦嶺,制山川之形便,因地勢之險要,從這裏開始,繁衍出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可謂風水寶地,人傑地靈,堪稱中國古代城市中的一顆明珠。

走近西安,我要帶你看看這裏的城。由秦嶺北麓順勢而下,直入關中,西安雄偉恢弘的古城牆就會在你的眼前一覽無餘。慢慢走近,從你踏進永寧門的門洞裏進入西安古城的那一刻起,時空就彷彿開始倒轉,轉回了那個萬國來朝、威儀兼具的大唐盛世。沿着一級級青石磚階梯走上城牆,站在“廊腰縵回,檐牙高啄”的城樓下,細數每一根橫樑上歲月的紋理,千年前的長安城就會如蒙太奇一般,重現在你眼前……

走近西安,我要帶你看看這裏的水。都說西安深居內陸,乾旱缺水,但你又可曾想過,是什麼造就了西安“八水繞長安”的壯闊圖景?看完了城牆,從長樂門緩緩步出,你的耳邊就會傳來灞河簌簌的流水聲。遠處,是水汽濛濛,煙霧繚繞,爲前路罩上一層朦朧的紗;近處,是灞橋橫跨,楊柳依依,爲無數別離的友人送去最真摯的思念。而長安八水,哪一條不是如灞河一樣水汽氤氳,氣蒸波澤,爲西安再平添了幾分靈性呢?

走近西安,我要帶你看看這裏的人。範煒的一首《西安人的歌》給人們留下了西安人粗獷大氣的形象,但其實西安人真正的內涵遠不止於此。看水看餓了?走,進城去,直奔大學習巷,那裏老孫家羊肉泡饃大掌櫃的熱情吆喝會直接盪漾起你心中如家人一般的親切感;吃飽喝足了,走在大街上,每一個十字路口,你都會看見一位位微笑着停車禮讓的司機們。西安人,正努力寫就樸實而真誠,熱情不見外,文明又禮貌的新名片。

王小波曾說:“如果給我一個天堂,我希望是在長安城裏。”不到西安,不知城之悠久;不到西安,不知水之靈性;不到西安,不知人之質樸。西安值得稱道的風土人情,還有太多太多,但我們的地名之旅,也是時候開始新的旅程了。

感謝各位觀衆朋友們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不見不散!

篇十三:帶你走進烏鎮

劉駿陶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中華地名》。地名,是一方土地的稱謂。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地名見證了土地上人們發展的文明的興衰,銘刻着人們對這片土地古老的回憶。本期《中華地名》將帶您一起領略烏鎮——這個迷人的江南小鎮的魅力。

烏,是黑的意思。踏上烏鎮的土地,一副色彩分明的江南水鄉圖便會映入您的眼簾。樓房上的瓦片,河流中的船隻,顏色都是黑的,但這黑,絲毫不給人一種壓抑或肅穆之感,在煙雨朦朧,小橋流水的江南,一抹黑色,倒是彰顯了一份不失靈動的穩重樸實之感。

觀衆朋友們,走進烏鎮,您將領略到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巧奪天工的完美協調。若說江南是一本厚厚的相簿,我會把烏鎮放在翻開相簿的第一頁。紅牆、黛瓦、青磚、綠水、藍天、白雲……漁者的小船緩緩行駛在低吟淺唱、蜿蜒流淌的小河中;河上的水鳥拍打翅膀,濺起水花,在漫天紅霞的照耀下泛着金光。來到烏鎮,您將對這裏的每一座拱橋,每一顆垂柳,每一艘小船都念念不忘。

風景秀美靈動的烏鎮,哺育出了同樣美麗的人兒。小小煙囪上升起裊裊炊煙,飯菜的香氣讓人頓時有了家的溫暖……河邊浣洗衣服的婦人,拿着手中的搗衣棒,在槌打着衣服,觀衆朋友們,你們聽,“咚咚咚”的聲響是否像一支律動的歌兒?橋底下,駕着小船的漁夫正在收穫水鳥捕來的魚。一人、幾鳥、一根竹竿,一身斗笠、一葉小舟,便是他的全部……我們總說,是人們造就了這個美麗的城鎮,但我想,“烏鎮”這個同時具備靈動與穩重,秀麗與質樸的地名,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土地上的人們。烏鎮的文化底蘊,早已融入了烏鎮百姓的血液當中。

如今的烏鎮,正牢牢地跟緊現代社會的文化,讓城市的名片上多添一筆亮色。烏鎮燈光水秀開幕,摩登都市中的霓虹燈讓烏篷船綻放全新光彩;世界互聯網大會也在此拉開帷幕,千年古鎮在互聯網血液注入後,充分展現了別樣的魅力。

古人言,“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今天,相信觀衆朋友們也收到了“烏鎮”這份美麗的贈禮。

神州大地,多姿多彩,山河社稷、風土人情,跨越時光長河,帶您領略最美中華!

感謝收看今天的《中華地名》,我們下期再見!

篇十四:帶你走進敦煌

練曉璟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中華地名》。你可知在我國西北有這樣一座城,在絲綢之路的途經駝鈴悠悠,席捲風塵,從歷史的大漠中踽踽而來。沒錯,今天我要帶大家走進我國的文化寶庫——敦煌。

於敦煌,我們早在口口相誦的邊塞詩得以窺見西北邊陲的一隅:炎日高懸,熱風旱燥,溯得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源;復走敦煌的古道,黃沙僕僕,吹的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浩蕩軍旅;踏上無垠的大漠,心中冉冉升起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情思。

敦煌於我們的震撼纔剛剛開始。

踏入莫高窟,如同啓封一個塵封已久的夢,順着壁畫一路延伸着文明的火炬,歷經千年仍明豔可辨,栩栩如生,瓢潑的色彩在心間盪漾文化的漣漪。飛天壁畫婀娜多姿,涅槃而舞,娓娓訴說着歷史的風塵;石胎泥塑,雍容佛像,於粗糙顆粒中硌出文化的沉澱。那歷史的低吟仍重重地拔動我的心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皆出於此乎!便能理解爲何敦煌研究者跨越風沙紅塵,不遠萬里都要趕赴於此膜拜的緣由,“敦煌的女兒”樊錦詩院長便如是此吧,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半世紀延續文化的明火,無數工作者奉獻於此,拾掇出絢爛石窟。千般蒼涼,以此爲夢;萬里蹀躞,以此爲歸;文化流淌,以此爲源。

踏入敦煌的大漠,歷史的荒原,邁過山丘,在鳴沙山,月牙泉汩汩淌於漠中,滌淨着往來心靈。古人的愁緒,或許有一縷是爲隨這時有可能被黃沙掩埋的清泉吧。彷彿縱入餘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所繪的沙漠隱泉——清冽淡泊,汲天地之靈氣,造化之機巧“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曠以明麗”讓人傾嘆於黃沙肆虐中的的頑強,人與自然的對抗竟也是如此切近。只一眼,便不遠萬里,歷史紅塵,春秋萬代。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地名,寄寓着壁畫的精粹,大漠的紅塵。地名於此,情感於此,歷史於此,文化亦在此。縱橫山河,洋洋灑灑向我們高唱敦煌的神話。讓我們跨越山水,鑿入時空,把握文脈,洗滌性靈。

感謝您收看《中華地名》我們下期再見!

篇十五:帶你走近武漢

李鈺菲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中華地名》,與華夏大地之上又一名字相遇。今天我將帶領大家走近的,便是我的故鄉,武漢。

武漢之名,便是於武昌和漢口各取一字而成。拋開其簡單的來歷,細細咀嚼這兩個字,武漢,不難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豪氣,且讓我帶觀衆朋友們細細品會。

生於斯,武漢的美食承載了我的許多記憶。我會想到那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熱乾麪,那酥黃香脆、油光發亮的豆皮。“民以食爲天”,武漢人也不例外,早點的攤位遍佈大街小巷,老闆在蒸騰着的霧氣中用武漢話吆喝着,聲音在空氣中迴響,客人們在街邊的小板凳上吃着剛買的面窩或是雞冠餃,香氣飄到了馬路對面……構成了武漢早晨熙熙攘攘的羣像。在這早點文化頗爲盛行的人文城市中,我們可以窺見武漢人灑脫潑辣、熱愛生活的性格。

這種性格或許自古有之。在武漢,伯牙鼓琴遇知音,高山流水流進了鍾子期的心裏。在武漢,孟浩然駕黃鶴西去,白雲悠悠,留後人爲之慨嘆。到了列強瓜分中國、清政府軟弱任人欺之時,武昌起義的槍鳴終於擊碎了清廷的腐朽無力的軀殼,邁出了救亡圖存的重要一步。到了新中國初立,一五計劃實行之時,長江大橋拔地而起,天塹變通途,爲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走近武漢,我們看到於厚重的歷史之下,武漢人的熱血滾燙、恣意昂揚。

走近今日的武漢,我們可以看到其於時代潮流之上日新月異的發展。高樓拔地而起,寶鋼、長江存儲等企業於此發展。假期之時,省圖書館人滿爲患,龐大的建築內充滿人性化的設計:兒童圖書館、家庭電影播放區……人們在書架間看書學習,汲取知識。省博物館內,越王勾踐劍挑起人們對春秋歷史的追憶,曾侯乙編鐘的悠揚樂聲穿過歷史的塵埃於人們耳邊響起。觀衆朋友們,走近武漢,我們深切體會到了這座城市的蓬勃發展以及其對市民隨處可感的人文關懷。

提到人文關懷,就不得不說今年的新冠疫情。這場爆發於此的災難,自然影響其最深。一時間,封城戒嚴,街道冷清。醫院卻燈火通明,無數醫者站起來又倒下,倒下又站起來;警察按時巡查,將危險擔在自己身上;社區工作者挨家挨戶送菜,不辭辛勞。武漢人與武漢站在一起,以身軀豎起一道牆,相互扶持,共擔風雨。

親愛的觀衆朋友們,走近武漢,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中一張張帶着堅強微笑的武漢人的臉,他們充滿豪氣,有着漢子般的性格,他們的腳下所站立的是一片沉澱了歷史也展望着未來的土地。

這就是今天的《中華地名》,期待下一次相遇。

篇十六:帶你走近景德鎮

馬欣雅

在場的觀衆和電視機前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中華地名》主持人,我叫×××。中華大地,廣袤無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期節目請允許我帶你走近中國瓷都——景德鎮。

回顧舊曆,景德鎮熠熠生輝。“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千年窯火,始於漢世。西漢商人出口貿易,盛放着一箱箱稱作“昌南”的精美瓷器,承載着中華景德鎮之典藏。中國“china”因此被世界所認識。

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創造出無數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於世。從景德鎮走出去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通過蜿蜒的絲綢之路,讓整個歐洲爲之癡迷。

回望大唐,香山居士白居易受權貴誣陷,被貶爲江州司馬,途經景德鎮浮樑,引起元兄“垂死病中驚坐起”。同是仕途失意,二人哀而不傷,以詩歌酬和。香山白老獨善其身,後寫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流傳千古,似與琵琶女志同道合,實爲自己被貶失意,抑鬱悲悽的寫照。把倡女視爲知己,寫女寫己,哭女哭己。香山居士筆下的那位“千呼萬喚始出來琵琶女”琵琶女,在景德鎮獨有的瓷香氤氳烘托之下更加美麗動人。

再看今朝,景德鎮蛟龍騰飛。百年瓷都,千年匠人。由瓷構成的小都市,處處寓瓷情。小到路邊的立燈,頂樑的大柱,大到一整個景德鎮機場,無不見瓷的蹤影,那是工匠門的智慧結晶。從選材揉泥到制胚燒窯淬鍊,每一步都凝聚着千年匠心。家家戶戶制瓷懂瓷,瓷文化已深深紮根於每一個景德人心底,制瓷精神,代代傳承。

或許有的人會說,如今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迅猛發展,景德鎮這般小縣城早已跟不上世界潮流。非也!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離不開作爲絲綢之路重要源頭的景德鎮,也離不開每一座城獨有風格的發展。

即使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景德鎮制瓷仍堅持純手工打造,幾乎保存着宋朝開始的所有傳統陶瓷工藝。工藝人們一筆一劃精心繪製,拒用高利機械化生產,連一個小杯子都要歷經十幾道工序,爲的便是那一份匠心,和那一份割捨不下的瓷都情懷。景德鎮陶瓷學院,培養了千千萬萬景德制瓷人,他們沒有選擇用這些技術去發家致富,大多數人卻選擇留了下來,默默沉澱和鑄就那一顆癡心不改的匠心。

只要提起瓷都,總能讓人想起這座小城。千年瓷都,千年匠心,這就是瓷都人用心呵護和堅守的城市之魂。

小時候,我站在浮樑的白居易路上,時常想起白老對酒當歌,問月歸路的淒涼。而今的景德鎮爐火正旺,這座小城在新時代不斷淬鍊自己,景瓷正日益煥發着青春和活力,魅力無窮。瓷都人以景瓷爲媒介,弘揚中華綿延千年的瓷文化。

“大邑燒窯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中華瓷都歡迎您!

謝謝觀衆朋友們,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篇十七:帶你走進敦煌

於採柔

現場以及電視機前的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客串本次《中華地名》,我是主持人XXX。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正是在讀書與行路中,與所有的美好不期而遇。相信各位觀衆朋友們也一定去過無數的遠方,遇到過無數的美好。而今天我想帶大家一起走進西北、走進敦煌。

談起“敦煌”這個熟悉的地名,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同我一樣,想起了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呢?其實我們大敦煌的自然風光,不僅僅是千里溝壑萬里黃沙,那裏也還流傳着“玉龍飛舞雲纏繞,萬仞冰川直聳天”的冬景詩句。“以黃土爲懷,以風沙爲吻,看天地在目色不及之處相擁。”我想,正如《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這便是對敦煌風光之美最好的描述了。

除去自然特徵,相信觀衆朋友們也一定不會對敦煌的歷史文化陌生。這裏,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亦是如今一帶一路的戰略高點。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描繪着華夏文明。推開敦煌的大門,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想,去敦煌繁華的夜市買上一碗熱騰騰的羊肉面,去鳴沙山下騎着駱駝感悟天地蒼茫,去月牙泉前屏息凝神驚歎自然之奇?不瞞您說,我連做夢時都巴不得也學一回那詩仙李太白,夢遊敦煌吟留別呢。

其實,我就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敦煌的孩子。這片土地最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其風光之美、文化之美,更是其人之美。童年時,爺爺總愛坐在屋前的藤木椅子上,叮叮噹噹地擺弄着他的羌笛,微風過,便是一曲嘹亮悠揚的曲子伴隨着鈴鐺的陣陣響聲。就是在這,爺爺告訴我,敦煌雖沒有江南那綿延悱惻的溫柔,卻似山,有着獨特的豪情古樸。“你記住啊,做人就要像我們敦煌的土地一樣沉穩成熟,真誠堅定。”爺爺慈祥的面容上刻着歲月雕噬的堅毅,家鄉方言裏盡透着暖意,是每個敦煌人都有的標誌。這句話我記到了如今,我看着我們的敦煌一天天發展壯大,看着無數的敦煌人堅守初心踏實做事,更看到了以“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爲代表的無數的人們爲敦煌而堅守,爲敦煌而付出。

敦煌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蘊含着敦煌人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更展示着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與文化自信!在這裏,我想邀請各位觀衆朋友們和我一起去走進敦煌,去感悟它的自然之美,去體味它的文化之美,更去探索它的人文之美。

本期的《中華地名》到這裏就結束了,感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篇十八:帶你走近武漢

李澤熙

觀衆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中華地名》節目的主持人。今天我要帶大家走近的城市正是我的故鄉江城——武漢。

早在公元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此時的武漢便踏上了了她在歷史長河的漫漫長路。而在數百年後的唐代,黃鶴樓早就不是一座瞭望塔,而已經成爲了文人墨客爭相前去的一座名樓。崔顥在這裏提筆寫下了震古爍今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而才子如李白也只能不由得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名聲遠揚,成爲了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在黃鶴樓前的山下,是1910年辛亥革命中武昌首義的紀念館。在這裏打響了的革命第一槍,讓民國登上歷史的舞臺,讓共和成爲了現實,更讓我國數千年的帝王將相從此離我們漸行漸遠,沉睡在歷史的長河中。

登上黃鶴樓,極目遠眺,長江滾滾的東逝水便可盡收眼底,而在這道自古以來的天塹上,橫亙着的便是那條不禁讓毛主席感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武漢長江大橋。在沒有大橋時,這條大江將我國劃分爲了南北兩半,而武漢這個橫跨兩岸的渡口重鎮也見證了歷史中太多南方遊子北上渴望一展宏圖的壯志;見證了太多遷客騷人南下橫跨大江不滅的鄉思;見證太多百戰將軍無法渡江一統萬里山河的無奈感嘆;更見證了太多偏安一隅的南方王朝的多少樓臺煙雨中。

跟隨歷史的步伐,說起今天的武漢就不得不提庚子年初的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了。武漢作爲最早發現病毒的城市,也是感染情況最嚴重的城市,這座超大城市緊急封城,並在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上再次刷新中國速度的記錄,僅僅用時10天,兩座大型的醫院便從平地起。這一次,來自全中國的無數醫護人員齊聚武漢,一場與病毒的戰役就此拉開帷幕,只不過,這次與起義不一樣的是戰士們不再手持鋼槍,身穿軍服,而是身着防護服,面戴口罩,而武器也理所應當的變成了一支支藥劑。但是誰又敢說,這些醫護人員與百年前的英雄有所不同呢?同樣的以死相博,同樣的生命危險,他們正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這就是武漢,既是我的故鄉,又是歷史的一座鮮活豐碑,更是一座從來都不缺少英雄的城市!

以上就是節目的全部內容了,感謝大家的收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drn8lp.html